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5、环境因素
•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外语学习是在课堂上 完成的,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学生除了 每天 (有些是隔几天 )在课堂上接触到有限的 45分 钟的英语外,其他时间都处于汉语环境的包围之 中,所看、所听、所说、所想无不打下汉语深深 的烙印。由于所学语言的输人量有限 ,且无法与目 的语群体进行有效的接触,说出来的英语充满汉 语腔调和只有中国人才听得懂的 Chinglish,开口 便是 How are you, Teacher Zhang . 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中介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充分利用所学语言
• 目前国内的外语学习都是一种简单的输入式学习, 而对目的语的输入简直是少之又少,所学的外语 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但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 同样有积极意义。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 不够的,学习者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使用语言。在 语言输出中,学习者同时在检验有关目的语的结 构和意义的假设。另外,学习者还能够获得修正 假设的至关重要的反馈。借助反馈,学习者会修 正假设,进行再次尝试。通过语言输出,学习者 还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度、自然度和准确度。积 极的语言输出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度和准确 度,使学习者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的标准。
3、强化学习的动机
• 动机是人们学习新事物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 语言学习中也不例外,而且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的诸多因 素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语 言学习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学习动机通常可以分 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为谋职或提高自己的修养,通过 考试等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工具型动机。为参加目的语社 团的生活而熟练掌握语言的愿望是融合型动机。如果单纯 怀有工具型动机,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学习语 言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即要有工具型动机也应 该培养强烈的融合型动机。学习者只有本着了解目的语文 化的态度,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外语教学及如何防止中介语石化的研究

外语教学及如何防止中介语石化的研究

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外语教学及如何防止中介语石化的研究目录一、摘要2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及类型2三、中介语石化的成因2(一)从产生石化现象的内部因素来分析21. 年龄32. 缺乏文化融合的愿望33.学生自身英语语言知识的匮乏3(二)从产生石化现象的外部因素来分析31.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不平衡32.语言负迁移33.学习与交策略不当34. 文化意识的缺失四:外语教学与如何防止中介语石化..41 要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42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与教材43. 鼓励学生语言的输出-54.增加目的语文化了解65.要正确对待学习者所犯的错误6五:结语7六:参考文献8外语教学及其对如何防止中介语石化的研究赵丹070402184【摘要】:语言石化现象已成为二语学习者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巨大障碍,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外语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总是处于一种似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至少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自己的外语听起来永远是外语,无法像本族语者那样运用自如;甚至有的学习者到达高级学习阶段时,整体外语水平与能力反而不如从前。

所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石化现象,找出合适的应对措施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鉴于国内外已有的石化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缺乏对石化现象明确的分类,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石化语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并借助普通语言学、语用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学习者的石化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类。

因石化本身的复杂性及研究手段和方法所限,此次类别研究无法达到穷尽。

关键词:语言石化现象外语教学母语迁移中介语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及类型按照塞林克的定义,“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塞林克把石化看成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它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

换句话说,如果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加大最终却没达到目的语这个终点,也就是语言结构系统(如语言项目、语法规则、系统性知识)不再有进一步发展,而是趋于固定甚至是停顿的状态,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石化表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长时间使用母语或其他中介语干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运用。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缺乏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以及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不正确。

中介语石化现象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我们应加强中介语教学的监管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改进、监管和引导、英语思维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引言1.1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语言习得障碍。

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介语石化现象会导致学生产生语言表达的困难。

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导致语言表达不够自然流畅,甚至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

中介语石化现象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

学生习得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制约,导致他们在构建英语句子时仍然思考母语的语法规则,而非直接运用英语的语法体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

学生受到母语干扰时,可能会忽略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造成英语水平提升缓慢,难以达到流利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水平。

了解和应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过度依赖母语或其他中介语言来帮助理解和表达,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目标语言的运用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激活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1)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激活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1)

11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157
学科园地
和肯定的认知反馈会鼓励学习者继续采用与当前相似的语 言形式,而忽视了否定的认知反馈的积极性,从而引起石化。
(六)目的语文化缺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须借助语言来表现。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文化差异对学习者习得第 二语言有很大的影响。Schumman 的文化迁移模式提出“: 第 二语言获得是文化合流的一个主要方面, 语言学习者能将自 己的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合流的多少决定了他获得第二语 言的成败。”根据文化迁移模式,文化迁移由习得者与目的语 文化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所决定。如果习得者的社会文 化与目的语差异较大,由此造成的距离感就会更大,若习得者 对与自己文化不同的目的语存在抵触,其文化迁移程度就会 降低,即习得者不再以目的语为导向来修改其中介语,从而影 响了学习者所收到的输入信息水平,并导致了石化现象。 三、激活口语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减少母语的干扰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学习者有利也有弊,尤其是 初学者往往根据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母语所承载的文 化对目的语进行重组,结果形成了处于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状 态的中介语系统。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易犯中式英语的错误, 即使其学了很长时间英语,仍无法克服他们的“中国腔”。若 要减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输入地道的 目的语,培养英语思维,并在口语的教学中,尽量帮助学生克 服对汉语的依赖心理。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才 能减弱母语的干扰。 (二)教师的引导与教材的选择 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角, 但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应具备较 高的组织能力,方能保证口语教学顺利进行。此外,教师在 各教学阶段,应适时扮演观察者、督促者、受咨询者和评议者 的角色。当教师从观察者角度出发,发现并疏导学生在交流 中的瓶颈,通过了解学生需求,进而不断更新口语教学模式。 当教师以督促者身份出现时,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其 主动性,克服语音交流的心理障碍。而通过参与学生交际活 动,帮助他们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质量给予评价 时,教师身份已演变为受咨询者和评议者。 同时,不能忽视教材甄选的重要性。教师在外语教学中, 应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输出与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相适应 的学习内容,摒弃那些语言和内容都已过时的教材。教师在 口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步采用教材和其它音像资料,提升 口语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训练 学习策略本身并无优劣,善学者和不善学者的根本差别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语言能力停滞,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十分常见,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1. 缺乏输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没有接触到大量的目标语言材料和真实语境,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缺乏输入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不足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的外语缺乏兴趣或动力,那么就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持续地提高语言能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比如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善于总结和应用语言知识等,那么就难以将语言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比如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犯错或者受到失败的打击,导致在使用外语时情感紧张,从而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1. 提供充足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比如真实语境下的对话、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目标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引导学习者参加一些语言角、文化活动等,让学习者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习者尝试和使用外语,帮助学习者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通过提供充足的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策略和培养积极情感等多种途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一、中介语理论及石化现象有许多外语学习者乃至外语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语言能力没有继续向前发展,而是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自己的外语运用起来为什么总不象本族语那么自如?在经过多年学习后,在说写中仍然出现一些无法改变的永久性错误(persistent errors)?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Selinker认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如果中介语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最终达不到目的语这个终点,也就是结构系统(如语言项目,语法规则,系统知识)不再进一步发展,而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这是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形式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表现在两个方面:(1)错误石化(error fossilization),表现为被纠正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反复出现;(2)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中介语在语音、语法及词汇方面的石化。

群体石化是指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方言出现,如印度英语(牛强,2000)。

石化现象根据其性质又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中国学习外语的学生出现的中介语现象大多属于前一种,即暂时性石化,处于暂时的稳定;学习者在能获得最大优化输入的情况下,其中介语可以达到另一次高峰,如在英语国家生活、学习,接受集中培训等。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使用中逐渐变得僵化固定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当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石化现象。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将母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套用到中介语中,导致中介语变得僵化和固定。

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缺乏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也限制了中介语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者可能因为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因素,不敢尝试使用新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真实交际,提供学习者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帮助学习者改变使用中介语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不通顺表达,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

学习者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和使用新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真实交际,与母语人士进行对话和实践,提高语言使用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学习者还可以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第二外语的语言输入,如阅读、听力和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以培养对第二外语真实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及对策

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及对策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地一个瓶颈期。

本文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且探讨其解决对策来帮助学习者避免石化现象。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原因; 对策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过渡语,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的语言体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是朝着目的语的前进方向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是中介语石化。

selinker首先提出了中介语石化(fossilization)这个概念。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是个普遍的现象,其可能存在于习得的任何一个阶段。

外语学习者会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伴有不正确的语言形式。

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会出现母语的发音和用词、或者是语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语习得者掌握目的语的熟练程度。

一.产生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五个因素:母语迁移、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目的语过度概括。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如果源语与目的语相似形成的正迁移会使语言习得的过程更加容易,如果源语和目的语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负迁移回阻碍语言习得。

培训迁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而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这种语言误解往往产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

培训迁移还可以由教材的学习策略的失败也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指将目的语简单化,尤其体现在句法上。

学习者在无意识中使用学习策略将目的语简化以便交流,但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从而不能使学习者不能灵活运用目的语。

如一些英语学习者为了追求目的语的准确性而把目的语简化,长期使用简单句而避免使用长句从而导致语法方面学习的石化。

另一种是学习者过度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从而产生了一些典型的语法错误。

如冠词和时态的使用错误。

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学习者运用如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fication)等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学习第二外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但是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即学习者在运用第二外语时出现受母语干扰而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准确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仍较薄弱。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提升第二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

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形成一种混合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而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长期使用中介语后,出现语言学习停滞或难以进步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第二外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习者形成中介语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还可以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丰富第二外语教学理论,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第二外语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强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2000字】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步骤。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中介语(interlanguage,IL)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族际语,过渡语,中间语或学习者的语言。

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首次提出。

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既非母语,也非目的语,而是介于两种语言之间。

英语学习受个体差异,语言环境,学习策略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内化过程。

但无论学习者如何努力,总是很难达到英语本族语者的水平。

很多学习者在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像学习初期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停滞不前。

Selinker把这一现象称为石化(fossilization)。

1中介语石化的原因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2)培训转移;(3)二语学习策略;(4)二语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

显然,这五个过程所导致石化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后来,语言学家们又指出,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年龄因素以及认知因素的制约,外在因素主要指缺乏学习机会和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

Lenneberg根据乔姆斯基有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l的原理,认为人类具有“潜在的语言结构”(1atentlanguagestructure),正是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才使得人类能够“自然”习得母语,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

但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只有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才能激活,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激活。

从而丧失了掌握语言的最佳机制,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了关键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最容易习得语言(2-13岁),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到13岁为止。

过了青春期以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分工已确定,语言功能被定位在左脑,大脑功能侧化,因此语言发展势必受到一定的限制。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与第二外语学习者长期使用第二外语,产生习惯性使用、模仿外语母语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经常面临着学生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对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还可以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第二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不同案例,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制约作用,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我们致力于为第二外语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自信和流利的第二外语学习者做出贡献。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第二外语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概念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或外语输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其第二语言表达能力停滞不前,表现为语言习得程度长时间停留在某一水平,无法继续提升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常常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者长期停留在某一语言环境中,无法与母语社区或者原汁原味的外语环境有足够的互动与接触的情况下。

中介语石化现象不仅仅是语言技能停滞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学习者丧失学习语言的动力与兴趣,甚至选择放弃学习第二外语。

在中介语石化现象之下,学习者可能出现语法错误的固化、词汇量无法继续扩大、口语表达缺乏流畅性等问题,从而影响其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36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传播力研究
机、兴趣等情感因素的影响。 Krashen 认为影响第二语习得的情感
变量主要有三类,即学习者的动机、自信 心和焦虑。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的激发和调 节二语习得者对外语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保持持久学习动力,进而有利于在较长时 间内维持原有的语言水平,对外语学习充 满自信和期待。有时,二语习得者在学习 语言过程中,语言焦虑高,会担心自己会 犯错误,害怕出丑,则降低了语言学习的 自觉性和输出能力,表现在写作时不能促 进其写出正确的语法语句。
频数 百分比
10 12.3%
68/36 83.9%/44.4%
表 2 写作中词汇石化现象分类统计表
类型
冠词
数(单数和复数)
频数 百分比
7 8.6%
56/27 69.1%/33.3%
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向前延伸和学习 者语言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以及其他 要素的影响其原有的语言错误形式可以 逐渐转变成正确的目的语结构,这就是 暂时性石化。这种石化在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可以克服和改善 的。永久性石化则是指语言学习者其外 语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不论学习者年 龄的大小,或其在外语学习中接受的帮 助、指导、纠正有多少,这种趋势都不 会改变。[1] 因此永久性石化一旦形成外 语水平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显著的进 步,极大的影响和阻碍了学习者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二语 习得者要主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应 对策略,尽可能的防止永久中介语石化 的发生,使临时石化的现象不断减少。 一、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应对策略
( 一 ) 重视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发 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易受到动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第二外语的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已成为第二外语学习的首选。

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现象——中介语石化,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特别是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

本文将解析中介语石化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介语石化是什么?中介语石化是指学生当学习第二外语时,他们已经掌握的母语或第二语言习得的知识,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了干扰,使得学生在表达时误用语法规则或词汇,导致语言表达变得僵硬或死板。

中介语石化的本质是成语思维的困境。

当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以至于用新语言表达时翻译思维会干扰其思维过程,使得语言表达受到限制。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语言思维方式的问题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在语言表达中受到固有思维方式的限制,从而产生中介语石化现象。

2、语法结构的影响第二语言可能与母语有相似之处,但有时语法结构可以完全不同。

当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与另一种语言不同,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中介语的影响会使他们倾向于将母语的语法规则运用于第二语言,因此会出现语法错误。

3、词汇学习的问题词汇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在使用和运用词汇时,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中介语石化问题就会很明显。

三、应当如何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1、适应第二语言通过暴露在第二外语环境中,学生会快速适应新语言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会减少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干扰。

2、正确使用新语言通过正确地使用新语言,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思维方式,最终在语言交际中熟练地运用新语言,降低中介语石化的风险。

3、增强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学生需要重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关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学习。

同时,学生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一个语言学习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第二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中,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间状态的语言结构和词汇,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的特点。

本文将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方法。

一、中介语石化的成因1.1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母语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语言,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深地植根于学习者的大脑中。

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学习者往往会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带入到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导致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1.2目标语不足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往往会受到目标语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只是学习了目标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但没有真正融入到目标语的语境和文化中,就容易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真正地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

2.1语言表达不够地道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用第二外语进行表达时,往往会感到表达不够地道。

因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搭配、句式结构都受到了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中间状态,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

2.2理解困难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理解目标语时也会遇到困难。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对目标语的理解会受到干扰,导致理解不够准确和流畅。

2.3沟通障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进行交流时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对目标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交流的混乱和误解。

2.4学习动力下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学习动力会下降。

因为学习者感到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重重,很难取得进步,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有效应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学习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入语言交换群体、参加线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置身于目标语的语境中,增加对目标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浅析翻译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翻译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例 2 Io l a e h ome c d n T .o h c o ny c n se tec s t sa so Vs rc e k s me i
m g z e b u e i ec m ue. 中 c ek一 词显 然用 得 a a i sa o th m w t t o p t f n t hh r其 hc
迁移 。 导致 第 二 语 言 中不 当形 式 产 生 的 二语 模 式 或 者 规 则 的使 用 的迁 移 称 为 负 迁 移 。 翻 译 中外 语 方 言 在语 音 方 面 是 负 迁 移 的例 在
子。
2 目标 语 规 则 的 泛 化 “ 化 ” ) 泛 的定 义 是 什 么 ? 观察 发 现 , 经 无 论 是 第 一 语 言 习 得 者 还是 第 二 语 言 习得 者 , 会 产 生 “o d 这 都 cme ” 样 的错 误 。 似 这 样 的错 误 可 以 解 释成 在 目标 语 中某 些普 遍 规 则 类 的 “ 化 ” 例 如 , 绝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 1” 看 作 是 副 词 的后 缀 。 泛 。 在 “ 被 y 如果 我 们 在 “ae 1k d q i ” 些 词 后 加 “ ” 们 便 得 到 了 crf . i , u k 这 u n c l, y我 这 些 词 的 副词 形 式 “ a fl . idy q i l ” 然 而 , 一 规 则 并 c r u y kn l , uc y 。 e l k 这 不 适 用 所 有 词 。因 此 “ i dy 在 句 子 “ e t e r n y 中 。 f e l” rn Het a d m i d . r e fe l ” 属于泛化。 3 第 二语 言 交 际 策 略 由于 英 语 语 言 积 累 方 面 的欠 缺 , 二 ) 第 语 言 学 习 者 借 助 一 些 策 略 以解 决 交 流 的问 题 。 译 者 运用 杜撰 新 翻 词 、 回 曲折 、 字 翻译 、 迂 逐 寻求 帮 助 、 手势 和 回 避 等 方 式 达 到 交 流 的 目的 。在 交 流 的 过 程 中 . 然 会 犯 错 。 当 三 、 化 现 象分 析 对 翻 译 的 启 示 石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

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

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

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摘要]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母语已经不能满足各国人们相互交流的需求,因此第二语言的习得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无疑对第二语言习得者造成不少的阻碍,从而降低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进程中的步伐。

本文着重分析了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分类以及原因,进而提高第二语言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因素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学术论文,文中首次使用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术语并对它进行界定。

在我国,中介语也叫被翻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 IL)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 NL)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TL)之间的国度语言。

它以母语为依托,经过不断的修正和完善,逐步向目的语靠拢,但并不是目的语。

众多第二语言学习者以及外语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体会:当第二语言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习得者的学习效率不会像初学者那样有明显的提高,有时甚至徘徊不前,学习者感觉自己第二语言的能力无法达到像自己母语一样炉火纯青的水平。

这种现象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类Selinker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石化现象进行了分类。

一方面,他根据石化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个人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个体石化的现象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1)错误石化(error reappearance),这种现象表现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的某些方面被纠正多次,并且在语言使用中重复出现自己已经认识到的错误;(2)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过渡语在第二语言的语音发音、第二语言的句法结构运用以及第二语言的词汇使用方面的石化现象。

群体石化是指大部分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具有普遍的已经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并且这种石化现象成为社会交流的正常现象,从而导致一种新型方言的产生,如:印度英语。

另一方面,Selinker根据石化现象的程度将其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1]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者都属于暂时性石化或石化的前兆——稳定化,如果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标准的语言输入,或者完善的目的语环境,其语言能力会进入下一个巅峰。

三、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免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且它可以出现在二语习得的任何一个阶段;其次,石化现象在每一位学习者身上的表现形式又不尽相同,但无论以何种表现形式存在,它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率。

由此,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语言学家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详尽的研究。

Ellis(1994)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分为内在成因和外部原因。

[2]首先,石化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自我认知、社会情感因素以及本族语的问题,即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心态问题以及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主要是语音方面)。

在上述几个因素的干扰下,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

其次,石化现象的外因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教师规范的教导以及教材内容上的疏漏,促使石化的形成。

也就是说,语言石化的内因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动机有直接关系;而语言石化的外因与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影响有关。

本文主要从文化、心理、认知这三个方面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

(一)中介语石化的文化因素语言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必须借助于语言来体现。

[3]28-31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以及相应的语言。

所以语言学习者在习得另外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语言时,文化上的差异会对他们的语言学习造成重大影响。

Schumann在他的研究中指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文化合流的一个主要方面,语言学习者能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与第二语言国家的文化合流的多少决定了他获得第二语言的成败。

”[4]391-408根据Schumann的文化迁移模式,文化迁移由语言习得者的心理、习得者的社会文化与目标语的文化差异的大小所决定的。

如果学习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相去甚远,那么语言学习者的习得目的语的难度系数就会加大。

若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未接受系统的、正规的目的语学习,那么他所掌握的第二语言就会长期滞留在初级阶段,从而导致语言皮钦化的产生。

除此之外,两者的文化差距越大,习得者语言的皮钦化就会越明显。

例如:旧上海“洋泾浜英语”。

经过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早期第二语言的特点与皮钦语(指掌握不同母语的人们因为急于进行交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混合语)很类似。

但是皮钦语不是第二语言,它只是中介语石化的产物。

如果第二语言习得者对目标语的文化有极强的厌恶心理,那么学习者在习得语言过程中的文化迁移程度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学习者不会用目标语的标准来衡量和修改自己习得的语言,从而降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言输入,促使中介语石化的产生。

例如:非洲及美洲某些地区所使用的“克里奥尔语”。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第二语言习得者文化适应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习得者语言的最终走向;第二语言习得者对文化的适应程度可以控制学习者接触目标语的多少;另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者的文化适应程度表明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目的。

(二)中介语石化的心理学和神经学因素Selinker(1972)提出了石化现象产生的五个心理过程:母语迁移、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目的语笼统化[5]209-231。

Selinker通过上述五个心理过程来阐述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在中介语系统或行为模式中石化现象产生的类型。

(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即母语的语音对学习者第二语言发音的干扰。

大部分初学者习惯于用母语的发音方式及特点套用在目标语上,导致目的语的发音不伦不类。

许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习惯在结尾为音标[t]的单词加元音[]或者[:],比如:“what?”这个词在单独使用为疑问句时,学生常读成[w t],等等。

(2)训练迁移(transfer training),即在二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发音不准或带有某些口音,授课所选的教材不合理,导致负迁移。

这种训练的负迁移主要产生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先入为主的认识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中影响巨大,甚至是根深蒂固的。

语言学习者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一般都是较为正式的词语以及句型模式,而现实生中的非正式词语和句型却接触甚微。

因此,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实际的交流中常常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对话,缺乏变通,以至于语用错误的产生,导致语用僵化(pragmatic fossilization)。

[6]769-784例如在中国,基本上所有学习英语的同学都知道“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并且这句话应该如何运用;而面对“What’s up?”这种欧美国家交际口语中的“常客”时却显得手足无措。

这就是因为大多数教材只注重正式的交际用语而忽视日常口语,而且教师也很少涉及日常口语中的交际用语所导致的。

(3)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即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习得方法。

它包括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社交策略(social strategy)等。

[7]18-23第二语言习得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类课程,大部分学习者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略实际的运用,从而导致语言石化。

(4)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

Coulter和Selinker在其各自的研究中都发现一个问题,即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具备一定的目的语交际的能力后,总是想方设法在交际过程中回避复杂的语言点,运用简单的、但有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构进行代替,长此以往形成石化现象。

(5)目的语笼统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学习者简单地将某一种语言规则扩大化,导致错误产生,长此以往产生石化。

中国大多数学生将英语名词的复数规则简单的用于那些特殊的名词复数中去,或将动词第三人称的变化规则笼统化。

在英语当中,大多数名词变复数或者动词的第三人称都是直接在其后加“s”,但有些特殊变化的名词或者动词则不是这样。

如“foot”的复数是“feet”而有些学生想当然的把它的复数形式写做“foots”;“fly”的动词第三人称应当写做“flies”,而有些学生写做“flys”,等等。

这些问题一般都出现在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初学阶段,但是往往很多学习者即使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很难避免其中一些小错误的产生。

(三)中介语的认知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的认知方式及情感因素的变化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Krashen认为成人在认知成熟以后,他们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

他从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过程来考察石化现象,提出了感情过滤假说,并列举了可能引起语言石化的五种因素[8]:(1)目标语摄入量不足;(2)目标语输入质量不高;(3)情感过滤器;(4)目标语输出过滤器;(5)目标语语言变异形式的习得。

Krashen将第二语言习得者对语言的情感因素比喻成一张可以收缩的“过滤网”。

如若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对待语言的习得,即第二语言习得者较为自信,并且有主动的态度进行目的语学习,对目的语十分有兴趣,那么这张“过滤网”对目的语的过滤比较低,语言的输入比较高,这些情感因素有助于学习者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如若学习者以消极的情感对待语言的习得,即第二语言习得者厌恶对目的语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焦虑、胆怯、紧张的情绪,那么这张“过滤网”的过滤能力就增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输入就会减少,即便知晓这些信息,它们也不能完整的保存到学习者负责语言学习的大脑区域。

因此这些情感障碍会妨碍,甚至阻止学习者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障碍会使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习者经常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习得,从而最终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精密的、复杂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因素也是多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