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本节课重点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同时为接下来氯水、漂白粉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氯气,知道氯气能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在前面的一个专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并且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其化学活性,这为理解氯气的性质打下基础。从学生的特点分析,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刚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学生本身的思维严谨性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2).掌握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视频的观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视频观看氯气和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现象,感受化学的神秘。

(2).通过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体会它在生活中的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铁、铜、钠以及氢气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方法

视频引入→问题情境→播放实验视频→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归纳

六、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提到“战争”这个词,我们一般会想到炮火纷飞、弹如雨淋的场景。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战争,它没有硝烟,依然造成了重大伤亡——化学战。

PPT:播放视频——毒气弹—氯气

学生:仔细观看。

教师:从视频中看到的这种黄绿色的致命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氯气。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角——氯气。

教师:氯气由氯元素组成,在海水中富集,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宝库,含盐3%,主要为氯化钠,还有氯化镁、硫酸镁等。3%有多少呢?有数据表示,如果将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上,可以使陆地平均升高150m。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画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渡]

教师: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极不稳定,故氯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无氯单质稳定存在,那氯的单质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阅读教材82页科学史话。

学生:仔细阅读并勾画,完成83页思考与交流。

[剖析教材]

教师:1774年,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发现氯气,但他认为它是一种氧化物——氧化的盐酸。直到1810年,戴维将熔融的氯化钠电解,发现也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他经过大量实验事实最终将其确认为一种单质,即氯气。氯气的发现到确认时间长达30多年,所以,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更需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同样,同学们也需具备热爱学习、奉献学习的精神态度。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二氧化锰,还原剂是浓盐酸,其中浓盐酸既作还原剂,又起到酸性作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这也是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之一,其制备装置将在后续详细讲解。

[过渡]

教师:氯气有毒,在生活中也常有氯气泄露事故的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PPT:液氯泄露事故。

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①如何运输氯气②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PPT:氯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遇氯气泄露逃生往高处走。能溶于水(1:2),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溶于水的混合物称为氯水,呈浅黄绿色。氯气有毒,如何闻气体?

学生:扇闻法。

教师:演示。采用降温或加压的方法将其制成液氯,从而通过钢瓶运输。

[剖析教材]

教师:氯气是很活泼的强氧化剂。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电子,能与活泼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钠。

PPT:播放视频——钠与氯气的反应。

学生:仔细观看,并记录现象。

教师:氯气可以与不活泼金属反应吗?

PPT:播放视频——铜与氯气的反应。

PPT:氯气的化学性质。

⑴与金属反应。

教师:氯气氧化性强,氧化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同样金属Mg、Al等都可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请同学们下来书写相关方程式。

教师:氯气将金属Fe氧化生成FeCl3,若Fe过量,会还原三氯化铁而生成氯化亚铁吗?

学生:会。

教师:不会。在水溶液中,才电离出自由移动的Fe3+,铁才能还原。

[过渡]

教师:教材实验4-3,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PPT:播放视频——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学生:观看并记录现象。

教师: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雾是因为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若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又会是什么现象呢?

学生:爆炸。

PPT:播放视频——氢气与氯气的光爆。

教师:强光可使氯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教师:烟和雾什么区别?

PPT:烟和雾。

教师:有一种单质(P)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氯气不足,生成三氯化磷,白雾;氯气足量,生成五氯化磷,白烟。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该反应方程式。[思考与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教材83页下角,对燃烧进行新的认识。

学生: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教师: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其本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

教师:氯气泄露,可用水吸收。消防队员用水枪驱散氯气,但是,发生了新的问题。

PPT:液氯泄露事故后续进展。

学生:事后,消防队员衣服出现褪色,纽扣也被腐蚀。

教师:对。但是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氯气使之褪色,还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使之褪色?

学生: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次氯酸,使之褪色。

教师:如何验证你们的结论。

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学生:用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

教师:翻到教材84页,实验4-4、4-5,将有色干布条分别放置在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中,观察现象。

PPT:播放视频——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

教师:视频中,我们是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发现,干燥的氯气不能使之褪色,湿润的氯气能使之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种物质我们称为次氯酸。

PPT:与水反应。

教师: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有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同时它还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

[课后思考题]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若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会有什么现象?学生:褪色,变红,先变红后褪色……

教师:对。先变红,后褪色。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具备怎样的性质?

七、板书设计

示范教案(氯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在前面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本课时的内容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课堂内分组实验、边学边操作的教学方式,教师注意控制课堂时间和节奏。 在氯气性质实验探究中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6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假设,提出实验方案,交给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再用实验验证。这样既可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规范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养成准确、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的良好实验习惯,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或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完毕后,指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与教材中的“信息提示”版块进行对比学习,作出比较和判断,从而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氯气的性质分析。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设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图片、相关实验仪器、药品。 三维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 4.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5.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在讨论氯气的制备时,我们已经知道了氯气是一种黄绿的有毒气体,它还具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共同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板书: 氯气的性质 一、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 氯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 [实验用品]碘化钾淀粉试纸、氯气(四瓶盛在集气瓶,两支盛在大试管,两支50 mL针筒抽取20 mL氯气)、有色布条两片、铁钉、棉球、铁丝、火柴、5%的NaOH溶液、蒸馏水、玻璃棒、细线。 [实验内容] [实验1]将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沾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3]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一支充满干燥的氯气的试管中,将另一根光亮的铁钉和一团湿润的棉球放入另一支充满干燥的氯气的试管中,观察铁钉表面的情况。 [实验4]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段火柴梗,点燃火

《氯气》第一课时教案

《氯气》公开课 第一课时 授课人:张明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或网络视频中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启发、引导、比较、讲解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曾利用各种武器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战争。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一时间黄烟滚滚,风沙大作,随着风势剧增,但见无数士兵大咳不止,疼痛难忍,以致精神失常,倒地身亡,阵地上陈尸千万,惨不忍

点燃 点燃 睹。法西斯德军利用的这种毒气叫做氯气。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以氯元素为代表的卤族元素,本节课重点学习氯气的性质。 [板书]第四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师]首先认识氯气。展示盛满氯气的集气瓶。 学生观察氯气、看课本,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1、色态: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2、气味:刺激性气味 3、密度:比空气大 4、易液化(氯气 液氯) 5、溶解性: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过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请大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来分析和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氯气的分子结构和氯原子结构,最外层有7个电子,推断其在反应中极易 得电子而表现出氧化性。 [板书](一)与还原剂反应 1、 与金属反应 [回顾]钠与氯气反应 [观看网络视频]在百度视频中搜索“氯气与钠反应”并观看。 视频资源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219209133.html,/programs/view/Xqo_3zVSvJY/ [学生总结]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氯化钠的白烟。 [板书] 2Na+Cl 2=====2NaCl [演示实验4-1]:将灼热的铜丝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将少量水注入容量瓶,塞好瓶塞,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生]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加水后烟消失,溶液呈蓝绿色。 [讲解]说明铜与氯气反应生成了二价铜。 常压、-34.6℃

氯气的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本节课重点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同时为接下来氯水、漂白粉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氯气,知道氯气能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在前面的一个专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并且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其化学活性,这为理解氯气的性质打下基础。从学生的特点分析,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刚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学生本身的思维严谨性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2).掌握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视频的观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视频观看氯气和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现象,感受化学的神秘。 (2).通过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体会它在生活中的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铁、铜、钠以及氢气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方法 视频引入→问题情境→播放实验视频→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归纳 六、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提到“战争”这个词,我们一般会想到炮火纷飞、弹如雨淋的场景。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战争,它没有硝烟,依然造成了重大伤亡——化学战。 PPT:播放视频——毒气弹—氯气 学生:仔细观看。 教师:从视频中看到的这种黄绿色的致命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氯气。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角——氯气。 教师:氯气由氯元素组成,在海水中富集,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宝库,含盐3%,主要为氯化钠,还有氯化镁、硫酸镁等。3%有多少呢?有数据表示,如果将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上,可以使陆地平均升高150m。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高中化学 《氯气》(氯气的性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如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呢?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化学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剂和好伙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化学老师应该去思考如何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大胆的改革。现以《氯气的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作法。 一、教学背景 (1)设计背景:《氯气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材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教材中把氯气的性质与氯水的性质分开,在先介绍氯气与铁、碱的反应后再介绍氯水的性质,我想教材这样呈现,不利于学生的对知识的认识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前提下,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重新设计了《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方案,以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2)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方案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我想我们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具有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教法分析 如何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上实实在在的教和学的内容,关键要看作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教师如何理解和实施,这就是一种教学理念问题。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1)、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是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本节课正围绕这一理念来进行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情景的引入能更好落实教学目标。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教学中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活动;在活动中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 (3)、整和核心知识、提高教学实效。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打破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和,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寻找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改变原来只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 (4)、根据新教材编排,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要淡化过去教材中“族”概念,打破过去教学中: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而推出产物。这些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这样一个教学指导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通过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氯水的成分 2、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

氯气的性质(苏教版)第一课时-教案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浙江师范大学费冰 一、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STSE基本原理,制定了《氯气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本课堂将立足于“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综合教学方法。首先有学生观察总结Cl2的物理性质;接着实验探究Cl2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通过演示实验结合学生实验,生动展示氯气的性质;然后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氯气的现实作用,并借助学生在课前查阅的资料让学生为氯气的用途做总结性归纳。 二、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专题2第一单元第二节《氯气的性质》,主要内容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漂白性及氯气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单质,安排在该专题内容的第一部分,引出了卤素的概念。氯气的性质这一节内容前,教材已经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该课时已经为氯气性质的探究打好了基础,并且已引导学生进入该专题内容的学习中。本课内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对于氯气、对于卤族元素体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彻底打开卤族元素的学习大门起到关键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本专题中,学生将学习卤族元素,基本掌握学习该族元素的特点。经过对于第一专题的学习,学生开始接受自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将延续这样的探究学习,为化学课堂的高效、精彩做好准备。 但此阶段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还不很清晰,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有待强化,特别是对具体物质化学性质的运用理解不深;探究学习思维、能力均有待提高;学生的STSE意识较弱。 教学重点: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 教学难点: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2019-2020年高中化学《4.2氯气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4.2氯气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氯气的性质”是(人教版)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的内容,编排顺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上节内容(氯气的生产原理),引出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再结合氧化还原理论,学习溴碘的性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编排特点 “氯元素”不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的性质”在内容编排上有两大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思想: ①注重实验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教材共编入了4个观察与思考实验、4个活动与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将给学生以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新课标的课程思想:传统教材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都是将其各种性质一目了然、分门别类的列出。而新教材在编写时打破了传统思想,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信息提示”等,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理解氯气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重要依据,也是学习溴碘的性质、氧化还原理论的基础,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学生缺乏可逆反应的知识,较难理解“氯水既有氯气单质的性质,又有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将很难理解氯水跟不同物质反应表现出的不同性质,所以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4、教学要求 “新课标”针对本节内容提出的活动探究建议是: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已学了氧气等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但并没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氯气”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学生对此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另外,学生在第一专题学习的“实验方案设计”、“原子结构”也为探究氯气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实验操作能力不够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也有欠缺。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含氯产品,但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我确定了“氯气性质”教学的预期目标,这也是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从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氯气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操作。 3. 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操作。 2. 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识 1. 向学生展示一瓶装有氯气的玻璃瓶,让学生观察其外观和颜色。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有什么用途? Step 2:知识讲解 1. 讲解氯气的基本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较强的氧化性和剧毒性。氯气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形成氯化亚氨。氯气不易燃烧,但能加剧燃烧。 2. 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盐酸。氯气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反应,形成相应的氯化物。如:与铜粉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化亚

铜;与硫粉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化亚硫。 3. 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 (1)氯气的制备方法有电解盐溶液和酸氧化法。常用的电解 法是以氯化钠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氯气和氢气。酸氧化法是将氯化锰与盐酸反应,释放氯气。 (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简单方法是用氯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收集所得的氯气。 (3)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使用装有氯气的气体净化器,以防泄露和中毒事故发生。 Step 3:实验操作 1. 安排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带领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Step 4:拓展延伸 1. 讲解氯气的应用领域: (1)氯气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如制取氯化铝、氯化硫、氯 甲烷等。此外,氯气还被用于漂白纸张和织物,以及消毒。(2)氯气还用作发射火箭的推进剂,但因其剧毒性而被逐渐 淘汰。 2. 探讨氯气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归纳 1. 总结氯气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总结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操作。 3. 总结氯气的应用领域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氯气(第一课时)13

氯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验,加强环保教育,学会在实验室中处理有毒气体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氯分子的结构、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氯气与碱的反应、次氯酸的性质 [教学设想] 本节是高中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又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续。作为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本章节的教学对今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本节内容很多,化学反应也多,学生往往很难适应,因此,教学的难度也就加大了。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把目标定在教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上面,而更应下功夫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去探究氯气的性质,学习有关化学反应,从而体验化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放映录像:一次大战中德国第一次使用氯气作为毒气,阻止英法联军的攻击。 【激趣】氯气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会使人中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以氯为代表的卤素的性质。 【板演】1、让学生写出氟、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介绍卤族元素的概念——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和本章的学习任务。 3、说明本章的学习方法:重视化学实验;注意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存在、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板书】第一节氯气 一、氯原子的结构和氯分子组成: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分子结构示意图 (以CAI课件展示) 【学生实验】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闻闻它的气味 【学生实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小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观察现象。 (所得溶液保留好,塞上胶塞,下节课备用)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新教材强调从资源切入,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原理性知识指导氯气的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来有重点地了解氯气的性质,更重要是通过氯气这种典型非金属单质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研究一类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新课程强调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从课本科学史话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技术要有质疑,坚持的精神,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根据原子结构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铁与氯气的反应,观察实验和记录现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氯气与铁反应的化学性质。并引导学生迁移学习氯气与其它金属的反应,并通过视频实验观看非金属与氯气的反应,得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最后小结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习了氧气的性质,而高一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掌握了用实验的手段探究学习化学,学习了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 所任教的学生是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比较积极,但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等科学探究的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氯气在通常情况下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有毒)。 2.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从氯原子结构特点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 、部分盐的化学方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写出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H 2 程式和现象。 与Fe、Cu反应,猜想及验证产物,强化所学知识。 3.通过探究Cl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整体认识。 2.利用分析,讨论,归纳,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3.教学中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对探究的方法有些了解,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积累一些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设计与观察,体会科学家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坚持,敢于质疑,挑战旧学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迁移法。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2.1氯气的性质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认识燃烧现象的本质 3.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氯的化学性质;了解氯与碱的反应;掌握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 18.教学难点 氯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资料: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渍。部分士兵用湿毛巾捂住嘴巴,他们逃往地势更高的地方,最终幸免于难。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5000多人死亡,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和死亡。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氯气是黄绿色色的气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 (2)密度比空气大。 (3)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所以Cl2易溶于水。 注意:人吸入少量氯气,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所以,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

【师】二、氯的结构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 【师】三.化学性质 1.Cl 2与金属的反应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Na 与Cl 2 2NaCl 2Na 2Cl 点燃+ Fe 与Cl 2 32FeCl Fe 223Cl 点燃+ Cu 与Cl 2 2CuCl Cu 2Cl 点燃+ (1)Cl 2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 【实验2-7】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可以观察到纯净的H 2在Cl 2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Cl ,它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呈现雾状。 反应式:2HCl 2H 2Cl 点燃+ 【思考与讨论】烟与雾的区别 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 雾: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 【思考与讨论】我们以前学过的燃烧反应,都是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在又观察到了H 2在Cl 2中的燃烧。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是燃烧。 (2)Cl 2和O 2相似,既能和金属反应,也能和非金属反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3)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要经历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 【思考与讨论】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为什么可以用氯气杀菌、消毒呢?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归纳出氯气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先让学生清楚氯气是如何从大自然中提取的,然后才来研究氯气的性质,这种编排思路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之前学生只学过氧气这个具体的气体单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清楚研究一种单质应从哪方面下手更不清楚用什么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氯气性质的同时,知道人们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体会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特点。为以后学习其它物质提供了方法。而且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用化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溶合教材注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本节内容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分析 五、教法学法: 采取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分层教学、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采用不定时不定比的复习策略进行复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 六、教学程序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防毒面具为啥像“猪嘴”?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

第二章2-1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的第一种非金属元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而且教材中涉及的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都相对熟悉,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习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较好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气漂白性验证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性质及应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的精神,体会科学知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氯气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新闻报道。 【投影】播放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 【设疑】既然氯气是有毒物质,那么游泳馆为什么会有氯气呢? 【引入】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 【投影】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 【讲解】氯气的发现应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舍勒发现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 预习案(利用20min认真阅读课本完成本案。) 【预习目标】 1、初步掌握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从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能够从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其性质。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及水的反应 【教材助读】阅读书本P82-84完成下列内容: (1)原子结构: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Cl-,表现出典型的性。此结构示意图也决定了氯气为分子,分子式为。(2)存有:氯在自然界中以态存有,主要以的形式存有 (3)发现和确认 1774年,瑞典化学家,通过发现了氯气。1810年,由英国化学家确认 (4)物理性质 1、Cl2在通常情况下呈色,是一种有气味的毒气体。 250C时,1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约体积的氯气,密度比空气的;液化2、在实验室中闻气体的方法: (5)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简要的描述实验现象: 与Na反应:; 与Fe反应:; 与Cu反应:; 结论:氯气能与绝绝大部分金属在发生反应;若金属有可变价态,则生成价氯化物 2、与非金属的反应:观察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教材P83.实验4-3) 现像: 反应方程式: 3、氯气与水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氯水的成分(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溶液呈色) 所含粒子有: 5、次氯酸的性质 ①具有弱酸性,比碳酸的酸性 ②具有性:次氯酸是一种强剂,能杀死水中的 ,所以自来水常用来杀菌消毒.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 ,可用作 ③具有性,见光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 式 【思考与交流】 1、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比较铁、硫、木炭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请重新给燃烧下定义。 燃烧的本质是: 2、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简要的描述现象: ①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液 体) ②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固 体) ③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液体) 【预习练习】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C.氯气能溶于水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2、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 A、N2 B、CO C、Cl2 D、CO2 3、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A.变红 B.变白 C.先变红再变白 D.不变色 4、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Cl-的半径比Cl的半径大 B.Cl2有毒,Cl-也有毒 C.Cl和Cl-的化学性质一样 D.Cl2和Cl-都是黄绿色 5、(双选)下列物质中含有Cl-的是() A.液氯 B.氯水 C.氯酸钾溶液 D.氯化铜溶液 6、用自来水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前需要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原因是 A .起到杀菌的作用 B.使水中次氯酸分解 C.提升水温 D.增加水中氧气 7、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其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下列相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准确的是( ) A.两种液体都能够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B.两种液体都能够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 D.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 8、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溶于水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③④⑤

高中化学_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但高一学生个性张扬,缺少理性,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能力,其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都比较弱。氯元素形成的食盐、漂白粉等多种含氯化合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熟悉,而氯气学生非常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展开课程。 效果分析 通过自主预习,学生自己搜集身边含氯元素的物质,查阅资料,完成预习案,对氯气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课上,学生又通过观看视频、分组实验、黑板展示、讨论、互相纠错补充、分析图像获取信息、绘制价类二维图、小结本节课内容及收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带来的成功喜悦,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设计多处创新实验,在封闭环境下,帮助学生完成氯气性质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多感受到氯气虽然有毒,但是更有用,学好化学的宗旨是更好地造福人类。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创新、科学严谨、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 首先,氯气的性质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典型金属元素钠进行了学习,了解了研究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含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氯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氯气的性质是必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本节内容,将为今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氯元素可以形成食盐、漂白粉等多种含氯化合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物质也比较熟悉。因此,教材以学生不熟悉的氯气为主线,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等内容,将含氯化合物穿插在其中介绍。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在重点学习氯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利用海水中富含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能获得活泼的非金属卤素单质,这既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很重要内容。因此紧扣海水资源这一线索,引出氯气。氯气是卤素的代表,学好氯气的性质具有举一反三的意义,学生通过氯气,可以推测出其他卤素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 2.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掌握漂白粉的制法,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

括,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推测、实验的验证,进而进行分析,最终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还未接触过氯气的性质,对此还比较生疏,过程与方法上,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通过平时的观察看来,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以及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演示实验、动画配合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氯气的强氧化性和漂白性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 2.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 【引入】长沙的一家毛纺厂发生了氯气泄漏。 红网长沙6月24日讯(记者李慧芳通讯员余笑汤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化学1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看,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系统的学习物质的性质,并在前一专题中已经简单学习了原子结构理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建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从而为以后金属元素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也是高中第一次展现元素化合物的实验,充分体现了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作用,利用实验现象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用实验研究物质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本节课将用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通过案例(氯气泄漏事件)让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NaOH的反应。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氯气化学性质中的氯气与金属(Na、Fe、Cu)、氯气与非金属(H2)之间的反应,以及氯气的用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能正确写出水、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新闻链接,让学生自己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学习兴趣,体会氯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氯水成分探究。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引导式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去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加课堂内容的信息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武状元苏乞儿》电影中的片段,其中提到用尿来解麒麟毒,思考引入氯气的性质的学习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一:通过新闻链接归纳氯气物理性质。 投影氯气泄漏事件的图片及内容。 教师: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氯气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归纳总结: 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 (3)比空气密度大; (4)易溶于水(1:2) (5)易液化; (6)有毒。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活动二: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 设问:氯气能不能跟水反应,其产物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请设计实验方法。 探究一:氯水中有无Cl- ? 方案: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氯水中有Cl- 。 探究二:氯水中有无H+ ? 方案:在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氯气的性质》名师教案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课题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单元 2 学科化学年级 学习目标1.了解氯原子的结构,了解氯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2.熟悉氯气的性质,知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3.了解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 重点 1.学习氯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的化学性质。 难点掌握氯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物质”。 教师:在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 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 矿中。(展示图片) 教师: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 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学生 思考。 在老师的带领 下,对氯的相 关内容进行了 解。 图文并茂,能够 较快地让学生进 入本节课堂学 习。 简单的思维训练 能够让学生不害 怕对本节课知识 点学习,感悟本 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思维启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了解氯气的发 现历程。 增长见识,对学 习氯气有更宽广 的了解。

未能确认这种气体。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氯气。(展示照片) 【思考讨论】教师: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师: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思维启迪】氯气的命名 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新课讲解】氯气的性质 ①形态:气体 ②颜色:黄绿色老师和同学一 起讨论,思考 问题。 了解氯气的发 现历程。 总结氯气的物 通过讨论,帮助 同学对知识点的 掌握。 增长见识,拓宽 学生知识面。 加深对知识点的

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氯气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启发、引导、比较、讲解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电脑、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含净化装置和试剂)、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NaOH溶液、水、红纸、两瓶氯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卤素 [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氯气(第一课时)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制取气体的实验问答,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应包括哪几

个环节? [生]包括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尾气吸收四个环节。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请大学以以上四个环节为依据,结合有关信息,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两体积的Cl 2),并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可供选择的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水、NaOH 溶液、浓H 2SO 4、饱和食盐水。 仪器:烧瓶、带分液漏斗及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橡皮管、洗气瓶(两个)、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1.实验原理: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2.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 3.除杂试剂; 4.收集方法: 5.尾气吸收试剂;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思考结果回答,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什么?并说出推断的依据。 [生]可能有HCl 气体和水蒸气。因反应物中的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可能有HCl ;反应体系中有水,且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可能有水蒸气。 [板书]HCl 、H 2O(g) [问]水蒸气应该选什么试剂除去? [生]浓H 2SO 4 [讲解]对于Cl 2中含有的HCl 气体,我们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除去。这是因为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而Cl 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之故。 [板书]饱和食盐水、浓H 2SO 4 [问]实验室收集Cl 2应用什么方法? [生]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向上排空气法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