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中深层储集层气测参数特征及解释评价

合集下载

南堡滩海地区浅层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

南堡滩海地区浅层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

图2・1研究I:区位置图2.1.3石油地质特征南堡滩海浊田处于南堡富油气凹陷的中、南部,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凹陷面积小,资源丰度高:二是含油井段长,油层埋藏深;三是断层发育,部分构造相对破碎;四是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单砂体规模小,储层宏观和微观特征较复杂;五是具有多期成盆,复式成藏的特点…。

1构造地质特征南堡滩海地区主要发育有南堡l号、南堡2号、南堡3号、南堡4号、南堡5号潜山披覆背斜构造等构造带。

其圈闭具有继承发育和凹中隆的特点,处于油气运移指向的有利位置,有利于油气聚集。

由于受郯庐和燕山两大断裂系统的影响,其具有控凹断层持续活动、控带断裂广泛发育的特点,区内断层十分发育,以北东和北东东向为主,张性正断层占优势,部分为张扭性断层。

受断层切割影响,南堡滩海油田部分构造较为破碎,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块、断鼻和斜坡部位的第3章三维地震资料解释3.1地层划分与对比3.1.1地层划分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层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下段(Nix)属于盆地坳陷发育期河流相沉积体系。

工区内钻井揭示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视厚度约为1000~1200m,馆陶组地层视厚度300~900m(图3-1)【6】。

根据岩性、电性和旋回性等特征把明化镇组下段划分为3个油组,馆陶组分为4个油组。

各组段特征简述如下:图3.1南堡滩海地区上第三系综合柱状图NgⅣ油组:以冲积扇沉积的杂色砂砾岩为主,在火成岩不发育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表现为厚层、块状、高阻,而在工区西南部馆陶组玄武岩发育区表现为薄层砂岩夹玄武质泥岩,地层视厚度20m~360m,油层主要分布于玄武岩下部的有效砂砾岩储层中,目前在南堡卜29、南堡卜15、南堡1-22等井NgⅣ油组获工业油气流。

(1)地层对比依据沉积旋回性、岩电性组合和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对比。

(2)充分利用前人地层对比成果,对比勘探、开发分层方案,求同存异,总结各油组岩电性组合特征,建立综合柱状图,统一地层对比标准。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水化学特征的成藏指示意义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水化学特征的成藏指示意义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水化学特征的成藏指示意义徐德英;周江羽;王华;庄新国【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3【摘要】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部的富生烃凹陷,东营组是其重要油气勘探层位.通过对凹陷已有油气藏东营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南堡凹陷地层水总体属于NaHCO3型,矿化度中等偏低,东营组一段和二段以及北堡油田的保存条件最好.利用地层水地化特征参数开展了断层封堵性示踪.结合区域盖层特征、断裂活动性和油气成藏特征分析,指出在区域性盖层发育区,主干断裂和浅层分支断裂发育带是浅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在东二段以下主干油源断裂带附近,应是中深层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总页数】5页(P285-289)【作者】徐德英;周江羽;王华;庄新国【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唐山,06300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3.2【相关文献】1.中小型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J], 罗群;吏锋兵;黄捍东;周海民2.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源控油气作用及成藏体系评价 [J], 庞雄奇;霍志鹏;范泊江;董月霞;姜涛3.盆地流线模拟技术分析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成藏油气运移模拟 [J], 李石宽;杨佳;刘百川;牛媛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东三段烃源岩排烃特征 [J], 陈雪; 姜福杰; 赵忠新; 王建伟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特征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J], 肖军;Kamaye Tourba;王华;王方正;马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堡油田沙一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特种油气藏

南堡油田沙一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特种油气藏

引㊀ 言
以灰色细砂岩㊁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为主,以正粒序 为主,少数细砂岩出现逆粒序特征, 且砂岩中常夹 有薄层植物碎屑和薄层泥质条带㊂ 砂岩中常见平 行层理㊁ 波纹层理㊁ 交错层理㊁ 垮塌构造和泥砾, 垂 向上以薄层的砂泥岩交互为主㊂ 粒度概率曲线表 现为两段式,粒度 C - M 图数据具有典型牵引流特 征㊂ 总体上表现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特征㊂ 色砾岩㊁粗砂岩㊁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粉砂岩含量 很低,砾石呈 飘砾 形式存在㊂ 泥岩为具有深水 环境特征的质纯深灰色㊁ 黑色质纯泥岩, 与砂岩呈 突变接触㊂ 砂岩较厚, 呈块状构造, 不发育牵引流 沉积的构造特征, 其中砂砾岩以正粒序为主, 少量 发育逆粒序,砂体底部常发育逆粒序粉细砂岩, 可 见泥砾和泥岩撕裂屑㊂ 粒度概率曲线表现为两段 式㊁粒度 C - M 图中除去 飘砾 数据, 其他数据基 积㊂ 本平行于 C = M 基线,分析其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 1������ 2㊀ 储层岩石学特征 P1 断块储集岩粒度偏细,以灰色中砂岩㊁ 细砂 P2 断块岩心观察显示,储集岩粒度较粗, 以灰
DOI:10������ 3969 / j������ issn������ 1006-6535������ 2015������ 01������ 008
南堡油田沙一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陈㊀ 吉,吴远坤,孙爱艳,宋宝顺,仲学哲
(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㊀ 唐山㊀ 063004) 摘要:南堡油田深部储层水体较深㊁湖盆面积广㊁埋藏深,导致深部储层泥质含量较高㊁ 压实作 用较强,储层较差,寻找优质储层是勘探开发的重点㊂ 运用岩心㊁薄片㊁扫描电镜和其他分析化 验资料系统分析了 P1㊁P2 断块的沉积相㊁储层物性㊁储层孔隙喉道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 研究 了南堡油田深层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㊂ 结果表明, P1 断块发育三角洲相, 储集砂体较 薄㊁连通性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 胶结物和泥质杂基含量高, 储层综合评价为中 孔㊁特低渗㊁细喉道型储层㊂ P2 断块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储集砂体较厚㊁连通性好,储集空间 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胶结物和泥质杂基含量少, 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㊁ 中低渗㊁ 中喉道型储 层㊂ 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显著,三角洲相储层较差, 砂质碎屑流储层较为优质, 且优 质储层均发育在强溶蚀相中㊂ 关键词:优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P1㊁P2 断块;南堡油田 中图分类号:TE122������ 2㊀ ㊀ 文献标识码:A㊀ ㊀ 文章编号: 1006-6535(2015)01-0036-05

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63.周灿灿,程相志,周凤鸣,高卫国W-S模型中B参数的确定方法[期刊论文]-测井技术 2000(03)
64.冯亚丽,伊三泉,冯卓利,于志刚,许少华ISODATA在油水层综合判别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05)
65.邵维志,李浩,刘辉,丁娱娇大港白水头地区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期刊论文]-测井技术 2001(02)
69.周荣安,焦创赟,李志伟,郭清娅鄂尔多斯盆地高电阻率水层的成因分析[期刊论文]-测井技术 2005(04)
70.朱家俊,耿斌,耿生臣,王学军,石砥石宏观导电机理下的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04)
引用本文格式:王晓畅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8
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7.王任一,李正科,郭克城,刘瑛油水层变维分形识别方法探索[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04)
8.李浩,刘双莲,吴伯福,刘伟兴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3个尺度及其意义[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02)
9.夏克文,董瑶,杜红斌基于改进PSO算法的LS-SVM油层识别模型[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7(12)
41.莫修文,李舟波,贺铎华,文新川,李桂荣三水导电模型及其在低阻储层解释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01)
42.李传亮用压汞曲线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新疆石油地质 2000(05)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研究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研究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研究周凤鸣;林发武;司兆伟;刘得芳;陈晶莹;田超国【摘要】In view of the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needs of carbonate reservoir in Nanpu sag, put forward is reservoir typ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atrix porosity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degree. Analyzed is the reservoir effectiveness by use of transverse wave and Stoneley wave log data. It is believed that transverse wave and Stoneley wave show good consistency in indicating reservoir effectiveness. That is to say, Stoneley wave shows distinct reflection features with "V " shape interference fringe, when maximum and minimum orthogonal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fast and slow S-wave components is comparatively larger. Built are the comprehensive discrimination indices for reservoir property according to total porosity, fracture porosity, fluid movement index, etc. Thereb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property is realized after calibration of na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is a preliminary log evaluation method and criterion for the reservoir property. Carbonate reservoir in Nanpu sag is divided into 3 grades, and the reservoir with liquid yield over 1 t/d per meter is higher quality reservo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dicates that capacity prediction and reservoir property evaluation result is coincidence with the yield.%针对南堡凹陷潜山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需求,基于基质孔隙和裂缝发育情况进行储集类型识别.利用横波和斯通利波测井资料分析储层有效性,快慢横波最大最小正交能量差较大时,斯通利波出现"V"字型干涉条纹,反射特征明显.基于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等测井成果信息构建综合判别指标,经自然产能刻度后实现对储集性能的定量评价,初步形成了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方法和标准.将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米日产液量≥1 t的为优质储层.实际应用表明,自然产能预测和储集性能评价成果与生产结果基本吻合.【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1(035)002【总页数】4页(P140-143)【关键词】测井评价;碳酸盐岩;储集类型;储集性能;南堡凹陷【作者】周凤鸣;林发武;司兆伟;刘得芳;陈晶莹;田超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碳酸盐岩储层储渗空间主要是洞穴、孔洞和各种裂隙,非均质性极强,且不同的储集类型具有不同的产能特征[1]。

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刘蕴华;刘晓【期刊名称】《石油学报》【年(卷),期】2005(26)B03【摘要】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制定的《主要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实施规范》要求及所推荐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南堡凹陷资料的特点,解剖了影响资源评价的关键问题。

在盆地地质评价中以含油气系统为评价单元,区带地质评价主要采用了地质风险分析法。

在对高柳、老爷庙两个刻度区的解剖中,资源量计算主要选用了统计法中的油藏规模序列法、饱和探井法和圈闭加和法。

区带资源量计算则选用了成因法中的供油单元法、类比法中的面积丰度类比法。

运用特尔菲法得出各区带的最终资源量,将各区带的资源量求和,得出南堡凹陷的资源量。

由于本次资源评价中将统计法、类比法、成因法结合使用,使评价方法及结果更具客观性。

【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南堡凹陷;资源评价方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资源量计算;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地质评价;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风险分析法;规模序列法;类比法;方法体系;关键问题;评价单元;特尔菲法;结合使用;统计法;成因法;区带;单元法;客观性;解剖;选用【作者】刘蕴华;刘晓【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5//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河北唐山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55;P618.130.2【相关文献】1.冀东南堡凹陷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研究 [J], 袁立新;毕永斌;张梅;高广亮;李福堂2.冀东南堡凹陷轻烃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J], 苏亚楠;赵文睿;张国庆;丛彭;杜鹏;田伟志3.中国近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兼论资源评价方法、理念与结果之关系[J], 张宽4.基于Adam-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脆性评价方法:以南堡凹陷高北边坡为例 [J], 万里明;吴均;卢军凯;刘彝;陈勉5.南堡凹陷东营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J], 赵文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堡地区古近系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

南堡地区古近系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

工程师 , l 9 8 4年 生 , 2 0 0 7年 毕 业 于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北京 ) 地质 工程专业 , 现 在 中 国 石 油 冀 东 油 田分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建 设 项 目部 主要 从
准 确解 释 。 ( 3 ) 东 营组 和沙河街组 原油密度 为0 . 8 0~ 0 . 8 5 g / c m。 , 油质 轻 , 岩 屑油气 显 示弱 , 以荧光 、 油 迹
生参 数 的分析 人 手 , 建 立 适 合 冀 东 油 田南 堡 地 区古
近 系储 集 层 的气 测 解 释 图板 , 并 根 据 南 堡地 区 实 际 地质 情况 , 研 究 总结 储 集 层 气 测 参 数 与 三 维 定 量荧 光参 数 的规律 , 建 立气 测 峰基 比一 三 维 定量 荧 光 对 比 级别 解 释评价 图板 。尝 试 将 两 种 录井 技 术 相 结 合 ,
中 图分 类 号 : TE 1 3 2 . 1 文献标识 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8 0 3 . 2 0 l 7 . 0 1 . 0 0 9
0 引 言
冀 东 油 田南 堡 地 区位 于渤海 湾 盆地 黄骅 坳 陷北 部 的南 堡 凹 陷 附近 , 主要 油 气 系 统 沙 三段一 东 三 段
1 储 集 层 概 况
目前 , 南 堡 地 区 古 近系 东 营 组 和 沙河 街 组 储 集 层正 处 于滚 动勘 探 阶段 , 其具 体 物性 、 含 油性 以及 解
闫长青
2 解 释 评 价 方法
南 堡 地 区 预 探 井 钻 探 现 场 全 部 应 用 了 气 测 录 井
和三 维定 量荧 光 录 井 技 术 , 为 了解 决 油 水 层 的识 别

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收稿日期]20220212[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 测井重大技术现场试验与集成配套 (2019D -3809)㊂ [第一作者]田晓冬(1982),女,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测井解释评价方向的研究工作,t i a n x i a o d o n g@p e t r o c h i n a .c o m .c n ㊂田晓冬,魏博,梁忠奎,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0(4):33-42. T I A N XD ,W E IB ,L I A N GZ K ,e t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o fm i d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N o .4s t r u c t u r eo fN a n pu 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23,20(4):33-42.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田晓冬1,魏博2,梁忠奎1,彭洪立1,贺忠文1,张陈珺2,苗秀英2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通常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储层可压性评价对区域压裂改造层位优选㊁效益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以南堡凹陷4号构造东二段㊁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物理实验数据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物性指数,选取最小孔喉半径法㊁J 函数法㊁最小曲率半径法和累积储能丢失法确定有效储层下限,并建立有效厚度评价标准,综合物性指数㊁有效厚度和含油饱和度构建储层储集指数;对比分析X u -W h i t e 模型㊁经验公式㊁回归分析㊁规划求解等4种方法,优选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结合常规测井曲线得到储层脆性指数㊁断裂韧性等工程参数,构建储层工程指数;基于研究区压裂井生产数据,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储层工程指数可压性评价图版,并应用于6口压裂井,压裂前图版分类结果与压裂后产能结果相符㊂[关键词]南堡凹陷;储集指数;工程指数;可压性评价[中图分类号]T E 12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23)04003310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o fm i d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N o .4s t r u c t u r e o fN a n p uS a gT I A NX i a o d o n g 1,W E I B o 2,L I A N GZ h o n g k u i 1,P E N G H o n g l i 1,H EZ h o n g w e n 1,Z H A N GC h e n j u n 2,M I A OX i u y i n g21.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J i d o n g O i l f i e l dC o m p a n y ,P e t r o C h i n a ,T a n gs h a n063004,H e b e i 2.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G e o l o g y ,C h i n aN a t i o n a l L o g g i n g C o r po r a t i o n ,X i a n710077,S h a a n x i A b s t r a c t :T h em i d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N o .4s t r u c t u r e o fN a n p uS a g a r em a i n l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l o w p o r o s i t y an d l o w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w h i c hu s u a l l y r e q u i r e f r a c t u r i n g t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oo b t a i n i n d u s t r i a l o i l f l o w .T h e r e f o r e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i s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f o r t h e s e l e c t i o no f r e g i o n a l f r a c t u r i n g re f o r m e dh o r i z o n s a n db e n e f i c i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a k i n g t h er e s e r v o i r so ft h e2n da n d3r d m e m b e r so fD o n g y i n g Fo r m a t i o ni n N o .4s t r u c t u r eo fN a n p uS a g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p e t r o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t h e a n a l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w a s u s e d t 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 ,a n d t h e l o w e r l i m i t o f e f f e c t i v e r e s e r v o i r s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m i n i m u m p o r e t h r o a t r a d i u sm e t h o d ,J f u n c t i o n m e t h o d ,m i n i m u mc u r v a t u r e r a d i u sm e t h o da n dc u m u l a t i v e e n e r g ys t o r a g e l o s sm e t h o d .T h ee f f e c t i v et h i c k n e s se v a l u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t h e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 ,e f f e c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a n do i l s a t u r a t i o n w a s i n t e g r a t e dt oc o n s t r u c t t h er e s e r v o i re n e r g y s t o r a ge i n d e x .F o u r m 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 n g X u -W h i t e m o d e l ,e m p i r i c a lf o r m u l a ,r e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a n d p r o g r a mm i n g s o l u t i o n w e r ec o m p a r e da n d a n a l y z e d .Th e p r o g r a mmi n g s o l u t i o nm e t h o dw a s s e l e c t e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s h e a rw a v e t i m e 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a r a m e t e r s s u c ha sr e s e r v o i r f r i a b i l i t y i n d e xa n df r a c t u r et o u g h n e s sw e r eo b t a i n e db y c o m b i n i n g wi t hc o n v e n t i o n a l l o g g i n g c u r v e s t oc o n s t r u c t t h er e s e r v o i re n g i n e e r i n g in d e x .B a s e do n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d a t ao f f r a c t u r e d w e l l s i nt h e s t u d y a r e a ,a r e s e r v o i r s t o r a g e i n d e x -r e s e r v o i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d e x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c h a r t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a n d a p p l i e d t o s i x f r a c t u r e dw e l l s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c h a r t b e f o r e f r a c t u r i n g w e r e 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 t h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r e s u l t s a f t e r f r a c t u r i n g.K e yw o r d s :N a n p uS a g ;s t o r a g e i n d e x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d e x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㊃3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0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2023,V o l .20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南堡凹陷是华北地台基底上,经中㊁新生代构造运动发育起来的一个 北断南超 的箕状凹陷[1],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期,凹陷南部为沉降中心,4号构造带为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区之一[2],东营组二段(以下简称东二段)㊁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冀东油田储量升级和产能建设的主要含油层系,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㊁分流间湾㊁河口坝等[3]㊂研究区为4号构造东二段㊁东三段中深层砂岩储层,储层主要埋深3000~4000m ,具有明显的薄互层特点,通常不具有自然产能或低效自然产能,压裂改造是研究区低渗透薄互层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㊂前人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相㊁控制因素及成藏等方面,对储层孔隙结构及储层可压性缺乏深入研究,影响了下一步勘探开发㊂笔者以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储层储集品质和工程品质的影响,开展了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建立了可压性评价模型,有效指导了压裂选层工作㊂1 储层储集品质评价1.1 孔隙结构为了便于评价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结构,按照油气评价方法中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类型划分表(S Y /T6285 2011)[4]对实验样品进行初步分类㊂Ⅰ类样品(中孔):15%ɤϕ(孔隙度)<25%;Ⅱ类样品(低孔):10%ɤϕ<15%;Ⅲ类样品(特低孔):5%ɤϕ<10%;Ⅳ类样品(超低孔):ϕ<5%㊂整理分析了4类样品的物性㊁黏土㊁粒度㊁扫描电镜㊁铸体薄片等岩心实验资料,明确了影响研究区孔隙结构的主控因素㊂研究区孔隙度分布范围为2.3%~20.8%,平均14.3%,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2~258.0m D (见图1),储层类型主要为中㊁低孔低渗型储层,孔隙度㊁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㊂图1 孔隙度、渗透率频率分布图F i g .1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图2 黏土含量频率分布图F i g .2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l a y co n t e n t 黏土含量分布范围为2.3%~50.1%,平均含量13.9%,黏土类型以伊蒙混层为主(52.9%),其次为高岭石(29.1%),还含有少量绿泥石(9.1%)和伊利石(8.9%)(见图2)㊂粒度实验资料表明,Ⅰ类样品以巨砂㊁粗砂为主,粒径较大,粉砂和黏土小颗粒组分含量小于10%,Ⅳ类样品以细砂㊁极细砂为主,基本不含中粗砂等大颗粒组分,由Ⅰ类到Ⅳ类样品大颗粒组分减少,粒度逐渐变细,表明颗粒组分越细,孔隙结构越差(见图3)㊂基于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见图4)实验数据㊃4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3 粒度组分频率分布图F i g .3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a r t i c l e s i z e c o m po n e n t s 分析,Ⅰ类到Ⅳ类样品颗粒接触性质由漂浮状㊁点接触逐渐向线接触㊁凹凸接触㊁缝合接触变化,大颗粒组分明显减少且颗粒间堆积更加紧密,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颗粒间充填黏土矿物增多,喉道半径减小,面孔率降低,储层孔隙结构变差㊂综合分析铸体薄片㊁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得出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为后期成岩作用㊂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4],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㊁胶结和溶蚀作用㊂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颗粒间点线㊁缝合接触,原生孔隙减小,颗粒堆积紧密,严重影响了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胶结作用主要表现为黏土矿物胶结,黏土矿物充填孔隙空间,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㊁改善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成岩作用,长石㊁岩屑等组分被酸性流体溶蚀,提供了大量的孔隙空间[5-8]㊂图4 4类样品铸体薄片图F i g .4 T h i n s e c t i o n s o f f o u r t y p e s o f s a m p l e c a s t i n gs 1.2 储层储集指数表1 压汞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统计表T a b l e1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m e r c u r y i n je c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物性参数压汞参数r msr pc 50r pd K 0.8630.7590.7180.652ϕ0.6830.6210.6130.520注:K 为渗透率,m D ㊂研究表明,压汞数据与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广泛用于储层分类方法研究[9]㊂本次研究基于压汞实验数据分析排驱压力㊁分选系数等参数与孔隙度㊁渗透率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平均孔喉半径r m ㊁分选系数s ㊁中值孔喉半径r pc 50㊁最大孔喉半径r pd 等4个参数表征岩石微观渗流能力,结合表征储层储集能力的ϕ,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各参数相关性见表1㊂㊃53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判断矩阵取值量化表[9]T a b l e 2 Q u a n t i z a t i o n t a b l e o f j u d gm e n tm a t r i x v a l u e s [9]定义(因素i 与j )量化值i 与j 一样重要1i 稍稍重要于j 3i 重要于j5i 明显重要于j 7i 极其重要于j 9判断的中间值2,4,6,8表3 物性评价的判断矩阵T a b l e 3 J u d g m e n tm a t r i x o f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ev a l u a t i o n 参数ϕr msr pc 50r pd ϕ12335r m 1/21234s 1/31/2123r p c 501/31/31/213r pd 1/51/41/31/31由于4项压汞参数对孔隙度㊁渗透率的影响程度难以判定,需要在量化基础上综合分析各参数影响,本次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较为准确地定量分析各参数所占权重[10]㊂层次分析法(A H P)是一种典型的将决策者对于决策事件的决策思维进行量化的过程,可有效将各压汞参数对于储层物性影响程度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权重值,实现微观孔隙结构的准确表征[11-13]㊂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两两参数重要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表2为S A A T Y 给出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9]㊂构建储层储集指数目的为综合表征储层储集性和渗透性,各压汞参数主要反映储层渗透性,储集性通过孔隙度来表征,因此孔隙度相对其他参数来说最重要,各压汞参数通过表1相关性分析表明,r m 与孔渗相关性最高,s 和r pc 50次之,r pd 相关性最差,因此通过参数间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㊂利用和积法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w =(0.40,0.27,0.16,0.11,0.06),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 a x =5.1348,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测,得到一致性比例R C =0.03㊂由于R C <0.1,因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验证了权重的合理性㊂即ϕ㊁r m ㊁s ㊁r pc 50㊁r pd 权重分别为0.40㊁0.27㊁0.16㊁0.11㊁0.06,从而构建储层物性指数P 的计算式: P =0.4ϕ+0.27r m +0.16s +0.11r p c 50+0.06r p d (1)图5为储层物性指数P 与孔隙度㊁渗透率交会图,R 2分别为0.7929㊁0.7361,同表1压汞参数与孔㊁渗相关性比较,物性指数与渗透率相关性差别不大,与孔隙度相关性明显提高㊂表明物性指数在不影响表征微观孔喉特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岩石储集性质的表征能力,反映储层宏观物性特征更加全面和准确㊂图5 P 与ϕ㊁K 交会图F i g .5 C r o s s p l o t o f r e s e r v o i r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w i t h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通过岩心归位,在常规测井曲线质量控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性分析优选声波时差Δt ㊁密度ρ㊁自然伽马q A P I 等三条常规测井曲线与岩心建立的储层物性指数P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由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的储层物性指数P 1:P 1=-0.126q A P I +0.045Δt 24.574ρ+59.67(2)研究表明,储层储集品质除受储层孔隙度㊁渗透率影响外,还受储层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影响㊂研究㊃6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区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储层累计厚度大但有效厚度小,因此需要确定目的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㊂本次研究以压汞㊁孔渗等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基于统计规律分别应用最小孔喉半径法㊁J 函数法㊁最小曲率半径法㊁累积储能丢失法计算目的层有效厚度下限㊂1)最小孔喉半径法㊂在孔隙或喉道壁上有一层吸附能力很强的束缚水膜,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剪切能力,在生产压差下难以运移出去㊂水湿性碎屑岩颗粒表面附着水膜厚度约为0.1μm ,大于0.1μm 为有效喉道㊂作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关系图,取r m =0.1μm 时对应的渗透率为渗透率下限,再通过孔渗关系计算孔隙度下限,得出渗透率下限为0.64m D ,孔隙度下限为10.1%㊂2)J 函数法㊂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是研究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重要资料,曲线的不同进汞压力区间对应不同孔喉半径区间,每个区间对于渗透率都有各自的贡献值,随着进汞压力越来越大,孔喉半径越来越小,当某个孔喉半径对于渗透率的累计贡献达到99.99%时,即可求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㊂实验室条件下的压汞资料是单一样品孔隙结构的反映,为了综合反映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需要将性质相同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平均为一条能代表储层综合特征的毛细管压力曲线㊂L E V E R E T T 等提出了不受物性影响的J 函数公式:J (S w )=p c σ㊃c o s θKϕ(3)式中:J (S w )为J 函数;p c 为压汞进汞压力(毛细管压力),M P a ;θ为润湿接触角,(ʎ);σ为流体表面张力,N /m ㊂计算J 函数后,利用P u r c e l l 法求取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计算公式如下:ðni =1ΔK i =ΔK 1+ΔK 2+ +ΔK n(4) ΔK i =ΔK f iðni =1ΔKfi (5) ΔK f i =ΔS i ~i +12(p 2c i +p 2c i +1)(6)式中:ðni =1ΔK i 为累计渗透率贡献,%;ΔK i 为区间i 渗透率贡献,%;ΔS i ~i +1为区间i ~i +1的进汞饱和度,%;p c i㊁p c i +1分别为区间i ㊁i +1的毛细管压力,M P a ㊂计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后再通过交会图法求得对应的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为9.2%,渗透率下限为0.51m D ㊂3)最小曲率半径法㊂曲线的曲率是针对曲线上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通过微分来定义,表明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㊂曲率越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曲率的倒数是曲率半径㊂在中值压力与孔隙度交会图中,趋势线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孔隙度的增大,中值压力迅速减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过渡到第二阶段,即随着孔隙度的增大,中值压力趋于稳定㊂计算曲率半径最小的点即曲线的拐点,拐点对应的孔隙度为孔隙度下限,再由孔渗关系得到渗透率下限,计算得出孔隙度下限为9.5%,渗透率下限为0.59m D ㊂4)累积储能丢失法㊂该方法的核心是以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为基础,统计各参数频率分布规律,计算累积储能和产能丢失曲线,以低孔渗段累积储渗能力丢失占总累积的5%为界限确定孔隙度下限值㊂其中孔隙度储流能力Q ϕi公式为:Q ϕi=ϕi H i ðni =1ϕiHi(7)式中:ϕi 为区间i 的孔隙度,%;H i 为区间i 的储层有效厚度,m ㊂当储流能力丢失占总累积的5%时,对应的孔隙度下限为8.4%,渗透率下限为0.43m D ㊂㊃73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4 有效厚度下限统计表 T a b l e 4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l o w e r l i m i t o f e f f e c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方法孔隙度下限/%渗透率下限/m D储层物性指数下限最小孔喉半径法10.10.640.086J 函数法9.20.510.065最小曲率半径法9.50.590.072累积储能丢失法8.40.430.050平均值9.30.540.068综合上述4种方法统计结果见表4,为减小误差,对4种方法取平均值,得到研究区孔隙度下限为9.3%,渗透率下限为0.54m D ,对应的储层物性指数下限为0.068,因此定义P 1>0.068时,对应的储层厚度为储层有效厚度㊂基于岩电实验和地层水分析资料,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㊂因储层储集品质与物性指数㊁有效厚度㊁含油饱和度为正相关关系,综合3个参数构建储层储集指数I S 评价储集品质:I S =P 1㊃H ㊃S o(8)式中:H 为储层有效厚度,m ;S o 为储层含油饱和度,%㊂2 储层工程品质评价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工程品质主要利用阵列声波纵横波数据计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而得到脆性指数和断裂韧性表征工程品质[14-15]㊂由于阵列声波数据有限,如何准确建立横波曲线计算模型成为储层工程品质评价的关键环节㊂目前计算横波主要有X u -W h i t e 模型㊁经验公式㊁回归分析和规划求解4种方法[16-19]㊂笔者经过对比分析上述4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确定选取精度最高的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㊂2.1 横波时差计算利用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曲线,选取有实测阵列声波数据的N P 4-A 井进行建模㊂作横波时差(Δt s )与常规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分析,优选相关性较高的补偿中子孔隙度(ϕn c )㊁密度(ρ)㊁声波时差(Δt )和自然伽马(q A P I)作为输入变量,定义各参数初始系数a ,b ,c ,d 和常数项e 为任意常数,得到计算横波时差(Δt s ,c)的初始计算式(式(9))㊂基于研究区8口井的实测阵列声波数据相关性分析,Δt s 与Δt ㊁ϕnc ㊁q A P I 呈正相关,与ρ呈负相关,因此加入限定条件,a >0,b <0,c >0,d >0;利用规划求解模型,将系数和常数项a ,b ,c ,d ,e 设置为可变参数,计算Δt s ,c 与Δt s 的差值,设置差值平方和取得最小值为优化目标,结合限定条件求得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得到Δt s ,c 最优解(式(10)): Δt s ,c =a ϕn c +b ρ+c Δt +d q A P I +e (9) Δt s ,c =1.2ϕn c -21.4ρ+0.37Δt +0.08q A P I +63.95(10)图6为N P 4-A 井计算横波时差(Δt s ,c )与实测横波时差(Δt s)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精度较高,同时实测纵波时差(Δt p )㊁Δt 两条曲线表明,常规测井声波时差与阵列声波纵波时差基本重合,可以用Δt 代替Δt p计算岩石力学参数㊂图6 计算横波与实测横波对比图F i g .6 C o m pa r i s o no f c a l c u l a t e da n dm e a s u r e dS -w a v e s ㊃8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分别基于X u -W h i t e 模型法㊁规划求解法㊁回归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横波时差和泊松比,计算结果对比如图7所示,对比发现规划求解法计算的横波时差和泊松比精度最高㊂总结分析4种方法的优缺点,X u -W h i t e 模型法同时考虑到岩石基质性质㊁孔隙度及孔隙形状㊁孔隙饱和流体性质的影响[20],物理意义比较明确,但该模型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输入的基础参数太多,部分参数只能选取近似值,影响最终计算结果;经验公式法计算简单㊁快速㊁所需参数少,但受地区影响太大,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不能够推广使用;回归分析法计算简单㊁误差相对较小,但该方法单纯基于数据统计原理,只适用于单井计算,邻井推广时误差较大;规划求解法可根据各参数实际物理意义及参数间相关性建立约束条件,不断优化求得最优解,模型计算精度高㊂图7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图F i g .7 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b y di f f e r e n tm e t h o d s 2.2 储层工程指数构建利用规划求解法计算得到的横波时差,结合常规声波㊁密度测井资料通过式(11)㊁(12)计算泊松比和岩石弹性模量:μ=12Δt 2s -2Δt 2p Δt 2s -Δt 2p æèçöø÷(11) E =ρΔt 2s 3Δt 2s -4Δt 2p Δt 2s -Δt 2p æèçöø÷ˑ1.34ˑ1010(12)式中:μ为泊松比,1;E 为弹性模量,GP a ㊂测井评价中主要采用岩石弹性参数计算法和岩石矿物组分计算法计算岩石脆性指数,本次研究选取R i c k m a n 弹性参数法对岩石脆性指数I B 进行计算:I B =12E -E m i n E m a x -E m i n +μm a x -μμm ax -μm i n æèçöø÷(13)式中:E m a x ㊁E m i n 分别为弹性模量最大值㊁最小值,G P a ;μm ax ㊁μm i n 分别为泊松比最大值㊁最小值,1㊂利用自然伽马q A P I 计算泥质含量V sh : V s h=q A P I -q A P I ,m i nq A P I ,m a x -q A P I ,m i n (14)式中:q A P I ,m a x ㊁q A P I ,m i n 分别为自然伽马最大值㊁最小值,A P I ㊂结合弹性模量E ㊁泥质含量V s h 计算抗拉强度S 和断裂韧性指数I K : S =(0.0045+0.0035V s h)E 12.26(15) I K =0.0059S 3+0.923S 2+0.517S -0.3322(16)㊃93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陈治喜,李华阳等[21-22]研究表明,脆性指数表征岩石起裂的难易程度,脆性指数越大,对压裂反应越灵敏,形成的裂缝网格越复杂;断裂韧性指数表征岩石受外力作用后抵抗该裂隙继续向前扩展的能力,可反映储层压裂的难易程度,断裂韧性越小,形成的裂缝网络越复杂,裂缝形成之后越容易向前延伸[23]㊂一般来讲,脆性指数越高,断裂韧性指数越低,越有利于裂缝的形成和延伸,越容易形成复杂缝网㊂因此,构建储层工程指数I E 对工程品质进行评价:I E =I B I K(17)3 可压性综合评价结合储层储集指数和储层工程指数,开展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㊂表5为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中给出的产能分类标准(Q /S Y01179 2019表C .3产能分类)[24],整理研究区压裂井生产数据,根据生产情况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并定义中产㊁高产为压裂有效,低产为压裂低效,特低产为压裂无效㊂表5 产能分类标准T a b l e 5 C a p a c i t y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 分类油藏千米井深稳定产量/(m 3㊃(k m ㊃d)-1)气藏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4m 3㊃(k m ㊃d)-1)高产ȡ15ȡ10中产5~<153~<10低产1~<50.3~<3特低产<1<0.3 计算各井压裂层段的储层储集指数和储层工程指数,按照压裂有效层㊁压裂低效层和压裂无效层进行分类,作储层储集指数I S 和储层工程指数I E 交会的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如图8所示㊂由图8可知,储层储集指数㊁储层工程指数越大,对应的压裂效果越好,且三类储层存在明显界限,根据图9中三类层的分布情况,建立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㊂根据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建立可压性评价标准:I S >1.5且I E >1.2时为压裂有效;I S <0.7或I E <0.8时为压裂无效;其他范围为压裂低效㊂对南堡4号构造6口压裂井应用上述图版进行分类(见图9),其中5口井位于压裂低效区,1口井位于压裂有效区㊂根据生产情况,5口井压后日产量在5~11m 3,表现为压裂低效,1口井压后日产量16m 3,表现为压裂有效,压裂后产能结果与压裂前图版法评价结果相符,对比情况如表6所示㊂图8 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 图9 压裂井评价结果图F i g .8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c h a r t o f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F i g.9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f r a c t u r e dw e l l s 4 结论1)基于铸体薄片㊁粒度等岩心实验资料分析结果,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为后期成岩作用,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物性指数表征孔隙结构,并建立储层有效厚度评价标准,㊃04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合储层物性指数㊁储层有效厚度和储层含油饱和度构建储层储集指数㊂表6 压后产能与压前分类结果统计表T a b l e 6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p o s t -f r a c t u r i n g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p r e -f r a c t u r i n g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压裂井I SI E压后日产量/m3压后产能压前分类结果1井2.11.316中产压裂有效2井0.91.25低产压裂低效3井0.71.411低产压裂低效4井1.60.98低产压裂低效5井1.41.27低产压裂低效6井1.01.310低产压裂低效2)对比分析X u -W h i t e 模型㊁经验公式㊁回归分析㊁规划求解4种计算横波的方法,应用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结合密度㊁声波时差㊁自然伽马等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弹性模量㊁泊松比等力学参数,进而得到储层脆性指数和断裂韧性指数,构建储层工程指数㊂3)基于储层储集指数和储层工程指数的研究,以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压裂井的生产资料为基础,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储层工程指数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并建立可压性评价标准,经验证压裂前图版分类结果与压裂后产能结果相符㊂参考文献:[1]王恩泽,刘国勇,庞雄奇,等.南堡凹陷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0,47(2):321-333.WA N GEZ ,L I U G Y ,P A N G X Q ,e t a l .D i a g e n e t i c e v o l u t i o na n d 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s o fm i d d l e t od e e p cl a s t i c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N a n p u s a g ,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 ,E a s tC h i n a [J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m e n t ,2020,47(2):321-333.[2]张艺楼,吴浩,纪友亮,等.南堡凹陷南部不同构造带东二段储层孔隙结构差异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20,39(1):85-95.Z HA N G YL ,WU H ,J IYL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2t hm e m b e r r e s e r v o i r o fO l i g o c e n eD o n g y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s o u t h e r nN a n p uS a g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r e s e r v o i r q u a l i t y [J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 e tM i n e r a l o gi c a ,2020,39(1):85-95.[3]吴浩,纪友亮,周勇,等.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深层优质储层成因[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3),553-569.WU H ,J IYL ,Z HO U Y ,e t a l .O r i g i no f t h eP a l e o g e n e d e e p b u r i a l h i g h -q u a l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N a n p u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2019,48(3):553-569.[4]国家能源局.油气储层评价方法:S Y /T6285 2011[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N a t i o n a l E n e r g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n g M e t h o d s o fO i l a n dG a sR e s e r v o i r s :S Y /T6285 2011[S ].B e i j i n g :P e t r o l e u m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2011.[5]赖锦,王贵文,王书南,等.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地质,2013,40(3):927-938.L A I J ,WA N G G W ,WA N GSN ,e t a l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fa c t o r so f 2n da n d4t h m e mb e r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U p p e rT r i a s s i cX u j i a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P e n g l a i a r e a ,c e n t r a l S i c h u a nB a s i n [J ].G e o l o g y I nC h i n a ,2013,40(3):927-938.[6]高长海,张嘉豪,张新征.成岩作用对碎屑岩不整合储层物性的影响 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三叠系顶部不整合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19):6-11,36.G A O C H ,Z H A N GJH ,Z H N GXZ .T h e e f f e c t o f d i a g e n e s i s o n t h e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l a s t i c u n c o n f o r m i t y re s e r v o i r s :Ac a s e of t h e u n c o n f o r m i t y o n t h e t o p o f t r i a s s i c i nX i a z i j i eA r e a o f J u ng g a r B a s i n [J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i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2018,15(19):6-11,36.[7]杨佳奇,纪友亮,吴浩,等.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以3号构造带古近系沙一段为例[J ].沉积学报,2022,40(1):203-216.Y A N GJQ ,J IYL ,WU H ,e t a l .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 p o r o s i t y e v o l u t i o n o f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N a n p uS a g :A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a 1M e m b e r o f t h e P a l e o g e n e i nN o .3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J ].A c t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i c a S i n i c a ,2022,40(1):203-216.[8]张晶,李勇,张自力,等.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影响分析[J ].地质学刊,2012,36(1):8-16.Z HA N GJ ,L IY ,Z H A N GZL ,e t a l .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 a t E s 3inQ i b e i R a m p o fQ i k o u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l o g y,2012,36(1):8-16.[9]魏博,赵建斌,魏彦巍,等.福山凹陷白莲流二段储层分类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0,50(6):1639-1647.㊃14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㊃24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W E IB,Z H A OJB,W E IY W,e t a l.R e s e r v o i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i ns e c o n d m e m b e ro fL i u s h a g a n g F o r m a t i o n i nB a i l i a n A r e a,F u s h a nS a g[J].J o u r n a l o f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E a r t h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2020,50(6):1639-1647.[10]赖富强,罗涵,覃栋优,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8,25(3):154-159.L A IFQ,L U O H,Q I N D Y,e t a l.C r u s h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s h a l e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b a s e do n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J].S p e c i a l O i l a n dG a sR e s e r v o i r s,2018,25(3):154-159.[11]黄天镜,刘钰洋,吴英强,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砂岩双甜点评价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5):1775-1782.HU A N G TJ,L I U Y Y,WU Y Q,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 o d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w e e t s p o t s i n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r e s e r v o i rb a s e do na n a l y t i c a l 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J].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21(5):1775-1782.[12]张冲,夏富国,夏玉琴,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J].钻采工艺,2021,44(1):61-64.Z H A N GC,X I AF G,X I A Y Q,e t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f r a c a b i l i t y 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sb a s e do n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J].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2021,44(1):61-64.[13]S A A T Y TL.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㊁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S A A T Y T L.T h e 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M c G r a w-H i l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B o o kC o m p a n y[M].B e i j i n g:C h i n aC o a l I n d u s t r y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1988.[14]曾治平,刘震,马骥,等.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新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19,25(2):223-232.Z E N GZP,L I UZ,MAJ,e t a l.An e w m e t h o d f o r f r a c r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d e e p a n d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r e s e r v o i r s[J].J o u r n a l o fG e o m e c h a n i c s,2019,25(2):223-232.[15]信诗琪.致密砂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及应用[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X I N GSQ.F r a c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D].B e i j i n g: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2018.[16]X USY,WH I T ERE.An e wv e l o c i t y m o d e l f o r c l a y-s a n dm i x t u r e s[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0,43(1):91-118.[17]X USY,WH I T ERE.A p h y s i c a lm o d e l f o r s h e a r-w a v e v e l o c i t y p r e d i c t i o n[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0,44(4):687-717.[18]C A S T A G N AJP,B A T Z L E M L,E A S TWO O DR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c o m p r e s s i o n a l-w a v e a n d s h e a r-w a v e v e l o c i t i e s i nc l a s t i cs i l i c a t e r o c k s[J].G e o p h y s i c s,1985,50(4):571-581.[19]G R E E N B E R G M L,C A S T A G N AJP.S h e a r-w a v ev e l o c i t y e s t i m a t i o n i n p o r o u s r o c k s:t h e o r e t i c a l f o r m u l a t i o n,p r e l i m i n a r y 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1992,40(2):195-209.[20]张鹏,杨巧云,范宜仁,等.基于X u-W h i t e模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评价[J].岩性油气藏,2020,32(6):138-145.Z H A N GP,Y A N G Q Y,F A N Y R,e t a l.G a s-b e a r i n g p r o p e r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b a s e do nX u-W h i t em o d e l[J].L i t h o l o g i cR e s e r v o i r s,2020,32(6):138-145.[21]陈治喜,陈勉,金衍.岩石断裂韧性与声波速度相关性的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97,19(5):56-60.C H E NZX,C H E N M,J I N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r o c kf r a c t u r e t o u g h n e s sa n da c o u s t i cv e l o c i t y[J].O i l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1997,19(5):56-60.[22]李华阳,周灿灿,李长喜,等.致密砂岩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5):593-597.L IH Y,Z H O UCC,L I CX,e t a l.L o g g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r i t t l e n e s s i n d e x i n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J].X i n j i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2014,35(5):593-597.[23]李振华.致密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8):80-82.L I Z H.A n a l y s i s o f f r a c t u r i n g a b i l i t y f a c t o r s o f t i g h t r e s e r v o i r[J].C h i n aR e s o u r c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2020,38(8):80-82.[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Q/S Y01179 2019[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P e t r o C h i n a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C a l c u l a t i n g m e t h o d s f o r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b a b l er e s e r v e s:Q/S Y01179 2019[S].B e i j i n g:P e t r o l e u m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2019.[编辑]龚丹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海相盆地之一,盆地内储层发育,原油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原油产区之一。

对于南堡凹陷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便于天津和河北等沿海地区的油气运输。

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包括原油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等内容。

这些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南堡凹陷原油产出的地质条件和成因,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南堡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包括原油组成和地球化学参数两个方面。

原油组成是指烃类组分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和组成类型,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萜烯等。

地球化学参数则是指原油中一些特定的化学指标,如硫、氮、镍、钒含量等。

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原油的类型、成熟度和成因,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南堡凹陷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油中硫、氮等含量较高,反映了原油成因和成熟度不同于其他地区;原油中芳烃、饱和烃的比值较高,表明原油成因多为陆相有机质生成;原油中镍、钒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反映了原油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针对南堡凹陷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在油源对比方面,主要是将南堡凹陷的原油与周边盆地的原油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南堡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与渤海湾盆地的其他凹陷和周边地区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南堡凹陷原油的地质成因和成因史。

这对于油田勘探开发,尤其是对于潜在油气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分析,对于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还应结合地层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形成综合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见,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对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深入挖掘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的机理和规律,为南堡凹陷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是中国渤海湾盆地最南部的一个凹陷,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

对该凹陷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

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包括油品组成和分布的碳同位素特征。

(1)油品组成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的油品组成主要以烃类为主,包括石蜡烃、脂肪烃和环烷烃等。

石蜡烃主要以正构烷烃为主,脂肪烃主要以烯烃为主,环烷烃主要以环己烷和环庚烷为主。

还有少量的萜烯、芳烃和硫化物等。

(2)碳同位素特征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特征主要通过测定δ13C值来分析。

δ13C值是衡量碳同位素组成的参数,其值越低表示原油中碳同位素相对较轻,反之则表示碳同位素相对较重。

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原油的δ13C值较低,一般在-28‰至-34‰之间。

低δ13C值表明原油中的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可能与生物质来源有关。

2. 油源对比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的油源对比分析可以通过比较油源岩中的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特征以及成熟度参数来判断。

(1)生物标志物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藿烷、三萜烷和甾烷等。

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原油中富含藿烷和萜烷类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来源于陆相植物和藻类。

南堡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特征与油源岩中的碳同位素特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比较南堡凹陷原油与潜在油源岩的碳同位素特征,可以判断原油的来源。

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原油的δ13C值较低,与陆相植物和藻类的δ13C值相似,表明南堡凹陷原油的油源可能主要来自陆相植物和藻类。

(3)成熟度参数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的成熟度参数主要通过测定Tmax值来评估。

Tmax值是成熟度参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油源岩的热演化程度。

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原油的Tmax值一般在400℃至430℃之间,属于中-高熟阶段。

这表明南堡凹陷地区油源岩经历了一定的热演化作用,成为了原油的主要来源。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研究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研究
周凤 鸣,林发 武 ,司兆伟 ,刘得 芳 ,陈 晶莹 ,田超 国
( 中国石油冀东 油 田勘探开发研究 院,河北 唐 山 0 3 0 ) 6 0 4 摘要 :针 对南 堡凹陷潜 山碳酸盐 岩勘 探开发需求 , 基于基质孔隙和裂缝发育情 况进行储 集类型识 别 。利用 横波 和
斯通 利波测井资料分析储层 有效性 , 快慢横 波最大最小正交能量差较大 时 , 斯通利波 出现“ 字型 干涉条纹 , V” 反射
t r e e c rn e e f r n e f i g ,wh n ma i u a d m i i u o t o o a n r y d fe e c e we n f s n e x m m n n m m rh g n le e g if r n e b t e a t a d
fc ie e s e t n s .Th ti o s y t n ly wa es o it c elcin f a u e t “ ” s a e i— v a st a ,S o ee v h wsdsi tr f to e t r swi n e h V h p n
Ab ta t I iw ft e e p o a o y d v l p e tn e s o a b n t e e v i i n u s g,p t sr c : n v e o h x l r t r e e o m n e d fc r o a e r s r o r n Na p a u
第 3 5卷
第 2 期




Vo . 5 No 2 13 .
Ap 2 1 r 01
21 年 4 01 月
文章 编 号 :0 413 (0 10 —1 00 10 —3 8 2 1 ) 20 4 —4

南堡凹陷复杂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堡凹陷复杂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堡凹陷复杂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南堡凹陷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石油勘探区域之一。

复杂的地质结构及深厚的地层使得该区域的油气勘探难度较大。

其中,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尤为重要,可以提高
勘探效率,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选题意义
南堡凹陷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可以提高勘探成果,提高开发投资效益,减少勘探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研究内容
1、南堡凹陷砂岩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2、南堡凹陷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3、基于机器学习的南堡凹陷砂岩储层测井数据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4、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南堡凹陷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南堡凹陷砂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探讨如何应用机器学习提取测井数据特征,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从
而有效评价砂岩储层的性质和油气资源潜力。

四、研究方法
1、采集南堡凹陷地区的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
2、对于研究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砂岩储层特征;
3、分析南堡凹陷地区的测井数据,确定测井响应特征;
4、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测井数据的特征;
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

五、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建立起南堡凹陷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提高勘探开发效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为南堡凹陷的油气勘探及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南堡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南堡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南堡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对指导中深部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储层地质学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论文以南堡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岩心物性分析、地质统计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采用“三线结合-纵向分段-横向分带”的思路,确定了异常高孔隙段(带)分布特征;通过定量统计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百分含量,厘定了异常高孔段(带)成因类型;结合成岩作用及成岩环境演化史,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异常高孔隙段成因机制,建立了中深层异常高孔隙段成因模式。

南堡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孔段的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主要发育溶蚀增孔型原生异常高孔段,以南堡1+2号构造带Ed<sub>1</sub>和Ed<sub>2</sub>段2350m-2750m和2800m-3100m两个异常高孔段为典型;沙一段主要发育孔隙保存型原生/次生异常高孔段,其中南堡3号构造带Es1段3900m-4300m发育典型的原生孔隙保存型原生异常高孔段,南堡4号构造带Es1段3200m-3600m发育典型的次生孔隙保存型次生异常高孔段;沙三段主要发育溶蚀增孔型和次生孔隙保存型两种类型次生异常高孔段,其中柳赞上升盘Es3段2730m-3300m发育典型的溶蚀增孔主导型次生异常高孔段。

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南堡凹陷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

成岩作用系统研究表明:在埋藏过程中,南堡凹陷中深层不同层位储层经历了差异显著的多期次酸碱成岩环境交替导致的复杂成岩改造过程(详见第四章)。

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建设性溶蚀作用的增孔效应以及早期油气充注和流体超压抑制破坏性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而产生的保孔效应的有效耦合,控制了不同类型异常高孔带的演化和形成。

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溶蚀有效增孔是东营组溶蚀增孔型原生异常高孔段的主要成因机制。

南堡凹陷3号潜山成藏特征探讨

南堡凹陷3号潜山成藏特征探讨

南堡凹陷3号潜山成藏特征探讨马光华;张红臣;时阳;钱凤燕;高贺存【摘要】南堡3号潜山位于南堡凹陷的东南部,是南堡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域之一.文章通过对构造、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南堡3号潜山成藏条件优越:具有洼中隆的有利构造背景;潜山油源主要来自下古近系,且烃源岩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空间发育,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空隙型;潜山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供给和储集层发育程度是潜山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4(029)001【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烃源岩;寒武系;储集层;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南堡凹陷;冀东地区【作者】马光华;张红臣;时阳;钱凤燕;高贺存【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河北唐山 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6古潜山油气藏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黄骅坳陷的一个小型含油气凹陷,位于黄骅凹陷的北部,北邻燕山褶皱带,南邻沙垒田凸起,西为沧县隆起,发育有多个古潜山[1]。

古潜山主要有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潜山和太古宙花岗岩潜山[24]。

南堡3号潜山目的层系为寒武系及前寒武系。

目前冀东油田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南堡凹陷。

有不少学者对南堡凹陷的油源、富集机制及成藏特征进行过研究[56]。

本文将通过对南堡3号潜山构造、烃源岩、储集层的分析,对其油藏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探讨。

1.1 区域构造演化南堡凹陷基底经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形成了太古宙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以奥长花岗岩及云英闪长岩为主体。

元古宇由于受燕山海槽沉积控制,形成了滨浅海沉积,又经过反复沉积抬升,形成巨型的海进海退旋回。

南堡5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

南堡5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

南堡5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由于受到岩浆性质、岩浆喷发等的影响,岩性、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评价面临诸多难题,主要有:(1)储层岩性的精确识别;(2)火山岩蚀变造成储层的计算孔隙度偏大,储层有效性差,且原生和次生孔隙及裂缝共同发育,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3)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很多在碎屑岩储层中适用的识别方法在火山岩中不适用。

论文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下第三系火山岩储层为研究目标,在系统分析测井、试油、取芯及岩石物理实验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借助FMI、ECS、CMR、DSI等测井新技术,开展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参数确定、流体性质识别的深入研究,最终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实用的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根据火山岩的成因及结构特点,采用“结构”-“成分”-“粒级”的三级分类方法,逐步识别火山岩与沉积岩,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火山凝灰岩,建立完整的交会图和成像图岩性识别图版;并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综合岩心分析、常规、ECS测井等资料分别确定不同岩性的骨架参数。

建立测井解释模型求取储层物性参数,考虑火山岩蚀变的影响,利用常规、核磁、成像测井评价储层孔隙有效性,利用流体移动指数QFM和DSI各向异性分析评价储层裂缝有效性,结合物性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储层分类标准。

根据试油及气测录井资料,利用交会图技术、DSI测井、常规与核磁共振测井组合探索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判别技术,形成火山岩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及气水层的测井曲线划分标准,在本区火山岩储层应用效果良好。

南堡凹陷4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南堡凹陷4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南堡凹陷4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论文以南堡凹陷4号潜山为研究对象,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开展了潜山形成与演化、储层特征与分布和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优选了有利勘探目标。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包括:1.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确定潜山形成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①加里东—海西期潜山早期沉积阶段;②印支期弱挤压作用阶段;③燕山期裂陷改造期;④古近纪强烈断陷改造期;⑤新近系稳定沉降期,具有“早抬、晚埋、晚稳定”的特点。

2.明确了潜山储层储集类型为裂缝型,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构造运动以及充填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裂缝型储层评价标准,结合堡古1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储层主要为Ⅱ类储层。

利用地震多属性综合分析,预测出潜山有利储层主要沿断层发育。

3.分析了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指出太古界花岗岩储层与上覆沙河街组泥岩构成上生下储式储盖组合,油气源主要来自于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不整合面和断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型潜山油藏。

4.在建立潜山油气藏形成模式基础上,开展了与邻区太古界潜山类比分析,优选出两个有利勘探区块,并部署1 口探井。

南堡凹陷东营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南堡凹陷东营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0 1 3年 7月






第 2 7卷 第 4期
P E TROLE UM GE OL OGY AND E NGI NEE RI NG
文 章编 号 : 1 6 7 3—8 2 1 7 ( 2 0 1 3 ) 0 4—0 0 2 0—0 4
南 堡 凹 陷 东 营 组储 层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的碎 屑 岩 沉 积 , 由泥 岩 、 粉砂岩 、 砂 岩 和 含 砾 砂 岩 不
等 厚互 层 组 成l , 储 层 沉积 类 型 主要 为 冲积 扇 一扇 三角洲 一湖 相沉 积体 系 。近年 在高 南 、 柳南 、 老爷庙
和滩海 地 区的勘 探 中 , 发 现 了 一 批 具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东营 组油气 藏 , 证 实 了 凹陷 内东 营组 油 气 藏 具 有 较 大 的勘探潜 力 , 冈此 研 究 储 层 物性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具有 一定 意义 。
长 石 岩 屑
1 储 层 岩 石 学 特 征
南 堡 凹陷 东 营 组 为断 陷 湖 盆沉 积 , 从 湖 盆 的早 期快 速 断陷 , 到东 二段 时期 湖盆 面积 达到 了最 大 , 至 东一 段 时期 湖盆 逐渐 萎 缩 消 亡 , 东 三 段 到 东 一段 构
成 了 一 个 完 整 的 沉 积 旋 回 。 东 营 组 岩 石 学 特 征 受 母
图 1 南 堡 凹 陷 东 营 组 岩 石 成 分 分 类 图
卜 Ⅳ 石英砂岩 ; Ⅱ 长石砂岩 ; V 长石 石 英砂 岩 ; Ⅲ 岩 屑 长 石砂 岩 ; Ⅵ
Ⅶ 岩 屑砂 岩
岩 悄 石 英 砂 长 石 岩 屑 砂 ‘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赵忠新;王建伟;庄东志;王政军;夏景生;张永超;王全利【摘要】在火山喷发模式的指导下,应用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刻画了火山岩的空间分布,利用曲率、均方根振幅等地震属性对火山储层发育状况进行了预测与描述;利用Schlumberger的FMI、ECS等特殊测井与常规测井组合对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类型进行了分类评价。

钻井—地震—测井联合应用对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空间展布、储集性能一体化评价的方法为南堡凹陷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0(032)B11【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火山岩气藏;南堡5号构造;评价技术;南堡凹陷【作者】赵忠新;王建伟;庄东志;王政军;夏景生;张永超;王全利【作者单位】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火山岩作为储层所形成的油气藏成为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

国内专家、学者在火山岩成藏和储层特征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研究比较成熟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位于准噶尔盆地[1-3]、三塘湖盆地[4-5]和松辽盆地深层区域[6-9]。

这些火山岩油气藏的类型主要是“风化壳型”——油气主要富集在大套厚层火山岩构造高部位的风化壳储层内。

而南堡凹陷5号构造带深层火山岩气藏与以上地区的火山岩油气藏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南堡5号构造深层火山岩主要位于沙河街组地层内部,未遭受风化、剥蚀,纵向上多期叠置并与其上下沉积岩地层呈层状整合接触,其构造高低形态不明显,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火山岩储层发育情况。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是一个小型陆相断陷盆地,南堡油田5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西部,其古近系沙河街组火山岩广泛发育[10-11]。

NP5-A5井已在火山岩中获得了高产油气流,火山岩油气藏成为南堡凹陷下一步深层勘探的重要领域。

在南堡油田5号构造带发现的火成岩主要有两种类型:(1)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包括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2)基性(玄武质)火山岩,包括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

南堡凹陷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聚集

南堡凹陷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聚集

南堡凹陷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聚集孙明亮;柳广弟;董月霞【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0(24)6【摘要】以实测地层压力为限定,利用声波测井、波阻抗反演数据对南堡凹陷的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在2.8 km以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3 km以下,超压明显,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压力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近系东营组中下段以及沙河街组.纵向上,南堡凹陷存在常压带、第一超压带和第二超压带3层结构,中间由致密的岩性段分隔.平面上,剩余压力具有继承性分布特点,古近系剩余压力中心位于林雀次凹和曹妃甸次凹一带,由凹陷中心向周缘的南堡1、2号构造以及老爷庙构造剩余压力逐渐降低.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储量分布有明显关系,南堡凹陷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于超压带顶部,超压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总页数】6页(P1126-1131)【作者】孙明亮;柳广弟;董月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异常压力带与油气聚集模式 [J], 姜亮;金强;葛和平;王伟锋2.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与油气聚集——以南堡凹陷东一段为例 [J], 付广;周亮;安立刚3.断一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J], 刘性全;侯吉瑞;付博4.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J], 刘性全;侯吉瑞;付博;5.东海西湖凹陷浙东长垣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聚集的研究 [J], 黄志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堡凹陷中深层储集层气测参数特征及解释评价马青春; 何月慧; 张学军; 刘位; 曹现军; 吴婧; 安春华【期刊名称】《《录井工程》》【年(卷),期】2019(030)003【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南堡凹陷; 气测; 解释评价; 湿度比; 烃斜率; 平衡比; 特征比; 东营组; 沙一段【作者】马青春; 何月慧; 张学军; 刘位; 曹现军; 吴婧; 安春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0 引言随着冀东油田南堡凹陷主体构造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对含油层系流体性质评价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钻探过程中咸水钻井液侵入影响,形成了低电阻率油层,从电阻率数据很难准确评价油气层。

随钻过程中气测连续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勘探评价储集层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了建立南堡凹陷气测录井系统的评价标准,本文针对南堡凹陷已钻38口井的气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和特征比4项敏感参数在油水层中的响应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有利于评价方法的建立。

据此,笔者将收集的气测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和图板交会,建立了南堡凹陷中深层东一段、东三段、沙一段储集层气测评价标准,其评价方法在现场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较好的效果[1-3]。

1 油气藏特征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面积1 932 km2,是华北地台基底上,经中、新生代的断块运动而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界的断陷凹陷。

凹陷北部以西南庄断层为界,与老王庄凸起相隔;东部以柏各庄断裂为界与柏各庄凸起、马头营凸起相连;南部与沙垒田凸起呈断超式接触;西北部以涧东断层与北塘凹陷相邻;西南部以低潜山带与歧口凹陷相隔。

1-5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的南部,有效烃源岩最大厚度800 m,在南堡凹陷储集层评价工作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成为本文主要研究区域。

1-5号构造主要生油层位是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其中东三段烃源岩厚度350 m,沙一段烃源岩厚度160 m,沙三段烃源岩厚度270 m,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

根据滩海地区及邻区烃源岩演化特征综合分析可知,南堡滩海地区生烃门限深度3 000 m,生烃高峰期深度4 250 m,该区主要烃源岩处在成熟阶段。

储集层由上而下分别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古近系东一段、东二段、东三段、沙一段三角洲相储集层,油源主要来自东三段及以下地层烃源岩;盖层分别是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古近系东二段和沙河街组的厚层泥岩,除此在馆陶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局部发育的泥岩段也可形成局部盖层。

该区域生储盖配置良好,有利于形成“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等类型成藏组合。

2 气测参数响应特征钻探过程中,含油层系和烃源岩层系气测全烃参数表现较为活跃,并且组分齐全[4-5]。

因此,在气测参数优选中,C1-C5组分关系要充分考虑到,既能表现轻烃特征,也能反映重烃变化。

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各项参数的地质意义,确定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特征比4项参数作为该区域评价参数。

这4项参数的计算公式分别是:湿度比(Wh)=(C2+C3+C4+C5)/(C1+C2+C3+C4+C5)×100烃斜率(Gh)=C2/C3平衡比(Bh)= (C1+C2)/(C3+C4+C5)特征比(Ch)=(C4+C5)/C3各式中C4与C5均包括正构和异构。

笔者以东一段、东三段和沙一段3个层位的勘探、开发井为研究对象,结合试油结论和生产情况对38口井48层的气测参数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特征比进行统计,油层样品数量东一段较多,有161个,东三段36个,沙一段22个,样品数量较少。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东营组的东一段油层的湿度比一般大于12%,烃斜率小于3,平衡比小于20,特征比小于2;水层的湿度比都小于12%,烃斜率、特征比、平衡比范围值相对不稳定。

东营组东三段油层的湿度比一般大于16%,烃斜率小于1.8,平衡比小于16,特征比稳定在0.3 ~ 0.6之间;含油水层的湿度比基本小于17%,烃斜率、特征比、平衡比范围值不稳定。

沙一段油层和油气同层的湿度比基本小于20%,烃斜率大于1.5,平衡比大于10,特征比小于1;含油水层、干层的湿度比一般大于20%,烃斜率和特征比范围值不稳定,平衡比一般小于10。

从这4项参数的趋势线图可以看出,东一段和东三段呈现高湿度比、低烃斜率、低平衡比的特征,特征比参数稳定在一定区间范围之内,不同点是参数的区间范围存在差异。

沙一段油层这项参数的变化趋势跟东营组相反,油层呈现低湿度比、低特征比、高烃斜率、高平衡比的趋势特征(图1)。

图1 南堡凹陷不同层位油层数据特征3 评价模型及解释标准3.1 评价模型依据前文所述38口井48个层段统计参数,考虑到东营组东一段、东三段的气测参数在不同流体的界限值上存在差异,笔者建立了南堡凹陷中深层3个层位的气测解释图板,同时每个层位用2个图板进行评价,即湿度比与烃斜率图板、平衡比与特征比图板(图2、图3、图4)。

图2 东一段气测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图3 东三段气测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图4 沙一段气测参数解释评价图板3.2 解释标准从图板中可以看出:南堡凹陷东一段油层与干层、水层气测参数界限清晰,干层和水层气测参数特征界限不明显,只有特征比在干层的数值较水层偏低,解释评价过程中建议结合测井的物性参数综合分析;东三段油层与含油水层气测参数存在明显差异,这个层位的图板数据相对其他两个图板数据点较少,在解释评价过程中需逐步完善;沙一段油层、气层、油气同层与含油水层、干层、差油层之间气测参数落在不同区间范围,但是油层、气层、油气同层的气测参数特征相似,没有明显的界限,在解释评价过程中可参考三维定量荧光、地化等录井技术进行精细评价。

基于上述各图板的数据规律,为了便于随钻过程中能快速解释评价储集层,笔者依据图板中不同流体数据点分布范围建立了南堡凹陷中深层不同层位气测评价标准(表1)。

表1 南堡凹陷中深层不同层位气测评价标准层位流体性质气测参数特征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特征比油层0.62~3.2513.53~42.311.26~18.080.14~1.67东一段干层2.19~3.902.43~11.2118.08~109.800.01~0.55水层1.46~6.993.94~13.532.30~127.210.05~5.10油层0.76~1.7217.26~25.005.03~14.750.33~0.60东三段含油水层1.48~5.374.17~16.9814.00~100.000.11~0.76气层1.46~4.367.13~19.229.72~38.020.23~0.93油气同层1.76~4.0410.83~20.6810.45~34.800.01~0.93油层1.53~2.8012.17~20.9110.11~19.640.27~0.55沙一段差油层0.49~0.8720.93~37.062.55~5.710.68~0.95含油水层0.49~2.3822.80~60.651.0~8.320.81~1.94干层0.91~1.3320.89~33.963.54~7.770.50~0.594 应用效果与实例分析依据上述评价图板及标准,对南堡凹陷1-5号构造10口井进行解释评价,并依据录井和测井解释结论对这10口井11层进行试油,其中与录井解释结论吻合的10层,不吻合的1层(表2)。

表2 已试油井解释符合情况统计井号井段/m层位试油结论气测参数特征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特征比录井解释符合情况XX 13-10A2 972~3 022东一段油层1.49~1.7619.23~23.287.88~11.350.47~0.70油层符合XX 13-斜10B2 821~2 894东一段油层1.34~1.5914.64~28.785.33~14.250.45~0.56油层符合XX 13-斜10C2 974~3 026东一段油层1.17~1.2622.67~28.055.20~6.660.59~0.64油层符合XX 13-斜10D3 079~3 084东一段油层1.59~1.629.70~10.5410.61~11.600.61~0.69水层不符合XX 2-2E3 393~3 612东一段水层5.44~6.995.36~9.2313.29~108.560.69~2.86水层符合XX 2-2F2 391~2 499东一段水层1.25~5.415.00~8.362.30~111.540.10~4.78水层符合3 637~3 648东三段油层1.51~1.6018.51~19.0810.56~11.880.44~0.54油层符合XX 1-684 268~4 279沙一段干层1.56~1.8420.32~24.646.3~8.10.32~0.48干层符合XX 2-614 042~4 044东一段水层2.73~2.9910.56~12.6720.52~22.470.42~0.57水层符合XX 306H4 244~4 249沙一段油气同层1.71~2.8012.93~16.5811.87~20.640.51~0.67油气同层符合XX 5-1I4 824~5 094沙一段气层2.15~3.107.61~11.7620.43~38.020.27~0.93气层符合4.1 XX 1-68井XX 1-68井位于河北唐山南堡乡南偏西约9.0 km海域,构造位置位于南堡凹陷1号构造位置,钻探目的为预探该构造岩性圈闭东三段、沙一段含油气情况。

该井沙一段4 268~4 279 m井段(图5),岩性为浅灰色荧光细砂岩,地层电阻率为7.4 Ω·m,气测全烃值为22.4%,气测参数烃斜率为1.56~1.84,湿度比为20.32%~24.64%,平衡比为6.3~8.1,特征比为0.32~0.48,依据评价图板(图4)气测数据落在非价值区间,据评价标准(表1)解释结论存在干层、含油水层、差油层三项结论,但是经过对该层井壁取心分析,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为5.5,轻烃分析出峰个数为15个,气相色谱有少量正构烷烃且基线平直,综合解释为干层。

该井东三段3 627~3 648 m井段(图6),岩性为浅灰色荧光细砂岩,地层电阻率为5.4 Ω·m,气测全烃为18.7%,气测参数烃斜率为1.51~1.6,湿度比为18.51%~19.08%,平衡比为10.56~11.88,特征比为0.44~0.54,依据评价图板及标准气测解释为油层(图3),该层井壁取心分析,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9.3~10.5,轻烃出峰个数50~64个,气相色谱呈正态分布基线平直,综合解释为油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