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1-2:导入新课导入:第二单元的主题线索是“近代化的探索”,讲述的是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制度的腐朽而破产,也学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本为模板希望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封建顽固势力派的阻扰而最终喋血京城。

戊戌变法以血的教训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推翻腐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在中国领导了一场革命。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辛亥革命。

幻灯3:课题师:辛亥革命有两个定义,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是哪个含义呢?幻灯4: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生:广义的辛亥革命。

幻灯5-6:孙中山简介师:要说到辛亥革命,一定要说到孙中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中山。

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和他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他出生在广东香山贫苦的农民家庭,目睹农民的贫苦和所受的压迫,要决心做“洪秀全第二”说明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3岁时,随兄长到了檀香山,先后进了英、美人办的学校,后回到广州入医学校,后又转入香港继续学医,成为医学博士。

他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国人接触较早,13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都是外国人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方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之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因为我们要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就应该对近代文化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

第二,他所受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的至宝,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珠海市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么资产阶级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任务的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对学习大多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期待在成绩上得到提高来增强学习信心,也希望在历史课堂上得到趣味从而增强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表演来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也发掘和鼓励对表演有兴趣天分的学生,实践“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理念。

并结合现实时事,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并促进学生对现实的关注思考。

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件过程(亦即武昌首义的视频材料)入手,使学生对事件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再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对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评析,进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讲出自己的看法。

比较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材料,以及设计问题、提供思路、深化认识等方式,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了解袁世凯夺得领导权的过程和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辛亥革命做出理解性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掌握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兴趣,体验历史。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青年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辛亥革命》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辛亥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深入了解,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有了初步了解,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已有初步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讲授法:教师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点的教育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使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一、教材内容分析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近代化的进程上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实质上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等情况,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的历史轮廓2、通过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积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1851年金田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代表着中国近代史上两场民主革命,一场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阶级以建立“天国”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另一场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以建立“民国”为己任的辛亥革命。

天国的实践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昙花一现,而民国的创举却引领了中国20世纪伟大历史性巨变。

今天让我们回到20世纪初的中国,回到巨变发生的原点,去追忆革命的人和事、追问革命的因和果、追思革命的功和过,共同探寻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设计意图:以两个辛亥年的革命为导入,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既回顾了旧知识,又设疑激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认识先生展示:教师: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学生:小组分享课前收集的孙中山的资料,推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孙中山。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基本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武昌起义成功后复杂形势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提示或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联系和比较,本课中关于兴中会的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不屈斗争精神的宣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和突破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突破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采用提出问题:辛亥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什么?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了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并联系前面所讲内容去阅读教材,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总结归纳,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法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主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尝试,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2.今天我们来学习同样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派的探索,我们来看他们是否成功了,为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只开花不结果?开花指的是什么?不结果又指的是什么?二.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观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

历史教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

历史教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一.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从属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一样,是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中的又一次新的探索。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上承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共有四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革命果实被窃取”。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为辛亥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武昌起义的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由此引发了全国的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建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革命果实为袁所窃取。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高潮—结局。

三.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导学提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知识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六.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时间:2015-9-28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比较分析法。

3.阅读理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

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邓小平——改革开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

二、讲授新课1、酝酿与爆发(1)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初,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建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6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学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必要性)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多人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孙中山图片,他是谁?你知道的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孙中山,介绍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共十五大报告对孙中山的评价(出示)二、新课学习:(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____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么资产阶级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任务的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对学习大多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期待在成绩上得到提高来增强学习信心||,也希望在历史课堂上得到趣味从而增强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表演来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也发掘和鼓励对表演有兴趣天分的学生||,实践“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理念||。

并结合现实时事||,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并促进学生对现实的关注思考||。

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件过程(亦即武昌首义的视频材料)入手||,使学生对事件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再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对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评析||,进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讲出自己的看法||。

比较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材料||,以及设计问题、提供思路、深化认识等方式||,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了解袁世凯夺得领导权的过程和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辛亥革命做出理解性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掌握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兴趣||,体验历史||。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二、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19 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 世纪
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 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 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 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 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 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 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2.阅读课本、材
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采取什么
料提取信息、共同
措施挽救其统治危机?其措施结果与
探讨辛亥革命的背
洋务运动比较有何启示?
景。
3.出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
3.4.阅读材料、
主义发展的数据,问:数据说明什么?
概括归纳,得出这

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
些资料说明辛亥革
清亥
4、展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简表》问: 命的经济基础、阶
民主、富强继续奋斗探索的史实。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八)板书设计: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整合、把握程度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讲究技巧性、艺术性,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九)教学反思:包括教案的亮点、学术争论的不同观点、教学困惑等。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并于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和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学情分析:
(三)教学模式:以各区(市)、学校推行的模式为主,教师独创并经过实践并在一定区域内反响良好的也可。
(四)教具:一般包括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教学实物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基本的历史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势。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比较、联系的能力。

通过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1.图表辅助法。

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谈话法。

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3.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2、造成什么后果?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当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但遭到拒绝,由此,他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二)自主学习1、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总理-----纲领----意义----刊物-----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包括-----、-----、------。

3、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4、-------- 年---月-----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5、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是民主共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辛亥革命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让学生学习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孙中山人物图片,设问:图中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什么革命?二、新课学习(一)创办兴中会、同盟会教师:辛亥革命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兴起的(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教师: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1.兴中会的成立教师: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教师: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兴中会成立的有关知识点时间:1894年11月地点:檀香山口号:振兴中华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意义: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2.同盟会的成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

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
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