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综合专题讲义-第12讲-力学图像问题

合集下载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一、动力学图像二、针对练习1、如图甲所示,水平长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6~9 s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 m/s22、(多选)如图所示,蹦极运动就是在跳跃者脚踝部绑有很长的橡皮条的保护下从高处跳下,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反复多次直到静止。

取起跳点为坐标原点O,以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和风对人的影响,人可视为质点。

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用v、a、t分别表示在竖直方向上人的速度、加速度和下落时间。

下列描述v与t、a与、y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3、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竖直轻弹簧一端与地面相连,另一端与物块相连,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物块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5、水平力F方向确定,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a所示,用力F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物块,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由图示可知()A.物块的质量m=2 kgB.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在4 s末,物体的动量为12 kg· m/sD.在2~4 s时间内,小物块速度均匀增加6、(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A、B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 的质量为1.2kg。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力学中的图象问题》精讲精练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力学中的图象问题》精讲精练课件
B.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
B

C
乙 A
乙车的瞬时速度
O
t1 t2 t3 t
√D.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例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 题眼①
同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
题眼②
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他们通过下一路标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四大基本矢量与时间的关系
高考 剪影
高考 剪影
高考 剪影
第一篇
力学中的基础图象的认识和解读
基础图象: x-t; v-t; a-t; F-t
解读图象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呢?
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
x
x0


0
t1 t2 t
0
3
9 t/s
-5
-10


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0~9s内会不会相撞?
a/m﹒s-2
5
0
3
-10

/m﹒s-1
30 乙

甲 甲
36
a/m﹒s-2
9 t/s 0
3
9 t/s
-5

9 /s
由图象可知,t=6s 时两车等速,此时 两车距离最近, Δx=S=90m<100m。
/m﹒s-1
30 乙

甲 甲
36
题眼②
的速度相同,则 答案 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题眼③
v/m﹒s-1
√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v0
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高中物理【动力学图像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图像问题】

专题课6动力学图像问题题型一由运动学图像求物体受力1.常见的图像有: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x图像,a-F图像等。

2.图像间的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t图像与F-t图像的桥梁。

3.图像的应用(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通过图像对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4.解题策略(1)弄清图像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运动”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上楼,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v增大,F N>mgB.t1~t2时间内,v减小,F N<mgC.t2~t3时间内,v增大,F N<mgD.t2~t3时间内,v减小,F N>mg[解析]由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速度增大,即乘客的加速度向上,F N>mg;在t1~t2时间内速度不变,即乘客匀速上升,F N=mg;在t2~t3时间内速度减小,即乘客减速上升,F N<mg,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两物块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块接触面为竖直面。

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A上,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在A、B的速度达到6 m/s时,撤去推力F。

已知A、B质量分别为m A=1 kg、m B=3 kg,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B与地面没有摩擦,B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g取10 m/s2,求:(1)推力F的大小;(2)A物块刚停止运动时,物块A、B之间的距离。

全国1卷高三理综物理基础复习讲义第12讲(力学实验)

全国1卷高三理综物理基础复习讲义第12讲(力学实验)

2020届高三理综物理基础复习讲义第12讲 力学实验基础【高频考点】1.基本仪器读数类实验;2.“纸带类”实验;3.“橡皮条、弹簧、碰撞”实验;4.力学创新实验 【必备知识】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 、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s 4-s 13T 2,a 2=s 5-s 23T 2,a 3=s 6-s 33T 2⇒a =a 1+a 2+a 33= (3)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s n +s n +12T =d n +1-d n -12T2..螺旋测微器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 (mm).3.游标卡尺读数:若用x 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 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 +K ×精确度)mm.4.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弹力F 与弹簧伸长量x 满足F =kx 的关系.图象分析法:作出F -Δx 图象.此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F 和Δx 成正比关系. 5.验证例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 1、F 2与另外一个力F ′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 1、F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 与F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 合外力的关系.(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 质量 的关系. (3)作出a -F 图象和a -m1图象,确定其关系.(4)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 下滑.(5)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 后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_____ ____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高考真题】1.(2012新课标卷2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

高一物理力学专题提升专题12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高一物理力学专题提升专题12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专题 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专题概括】用图像来描绘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 . 它运用数和形的奇妙联合,适合地表达各样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1 .常有的动力学图像v – 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2 .各图像的意义和理解( 1) v – t图像在 v – t图像中,要理解图像所表达的意义:①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时辰的速度,即初速度②图像的斜率表示加快度的大小③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 2) a – t图像①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时辰的加快度,②图像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大小3、动力学图像问题的常有种类由 v – t 图像剖析物体的受力状况依据已知条件确立某物理量的变化图像由 F– t 图像剖析物体的运动状况【典例精讲】一、对于v – t图像的剖析典例 1 如图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搁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川面上,一质量为 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 h 处自由着落,接触弹簧后持续向下运动.若以小球开始着落的地点为原点,沿竖直向下成立一坐标轴 Ox,小球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此中OA段为直线, AB 段是与 OA相切于 A 点的曲线, BC是光滑的曲线,则对于 A、 B、C三点对应的x 坐标及加快度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x = h,a = 0A AB. x A= h,a A= gC. x B= h+,a B= 0D. x C= h+,a C=0【答案】 BC二、对于 a –t 图像的剖析典例 2 体,渐渐增大、 =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物体做变加快运动,其加快度F 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 的圆滑斜面上的物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快度 g 取 10 m/s 2. 依据图乙中所供给的信息不可以计算出()A.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D.加快度为 6 m/s 2时物体的速度【答案】 D算出.典例 3 如图 a 所示,在圆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 F,经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快度 a 随拉力 F 变化的关系如图 b 所示.已知重力加快度g =10 m/s 2,由图线可知 ()A.甲的质量是 2 kgB.甲的质量是 6 kgC.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D.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答案】 BC三对于 F – t图像的剖析典例 4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能够研究迅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某消防员从一平台上自由着落,落地过程中先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曲折的方法缓冲,使自己重心又降落了段距离,最后停止,用这类方法获取消防员遇到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下图.依据图线所供给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t 1时辰消防员的速度最大B. t 2时辰消防员的速度最大C. t 3时辰消防员的速度最大D. t 4时辰消防员的速度最大【答案】 B【分析】 t 1时辰双脚触地,在t 1至 t 2时间内消防员遇到的协力向下,其加快度向下,他做加快度减小的加快着落运动;而t 2至 t 3时间内,人所受协力向上,人应做向下的减速运动, t 2时辰消防员所受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协力为零,消防员的速度最大,在 t 2至t 4时间内他所受的协力向上,则加快度向上,故消防员做向下的减速运动,t 4时辰消防员的速度最小,故A、 C、D 错误,B 正确.典例 5 如图甲所示,物体本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 F 拉物体,在 F 从0 开始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快运动,其加快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依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A.物体的质量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在 F 为 14 N 时,物体的速度最小【答案】 ABC【提高总结】运用图象解题的能力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读图即从图象中获取实用信息作为解题的条件,弄清试题中图象所反应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往常状况下,需要关注的特点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关注横坐标、纵坐标( 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2)注意横坐标、纵坐标能否从零刻度开始。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2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4专题: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2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4专题: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

12.4 专题: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及多解问题知识目标一、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振动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二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见表:【例1】如图6—27所示,甲为某一波动在t=1.0s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1)说出两图中AA/的意义?(2)说出甲图中OA/B图线的意义?(3)求该波速v=?(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3.5s时的波形图(5)求再经过3.5s时p质点的路程S和位移解析:(1)甲图中AA/表示A质点的振幅或1.0s时A质点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乙图中AA/’表示P质点的振幅,也是 P质点在 0.25s的位移大小为0.2m,方向为负.(2)甲图中OA/B段图线表示O 到B之间所有质点在1.0s时的位移、方向均为负.由乙图看出P质点在1.0s时向一y方向振动,由带动法可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OA/间各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B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3)甲图得波长λ=4 m,乙图得周期 T=1s 所以波速v=λ/T=4m/s(4)用平移法:Δx=v·Δt=14 m=(3十½)λ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轴负向平移½λ=2m即可,如图6——28所示(5)求路程:因为n==7,所以路程S=2An=2×0·2×7=2。

8m求位移: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质点经T/2时的位移即可,所以经3.5s质点P的位移仍为零.【例2】如图所示,(1)为某一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2)为参与该波动的P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列波的波速度为4m/s ;B.若P点的坐标为x p=2m,则该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该列波的频率可能为 2 Hz;D.若P点的坐标为x p=4 m,则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解析:由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可知该列波的波长λ=4m,周期T=1.0s,所以波速v=λ/T=4m/s.由P质点的振动图象说明在t=0后,P点是沿y轴的负方向运动:若P点的坐标为x p=2m,则说明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若P点的坐标为x p=4 m,则说明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该列波周期由质点的振动图象被唯一地确定,频率也就唯一地被确定为f= l/t=0Hz.综上所述,只有A选项正确.点评:当一列波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时,它的波长和振幅就被唯一地确定,当其媒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已知时,这列波的周期也就被唯一地确定,所以本题中的波长λ、周期T、波速v均是唯一的.由于质点P的坐标位置没有唯一地确定,所以由其振动图象可知P点在t=0后的运动方向,再由波动图象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二、波动图象的多解波动图象的多解涉及:(1)波的空间的周期性;(2)波的时间的周期性;(3)波的双向性;(4)介质中两质点间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5)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1.波的空间的周期性沿波的传播方向,在x轴上任取一点P(x),如图所示,P点的振动完全重复波源O的振动,只是时间上比O点要落后Δt,且Δt =x/v=xT0/λ.在同一波线上,凡坐标与P点坐标x之差为波长整数倍的许多质点,在同一时刻t的位移都与坐标为λ的质点的振动位移相同,其振动速度、加速度也与之相同,或者说它们的振动“相貌”完全相同.因此,在同一波线上,某一振动“相貌”势必会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机械波的空间的周期性.空间周期性说明,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多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2.波的时间的周期性在x轴上同一个给定的质点,在t+nT时刻的振动情况与它在t时刻的振动情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相同.因此,在t 时刻的波形,在t+nT 时刻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是机械波的时间的周期性.波的时间的周期性,表明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整数倍周期时,其波的图象相同.3.波的双向性双向性是指波沿正负方向传播时,若正、负两方向的传播时间之和等于周期的整数倍,则沿正负两方向传播的某一时刻波形相同.4.介质中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不确定,就会形成多解,解题时若不能联想到所有可能情况,易出现漏解.5.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联系,若某一质点振动方向未确定,则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这样形成多解.说明:波的对称性:波源的振动要带动它左、右相邻介质点的振动,波要向左、右两方向传播.对称性是指波在介质中左、右同时传播时,关于波源对称的左、右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例3】一列在x 轴上传播的简谐波,在x l = 10cm 和x 2=110cm 处的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s ,这列简谐波的波长为 cm .【解析】由两质点振动图象直接读出质点振动周期为4s .由于没有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本题就有两种可能性:(1)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在t =0时,x 1在正最大位移处,x 2在平衡位置并向y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也就x 2一 x 1=(n 十1/4)λ,λ=400/(1十4n )cm(2)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t =0时.x 1在正最大位移处,x 2在平衡位置并向y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x 2一 x 1=(n 十3/4)λ,λ=400/(3+ 4n )cm点评:由于波在媒质中传播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其波形图每经过一个周期将重复出现以前的波形图,所以由媒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图象确定波长的值就不是唯一的(若要是唯一的,就得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确定波传播方向;一个是确定波长的范围).【例4】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①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②可能的周期(频率)③可能的波速 ④若波速是35m/s ,求波的传播方向⑤若0.2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

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讲)(含解析)

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讲)(含解析)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掌握超重、失重的概念,会分析有关超重、失重的问题。

2.学会分析临界与极值问题。

3.会进行动力学多过程问题的分析.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考点一超重与失重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

★重点归纳★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关系.下表列出了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处状态的关系。

加速度超重、失重视重Fa=0不超重、不失重F=mga的方向竖直向上超重F=m(g+a)a的方向竖直向下失重F=m(g-a)a =g ,竖直向下完全失重F =0特别提醒:不论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三”技巧(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典型案例★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 。

《高三物理物理图像》课件

《高三物理物理图像》课件

物理图像的分类
01
02
03
示意图
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过程 的简单图形,强调直观理 解。
函数图
表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 关系的图形,如速度-时间 图、力-位移图等。
模拟图
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的图 像,用于分析复杂物理系 统的行为。
物理图像的意义
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图像的直观表达,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高三物理物理图像》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目 录
• 物理图像概述 • 常见物理图像分析 • 物理图像的应用 • 物理图像的解题技巧 • 物理图像的实验探究 • 物理图像的拓展学习来自01物理图像概述
物理图像的定义
01
物理图像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 于描述物理现象、过程和规律。
02
它通过图形、图表等形式将抽象 的物理概念和理论转化为直观的 视觉表达。
机械设计
利用物理图像分析机械设备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优化设计。
能源利用
通过物理图像分析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物理图像的应用
运动学中的物理图像应用
总结词
直观理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运动 学概念
详细描述
通过物理图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运动学概念, 掌握它们的方向和大小变化,从而更 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动力学中的物理图像应用
总结词
深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物理图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理解物体运动状 态改变的原因和规律。
电磁学中的物理图像应用
总结词

2024届高考物理复习讲义:专题强化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图像、连接体及临界极值问题

2024届高考物理复习讲义:专题强化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图像、连接体及临界极值问题

专题强化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图像、连接体及临界极值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图像的坐标轴、斜率等所代表的物理量。

2.知道连接体的类型及运动特点,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3.会分析临界与极值问题,并会用极限法、假设法及数学方法求解极值问题。

考点一动力学图像问题1.常见动力学图像及应用方法v-t 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合外力F-a 图像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F、a两个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结合图像,明确图像的斜率、截距或面积的意义,从而由图像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a-t 图像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正确分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况,然后结合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t 图像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分析每一时间段的运动性质2.动力学图像问题的解题策略(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像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准确判断。

例1(多选)(2021·全国乙卷,21)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1(a)所示。

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F1、F2分别为t1、t2时刻F的大小。

木板的加速度a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

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图1A.F 1=μ1m 1gB.F 2=m 2(m 1+m 2)m 1(μ2-μ1)g C.μ2>m 1+m 2m 2μ1D.在0~t 2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答案BCD 解析分析可知,t 1时刻长木板和物块刚要一起滑动,此时有F 1=μ1(m 1+m 2)g ,A 错误;t 1~t 2时间内,长木板向右加速滑动,一定有μ2m 2g -μ1(m 1+m 2)g >0,故μ2>m 1+m 2m 2μ1,C 正确;0~t 1时间内长木板和物块均静止,t 1~t 2时间内长木板和物块一起加速,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满足μ2m 2g -μ1(m 1+m 2)g =m 1a m ,F 2-μ1(m 1+m 2)g =(m 1+m 2)a m ,解得F 2=m 2(m 1+m 2)m 1(μ2-μ1)g ,B 、D 正确。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应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有直观、简洁的优点,所以高中物理有很多问题涉及图像,并且图像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明白下面几点:1,明确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同时一定注意单位和数量级2,搞清楚图像上的点、斜率、截距、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以及交点的意义。

3,找到和图像相关的函数关系;明确对应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

一.x—t图像1,横坐标:;2,纵坐标:;3,纵轴截距:;4,横轴截距:;5,斜率:;6,交点:7,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二.v—t图像1,横坐标:;2,纵坐标:;2,纵轴截距:;4,横轴截距:;4,斜率:;6,面积:;7,交点:8,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例1.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1车通过的路程C.0~t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时刻相22距最远D.0~t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2例2.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处()A.若x=18m,两车相遇1次B.若x<18m,两车相遇2次C.若x=36m,两车相遇1次D.若x=54m,两车相遇1次三.a—t图像1,横坐标:;2,纵坐标:;3,纵轴截距:;4,横轴截距:;5,斜率:;6,面积:;C .质点在 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0 0 0g 7,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例.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按如图所示的规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在 2t 的时间内始终沿正方向运动,且在 2t 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0B .质点做往复运动,且在 2t 时回到出发点t a t2 4D .质点在 2t 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 a t0 0四.F —x 图像1,横坐标:(或) ; 2,纵坐标:;3,横轴截距: ;4,斜率:; 5,面积:;6,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专题十二动量(讲解部分)(完整版)2

专题十二动量(讲解部分)(完整版)2


力,外力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远大于 不做功③有重力、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但
件 外力时也可以认为动量守恒。这时是一 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种近似守恒,但计算时仍可用动量守恒定
律进行计算③系统所受的合外力虽不为
零,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
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研究对象
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
(3)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是合外力的冲量,而不是某一个力的冲量。在所研究 的物理过程中,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外力的作用时间相同,求合外力的 冲量时,可以先求所有外力的合力,然后再乘以力的作用时间,也可以先求 每个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冲量,然后再求所有外力冲量的矢量和。如果作 用在物体上各外力的作用时间不同,就只能先求每一个外力在其作用时间 内的冲量,然后再求所有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对微观物体和高速运动仍然 适用。 3.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方法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外力及作用时间; ③确定物理过程,找出初、末速度;
二、动量
定义
定义式 单位 标矢性 状态性 相对性
物体的质量(m)跟其速度(v)的乘积(mv)叫物体的 动量,用符号p表示 p=③ mv 千克·米/秒,符号kg·m/s 矢量,方向与④ 速度 的方向相同 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与参考系有关,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
三、动量定理
内容
表达式 对象 适用 范围 备注
答案 A
实践探究
应用一 动量定理的应用
1.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 受力的冲量。其数学表达式为:I=Δp=p2-p1。 2.动量定理的理解 (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矢量式,应用动量定理时需要规定正方向。 (2)动量定理中I是合外力的冲量,是使研究对象的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而 动量的变化是合外力冲量作用后导致的必然结果。

XX省专用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节波的图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XX省专用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节波的图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XX 省专用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节波的图像讲义含剖析 新人教版选修 第 2 节波的图像的位移。

1.正弦波在介质中流传时,波所各处的介质质 点都做简谐运动。

2.波形图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 辰”的位移, 振动图像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辰”3.从波的流传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运动, “下坡”的 点向上运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一、波的图像的画法二、正弦波 1.看法 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这样的波称为正弦波,也叫简谐波,以下列图。

2.介质中有正弦波流传时,介质中的质点在做简谐运动。

三、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 1.振动图像表示介质中的“某个质点”在“各个时辰”的位移。

XX 省专用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节波的图像讲义含剖析 新人教版选修2.波的图像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个时辰”的位移。

1.自主思虑——判一判 (1)波的图像表示质点在各个不相同时辰的位移。

(×) (2)只有横波才能画出波的图像。

(×) (3)波的图像表示波中各质点在某一时辰的位移。

(√) (4)简谐波中各质点做的是简谐运动。

(√) 2.合作研究——议一议 如图甲为波的图像,图乙为振动图像,波的图像外形上与振动图像相似,如何 鉴识它们?提示:可依照图像的横坐标的意义进行差异,若横坐标为时间 t,表示振动图 像,若横坐标为地址 x,表示波的图像。

对波的图像的理解1.对波的图像的理解 (1)波的图像是某一时辰介质中各个质点运动情况的“定格”。

可以将波的图像比 喻为某一时辰对所有质点拍摄下的“集体照”。

(2)简谐波的图像是正(余)弦曲线,是最简单的一种波,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 移都相等,介质中有正弦波流传时,介质中的质点做简谐运动。

(3)横波的图像形状与波在流传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辰的分布相似,波形 中的波峰即为图像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像中的位移负向的最大值, 波形中经过平衡地址的质点在图像中也恰处于平衡地址。

15、力学中的三类图像问题(运动学图像、动力学图像、功和能图像)(原卷版)

15、力学中的三类图像问题(运动学图像、动力学图像、功和能图像)(原卷版)

15、力学中的三类图像问题(运动学图像、动力学图像、功和能图像)一、运动学常规图像一、基础知识要记牢(1)高考中关于动力学问题的图象主要有x-t图象、v-t图象、F-t图象等。

(2)在v-t图象中:①“点”的意义:图象上的任一点表示对应时刻物体的速度。

②“线”的意义:任一段线段在v轴上投影,则影长表示在对应时间段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③“斜率”的意义:“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④“面积”的意义: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对应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位移。

⑤“截距”的意义: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距计时起点的时间间隔或速度为零的时刻。

二、方法技巧要用好(1)首先弄清图象纵、横坐标的含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境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判断。

(3)弄清图象中斜率、截距、交点、转折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从而充分利用图象提供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读懂图象三步走第一关注横、纵坐标(1)确认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

(2)注意横、纵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

(3)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不能忽视。

第二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1)图线的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情况。

(2)面积:由图线、横轴,有时还要用到纵轴及图线上的一个点或两个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图形的面积,一般都能表示某个物理量。

如v-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

(3)截距:图线在纵轴上以及横轴上的截距。

第三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1)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转折点: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对解题起关键作用。

(3)渐近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

例1.(2020·山西太原市高三期末)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C.在0~t0时间内,乙平均速度的值大于甲平均速度的值D.在0~2t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解析】:在0~t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在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减小,选项B错误;在0~t0时间内,乙的位移为2x0,甲的位移为x0,乙平均速度的值(v乙=2x0t0)大于甲平均速度的值(v甲=x0t0),选项C正确;在0~2t0时间内,甲发生的位移是-2x0,乙发生的位移是2x0,负号说明两者方向不同,选项D错误.【答案】:C针对训练1.(多选)舰载战斗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战斗机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x=16 m至x=26 m这段过程中,战斗机的平均速度小于20 m/sB.在x=16 m至x=26 m这段过程中,战斗机的平均速度大于20 m/sC.在M点对应的位置,战斗机的速度小于20 m/sD.在M点对应的位置,战斗机的速度大于20 m/s【解析】在x=16 m至x=36 m这段过程中,运动时间等于1 s,由于是加速运动,因此在x=16 m至x=26 m这段过程中,运动时间一定大于0.5 s,由此可知平均速度小于20 m/s,在t=2 s至t=3 s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0 m/s,因此在t=2.5 s时的速度为20 m/s,由于M点对应的时刻大于2.5 s,可知瞬时速度大于20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高考命题点命题轨迹情境图运动学图象问题20161卷21,3卷2316(1)21题20172卷2220182卷19,3卷18、19力学图像问题十二16(3)23题第十二讲17(2)22题第 十 二 讲18(2)19题 18(3)18题 18(3)19题动力学图象问题20173卷2017(3)20题20181卷1518(1)15题第十二讲其他图象20152卷17问题15(2)17题20151卷20、2515(1)20题第十二讲图象信息提取问题20192卷1815(1)25题19(2)18题第 十 二 讲图11.v -t 图象的应用技巧(1)图象意义:在v -t 图象中,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2)注意:加速度沿正方向不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做加速运动.2.x -t 图象的应用技巧(1)图象意义:在x -t 图象上,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注意:在x -t 图象中,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反映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例1】(2019·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3月联合调研)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t =0时刻两车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时间0~t 2内两车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 2这段时间内有关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反 B .在t 1时刻甲、乙两车再次相遇C .乙车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D .在t 1~t 2时间内乙车在甲车前方【拓展训练1】(2019·云南昆明市4月质检)汽车在限速为40 km/h 的道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减速礼让,汽车到达斑马线处时行人已通过斑马线,驾驶员便加速前进,监控系统绘制出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速前该车已超速B .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C .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18 mPart 1 运动学图像问题第 十 二 讲图3D .汽车在加速阶段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例2】(2019·湖北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等八校第一次联考)A 、B 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其中甲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乙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 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质点A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质点B 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前3 s 内,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9 m D .在3 s 前某时刻质点A 、B 速度相等【拓展训练2】(多选)(2019·吉林省名校第一次联合模拟)某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4所示,P (2,12)为图线上的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4).已知t =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D .0~1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 m1.基本思路(1)解读图象的坐标轴,理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坐标点的意义. (2)解读图象的形状、斜率、截距和面积信息.2.解题技巧(1)可以采用解析法和排除法分析a -t 图象和F -t 图象.Part 2 动力学图像问题图4第 十 二 讲(2)要树立图象的函数思想,即图象反映的是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应用物理规律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例3】(多选)(2019·河南驻马店市第一学期期末)如图5甲所示,一质量m =1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F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4 s 后的图线没有画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3 s 末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 2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C .物体在前6 s 内的位移为10 m D .物体在前6 s 内的位移为12 m【拓展训练3】(2019·河北张家口市上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左端,则物体速度大小v 、加速度大小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 f 以及位移大小x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图6图5第 十 二 讲【拓展训练4】(多选)(2019·山东淄博市3月模拟)如图7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弹簧上端高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v 、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图7第十二讲1.x-v图象的应用技巧x与v的关系式:2ax=v2-v02,图象表达式:x=12av2-12av022.解题技巧对于图象问题要注意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象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Part 3 其他图像问题第 十 二 讲【例4】(2019·福建三明市期末质量检测)如图8所示四幅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甲图中,物体在0~t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v 0t 02B .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 2C .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 1~t 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D .丁图中,t =3 s 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拓展训练5】(2019·辽宁省重点协作体模拟)从t =0时刻开始,物块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如图9所示为其位移和速率二次方的关系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十 二 讲图10A .t =0时刻物块位于x =0处B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 =2 m/s 2C .t =4 s 时物块位于x =2 m 处D .由图可知物体做往复运动【拓展训练6】(2019·山西五地联考上学期期末)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行驶,它们运动的xt -t 图象如图10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4 s 末以前,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大B .在4 s 末以后,乙车的加速度比甲车的大C .在4 s 末,甲、乙两车相距最远D .在前4 s 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的解题信息或者重要的条件往往在图象中呈现,因此根据图象的变化分析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特点是解题的突破口.2.解读题目信息的两种方法(1)分析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与坐标轴交点等特殊点和这些特殊点前后两段图线. (2)分析图象的形状变化、斜率变化、相关性等.【例5】(多选)(2019·全国卷Ⅱ·18)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11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图中数据可得( ) A .物体的质量为2 kgB .h =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C .h =2 m 时,物体的动能E k =40 JPart 4 图像信息提取问题图9第 十 二 讲图12图13D .从地面至h =4 m ,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拓展训练7】(2018·陕西榆林市第三次模拟)二十一世纪新能源环保汽车在设计阶段要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在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图12甲显示的是传感器传回的牵引力的实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20 s 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1 500 kg ,若测试平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由分析可得( )A .由图甲可得汽车所受阻力为1 000 NB .第20 s 末的汽车的速度为26 m/sC .由图乙可得20 s 后汽车才开始匀速运动D .前20 s 内汽车的位移为426 m【拓展训练8】(2019·福建龙岩市期末质量检查)如图13甲所示,一个质量m =1 kg 的物块以初速度v 0=12 m/s 从斜面底端冲上一足够长斜面,经t 1=1.2 s 开始沿斜面返回,t 2时刻回到斜面底端.物块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斜面倾角θ=37°(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可确定( )A .物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7.2 mD .物块回到斜面底端的时刻为2.4 s(限时45分钟)【1】(2019·四川达州市第二次诊断)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往乙地,其v -t 图象如图1所示,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 .位移大小之比为2∶3专题强化练习第 十 二 讲图2图5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D .合力的冲量大小之比为2∶1【2】(2019·山东菏泽市下学期第一次模拟)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险情时,立即进行急刹车,刹车后的速度v 随刹车位移x 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当汽车刹车后的速度减小为12 m/s 时,刹车的距离x 1为( )A .12 mB .12.8 mC .14 mD .14.8 m【3】(多选)(2019·河北唐山市第一次模拟)如图3所示,x -t 图象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0~10 s 过程中( )A .甲车的速度大小为4 m/sB .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C .甲车的位移大小为40 mD .乙车的位移大小为80 m【4】(2019·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联考)一物体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物体在t 0和2t 0k2,物体的动量分别为p 1、p 2,则( )A .E k2=8E k1,p 2=4p 1B .E k2=3E k1,p 2=3p 1C .E k2=9E k1,p 2=3p 1D .E k2=3E k1,p 2=2p 1【5】(2019·山东烟台市上学期期末)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某时刻两车正好并排行驶,从该时刻起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刻两车相遇B .0到t 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且方向相同C .0到t 0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D .t 1时刻甲、乙两车一定再次相遇,之后甲车将一直在乙车前方图4第 十 二 讲图6【6】(2019·浙江杭州市高三期末)利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可以对快速变化的力的特性进行研究.如图6甲所示,用弹性轻绳将小球挂在力传感器的O 点.在某次实验中,将小球举到悬点O 处,然后静止释放小球,此后小球始终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用计算机绘得轻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3时刻小球速率最大 B .t 2时刻小球动能为零 C .t 3、t 4时刻小球速度相同D .小球和轻绳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7】(2019·福建龙岩市3月模拟)A 、B 、C 、D 四个质量均为2 kg 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 -t 、v -t 、a -t 、F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0~4 s 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 )【8】(2019·山东枣庄市上学期期末)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时,所用竖直滑杆的上端通过拉力传感器固定在支架上,下端悬空,滑杆的质量为20 kg.从演员在滑杆上端做完动作时开始计时,演员先在杆上静止了0.5 s ,然后沿杆下滑,3.5 s 末刚好滑到杆底端,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演员的v -t 图象和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7甲、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在1.0 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滑杆的长度为5.25 mC.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420 ND.3.5 s内演员损失的机械能为2 700 J图7【9】(多选)滑块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固定斜面,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到出发点.则能大致反映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a、速度v随时间t,重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是(取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第十二讲【10】(2019·山东临沂市质检)如图8甲所示,质量为m=2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t=0时刻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0.5 s时撤去该拉力,整个过程中物体运第 十 二 讲图8动的速度与时间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拉力F 的大小;(3)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Part1运动学图像问题 【例1】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二者速度均为正值,即二者均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由题图可知,在0~t 1时间内,二者位移不相等,即在t 1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在该时刻二者速度相等,二者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故选项B 错误;若乙车在0~t 2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v 1+v 22,如图所示:由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较大,故乙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故选项C 正确;由于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所以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面,由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在0~t 2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整个过程中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故选项D 错误.参考答案第 十 二 讲【拓展训练1】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汽车减速前的行驶速度为v 0=10 m/s =36 km/h<40 km/h ,未超速,故A 错误;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v Δt =8-25.5-3.5 m/s 2=3 m/s 2,故B 正确;由题图可知,汽车减速过程不是做匀减速运动,因此由速度-时间图象不能精确求解汽车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的距离,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汽车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f =ma 知,牵引力F 恒定,速度增加,据P =F v 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 增加,故D 错误.【例2】答案 C解析 质点A 的运动方程为x =12at 2,则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2 m/s 2,故A 正确;乙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质点B 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B 的速度为v =Δx Δt =9-33 m/s =2 m/s ,故B 正确;在前3 s 内,质点B 的位移为6 m ,质点A 的位移为9 m ,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3 m ,故C 错误;t =1 s 时刻,质点A 的速度为2 m/s ,且质点B 以v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拓展训练2】答案 AC解析 由题知图象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而v 0=8 m /s ,t =2 s 时的位移x =12 m ,代入解得a =-2 m/s 2,则函数表达式为x =8t -t 2,即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故A 、C 正确;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v =v 0+at =8 m/s -2×2 m/s =4 m/s ,故B 错误;由位移公式可得1 s 内的位移x 1=8×1 m -12 m =7 m ,故D 错误.第 十 二 讲Part2 动力学图像问题 【例3】答案 BD解析 由题图丙可知,物体在前4 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第3 s 末的加速度a 1等于前4 s 内的加速度,a 1=Δv Δt =44 m /s 2=1 m/s 2,选项A 错误;在0~4 s 内,F 1-μmg =ma 1, 解出:μ=0.4,选项B 正确;设前4 s 内的位移为x 1,x 1=12a 1t 12=12×1×16 m =8 m ;设4 s 后物体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2,则:F 2-μmg =ma 2, 解得,a 2=-2 m/s 2;物体在4 s 末时的速度为v ′=4 m/s , 设物体从4 s 末运动时间t 2速度减为0, 则:0=v ′+a 2t 2,解得:t 2=2 s ; 所以物体在6 s 末速度恰好减为0. 故后2 s 内的位移:x 2=v ′t 2+12a 2t 22,解得,x 2=4 m ;所以物体在前6 s 内的位移x =x 1+x 2=8 m +4 m =12 m ,选项C 错误,D 正确.【拓展训练3】答案 A解析 在前t 1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F f 恒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v =at ,v -t 图象是倾斜的直线;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12at 2,x -t 图象是抛物线;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不受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摩擦力F f 为0,加速度为0.故A 正确,B 、C 、D 错误.【拓展训练4】答案 AD解析 在小球由静止自由下落未接触弹簧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接触弹簧后,刚开始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小球的不断下降,弹力逐渐变大,故小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小球所受弹簧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小球继续下落时,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变为向上,且加速度逐渐变大,直到速度减小到零,到达最低点,由对称知识可知,到达最第 十 二 讲低点的加速度大于g ,故A 、D 正确.Part3 其他图像问题 【例4】答案 D解析 题图甲中,因v -t 图象与t 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体在0~t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v 0t 02,选项A 错误;题图乙中,根据v 2=2ax 可知2a =1515 m/s 2=1 m/s 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 2,选项B错误;题图丙中,根据Δv =at 可知,阴影面积表示t 1~t 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选项C 错误;题图丁中,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由图象可知12a =102 m/s 2=5 m/s 2,则a =10 m/s 2;v 0=-5 m/s ,则t =3 s 时物体的速度为v 3=v 0+at 3=25 m/s ,选项D 正确.【拓展训练5】答案 C解析 根据x -x 0=v 22a ,结合题图可知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有12a =2-04-2 s 2/m =1 s 2/m ,则加速度 a=0.5 m/s 2,初位置x 0=-2 m ,故A 、B 、D 错误;t =4 s 内,物块的位移Δx =12at 2=12×0.5×42 m =4 m ,则t =4 s 时物块的位置坐标x =Δx +x 0=2 m ,故C 正确.【拓展训练6】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得,对于甲有:xt =0.5t +1,对于乙有:xt=-0.5t +5,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得:x t =a2t +v 0.可得甲的加速度为a 甲=1 m/s 2,初速度为v 0甲=1 m/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加速度为a 乙=-1 m /s 2,初速度为v 0乙=5 m/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当t =4 s 时,甲的速度为v 甲=v 0甲+a 甲t =1 m/s +1×4 m/s =5 m/s. 乙的速度为v 乙=v 0乙+a 乙t =5 m/s -1×4 m/s =1 m/s ,可知,在4 s 末以前,乙车的速度先比甲车的大,后比甲车的小,故A 错误.由题意可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在4 s 末,甲、乙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C 错误. 平均速度为v =v 0+ v2,在前4 s 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第 十 二 讲Part4 图像信息提取问题 【例5】答案 AD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h =4 m 时物体的重力势能mgh =80 J ,解得物体质量m =2 kg ,抛出时物体的动能为E k0=100 J ,由公式E k0=12m v 2可知,h =0时物体的速率为v =10 m/s ,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功能关系可知F f h =|ΔE 总|=20 J ,解得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 f =5 N ,从物体开始抛出至上升到h =2 m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h -F f h =E k -100 J ,解得E k =50 J ,选项C 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上升到h =4 m 时,机械能为80 J ,重力势能为80 J ,动能为零,即从地面上升到h =4 m ,物体动能减少100 J ,选项D 正确.【拓展训练7】答案 B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在20 s 后汽车做匀速运动,则由题图甲可知:F f =1 500 N ,故选项A 错误; 在0~6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f =ma 1,则:a 1=5 m/s 26 s 末车速:v 1=a 1t 1=5×6 m/s =30 m/s ,在6~18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F f =ma 2,则:a 2=-13m/s 2,第18 s 末车速:v 2=v 1+a 2t 2=30 m/s +⎝⎛⎭⎫-13×12 m/s =26 m/s由题图知18 s 后牵引力等于阻力,即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第20 s 末的车速:v =26 m/s ,故选项B 正确,C 错误;汽车在0~6 s 内的位移:x 1=v 12t 1=90 m汽车在6~18 s 内的位移:x 2=v 1+v 22t 2=336 m 汽车在18~20 s 内的位移:x 3=v t 3=52 m故汽车在前20 s 内的位移:x =x 1+x 2+x 3=478 m ,故选项D 错误.【拓展训练8】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图乙可以知道,上滑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10 m/s 2,故A 错误; 物块在上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解得:μ=0.5,故B 错误;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所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12×12×1.2 m =7.2 m ,故C 对;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 2=g sin θ-μg cos θ=2 m/s 2第 十 二 讲根据位移公式:s =12a 2t 2解得:t =7.2 s ≠1.2 s ,故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刻不是2.4 s ,故D 错误.强化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 C解析 根据v -t 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大小,则得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2∶1,故A 错误;根据v -t 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则得:位移之比为x 1∶x 2=1∶2,故B 错误;在0~t 0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0~3t 0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平均速度公式得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为v 02,故C 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在0~t 0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I 1=m v 0;在t 0~3t 0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I 2=0-m v 0=-m v 0,则合力的冲量大小之比为1∶1,故D 错误.【2】答案 B解析 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由v 2-v 02=2ax ,解得a =-10 m/s 2,当v 1=12 m/s 时,汽车刹车的距离x 1=v 12-v 022a =12.8 m ,B 项正确.【3】答案 ACD解析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v 甲=x t 1=205m /s =4 m/s ,在0~10 s 内位移为:x 甲=v 甲t =4×10 m =40 m ,故A 、C 正确;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t =10 s 时,速度为零,将其运动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x =12at 2,根据题图有:x 0=12at 2,20 m =12at 02,t =10 s ,t 0=5 s ,解得:a =1.6 m/s 2,x 0=80 m ,则平均速度为:v 乙=x 0t =8010 m/s =8 m/s ,故B 错误,D 正确.【4】答案 C解析 根据动量定理得: 0~t 0内:F 0t 0=m v 1 t 0~2t 0内,2F 0t 0=m v 2-m v 1 联立解得:v 1∶v 2=1∶3 由p =m v 得:p 2=3p 1第 十 二 讲由E k =12m v 2得:E k1=12m v 12E k2=12m v 22解得:E k2=9E k1.【5】答案 C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t 0时间内乙车的位移比甲车的大,则t 0时刻两车没有相遇,故A 错误;0~t 1时间内,甲、乙两车图象斜率均逐渐减小,则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甲图象切线斜率为正,乙图象切线斜率为负,则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 错误;0~t 0时间内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小,则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 正确;0~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大,则在t 1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之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则甲车将一直在乙车前方,故D 错误.【6】答案 B【7】答案 A解析 由x -t 图象可知,4 s 末到达位置为-1 m ,总位移为大小为2 m ,由v -t 图象可知,物体前2 s 内沿正方向运动,2~4 s 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4 s 内总位移为零;由a -t 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 s 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第2 s 内向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减为0,然后在2~3 s 向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在3~4 s 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末速度为零,并回到出发点,总位移为零,其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F -t 转化成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第 十 二 讲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 s 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 s 内做匀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减为0,前2 s 内的位移为x =2×12×0.5×12 m =0.5 m ,后2 s 内位移x ′=x =0.5 m ,总位移为1 m ,综上可知,A 正确.【8】答案 D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演员在1.0 s 时的加速度大小a =3-01.5-0.5m/s 2=3 m/s 2,故A 错误;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可知,总长度x =12×3×3 m =4.5 m ,故B 错误;两图结合可知,静止时,传感器示数为800 N ,除去杆的重力200 N ,演员的重力就是600 N ,在演员加速下滑阶段,处于失重状态,杆受到的拉力最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1=ma ,解得:F 1=420 N ,加上杆的重力200 N ,可知杆受的拉力为620 N ,故C 错误;由题意可知演员从滑杆上端下滑到杆底端的过程中,初、末速度相同,故ΔE k =0,则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损失的机械能,即ΔE =mgh =600×4.5 J =2 700 J ,故D 正确.【9】答案 BD解析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则上滑时的加速度a 1=-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g cos θ),下滑时的加速度a 2=mg sin θ-μmg cos θm =g sin θ-μg cos θ.知|a 1|>a 2.根据位移公式x =12at 2,由于下滑与上滑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则知下滑的时间t 2大于上滑的时间t 1.由于机械能有损失,返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小于出发时的初速度,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 错误,B 正确.上滑时重力做负功,下滑时重力做正功,故C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上滑时E k =E k0-mgx sin θ-F f x ;下滑时:E k =mgx sin θ-F f x ,且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小于初始状态的动能,故D 正确.第 十 二 讲【10】答案 (1)0.5 (2)60 N (3)7.5 m解析 (1)由题图可知,物体向上匀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a 2=10-51-0.5 m /s 2=10 m/s 2此过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代入数据解得:μ=0.5(2)由题图可知,物体向上匀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a 1=100.5m /s 2=20 m/s 2 此过程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代入数据解得:F =60 N(3)设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则t 1=1010 s =1 s ,则整个过程中物体向上滑行的时间t =0.5 s +1 s =1.5 s , 结合题图乙可知,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 s =12×10×1.5 m =7.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