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过程。
2.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3.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数的产生及计数法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1) 数的产生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2)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向学生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十进制计数法是如何将数进行表示和计算的。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1、10、100、1000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3)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购物时如何进行找零、计算物品的价格等,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的产生及计数法的意义。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数的产生过程。
2. 让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完成一些基本的计算题目。
3. 让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数的产生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我们将从数的起源开始,探讨数的产生过程,了解数的表示方法,并深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数的产生过程,知道数的起源;2.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熟练运用;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的数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计数器、数学教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数的产生故事,让学生们了解数的起源。
2. 讲解:接着,我详细讲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运用方法,让学生们掌握其核心要点。
3. 例题讲解:我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将实际的数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详细板书了十进制计数法的表示方法,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
六、作业设计答案:123(One hundred twentythree),456(Four hundred fiftysix),789(Seven hundred eightynine)。
2. 请解释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以10为基数的计数方法,每一位的数值表示的是10的幂次,例如个位是10的0次方,十位是10的1次方,百位是10的2次方,以此类推。
在生活中,十进制计数法广泛应用于数字计算、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等领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十进制计数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将实际数转换为十进制计数法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产生背景,掌握数的计数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数能力出发,逐步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背景,知道数的起源。
2.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背景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计数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数的产生背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的产生背景,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计数工具,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十进制计数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
举例:解释1亿是多少,1万是多少,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这些大数。
(3)计数原则的应用:在实际计数过程中,灵活运用逢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举例: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并在过程中运用计数原则。
(4)数学语言表达: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的读写和比较过程。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体来说,这一环节的效果较好,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位的认识和大数的读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数位换算,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的读写或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位换算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数位之间的换算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数的产生:理解数的起源和发展,明确自然数、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举例:通过讲解古人的计数方法,如结绳记事,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2)十进制计数法: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学会运用数位表进行计数。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掌握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
3.理解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4.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1.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2.基准数和基数的掌握。
3.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1.数位分解的掌握。
2.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5分钟)1.引出数的概念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请同学数一数此时课桌上有多少小球。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数?教师简单地介绍数是用来表示数量大小的工具,类比于同学刚刚数小球的过程。
并且让学生感性认识数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2.讨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教师简单地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用来计数和计算的方法。
将同学能够计算的一些数字告诉他们,请同学尝试描述这些数字的组成与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由来与十进制计数法的关系,简单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二、新知输入(25分钟)1.数的基准数和基数教师出示数轴,引导学生找一下0、10、100、1000……这样的数字,将他们称作10的倍数,简单介绍10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提出数的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
并辅以实例的阐述,如518,500就是这个数的基准数,18就是这个数的基数。
2.数位和数位分解教师出示数字523,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这个数字,进而引出数位的概念。
教师提出数位分解的定义和方法。
简单阐述数位分解的好处以及常用的数位分解方法。
三、知识扩展(25分钟)1.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师看图说话,带领学生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简单阐述在书写时,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范性的重要性。
2.补足位数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8+9,引导学生发现它等于17,然后将17的另一种写法11+6展示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尝试理解17这个数字的组成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之间存在10的关系,并简单阐述了补足位数的原理和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和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十进制数的读写和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2. 十进制计数法:数位、计数单位、读写方法、运算规则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读写和运算规则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算规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知识,如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数的产生1. 讲解自然数的产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如人数、物品数量等,引出自然数的概念。
2. 讲解整数的产生:在自然数的基础上,引入负数的概念,形成整数。
3. 讲解分数的产生:从分配物品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分数的概念。
4. 讲解小数的产生:从长度、面积、货币等实际应用出发,引出小数的概念。
三、十进制计数法1. 讲解数位:从个位、十位、百位等,讲解数位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计数单位:从个、十、百、千等,讲解计数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读写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十进制数的读写方法。
4. 讲解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十进制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四、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和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五、总结与作业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数的读写和运算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使学生了解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的读写和运算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
2. 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含义?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程。
数的产生: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为了表示数量和顺序,逐渐产生了数。
最初,人们用手指、石子等自然物品来计数,后来发展出了结绳记数、刻痕记数等方法。
数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的形式和表示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记数,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六十进制计数法,我国古代发明了十进制计数法。
2. 教师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以10为基数的计数方法,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计数方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1)每一位的数字代表的是10的幂次方,如个位代表10的0次方,十位代表10的1次方,百位代表10的2次方,以此类推。
(2)相邻两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每增加1个计数单位,就相当于前一位增加了10个计数单位。
(3)每一位的数字范围是0-9,当某一位的数字达到10时,就要向前进位。
3.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 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2. 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概念和数的表示方法。
2. 提问: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吗?十进制计数法是什么?二、数的产生(10分钟)1. 讲述数的产生过程,从自然数到分数、小数等。
2. 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和优势。
三、十进制计数法(10分钟)1. 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规则。
2. 通过实例演示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计算练习。
2. 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计数法吗?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2. 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进制计数法,如二进制、八进制等。
2. 让学生研究数的进制转换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表现。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辅导和指导。
以上是根据《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教案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规则详细补充和说明: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计数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7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7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2. 十进制计数法3.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掌握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数的产生详细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 讲解十进制计数法通过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练习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编写,适用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是数的表示和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进行数学运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十进制计数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十进制计数法,又称位值计数法,是一种基数为10的计数系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2. 十进制计数法3.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数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数的产生: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通过讲解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
(2)十进制计数法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巩固: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发展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导入、实例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数的产生过程。
2.实例演示: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3.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故事、实例、练习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3.小组合作工具:准备一些卡片或小道具,用于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出数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2.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的概念3. 十进制计数法4.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例如: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2. 讲解数的概念(1)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整数:像-3、-1、0、1、2、3这样的数称为整数。
(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
(5)负数:比0小的数称为负数。
3. 讲解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基数为10的计数方法,即每个数位上的数只能是0~9这十个数字。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 讲解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表示物品的数量。
(2)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转换练习。
(3)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数的产生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组成和转换,并能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数的使用的重要性。
2.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能够理解和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数的表示和计算。
3.能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3.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计数器或者算盘。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数的产生。
例如,老师可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计数的情况?比如,你们家里有多少人?你们班级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引出数的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性。
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数的产生的过程。
可以从最基本的计数单位开始,比如个、十、百、千等,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操练(10分钟)老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使用计数器或者算盘进行计算。
例如,从1加到100,或者进行一些进位和借位的计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具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图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近3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1.数的产生师: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哪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生:介绍师:补充2.记数符号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3.然数的认识学生思考学汇报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人数、物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就产生了数。
学生看图,古代人的计数方法看图片,三种古代数字。
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列举实例,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十进制计数法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介绍自然数的含义和特点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全班交流。
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性质(!)我国人口:1295330000人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2)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数是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
(3)1999年联合国公布世界人口已达到六十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4)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中,我国城镇新建住宅四十七亿五千万平方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备教材内容1.本节课教学的是教材16~18页的内容及22页练习三的相关习题。
2.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
教材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示古人一对应的记数方法。
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产生的缘由,并列举了3种古代数字,说明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
最后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由此介绍阿拉伯数字,从而让学生了解数字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
3.教材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用简练的文字揭示了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
再通过展现两组生活中遇到的比亿大的数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
最后利用计数器数数的形式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以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西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
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
学生清楚地认识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排列顺序和每四位一级的分级情况,为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4.教材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呈现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渗透了数学文化。
备教法学法“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认识亿以上数的基础。
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学生已有亿以内数的认识的相关经验和知识水平,具备初步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精心设问,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了解数学文化,掌握相关概念。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认识数位,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的读写、数位认识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知道数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认识数位,学会数的读写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读写方法2.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3.数位的认识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认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和记忆。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数位卡片、数的学习用具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计数器、算盘等,以便学生直观地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数的出现?数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现在的形式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呈现(10分钟)介绍数的读写方法,如万以内整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以及数的组成。
3. 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游戏,如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写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认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2.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的概念3. 十进制计数法4.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的概念。
3. 讲解十进制计数法: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
2.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成绩,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过程、数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十进制计数法的讲解与练习”。
十进制计数法是数的产生和计数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进行数学运算具有深远影响。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知道自然数的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计数器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作业: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数的产生、计数方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资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一个问题,组内同学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整理、制作幻灯片等。
三个问题分别是:(1)数的产生古代人们的记数方法都有哪些?数字是如何产生的?数字的发展过程?阿拉伯数字的形成?(2)自然数什么叫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0是不是自然数?最大的自然数和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3)十进制计数法古代和现代都有哪些进位制?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2.教师还要在课前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3年多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关于数的知识。
我发现上节课布置的任务大家都做的非常棒,下面就请每组的代表向大家汇报一下他们的成果,其他组的同学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疑问可以向他们提问啊!二、探求新知1.数的产生教师:用挂图或投影出示课本插图,说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需要数人数、物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等,就产生了数。
下面就请第一大组的同学帮我们认识数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大家鼓掌欢迎。
第一大组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通过投影或幻灯片来汇报他们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古代是没有数字的,人们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比如,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等。
在很久很久以后,才产生了数字。
但是各个国家的数字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国家的数字是这样的(展示中国古代的数字)还有古罗马、古巴比伦也都有自己的数字。
而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你们知道吗?(介绍阿拉伯数字发明的过程)教师:同学们对于第一组同学的发言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甲:其实现在我们有时还用其他物体来计数,比如在选举三好生时,用写正字来统计选票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学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的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的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用数来表示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的掌握。
3.数的运算规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
2.数的学习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相关数的运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数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解古代人们如何通过石头、贝壳等进行计数,从而引出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如PPT中展示十个数字0、1、2、3、4、5、6、7、8、9的排列,引导学生理解每相邻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计数单位,从右到左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等。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如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的加减运算,或者用算盘进行数的计算。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数的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理解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对应的计数单位。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比方,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假如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假如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
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动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
后来人类对数的理解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假如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
古代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
等。
因为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浙统一采用十进制。
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课件演示】(十进制)(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
(1)我国人口:1295330000人【课件演示】(中国地图)
世界人口:6100000000人【课件演示】(世界地图)
(2)北京的密云水库能够容纳四十三亿七千五百万吨水。
【课件演示】(密云水库图片)
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多少了,所以要学习比亿还大的数。
2.用计数器协助数数,理解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理解10个一亿是十亿。
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
板书:“十亿”(写在刚刚板书的亿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理解,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
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为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计数单位。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动画:“十进制”计数法的演变过程
3.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课件演示】(数位顺序表)
(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因为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所以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就能够表示出任意大的数。
(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因为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
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
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度级能够很方便地读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
(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位。
让学生看课本第20页。
(三)巩固练习
1.p28第1题。
2.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14320030000 353087030431
再由每人写一个多位数,让同桌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质疑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让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3.根据课本出世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做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计数单位……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