败血症疾病概述、临床表现

败血症疾病概述、临床表现

败血症

败血症疾病概述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程中常有炎症介质的激活和释放,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和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即使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病死率仍较高。菌血症(bacteremia)是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明显毒血症表现。在国外,败血症常与菌血症混用。1991年,在美国胸内科医师学院和危象护理医学会召开的芝加哥会议上,将败血症和菌血症均定义为细菌在血流中出现而前者的病情较重。

近年来,对败血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机体对侵入微生物及其毒素所产生的全身性反应。临床上有许多病例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但血培养可为阴性,国外将这些病例称为"Sepsis"。Sepsis的病原多数为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但病毒、立克次体、真菌等也可致。微生物分子信号(microbialsignalmolecules)、或毒素的全身播散也可导致。Sepsis的定义为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也有称SIRS(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此患者常有突然发生的: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CO2分压<4.3kPa (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细胞>10%等。并可发展为MODS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ARDS、DIC等。Sepsis常指由病原微生物而致,而SIRS多指由其他因素而致,如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创伤、灼伤、缺氧等。Sepsis的诊断并不需要阳性的血培养结果。

近2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慢性病患者得以延长生命,但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此外,医疗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步,各种导管检查、器官移植、心瓣膜及关节等人工装置、透析疗法和高能量输液等逐渐增多、造成细菌与机体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显著变化。因此,尽管强有力的抗菌药物不断问世,败血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无下降。美国每年有30万~40万人得Sepsis,造成约10万人死亡。2/3为院内感染,多数由革兰阴性杆菌而致。

败血症临床表现

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轻者具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心、肝、肾、肺等脏器损害及感染性休克、DIC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造成的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可有所差异。

(一)主要临床表现败血症多起病急骤,发病前多数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灶或引起感染的诱因。发热和寒战是败血症的常见症状,以弛张热及间歇热为多见,少数呈稽留热、双峰热可见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部分病人体温不升甚至降低,多见于老年体弱患者、慢性疾病及免疫力低者,这些病人往往预后不良。

过度换气是败血症极其重要的早期体征,甚至可出现在发热和寒战前。由于过度换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败血症可有精神状态的改变,早期仅表现为定向障碍或性格改变,后期可出现显著的感觉迟钝,甚至昏迷。常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精神状态改变尤易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部分败血症可出现皮肤损害,表现多种多样。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败血症可有瘀点,猩红热样皮疹等。绿脓杆菌败血症可出现"牛眼样"

皮损,称为坏疽性深脓疱(ethymagangrenosnm),从水疱发展而来,皮损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5cm,边缘隆起,周围皮肤呈红斑和硬结或红晕样改变,中心为坏死性溃疡。

大约1/3的败血症病人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可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部分病人出现中毒性肝炎,有轻至中度黄疸,肝脾可见肿大。

约30%的败血症出现休克,多见于革兰阴性败血症中。有些败血症起病时即表现为休克或快速(数小时内)发展为休克,但多数先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压不稳),数小时后才出现休克。

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DIC、ARDS等均可见于严重的败血症患者。化脓性球菌、厌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杆菌、鼠伤寒沙门菌所致败血症可引起迁徙性病灶或损害,称为脓毒血症(pyemia)。较常见者有肺脓肿、肝脓肿、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二)常见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为疖、痈、皲裂等皮肤及伤口感染。从口腔粘膜及呼吸道入侵者多数为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者的医院内感染。临床急起发病、寒战高热、皮疹形态多样化,可有瘀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及脓疱疹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大关节疼痛,有时红肿。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常见多发性肺部浸润,甚至形成脓肿,其次有肝脓肿、骨髓炎、关节炎、皮下脓肿等。有文献结合尸检报告,金葡菌败血症并发心内膜炎者可高达8%,由于急性心内膜炎可侵犯正常心瓣膜,病理性杂音的出现不及亚急性者为多,因此,如发热不退,有进行性贫血、反复出现皮肤瘀点、有内脏血管栓塞、血培养持续阳性等,应考虑心内膜炎的存在。须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感染性休克较少见。由于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及医院

内感染逐年增多,80年代末期以来,金葡菌败血症的发病率升高。国内对各地共1000余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析表明,金葡菌败血症所占比例高达20%~30%。

2.表葡菌败血症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表葡菌正常存在于人体皮肤、粘膜表面。早年忽视此菌的致病性。60年代以后发现表葡菌败血症逐渐增多,可占败血症总数的10%~15%,尤其多见于大医院的院内感染,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者,如静脉导管,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等。表葡菌可粘附于人工假体装置及导管表面并繁殖,且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slimelibe)覆盖在表面而影响吞噬细胞及抗菌药物的作用。当人体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时,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的数目增多,可导致双重感染性败血症。表葡菌十分耐药,耐甲氧西林的菌株(MRSE)多见,病死率可达30%以上。

由于表葡菌为正常皮肤表面的细菌,因此,血培养阳性常难以鉴别是污染或感染而致。如患者有人工假体装置或免疫缺陷者,应多考虑感染,如假体装置局部疼痛、有压痛、导管进入皮肤处有红肿,人工关节功能障碍、人工瓣膜者有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或多发性血栓形成,都是感染的有力证据。

3.肠球菌败血症其发病率在近30年来明显增高,在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泌尿生殖道是常见的入侵途径,也易发生于消化道肿瘤及腹腔感染的病人。由于易伴发心内膜炎,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病情多危重。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从泌尿生殖道、肠道(特别是下消化道)或胆道入侵。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也常从呼吸道入侵。病前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多数伴有各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原发病,因此多见于医院内感染。部分病人可有体温不升、双峰热、相对缓脉等,40%左右的病人可发生休克,有低蛋白血症者更易发生。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

能损害,有心律紊乱、心力衰竭、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病情危重。肺炎杆菌败血症并可出现迁徙性病灶。绿脓杆菌败血症继发于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者尤为多见,临床表现较一般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凶险,可有较特征性中心坏死性皮疹,休克、DIC、黄疸等的发病率均较高。

5.厌氧菌败血症厌氧菌正常存在于人类口腔、肠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人体对厌氧菌感染的防御是组织中正常氧化还原电势。当皮肤粘膜破损时厌氧菌易于入侵,如有组织缺氧坏死,则氧化还原电势下降,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而扩散。厌氧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导致溶血、黄疸、发热、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所产生的肝素酶可使肝素降解而促凝,有利于脓毒性血栓形成、脱落后致迁徙性病灶。厌氧菌常从肠道的肿瘤、憩室炎,女性生殖道、褥疮溃疡坏疽处入侵,从肠道入侵者多为脆弱拟杆菌。从生殖道入侵者也可为厌氧链球菌。厌氧菌常与其他需氧菌同时感染。临床表现毒血症状重,可有高热、黄疸、休克、扩散性血管内凝血、迁徒性病灶、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等。病变组织有脏而臭的分泌物,含有气体,并可有假膜形成。

6.真菌性败血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美国某肿瘤医院统计其发病率每年以31%递增。几乎全部病例发生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者的医院内感染,常见于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源性感染及静脉插管输液、透析疗法、肿瘤及白血病的化疗者,多数伴有细菌感染。一般发生在严重原发疾病的病程后期,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的毒血症状可较轻而被原发疾病及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掩盖,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尸检时始获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为扩散型,病变累及肝、脾、肺、心内膜等,有助于诊断。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应用了足量广谱抗菌素后,未见好转时须考虑有真菌感染。除血培养外,痰、尿、咽拭子等培养常可获同一真菌。

7.其他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忒菌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其引起的

败血症常见于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动物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健康带菌者可能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孕妇受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前者引起流产、后者导致新生儿严重的全身扩散性感染。成人败血症常与脑膜炎同存。临床表现无特殊,但有时体温稽留,颇似伤寒,也有合并心内膜炎的报告。JK组棒状杆菌败血症是1976年初次发现的,住院病人,特别是白血病化疗等颗粒细胞减少者可有40%皮肤带菌。由于JK组棒状杆菌对青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甙类等抗生素均耐药,因此感染易发生在颗粒细胞减低而又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中,也可由静脉导管带入感染。近年来发现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达40%,以腹泻为早期症状,以后有多脏器损害,出现休克、DIC、呼吸衰竭、脑水肿等临床表现,40%以上为院内感染。

(三)特殊类型的败血症

1.新生儿败血症指出生后第一个月内的感染。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为常见病原。由母亲产道感染、吸入感染羊水、脐带或皮肤等感染而入侵。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精神萎糜、呼吸困难、黄疸、惊厥等,仅部分患者有发热。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不健全,因此,25%~30%的患者感染可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

2.老年人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者为多,肺部感染后发生败血症的机会较青年人多。从褥疮入侵者也不少,病原多数为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厌氧菌不应忽视。易发生心内膜炎。预后较差。

3.烧伤后败血症常于烧伤后36小时组织液由外渗开始回收时细菌随之而入。国内有人对1800余例烧伤病人进行了调查,败血症发生率为2.5%,多发生于急性感染期(23.4%),创面修复期

(42.5%)和残余创面期(24.1%)。耐药的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是其顽固的病原,且可常发生混合感染。临床表现较一般败血症为重,可出现过高热、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部分病人可有体温不升。病死率较高。

4.医院内感染败血症近年来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占败血症总数的30%~60%,其中绝大多数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慢性肝肾疾病、肿瘤等。部分为医源性感染,如继发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气管切开、导尿、静脉输液、透析疗法和各种手术等。常见的病原菌为表葡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由于病人的基础健康情况差,免疫功能缺陷,感染往往危重,且耐药情况严重,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可达40%~60%。

并发于颗粒细胞减少者的败血症很多见,多数发生在白血病的病程中,致病菌以耐药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原发感染有肺炎、齿龈炎、皮肤软组织炎、肛周炎等。由于白细胞低下,炎症反应差、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因此,凡白血病等颗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发热38℃以上时均须做血培养,并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输液引起的败血症常与体液污染及留置导管有关。液体内细菌以肺炎杆菌及凝团肠杆菌生长最快,24h内细菌数可达105/ml (>106ml时液体可变混浊)。静脉高营养液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真菌易于生长。全血则因存在抗体且保存于低温,细菌不易生长,若发生污染则多为耐药细菌,如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病情极为严重。输血小板由于操作过程复杂,且贮存于25℃,因此污染的机会多。与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有三种类型,即①导管插入处的蜂窝组织炎;②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③无症状的导管内细菌寄生。三种均可致败血症。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最多,革兰阴性杆菌及念珠菌等也可见。

败血症疾病概述、临床表现

败血症疾病概述、临床表现 败血症 败血症疾病概述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程中常有炎症介质的激活和释放,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和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即使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病死率仍较高。菌血症(bacteremia)是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明显毒血症表现。在国外,败血症常与菌血症混用。1991年,在美国胸内科医师学院和危象护理医学会召开的芝加哥会议上,将败血症和菌血症均定义为细菌在血流中出现而前者的病情较重。 近年来,对败血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机体对侵入微生物及其毒素所产生的全身性反应。临床上有许多病例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但血培养可为阴性,国外将这些病例称为"Sepsis"。Sepsis的病原多数为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但病毒、立克次体、真菌等也可致。微生物分子信号(microbialsignalmolecules)、或毒素的全身播散也可导致。Sepsis的定义为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也有称SIRS(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此患者常有突然发生的: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CO2分压<4.3kPa (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细胞>10%等。并可发展为MODS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ARDS、DIC等。Sepsis常指由病原微生物而致,而SIRS多指由其他因素而致,如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创伤、灼伤、缺氧等。Sepsis的诊断并不需要阳性的血培养结果。

败血症

败血症 概念:败血症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内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也称为“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一般是在机体抵抗力极度降低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很快突破机体的免疫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大量生长繁殖,散布到全身各器官,使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状态。 细菌一般不在机体的循环系统内繁殖,血液内出现细菌,是细菌感染灶内的细菌向血液倾注,而机体一时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的结果。 败血症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许多传染病或非传染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死因。 败血症和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败血症的区别 菌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突破防卫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但在血液中并不生长繁殖,而是呈一过性的,这可能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或带菌现象。 毒血症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释放到血液中,引起机体中毒(例如:破伤风)。毒血症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次也和全身物质代谢,肝肾的解毒,排毒障碍有关。 脓毒败血症:如局部感染化脓,化脓性细菌以栓子的形式进入血液,随血转移到全身,在其它组织、器官形成转移性化脓病灶。与败血症具有相似的病理变化。 不同是:化脓性细菌从病灶侵入血液和淋巴,以栓子的形式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形成颗粒不一、大小不等的转移性化脓灶。 由于感染引起脐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液转移到肺脏和四肢关节等部位。形成化脓性肺炎或化脓性关节炎。 脓毒败血症也可常在某些传染病中看到,马腺疫和坏死杆菌病时,在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往往出现转移性化脓灶。 除此以外,还有病毒血症和虫血症。 病毒血症是指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现象,可以发展成病毒性败血症。 虫血症是指原虫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现象,可以发展成败血性原虫病。 二、败血症的机理 无特定的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侵入机体,均可以引起败血症。 很多的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都可以造成败血症,如,炭疽、猪丹毒、鸡新城疫等,常常都以败血症为死亡的结局。 一些慢性传染病(鼻疽、结核)。虽然表现为局部炎症,但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以出现败血症形成。这种败血症,我们称之为“传染病型败血症”。 还有一种败血症是由非传染性病原体引起,不属于传染病的范畴,这种败血症不传染其他动物。而是由于机体局部病变,继发感染了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或腐败杆菌所引起,在局部炎症的基础上发展为败血症,称为“感染型创型败血症”。 由非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在局部产生一个综合的复症,称为“侵入门户”。 首先在侵入门户表现充血、淤血、肿胀和炎症反应。 然后由于病原的扩散,感染门户周围的淋巴管和静脉管发炎,局部结肿胀。 有时机体极度衰竭时,往往局部炎症反应不明显,病原即可侵入血液循环发生败血症,这时侵入门户表现不明显。由于传染性病原菌和病毒引起的败血症侵入门户一般不明显“隐原性败血症”。 三、败血症的分类和病变特点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败血症可分为两类:传染病型败血症、感染创型败血症。 (一)传染病型败血症 传染病型败血症由于动物呈现菌血症败血症状态,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出现一系列的全身病理过程,由于严重的中毒和物质代谢障碍,各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1 尸僵不全:尸腐提前,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尸体极易腐败,并且由于骨骼变性,所以常见尸僵不全,

(完整版)鉴别不同类型败血症

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鉴别 一、败血症共同表现: 1.毒血症症状寒战,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 2.皮疹瘀点最常见,坏死性皮疹可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 3.关节损害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和产碱杆菌败血症,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等大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4.肝脾肿大 5.迁徙性损害多见于病程较长的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败血症 6. 原发病灶常见的为毛囊炎、痈或脓肿等 二、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鉴别: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特点 (1)侵入途径:以皮肤疖痈为多见,免疫功能低下者亦可从口腔粘膜和呼吸道侵入 (2)临床特点: a.严重的毒血症状 b.皮疹多形性 c.关节肿痛:见于四分之一患者 d.迁徙性损害多见 e.感染性休克少见 注: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败血症: MRSA与其他金葡菌具有相似的毒力和致病力 易在医院内,尤其是有免疫缺陷者、大手术后患者和老年人中发生 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病死率亦较高 2、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1)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后引起,所以多为院内感染 (2)具有败血症共同临床表现

(3)耐药情况严重,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MRSA) 3、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1)在严重原发疾病基础上发生,故多为院内感染 (2)侵入途径:革兰阴性杆菌多寄生在泌尿生殖道、肠道、胆道,故多从以上部位入侵,但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例外,是从呼吸道入侵 (3)临床特点: a.高热(双峰热多见)或体温不升 b.皮疹:除铜绿假单胞菌可出现中心坏死性皮疹外,少有皮疹, c.少有关节症状 d.可有肝脾肿大 e.少有迁徙性损害 f.感染性休克多见:40% 4、肠球菌败血症 (1)多见于院内感染 (2)侵入途径:主要是泌尿生殖道 (3)临床表现:具有败血症共同的临床表现,易并发心内膜炎 (4)对各种抗菌素耐药 5.厌氧菌败血症 (1)多在原发疾病基础上发生。 (2)主要致病菌为脆弱类杆菌 (3)侵入途径:胃肠道、女性生殖道、褥疮 (4)临床特点: a. 中毒症状 b. 30%发生感染性休克或DIC c. 高胆红素血症 d. 易并发血栓性静脉和迁徙性脓肿 e. 血培养:混合性感染即复数菌败血症

败血症征象诊断详述

败血症征象诊断详述 *导读:败血症征象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病灶感染史。 2.起病急、寒颤高热、体温波动大,出汗较多,一般情况进行性衰竭,可有大关节疼痛。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及休克。 3.肝、脾肿大,皮肤粘膜淤点,可有黄疸、贫血。 4.迁徙性病灶(多见于化脓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感染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6.淤点、淤斑涂片找细菌。 7.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排除污染者可确诊。 败血症的征象的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目前认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有形态异常即

病态造血。 C、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为特征。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46/100万),而成人发病率为38/100万左右。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 1.病灶感染史。 2.起病急、寒颤高热、体温波动大,出汗较多,一般情况进行性衰竭,可有大关节疼痛。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及休克。 3.肝、脾肿大,皮肤粘膜淤点,可有黄疸、贫血。 4.迁徙性病灶(多见于化脓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感染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6.淤点、淤斑涂片找细菌。 7.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排除污染者可确诊。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败血症征象的诊断,败血症征象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败血症征象方面的知识,请继续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_治疗方法_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_治疗方法_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败血症如未迅速控制,可由原发感染部位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展,引起转移性脓肿。脓肿可发生在大脑的表面,导致脑膜炎、在心脏周围的包膜上,引起心包炎、发生在心脏的内膜上,引起心内膜炎、如果在骨髓中,则导致骨髓炎、在大的关节中,引起关节疼痛或关节炎。最终因脓液的积聚在体内任何地方可形成脓肿,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败血症的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 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

败血症名词解释

败血症名词解释 败血症(sepsis)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及其不良反应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它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相关疾病,常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败血症可以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引起败血症的常见途径是细菌通过创伤、手术、感染灶或其他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一旦细菌进入血液,它们会快速繁殖并释放细菌毒素,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反应会释放多种介质,如细胞因子、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导致低血压和组织缺血。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脱水、心肌损伤和肾功能不全。败血症还可能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脏功能不全。 诊断败血症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液培养、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此外,现在也有多种的炎症反应评估工具,如SOFA (多器官功能评分)和qSOFA(快速SOFA评分),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诊断和评估败血症患者的严重程度。 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早期识别和迅速处理感染病因。治疗步骤包括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病灶和支持性治疗。术前和术

后的感染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严重的败血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重症监护和呼吸机支持等。 近年来,败血症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预防感染、提高免疫力和规范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败血症的重要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相信将来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败血症,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败血症护理常规

败血症护理常规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分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 【治疗原则】 除原发病灶和迁徙性损害,使用有效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 (2)病因和相关因素:有无全身感染病灶;饮食生活习惯等。 (4)既往史:有无其他系统伴随疾病。 2、身体状况: (1)局部:有无红肿触痛,尿急,尿痛,咳嗽咳痰。 (2)全身:有无神志改变、低血压休克表现。 (3)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肝功能;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B超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2、体温过低及时予以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及多喂水。 3、保证营养供给。 4、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5、消除局部病灶。 6、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勒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和防止继续蔓延扩散。 7、有效控制感染。 8、通畅静脉输液通道,保证抗生案有效进入体内,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0、加强巡视,严重者需专人护理,观察内容包括精神、面色、食欲、体温、呼吸、循环、前由等,注意右无化脓性脑膜炎、肺炎、中毒性肠麻痹征象。 11、治疗护理 12、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烦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健康教育】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在全身范围内扩散,并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败血症是医院感染和急性疾病中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较高。下面将对败血症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详细解释。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 定义: 败血症是一种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以及由促炎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未能及时控制,即使抗感染治疗进行了有效的诱发和维持因子的摄取。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并且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其进展为脓毒症,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 败血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其他常见的微生物还包括真菌、病毒等。感染可从感染病灶通过血液进入全身,也可以通过与医疗相关的手术和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引起。 病理生理: 败血症的病理生理主要包括感染部位的菌落扩散、细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异常分泌和炎症反应的全身扩散。感染菌落扩散可引起病原菌的毒性产物释放,如内毒素、外毒素、细胞壁成分

等,这些物质能够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同时,感染还会导致细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异常分泌,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等。这些细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过度分泌会引起炎症反应在全身范围内扩散,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包括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低血压、意识状态改变等。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循环系统表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导致肺部、肝脏、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的异常。 治疗: 败血症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全身炎症反应,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血流动力学支持、液体管理、炎症控制等。抗感染治疗应该针对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考虑药物的药动学和药动力学以确保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血流动力学支持包括液体静脉输注、血管加压药物等,以保持足够的血流量和血压。液体管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风险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炎症控制可以通过使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细胞因子拮抗剂来达到。 总结: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

第十二章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 ) 败血症(Septicemia)是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致病菌通常是指细菌,也可以为真菌、分支杆菌等。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临床症状,部分可有神志改变、感染性休克、DIC 、迁徙性病灶等。 菌血症是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毒血症状。在国外文献中常与败血症通用。 脓毒血症(sepsis): 由感染性因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上符合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 次/分; 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④WBC>1.2×109/L 或未成熟>10%。由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SIRS 就是sepsis,SIRS也包括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如急性胰腺炎、严重创伤、烧伤、缺氧等。 [病原学] 常见的病原菌有以下四类:(1)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医院内、外感染中常见。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多见于院内感染,往往呈高度耐药。其他还有肺炎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常引起新生儿等免疫动能低下者败血症。肠球菌败血症比例逐年增加,对抗生素敏感性差,要引起重视。 (2)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杆菌、肠杆菌(产气杆菌、凝团杆菌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沙雷菌等。 (3)厌氧菌:占败血症总数的5-7%左右,主要为脆弱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与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较为复杂,故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4)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曲霉菌与毛霉菌、隐球菌等。(5)其他:条件致病菌如李斯特菌、腐生葡萄球菌等。复数菌败血症定义:复数菌败血症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同时的感染。在临床上同一血培养可检得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致病菌,或在72 小时以内从同一病人不同血培养标本中检得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致病菌为复数菌败血症,多见于严重烧伤或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 [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一)发病机理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后是否引起败血症取决于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和细菌的毒力和数量两方面。

败血症百科

败血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肠球菌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基本概述 症状 病理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展开 基本概述 症状 病理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疾病名称:败血症

败血症显微图 其他名称:菌血症,脓毒血症疾病编码:ICD-9:038.903 ICD-10:A41.901 所属部位:全身所属科室:急诊科,传染科疾病分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编辑本段症状 1、症状和体征: 烧伤败血症 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1 感染中毒症状: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1.2 皮肤损伤: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3 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1.4 关节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1.5 肝脾肿大: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1.6 其他症状: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2、并发症2.1 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2.2 肺炎或肺脓肿:其次易发生肺

第五章第十三节败血症

第十三节败血症 一、学习要点 ㈠掌握败血症的定义 指病原体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 ㈡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与脓毒血症的关系 由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就是脓毒血症,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包含脓毒血症,也包括其他因素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创伤、灼伤、缺氧等。 ㈢掌握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有①毒血症症状;②皮疹;③关节症状;④肝脾肿大;⑤迁徙性损害。 ㈣掌握败血症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败血症一经诊断,在未获得病原学结果之前即应根据情况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以后再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给药方案。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可采用两种有效抗菌药物的联合,静脉给药,剂量宜大,选用杀菌剂。疗程一般3周以上,或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7~10天。 ㈤熟悉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有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阴钩肠杆菌及不动杆菌属等;厌氧菌败血症有脆弱类杆菌、梭状胞杆菌属及消化链状菌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 ㈥熟悉败血症的病理变化 病原菌的毒素可引起组织和脏器细胞变性,水肿、坏死和脂肪变性。毛细血管损伤造成皮肤和粘膜瘀点和皮疹。病原菌引起的迁徙性脓肿多见于肺、肝、肾、骨和皮下组织等处,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和骨髓炎等。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肝脾均可肿大。 ㈦熟悉败血症常见鉴别诊断的病种 败血症应与变应性亚败血症、伤寒、粟粒性结核、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深部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

二、复习题 ㈠名词解释 1. 脓毒血症(sepsis)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3. 菌血症(bacteremia) ㈡填空题 1. 败血症的确诊依据为①②阳性。 2. 败血症有①②③④⑤等主要临床表现。 3. 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查以血培养最为重要,应在应用前及、时进行、并送检,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为ml,年长儿和成人为ml。㈢选择题 1. A1型题 ⑴真菌败血症的病死率可达: A.30%~40%B.15%~35%C.小于10% D.60%以上E.80%以上 ⑵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氧氟沙星 D.红霉素E.万古霉素 ⑶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可达: A.30%~40%B.15%~35%C.小于10% D.60%以上E.80%以上 2. A2型题 ⑴患者男性,21岁,3天前因田径运动摔倒引起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当天进行内固定骨科手术。昨天下午起患者突然精神萎靡,体温35.8℃,心率126次/分,呼吸28次/分,外周血白细胞14.6×109/L,中性粒细胞0.87。本例患者的诊断为; A.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菌血症 B.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脓毒血症 C.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心力衰竭 D.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等,细菌易从破损、炎症处进入淋巴或血循环而引起;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1950年以前,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占总数的50%以上,葡萄球菌(金葡+表葡)占20%,革兰阴性杆菌占

12%左右。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败血 症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 等高度敏感,作为败血症的病原现已少见。近年来统计,厌氧菌占败 血症病原8%~26%不等(较多医院不能做厌氧菌检测),以脆弱类杆菌和 消化链球菌为主。在机体防御功能显著低下者中还可发生复数菌败血症,即在同一份标本中检测出2种或更多种致病菌,或72h内从数次血 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出多种致病菌。一般复数菌败血症约占败血症总数 的10%。 (二)发病机制 若患者条件差(年龄、基础状况、现症病情、免疫功能等多因素) 病原菌数量大、毒力强时,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也可由其所潜伏的病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并 在其中繁殖,此时机体的防御机制被激活。在抗体与补体的调理作用下,病原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效的消灭,则成为一过性菌血症。 临床上出现多脏器功能紊乱和衰竭。细菌进入人体后能否形成感染状 态及侵入血循后能否发展成为败血症,与侵入细菌数量的多少和(或) 其毒力大小、人体的防御功能与免疫应答强弱等诸多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新生儿易发生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出生后,这是 由于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少、肠道通透性高、单核吞噬细胞作 用弱、抗体(IgM、血清型和分泌型IgA)及补体浓度低等因素所致。这 些内容在既往教科书中均有详细叙述,在此再介绍一些近年来有关发 病机制的研究动态。 近来研究表明: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 大量毒素,革兰阴性杆菌释出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细菌胞膜含有的脂 质胞壁酸与肽聚糖形成的复合物首先造成机体组织受损,进而激活 TN

败血症,菌血症,脓毒症

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

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 /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在美国也已升至第四位,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同病原菌经不同途径入血,可引起复杂而多样化的表现,有时这些表现又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医院内感染者较多,寒战,高热,大汗,且双峰热型比较多见,偶有呈三峰热型者,这一现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败血症少见,值得重视,大肠杆菌,产

败血症(败血病)

败血症(败血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 1.革兰阳性球菌 主要是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高度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也不少见,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及老年人发生败血症,B组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引起婴幼儿败血症。20世纪90年代以来,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所致败血症的报道逐年增高。 2.革兰阴性杆菌 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不动杆菌属等。近年来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 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a)、产气杆菌、阴沟肠杆菌、溶血/鲍曼不动杆菌等所致败血症有增多趋势,也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败血症病例报道。 3.厌氧菌 占败血症病原的5%~7%,主要为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其次为消化链球菌及产气荚膜杆菌等。 4.真菌 白色念珠菌占绝大多数,热带念珠菌,毛霉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肝、肾等器官移植后及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曲霉菌(Aspergillus)败血症。 5.其他细菌 一些致病力低的条件致病菌如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聚团肠杆菌及腐生葡萄球菌所致败血症均有报道。在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或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时,偶可发生分枝杆菌败血症。

少数病例在同一血标本或3日内从同一病人不同血标本培养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称为复数菌败血症。败血症致病菌种类因不同年龄、性别、感染病灶、原发疾病及免疫功能状态等有所差别。 2 发病机制 病原菌从不同途径进入血循环后是否引起败血症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细菌种类、数量及其毒力。 1.人体因素: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是败血症的重要诱因。健康者病原菌入侵血流后,常仅表现为短暂菌血症,细菌可被免疫防御系统迅速消灭,不出现明显症状。当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降低,包括局部或全身屏障功能丧失等均易诱发败血症。皮肤外伤、黏膜屏障结构破坏是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的主要诱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常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恶性肿瘤接受化疗后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重要器官大手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的应用;静脉插管,保留尿管;内镜检查,插管造影、内引流管安置等均可使局部或全身防御功能破坏,利于病原菌入侵。基础病如严重外伤、烧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尿毒症、慢性肺部疾病等也是败血症的诱因。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诱因,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在上述诱因中,留置静脉导管引起的葡萄球菌败血症在医院感染败血症中占重要地位,留置静脉导管72小时以上局部即可发生静脉炎,进而诱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related bacteriemia,CRB);留置静脉导管和呼吸机的使用也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常见诱因之一;留置导尿管常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诱因。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是诱发真菌败血症的重要原因。 2.病原菌因素: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过程中可分泌针对机体靶细胞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物质,即外毒素。金葡菌可产生释放多种酶和外毒素,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A、B、C、D、E,以A型多见)、剥脱性毒素、红疹毒素等,

败血症(老年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败血症——老年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性感染。常有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病死率仍相当高,平均30%-40%。 近20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器官的移植、肾上腺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使机体和细菌之间的互相关系有了很大变化,而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 【诊断】 1.感染来源:主要是继发于病人的局部炎症。 2.易感人群:全身健康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一.临床表现 原发局部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有发热、畏寒与皮疹等。 高热、寒战是败血症常见的症状,以弛张热和间歇热多见,少数为稽留热,G-杆菌可有XX热;寒战发热发作时间不规则,可出现皮疹和消化道症状。过度换气是败血症的早期的体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的表现。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与DIC。 迁徙性炎症:随病原的种类与病情轻重而不同。

各种病原败血症的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原发病灶多为皮肤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织炎,或原发性肺炎。2.部分病人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常有血源性金葡菌肺炎,咳嗽轻、痰少。可伴肺大疱与自发性气胸。可有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皮肤浅表性小脓疱,散见于躯干,软组织脓肿形成。可有骨髓炎、肝脓肿与化脓性脑膜炎。还可以引起急性金葡菌心内膜炎,患者多先有心脏瓣膜损害,反复出现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有赘生物。 (2)表葡菌败血症:医院内感染中表葡菌败血症的发病率相当高,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者如留置静脉导管或严重基础疾患病人进行手术是,该菌侵入发生败血症。 (3)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现在已少见。 (4)肠球菌败血症:主要是医院感染,其原发病灶多为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与泌尿道感染。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5)大肠杆菌败血症:其原发感染灶多为患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肠炎,化脓性腹膜炎,急性肾盂肾炎,产道感染等,除原发感染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是严重的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见。 (6)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此菌有荚膜,毒力强。病情与大肠杆菌相似。高热、寒战和大汗,多为弛张热和XX热,但多较重。可有迁徙性薄壁脓肿。 (7)铜绿假单胞杆菌败血症:多发生于严重基础疾患病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