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疾病概述、临床表现
败血症
临床表现
(三)特殊类型的败血症
1、 新生儿败血症 :指出生后第一个月内的感染 ,感染途径多 源自母亲产道感染,吸入感染羊水、脐带或皮肤等感染。主要病 原菌为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主要临床表现为 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呕吐、腹胀、呼吸困难、黄疸、惊厥等, 仅部分患儿有发热。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不健全,因此25 %-30%的患儿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概述
菌血症(baCteremla):是指细菌在血流 中短暂出现而无明显毒血症的表现。
1991年,在美国胸内科医师学院和危象 护理医学会召开的芝加哥会议上将败血 症和菌血症均定义为细菌在血流中出现, 而败血症的病情较重。
病原学
致病菌:绝大多数是细菌,其次为真菌, 偶可为支原体等。
细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 菌。
缺氧时厌氧菌繁殖而导致感染扩散。厌氧菌占败血症致病菌的7%一20%。入侵途 径主要源自肠道的肿瘤、憩室炎 、女性生殖道、褥疮溃疡和坏疽等病灶处。主要 的致病菌为脆弱类杆菌和厌氧链球菌,但常为与需氧菌的混合感染。厌氧菌败血 症的临床表现常与需氧或兼性厌氧者大致相似,但也有其特点如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发生率为10%~40%,血清总胆红素高出正常值的10倍以上;并发血栓性静 脉炎和迁徙性脓肿或感染等;病变组织有脏而臭的分泌物并含有气体,可形成假 膜,此外,厌氧菌败血症易并发肺炎,婴幼儿病人发生率尤高。
病原学
(一)致病菌的变迁 抗生素问世前:肺炎球菌和其他链球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菌仅占少数。 青霉素应用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已少见(对青霉素G高
度敏感)。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一直成为败血症的重要致病菌 之一。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一度曾占主导地位。 80年代后期:由于第三代头抱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 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而革兰阳性球菌败血 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已成为院内感染 败血症的最常见的病原菌。
败血症名词解释病理学
败血症名词解释病理学
败血症(sepsis)是一种由于机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多种疾病导致的一种危重情况。
临床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还会出现低血压、组织缺氧、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败血症的发生机制是机体对感染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使炎症介质释放过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败血症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增多、免疫功能紊乱、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等。
炎症介质是在感染病原体刺激下释放的,包括炎性细胞因子、补体、凝血因子等,它们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全身损伤、组织缺氧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险后果。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组织水肿、低血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栓形成也是败血症常见的病理表现,会导致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和脑梗死等危险后果。
治疗败血症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升压药物、呼吸机支持等。
及早发现和治疗败血症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死亡。
败血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鉴别诊断
败血症,需要和与粟粒型结核、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 别。
治疗
败血症是全身性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损害遍及各组织和脏器,因此,除积极控制感染和治疗原发疾病之外, 尚须针对其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DIC、肾功能不全、ARDS等而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脆弱类杆菌、白色假 丝酵母菌等,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侵入人体的致病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 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
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 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 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 不同的临床特点。
预后
败血症病死率达30%~40%。
谢谢观看
2.表葡菌败血症
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 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 管留置等情况下。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间发生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性严重感染反应。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因此相比成人和儿童,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存活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及时并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非特异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表现,如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红斑、皮下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因为这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标准》。
根据该标准,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染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异常、呼吸及血液循环异常等;二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学检查、炎症指标的升高等;三是细菌学检查,如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等;四是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片、B超等。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除了标准的临床诊断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如PCR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鉴别致病菌,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另外,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关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学因素,包括孕产历史、围产期情况、新生儿本身的疾病状况等。
这些因素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临床诊断标准外,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抗生素治疗仍然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及其耐药情况,医生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感染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器官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等。
败血症的诊断标准
败血症的诊断标准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诊断依赖于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信息:临床表现1.发热:败血症患者通常伴有高热。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表现。
3.低血压: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状态,需要密切监测血压。
4.意识状态改变:包括嗜睡、神志不清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
2.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3.降钙蛋白:心肌损伤时可能升高。
4.凝血功能检查: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需要进行监测。
细菌培养1.血培养:败血症患者常规需要进行血培养,以确定感染病原体。
2.其他培养:可能需要进行呼吸道、尿液等部位的培养。
影像学检查1.胸片:可发现肺部感染。
2.腹部超声:用于鉴别肝脾感染情况。
诊断标准根据欧洲败血症协会和美国感染病学会的共识,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感染证据:临床表现(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提示可能感染。
2.致病微生物证据:阳性血培养或其他部位培养可确定致病微生物。
3.组织损伤证据:如降钙蛋白水平升高、内源性内毒素释放等可以反映组织损伤情况。
诊断注意事项1.排除其他疾病:败血症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如非感染性炎症等。
2.早期干预:败血症需要及早干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总结:败血症是一种危重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治疗败血症需要综合考虑病原体敏感性、患者状态等因素,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败血症
特殊类型的败血症
(1)新生儿败血症: 致病菌:大肠埃希菌、B组溶血性链 球、 金葡菌 途径:产道、羊水、脐带、皮肤
症状:呕吐、神差、食欲减退、少有 发 热、 中枢神经系统
(2)老年人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
金葡、大肠埃希菌—褥疮
(3)烧伤败血症: 大面积烧伤后,单菌或多菌感染,
④ 严重的原发疾病:肝硬化、糖尿病、尿毒症等
15
四、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毒血症状: 寒战、高热 皮疹: 瘀点多见 关节症状: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 肝脾肿大 迁徙性病灶:以金葡菌和厌氧菌等所致的 败血症多见,皮下脓肿、肺 脓肿、骨髓炎等。
16
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金葡菌败血症
(1)男性青壮年多见,病前健康状况好, (2)原发病灶以皮肤疖痈、破口或扭伤等多见
13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德国发现的致命类似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在三周 时间内,已经造成2000多例感染,14人死亡。
14
2 人体防御功能:
各种原因所致的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缺陷是败血
症最重要诱因。如:
① 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 。
② 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放疗、细胞毒
类药物、大手术。
③ 各种导管插管 。
真菌败血症 (1) 院内感染, (2)多发生免疫功能低下 (3)长期使用激素 (4)广谱抗菌素、肿瘤化疗 (5)血液透析等患者 (6)多发生在严重疾病的后期 (7)病原菌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临床表现 常常被原发病遮盖
肠球菌败血症:
(1)占院内感染败血症的10% (2)多绝大多数抗菌素耐药
(3)泌尿生殖道为入侵途径
致病菌:金葡、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菌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败血症多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原发感染灶或引起感染的诱因,而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轻者仅具全身性感染症状,重者可造成心、肝、肾、肺等脏器损害及感染性休克、DIC发生。
各种致病菌所造成的败血症,既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彼此间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一)主要临床表现1.毒血症发热和寒战是败血症的常见症状,热型以弛张热和间歇热多见,少数呈稽留热、不规则热或双峰热,后者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部分病人体温不升甚至低于正常,以老年体弱者、慢性重症疾病及免疫力严重低下者多见,且预后不佳。
一般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头痛、神志淡漠、烦躁、谐妄或昏迷,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疽、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竭、DIC等。
2.过度换气和精神状态改变过度换气是败血症极其重要的早期体征,甚至可出现在发热和寒战前,由于过度换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早期精神状态改变仅表现为定向障碍或性格改变,后期可出现显著的感觉迟钝,甚至昏迷。
常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精神状态改变尤易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3.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表现多种多样,以瘀点最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为数不多。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败血症可有瘀点、猩红热样皮疹、脓疱疹等。
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可出现“牛眼样”皮损,称为坏疽性深脓疱,从水疱发展而来,皮损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l~5cπι,边缘隆起,周围皮肤呈红斑和硬结或红晕样改变,中心为坏死性溃疡。
4.关节症状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脑膜炎球菌、产碱杆菌等败血症,表现为大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少数患者出现关节腔积液、积脓。
5.肝脾肿大多数患者仅出现轻度肝脾大,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肝大显著,伴触痛,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至中度黄疸。
6.迁徙性病灶为细菌栓子栓塞于身体各组织器官所致。
多见于病程较长的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和厌氧菌败血症,少数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等所致败血症也可引起迁徙性病灶或损害。
败血症
3、厌氧菌败血症
厌氧菌占败血症致病菌的7—20% ,动脉硬化、肝硬化、糖尿病、 恶性肿瘤、尿毒症、褥疮溃疡和 新生儿等易发生。
3、厌氧菌败血症
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及女性生殖道 为主,其次为褥疮溃疡和坏疽。 主要致病菌为脆弱类杆菌。临床 表现常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败 血症大致相似,但有其特点:
厌氧菌败血症特点
败血症
Septicemia
徐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王 丽
•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致病菌 和条件致病菌) 侵入血流生长 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 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症状 的全身感染综合征
1、病原菌通常指细菌,也可为真 菌 、分枝杆菌等. 2、病程中常有炎症介质的激活和释放 ,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 急促、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3、重者可致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 衰竭.
败血症 Sepsis
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 真菌 繁殖 螺旋体 血 毒素 血行 支原体 代谢产物 全身性感染
血行感染及其分期
菌血症期 — 血培养阳性 bacteremia ▲ ▲败血症期 —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体征 septicemia ▲败血症综合征期 --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体征+脏器损 害 sepsis ▲败血症休克期 -- 休克+上述表现 septic shock
是由于严重的临床损伤性病变导致的全身炎症 反应。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创伤、烧伤、急 性胰腺炎等)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炎症介质 释放和激活,临床上出现寒战、高热、严重毒 血症状、皮肤瘀点、肝脾肿大、白细胞增高等 表现。它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 应的一种临床过程。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
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
2023年败血症的早期症状 不同类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2023年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不同类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败血症的早期症状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一)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1.败血症的常见症状(1)原发感染灶的临床表现。
(2)毒血症症状起病大多急骤,常有寒战与高热,发热多为弛张型或间歇型,少数可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双峰热,可伴不规则寒战,可有出汗,但出汗后症状不见缓解。
伴全身不适、头痛、肌关节酸痛、软弱无力,不思饮食,脉率与呼吸均加速。
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肠麻痹、感染性休克、DIC等。
(3)严重者有神志改变,如狂躁,谵妄,昏迷。
(4)迁徙性病灶的临床表现。
乃由细菌栓子播散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
多见于化脓球菌(尤其是金葡菌)、厌氧菌等所致的败血症。
常见者有皮下脓肿、肺脓肿、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等。
在金葡菌、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产碱杆菌等败血症病例可并发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血管栓塞症状。
因急性心内膜炎可侵犯三常瓣膜,初起可无病理性杂音。
2.败血症的常见体征(1)皮疹以瘀点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为数常不多。
亦可有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脓疱疹等,以球菌感染多见。
坏死性皮疹可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
(2)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
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和产碱杆菌败血症,少数有关节腔积液、积脓。
(3)肝脾肿大。
一般仅轻度肿大,当发生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则肝肿大可显著、伴明显压痛。
并可出现黄疸。
(4)呼吸、心率增快,脉数。
(5)甚则出现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虚汗,发绀,皮肤花纹,血压下降或测不出,脉微或摸不到。
《2024年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菌分析》范文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菌分析》篇一一、引言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原菌侵入新生儿的血液系统,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菌,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分析。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1. 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反应低下、拒食、体重增长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重症状。
2. 病程特点:新生儿败血症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如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手段,此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可为诊断提供参考。
三、主要致病菌分析1. 常见致病菌: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其中,葡萄球菌是引起早期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则是晚期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2. 致病机制:致病菌侵入新生儿体内后,通过释放毒素、酶等物质,破坏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同时,病原菌还可通过血液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3. 耐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四、预防与治疗1. 预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胎儿抵抗力;新生儿出生后应加强护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避免医源性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2. 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也必不可少。
五、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发热、反应低下、拒食等非特异性症状。
中医对败血症的描述
中医对败血症的描述中医对败血症的描述背景介绍:败血症作为一种常见且危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衰竭。
虽然现代医学在败血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败血症的描述和治疗也具有独特的贡献。
一、中医对败血症的概念1. 中医对败血症的称谓和定义中医将败血症称为“中医败血病”,又称“血毒症”、“疴癖”、“脱水癖”等。
中医认为,败血症是由于外邪入侵引起的气血病邪反应,进而导致气血亏虚和气血不通,形成了全身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2. 中医对败血症病因的认识中医将败血症的病因归结为“邪毒入侵”。
中医一般认为,邪气入侵人体,破坏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中医还注重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强调“治则必因病情而变”。
二、中医对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中医对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体质方面的表现中医通过审诊脉象、舌象等评估患者体质,从而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
一般来说,败血症患者体质虚弱,气血瘀滞,脉象细弱有力或混乱无力,舌质暗红或瘀斑。
2. 外感症状方面的表现中医认为,败血症患者常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外感症状。
败血症患者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唇色发绀等表面症状。
3. 内伤症状方面的表现中医认为,败血症还可引起人体内脏器官的损伤。
败血症患者可出现心慌、气促、胸闷、腹痛、腹泻等内伤症状。
三、中医对败血症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败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败血症实质上是邪毒侵袭,因此清热解毒是治疗的关键。
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病情。
2.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败血症导致的气血瘀滞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活血化瘀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药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桃红、红花、莪术等。
败血症
厌氧菌败血症
真菌性败血症
甲硝唑、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或亚胺培南等
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等
(二)治疗局部感染病灶及原发病
化脓性病灶应尽早给予切开引流 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药 有效治疗基础疾病 及早去除或更换静脉留置导管
(三)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适量营养 补充维生素以及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MRSA MRSE
2.怎样识别MRSA/MRSE? 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1999年标准化文件规定,药敏实验中葡萄球菌如 果对苯唑西林耐药即为MRSA/MRSE。这些菌株 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MRSA MRSE
3.MRSA、MRSE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 目前对MRSA、MRSE和肠球菌属的严重感染, 万古霉素(稳可信)是治疗的首要选择。稳可信 是FDA唯一批准应用于治疗MRSA、MRSE感染 的抗生素。
细菌因素
金葡菌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
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
病理变化
组织和脏器的细胞变性、水肿、坏死
和脂肪变性
皮肤和黏膜瘀点和皮疹 迁徙性脓肿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
无明确潜伏期,
外伤性、手术后、
挤压疮疖等除外
(一)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毒血症症状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指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临床上符合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
败血症
【疾病概述】septicemia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
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
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
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
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
病死率可达30~50%,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预后更为恶劣。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者称脓毒血症;若细菌仅短暂侵入血流则称为菌血症。
【疾病病因】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
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
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常见的病原菌有以下四类:▪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医院内感染者表皮葡萄球菌也不少见,其他还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后者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另外D组链球菌(肠球菌)以易并发心内膜炎而引起关注。
▪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杆菌、肠杆菌(产气杆菌、凝团杆菌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沙雷菌等。
败血症PPT【30页】
(二)常见败血症临床特点
1.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 以金葡菌败血症为代表。患者病前身体状况常较好,多见于严重痈、急性蜂窝组织炎、骨与
关节化脓症,以及大面积烧伤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寒战、高热,约1/4病例伴大关节红 肿疼痛;迁徙性病灶常见于腰背、四肢,以及肺炎、肺脓肿、肝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 见。 2.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 致病菌常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患者病前一般情况常较差,多有 严重的糖尿病或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原发基础疾病,或伴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干预。临 床常以寒战开始,间歇发热,可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中毒症状明显,感染性休克常见。
• 病原菌因素
➢ 革兰阳性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外毒素,如金葡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等; ➢ 革兰阴性杆菌释放的内毒素(LPS),如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死亡后均可释放内毒素。
(二)病理改变
➢ 病原菌毒素可导致全身组织和细胞变性 → 水肿、脂肪变性和坏死。 ➢ 毛细血管损伤 → 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及皮疹。 ➢ 细菌随血流至全身 → 迁徙性脓肿(肺、肝、肾及皮下组织),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 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 → 肝、脾肿大。
1.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第一代头孢或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2.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非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多数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突出,常采用联合治疗: 2.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MDR革兰阴性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1.XDR革兰阴性杆菌: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或E、头孢哌酮/舒巴坦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氨基糖甙类、四环素 类、喹诺酮类。
败血症
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 骨髓培养 其它体液和分泌物培养
• 鉴别诊断: 1、变应性亚败血症:Still病,属变态反应
性疾病,特点:发热、皮疹、关节痛和 WBC增高 2、伤寒: 3、粟粒性结核: 4、恶性组织细胞病: 5、其它发热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2)老年人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 金葡、大肠埃希菌—褥疮
(3)烧伤败血症: 大面积烧伤后,单菌或多菌感染, 致病菌:金葡、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 菌 症状:重
(4)院内感染: 基础疾病:严重,部分为医源性感染; 发病率:逐年增多 致病菌:常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
伯杆菌、金葡菌、表葡菌、铜绿 假单胞菌;耐药严重,治疗效果 差。
血症多见,皮下脓肿、肺脓肿、骨髓炎等。
• 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 金葡菌败血症 (1)男性青壮年多见,病前健康状况好,
(2)原发病灶以皮肤疖痈、破口或扭伤等多见,
(3)起病急,临床表现典型,寒战、高热,体 温可达39-41℃;皮疹多见,常为多形性;20 %的人关节症状明显,大关节,红肿痛,
➢ 年龄 ➢ 环境 ➢ 病史 ➢ 发热 ➢ CNS
G+C 儿童,青壮年男性
干燥环境 常有体表炎症 高热,但寒战少见 兴奋、燥热、谵妄
G-B 女性,50岁以
上老年人 潮湿环境, 与体液有关 内脏炎症, 慢性基础病 高热,寒战, 可呈双峰热、三峰热 淡漠、迟钝、萎靡
➢ 皮疹及关节症状 ➢ 迁徙性脓肿 ➢ DIC及早期休克
➢ 内脏功能障碍 ➢ WBC及N
G+C 多见 多见 少见
少见 均增高
败血的概念
败血的概念败血,又称血病、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是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引发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败血症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往往引起机体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可以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并有很高的死亡率。
败血的病因多样,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主要有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这些致病菌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包括破损的皮肤、黏膜,如创伤、手术等;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如尿路感染;胆道感染如胆囊炎等等。
其他病因还包括真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等。
对于败血症的定义和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等症状。
在病理方面,败血症常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性血管扩张、血液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等。
此外,败血症还可以导致内脏器官的损害,如肺炎、脓毒症和脑膜炎等。
败血症的治疗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病原体、病情、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一般而言,治疗败血症的原则包括对致病菌的敏感性进行药物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进行积极控制和对临床症状进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常常采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氟喹诺酮类等。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血液净化、肠外营养支持、升压药物等治疗手段。
预防败血症的关键在于预防感染。
一方面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做好饮食卫生等;另一方面需要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如规范手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等。
同时,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手术患者等,应加强护理和监测,并尽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灶。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程迅猛,病死率高。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败血症的治疗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疾病。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败血症非常重要,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外科败血症的诊断及处理要点
外科败血症的诊断及处理要点外科败血症(Sepsi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疾病,严重程度高达畸形性感染(septic shock),并伴随明显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临床上,外科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外科败血症的诊断及处理要点。
一、诊断要点1. 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外科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高度的心跳、血压下降等,如出现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则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
2. 利用生化指标评估患者的病情。
常用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
如白细胞计数偏低、C反应蛋白升高和降钙素原升高时,建议对外科败血症进行诊断。
3. 利用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培养结果。
如腹部CT检查、胸片、头颅CT等可以帮助了解病容情况。
同时,对患者的血液以及其他组织进行培养,可以帮助进一步确定病原菌从而进行后续的治疗。
二、处理要点1. 确认感染灶并且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胆囊炎、肺炎、脓肿等常见的感染灶点予以积极地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
2. 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和病原菌种类而定。
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支持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恢复患者的气道通畅、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调节液体平衡等。
3. 积极控制炎症反应。
控制炎症反应的措施包括临床护理、药物治疗等。
临床护理方面包括床位垫的使用、定时翻身、维护口腔卫生等。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4. 支持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患有严重的感染疾病时,其往往会导致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损伤。
因此,支持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外科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治疗前,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原菌情况、感染程度等相关信息。
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及时控制感染、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和支持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败血症疾病概述、临床表现败血症败血症疾病概述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程中常有炎症介质的激活和释放,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和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即使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病死率仍较高。
菌血症(bacteremia)是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明显毒血症表现。
在国外,败血症常与菌血症混用。
1991年,在美国胸内科医师学院和危象护理医学会召开的芝加哥会议上,将败血症和菌血症均定义为细菌在血流中出现而前者的病情较重。
近年来,对败血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机体对侵入微生物及其毒素所产生的全身性反应。
临床上有许多病例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但血培养可为阴性,国外将这些病例称为"Sepsis"。
Sepsis的病原多数为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但病毒、立克次体、真菌等也可致。
微生物分子信号(microbialsignalmolecules)、或毒素的全身播散也可导致。
Sepsis的定义为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也有称SIRS(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此患者常有突然发生的: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CO2分压<4.3kPa (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细胞>10%等。
并可发展为MODS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ARDS、DIC等。
Sepsis常指由病原微生物而致,而SIRS多指由其他因素而致,如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创伤、灼伤、缺氧等。
Sepsis的诊断并不需要阳性的血培养结果。
近2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慢性病患者得以延长生命,但机体防御功能降低。
此外,医疗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步,各种导管检查、器官移植、心瓣膜及关节等人工装置、透析疗法和高能量输液等逐渐增多、造成细菌与机体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显著变化。
因此,尽管强有力的抗菌药物不断问世,败血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无下降。
美国每年有30万~40万人得Sepsis,造成约10万人死亡。
2/3为院内感染,多数由革兰阴性杆菌而致。
败血症临床表现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轻者具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心、肝、肾、肺等脏器损害及感染性休克、DIC等。
各种不同致病菌所造成的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可有所差异。
(一)主要临床表现败血症多起病急骤,发病前多数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灶或引起感染的诱因。
发热和寒战是败血症的常见症状,以弛张热及间歇热为多见,少数呈稽留热、双峰热可见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部分病人体温不升甚至降低,多见于老年体弱患者、慢性疾病及免疫力低者,这些病人往往预后不良。
过度换气是败血症极其重要的早期体征,甚至可出现在发热和寒战前。
由于过度换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败血症可有精神状态的改变,早期仅表现为定向障碍或性格改变,后期可出现显著的感觉迟钝,甚至昏迷。
常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精神状态改变尤易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部分败血症可出现皮肤损害,表现多种多样。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败血症可有瘀点,猩红热样皮疹等。
绿脓杆菌败血症可出现"牛眼样"皮损,称为坏疽性深脓疱(ethymagangrenosnm),从水疱发展而来,皮损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5cm,边缘隆起,周围皮肤呈红斑和硬结或红晕样改变,中心为坏死性溃疡。
大约1/3的败血症病人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少数可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部分病人出现中毒性肝炎,有轻至中度黄疸,肝脾可见肿大。
约30%的败血症出现休克,多见于革兰阴性败血症中。
有些败血症起病时即表现为休克或快速(数小时内)发展为休克,但多数先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压不稳),数小时后才出现休克。
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DIC、ARDS等均可见于严重的败血症患者。
化脓性球菌、厌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杆菌、鼠伤寒沙门菌所致败血症可引起迁徙性病灶或损害,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较常见者有肺脓肿、肝脓肿、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二)常见败血症的临床特点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为疖、痈、皲裂等皮肤及伤口感染。
从口腔粘膜及呼吸道入侵者多数为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者的医院内感染。
临床急起发病、寒战高热、皮疹形态多样化,可有瘀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及脓疱疹等。
关节症状比较明显,大关节疼痛,有时红肿。
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常见多发性肺部浸润,甚至形成脓肿,其次有肝脓肿、骨髓炎、关节炎、皮下脓肿等。
有文献结合尸检报告,金葡菌败血症并发心内膜炎者可高达8%,由于急性心内膜炎可侵犯正常心瓣膜,病理性杂音的出现不及亚急性者为多,因此,如发热不退,有进行性贫血、反复出现皮肤瘀点、有内脏血管栓塞、血培养持续阳性等,应考虑心内膜炎的存在。
须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感染性休克较少见。
由于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及医院内感染逐年增多,80年代末期以来,金葡菌败血症的发病率升高。
国内对各地共1000余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析表明,金葡菌败血症所占比例高达20%~30%。
2.表葡菌败血症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表葡菌正常存在于人体皮肤、粘膜表面。
早年忽视此菌的致病性。
60年代以后发现表葡菌败血症逐渐增多,可占败血症总数的10%~15%,尤其多见于大医院的院内感染,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者,如静脉导管,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等。
表葡菌可粘附于人工假体装置及导管表面并繁殖,且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slimelibe)覆盖在表面而影响吞噬细胞及抗菌药物的作用。
当人体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时,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的数目增多,可导致双重感染性败血症。
表葡菌十分耐药,耐甲氧西林的菌株(MRSE)多见,病死率可达30%以上。
由于表葡菌为正常皮肤表面的细菌,因此,血培养阳性常难以鉴别是污染或感染而致。
如患者有人工假体装置或免疫缺陷者,应多考虑感染,如假体装置局部疼痛、有压痛、导管进入皮肤处有红肿,人工关节功能障碍、人工瓣膜者有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或多发性血栓形成,都是感染的有力证据。
3.肠球菌败血症其发病率在近30年来明显增高,在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泌尿生殖道是常见的入侵途径,也易发生于消化道肿瘤及腹腔感染的病人。
由于易伴发心内膜炎,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病情多危重。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从泌尿生殖道、肠道(特别是下消化道)或胆道入侵。
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也常从呼吸道入侵。
病前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多数伴有各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原发病,因此多见于医院内感染。
部分病人可有体温不升、双峰热、相对缓脉等,40%左右的病人可发生休克,有低蛋白血症者更易发生。
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有心律紊乱、心力衰竭、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病情危重。
肺炎杆菌败血症并可出现迁徙性病灶。
绿脓杆菌败血症继发于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者尤为多见,临床表现较一般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凶险,可有较特征性中心坏死性皮疹,休克、DIC、黄疸等的发病率均较高。
5.厌氧菌败血症厌氧菌正常存在于人类口腔、肠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人体对厌氧菌感染的防御是组织中正常氧化还原电势。
当皮肤粘膜破损时厌氧菌易于入侵,如有组织缺氧坏死,则氧化还原电势下降,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而扩散。
厌氧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导致溶血、黄疸、发热、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所产生的肝素酶可使肝素降解而促凝,有利于脓毒性血栓形成、脱落后致迁徙性病灶。
厌氧菌常从肠道的肿瘤、憩室炎,女性生殖道、褥疮溃疡坏疽处入侵,从肠道入侵者多为脆弱拟杆菌。
从生殖道入侵者也可为厌氧链球菌。
厌氧菌常与其他需氧菌同时感染。
临床表现毒血症状重,可有高热、黄疸、休克、扩散性血管内凝血、迁徒性病灶、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等。
病变组织有脏而臭的分泌物,含有气体,并可有假膜形成。
6.真菌性败血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美国某肿瘤医院统计其发病率每年以31%递增。
几乎全部病例发生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者的医院内感染,常见于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源性感染及静脉插管输液、透析疗法、肿瘤及白血病的化疗者,多数伴有细菌感染。
一般发生在严重原发疾病的病程后期,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的毒血症状可较轻而被原发疾病及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掩盖,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尸检时始获确诊。
真菌性败血症为扩散型,病变累及肝、脾、肺、心内膜等,有助于诊断。
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应用了足量广谱抗菌素后,未见好转时须考虑有真菌感染。
除血培养外,痰、尿、咽拭子等培养常可获同一真菌。
7.其他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忒菌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其引起的败血症常见于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功能缺陷者。
动物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健康带菌者可能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孕妇受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前者引起流产、后者导致新生儿严重的全身扩散性感染。
成人败血症常与脑膜炎同存。
临床表现无特殊,但有时体温稽留,颇似伤寒,也有合并心内膜炎的报告。
JK组棒状杆菌败血症是1976年初次发现的,住院病人,特别是白血病化疗等颗粒细胞减少者可有40%皮肤带菌。
由于JK组棒状杆菌对青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甙类等抗生素均耐药,因此感染易发生在颗粒细胞减低而又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中,也可由静脉导管带入感染。
近年来发现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达40%,以腹泻为早期症状,以后有多脏器损害,出现休克、DIC、呼吸衰竭、脑水肿等临床表现,40%以上为院内感染。
(三)特殊类型的败血症1.新生儿败血症指出生后第一个月内的感染。
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为常见病原。
由母亲产道感染、吸入感染羊水、脐带或皮肤等感染而入侵。
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精神萎糜、呼吸困难、黄疸、惊厥等,仅部分患者有发热。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不健全,因此,25%~30%的患者感染可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
2.老年人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者为多,肺部感染后发生败血症的机会较青年人多。
从褥疮入侵者也不少,病原多数为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厌氧菌不应忽视。
易发生心内膜炎。
预后较差。
3.烧伤后败血症常于烧伤后36小时组织液由外渗开始回收时细菌随之而入。
国内有人对1800余例烧伤病人进行了调查,败血症发生率为2.5%,多发生于急性感染期(23.4%),创面修复期(42.5%)和残余创面期(24.1%)。
耐药的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是其顽固的病原,且可常发生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