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合集下载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多云,气温6℃-17℃。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今天凌晨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运载“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完全按照“零窗口”准时发射。

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时18分许,太阳翼展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随即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

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按照计划,“嫦娥三号”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也叫月球车)组成。

和地球一样,月球上也有开阔的平地、高原,连绵不断的山脉,陡峭的崖壁,以及幽深的大沟。

搭载在“嫦娥三号”上各种探测仪器能够让这些高山、岩石“开口说话”,从它们身上读出月球的历史故事。

在月球上,除悬崖峭壁之外,几乎所有月面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月壤。

这些月壤主要由频繁撞击所产生的岩石碎屑、粉末等溅射物经过46亿年的累积形成,月壤下可能隐藏着人类所需要的宝藏,例如可供人类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聚变燃料氦3。

跟随“嫦娥三号”落月的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以及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将在月球进行实地勘探,探明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以及可利用资源。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上搭载了两个观测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它们将把月球作为平台,观测太空深处以及地球空间环境。

除了巡天,“嫦娥三号”还会观察它的故乡,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的等离子体层。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标志的什么结合阅读材料试着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标志的什么结合阅读材料试着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标志的什么结合阅读材料试着分析其成功
的原因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三次人造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测试区域,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人造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历史性成就。

分析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嫦娥三号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复杂的航天器自主控制系统、软着陆技术、月球车技术等,使得月球探测器在软着陆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更加稳定。

2、组织协调能力强。

嫦娥三号探测任务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的,在航天器设计、发射、软着陆等方面,都经过精心的组织协调,从而使得探测任务顺利完成。

3、设备设施完善。

嫦娥三号探测任务所使用的设备设施非常完善,从发射设备到探测设备,都经过多次测试和完善,保证了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4、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嫦娥三号探测任务参与了众多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航天器设计、发射、软着陆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嫦娥三号的成功软着陆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嫦娥三号的成功软着陆,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组织协调能力强、设备设施完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

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

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自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以来,探索月球的热情就一直存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太空。

本文将介绍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史资料。

2003年,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测绘和拍摄,为后续的探测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嫦娥一号在月球轨道上工作了16个月,期间进行了多次轨道修正和科学实验。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和采集样品。

嫦娥二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采集了多个样品,并且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测绘。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巡视和巡视器软着陆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全面的巡视和采集样品。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并且将“玉兔”号巡视器成功送入月球表面进行巡视任务。

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巡视器在月球上工作了14个月,期间进行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巡视任务。

2018年,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背面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和采集样品。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且将“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送入月球表面进行巡视任务。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工作了20个月,期间进行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巡视任务。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表面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分为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四个部分,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2020年12月1日,“嫦五”探测器着陆在月球上,成功采集了2公斤左右的月壤样品,并于2020年12月17日返回地球。

总体来说,中国探月过程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发射和实验。

每一次探测任务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果,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

号探测器将首次获现月夜生 存。这将是我国探月‘三步走’战略中极为关 键的一步,她的表现值得我们期待。
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是无人驾驶月球车,质量约140kg,与 苏联的月球车相比是“小个子”。玉兔号搭载有测月雷达、 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先进设备。
。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
年的酝酿,最终确定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
“绕”、“ 落”、
“回”3个阶段
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飞行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中国第一 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 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目标有5项: 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 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 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 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科学目标有 4个: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 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 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 测地月空间环境。 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全部
嫦娥三号任务的具体特点
嫦娥三号任务的具体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选择与以往不同区域着陆; •月面软着陆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勘察二者同时 进行并有机结合,将获得比以前更有意义的探测成 果; •在国际上首次利 用测月雷达实测月 壤厚度(1~30米) 和月壳岩石结构 (1~3千米);
嫦娥三号的难题
各国登月情況
• 1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 (如图)和阿姆斯特 朗(头盔中影像)乘 “阿波罗”11号飞船 首次登上月球。
“嫦娥奔月”是中
国家喻户晓的神话
故事。2004年,中
国正式开展月球探
测工程,并命名为 “嫦娥工程”。
嫦娥”这个 美丽的名字, 一直以来都 寄托着人们 对月亮的无 限向往,因 此“嫦娥奔 月”的神话 在民间流传 了几千年。 如今,登九 天揽月将不 再只是传说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嫦娥三号探测器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其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二、嫦娥三号探测器背景及意义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并进行科学探测。

在月球表面着陆过程中,由于月球表面地形复杂,存在大量陨石坑、山体等障碍物,因此如何实现自主避障成为了关键技术之一。

研究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率、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环境感知技术,二是避障算法的研究与优化,三是着陆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环境感知技术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雷达、激光、视觉等多种传感器进行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信息获取。

在避障算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探测器在复杂地形下的避障能力。

在着陆控制策略方面,研究人员制定了多种控制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着陆环境。

四、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

首先,探测器搭载了高精度的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环境的精准感知。

其次,探测器采用了先进的避障算法,能够在复杂地形下实现自主避障。

最后,探测器制定了多种着陆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着陆环境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在避障算法方面,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对月球表面环境的自适应识别和避障。

同时,探测器还采用了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着陆控制策略方面,嫦娥三号探测器制定了多种策略,包括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策略、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策略等。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的相关资料1、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

将于(2013年12月 2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软着陆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是所有探测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软着陆方式分为(降落伞式)、(缓冲气垫式)、(火箭反推式)三种。

3、嫦娥三号在月表着陆主要分为(探测器接近月面)、(软着陆发动机点火)、(着陆撞击直至稳定)三个阶段。

4、月球晚上的温度是(零下180℃),而且一天黑就是(半个月),如果不能持续提供能源,保证一定温度,所有的仪器都会冻坏,唯一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是(原子能)电池,可连续工作30年。

5、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

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6、7、嫦娥三号的一系列事件:⑴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⑵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⑶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

⑷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⑸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

⑹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

⑺2013年12月20日,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区全景照片首次公开。

8、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探月工程三期主要实现采样返回,其主要任务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承担。

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研制工作正在进行。

嫦娥三号的成功正处于第二阶段,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嫦娥三号探测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万权(高分子材料2班,01210322y05)[摘要] 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月球24号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嫦娥三号探测器中国航天技术月球车着陆器[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引言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嫦娥三号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嫦娥三号探测器已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

2 机械设计及其本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联合开展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

探测器发射质量约3.7吨,着陆器质量约1.2吨,月球车质量约120千克,可载重20千克,计划在2012年冬至2013年春之间使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嫦娥三号⽉球探测器资料嫦娥三号⽉球探测器资料嫦娥三号⽉球探测器资料北京时间2013年12⽉2⽇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长征三号⼄”运载⽕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共同组成。

与嫦娥⼀号、⼆号不同,嫦娥三号不再称为卫星,⽽是称作“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

2013年11⽉26⽇嫦娥三号⽉球车得名“⽟兔”在我国⾸辆⽉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民投票“⽟兔”号。

嫦娥三号⽉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球表⾯软着陆后,“⽟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为期约3个⽉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就位探测。

按照计划,将于12⽉中旬择机在⽉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表物质成分和可利⽤资源调查、地球等离⼦体层探测和⽉基光学天⽂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2017前后将开展探⽉⼯程第三期任务,主要是实现⽉球表⾯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类探⽉⼀般遵循“探”“登”“驻”三⼤步。

中国探⽉⼯程将第⼀⼤步“探⽉”细分为三期——即“绕”“落”“回”三⼩步。

绕⽉探测⼯程,由嫦娥⼀号卫星承担。

“绕⽉”任务圆满完成后,进⼊探⽉⼯程⼆期“落⽉”阶段,“落⽉”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

嫦娥⼆号由嫦娥⼀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嫦娥三号是中国⾸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程⼆期“落”的⼯程⽬标。

与嫦娥⼀号、⼆号相⽐,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要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其中巡视器,俗称⽉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着陆器是为了实现⽉⾯软着陆专门量⾝定做的新型航天平台,具有11个分系统。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运载⽕箭发射升空后,经发射段、地⽉转移段、环⽉段和动⼒下降段等过程,飞⾏⼤约14天的时间,将以软着陆的⽅式降落在⽉球虹湾地区;之后,着陆器释放巡视器;两器分离后,各⾃独⽴开展⽉⾯探测⼯作。

与以往航天器相⽐,嫦娥三号最⼤的特点就是⾸次在地球以外天体执⾏软着陆及⽉⾯巡视勘察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嫦娥一号简介“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1.升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1)第一次变轨。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

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

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_嫦娥三号_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和月面定位_黄勇_昌胜骐_李培佳_胡小工_王广利

_嫦娥三号_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和月面定位_黄勇_昌胜骐_李培佳_胡小工_王广利
[1~5] [8]
信号并进行差分处理 , 去掉电离层、大气及观测装置 的绝大部分的影响 , 从而得到差分时延 , 最高精度可 达皮秒量级 . 同波束差分 VLBI 测量是 CE-3 任务中 巡视器相对定位的唯一地面测量手段 . 为了实现 CE-3 的软着陆 , CE-3 工程中首次使用 了大推力 7500 N 发动机 , 第二次中途修正 , 月球捕 获控制 , 动力落月段均应用了 7500 N 发动机 , 发动 机工作状态标定是一项重要工作 , 本文利用第二次 中途修正前后的测轨数据 , 在定轨时同时解算探测 器的速度增量 , 并和轨控计划结果进行了比较 , 验证 了通过定轨方式标定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可行性 .
[11]
号、 设备和处理方法上都有很大提升 , 包括 : (1) 采用 X 波段实时 ∆DOR 技术 , 扩大了信号等效带宽至 40 MHz, 相对于 CE-1, CE-2 号 S 波段增加几十倍 ; (2) 采用多信号综合技术充分发挥多信号带宽优势 提升时延测量精度 ; (3) 采用临近射电源修正消除了 传播介质误差和设备系统误差的一阶差分效应 , 降 低了设备和传播介质误差影响 ; (4) X 波段观测的电 离层误差影响比 S 波段要小 16 倍 . CE-3 任务中观测 设备的重大变化是天马站 65 m 射电望远镜的全程参 与 , 在整个实时任务期间 65 m 望远镜工作稳定可靠 , 完全发挥了其大口径的设备优势 , 其性能优势主要 体现在射电源观测 , 提升了整个 VLBI 观测网的设备 系统误差的修正精度 . 天马站参与观测带来的另一 个巨大优势是由于可以观测更弱的射电源 , 使得可 以选取更靠近卫星的射电源 , 进一步降低传播介质 误差的影响 . 表 2 给出了和 CE-1/CE-2 比较 CE-3 工 程中 VLBI 测量精度提升的各种因素 . 在日本 SELENE 月球探测计划中 , 同波束 VLBI 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 , Rstar 和 Vstar 之间则通过同波 束 VLBI 测量实现高精度 ( 皮秒量级 ) 的同波束差分

嫦娥三号发射时间

嫦娥三号发射时间

嫦娥三号发射时间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在2013年发射的一颗月球探测器。

其发射时间是2013年12月1日,这标志着中国探索外太空的梦想实现了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这是中国继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之后的第三次月球探测任务。

该任务旨在进一步拓展中国的航天技术和对月球的探索。

具体而言,该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开展月面巡视勘测以及执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嫦娥三号的发射时间的确定,对于任务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嫦娥三号的发射时间选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

在考虑发射时间时,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他们需要考虑到来的月相。

为了实现软着陆,最理想的发射时间是在月球的上升期。

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月球的引力较小,探测器可以轻松进入月球轨道。

反之,在下降期发射会更加困难,因为月球的引力较大,需要更多的动力才能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然而,仅仅考虑月相还不足以确定最佳发射时间。

发射窗口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和行星运动。

特定的发射时间可以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天体力学关系,在月球轨道上实现最佳的燃料利用效率。

这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发射时间。

此外,发射时间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工程和技术条件,例如探测器的制造和测试进度,发射场的可用性等。

在嫦娥三号任务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经过精确的计算和模拟,最终决定了2013年12月1日作为最佳的发射时间。

这个时间点符合月相要求,并且充分利用了地球和月球的天体力学关系。

同时,此时嫦娥三号的整体工程进度和发射场的可用性也是最佳的。

因此,这个发射时间被确定为嫦娥三号任务的最终发射时间。

嫦娥三号的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业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该任务的成功不仅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还为全球探索月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开展月面软着陆、巡视勘测和科学实验,嫦娥三号为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发现。

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中的地理元素解析(周义钦)

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中的地理元素解析(周义钦)

图1 嫦娥三号飞行轨迹及发射窗口条件示意图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中的相关地理元素解析1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周义钦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12月14成功在月面“软着陆”,目前正在进行月面巡视及勘察重任。

嫦娥三号从发射、落月到正常开展活动,其中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地理元素呢?一、从嫦娥三号赶在子夜发射分析其发射窗口的影响因素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时间为什么要选择在12月2日的子夜时分?这是为了能在第一发射窗口精准发射。

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比较合适的发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它如同浩渺太空在特定时间内向火箭打开的一扇窗户。

对于航天器而言,发射窗口的选择至关重要。

月球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主要受到日地月运动、航天器任务的限制和制约,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光照条件、测量设备等因素,经综合平衡后才能确定发射时间的宽度。

如果错过窗口期,地球与月球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要相应调整火箭的发射方位角或飞行路线。

嫦娥三号因要登月,需直接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这个轨道一般是从发射场到月球最近的距离(如图1中的附图1所示)。

而根据地月运动规律,我国一般每月只有1至2次发射机会,每次有一个持续几天的窗口期。

设计师们经过大量运算和逐日搜索,最终找到了12月2日、3日、4日连续三天有发射机会,并在每天确定了两个发射窗口,共6个窗口。

每天的第一个窗口宽度都是4分钟,错过第一个后,需再等50分钟方可进入第二个窗口,但宽度只有1分钟。

另外,为方便观测,发射需在夜间进行,但因探测器的太阳帆板展开后需对太阳能电池供电,故要求太阳帆板与太阳光线要呈一定的夹角(如图1中的附图2所示)。

如再考虑到落月的地点与时间,探测器登月时的切入角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没有阴影,太低则会全是阴影,大1 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

约水平方向20度为最佳,如图1中的附图3所示)。

[精品]2014新作文素材:嫦娥三号平稳落月

[精品]2014新作文素材:嫦娥三号平稳落月

2014新作文素材:嫦娥三号平稳落月2014新作文素材:嫦娥三号平稳落月新高考2014新作文素材: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新华网2013-12-14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平稳落月的嫦娥三号探测器。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图片全纪录】播到腾讯图表: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虹湾软着陆新华社记者张勋余晓洁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白瑞雪、李宣良)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2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

大约12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

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

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平稳站上月面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

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

专家:着陆意味着嫦娥三号任务已成功了90%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软着陆,降落广寒宫虹湾,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探测专家王世金在作独家解读时表示,现在基本可以说嫦娥三号任务已成功了90%。

悬停,左右移动,找平坦地方,目前看着陆很完美。

王世金说,成功而平稳的着陆,为下一步的两器分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科普小知识。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科普小知识。

孙家栋、欧阳自远、叶培建三位院士在嫦娥三号发射前夕接受专访——【人民日报】五问嫦娥三号无人登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模拟图。

新华社发12月伊始,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将前往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目标是落月,也就是无人登月。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将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

如“落月”顺利,我国航天相关技术将实现巨大跨越,将为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发射前夕,开拓并亲历我国探月征程的孙家栋、欧阳自远和叶培建三位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他们眼中的嫦娥三号和中国探月历程。

为什么在虹湾着陆?——着陆区比较平坦,通讯和光照条件好记者:嫦娥三号的月球软着陆区目前选定在月球虹湾地区,为什么虹湾是唯一的选择?欧阳自远(首任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嫦娥三号计划将在月球虹湾着陆。

虹湾位于月球正面的西北角,属于月海区域。

月球正面,其实就是月球朝向地球的这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一周和绕地球一周都是约28天,所以地球上的人们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看不到另一半。

又因为月球向着太阳的时间是半个月左右,背着太阳的时间也是约半个月,月亮的完整一天是地球概念的一个月。

从地球上看月球的那一半,会看到有几块黑斑,古代的时候,人们以为是海,就把它们命名为月海。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那里一滴水也没有,是辽阔的平原。

为什么是黑的呢?是因为月球上有些地方被撞出大盆地,盆地下面有很多岩缝。

火山喷发,又把一些坑填平了。

黑斑其实大多是石头,比如黑色的玄武岩。

虹湾是大约39亿年前砸出来的一个坑,由于形似彩虹的弧形,就把这个月海区域的“海湾”命名为虹湾,大约有400公里长。

嫦娥三号在月球着陆,着陆区必须要能跟地球联系上,所以一定要降落在正面。

而正面的具体位置,第一得通讯好,第二得阳光好,第三是那儿可以研究的问题多,第四是比较平坦,第五是最好别的国家还没有勘察过。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
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中国探测器首次登上地外天体,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Yutu或Jade Rabbit)组成。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所拍摄的月面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2017年1月9日,嫦娥三号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
备份星。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2018年5月21日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三号研制过程艰辛风险难控 攻克六大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研制过程艰辛风险难控 攻克六大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研制过程艰辛风险难控攻克六大关键技术解密嫦娥三号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研制技术跨度之大,设计约束之多,攻关过程之艰辛,令很多参与任务的设计师刻骨铭心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特约撰稿庞丹随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开启,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国航天。

作为我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的航天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由哪几部分组成?与其他卫星相比有什么特点?技术创新点有哪些?面临的风险是什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嫦娥三号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了解嫦娥三号的方方面面。

重点实现三大目标从立项到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经历了5年9个月的艰难奋战。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项,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全面启动研制工作。

相继经过了方案论证、初样和正样研制阶段,并于2013年9月初,奔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为期近三个月的发射场工作。

2013年12月2日,万众瞩目的嫦娥三号一飞冲天,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说,嫦娥三号是我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目标,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主要包括巡视器和着陆器两大部分——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而着陆器是为了实现月面软着陆专门量身定做的新型航天平台,有11个分系统。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经发射段、地月转移段、环月段和动力下降段等过程,飞行大约14天的时间,将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之后,着陆器释放巡视器;两器分离后,各自独立开展月面探测工作。

嫦娥三号在飞行任务期间,将重点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具备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

与嫦娥一号、二号不同,嫦娥三号不再称为卫星,而是称作“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后者也被称为月球车)。

2013年11月26日嫦娥三号月球车得名“玉兔” 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民投票“玉兔”号。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按照计划,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2017前后将开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务,主要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人类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驻”三大步。

中国探月工程将第一大步“探月”细分为三期——即“绕”“落”“回”三小步。

绕月探测工程,由嫦娥一号卫星承担。

“绕月”任务圆满完成后,进入探月工程二期“落月”阶段,“落月”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

嫦娥二号由嫦娥一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目标。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要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大部分,其中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而着陆器是为了实现月面软着陆专门量身定做的新型航天平台,具有11个分系统。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经发射段、地月转移段、环月段和动力下降段等过程,飞行大约14天的时间,将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之后,着陆器释放巡视器;两器分离后,各自独立开展月面探测工作。

与以往航天器相比,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执行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

嫦娥三号在飞行任务期间,将重点实现三大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具备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

此外,嫦娥三号还将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及其可利用资源的调查、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与月基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对中国后续探月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将有效促进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

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

其中,先导星嫦娥二号在完成环月探测后,先后成功实施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飞越探测等一系列创新性任务,目前仍在继续向更远深空飞行,距地球已超过5000万公里。

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将由嫦娥五号完成,届时嫦娥五号将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为了完成该任务,“嫦娥五号”将携带“四件套”,分别是月球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器、月面上升器和轨道返回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负责研制。

与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相比,此次发射的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更改,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发射。

嫦娥三号将降落月球虹湾虹湾”是一块类似平原的地方,南北约100公里、东西约300公里。

根据嫦娥二号卫星在离月球表面15公里远的地方拍摄的虹湾地貌图,该地区的北面和西面被山包围,东南面较开阔。

总体上看,虹湾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000米,深约400多米,由于是高精度成像,甚至能看到月面上直径四五米的坑和直径3米的石头。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上将携带一台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和一台极紫外望远镜,前者用来在月球上看天文,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且能长时间观测,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月基天文望远镜观测;后者用于观测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密度、结构等变化,这是反映地球空间环境变化的指标,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

着陆器月球车会“冬眠”因没有大气层,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夜晚的温度在零下150℃到零下180℃,因此嫦娥三号安然度过漫漫长夜是任务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因夜间气温低,为避免损坏,着陆器和月球车都将“冬眠”,但仪器箱内部要用核电池将温度升至零下40℃,这是仪器能耐受的最低温度。

因为月球上的一昼夜长达27.32天,即四周的时间,因此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冬眠两周左右,等天亮后才会继续工作。

【嫦娥三号七大看点】第一、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如果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第二、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

全世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

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

如果月球车“玉兔”号在月面“走起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

第三、首次实现对月球探测器的遥操作。

“玉兔”号月面巡视探测采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地面根据环境参数对“玉兔”进行任务规划,而巡视器自主完成局部规划、避障并具备安全监测、应急保护的能力。

第四、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

掌握了大口径高效率天线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快速测定轨和月面定位目标。

第五、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分别搭载4台科学载荷,用于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探测与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第六、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确保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

第七、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中国探月工程五大系统】中国探月工程由月球探测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月球探测卫星系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月球探测卫星命名为嫦娥系列卫星。

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主要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

任务期间,它们主要承担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三项任务。

运载火箭系统: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运载火箭是把搭载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运载工具。

嫦娥三号发射使用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这是我国目前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发射场系统:主要负责组织指挥火箭的组装、测试、加注及发射,同时负责提供卫星的组装、测试和发射保障,火箭发射后的跟踪测量和控制。

负责发射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它是中国三大发射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发射卫星最多的航天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

测控系统:主要负责火箭及卫星的轨道测量、图像及遥测监视、遥控操作、数据注入、飞行控制等。

测控系统主要由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喀什、佳木斯等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组成。

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负责研制和建设。

地面应用系统由数据接收、运行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科学应用五个分系统组成。

【中国探月历程】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以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带着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期许,托举飞天奔月中国梦。

探月之旅,开启中国深空探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直刺苍穹。

作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我国迈出了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探月之旅,不断托举中国高度。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世界首幅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图;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在拓展试验中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目前,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与地球间距离突破6000万公里,有望飞到3亿公里的深空。

探月之旅,书写航天崭新篇章。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披挂出征。

如果嫦娥三姑娘稳稳“落下去”——月面软着陆,“玉兔”号月车缓缓“走起来”——月面巡视探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这也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

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中国是一个后来者、追赶者。

约半个世纪以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第一次掠月而过;1969年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

实干兴邦、自强者兴。

中国愿意国际合作,但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靠我们自己。

中国航天人不甘于瞅着别人的脚步兴叹,而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

中国探月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砥砺攻关。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

”西昌发射中心“靶场”发射塔架一侧刻在大山上的20个大字和它背后精益求精的航天质量文化,护卫着嫦娥的每一次远征。

【中国探月工程大事记】1998年,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先期科技攻关。

2004年1月,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绕月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月球轨道;11月26日,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

2008年1月31日,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

“绕月”任务圆满完成后,进入探月工程二期“落月”阶段,“落月”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

嫦娥二号由嫦娥一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嫦娥二号任务。

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10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10月26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降轨,进入远地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轨道,为在月球虹湾区拍摄图像做好了准备;10月29日,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对月球虹湾区成像任务。

卫星通过实施升轨控制,近月点返回100公里;11月8日,国防科工局公布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