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策略
LTE干扰控制
![LTE干扰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799e9677fd5360cba1adb4a.png)
——LTE interference control
8/13/2014
目
录
1. LTE小区内干扰介绍
2. LTE小区间干扰介绍
3.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法
4. ICIC技术介绍
2014-8-13
第七部分 LTE干扰控制
2
1、小区内干扰
1.1 干扰分类
LTE的干扰主要分为小区内干扰(符号间干扰、子载波间干扰)和小区 间干扰。其中符号间干扰(ISI)和子载波间干扰(ICI)是由无线信号多 径时延而带来,而小区间干扰则是由于LTE的不同小区的频率复用而引起 的同频干扰。 小区内干扰: 多径时延不但会造成符号间的干扰,而且也会造成符号能量的损失,影 响不同子载波的正交性,从而带来载波间干扰。为了消除多径时延的影 响,在OFDM符号发送前,在码元间插入包含间隔CP(循环前缀)。当保 护间隔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的干扰。而CP
2014-8-13 第七部分 LTE干扰控制 16
5、干扰问题的优化手段
5.3 重叠覆盖度与SINR的关系
空扰时,排除模3干扰的因素,主服务小区SINR与重叠覆盖小区的
数量也有一定关联,重叠覆盖小区的数量越多SINR越差。
相同加扰级别时,主服务小区 SINR 与重叠覆盖小区的数量有密切 关联,重叠覆盖小区的数量越多SINR越差。
2014-8-13 第七部分 LTE干扰控制 15
5、干扰问题的优化手段
5.2 电平差与吞吐量的关系
主服务小区与邻区的RSRP差值越小,对主服务小区的吞吐量影响
越大,当差值大于 9dB(主服务小区比邻区电平强 9dB以上)时,
邻区对主服务小区的影响明显变小。 吞吐量受邻区加扰的影响较大,加扰级别越大,小区吞吐量越低。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a21b6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4.png)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LTE 移动通信技术任务 4:LTE 关键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
而这些优势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LTE 的关键技术。
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OFDM 技术是 LTE 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的数据流分解为多个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然后分别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上进行传输。
与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相比,OFDM 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信号会因为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的反射和散射而产生多个路径,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出现延迟和衰减。
OFDM 通过将宽带信道划分成多个窄带子信道,使得每个子信道的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从而减少了多径衰落的影响。
其次,OFDM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由于子载波之间相互正交,使得它们可以在频谱上紧密排列,从而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OFDM 还便于实现动态频谱分配。
通过灵活地调整子载波的分配,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道状况,合理地分配频谱资源,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 技术是 LTE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它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形成多个并行的空间信道,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MIMO 技术主要包括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两种工作模式。
空间复用模式下,多个数据流同时在不同的天线上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而空间分集模式则通过在多个天线上发送相同的数据,或者对接收端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合并处理,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衰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MIMO 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和系统需求,灵活地切换工作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b896a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f.png)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1.1小区间干扰(ICI)概念在LTE中,上,下行采用了OFDM(DL)/SC-FDMA(UL)的多址接入技术,采用了正交子载波区分不同的用户,小区内多用户间的干扰基本可以消除。
但是LTE采用同频组网,邻小区结合部分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用户间不可避免存在干扰,称之为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 ICI)。
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采用频率复用来解决ICI,但随之带来的是频谱效率的降低。
如常用的三扇区划分小区用的就是频率复用指数因子为3。
除此之外,频率复用因子还有1、7等。
当复用因子为1的时候,则网内的所有小区用的频率都是一样的,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小区间干扰。
选择较大的复用因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频谱效率变小,比如复用因子为3的时候,频谱效率是1/3,复用因子为7的时候,频谱效率是1/7。
传统的频率复用系数为3的典型频率规划小区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导致无线链路信噪比(SINR)减低,这样LTE的AMC技术就会选择低阶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干扰严重时,需频繁的HARQ重传,降低了用户速率。
●同频干扰引起功率控制,使子幁中可使用的PRB减少,用户速率也会减低.1.2LTE干扰抑制技术LTE干扰抑制技术分为以下四种:a)波束赋形天线技术b)干扰随机化技术c)干扰消除技术d)干扰协调技术(1)波束赋形天线技术—波束赋形天线技术是一种下行干扰抑制技术波束赋形天线的波束是指向UE的窄波束,因此只有在相邻小区的波束发生碰撞时才会造成小区间干扰,波束交错是可以有效的回避小区间干扰。
(2)干扰随机化技术干扰随机化就是使干扰信号随机化,这种方法虽然不能降低干扰信号的能量,但是能使干扰信号接近白噪声,又称“干扰白化"。
然后用处理白噪声的方法在UE上类似处理增益的方法抑制干扰。
干扰随机化的方法可分为小区专属加扰(Scrambling)和小区专属交织(IDMA)。
LTE网络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探讨
![LTE网络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993dec480eb6294dd886c9d.png)
LTE网络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探讨【摘要】LTE是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其采用更灵活的频率复用策略,任何一个小区都有可能使用所有的频谱资源,小区间的干扰不可避免。
因此,在LTE中,非常关注小区间的干扰抑制技术。
本文就LTE网络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ICIC和eICIC进行探讨。
【关键词】LTE;小区间;干扰协调;干扰抑制;ICIC;eICICLTE是3G系统的演进,它填补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之问的巨大技术差距,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获得高传输速率、低等待时间、基于包优化的可演进的无线接人架构。
LTE系统期望在20 MHz的带宽上达到100 Mbit/s的下行传输速率,50 Mbit/s的上行传输速率,频谱效率为HSPA的2~4倍。
可以说,LTE使得移动通信系统首次具有与有线接入相同数量级的传输速率,对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LTE系统如此高的传输速率首先有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其次,LTE采用“全频率复用”的新技术。
在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相邻小区采用不同频段以抑制小区间干扰。
在LTE系统中,为了实现高速率,用户有可能使用所有频谱,即每个小区都有可能使用所有频谱资源,这种方式称为“全频率复用”。
因此,LTE系统中相邻小区可能存在重叠频段,小区间干扰抑制是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在LTE中,非常关注小区间的干扰抑制技术。
1. LTE干扰抑制方法在LTER8/R9阶段,LTE干扰抑制技术主要考虑的方案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频选调度、小区间干扰协调4种方式。
干扰随机化就是要将干扰信号随机化。
这种随机化不能降低干扰信号的能量,但能使干扰的特性近似白噪声。
从而使终端可以依赖处理增益对干扰进行干扰抑制。
一般干扰随机化有加扰、交织和跳频3种。
小区间干扰消除的原理是对干扰小区的干扰信号进行某种程度的解调甚至解码,然后利用接收机的处理增益从接收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分量。
LTE中一般考虑干扰抑制合并和基于干扰重构的干扰消除。
LTE ICIC原理介绍
![LTE ICIC原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7eba0cc0c22590102029dff.png)
边缘
禁用
禁用
中心
频率 功率 小区B
禁用
边缘
禁用
中心
频率 功率
小区C
禁用
禁用
边缘
中心
频率
7
动态ICIC
原理:小区间互相传递干扰协调信息,小区基于负荷变化以及
受邻区干扰情况周期性地调整频带划分。
信息传递途径:X2接口 信息传递内容:X2接口,loadinformation 上行HII,下行RNTP。
本区上次的RNTP 指示为1的频带
本区上次的RNTP指示为0的频带
本区本次RNTP收缩的顺序
1
2
3
4 ...
本区上次的RNTP指示为0的频带
本区上2 … … 2' 1'
本区上次的RNTP 指示为0的频带
本区上次的RNTP 指示为1的频带
本区上次的RNTP 指示为0的频带
CellType = 1
Rb分配从右到左
CellType = 2
全频带随机化-原理
每个TTI,在[0,M]产生一个随机数,从随机数开始分 配RB位置。
PRB随机化-参数说明
上行开关 R_PUCH表ucUlFreqSelect 0:RB位置宽带分配 1:RB位置子带分配(频选) 2:上行跳频(非频选) 3:速度自适应 4:业务自适应 5:完整自适应 6:上行PRB随机化 7、从高频开始分配
14
PRB随机化原理
PRB随机化思想:通过改变小区宽带分配的起始RB位置,达到 小区UE RB位置随机化的目的,从而达到提升小区边缘UE性能 的目的。
15
PRB随机化分类
三段划分模式 三段轮转模式 全频带随机化模式
LTE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析
![LTE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60072f4b35eefdc8d333be.png)
表示小区内部的干扰功率 .
断概率的条件下 随着小区用户分配到的信道数 目越多 小医用户的话务量也不断增加 c 表示信道教 目} c 。
干扰功率 . 表示白噪声功率。 OD F MA的接八方式下 设接收机性雏较好 于载波之间互相正交 且假
小 区内干扰可 以忽略
向上边缘用户 的接收效 果较差 但同时无线资源管理者 必须在服 务区域 内提供全 部的覆盖 并确保一定 的Qo 。 S 基于带宽和功率分配 的无线资源的分配问题.已经威为
了近 年 来 研究 的 热 点 领 域
_ +r功率分配约束条件 _ 子载波分配约束条件
I各个用 户吞吐量约束 条件
将干扰随机化为 白噪声 。干扰消除有两种 方法 一种 是通过移动终端 多天线的空间抑制来消除干扰 .这种方 法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在信道编码 , 交织后将干扰小区的
3 P主导 的 L E采 用 O D GP T F MA接 八 方式 .该 技 术被认 为是最有 潜力 的下一代移 动通信 的下行空 中接 口技 术;OF DM 取代 C DMA的一 大优势 在于它克服 了 C DMA的自我干扰 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由
…
战就是 R M调 度需要解决用户多种多样的Qo R S需求
为未来无线网络的流量需娶集实时与尽力服务于一体。另 外一大挑战就是频率资源 的复用和特 定子载波的功率分 配 成了相邻小区中复用同一子载波的干扰源。传统的僻 浃方法是采用频率复用 .复用因子有特定 的 I 3 4 7 等。未来的移动通信对频率效 率的要求很高 其中就有针 对4 G移动通信提出的提高频率利用率 同频组网的需求
胃技
【 擒 要l
OD F M较好 地解决 了小 内伯道 之间 的自我 千扰 .但仍然 存 在蜂 窝移 动通信 系统小 区问干 扰的 问趣.本 文着 重从资源 调
ICIC概念与分类
![ICIC概念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73b2e37f111f18583d05a87.png)
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ICIC)概念与分类1 概念ICIC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是保障TD-LTE系统业务信道可以同频复用的重要手段。
业界对于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机制有很多的提案和论述,对运营商进行ICIC 深入研究并提出规划建议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本小节对这一重要机制各类的分类方式进行整体梳理,以期规范和统一ICIC的研究。
在3GPP TS 36.300中对小区间干扰协调(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CIC)进行了如下定义:ICIC通过管理无线资源使得小区间干扰得到控制,是一种考虑多个小区中资源使用和负载等情况而进行的多小区无线资源管理功能,上下行ICIC方法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ICIC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个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哪些时频资源可用,或者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
ICIC方法的分类方法如图所示:图1-1 ICIC分类图示2 ICIC从资源更新频率方面进行分类从对无线资源使用的限制进行更新的频率来看,ICIC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大类:●静态协调: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若干天。
几乎不需要基站之间交互信息。
●准静态协调: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秒级或更长。
基站之间信息传递的频率为几十秒或分钟级。
●动态协调: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几十或几百毫秒,基站之间信息传递的频率类似。
●协作调度: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TTI级别(几毫秒),由于X2接口的时延限制,在基站间无法传递信息。
图2-1 ICIC从资源更新频率角度分类对于网络规划来讲,采用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是最为单纯和简单的手段,另外的三种方式,由于需要相对复杂的算法和流程来配合,对于规划来讲,没有完全可靠的预估模式,设备性能和优化手段也受到了具体算法能力的制约。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更合理的根据设备算法的成熟度和网络规划优化的可行性进行综合权衡和评估,以采用最为合理的方式,既能给规划优化带来便利,又能最大程度的利用算法的优越性。
LTE干扰划分
![LTE干扰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b8882a637e21af45b307a8df.png)
eNodeB 可以通过UE 发送的CQI 得到下行信道干扰情况,也可以通过测量SRS 或是DM-RS 的SINR,还有IOT 测算得到上行信道干扰的综合情况。
eNodeB 通过X2 接口互相合作完成小区间资源分配和调度以及相应的功控,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了LTE 的系统性能。
ICIC 分类如下: n (1)静态ICIC Ø 边缘频带和中心频带分配固定,频带划分好后不需要调整边缘频带n(2)半静态ICIC Ø 有边缘频带和中心频带初始划分,后续可以根据服务小区和邻区实际的边缘负荷动态调整边缘频带。
n(3)动态ICIC Ø 没有边缘频带和中心频带初始划分,完全根据服务小区和邻区实际的边缘负荷动态调整边缘频带。
在3GPP 规范的R10 版本中,增加了COMP 的功能,这样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机制将会大大地得到加强。
其特点如下:(1)相邻的几个基站对小区边缘的用户同时提供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提高其吞吐量;(2)变临区干扰为有用信号,消除小区中心和边缘的差别。
邻小区干扰来自不同基站和用户的信号的子载波间没有正交性。
在频率复用系数为1 的组网情况下, 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用户会明显的受到来自于相邻小区的干扰。
因此,小区间的干扰余量必须基于链路预算的计算确定2、1. 系统内干扰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
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
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1.1.1. 小区内干扰由于OFDM的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小区内干扰可以通过正交性加以克服。
如果由于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可以在物理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处理算法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
LTE–ICIC技术
![LTE–ICIC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712b9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d.png)
LTE–ICIC技术概念ICIC: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
主要原理ICIC干扰协调技术是通过在小区间合理分配资源,尽量使相邻小区使用的频率资源正交,从而使达到协调小区间干扰的目的,改善小区覆盖和边缘小区速率,提升小区频谱效率。
ICIC技术按照协调方式分为两类:•部分频率复用(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FFR把频谱分成两个部分,基站根据分配的频段结合调度算法动态调度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的使用频段:某些子频带上的频率复用因子为1(同频复用),而在另外一些子频带上的频率复用因子大于1(比如复用因子为3)。
从功率分配的角度看,有一个子频带被所有小区等功率使用(即,频率重用因子为1),而其余子频带的功率分配在相邻小区间协调,从而在每个小区创造一个小区间干扰较低的子频带,成为小区边缘频带。
•软频率复用(SFR:Soft Frequency Reuse)软频率复用对某些子频带上的功率只是部分减少,而不是完全限制使用。
在SFR方案里,一个频率不再是被定义为用或者不用,而是用功率门限规定了其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复用因子可以在1~3之间平滑过渡,这就是其得名的由来。
SFR的主要特点是:1.对于每个小区,一部分作为主载波,其他作为副载波,主载波的功率门限高于副载波;2.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不重叠;3.主载波可用于整个小区,副载波只用于小区内部。
应用•FFR和SFR在系统低负载时,增益非常有限;在系统中高负荷时对边缘频谱利用率有明显增益;•SFR相对于FFR来说以更低的整体频谱利用率的损失,获得和FFR相近的边缘频谱利用率的增益;•采用FFR和SFR后,上行和下行的SINR都有所改善。
其中FFR 改善比SFR改善的更明显;•一般来说,当LTE形成连片覆盖,且系统负荷相对较高时,可开通ICIC功能降低系统干扰。
LTE学习课堂--第九讲(LTE干扰抑制技术)
![LTE学习课堂--第九讲(LTE干扰抑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00c82448d7c1c708a145a3.png)
第九讲:LTE干扰抑制技术LTE系统采用OFDM技术,小区内用户通过频分实现信号的正交,小区内的干扰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同频组网时会带来较强的小区间干扰,如果两个相邻小区在小区的交界处使用了相同的频谱资源,则会产生较强的小区间干扰,严重影响了边缘用户的业务体验。
因此如何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边缘用户性能,成为LTE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在LTE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讨论了三种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小区间干扰随机化、小区间干扰消除和小区间干扰协调。
小区间干扰随机化主要利用了物理层信号处理技术和频率特性将干扰信号随机化,从而降低对有用信号的不利影响,相关技术已经标准化;小区间干扰消除也是利用物理层信号处理技术,但是这种方法能“识别”干扰信号,从而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是通过限制本小区中某些资源(如频率、功率、时间等)的使用来避免或降低对邻小区的干扰。
这种从RRM的角度来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使用较为灵活,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以达到有效抑制干扰、提高小区边缘性能的目的。
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边缘用户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哪些时频资源可用,或者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来达到避免和减低干扰、保证边缘覆盖速率的目的。
小区间干扰协调通常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静态干扰协调:通过预配臵或者网络规划方法,限定小区的可用资源和分配策略。
静态干扰协调基本上避免了X2 接口信令,但导致了某些性能的限制,因为它不能自适应考虑小区负载和用户分布的变化。
半静态干扰协调:通过信息交互获取邻小区的资源以及干扰情况,从而调整本小区的资源限制。
通过X2接口信令交换小区内用户功率/负载/干扰等信息,周期通常为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
半静态干扰协调会导致一定的信令开销,但算法可以更加灵活的适应网络情况的变化。
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 ICI):频率复用(传统的解决方法),较大的频率复用系数(3或7)可以有效的抑制ICI。
无线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是个啥
![无线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是个啥](https://img.taocdn.com/s3/m/50b1a0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0.png)
进入4G时代之后,为扩无线大小区带宽移动通信网络均采用同频组网的方式,因此无线(RAN)中小区间的干扰控制就成为保证网络质量的基础;为此,3GPP专门定义了小区干扰协调机制(ICIC)。
一、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这些传输方案固有的正交性减少了小区内干扰。
小区间干扰主要影响小区边缘的终端(UE),因为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率,边缘终端(UE)可能被分配相同的子载波。
由于这些终端(UE)以高功率运行以到达eNB,因此信号干扰严重。
同样边缘终端(UE)从相邻小区接收的信号较弱,因此强干扰导致终端(UE)在接收下行传输时解码非常困难。
1.干扰成因是小区只知道本小区终端(UE)正在使用什么无线资源,而不知道相邻小区中其他UE正在使用什么无线资源。
如下图(1)所示,Cell A知道A1使用的资源,但不知道B1使用的资源,反之亦然;并且每个小区独立地为自己的终端(UE)调度无线资源。
因此对于小区边缘的终端(UE)(小区A中的A1和小区B中的B1),可能分配相同的频率资源。
如下图(1)所示如果两个终端(UE)位于A2、B2等小区中心,则不会产生干扰,因为它们使用低功率进行通信。
然而,如果它们位于小区边缘如A1和B1,它们的信号会相互干扰,因为两者使用高功率进行与基站的通信。
图1.小区干扰示例图2.ICIC是通过使位于相同小区边缘但属于不同小区的终端(UE)使用不同频率资源来减少小区间干扰。
支持该功能的基站可以为每个频率资源(RB)生成干扰信息,并通过X2消息与相邻基站交换该信息。
然后从这些消息中相邻站点可以了解其相邻站点的干扰状态并以避免小区间干扰方式为其终端(UE)分配无线资源(频率、Tx功率等)。
图2.小区间干扰协调示例例如,假设属于小区A的终端(UE)在小区边缘的频率资源(f3)上使用高Tx功率。
通过ICIC小区B向小区边缘的终端(UE)分配不同的频率资源(f2),向小区中心的其他终端(UE)分配f3,使中心的终端(UE)在通信中使用低Tx功率。
LTE系统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LTE系统同频干扰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4d8a3f524ccbff1218447.png)
• 通过CELL-ID规划,使相邻小区之间的公共搜索空间上的 PDCCH在时频资源位置上相互错开;
• 对于专用搜索空间,采用下行功率控制,降低对相邻小区 的干扰。
• 概述
主要内容
• 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 仿真结果
• 总结
Thank You!
ありがとう!
• 高层解决方案:ICIC (Inter -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PC(Power Control)、 PDCCH信道优化
• 概述
主要内容
• 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 仿真结果
• 总结
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干扰随机化
• 将同频邻区有色干扰信号通过加扰或者交织的方法,转化 为随机的干扰,使窄带的有色干扰等效为白噪声干扰。
LTE系统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 概述
主要内容
• 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 仿真结果
• 总结
概述
• 对于TD-LTE系统, 如果在组网中采用10M同频 组网,由于小区使用的频段是同一段频段,那么 小区间的干扰将是影响TD-LTE系统性能的关键因 素。
• 物理层方案:干扰随机化、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e) 、BF( Beam forming )
• 小区间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协调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 包括静态ICIC、半静态ICIC、动态ICIC(联合调度);
• 干扰的协调可以从频域,时域,空域以及功率上进行协调, 尽量避免和降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ICIC(3)
LTE的干扰及抗干扰解决方案
![LTE的干扰及抗干扰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8083c776a20029bd642d13.png)
LTE的干扰及抗干扰解决方案【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LTE及其干扰技术,并指出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是目前业界最为重视同时也是相对研究成熟度最高的一种抗干扰技术。
文章主要分析了三种小区干扰协调技术:带优先级的Reuse-1方案、SFR方案(软频率复用)、FFR方案(部分频率复用)。
【关键词】:LTE;干扰;小区干扰协调;频带;吞吐量1. 前言LTE系统中,由于一个小区可以使用整个系统频带,不可避免的有小区间干扰,特别是在小区边缘地带,性能受小区间干扰影响较大,对于运营商来说,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频谱利用率和业务QoS保障。
为了达到高的频谱效率,在部署网络时要尽可能使频率复用因子接近1。
为了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需要保证用户,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的QoS。
对于采用OFDM技术的LTE系统来说,由于其物理层技术自身没有小区间干扰抑制的机制,如果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1,会导致小区间的干扰水平增大,特别是位于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会受到极大损失。
为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必须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
2. LTE及其抗干扰技术LTE是一个基于OFDM技术的系统,OFDM技术的原理是将高速数据分成并行的低速数据,然后在一组正交的子载波上传输。
通过在每个OFDM符号中加入保护时间,只要保护时间大于多径时延,则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干扰相邻符号,这样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ISI)。
为了保证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OFDM符号可以在保护时间内发送循环前缀(CP)。
CP是将OFDM符号尾部的信号搬移到头部构成的,这样就可保证每个子载波的完整性,进而保证其正交性,就不会造成子载波间的干扰。
实际系统内由于子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会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但是可以在物理层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
因此,小区内干扰可以忽略不计,影响系统性能的干扰主要为小区间干扰(ICI)。
LTE干扰抑制技术
![LTE干扰抑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a4a011a300a6c30c229fdf.png)
一、概述——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如3G系统)提供的数据率在小区中心和小区边缘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容量,而且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得到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波动。
因此,目前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都不约而同地将提高小区边缘性能作为主要的需求指标之一。
小区之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ICI)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固有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采用频率复用,复用系统只有特定的几个选择,如1、3、7等。
复用系数=1即相邻小区都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这时在小区边缘的干扰很严重。
较低的复用系数(3或7)可以有效地抑制ICI,但频谱效率将减低到1/3或1/7。
——一个典型的频率复用系数为3的频率规划如图所示——未来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对频谱效率的要求很高,因此希望尽可能地接近频谱复用系数1。
OFDM技术比CDMA技术更好地解决了小区内干扰的问题。
但是作为代价,OFDM系统带来的ICI问题可能比CDMA系统更加严重。
如果两个相邻小区在它们的结合部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则会产生较强的ICI二、波束赋形天线技术三、小区间干扰随机化技术——小区间干扰随机化——小区特定特定的交织四、干扰消除技术——小区间干扰消除——基于多天线接收终端的空间干扰抑制技术——基于干扰重构/减去的干扰消除技术五、干扰协调技术——小区间干扰协调/回避——小区间干扰协调/回避-软频率复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是小区干扰控制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调度策略。
LTE系统可以采用软频率复用SFR(Soft Frequency Reuse)和部分频率复用FFR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等干扰协调机制来控制小区边缘的干扰。
主要目的是提高小区边缘的频率复用因子,改善小区边缘的性能。
——同站不同小区ICIC-时域协调ICIC可以从频域和时域把小区边缘用户在频率和时间上错开。
基于软频率复用规划的LTE小区间干扰抑制
![基于软频率复用规划的LTE小区间干扰抑制](https://img.taocdn.com/s3/m/6f7e4b97daef5ef7ba0d3c94.png)
本期关注 许国平,苗守野,黄志勇
Monthly Focus 基于软频率复用规划的 LTE 小区间干扰抑制
于子载波的灵活分配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考虑, 但是当 小区边缘的业务量较大时, 其对不同小区分配相互正 交的主子载波仍然会带来小区之间的频率复用因子增 高、频谱利用率下降等后果。
ICI 协调技术在小区边缘用户之间的同频干扰的 抑制问题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处在小区边缘的用户 的吞吐量都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然而由于频率 复用是对整个小区的频率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所以整 个小区的吞吐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使用 ICI 协调 相当于对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和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的 一个折中, 在大大改善了公平性的同时牺牲了部分的 整体性能。
带宽较小的业务(如 VoIP)。 基于 1.2.1 条的主辅载波 协 调 方 案 和 2.2 节 的 基 于 编 码 块 分 割 的 ICI 消 除 方 案,笔者提出了结合 ICI 协调和 ICI 消除的方案。 3.1 改进的主辅载波协调方案
1.2.1 条的主辅载波协调方案仅仅 考 虑 了 小 区 内 的负载分布变化,进一步考虑小区间的负载变化,小区 内部降功率使用全部频段, 但每个小区边缘不再是固 定的 1/3 频谱, 而是根据邻近小区间边缘负载变化进 行调整。当需要从其他小区借用边缘所用频率时,必须 是所有邻近使用该频率的小区边缘负载都较轻时才能 借用。 这种针对主辅载波协调方案的改进能够提高边 缘用户的吞吐量增益。 3.2 基于编码块分割的迭代 ICI 消除
ici协调技术在小区边缘用户之间的同频干扰的抑制问题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处在小区边缘的用户的吞吐量都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频率复用是对整个小区的频率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整个小区的吞吐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使用ici协调相当于对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和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的一个折中在大大改善了公平性的同时牺牲了部分的整体性能ici消除与ici协调相比优势在于对小区边缘的频率资源没有限制可以实现小区边缘频谱效率为迭代ici消除技术lte系统ici消除的思想来源于cdma系统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可以将干扰小区的信号解调解码然后将来自该小区的ici复制消去21交织多址idmaici消除基于idmaici消除技术是指通过伪随机交织器产生不同的交织图案并分配给不同的小区接收机采用不同的交织图案解交织就可以将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分别解出然后进行ici消除这种技术和迭代接收机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显著的性能增益22基于编码块分割的ici消除首先需要定义一种干扰消除资源块icrbicrb包含若干个基本资源块根据典型的业务负载大小确定对于需要占用较大带宽的终端可以将这个终端的数据分成若干个独立编码块分别编码每个编码块正好占用一个icrb利用系统的同步机制不同用户之间的icrb严格对齐由于每个icrb可以独立解码所以可以利用类似同步cdma系统的方式完成ici功能基于ici协调和ici消除的技术方案ici协调技术虽然可以应用于各种带宽业务但是在小区的边缘所能提供的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都受到限制个相邻小区在它们的结合部都有较高的频谱需求时就难以进行协调不能实现真正的频率复用系数为1ici消除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小区边缘的系统性能并实现频率复用系数为1但是其不适用于带宽较小的业务如voip基于121条的主辅载波协调方案和22节的基于编码块分割的ici消除方案笔者提出了结合ici协调和ici消除的方案31改进的主辅载波协调方案121条的主辅载波协调方案仅仅考虑了小区内的负载分布变化进一步考虑小区间的负载变化小区内部降功率使用全部频段但每个小区边缘不再是固13频谱而是根据邻近小区间边缘负载变化进行调整当需要从其他小区借用边缘所用频率时必须是所有邻近使主辅载波协调方案的改进能够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增益32基于编码块分割的迭代ici消除如图所示小区中的lte子载波被划分成若干资源块这些资源块的大小保证可以进行独立解码一个
LTE干扰随机化(ICIC)
![LTE干扰随机化(ICIC)](https://img.taocdn.com/s3/m/12621264998fcc22bcd10dcb.png)
干扰随机化(ICIC)当UE处于小区边缘,会受到其他小区的干扰,比如:Case1:两个宏站Case2:宏站和微站之间Case3:宏站和CSG频域和时域上如何实现降低干扰呢?。
在频域中,一种减少干扰的方法是以多个方式分配来自多个相邻小区的资源块,以使分配的资源块彼此不重叠。
例如,如果小区(例如,服务小区)为UE分配了RB0〜10,则让相邻小区为另一个UE分配RB 15〜20。
在时域中,一种减少干扰的方法是,一个小区(例如,服务小区)在某个子帧处停止发送,以便其他小区(例如,毫微微/微微小区)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发送信号。
但是有时完全停止信号传输会引起一些问题。
因此,建议以极低的功率传输信号,而不要完全停止传输。
这些具有非常低信号功率的子帧称为“几乎空白子帧(ABS)”。
时域ABS传输配置着重注意黄色资源块。
左一个是eNB1的资源网格(左),右一个是eNB2的资源网格(右)。
黄色资源块是正在传输用户数据的资源块。
如果比较两个资源网格的黄色“资源”块,则该位置永远不会相互重叠。
这意味着对于每个符号,来自两个不同eNB的用户数据正在不同的子载波(不同的频率)中传输,因此它们不会互相干扰。
下图表示每个子帧(时域)的小区功率。
高/宽条表示在其中以高功率发送用户数据的子帧,小/窄条表示仅承载基本信道而没有任何用户数据的ABS(Almost Blank Subframe)子帧。
这两个图显示了eICIC的基本机制。
上半部分显示如何减少频域的干扰,下半部分显示如何减少时域的干扰。
现网配置使用(华为主设备)干扰随机化无需厂家License支持在低负载且多小区的组网下,为相邻的各小区指定不同的RBG(Resource BlockGroup)起始位置,尽可能错开它们的资源分配位置,从而降低低负载时小区间的干扰,提升频谱效率。
华为设备开启MML: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0,INTERFRANDSWITCH=ENB_BASED;MOD CELLDLSCHALGO:LOCALCELLID=0,ENBINTERFRANDMOD=MOD6;(区域内PRB利用率大于30%建议设置为MOD3)关闭的MML: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0,InterfRandSwitch=OFF;原理:小区的RBG分配起始位置 = PCI Mod (eNodeB干扰随机化模数)1.如果eNodeB干扰随机化模数配置为“MOD3(3)”,首先将带宽均分为3份,再通过上述公式确定小区的RBG分配起始位置。
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析
![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2536ca4028915f804dc22d.png)
顾江 华
孙 震强
朱彩勤
中 国电信股份 有 限公司北 京研究 院
北京 1 0 3 05 0
Ⅱ 干扰 问题
由于频率 资源的稀 缺性 ,占用多 个1 ~2 M Hz 0 0 的载频进行 异频 组网是 不现 实的 。尤 其在 网络部 署初 期 ,通 常建 议采用 大带宽 的同频 组 网方 式 ,
率 复 用 因子 。图 1 示两 个相 邻 小 区 显 的中心用 户与边 缘用 户的下行 有用 信 号 及干扰 信号 ,其 中实线表 示有 用信
号 ,虚线 为干扰 信号 ,处 于小 区边缘 的用户更容易受到相邻小区 的干扰 。 在 3 P 630 准中对I I G PTS3 . 标 0 CC 进行如下定义 :I C 过无线资源管 CI 通 理来 控制小 区间干 扰 ,是 一种 考虑多
两大 类 。
频率 的复 用 因子 为 1 。如 何解 决 同频
组 网时小 区间的相 互干扰 问题 ,成为
L E 要的研究课题。 T重
Itr rn eCo riain CI ) nef e c odn t ,I C 的任 e o 务就是 通过 管理无 线资源 来控 制小区
间 的 干 扰 , 从 而 提 高 小 区 边 缘 用 户 的 服务 质量 。其核心 思想在 于按无 线信
传 统的 cDM A系 统为 自干 扰系 统 , 由于系 统 中的扩频码 只是近 似正 交 ,通常一 个信道 会受 到来 自其他 信 道的干 扰。在0F DM系统 中 ,各子信 道之 间的 正交性 有严格 的要求 。即 使 由于 频率 和相位 的偏移 等 因素会造 成 子 信道 间干扰 ,也可 以利用载 波和相
带宽首先被分为几个子频带 ,基站调度
LTE-A系统干扰协调ICIC技术分析
![LTE-A系统干扰协调ICIC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913329cf84b9d528ea7ae9.png)
72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6(下)1 LTE-A系统干扰协调ICIC技术简介在移动通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ITU 提出了IMT 系统性指标,3GPP 提出了LTE-Advanced 技术。
为了最大化频谱利用率,3GPP 倾向于采用同频组网方式。
宏基站之间、低功率节点之间的同层干扰和宏基站与低功率节点之间的跨层干扰成为了制约异构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
由于小区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目前已经有的干扰协调技术是无法解决小区边缘用户频率利用率低这个问题,于是在LTE-Advanced Rel-10中针对部署家庭基站、微微基站等低功率节点提出了增强型小区干扰协调eICIC 技术,eICIC 技术分为频域eICIC 、时域eICIC 和功率控制三类,在LTE-Advanced Rel-11中引入了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oMP ),采用上述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LTE-A 系统干扰协调ICIC 技术专利进行分析,以期了解LTE-A 系统干扰协调ICIC 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和技术发展脉络。
2 专利申请数据分析本文以CNABS 以及VEN 数据库中公开收录的专利申请为分析基础,利用S 系统和incopat 进行统计分析。
2.1 专利历年申请量分布LTE-A 系统干扰协调ICIC 技术申请最早出现在2010年,自2012年以后,申请量增长极为迅速,并在2013年达到高峰,申请专利接近160件,自2014年以后,申请量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申请的专利还有部分未公开,另一方面是因为该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2.2 国内外主要申请人分析图1为LTE-A 系统干扰协调ICIC 技术相关的全球专利申请人申请量比例分布,从图中可以发现,在LTE-A 系统干扰协调ICIC 技术领域,美国的英特尔、高通,日本的NTT 、富士通,瑞典的爱立信,加拿大的黑莓、韩国的三星、LG ,我国的中兴都较为活跃。
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策略
![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a7e2331fad6195f312ba6b3.png)
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策略1.概述在LTE的上、下行使用了OFDMA/SC-FDMA多址接入技术,用正交子载波区分不同的用户,即为小区内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时频资源,因此小区内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就可以基本消除。
但是由于LTE是同频组网,位于相邻小区的两个用户完全可能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块,从而相互之间产生干扰,这被称为小区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 ICI)。
假设处于eNodeB 1的边缘的UE 1正在上行链路发送数据,而在eNodeB 2的覆盖范围内的UE 2正用和UE 1相同的时频资源在上行链路上传数据,于是UE1就成了UE2的干扰源。
同样,假设处于eNodeB 1的边缘的UE 1正在接收下行链路的数据,而在eNodeB 2的覆盖范围内的UE 2也在下行链路用和UE 1相同的时频资源接收数据,于是eNodeB 1的信号会干扰UE 2,而eNodeB 2的信号会干扰UE 1。
小区间的干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1)干扰消除技术(IC,Interference Cancelation);(2)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3)干扰随机化技术另外,智能天线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也可以作为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补充。
干扰随机化技术不是消除干扰,而是将干扰白噪声化。
方法包括:加扰(Scrambling)、交织多址(Interleaving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DMA)和调频(Frequency Hopping)等。
干扰删除技术(IC)就是将本小区和同频邻区的信号都进行解调和解码,利用小区间干扰的相关性,将各自的干扰信号、有用信号加以分离。
小区间干扰删除技术(IC)允许相邻小区的用户使用同样的时、频资源,可以支持彻底的同频组网。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是通过协调本小区和相邻小区选用不同的时频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策略
1.概述
在LTE的上、下行使用了OFDMA/SC-FDMA多址接入技术,用正交子载波区分不同的用户,即为小区内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时频资源,因此小区内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就可以基本消除。
但是由于LTE是
同频组网,位于相邻小区的两个用户完全可能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块,从而相互之间产生干扰,这被称为小区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 ICI)。
假设处于eNodeB 1的边缘的UE 1正在上行链路发送数据,而在eNodeB 2的覆盖范围内的UE 2正用和UE 1相同的时频资源在上行
链路上传数据,于是UE1就成了UE2的干扰源。
同样,假设处于eNodeB 1的边缘的UE 1正在接收下行链路的数据,而在eNodeB 2的覆盖范围内的UE 2也在下行链路用和UE 1相同的
时频资源接收数据,于是eNodeB 1的信号会干扰UE 2,而eNodeB 2的信号会干扰UE 1。
小区间的干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
(1)干扰消除技术(IC,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2)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3)干扰随机化技术
另外,智能天线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也可以作为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补充。
干扰随机化技术不是消除干扰,而是将干扰白噪声化。
方法包括:加扰(Scrambling)、交织多址(Interleaving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DMA)和调频(Frequency Hopping)等。
干扰删除技术(IC)就是将本小区和同频邻区的信号都进行解调和解码,利用小区间干扰的相关性,将各自的干扰信号、有用信号加以分离。
小区间干扰删除技术(IC)允许相邻小区的用户使用同样的时、频资源,可以支持彻底的同频组网。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是通过协调本小区和相邻小区选用不同的时频资源。
eNodeB中的ICIC模块决定资源调度器scheduler能
够使用哪些时频资源,或者特定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大小,以避
免产生较大的小区间干扰。
就像开车时,通过接听实时的路况播报,绕开拥堵路段,避免相互影响。
干扰随机化继续沿用 CDMA系统成熟的加扰技术,比较简单可行.但面对的问题是将干扰视为白噪声处理,可能会造成由于统计特性的不同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干扰删除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小区边缘的系统性能,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但是对于带宽较小的业务(如VolP)则不太适用,在OFDMA系统中实现也比较复杂.后续对它的研究不多。
干扰协调技术(ICIC)是目前研究的一项热门技术,实现简单,可以应用于各种带宽的业务.并且对于干扰抑制有很好的效果,适合于OFDMA 这种特定的接人方式,但是在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带来了小区整体吞吐量的损失。
因此这里主要分析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
2.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
干扰对数据速率的影响分析如下:
如果用户k不受任何干扰影响,则第f个子帧中的第m个资源块RB所能达到的数据速率为:
其中H k s(m,f)是从服务小区s到用户k的信道增益,P s(m,f)是服务小区s的发射功率,N0是噪声功率。
如果邻近小区也在发射相同的时频资源,则用户k的数据速率下降为:
其中系数i代表所有生成干扰的小区。
因此用户k的速率损失为:
假设某个移动通信系统由两个小区(s 1和s 2)组成,每个小区里面各有一个活跃用户(k 1和k 2)。
每个用户从其服务小区获得想要的信号,同时受到另一个小区的干扰影响。
在第一种场景中,每个用户都处于靠近eNodeB 的位置(见图1)。
这时来自邻小区的信道增益远小于服务小区的信道增益,即
|H k 1s 1(m,f)|≫|H k 1s
2(m,f)| 以及
|H k 2s 2(m,f)|≫|H k 2s
1(m,f)|
图1
在第二种场景中,两个用户都位于靠近小区边缘的位置(如图2)。
这时,来自邻小区的信道增益和服务小区的信道增益大致相当,即
|H k 1s 1(m,f)|≈|H k 1s
2(m,f)| 以及
|H k 2s 2(m,f)|≈|H k 2s
1(m,f)|
图2
因此,这个通信系统(包含两个eNodeB和两个4G用户)的容量是:
根据上面这个方程式可以得知,两种场景下基站的最佳发射功率不一样。
在第一种场景,当两个基站都以最大功率发射时,系统能获得最大的总数据吞吐量;在第二种场景,要想获得最大的总数据吞吐量,最好只有一个基站以最大功率发射,而另一个基站则关机。
因此eNodeB调度器必须先了解用户在基站附近还是基站边缘,然
后区别对待。
每个小区可以分成两组——内组和外组。
内组的用户受到的干扰很小,和服务小区通信时不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因此频率复用因子可以是1。
而外组的用户存在调度限制:当调度器给该用户分配特定的
时频资源时,如果相邻小区都没有发射任何信号,则系统容量达到最大;如果做不到这样,那么小区的发射功率就必须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免对其它小区造成干扰。
为了协调不同小区的资源调度过程,小区之间必须有信息交流途径。
如果相邻小区位于同一个eNodeB,则调度协调策略可以在eNodeB
内部完成;如果相邻小区位于不同的eNodeB,则需要特定的信令消息。
在LTE中,ICIC主要用于协调频域资源而不是时域资源,因为
时域资源的协调会与HARQ过程相冲突。
信息交流分为两种情况:(1)事前规避。
过载发生前,尽量控制
干扰,减少过载发生的概率;2)事后控制。
过载发生之后,快速降
低干扰,使之恢复正常工作。
事前规避的ICIC是提前规划后每个小区边缘用户的可用时频资源,以及哪些时频资源可以用大功率发射。
服务小区吧边缘用户的资源分配情况事先通知可能产生干扰的邻小区,让后者预做准备。
频率软复
用(Soft Frequency Reuse,SFR)和部分频率复用(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FFR)是事前规避的ICIC的重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小区边缘的频率复用因子,改善小区边缘的性能,降低小区间的干扰。
FFR和SFR的区别在于参与复用的频率范围和数量不一样。
FFR 只拿出一部分频率在小区边缘进行复用,而SFR允许所有频率在小区边缘复用。
在其它方面两者完全一致。
FFR的示意图如下:
事前规避的方式仅适用于小区边缘低负荷的场景。
当小区边缘负荷较高的时候,各小区边缘用户占用的资源较多,基本没有空闲可供灵活调度的时频资源,事前规避的方式就不适用了。
事后控制的ICIC通过在基站之间交互负载信息,了解邻区的资源使用以及干扰情况;在调度本小区的UE时,或者避开邻区已经使用的RB,或者在这些RB上降低功率发送。
同时把自己的资源利用情况告诉邻区,尽量避免邻区间的资源碰撞,来达到干扰协调的目的。
事后控制的ICIC在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种情况。
在下行链路,X2接口上定义了一个叫RNTP(Relative Narrowband Transmit Power)的位元图,以减少不同小区下行链路的相互干扰。
RNTP的每一个比特代表了频域上的一个RB,因此这个比特可以告
诉相邻小区,“我已经用了这个RB,如果你也要用这个RB,请降低它的发射功率。
”
在上行链路,LTE定义了两个消息以帮助减少不同小区的上行链路的相互干扰。
(1)OI(Overload Indicator)。
当基站测量的PRB上行干扰(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Noise,IOT)超过一定门限时,即满足了OI的触发条件。
OI分高、中、低三个级别,由测量到干扰的小区确定。
相邻小区收到OI指示后,了解到服务小区哪些上行资源受到干扰后,确认是否由自己引起的干扰,若是则进行降干扰处理。
降干扰措施有:a)在相应PRB上降低发射功率;b)不使用干扰过大的PRB,让UE使用性能好的时频资源。
为了避免增加系统的信令负荷,OI的最小周期是20ms。
(2)HII(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or)。
HII通知相邻小区,本小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分配哪些PRB给边缘用户,因此可能对相邻小区的这些频域资源产生干扰。
因此相邻小区为用户调度上行资源时必须考虑这个情况,要么不要为边缘用户分配这些PRB,要么只为可接受较低发射功率的内组用户分配这些PRB,要么完全不使用这些PRB。
和OI类似,HII也是一个位元组,每个比特代表1个RB。
HII的发送周期不小于20ms。
另外,上行链路的降干扰措施还包括功率控制技术。
ICIC策略分为静态和半静态两种。
如果是静态干扰协调,则主要取决于小区规划设置,动态重配置的情况很少。
这种策略可以减少X2接口的信令负荷,但有些时候的干扰协调效果比较差。
对于静态干扰协调,小区边缘用户固定使用预留的部分带宽资源,小区中心可使用整个带宽资源,在整个时间轴上分配的频率资源是固定不变的。
半静态干扰协调需要频繁使用X2信令,但能提高干扰协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