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法”课堂基本流程.doc
135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135”教学模式课堂操作说明“135”模式,即一个核心(学案导学);三种方法(自学梳理——展示探究——巩固提升);五个环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点拨解疑——检测纠错——小结评价)。
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目标出示或强调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贯穿于各个环节中。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自学梳理(预习环节)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和问题。
学生根据导学稿提示和要求,利用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达到会读、会写、理解字义词义,夯实基础。
2、展示反馈,基础落实。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汇报展示成果和问题。
小组内进行批改,检查过关情况。
小组长评价,找出未过关人员,具体到人,课下过关。
3、课文朗读,理解文意。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朗熟读,熟背要求背诵的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储蓄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诵读。
)探究展示(学生互动交流环节)1、汇报展示,发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或分组汇报预习情况,夯实基础,交流补充并发现问题。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收获。
对于自己不理解的段落、句子进行交流,解决疑难。
(教师要根据自己备课时对学情的预设,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深入到小组内进行指导,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3、班内展示,畅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小组、可个人、可对子展示对文本的理解、拓展、畅谈自己的收获。
其他学生点评、总结、质疑、纠错、补充、完善。
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朗诵、情景对话、可唱可舞,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在展示环节,可利用小黑板、展板、学具、教具等辅助手段,提升课堂的内涵。
巩固提升(掌握学情、强调补充)1、检测学情,画龙点睛。
学生对基础字、词、重点的语句等自主进行汇报,学案然交换批改。
组长点评,总结。
对于汇报的较少的未过关同学进行关注。
“四环六步”导学案模式和流程
云阳县路阳九年制学校“四环六步”导学案的编制和上课操作流程解读一、导学案的编制要求:导学案为一课一案,前部分为导学,后部分为快乐过关,主要是自主学习用。
导学案的内容,要求执教者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巧妙设计,步步深入。
部分课文还需要设计一些“课前准备”、“知识链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
导学目标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主要在于告知学习者通过完成导学案给予的学习任务,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状态。
导学案上所描述的学习目标必须是学习者在学习完导学案之后可以进行自我检测的结果。
要细要实,要前后体现。
导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是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对学生达成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任务。
学习难点是相对于学习者而言,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而言,学习难点可能不同。
但是,导学案的学习难点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其重在提示学生学习需要攻克的关键问题。
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主要在预习阶段提供给学生使用,因而并不能代替教师必要的讲解活动或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
教师在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对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好提示和指导作用,帮助学习者正确地使用导学案,充分认识到导学案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做必要的解释。
在导学案中,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学习任务就让自主完成;学生能够合作解决的学习任务就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讲解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就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讲解来完成。
导学案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哪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哪些问题必须讲授,从而真正做到“能不讲则不讲,能少将则少讲;需详讲则详讲,需略讲则略讲”。
导学案编写注意事项防习题化防简单化防剪贴化防量大、题难,要成阶梯状呈现。
教师集体备课(一次备课)1、时间安排小学分年级分科安排每周一晚上。
初中分年级分科定在周一晚上。
2、备课组织上次备课时定好的主备课教师准备好导学案初案,复印并分发给每位教师,由年级骨干教师负责主持。
《流程的概念导学案》
《流程的概念》导学案《流程的观点》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流程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流程的分类和基本因素。
3. 能够运用流程图进行流程分析和优化。
二、导学内容1. 流程的观点和特点2. 流程的分类3. 流程的基本因素4. 流程图的应用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流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流程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进修:讲解流程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流程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流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4. 总结:总结流程的分类和基本因素,强调流程图在流程分析和优化中的重要性。
5.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练习绘制流程图,进行流程分析和改进。
四、导学要点1. 流程是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活动或步骤,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或目标。
2. 流程可以分为管理流程、制造流程、效劳流程等不同类型。
3. 流程的基本因素包括输入、输出、活动、控制和资源。
4. 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流程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优化流程。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不同的流程,思考其优化空间。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组织的流程管理实践。
3.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流程管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升专业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流程的观点》相关的练习题。
2. 分析一个实际流程,绘制流程图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阅读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流程管理的小论文。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流程的观点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能够在实际生活和进修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愿大家在未来的进修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者:孙锦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6 更新时间:2010-6-24 16:17:01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我国中小学教学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中学地理教育同样陷于困境之中。
同时,地理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图、重课本描述轻社会现实、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从而使地理学科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做与用严重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而导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
从课本到课本,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的昏昏欲睡。
教育模式陈旧、呆板。
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
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
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
学生的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于是,我参加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来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通过“学案导学”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有四种情况可供选择。
1.预习课: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通过预习,师生应明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2.展示课: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3.反馈课: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学群学——总结反思。
4.综合课:明确目标——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二、训练课(习题课)
侧重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
基本流程: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训练题要精心选择,训练量要适当,反对“一练到底”。
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在课中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如果一份导学案内容偏多或偏难,可以分两节课落实。
三、复习课
梳理知识体系——揭示规律方法——知识能力拓展——当堂检测达标。
课堂可以从问题(项目)入手,学生自主梳理、自主归纳,教师适时点拨追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四、试卷讲评课
学情调查、问题汇总——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
“学案导学,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
“学案导学,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胡官屯镇中学物理教研组一、对“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认识喻屯二中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初级中学,生源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城市中的学牛差别很大,学生水平的差异使教学难以定位。
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亟需一种能转变师生教和学行为的转变的落脚点,近几年,我校上下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法,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投身教改。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方案,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把教学的目标转化成学牛学习的目标,把把教学设计转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屮。
其理念是以目标为方向,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过程,以分类达标为目的课堂模式。
二、“学案”的设计学案导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教师适吋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学案导学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好的学案,一份好的学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由高老师组织我区一线优秀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潜心地研究教材、课程目标及考试说明编写的同步学习,正是符合这些要求高质量的学案。
三、“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我们利器在手,关键就在于落实。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
根据同步学习设计的特点,为体现其科学性和探究性,我校生物组使用同步学习的流程为:课前预习并完成自主研学一f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一f预习反馈一f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引导一一当堂达标一一学后反思一一拓展延伸。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一、“教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
“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
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1、案头内容:“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一、 解读 太谷县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模式” 模式解 读 备 注 阅读感悟新课在学生不自学前教师不讲。
教师的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的信息,但不进行单独辅导 自学检测 不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讲课。
合作 交流 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先由学生两人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四人小组解决。
教师只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即在学生不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之前教师不讲课。
展示 点拨 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教师不讲。
教师在点拨时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①重点知识,②难点知识,③易错易混淆的知识,④思维拓展之处。
教师对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鼓励和表扬 分层 训练依靠习题进行训练。
选题时注意知识的顺序和思维的顺序:知识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维要逐渐拓展延伸。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 延伸 处理教材时要做好知识的链接,讲课时应做到“新课不新,学生会学;旧课不旧,有新知识点的补充”。
讲课时要提前做到知识的拓展。
挖掘学生的潜能(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1、导入明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
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
学案导学经验总结报告
学案导学经验总结报告报告人:黄永峰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2、学生自学教材3、讨论交流4、精讲释疑5、练习巩固与反馈学案导学”的大致模式:•A.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B.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C.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优——作业我校“学案导学”采用的模式“明确目标——课前预习——课前小练——课堂探究——小结归纳——当堂测评——课后反思——课后练习”三、“学案导学”的特点与意义最鲜明的特征:引导学生自学操作要领:先学后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1、“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2、“学案导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案导学”在我校“两轮复习”中发挥重要依托作用。
四、学案的组成1、学习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比如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等2、新课前测评就是测评和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有问题要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测评形式:可以以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出现,比如填空题等。
3、自学指导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4、当堂小结把当堂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最好学生自己总结。
时间不可太长,3、4分钟即可。
也可以采取模拟课堂的形式,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把本节课重点知识讲出来,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掌握了知识,这个方法比让学生单纯的总结好的多。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旨在匡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为了有效地实施导学案,需要遵循一定的细则。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导学案的实施细则。
一、明确学习目标1.1 确定学习内容:在制定导学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
1.2 分解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明确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标准和要求。
1.3 设定学习目标: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清晰知道学习的目的和重点。
二、设计学习活动2.1 确定学习活动: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验实践等。
2.2 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活动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
2.3 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三、引导学生学习3.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引导学生思量: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能力。
3.3 指导学生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预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评估学习效果4.1 制定评估标准:明确学习效果的评估标准,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表现、课堂表现等。
4.2 进行评估检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3 提供反馈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匡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优化导学案5.1 总结经验教训:在实施导学案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5.2 不断完善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效果,不断完善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5.3 持续更新优化: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持续更新和优化导学案,确保其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要有效实施导学案,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评估学习效果和优化导学案。
惟独严格遵循这些细则,才干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于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结合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两级市局教学工作会议和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任务要求,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特制定《学校关于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改理论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校原有的“三阶段九环节”模式经验为依托,紧紧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二、主要内容1、学校推行“学”“导”“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搭配起来,教师“导”的活动为学生的“学”的活动服务,做到以导引学,以练促学,以评促学。
三、基本要求(一)目标要求提升育人理念,改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落实学习方法,组合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评价,节约教学时间,实现教学目标。
(二)操作要求1、课堂操作的基本理念落实“三为主”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发展“素养目标”,同时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2、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依据不同课型的特点,课堂教学模式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等四种课堂模式。
(三)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新的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景、引导探究方向、发现小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激励学习信心、当堂达标的信息收集与反馈。
对学生评价要实行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要将参与度和学习任务的达成度相结合,增强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对学生个体评价可以采取明星卡、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及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高效“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先学后教、注重交流;以学定教、引领探究;合作交流、加强实践”以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为核心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实现教学高效和学习高效,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从形成背景、设计理念、实施策略三个大方面对我校“五步教学法”进行解读。
一、形成背景墨尔根小学于2015年9月成立,由原北方英语实验学校转型为公办小学,是一所新兴的城镇小学。
我校以“全心打造精品名校,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目标,以“不辱使命、团结一心、争创佳绩”为宣传口号,以“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为根本任务,着力建设“高品质、多样化、人文化”的美丽学校,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构建师生和谐家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原北方英语实验学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四导式”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本学期我们以“四导式”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五步教学法”。
二、设计理念先学后教、注重交流;以学定教、引领探究;合作交流、加强实践。
三、实施策略(一)遵循原则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导学案是使用学案导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导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1.自主性: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启发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三环五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学校预习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三环展示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反馈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反馈一、三环:(一)预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题的学习重点、难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二)展示: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迁移运用(三)反馈:对预设的学习目标以各种方式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说明:“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时时处处,教师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相关环节的安排。
三个环节中都要注意: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侧重“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二、五步:(一)独学学生以教材和导学案为对象,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
独学环节重在冷静思考,是高效课堂学生学习步骤中的第一步。
1、教师须明确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辅以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觉能力。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遇到的困难,确定展示的重点。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利用双色笔解决基础知识,圈定疑难问题形成个人学习目标、做好预习笔记,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带入对学、群学的环节中解决。
(二)对学、群学(合作探究)开始分组时,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成绩分为好,中,差。
对学、群学是由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对照导学案开展的对子帮扶、合作探究,再次达成学习目标。
对学是指同质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一般为2—3名学生;群学是指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一般由6—9名学生组成。
在独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先跟自己的对子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难题。
仍未解决的再在小组内集中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加大解决力度。
所以说,对学、群学是以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为主,由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学习,并得到教师恰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水平,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共分这样几个流程:课前预习、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精讲深化、练习巩固、收获反思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这是学习的起点,要求学生根据课标,认真学习学案,并初步在课本上圈、点做好记录。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课前完成,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去愿意做这件事,不要要求过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二、导入新课巧妙的导入,是学生产生兴趣的诱饵。
一上课就让学生在理解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导入的方法多式多样,应做到快、新、实。
“快”即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
针对教材的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
“新”即创设意境,,增加启发性和趣示味性,使学生对本课感兴趣。
“实”即导入内容应与本节课标一致,为整堂课服务。
三、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同时这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交流最积极的环节,这个环节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升这个时段的含金量。
这个环节的探究,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自主学习。
这是一个独立完成的环节,通过认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
2、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以后,肯定发现了很多问题,就得适时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合作交流。
直接把疑问提出来,先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
再有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做进一步的点拨。
四、精讲深化通过前面的环节,学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可还存有着“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通过问题设置、讲解点拨等多种途径把问题深化,对基础知识实行提升。
在精讲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
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升学习水平的根本。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原那么为指导,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实现高效为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开展,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学案导学编写原那么教学模式主导主体2021年10月以来,我校开始推广“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日臻成熟。
实践证明,该课堂教学模式特色鲜明,效果显著,非常适合我校实际。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开展,大幅度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将来的开展奠定坚实根底。
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启发和思考。
一、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反思传统课堂:第一,它是先教后学,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
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地位得不到充分表达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它是应对高考,无视素质教育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都是瞄准高考,教师课堂关注的是升学有望的学生,很难顾及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很难做到。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跟得上教师讲课进度的学生缺乏三分之一,久而久之,大局部学生成为厌学生和弃学生。
第三,它是贯彻一维目标,三维目标很难落实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局面很难见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教学法”课堂基本流程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
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是真正落实课改和教改新理念的实践行动。
“学案导学教学法” 的基本内涵是:以学案为抓手,以学习小组为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本课堂学习形式,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双主作用”, 打造高效课堂。
着力引导三个转变:教师由“教知识”走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课堂由重教师的“教” 走向重学生的“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主流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构成“学案导学教学法”操作系统的“四大要素”是教材、学案、学生、教师。
其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学案是配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的直接抓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指导者。
“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课堂流程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点拨,拓展延伸;总结提升,当堂检测。
现对每一环节中“四大要素”的有机整合,每一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具体解读说明如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地位作用。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新课学习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并产生积极学习期待的一种教学行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流程的第一步,导入新课关乎知识的新旧串联、学生认识的推进和深化、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对接,直接影响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氛围,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调动程度,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2、教师行为。
导入新课的基点是“导”。
从“一切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再回归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理念出发,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的基本前提,情境的创设既要关注知识,更要联系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承载的教学问题和方法上。
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手段和方式。
3、学生行为。
相对于该环节教师的行为外显性,学生的行为是内隐性的,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走入”问题情境,调动已有知识经验, 唤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地位作用(1)学习目标是从《课程标准》转化而来的对学生的“三维”要求,预设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形式、内容和要达到的程度,是教学的落脚点。
学习目标规范着学习内容,统领着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达标检测”题目的要求,是一节课教学的“纲”。
(2)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之一,也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起点和最主要形式。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问题引导,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可以解决70%左右的问题,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2、教师行为(1)明确目标是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利用学案、黑板或其他媒体将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必要时对目标内涵进行解读。
通过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使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达到什么程度。
学习目标的表述要尽量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要求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可操作的明确用语。
(2)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给学生明确: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
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到哪一框。
②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
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片、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圈点勾画。
等等。
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做到“一看三不”:“一看”,就是注意巡视观察,了解汇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特别是普遍遇到的障碍或问题,以便现场备课,为后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三不”,是指不对学生个体做个别辅导、遇有学生咨询不给现成答案(可提醒其请教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不随意说话干扰学生自学。
3、学生行为(1)知道并理解学习目标,并在目标指引下开始自主学习。
(2)在学案“自主学习”问题的引导下,按照教师要求,通过阅读(包括教材和其他有关材料)、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圈点描画等,自主完成学案所预设的“自主学习”任务。
注意:如遇到问题或障碍,首先立足于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不能独立解决时提交组内合作解决,一般不单独向教师发问。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地位作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之一。
它上承自主学习,下启探究学习,重在让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为资源,在合作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互助,学会相处。
合作学习,不仅在学习层面上不可或缺,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集体意识,在人生成长层面上意义非凡。
通过讨论交流, 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基本可以解决20%左右的学习问题。
2、教师行为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还存在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困难,需要求助他人,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
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按照学案的预设,特别是自主学习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进入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交流、讨论释疑。
合作学习的初期,需要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对合作方法进行指导。
当学生学会合作后,教师只需要静听和观察,不提问、不辅导、不出声。
3、学生行为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合作交流的过程可分为三步走:首先由小组成员汇报自学情况,组内成员其他成员采用轮流提出问题的形式,检测自学效果;其次,小组长整理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最后,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全班探讨解决。
同时还要提炼本组独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在全班展示。
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学会倾听。
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他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二要学会表达。
只会倾听还远远不够,必须学会发表意见,善于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
三要提高交流效率,保证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交流。
四、展示点拨,拓展延伸1、地位作用该环节是“学案导学”五环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果,暴露学习疑难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决定点拨内容,选择拓展延伸方向和深度的最佳时机。
在该环节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最多,形式最直接、最显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能充分发挥,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力和作用。
2、师生互动行为(1)学生展示。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 把学习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
展示要语速适中、声音洪亮、态度大方、语言简练。
此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展示的内容,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
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快速现场生成,课中备课,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 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并适时适当地拓展延伸。
(2)教师精讲。
教师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讲解要精。
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三讲”为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三不讲指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二是讲解要清。
即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 (三讲清)。
(3)教师点拨。
分为两种情况:其一组织全班讨论。
对典型问题, 组织学生在班内展开讨论,教师深度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学优生能解决,教师让其作“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
其二是,对于难度较大和易混易错的问题,教师要抓住要害,引导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好学生“吃饱”。
教师要根据学生纵深发展和后续学习需要,立足所学知识,适当拓展内容宽度,加大思维深度,提升认识高度,探寻运用角度。
引导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拓宽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展示点拨,拓展探究环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
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五、总结提升,当堂检测1、地位作用。
总结是课堂学习的“点睛”之笔,未经总结和梳理的知识是散乱的。
总结是对本节学习内容的梳理,是对关联知识的整合,是对知识网络的建构,是对方法规律的提炼,是对能力和情感的提升。
检测是课堂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本节学习效果的测试和反馈,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途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未经检测的学习效果是难以确认的,检测环节的缺失也意味着课堂完整性的残缺,意味着未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意味着尚未达成高效课堂。
2、学生行为在教师引导下,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从“易错点、关键点、易混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等几方面进行小结,也可以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方面谈收获,谈体会。
3、教师行为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强调重点,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提升认识。
教师的总结要把握“三性”,一是概括性: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二是思辨性:立足知识,联系实际,启发思维,引导运用,渗透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三是全面性:简评学习过程的成绩与不足,对学习小组或某些学生个体的表现进行激励和鞭策。
关于当堂检测,在形式上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题目化的书面检测,还可以是动手操作的行为检测;在内容上,必须照应学习目标,依托学习内容和过程,做到"目标一内容一题目"三位一体,相互援引,彼此呼应。
同时,检测试题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在操作上,首先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完成后组长组织组内互批。
对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或在其他同学帮助下解决。
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特别辅导。
课堂完成学案后一定要及时评价,可以从学案卷面书写和准确率两个方面实行等级评价,评价结果定期汇总,各小组间展开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