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新大纲自考本科审计学名词解释题复习资料完美整理

新大纲自考本科审计学名词解释题复习资料完美整理

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与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审计作用: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具审计作用:有制约、促进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

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独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

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或有收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名词解释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精品文档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示,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

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

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它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某一时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

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到9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是指会计师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对企业及其他组织所制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对财务报表进行查核、核对和论证,以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合规性和运营效率进行评价。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独立、客观地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为公众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以便公众做出投资和决策。

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财务报表的审计、内部控制的评价、合规性的考核和运营效率的评价。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保密性和尽职调查。

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基于客观、可验证的证据进行审计工作,不受主观情感和个人偏见的影响,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和公正。

专业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具备专业的审计技能和知识,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保密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对客户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不得泄露客户的私人信息和企业的商业机密。

尽职调查是指审计师应当认真负责地进行审计工作,充分了解客户的业务和财务状况,确保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审计的职业道德审计师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遵循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履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不受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审计师应当尊重客户的意愿,保护客户的利益和商业机密,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泄露客户的商业秘密。

审计师应当保持审慎和谨慎的态度,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得故意疏忽或存在舞弊行为。

四、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和报告发表。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师根据客户的业务和风险状况,制定审计工作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工作安排,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

《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本章典型试题串讲[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自考会计审计知识点

自考会计审计知识点

自考会计审计知识点一、审计概述审计是指专门从事审查、核对、鉴定等活动,以检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种经济活动。

审计负责人通常被称为注册会计师,他们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查和核实,向企业、政府和公众提供关于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的确信。

审计是保证企业信誉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二、审计职责1. 准备和操作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包括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检查和评估。

2. 收集证据:审计过程中需要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来支持审计工作。

3. 审核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对和审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4. 发现并记录错误和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有义务发现并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5. 提供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需要向相关方提供审计报告,报告中包括了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

三、审计方法和技巧1. 了解企业和行业:审计师需要了解所审计企业的运营模式、市场环境和行业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

2. 适当的样本抽取:审计师需要从企业的财务数据中,抽取适当的样本进行检查和评估。

3. 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进行控制测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4. 审计程序和程序手册:审计师需要熟悉和掌握各个审计程序和程序手册,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沟通和协作能力:审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客户和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四、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1. 维护企业信誉: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增加其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声誉。

2. 保护投资者利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可以早期发现和纠正,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3. 增加市场透明度:审计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4. 促进经济发展: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

5. 维护社会公信力: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为社会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审计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审计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和保证企业合规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审计学专业,为想要提升自身审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二、审计学的定义和特点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分析,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审计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立性: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2、权威性:审计师的意见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审计师必须具备权威性和公信力。

3、专业性:审计学涉及复杂的财务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

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的课程设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审计学原理:包括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程序、审计标准等内容。

2、财务报表审计:涵盖了对财务报表的审核方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税务审计:涉及税收法规、税务筹划、税务审计程序等内容。

4、信息系统审计:包括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等内容。

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的考试和学习建议1、考试:自学考试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在4月和10月。

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并达到合格线才能获得证书。

2、学习建议:考生可以购买相关的自学教材或参加培训课程,通过阅读教材、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考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和问答社区等,与同行交流和学习。

五、总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为想要提升自身审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通过学习审计学,考生可以掌握审核和分析财务报表的方法,了解税务和信息系统审计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考生还需要注意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坚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逐步提升自身的审计技能和知识水平。

山东专升本审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山东专升本审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审计学名词解释1、审计: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公允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用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机关实施的审计,在我国又称为国家审计。

3、民间审计: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在我国又称为社会审计,也可以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

4、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设立的专职审计机构所实施的审计。

5、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

6、审计关系人:任何审计活动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

7、审计职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最基本)、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的职能。

8、鉴证业务:是指注会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9、鉴证业务目标:(1)合理保证: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会将鉴证业务风险将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2)有限保证: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会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10、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11、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12、会计责任: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所编制和提供的会计报表应承担的责任。

13、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执行的审计业务,及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所承担的责任。

14、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注会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行为标准。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名词解释(40)1.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行为的指南2.授权控制法:是指各项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人去执行,也就是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3.盘存方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务是否存在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4.固定样本规模抽样:通常是通过一次抽样进行审查,并根据其结果来推断总体差错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5.统计抽样:即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整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对象的审查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6.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别对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7.审计规划方法:是指对全部审计活动或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采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8.制度分析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财政经济活动事实与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比较,以揭示有无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9.变量抽样:一种用于对抽查中进行定量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会计数据的实质性测试,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数量特征,即抽查总体的错误额是多大,正确额是多大10.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面对大量而繁杂的应审资料,任意抽出一部分进行检查,到底应该抽查那一部分即无规律可循,有无合理根据的一种抽查方法11.审计方法体系:是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审计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12.相关分析法:是指对存在关联的被审计项目进行对比,揭示其中的差异所在并判明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13.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和其他有关方法,对财务,科技和有关经济业务所进行的控制14.停走抽样:是指边抽样,边判断,后一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一旦能作出结论,就终止抽样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15.程序控制法:它是对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客观要求,规定其处理的标准化程序作为行动的准则16.账户分析法:是之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运用会计原理,按照账户对应关系及其发生额和余额的规律性,揭示账目中反映出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17.审计评价: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查明的结果,对照审计标准,对发现的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所作出的结论性评定18.属性抽样:用于对抽查中体进行定性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质量特征,从而为是依赖制度检查提供依据19.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20.顺查法:是指按照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同的方向而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又称正查法21.审计行政复议:简单来说,就是审计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审计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解决审计行政争议的活动22.制度基础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23.比率估计抽样法:即根据样本审查正确价值与样本项目的总账面价值的比率来对总体正确额予以推断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24.功能测试:是指对内部控制功能进行抽样检查,也即是对关键控制点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的检查25.账外账:账外账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隐匿截留资金与账簿之外形成的“小金库”二是指为了逃避会计监督,将部分资金以支付“劳务费”“咨询费”等名义转至外单位,或转出后另行建账进行违法或违纪支付26.重制法: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进行整理和重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检查27.体制牵制:是把每项业务的作业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分别处理,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牵制28.审计技术方法:是指用来收集审计证据的手段,或者说,是能够取得审计证据的各种纯技术检查手段29.业务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业务对每个人类型编号,对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所作的检查,借以判明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应缺少的几个控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确实存在30.差额估计抽样法:是指根据审查样本的平均差异来判断审查总体的正确额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1.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指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32.直查法:是相对顺查和逆查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33.调整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通过审核检查以后,对发现的有关不符之处所作的符合实际和规定的纠正技术34.健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35.均值估计抽样法:就是根据审查样本项目的评价值乘以总体项目个数所得的数值来估计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6.非抽样方法:是指由于实施审计过程产生的错误而导致的风险,包括选用了不恰当审计程序不正确地执行程序,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等等37.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目击参加检查测试所取得的证据38.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审视和阅读,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是否需要采用其他进行进一步审计的一种审计技术39.判断抽查法:是指审计人员在抽取样本时,并非随意,而是根据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审计的具体要求和观察了解到的情况,通过主观判断,从被审计总体中有选择,有重点地抽取部分项目进行检查,并据此来判断总体的一种抽查方法40.账簿牵制:指会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会计凭证或账簿,账簿与会计报表之间核对的牵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程序制约的一个方面问答题 (24)1.试述调整方法按照内容不同的应用要点?答:按照调整内容不同,调整方法可以划分为数据计算的调整,账项的调整和报表的调整三个方面数据计算调整的要点(1)选择恰当的调整计算方法(2)分析确定需要调整计算的内容(3)确定分配计算的依据(4)计算需要调整的结果账项的调整要点(1)分清期限,确定调整方式(2)将所有错弊账项全部列出(3)作出正确的财务处理报表项目的调整要点:对账项调整后,应根据有关记录相应调整审查年度报表的期初数或年初数2.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哪五个方面,其各自含义是什么?答: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和监督。

自考会计审计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审计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审计学知识点一、审计概述审计是指公共会计师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的独立、客观的调查和评价,以发表意见为目的的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便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作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审计证据充分性原则、审计证据保全性原则、审计事务保密性原则和审计事务准确性原则。

三、内部控制与审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和推动经济活动的规则、制度、方法和程序。

审计时,内部控制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师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来确定其有效性。

四、审计调查与证据收集审计调查是审计师通过查询、计算和分析财务会计信息,以发现与财务报表不一致的情况。

证据收集则是指审计师采用各种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评价与财务报表有关的证据,以便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五、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和审计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审计程序包括计划阶段、内部控制测试、分析阶段、抽样测试、确认与计算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等。

六、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后的结论性陈述。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形式。

标准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审计师的意见、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和审计范围等。

七、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或误报的风险。

审计师需要通过审计程序来减少审计风险,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计划性测试、分析程序和详尽程序等。

八、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是指国际审计和保证服务国际管理会计师联合会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有关审计的准则,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国际审计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升审计师的职业道德。

九、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进行审计、鉴证、咨询等职业服务的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的运作需要遵循不同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

十、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设的一个独立部门,负责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运营流程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事前审计。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

即对计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的主要是审查计划、预算、投资决策等是否切实可行.2.事中审计。

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的优点是随进进行审查,随进发现错误和问题. 3.事后审计。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根据有关的审计证据,审查已经发生经济业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4.详查法。

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审计风险小;5.抽查法。

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审计效率高;6.审阅法。

是指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审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7.分析法。

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8.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9.合理保证。

是指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10.有限保证。

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11.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12.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审计学》复资料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履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依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实作用本章典型试题串讲[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最新整理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教程文件

最新整理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教程文件

名词解释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精品文档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证据和反面证据。

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程。

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14.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责任的人员或组织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 (1)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2)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取的资料工作效率。

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5)反舞弊机制及结果。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15.控制措施的内容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审计学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本章典型试题串讲[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就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总体能够容忍的最大错报。

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6、业务循环: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7、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误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二、简答题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1)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处置与转移控制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6)监督检查企业监督检查机构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取得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并进行必要的复核(2)实施分析程序,验证其总体合理性(3)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验证其真实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审计业务1.审计的概念及目的审计是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的调查和核实,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独立的判断,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发展。

2.审计的种类和特点审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财务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点。

3.审计的职责和义务审计师的职责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审计师的义务包括诚实信用、保密、独立性、审慎谨慎等。

4.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报告阶段。

审计的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比较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计算方法等。

5.审计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审计师应当对自己的审计工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审计师的工作失误导致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审计师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等。

审计师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审计工作的相应职责。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忠诚、保密、独立、尊重、审慎、正直等准则。

审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提供真实、客观的审计意见。

三、内部审计1.内部审计的性质和目标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建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一种信管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2.内部审计的组织和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一般由内部审计主管、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评价企业的运营效率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事前审计。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

即对计
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
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
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
审计.其目的的主要是审查计
划、预算、投资决策等是否切
实可行.
2.事中审计。

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
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
计.这种审计的优点是随进进
行审查,随进发现错误和问题. 3.事后审计。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
根据有关的审计证据,审查已
经发生经济业的真实性、合法
性和效益性.
4.详查法。

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
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
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优点
是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
在的问题,审计风险小;5.抽查法。

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
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
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
法。

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审
计效率高;
6.审阅法。

是指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
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
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
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
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审
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也
是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7.分析法。

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
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
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8.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
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
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
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9.合理保证。

是指要求注册会计
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
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
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
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
分之百的保证。

10.有限保证。

在证据收集程序的
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
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
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11.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
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12.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会计师事
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
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
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
活动或行为。

它是会计师事务所
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
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

13.经营失败。

是指被审计单位发
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
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14.普通过失。

即一般过失,是指
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合理的谨
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
求而导致审计失败。

如未能查出
隐蔽较强的错漏等
15.重大过失。

是指连起码的职业
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
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
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
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16共同过失。

是指因注册会计师和
客户双方共同的责任而导致的审
计失败,即对他人过失,受害者
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
受损失。

17.实质性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
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
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
审计程序。

它包括对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
实质性分析程序。

18公允性。

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
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状况
19.合法性。

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报表是否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适度的规定编制。

20.风险评估程序。

是指为了解审
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21.控制测试。

是指在了解内部控
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
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
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
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
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
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
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
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2.内部证据。

是指由被审计单位
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
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
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
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
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
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
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
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
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
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23.外部证据。

是指由被审计单位
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
面证据
24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是指对成本
费用支出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
的内部控制。

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反
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

25.非常规交易。

是指由于金额或
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
26.特别风险。

是指作为风险评估
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风险通常
27.进一步审计程序。

相对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28.实质性分析程序。

从技术特征上看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做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31.贷项通知单。

是一种用来表示由于销货退回或经批准的折让而引起的应收销货款减少的凭证。

这种凭证的格式通常与销售发票的格式相同,只不过它不是用来证明应收账款的增加,而是用来证明应收账款的减少
32付款凭单是一种授权付款的凭证。

即是一种经过事前批准的反映现金支付业务的书面证明。

它不是我们目前使用的记帐凭证中的付款凭证,也不是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那种付款证明33应付账款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发生的债务。

34.生产指令。

是计划部门下发给现场,用于指导现场生产安排的报表
35.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
36.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37.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

是指货币资金所涉及的领域和所需审查的资料,不仅包括库存现金和存入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存款,还包括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开立的采购专户款项所形成的外埠存款和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而存入银行款项所形成的银行汇票款项等。

38无法表示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说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能发表审计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