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模式

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摘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以人文本学生管理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是管理中的首要要素,因而提高人的

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应成为当今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走向。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

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

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

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高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抽象化和格式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弊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大学生已经具有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潜质和条件,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能激发创造性和自主创新性的氛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就必须走人性化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不可用一种人才模式去苛求学生,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着眼于未来的宽广眼光和不拘一格育人的胆略。其次是要着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在新形势下,主观上学生群体已经不接受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客观上高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也不能使这样一种模式维持下去。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数量的增加,个性培养和创新教育日益被高校所重视等,这些因素都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抓住“学生”这一根本,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进行人本化管理,其实是对教师尤其是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发展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使得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1)加深对学生的本质认识

高校学生管理,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实际上,任何个体都有其自身具体、独特、不可替代的需求。不同个体的需求在整个群体中,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就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学生对自身所处管理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洞察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人

需要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2)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校园文化环境,是指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校园的精神环境两部分。校园的物质环境是以布局成形的姿态出现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容,如建筑物的布局,室外的绿化、美化,室内的整洁、美观、大方等。校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传统习俗,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文化品味及活动构成的气氛等。人的发展及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的影响他人和自己。就学校而言,这种对人的发展以及才能的养成产生影响的环境,就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学生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在一个健全的集体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意识也比较容易克服。因为集体的影响、优良作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教育、培养每个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才干及特长,使活动和教育融为一体。

(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权利。二是要对所有学

生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

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

的挖掘。积极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改进学

生工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

它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4)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出管理的自主性、民主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这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教书育人”就是通过“教书”这一手段和

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学

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道德素养所决定的。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要

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确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观念。要求学生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面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一方面是高等院校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建设规划,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对学生工作者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使学生工作者都能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进行不断提高素质和水平,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明确神圣职责,增强责任观念,树

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深入思考,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

路子、新方法,不断总结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学生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要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行为表现的细枝末节,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跃农.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长沙大学学

报,2008,22(4):134-135.

[2] 施伟娟.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06,5(5):79-81.

[3] 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

化,2007,48(12):165-166.

[4] 凌正飞.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

报,2006,5(5):104-106.

[5] 王再学, 武海燕.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96(6):181-182.

[6] 夏书堂.简论“以人为本”与构建学生人性化管理模式[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4):109-112.

[7] 彭丽娟.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学院学

报,2009,30(4):112-121.

小学生班级管理方法4篇

小学生班级管理方法4篇 小学生班级管理方法第1篇 一、抓好常规考核,创新班级管理内容 1、要抓好常规教育考核的管理 通过晨会、课间,尤其是班团会进行争先恐后、勇当第一的日常考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遵守学生守那么、组织学生学习并遵守文明班级评比规定、组织学生学习并遵守宿舍管理制度、宿舍评比规定、组织学生学习评优评奖规定、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和教务处下达的有关文件和通知、组织学生制定和实施班风、班标、班规和措施等。 2、要制订正确的班级方案 职中对班级管理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奖罚清楚。要对照文明班级评比规定和相关细那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制订班风、班规,要求学生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3、要建立合理的班级组织 根据级班管理目标,按照目标统一,精干高效,分工协调等原理建立近似直线的组织结构。 4、放得开,又有度,及时控制班内的活动 控制的最正确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要按文明班级的目标去控制,抓住班级主要问题,尤其是灵活运用例外原理去抓两头带中间。根据反应情况,重点控制住优生和后进生,使优生有动力,带动普通学生,使后进生有压力,不至于拖累班级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班干部培养方法,发挥其带头作用

班内干部配备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班级目标能否实现。所以班主任在宏观管理的根底上,在引导班级积极健康开展的过程中还应刻意培养造就一些领头羊----班干部,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级各项工作的主力军,成为全班同学的表率和楷模。 1、重视班干部的学习 班干部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不得以工作忙为借口疏于学习。出现学习成绩较差者撤职。平时假设发现不认真学习的班干部,必严加催促。由于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和行动上的督导,班干部总体学习成绩均较好,从而影响带动了班级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2、加强班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应当从班干部抓起,培养他们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标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抓班干部这一典型,带动影响全班学生内在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发奋向上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自己教育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也使班干部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从而理直气壮地组织开展工作。 3、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方法 我们首先让班干部明确工作任务及各自职责,并把它制成镜框挂在墙上,用于监督也用于自律。其次,定期召开班委会,让班干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而对于准备组织开展的活动,事先那么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采用的方法和考前须知。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并指出搞得出色的地方和缺乏之处,以便下次开展时更加完善。由于事先的精心指导细致安排,减少了班干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引起同学的另眼相待,提高班干部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一、班委会模式 班委会模式是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班级的学生会通过选举产生班委会成员,包括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委会成员负责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组织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秩序。班委会成员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推动班级的发展和管理。 二、导师制模式 导师制模式是一种以导师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每个班级会配备一位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导师制模式能够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三、班级小组模式 班级小组模式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内的事务。班级小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效率。

四、班级分工模式 班级分工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管理的模式。班级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比如负责班级的宣传、负责班级的文艺活动等。班级分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五、班级奖惩模式 班级奖惩模式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会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同时也会设立惩罚机制,对违纪行为进行处罚。班级奖惩模式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维护班级的纪律和秩序。 六、班级互助模式 班级互助模式是一种以互助和合作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合作。班级互助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七、班级评议模式 班级评议模式是一种通过学生评议来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会定期进行班级评议,学生可以对班级的管理和活动进行评价和建议。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纵向班级设置: 本科生(2009年沈阳医学院对检验、影像、麻醉、口腔专业学生实行“纵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即打破常规学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纵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医学院班级纵向管理模式的探索_黄晓梅》 研究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从 2004 年开始尝试组建以学科、专业(科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纵向班级,并于 2005 年在所有研究生中推广。每个研究生班大约 30 人,所有按照纵向建制的研究生班均打破研究生的入学时限,每个班级包括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按照课题组建班,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合建班级)《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_朱华》 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自清华大学1998年开始实施纵向班级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研究生集体建设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 面提高。基于对研究生发展新特点的认识,通过对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于2005年7月完成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造实施。改造中充分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学习进度方面的不同,博士生进入课题研究时间较早,学习年限较长,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和科研地点;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学制仅两年,一年级全年上课,而到二年级就立即面临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习地点分散,不具备设立纵向班级的条件,因此实行“硕士横向班建制,博士纵向班建制”。两年多的反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学生管理模式

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摘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以人文本学生管理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是管理中的首要要素,因而提高人的 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应成为当今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走向。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 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 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 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高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抽象化和格式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弊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大学生已经具有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潜质和条件,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构建共3篇

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 模式构建共3篇 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构建1 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构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要求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课程,建立学生中心教育,其中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突出。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主性不再局限于教师布置的课程安排中,而是面向全校任选的学分制度进行的。因此,如何构建适合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我国有的高校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一、特色化管理模式 特色化管理模式是指各高校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面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不同的管理体系,使得学生工作在特色化的体系下具有独特的指导性、帮助性和自主性。 例如,南京大学就建立了“学生助理制度”,让学生自主创新

组成学生助理队伍,承担校园和学生服务工作。通过这种模式,南京大学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生道德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联动式管理模式 联动式管理模式是指高校学生工作与各类社会机构进行相互合作,形成共同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通过与校内外的工作机构建立管理协调机制,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以此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北京大学就利用北京大学校友资源网络平台,为青年学生建立校友信息服务部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这种联动式管理的方式,建立了高校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校园和社会行走自如。 三、生态化管理模式 生态化管理模式是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通过对学校学生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让学校的学生发展为“健康、积极、创新”的社会栋梁。 例如,清华大学在学生工作管理中设立全科医疗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同时,清华大学在校园智慧化建设中,提供安全环境,并建立健康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化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态环境。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一、引言 书院制是一种古老而具有历史渊源的学生管理模式,其起源可以追溯 到西方中世纪的大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被分配到不同的书院, 由书院负责管理和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 大学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本文将探讨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情况。 二、特点 1. 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书院 在书院制下,学生们被分配到不同的书院中。每个书院通常由一个院 长和一群导师组成,他们负责监管和指导该书院内的所有学生。这种 分配方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大量学生,并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 个性化和细致的关怀。 2. 学术与社交相结合 在传统意义上,大学主要是一个教育机构,而社交活动只是其次要部

分。然而,在书院制下,社交活动被视为与学术同等重要,并且被认 为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在每个书院中都会有各 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例如晚宴、舞会、讲座等。 3. 学院自治 每个书院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这 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书院的管理和运营中来,并且有更 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三、优势 1. 个性化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都被分配到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 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细致的关怀。同时,由于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更加亲密和紧密的联系,导师们也 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2. 培养全面人才 在书院制下,社交活动被视为与学术同等重要。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 生们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能力。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引言: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直接关 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挖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先进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学生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然而,传统的 学校管理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决策中来。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注重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的需求。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们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的培养。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能力。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资源,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挑战与前景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引导,而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转变和培养。其次,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的需求。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然而,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需要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与机制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与机制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与机制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 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建立起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与机制。接下来将详细讨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与机制。 首先,学生议事会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常见方式。学生议事会由学生代 表组成,他们负责代表全体学生向学校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参与决策过程。学生议事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关注度和责任感,推动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 其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还包括学生评教与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评教 是学生对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而学生满意度调查则是了解学生对学校服务和管理的满意度。这两项机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意见,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再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还可以通过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和规划。学校管理 层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的各项重要决策,如制定校规校纪、规划学校发展等。学生代表的参与能够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增加学校管理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此外,学生圈子和社团组织也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圈子 和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发展自己特长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活动。通过参与学生圈子和社团组织,学生能够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学生投票制度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投票 制度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选举学校的学生会和学生代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权益,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高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将从学生招生、培养计划、学习支持、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一、学生招生 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和需求。首先,要通过招生政策给予他们一定的倾斜,如降低分数线、增加招生名额等。其次,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宣传和引导,让他们了解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吸引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同时,要建立起与各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渠道,与当地政府、学校和家长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招生工作。 二、培养计划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高校应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给予他们选择专业的自由。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发展潜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或学长学姐担任导师,提供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和支持。 三、学习支持

高校应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学习辅导体系,提供针对性的课程辅导和学习指导。其次,要加强学习资源的共享,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同时,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文化交流 高校应积极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首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少数民族文化展览、演出等,展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和志愿者活动,提供机会让他们结识不同背景的同学,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同时,要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应从学生招生、培养计划、学习支持、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考虑,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实现高校教育的公平与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 1.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均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教学管理原则 2.1 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学管理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2 目标导向原则

教学管理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3 动态调整原则 教学管理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 多元化评价原则 教学管理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3. 教学管理策略 3.1 课程设置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同时,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3 学习支持与辅导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与辅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4 考核与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除传统的笔试、口试等考核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采取的一种组织、 管理、教育学生的方式。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知识充实、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本文将介绍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并分析其优势。 一、学生管理的目标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个性,使其在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学生管理,学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帮助。 二、学生管理的原则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1. 全员参与 学生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的责任。学 校倡导全员参与学生管理,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2. 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需求和发 展潜力,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校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3. 注重综合发展 学生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学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通过设置学习计划、培养学科学习方法等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5. 终身发展 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终身发展者的培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人生规划的长远发展。学校通过开展终身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三、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个性化关怀 学生管理模式重视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学校设立班主任制度,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2. 多元化教育 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发展各类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有效的奖惩机制 学生管理模式设立了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通过奖惩机制,学校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4. 科学的评价方式 学生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评价、平时表现评价、综合能力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成果。 5. 积极的家校合作 学生管理模式鼓励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积极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互动活动,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总结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而设计的。通过全员参与、尊重个体差异、注重综合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等原则,学校实施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关怀、多元发展、科学评价和积极的家校合作等优势。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大学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开放大学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开放大学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追求,开放大学作为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传统的大学相比,开放大学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也有其独特的模式和理念。本文将从学生选拔、课程设计、学习辅导和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开放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开放大学的学生选拔相对宽松,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习需求。传统大学通常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高考招生,而开放大学不拘泥于此,可以通过报名申请或成人高考等方式招收学生。这种宽松的招生政策使得更多的学习者能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实现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目标。 其次,开放大学注重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不同的课程类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这种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开放大学注重学习辅导和支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放大学采用一对一或小组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答疑服务。学习辅导员和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开放大学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促进学习社区的建设。通过这种学习辅导和支持的方式,学生

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开放大学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估机制,以确保学习质量和学生成果的准确反映。开放大学通常采用综合性评估方式,包括课程论文、实践报告、小组项目等多种形式。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避免单一的笔试形式对学生的能力评估过于单一和片面。同时,开放大学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总之,开放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灵活、个性化和支持性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通过宽松的学生选拔、个性化的课程设计、积极的学习辅导和多元的评估机制,开放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开放大学学生管理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支持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于开放大学来说,持续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在满足现代社会不同群体学习需求方面表现出了灵活、个性化和支持性的特点。通过宽松的学生选拔、个性化的课程设计、积极的学习辅导和多元的评估机制,开放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该模式也面临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支持资源不足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只有持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改进和创新,开放大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是指以书院为基本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它的核 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书院 制学生管理模式。 首先,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组织架构上以书院为基本单位,每个书 院由若干名学生组成,并设立一名教师或辅导员担任书院导员。书院的规 模一般控制在50人左右,以便便于导员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及 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同时,每个书院设立少数学生组织学生工作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协助导员开展书院内的各项工作。 其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书院内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 择加入不同的社团组织,并参与各类活动。同时,他们也要自主管理自己 的学业和日常生活,比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参与社区服务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培养出良好的自我管 理能力。 再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领导能力。每个 书院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经常组织 一些学术论坛或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此外, 书院还定期举办一些团队活动,如集体拓展、团队合作项目等,以培养学 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 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在书院内不仅要关注个人发展,还要关心集体和社会的发展。每个书 院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通 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同时,学生在书院 内担任不同的职务,如学生工作委员会成员、书院领导等,也要负责书院 内的各项事务,并代表书院参与学校内外的各类活动。通过这些实践,学 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责任感,并培养出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总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以书院为基本单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创造性和责任感,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和领导能力。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管理制度

本文是关于学生管理制度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 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纪律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创造一个优美、肃静、舒适、文明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大学生,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学生个人应当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文明学习,文明生活,做文明的大学生。 第二条学生必须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和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 1、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上午上课时间不得开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2、自觉维护教学秩序,禁止在图书馆和教学大楼内举办舞会(节假日除外);禁止穿拖鞋、裤衩、背心进入教学区;严禁在教学楼附近进行体育活动;严禁在教学大楼内滑旱冰、骑自行车和高声喧哗等; 3、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严禁考试做弊。 第三条学生必须遵守校园管理制度,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维护校

园正常秩序,讲究文明礼貌、公共卫生。 1、爱护公共财物,爱护树木花草; 2、男女交往,文明慷慨,举止得体; 3、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集体活动中,不鼓倒掌,不起哄; 4、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自觉将废弃物品投入果皮箱内,严禁随地吐痰; 5、通知、广告、海报、标语等经批准后可在指定地点张贴; 6、禁止雨雪天穿越足球场,禁止翻越栏杆; 7、禁止在公共场所乱写、乱画、乱刻; 8、禁止在操场等地露宿,严禁在教室和实验室睡觉; 9、严禁打麻将和参预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10 ,严禁打架斗殴、酗酒闹事。 第四条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共同创造整洁、优美、肃静、安全的宿舍环境。 1、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时起床,按时熄灯就寝,严禁夜不归宿; 2、午休和晚上熄灯以后,严禁从事任何影响他人歇息的活动; 3、禁止私自拆装宿舍设备; 4、未经有关部门允许,不得留宿校外人员; 5、禁止在异性宿舍长期逗遛,严禁留宿异性; 6、禁止学生在宿舍内抽烟; 7、严禁在宿舍点蜡、违章使用电器和各种明火炉,严禁生火做

论大学生管理的三种模式类型

论大学生管理的三种模式类型 一、大学生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重点是服务、环境、自我管理与社会的参与。譬如美国高校方面,大学人事协会的专业杂志《大学学生发展》00umal 0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基于SLI (Srodent l earning Imperative )理 论介绍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强调专业背景、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英国高校方面,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msr)在其经典之作《大学的理想》(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一书介绍了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成长环境对大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影响;澳大利亚高校方面,学者邹放鸣在《澳大利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以悉尼大学为例》一文中介绍了澳大利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体系: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学生教育服务系统、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系统和学校文化系统;德国高校方面,学者姜玉峰在《德奥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及启示》一文中介绍了大学生群体管理的社会化机制嗍。 二、大学生管理的三种模式类型从大学生管理研究现状而言,学者们探讨的主题一般是围绕大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行为上的规范或者事务上的服务,对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 上还没形成大家普遍认可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二是实践上大学生管理形式多样且不拘一格,模式难以统一。近三年来国内对大学生管理

模式研究的代表性文章仅有两篇:一是学者安世邀的《马丁•布伯对话哲学与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提出创新大学生对 话管理模式;二是学者董刚、李才俊的《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和评价体系。基于学者们对大学生管理的研究分析及模式探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大学生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尝试从大学生管理的主体出发,把大学生管理模式分为三种类型:“一元制”管理模式、“两元制”管理模式及“多元制”管理模式。 1. “一元制”管理模式。即大学生的传统管理模式,是“校-院(系)-班”单线式的“一元制”管理模式(图1)。这种模式以校分管领导(一般是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首端层级,以学生班级为终端组织,管理工作大多数是通过班级来开展、落实和实现,学生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和主要场所,发挥着较强大的功能与影响力;管理主体主要是高校中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以及临时性的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员。高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客体。这种传统的单线式的“一元制”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实际管理中是比较严格的封闭式制度管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仅仅局限于在“校-院(系)- 班”单一的教学系统之中进行,大学生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制。“一元制”管理模式在过去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保证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良好、生活秩序井然,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僵化的、刻板的、严肃的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

教育行业的学生管理模式

教育行业的学生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学生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教育行业的学生管理模式,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纪律和规范,通过严格的规定和制度 来管理学生。这种模式相对简单直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过 于重视纪律和规范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传统模式下的学生管理过于集中在教师和 学校一方,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较低。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 进学生管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学生管理模式 现代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 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同时,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下是一些现代学生管理模 式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 学生参与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可以设立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让学生 参与决策和管理活动。

2.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怀,帮 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解决问题。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小组,为学生 提供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3. 创新教育: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开设创客实验室、科学实验训练营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 生接触社会,拓宽眼界。 5.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良好教育环境。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管理和教育问题,形 成共识。 三、改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建议 在教育行业的学生管理模式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使其更 加适应当代的教育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生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 展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兴趣班,提供多样化的 学习机会。 2. 引入新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管理 系统,方便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纵向班级设置:本科生(2009 年沈阳医学院对检验、影像、麻醉、口腔专业学生实行“纵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即打破常规学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纵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医学院班级纵向管理模式的探索_黄晓梅》 研究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从2004 年开始尝试组建以学科、专业(科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纵向班级,并于2005 年在所有研究生中推广。每个研究生班大约30 人,所有按照纵向建制的研究生班均打破研究生的入学时限,每个班级包括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按照课题组建班,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合建班级)《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_朱华》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自清华大学1998 年开始实施纵向班级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研究生集体建设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基于对研究生发展新特点的认识, 通过对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于2005年7 月完成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造实施。改造中充分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学习进度方面的不同,博士生进入课题研究时间较早,学习年限较长,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和科研地点;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学制仅两年,一年级全年上课,而到二年级就立即面临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习地点分散,不具备设立纵向班级的条件,因此实行“硕士横向班建制,博士纵向班建制”。两年多的反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建设重于“建制”对大部分研究生来说,纵向班级是一个全新的集体形式,要增加研究生的集体归属感,体现新集体的生命力,发挥纵向班级的学术平台优势,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即“建设”重于“建制” 、多途径

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方案

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方案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方案「篇一」 一、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让一部分学生做全校文明行为的榜样,带动全校同学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 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职责范围 学生自主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行为管理,校园环境管理,两操及日常规范等方面。分为10个内容:考勤、校卡(团徽)佩带、室内卫生、包干区卫生、广播操、眼保健操、晨会秩序、晚自修纪律、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等。 三、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体系 1、学生处、团委 2、学生会 3、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4、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小组(班委会) 四、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工作程序 1、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由每班推选2名学生组成,共70人,由学生处和团委管理,任期一年,期间表现优秀者在学年总结大会给予表彰。 2、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任职资格: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乐于奉献。 (2)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能自觉、模范地遵守校纪校规。 (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认真对待并及时完成任务。

3、各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分两大组八小组,负责对本年级各项目的检查(实行单双周对调的方式),每天将本组职责范围的情况填写在册,汇总到组长处形成分数报表,报学校处相应负责老师核实签字后,统一登记、存档、公布。 4、学生会每周将各班情况汇总,结算分数,对表现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 五、检查项目及实施制度 各项目的检查实行扣分制,每班原始分为100分。另在尊师守纪、勤奋学习、美化净化校园、保护公共财物、做好事、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由班级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处审批,可进行加分奖励。自主管理委员会每周汇总公布奖、扣分情况,每四周公布一次考核成绩,学年末按最终得分评定等级。 (一)考勤 1、学生要按时到校,不迟到。违者每人次扣1分。(常规项目) 2、升旗仪式及课间操,除有特殊原因的同学(如已请假或担任检查任务的同学,请假者需出具校医或班主任证明)外,其他同学均须参与,不得逗留课室。违者每人次扣1分。(抽查项目) (二)校卡(团徽)佩带 1、进出校园学生要佩带校卡,违者每人次扣1分。(常规项目) 2、团员要佩带团徽,违者每人次扣1分。(抽查项目) (三)室内卫生(常规项目) 1、地面、墙壁、天花板、灯具保持清洁,不合要求每项扣1—2分。 2、门、窗、窗台、窗帘不清洁,窗帘开拉不合要求,卫生工具摆放不齐,每项扣1—2分。 3、墙裙、墙壁有脚印,乱写乱画每处扣1—2分。 4、黑板擦拭不及时,不干净,讲桌脏乱,扣1分。 (四)包干区卫生(常规项目) 1、打扫不彻底、不能保持、有杂物、脏物、塑料袋、果皮、饮料瓶等物扣1—2分。 2、存有卫生死角每处扣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