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eac0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引言: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物成分、药物质量和疗效的科学,对于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的一些常见知识点,为药物分析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概述: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以及监控药物的稳定性。
它包括物质的检测、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正文内容:一、药物样品的准备1.样品的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药物样品,如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的原料药或制剂。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根据所需分析的内容,采集适当数量的样品,并妥善保存,避免样品的变质或污染。
二、药物成分的分析1.药物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比色反应、化学试剂或色谱等方法,确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类型和种类。
2.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通过重量法、体积法或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含量,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
三、药物质量的评估1.药物含量的测定:通过溶出度测定、反射光谱测定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以判断药物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药物纯度的测定: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或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药物中有害杂质或其他成分的含量,以评估药物的纯度。
四、药物疗效的评估1.药物活性的测定:通过药物活性试验,如细胞毒性试验、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等,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药物释放度的测定:通过体外释放度测定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情况和疗效。
五、药物稳定性的监控1.药物的物理稳定性:通过温湿度试验、光照试验或振荡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2.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通过分解试验、氧化试验或水解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在长期存储或使用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
总结:药物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介绍了药物样品的准备、药物成分分析、药物质量评估、药物疗效评估和药物稳定性监控等方面的知识点。
只有准确、完整地进行药物分析,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确保药物对患者的有效治疗作用。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dfca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概念和作用1.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性质和质量进行检验、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旨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2.药物分析的作用(1)保障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2)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3)药物质量控制,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达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药品监管,对市场上的药品进行检验、监测和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药品分析的方法1.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分析方法、化学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和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等。
(1)物理性分析方法:包括折光测定法、比色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通过分析药品的物理特性来鉴定其成分。
(2)化学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成分进行化学反应,判断其性质和结构。
(3)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通过分析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等光学特性,来鉴定其成分和结构。
(4)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通过检测药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来判断其来源和质量。
2.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度测定法、色度测定等。
(1)重量分析法:包括称量法、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重量进行测定,来确定其质量和含量。
(2)容量分析法:包括滴定法、废液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和试剂之间的滴定反应进行测定,来确定药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3)光度测定法:包括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法、发光光度法等,通过测试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发光度等光学特性,来定量分析其成分和含量。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概念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5b807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e.png)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药师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工作。
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包括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并评估药物的疗效,以确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师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效和安全性。
药师需要分析这些相互作用,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3. 副作用风险评估:每种药物都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药师需要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可能的副作用并评估其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4. 用药合理性评估: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评估患者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这包括剂量的选择、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用药时间的安排等。
同时,药师还需要评估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以及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个体化用药评估: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个体化评估。
这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的特殊情况、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等。
个体化评估可以提高用药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是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
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设计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体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aee4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d.png)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0773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4.png)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定义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成分、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品质、纯度、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药物分析的目的1.确定药物的成分2.检测药品的质量与纯度3.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活性4.监控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三、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1.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指利用色谱技术对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2.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的分子结构、质量及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包括质子化电离质谱(EI-MS)和化学离子化质谱(CI-MS)。
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包括紫外-visible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4.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及药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学分析包括生物胶束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四、药物分析的常见样品1.原料药2.成品药3.中间体4.生物样品5.环境样品五、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规范化药物分析需要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2.精密度和准确度药物分析结果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灵敏度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满足对药物成分和质量的精准检测要求。
4.特异性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对目标成分有良好的选择性,避免对其他成分的干扰。
5.线性范围药物分析方法需要覆盖目标成分浓度的线性范围,以满足不同浓度下的分析要求。
六、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新药物的结构、质量、活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药物生产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和成品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自考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考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32b9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a.png)
自考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1. 药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任务药物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质量等进行定性、定量和检验的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解析和鉴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2. 药物的分析性质药物的分析性质是指药物在化学、物理及光谱分析中所具有的特性和表现。
药物的分析性质是分辨、定性、定量、验证药物的有效手段。
3.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光谱法分析等。
其中,化学反应是药物分析的基础,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确定药物的组成和性质;色谱和质谱是常用的分离和鉴定药物的方法,光谱法则是通过物质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特性来分析药物的成分和含量。
二、药物分析仪器1. 常用的色谱仪器色谱是一种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适用于气体和挥发性样品的分离和鉴定;液相色谱仪适用于水溶性样品的分离和鉴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一种新型色谱仪器,其分离效率高,分辨率优秀。
2. 常用的质谱仪器质谱是一种分析化学和构造有机化合物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子磁共振谱仪、质谱仪和质谱联用仪。
质子磁共振谱仪适用于有机物的结构分析;质谱仪适用于对物质分子的解离、碎裂、离子等进行检测和分析;质谱联用仪则是结合色谱和质谱技术,能够进行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3. 常用的光谱仪器光谱是一种以物质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光学性质作为分析手段的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适用于检测分子中的共振结构和吸收能量;红外光谱仪能够对物质的振动和转动性质进行分析;荧光光谱仪适用于对物质的发射光谱进行测定和分析。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 药物分析的质量标准药物分析的质量标准是指药品的品质、规格、标志和要求等。
药物的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如外观、含量、纯度、稳定性等。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3bc6d850e2524de5187e22.png)
、精确度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2、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 BP 日本药局方 JP 欧洲药典 Ph.Eup 国际药典 Ph.Int3.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4、药品的鉴别试验来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药品5.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6.红外光谱鉴别法:在用红外光谱进行鉴别试验时,中国药典和BP均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7.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8.药物的专属鉴别实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9.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10.空白试验,就是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11.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同样进行的试验。
对照试验用于检查试剂是否变质或反映条件是否控制正常12.zhi(火只)灼残渣定义: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火只)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13.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14.杂质的来源1、生产过程引入的杂质。
2、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
15.杂质按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16.杂质按其性质还可以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
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如含量过多,表明药物的纯度差,提示药物的生产工艺不合理或生产控制存在问题。
17.L=C*V/S*100% (计算)18.中国药典和USP均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04b2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2.png)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药物分析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药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1. 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等分析方法的研究。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质量、纯度、稳定性等关键参数,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的样品处理在药物分析过程中,样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提取、稀释、过滤等。
提取是将药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
稀释是指调整样品浓度,以适应后续分析的要求。
过滤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的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GC)则是利用气体载气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色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领域。
4.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用于鉴定和定量药物。
质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
常用的质谱仪器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气相质谱(GC-MS)等。
5. 荧光分析技术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荧光分析技术利用化合物在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6.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7.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药物定量分析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的浓度。
8.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24c6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对已知药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并确定其质量控制参数。
药物分析考点主要包括物质鉴定、含量测定、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标定等方面。
下面总结一下药物分析的主要考点:一、物质鉴定1.熔点测定:通过测定物质的熔点来鉴定物质的纯度和相同性。
2.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定物质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3.红外光谱:通过测定物质的红外光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4.核磁共振谱:通过测定物质的核磁共振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5.质谱:通过测定物质的质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6.元素分析:通过测定物质中元素的含量来鉴定物质的纯度。
二、含量测定1.酸碱滴定法:通过酸碱滴定的方法来测定物质中的酸碱成分的含量。
2.飞行时间质谱法:通过质谱分析物质的飞行时间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3.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4.红外光谱法:通过红外光谱法来测定物质中特定官能团的含量。
5.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6.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法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三、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标定1.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方面的知识。
2.质谱分析:包括质谱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3.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4.核磁共振法(NMR):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
5.热分析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等方面的知识。
6.原子吸收光谱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考点主要包括物质鉴定、含量测定、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标定等方面。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不同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需要注意学习药物分析中的常见错误和难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793c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1.png)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原理1.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利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分离、鉴定及定量测定。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2. 药物分析的基本步骤药物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分离、检测和定量。
样品处理主要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分离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开;检测主要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对分离的成分进行检测;定量主要是确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
3.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包括标准品的制备、设备的校准、方法的验证和误差的修正等。
二、药物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
光谱分析能够对药物的结构、纯度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2.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固体或液相中的分布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和测定的一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色谱分析能够对药物中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分子或原子离子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质子质谱、电子离子化质谱、质谱成像等。
质谱分析能够对药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学原理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极谱分析、电导分析、电化学计量分析等。
电化学分析能够对药物的含量、离子浓度等进行测定。
5. 其他分析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分析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如热分析、微生物分析、放射性分析等,这些方法能够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三、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和设备1.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用来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的仪器,能够对药物的结构、纯度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用来对气态或挥发性样品进行分析的仪器,能够对药物中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546a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原理1. 药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原料进行定性、定量、鉴别和评价的过程。
其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可靠性、灵敏性和专属性。
2. 药物分析的性质:药物分析的主要性质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药理毒理学性质等。
3. 药物分析的方法与手段: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鉴别分析、评价分析等,其手段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
4. 药物分析的实验方法:药物分析的实验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5. 药物分析的仪器设备:药物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质谱仪等。
6.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测定方法的验证、质量标准的建立等。
二、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分离成分的方法,其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
2.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物质分子进行碎裂和离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子化质谱、电子轰击质谱等。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法、电导法、极谱法等。
5.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成像等。
6. 生物分析:生物分析是一种利用生物学技术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标记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
7. 灵敏度和选择性:药物分析的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检测限,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对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
8.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定性分析是指确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种类。
9. 验证方法和质量控制:验证方法是指对药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质量控制是对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和管理。
药物分析总结知识点归纳
![药物分析总结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5ec5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9.png)
药物分析总结知识点归纳一、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药物分析的定义及目的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原料药、中间体、制剂等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分析和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则药物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实验室分析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药理学相结合,重点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
3. 药物分析的方法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谱学分析、生物学测定和药效测定等。
这些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准确地测定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二、药物分析的基本技术1. 药物成分分析技术药物成分分析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定性和定量药物的成分,解析药物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 药物性质分析技术药物性质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法、溶解度测定、晶型鉴别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稳定性,评价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3. 药物质量控制技术药物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含量测定、水分测定、杂质测定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检验药物的含量、纯度和杂质,保证药品的质量。
4. 药效评价技术药效评价技术包括化验验证法、动物实验法、临床试验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评价药物的药效、毒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1. 应用领域药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质量控制、药品监管和临床用药等领域,对保障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2. 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药物分析技术将更加精准、快速、高效,拓展到新的领域,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总之,药物分析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基本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分析 入门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 入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b1d9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2.png)
药物分析入门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1. 药物分析的定义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的成分、结构、性质、纯度、含量、稳定性和药效等进行定性、定量和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2. 药物分析的意义药物分析对于药物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物临床运用以及生产质量监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二、药物成分的分析1. 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指药物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包括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辅助成分等。
2. 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是指将混合物中的药物成分单独提取出来,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其纯化至一定的纯度。
3. 药物成分的鉴定药物成分的鉴定是指确定药物中含有的具体化学物质,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光谱特征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三、药物质量分析1. 药物的纯度分析药物的纯度分析是指确定药物样品中所含有的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微生物杂质等。
2. 药物的含量分析药物的含量分析是指确定药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通常采用色谱法、光度法、比色法等进行分析。
四、药物分析的技术手段1.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等。
2.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用于药物的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等。
3.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用于药物的含量分析和杂质检测等。
五、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应用1.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分析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和质量标准,以指导新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2. 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应用药物分析在药物临床运用中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药物的含量分析和稳定性检测等可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物分析每章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每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1f05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7.png)
药物分析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药物分析基础知识1.1 药物分析的定义和意义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成分、结构、性质、功能以及与药物相关的物质的分析科学。
药物分析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新药研制和临床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药物分析的发展历史药物分析学是从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和药学分析等多个学科发展而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1.3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药物的特性,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药物的成分和性质。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方法2.1 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和设备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和设备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和设备可以用来分析药物的成分、含量、结构和性质等。
2.2 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电泳法、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3.1 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的质量标准是对药物的成分、性状、纯度、含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药物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确保药物的质量可以符合标准要求。
3.2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对药物的原材料、中间体、成品以及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检测,以保证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四章:药物分析的应用4.1 药物分析在新药研制中的应用药物分析在新药研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确定新药的成分、性质、含量、稳定性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等。
4.2 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中用来对原料药、辅料和成品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生产的药品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
4.3 药物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药物分析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对病人的生理状况、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和监测的作用。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6e41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9.png)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药物化学、化学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药物分析中,首先要对药物的成分、性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
2.药物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原理、仪器分析原理和定量分析原理。
其中,物理化学分析原理主要是基于药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原理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进行药物分析;定量分析原理是根据药物的组成和含量来进行定量分析。
二、方法1.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分析、极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度法、滴定法、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2.药物分析的方法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分析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
三、常用仪器和技术1.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仪器主要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这些仪器在药物分析中起着核心作用,能够对药物的成分、结构和含量等进行准确测定。
2.在药物分析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术,如质谱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是药物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能够对药物的成分和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四、质量控制1.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的质量及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系列措施。
它包括对原料药、药品制剂、药物包装材料等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等。
只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的用药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希期能够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bf2476eff9aef8941e06fd.png)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绪论1、药物分析: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2、药物分析任务: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可控,使用安全和有效。
3、药品四大管理规范:①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②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③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④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1、药品制定的标准基础:对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的全面分析研究的结果2、国家药品标准构成:①凡例: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称为药品标准术语)②正文③通则: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3、溶解度:P14(易溶:1-不到10ml,微溶:100-不到1000ml,不溶:10000ml)4、药品检查项目: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纯度5、标示量: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含量或装量6、称重与量取:①精密称定:千分之一;②称定:百分之一;精密量取: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的要求7、恒重:指供试品连续2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内的重量8、药品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权威性9、中药材名称:中文名称+拉丁名称10、熔点:①初熔: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的温度②全熔: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③药物含有杂质时,熔点低于纯品,熔程增大11、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每1ml中含有1g旋光性物质的溶液且光路长为1dm时,测得的旋光度12、百分吸收系数:当溶液浓度c为1%(g/ml)、液层厚度l为1cm时的吸光度A(A=Ecl)13、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选择标准:①化学原料药:容量分析法②药物制剂:色谱法14、稳定性实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15、《中国药典》的内容: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品、三部生物制品、四部通则和药用辅料16、假药、劣药:P66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鉴别真伪)1、有机氟化物鉴别原理: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为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pH4.3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2、无机酸根:P753、专属性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4、影响鉴别试验的条件:溶液浓度、溶液温度、溶液pH 、试验时间、试剂用量、干扰物质5、对照试验:为了阐明某种因素的影响、效应或意义时,常改变此因素而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进行试验,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试验叫对照试验第三章 药物的杂志检查1、杂质来源:①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②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2、杂质分类:①来源:一般杂质(信号杂质)、特殊杂质(有关物质)②毒性:毒性杂质、信号杂质(一般无毒)③性质: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特定杂质、非特定杂质)3、杂质限量:①定义: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②杂质限量=%100*供试品量杂质最大允许量 ③限量检查法:A 、对照法:需要供试品%100**SV C L 供试品量杂质标准溶液= B 、灵敏法:不需要对照品C 、比较法:需要待测杂质的参数4、检查方法:①化学方法:显色反应法、沉淀反应法、生成气体法、滴定法②色谱法:A 、薄层色谱法B 、HPLC :(1)外标法:(2)加校正因子法R R s C A C A f //s = x''s //C A C A f x s = C 、GC③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④热分析法:(1)热重分析法TG :利用热天平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重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差热分析法DTA :测试品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技术(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测量传送给供试品与参比物的热量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技术(4)TG 、DTA (纵坐标T )、DSC (纵坐标dQ/dT )曲线图P1125、氯化物检查法: ①原理:白色浑浊药物:AgCl AgNO Cl 3HNO 3−−→−+-白色浑浊)(对照:AgCl AgNO ,NaCl 3HNO 3−−→−+V c②注意事项:(1)纳氏比色管刻度线高度差不超过2mm(2)放置在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3)标准氯化物的浓度以50ml 中含50-80ug 的CI(4)加硝酸的目的:加速氯化银沉淀、产生较好浑浊、避免弱酸银盐形成(5)滤纸可预先用硝酸的水洗净后使用(6)暗处放置是为了避免Ag 单质析出6、硫酸盐检查法:①原理:白色浑浊药物:4HCl224BaSO BaCl SO −−→−+-白色浑浊)、(对照:4HCl 242BaSO BaCl SO K −−→−+V c ②注意事项:(1)标准K2SO4溶液0.1mg/ml ,50ml 溶液中含2ml 盐酸为好(2) 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防止碳酸钡等弱酸形成钡盐沉淀对比浑浊的影响7、铁盐检查法:①原理:[]{()[]红色药物:--−→−−→−++++36HCl Fe Fe Fe SCN Fe 6SCN 3o 23()()[]红色、对照:--+−→−+36HCl 3SCN Fe 6SCN Fe V c②注意事项:(1)显色剂:硫氰酸铵溶液(2)氧化剂:过硫酸铵: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防止硫氰酸铁还原褪色 (3)加巯基醋酸前,加20%枸橼酸溶液2ml ,使与铁生成络离子,以免在氨碱性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铁沉淀8、重金属检查法:①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②硫代乙酰胺法:(1)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pH3.5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粒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颜色比较(2)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3)注意事项:置于白纸,自上而下观察;标准铅浓度为10ug/ml ;标准铅溶液1-2ml ;硫代乙酰胺为显色剂;酸为醋酸铅缓冲液③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④硫化钠法:(1)原理:在碱性介质中,以硫化钠为沉淀剂,使Pb2+生成PbS 微粒的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同法处理后颜色比较(2)适用于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生成沉淀的药物。
药物分析 总结归纳
![药物分析 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771e4af19e8b8f67d1cb939.png)
药物分析总结归纳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重点:中国药典1.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管理的意义: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2.全面质量控制:研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3.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4.掌握各自的简称:《中国药典》(Ch.P)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J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5.《中国药典》:1)历史沿革:第一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第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第三部:生物制品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①凡例:⑴关于检验方法和限度的规定: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⑵考点:混淆标准品、对照品的概念: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对照品:指用于检测时,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
⑶关于精确度的规定:Ⅰ“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Ⅱ“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Ⅲ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Ⅳ“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考点:“称重”或“量取”的量,小数点后多一位例如:Ⅴ“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Ⅵ“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经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⑷计量:1→10符号: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了解)②附录:制剂通则、通用的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6.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与依据: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① 检测项目和限度——针对性、合理性② 检测手段选用——可行性、先进性第二节药品检验的主要任务和方法重点: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与原理(掌握反应试剂)1.药检任务:包括常规的检验,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监测。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d87a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d.png)
药物分析归纳作者:张倩炎(福医大药学3班)第一章绪论及药典概况1、5P标准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标准》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标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组成药品=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典=凡例+索引+正文+附录3、溶解度等级(溶质1g在溶剂中的溶解度)<1ml1~10ml10~30ml30~100ml100~1000ml1000~10000ml>10000ml 极易溶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不溶4、贮藏条件遮光:容器不透光密闭:容器密闭,防止尘土进入密封:容器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熔封: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阴凉处:不超过2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冷出:2~10℃常温:10~30℃5、温度冷却至室温约0℃2~10℃10~30℃40~50℃70~80℃98~100℃放冷冰浴冷水室温温水热水水浴温度6、精确度精密称定:重量准确至千分之一称定:重量准确至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符合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符合量筒的量取要求“约”若干: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7、比旋度的计算P33)[α]为比旋度;D为钠光谱的D线;l为测定管的长度,dm;α为测得的旋光度;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第2章药物的鉴别试验1、性状鉴定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吸光度)2、一般鉴别试验有机氟化物:氧瓶燃烧法,加茜素氟蓝试液,显蓝紫色。
水杨酸盐:加三氯化铁试液,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水浴加热,试管壁成银镜。
芳香第一胺:加稀盐酸和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由橙黄至猩红色沉淀。
托烷生物碱类:加发烟硝酸,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和氢氧化钠,显深紫色。
金属盐:焰色反应,钠黄钾紫钙砖红。
铵盐:加过量氢氧化钠,加热分解产生氨气,遇润水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氯化物:滴加硝酸银试液,生成白色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沉淀又生成。
药物分析总论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总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0fa4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4.png)
药物分析总论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药物成分分析、药物性质分析、药物质量分析等方面。
药物成分分析是指对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药物的主要成分、辅料、杂质等。
药物性质分析是指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包括溶解性、稳定性、晶体形态等。
药物质量分析是指对药物中各种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纯度检测等。
这些基本原理为药物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是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药物分析的常用分析方法1.色谱法色谱法是指利用物质在固态或液态载体中分配平衡的原理,通过色谱柱分离药物中的各种成分,再利用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等。
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2.质谱法质谱法是指利用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特征,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质谱法具有分析灵敏度高、结构确定准确等优点,可以对药物中微量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3.光谱法光谱法是指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通过分光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红外光谱(IR)等。
光谱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4.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指利用药物在电化学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法包括极谱法、循环伏安法(CV)、安培法(DPAS)等。
电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5.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分析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被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如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法(NMR)、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
这些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1.趋势一:多维联用技术多维联用技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联用,以提高分析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的技术。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0329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a.png)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药物分析是一门利用分析测定手段,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质量控制的科学。
药品质量应从药品的性状、真伪、有效性、均一性、安全性、纯度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常见的国家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和其他药品标准,以及国外标准如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r)和国际药典(Ph.Int)。
中国药典》是我国最常用的药品质量标准,历经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的更新。
其基本结构包括凡例、正文和通则,其中正文包括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在药品质量标准中,检验方法和限度是重要的内容。
检验方法应遵循《中国药典》规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与药典方法对比,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限度是指药品中各项成分的含量范围,也应遵循《中国药典》规定。
标准品和对照品是药品质量标准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都是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但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或效价测定,其特性量值一般按效价单位(或μg)计,而对照品则指采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纯度(%)计。
精确度是药品质量标准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包括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精确度的要求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例如称取“0.1g”时,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
此外,药品质量标准中还规定了精密称定、称定、精密量取和量取等概念,应当注意其具体含义。
正确答案:A2015版中国药典分为一部和二部。
药品标准内容包括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和英文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剂量、规格、贮藏和制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度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2、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 BP 日本药局方 JP 欧洲药典 Ph.Eup 国际药典 Ph.Int3.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4、药品的鉴别试验来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药品5.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6.红外光谱鉴别法:在用红外光谱进行鉴别试验时,中国药典和BP均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7.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8.药物的专属鉴别实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9.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10.空白试验,就是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11.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同样进行的试验。
对照试验用于检查试剂是否变质或反映条件是否控制正常12.zhi(火只)灼残渣定义: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火只)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13.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14.杂质的来源1、生产过程引入的杂质。
2、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
15.杂质按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16.杂质按其性质还可以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
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如含量过多,表明药物的纯度差,提示药物的生产工艺不合理或生产控制存在问题。
17.L=C*V/S*100% (计算)18.中国药典和USP均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
19.重金属系只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S2-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锡、锑、铋等。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体内又易积蓄中毒,故检查时以铅为代表。
20.准确度系指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用UV 和HPLC法时,一般回收率可达到98%-102%21.用于鉴别试验只对专属性,耐用性二项指标有所要求。
22.古蔡(Gutzeit)氏法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颜色不得更深。
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
砷盐含量〈10ppm23.氧瓶燃烧法:鉴别、检查或测定含卤素有机药物或含硫、氮、硒等其它元素的有机药物。
24.巴比妥类药物为环状酰脲类镇静催眠药,是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25.巴比妥类药物的母核环状结构中含有1,3-二酰亚胺基团,能使其分子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在水溶液中发生二级电离。
26.溴量法:凡在5位取代基含有不饱和键的巴比妥类药物,其不饱和键能与溴定量地发生加成反映,故可采用溴量法测定其含量。
27.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呈紫堇色;对氨基水杨酸钠加稀盐酸呈酸性后,呈紫红色;贝诺酯呈紫堇色。
28.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的检查项目:1、溶液的澄清度。
2、水杨酸。
3、易炭化物。
29.为了防止阿司匹林酯结构在滴定时水解,致使测定结果偏高,故不用水为溶剂,而用中性乙醇溶液溶解样品进行滴定。
30.两步滴定法:中和了存在的游离酸,阿司匹林也同时成为钠盐。
31.双相滴定法:苯甲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可用盐酸滴定液滴定,但在滴定过程中析出的游离酸不溶于水,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并置于分液漏斗中进行滴定反应,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苯甲酸不断萃取入有机溶剂中,减少苯甲酸在水中的浓度,使滴定反应完全,终点清晰,同时可降低苯甲酸的离解。
适合于芳酸碱金属盐3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33.亚硝酸钠滴定法:1、原理:芳伯氨基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生成重氮盐,用永停法或外指示剂法指示反应终点。
2、测试的主要条件:①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
②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
③室温(10-30摄氏度)条件下滴定。
④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
CH.P用永停法指示终点34.吡啶环的开环反应:本反应适用于吡啶环的α、α’位无取代基的异烟肼和尼可刹米。
1、戊烯二醛反应用于尼可刹米的鉴别。
2、二硝基氯苯反应在无水条件下,鉴别异烟肼、尼可刹米。
酰肼基团的反应:1、还原反应。
2、缩合反应。
35.异烟肼中游离肼的检查: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对异烟肼及其注射用异烟肼中的游离肼的检查,均采用薄层色谱法。
比浊法差示分光光度法36.绿奎宁反应:奎宁和奎尼丁为6位含氧喹啉衍生物,可以发生绿奎宁反应(Thalleioquin)。
以6-羟基喹啉为例,经氯水的氯化反应,再以氨水处理,生成绿色的二醌基吲胺的铵盐,即为绿奎宁反应的基本机制37.托烷生物碱一般鉴别试验:本类药物为酯类生物碱,水解后生成的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则转成有色的醌型产物,开始呈深紫色。
38.非水溶液滴定法的一般方法:若供试品为氢卤酸盐,应再加5%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3ml-5ml,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终点,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39.非水溶液滴定法,是国内外药典采用较多的含量测定方法,特别是对弱碱类药物及其盐的含量测定。
40.1mol的硫酸阿托品消耗1mol高氯酸,1mol的硫酸奎宁消耗3mol的高氯酸,1mol的硫酸奎宁片可消耗4mol的高氯酸。
41.硝苯地平的测定:终点时,微过量的Ce4+将指示剂中的Fe2+氧化成Fe3+,使橙红色配合物离子呈淡蓝色或无色配位化合物离子,以指示终点的到达。
42.吩噻嗪类药物的测定:基本原理:利用吩噻嗪类药物被硫酸铈滴定时,先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一种红色的自由离子,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的吩噻嗪类药物均失去两个电子,而红色消褪,借以指示终点。
此法也可采用电位法或用停法指示终点。
43.酸性染料比色法基本原理:在适当的介质中,碱性药物(B)可与氢离子结合成阳离子(BH+),而一些酸性染料,如溴百里酚蓝、溴酚蓝、溴甲酚紫和溴甲酚绿等,可解离成阴离子(In-)。
上述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定量的结合成有色络和物(BH+In-)离子对,可以定量地被有机溶剂提取,在一定波长处测定该溶液有色离子对的吸收度,即可以计算出碱性药物的含量。
如果PH过低,抑制了酸性染料的解离,使In-浓度太低,而影响离子对的形成;如PH过高,有机碱性药物呈游离状态,使离子对的浓度也很低。
44.三氯化锑反应的原理:维生素A在饱和无水三氯化锑的无醇氯仿溶液中即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
其机制为维生素A和氯化锑(Ⅲ)中存在的亲电试剂氯化高锑(Ⅴ)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蓝色碳正离子。
45.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的测定原理:(本法是在三个波长处测得吸收度,根据校正公式计算吸收度A校正值后,再计算含量,故本法称为“三点校正法”)。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杂质的无关吸收在310nm-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
②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
46.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具有内酯环,且有二个手性碳原子(C4、C5),不仅使维生素C性质极为活泼,且具旋光性。
47.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碘量法的原理:维生素C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
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注意事项:①操作中加稀盐酸10ml使滴定在酸性溶液中进行②加新沸过的冷水目的是为减少水中溶解的氧对测定的影响③如片剂溶解后应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注射液测定时要加2ml丙酮,以消除注射液中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8.肾上腺皮质激素:A环有△4-3-酮基,C17位上有α-酮基,有的药物C17位上还有α-羟基;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A环有△4-3-酮基,C17位上有β-羟基,或由他们形成酯;孕激素:A环有△4-3-酮基,C17位上有甲酮基;雌性激素:A为苯环,C17位上有β-羟基。
49.甾体激素药物官能团的反应:1、C17-α-醇酮基的呈色反应: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能与碱性酒石酸酮试液(裴林试液)、氨制硝酸银试液(多伦试液)以及四氮唑试液反应,其中与四氮唑盐的反应是广泛应用于皮质激素分析的一种显色反应。
2、酮基的呈色反应。
3、甲酮基的呈色反应:亚硝酸铁氰化钠的反应可认为是黄体酮的灵敏、专属的鉴别反应,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黄体酮显蓝紫色,其他常用甾体激素均不显蓝紫色,而呈现淡橙色或不显色。
50.异烟肼的比色法原理:甾体激素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的异烟腙,在一定波长处具有最大吸收。
51.四氮唑比色法是用于皮质激素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
52.Kober反应是指雌激素与硫酸-乙醇反应呈色,在515nm附近有最大吸收.53.CHP其他甾体检查,其他甾体是药物中存在的具有甾体结构的其他物质,可能是合成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以及降解产物等,其结构一般是未知的。
其他甾体和药物的结构类似,一般采用色谱法进行检查,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54.羟肟酸铁反应: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在碱性中与羟胺作用,β-内酰胺破裂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55.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的含量测定:碘量法:利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分子不消耗碘,而其降解产物消耗碘的性质,采用剩余碘量法测定,以标准对照法计算含量。
(可能是计算)56.麦芽酚(Maltol)反应:此为链霉素的特征反应。
57.坂口(Sakaguchi)反应:此为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
58. N-甲基葡萄糖胺的反应:如硫酸新霉素,硫酸巴龙霉素的鉴别,中国药典采用该法测定。
59.差向异构化性质: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弱酸性(PH2.0-6.0)溶液中会发生差向异构化。
60.四环素类抗生素特殊杂质检查:中国药典和USP(25)、BP(2000)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四环类抗生素的有关物质。
含4-差向四环素、盐酸金霉素、脱水四环素、差向脱水四环素分别不得过4.0%、1.0%、0.5%、0.5%。
61.抗生素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系对药品中分子量大于药物本身的杂质的总称。
高分子杂质按其来源可分为二类:外源性杂质和内源性杂质。
本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主要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