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宋玉玲(执笔)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以及政府的极大关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90年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幼小衔接”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又缺乏具体明确的要求和理性指导,“幼小衔接”问题提出以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幼儿园和小学的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地将大量知识技能作为目标来追求,幼儿付出的努力太大,牺牲了幼儿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以致相当多的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以后,产生了种种的不适应,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 又是连续性的特点,一味地要求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忽视了让教育适应幼儿的发展的要求。本课题就是尝试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从课程连续性、教学连贯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幼小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衔接活动。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幼儿园课程,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小学课程,是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各科系统知识的传授,它涵盖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思品和综合六门学科。
2.幼小衔接就是指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阶段之间实现适龄儿童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活动,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拢。
3.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是通过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过渡衔接)教育活动的设计,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教育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与教学的连贯性,使得儿童即使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依然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的影响,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探索、研究,达成一个共识:①重视配合与协作,实行双向靠拢。②衔接工作应系统化。③重视全面发展。
国内学者陈伯璋等对小学课程结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小学课程在连贯性上,社会各界反应最多的是学前至小学阶段的衔接问题,以及科目的纵向衔接问题。该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统整与小学分科教学的差异,造成儿童学习适应困难;二是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课程无连贯性,导致有重叠或不连续现象的发生。
德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张:①保持幼儿园本身的特点,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不把幼儿园与小学等同起来;②重视早期的知识教育,使儿童在入学前有一定的读、写、算能力,除此还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③重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配合协作,双方互相靠拢。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NAEYC) 针对幼小课程的连续性,曾提出一项适用于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之衔接课程的设计——“适宜课程方案”( DAP) 。“适宜课程方案”,即是指教师依照幼儿发展的特征与顺序来设计的连续性的教学方案,包括适宜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等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共有三项研究目的:
⑴探索构建“幼小衔接”课程,在课程的实践中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⑵探讨目前家长、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为解决幼小衔接适应问题,所介入的应対策略。
⑶依据实践教学结果,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做好幼小衔接教学工作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
1.文献搜集与分析-了解过去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
2.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幼小教师及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情况调查研究。(抵制“小学化”倾向、师幼关系、课程与教学专题)
3.“幼小衔接”教学专题研究。
①在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与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课程与教学对接策略的有效方法。
②探讨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适应衔接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加以实施。
③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内容,设计提高入学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能力的活动方案,并加以实施。
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成功的“幼小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的案例特点、积累的相关教育的经验进行解剖研讨、分析概括,努力揭示这些经验的实质,力求找出别人可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突出解决幼小衔接中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的连续性问题。
(三)研究重点
围绕“课程的组织形态”、“教学的行为方式”、“生活的相互顺应”幼小衔接的三个关键点,突出解决幼小衔接中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的连续性问题。本课题的重心是研究儿童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它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并不刻意去追求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小学学科内容直接机械的连续,而是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价值的培养教育方面有所创新;二是通过校(园)本培训以及两者的互动,促进幼小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走访调研,了解现状。我们在城乡、公民办幼儿园中各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由中心组成员随机发放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重点。
2.理论研习,课堂实践。坚持个人自学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研讨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交流互动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积累资料,探讨“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对接策略和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