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病虫害综合治理名词解释
病虫害综合治理名词解释
病虫害综合治理(病虫害total control)是一种针对植物、动物、设施等对象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全面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达到保护目标对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虫害分类:根据病虫害的危害性、传播方式和发生环境等因素,将病虫害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植物病虫害、动物病虫害、设施病虫害等。
2. 病虫害防治策略:根据病虫害的危害性和传播方式,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如预防、控制、治防等。
3. 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如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4.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5. 病虫害管理: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如修剪、轮作、覆盖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植物的安全性和产量。
病虫害综合治理可以应用于各种对象,包括植物、动物、设施等。
在实践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
除了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外,病虫害综合治理还需要结合不同的管理手段,如土壤管理、气象管理等,以全面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病虫害综合治理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手段,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2〕一、名词解释1.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开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开展的现象。
2.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
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3.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在同一寄主上完成真菌的生活史,为单主寄生。
需要在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4.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
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的为多循环病害。
5.〔病虫害的〕短期预报:以天为单位,预测3—10天病害或虫害的情况。
如根据田间菌量积累情况、短期天气预报及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等预测病害情况;从害虫前一个虫期预测后一个虫期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
7.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织联络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8.世代: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开场,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器官成熟并能繁殖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
9.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对植物最初的侵染,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那么是由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再侵染植物的安康部位或安康植株。
10.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构造。
11.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群集性。
植物检疫:是由国家公布法规,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展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的植保措施。
13.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一、名词解释1. 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2. 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3.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4. 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5. 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6. 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7. 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的植保措施;8. 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9. 趋性:是昆虫以反射作用为基础的进一步的髙级神经活动,是昆虫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或趋或避,其趋性有趋旋光性、趋化性及趋温性;10.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11.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12. 世代: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器官成熟并能繁殖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13.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14. 交叉保护:是指病毒的弱毒株系可以保护植株免受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严重为害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可以通过给植物接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的办法,从而达到防止强毒株系危害的目的;15. 年生活史:昆虫以当年越冬虫期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为年生活史;16. 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17.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18. 生境与生态位:昆虫整个生活周期内的栖息场所称生境或栖境,某种具体生活的场所通常叫做生态位或小生境;19. 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20. 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21. 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对植物最初的侵染,称为初侵染;再侵染是由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再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植株;22. 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病状是植物本身表现的异常状态,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二、填空1.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耐病和感病等几种;2. 植物病原细菌均为杆状,繁殖方式为裂殖;3. 黄瓜幼嫩叶片抗霜霉病,而成熟叶片易感病,说明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4. 昆虫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和数量繁多和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5. 昆虫的变态方式有不全变态和全变态;6.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7. 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8.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状为杆状,田间诊断细菌病害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植物病组织切口是否有菌脓溢出;9. 昆虫的腹部是代谢与生殖的中心,腹腔内有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和生殖等器官;10. 蝽象属于半翅目11.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伏期和发病期四个时期;12. 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蔫;13. 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由母体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14. 昆虫分类的阶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15.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外胚层内陷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分为气门、气管和微气管;16. 蝗虫、蟋蟀、蝼蛄属于直翅目;17. 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有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两种;18. 昆虫的头部附器有口器、触角和眼;19. 鞭毛菌亚门的霜霉菌能引起葡萄霜霉、黄瓜霜霉病,接合菌亚门的根霉菌能引起果实软腐病;20. 水平抗性由多基因控制,其抗性遗传为数量遗传;21. 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这段时期,称为潜育期;22. 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23. 螳螂目昆虫的头部呈三角形,触角丝状;24.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变化;25.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称为致病性;26. 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是咀嚼式、刺吸式和虹吸式;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非传染性病害表述正确的是A;A. 非传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症B. 非传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C.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D. 非传染性病害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不十分密切2. 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D;A.植物幼嫩部位B.自然孔口C.植物根部D.微伤口3. 下列属于病毒侵染所致的病害为A;A.大豆花叶病B.黄瓜霜霉病C.柑桔溃疡病D.大白菜软腐病4. 关于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水平抗性的抗性中等,但其抗性比垂直抗性稳定B. 水平抗性常表现高度抗性,抗性比垂直抗性稳定C. 垂直抗性的抗性中等,但其抗性比水平抗性稳定D. 垂直抗性常表现高度抗性,且抗性比水平抗性稳定5. 关于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 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B. 多循环病害多为局部病害,潜育期短C.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短D. 单循环病害利用消灭侵染来源可达防治病害的目的6. 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C;A. 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B. 头部有口器和触角C. 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D. 身体最外层是外骨骼7.利用胃毒杀虫剂主要防治CA.虹吸式口器害虫B.刺吸式口器害虫C.咀嚼式口器害虫D.刮吸式口器害虫8. 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不包括A;A.运送氧气B.运送营养物质C.运送代谢废物D.涨脱旧表皮9. 昆虫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为A;A.两性生殖B.孤雌生殖C.卵胎生D.多胚生殖10. 下列属于鞘翅目的害虫为D;A.蝗虫B.蝽象C.蟋蟀D.甲虫11. 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害诊断程序的不同在于C;A.田间观察B.症抹鉴别C.环境调查D.病原鉴定12. 下列关于植物病害表述不正确的是C;A.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界素的影响B.植物病害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C.植物病害不一定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D.植物病害的形成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13. 下列属于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为B;A.烟草花叶病B.黄瓜霜霉病C.柑桔溃疡病D.番茄青枯病14. 蝗虫的口器是C;A.刺吸式B.虹吸式C.咀嚼式D.锉吸式15. 下列不属于昆虫保护性适应的是A;A.迁飞B.保护色C.拟态D.假死16. 属于鳞翅目的有CA.草蛉B.蚜虫C.舞毒蛾D.赤眼蜂17. 属于物理防治的方法是C;A.选育抗病虫品种B.利用天敌昆虫C.灯光诱杀D.喷施农药18. 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D;A.营养体为丝状体B.具有细胞结构C.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D.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19.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为B;A.球状B.杆状C.螺旋状D.星状20. 关于单循环病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B.单循环病害多为局部病害,潜育期短C.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短D.单循环病害为局部病害,潜育期长21. 利用内吸杀虫剂主要防治B;A.虹吸式口器害虫B.刺吸式口器害虫C.咀嚼式口器害虫D.刮吸式口器害虫22. 甲虫的前翅为B;A.半鞘翅B.鞘翅C.膜翅D.复翅23. 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B;A.前肠B.马氏管C.背血窦D.微气管24 .枯叶蝶停息时,双翅竖立,形似树叶,这种保护性适应叫A;A.拟态B.保护色C.蒈戒色D.假死25. 属于农业防治的方法是A;A.选育抗病虫品种B.利用天敌昆虫C.灯光诱杀D.喷施农药26. 下列关于传染性病害表述正确的是B;A.传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症B.传染性病害有明显发病中心C.传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D.传染性病害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分密切27. 真菌的有性孢子是B;A.游动孢子B.子囊孢子C.孢囊孢子D.分生孢子28. 属于被动传播的是D;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C.游动孢子在水中的游动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29. 步行甲的胸足为C;A.跳跃足B.捕捉足C.步行足D开掘足30. 昆虫的呼吸B;A.靠肺来进行B.靠空气的扩散和通风C.靠口器D.靠马氏管来进行31. 小菜蛾蛹的类型为AA.被蛹B.离蛹C.围蛹D.包被在薄茧中32. 下列属于同翅目的害虫为DA.蝗虫B.蝽象C.蟋蟀D.蚜虫33. 下列属于化学防治的方法是DA.选育抗病虫品种B.利用天敌昆虫C.灯光诱杀D.喷施农药34. 真菌的侵入一般是A;A.直接侵入或自然孔口侵入B.虫媒传播C.产生吸根侵入D.其它35. 关于多循环病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多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B.多循环病害多为局部病害,潜育期短C.多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短D.多循环病害为局部病害,潜育期长36. 下列属于半翅目的害虫为BA.蝗虫B.蝽象C.蟋蟀D.蚜虫37. 属于生物防治的方法是BA.选育抗病虫品种B.利用天敌昆虫C.灯光诱杀D.喷施农药38. 昆虫的年生活史是CA.从卵开始,经幼虫、蛹到成虫性器官成熟繁殖后代B.又称为生活周期或世代C.从当年越冬虫期开始活动动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39. 在进行害虫田间调查时,随机取样的正确做法是DA.在田间任意取一定数量的样点不带个人主观成分,并对样点内的害虫全面计数B.根据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C.根据害虫的田间分布型和作物的种植方式,按一定长度、面积或一定植株数取样D.每隔一定距离,随机取一定植株数为样本40. 蝗螂的前足为B;A.跳跃足B.捕捉足C.步行足D.开掘足41. 豌豆象属于A;A.单食性昆虫B.寡食性昆虫C.多食性昆虫D.腐食性昆虫四、简答题1. 简述真菌的症状特点;答:病状:坏死腐烂萎蔫2分病症: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绵状物、粉状物3分2. 蝉←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试以为例,写出下面两组生物食物链构成;A.稻螟赤眼蜂、水稻、二化螟B.稻纵卷叶螟、纵卷叶螟绒茧蜂、金小蜂、水稻;答:A. 水稻←二化螟←稻螟赤眼蜂2分B. 水稻←稻纵卷叶螟←纵卷叶螟绒茧蜂←金小蜂3分3.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2分大量繁殖和饲养释放天敌昆虫;2分移植和引进外地天敌昆虫;1分4. 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是什么答: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有三,首先是有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2分其次是有连续、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感病品种;2分最后要有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1分5. 引起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答:真菌1分;病毒1分;细菌1分;线虫、类菌质体1分;寄生性的植物、类病毒1分;6. 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1翅的有无、翅的性质1分2口器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1分3触角、胸节、胸足及其跗节特征1分4变态的类型1分5马氏管的数目1分7. 说明害虫的呼吸与化学防治的关系;答:昆虫的呼吸是靠通风和扩散作用进行的,空气中含有毒气时,毒气随空气进入害虫体内,使其中毒而死;熏蒸杀虫剂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3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髙,昆虫的活动越旺盛,呼吸加剧,气门开放越大,熏蒸杀虫剂的效果越显着;2分8. 请说明哪些属于昆虫的保护性适应;答:昆虫的保护性适应是长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而形成的1分,主要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和假死4分9.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1分以菌治虫,1分其它有益生物的利用,1分颉抗作用、1分交叉保护及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1分10. 植物病害的含义是什么答:1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分2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如不造成产量、质量的损失就不叫病害;2分3植物病害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有一个病理变化过程,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1分11. 真菌的分类单元如何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是什么答:真菌的分类单元:界、门、亚门、纲、亚纲、目、科、属、种;3分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是种2分五、论述题1. 传染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答:1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2分2有病状,又有病症2分3田间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先有后,田间分布不均匀,有明显发病中心,然后由中心病株向外扩散;3分4发病与环境条件不十分密切,改变环境条件,一般植物不能恢复3分2. 随机取样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答:随机取样有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Z字形取样、棋盘式取样5分1五点取样法:适合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害虫为随机分布的种类1分2对角线取样法:适合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害虫为随机分布的种类1分3平行线取样法:适宜于成行的植物,害虫核心分布的情况1分4Z字形取样:适宜于害虫为嵌纹分布的情况1分5棋盘式取样:适宜于密植或成行的植物,害虫为随机或核心分布的种类;1分3. 农业防治的优缺点有哪些答:优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由于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需增加额外的劳力和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农业防治是通过各种保健栽培的措施,恶化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的生存和繁衍,不污染环境,符合生态防治的要求;5分缺点:对某种害虫或病害有效的措施对另外的害虫或病害不一定有效;所用的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作为应急措施;5分4. 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2分;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还有2~3个单眼和1对复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2分;胸部由3节构成,生有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2分;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2分;昆虫的最外层是坚韧的外骨骼2分;5. 非传染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答:植物个体间不相互传染2分;只有病状,没有病症2分;田间大面积同时发生,无发病中心2分;病株表现症状的部位有一定规律性2分;发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改变环境条件,一般植物可以恢复2分6. 试述生物防治的概念及特点;答: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2分特点:优点: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没有或极少污染,有时对某些害虫可以达到长期抑制的作用,而且天敌资源丰富,使用成本低,便于利用;4分缺点:杀虫作用慢,不如化学药剂速效;多数天敌对害虫的寄生或捕食有选择性,范围较窄;天敌对多数害虫同时并发难以奏效;天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难度较大;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的种类不多,而且防治效果常受气候条件的影响;4分7. 试述植物对病原物的侵染反应;答: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有四种:免疫、抗病、耐病和感病;2分免疫:寄主植物完全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寄主完全不表现任何症状;2分抗病:病原物能够侵染寄主,但仅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不表现典型症状,对寄主造成的危害很小;2分耐病:寄主能够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并能表现典型的症状,但对寄主的产量和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2分感病:寄主遭受病原物侵染后表现典型且严重的症状,并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2分8. 昆虫消化与害虫防治的关系如何答:各类昆虫肠道内的酸碱度各异;药剂进入肠道后,毒效的高低与肠道内酸碱度有关;5分很多蛾类幼虫的中肠液偏碱性,而蝗虫、蝽类和一些甲虫的中肠液偏酸性;如敌百虫对鳞翅目幼虫效果好,是因为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中形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苏云金杆菌类微生物农药,产生伴孢晶体,在碱性消化液中溶解成有毒的蛋白质,渗入肠壁细胞,引起害虫败血死亡;5分9. 农业防治的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大体上有哪些答:直接杀灭病虫;2分切断食物链;2分抗害和耐害;2分避害作用;1分诱集作用;1分恶化病虫害的生活环境;1分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1分10. 试述传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答:1田间观察2分传染性病害在田间发生时,一般是分散状分布,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先有后,具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1分2症状鉴别2分传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类菌质体、类立克次氏体及类病毒外,在病部均产生明显的症状,而且每种病原产生的病症各有其特殊性; 真菌病害的病症:粉状物、酶状物、粒状物、锈状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潮湿时在病部表面有滴状或薄膜状脓状物的病症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病症:寄生性和被寄生两种植物形态不同,在病部很容易看到;线虫病害的病症:在病部有时可看见线虫或虫瘘2分3病原鉴定2分常见病害可通过病状鉴别、镜检病原、査阅有关文献进行核对来确定; 少见病害、新病害或疑难病害可以通过柯赫氏证病律进行鉴定;1分11. 试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答:1田间观察1分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发生时,一般是分散状分布,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先有后,具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1分2症状鉴别1分侵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类菌质体、类立克次氏体及类病毒外,在病部均产生明显的症状,而且每种病原产生的病症各有其特殊性;真菌病害的病症:粉状物、酶状物、粒状物、锈状物;1分细菌病害的病症:潮湿时在病部表面有滴状或薄膜状脓状物的病症;1分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病症:寄生性和被寄生两种植物形态不同,在病部很容易看到;1分线虫病害的病症:在病部有时可看见线虫或虫瘿;1分3病原鉴定1分常见病害可通过病状鉴别、镜检病原、查阅有关文献进行核对来确定;1分少见病害、新病害或疑难病害可以通过柯赫氏证病律进行鉴定;1分12. 试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答:1田间观察1分田间分布状况:一般在大面积范围内均匀发生,程度由轻到重,没有由点到面由发病中心向周围逐渐扩展的过程;病株表现:除日灼、药害表现局部病变,正常感病植株均表现为全株性发病;2分2症状鉴别1分取病组织表面消毒后保温保湿培养一段时间,如果无病症出现,可确定属非传染性病害或病毒病2分3解剖检验1分用新鲜幼嫩的病组织制作切片,采用染色法处理,镜检有无病原物或内部组织有无病变;2分4环境调查1分对发病植物所在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然后确定致病原因;2分5病原鉴定1分化学诊断法:对病组织及病土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成分和含量与正常值比较,确定病原;人工诱发及排除病因:人为提供类似发病条件,对病株进行处理,观察其是否发病;或采取治疗措施排除病因,观察是否减轻病害或恢复健康;指示植物法:主要用于鉴定缺素症,选择最容易缺乏该元素的植物,种植于发病植物附近,观察其病状反应;2分。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概述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研究植物病害与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治理方法的科学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对保障植物生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常用方法。
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是指由病菌、、真菌、细菌和有害昆虫等引起的植物病害和虫害。
这些病虫害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或产量大幅降低。
因此,及时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保护和生产的增加至关重要。
研究内容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中,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包括发生的季节、地区以及对不同植物的侵害程度。
这种了解可以帮助农民和科研人员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不同病虫害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例如空气、土壤、种子、昆虫等。
研究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预测病虫害的蔓延范围,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3.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病虫害,开发和应用各种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通过利用天敌和寄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4. 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常用方法植物病虫害防治学通过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以下是常用的方法:1.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
这种方法对于大规模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或增加益虫、天敌和寄生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相对环保,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 遗传改良: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这种方法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中可以培养出抗性更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害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
2、病程: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害后,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
3、病害三角:环境、寄主、病原物构成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4、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病害,是非侵染性的,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又叫生理性病害。
5、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6、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即通过田间症状观察、室内病原物检测、室内培养基培养、接种到植物上这四种程序7、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隐症植物体内仍有病原存在,一旦环境恢复或者农药作用消失,症状会再次出现8、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生物,不能从死的寄生生物组织中获得9、兼性寄生:除了寄生活的细胞之外,还可以从死的寄主细胞或死的有机质上获取所需营养,这种生物叫兼性(非专性)寄生物。
10、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到发病的全过程,简称病程。
11、病害循环:指的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相同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2.真菌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形态简单的、形态复杂的),像植物种子生长在果实中。
13.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4.转主寄生: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又叫异主寄生。
二、填空1、生物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等,非生物病原主要有温度、水、光线过弱或过强、缺氧、有毒气体、缺素、无机盐毒害、酸碱、药害、栽培不当等。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1. 简介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学科。
它涉及从病虫害的预测、诊断和监测,到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病虫害的分类与特征2.1 病害分类根据病原体的性质,植物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性病害、原生质虫和线虫性病害等。
2.2 病害的特征不同的病虫害在植物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叶片的黄化、脱落、枯萎、斑点、烂根、畸形等。
病虫害的特征对于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3. 防治方法3.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天敌、寄生虫、昆虫病原菌等生物因子来消灭病虫害。
3.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防虫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可以通过喷洒、灌溉、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以杀死或控制病虫害。
3.3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或引进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来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4 防治措施的集成在实际防治中,常常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的集成,以提高防治效果。
4. 病虫害的预防与监测4.1 病虫害的预测通过观察气象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病虫害的历史数据,可以进行病虫害的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2 病虫害的诊断病虫害的诊断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病症特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来源。
4.3 病虫害的监测病虫害的监测是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以及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从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5. 病虫害管理病虫害管理是指通过系统的管理措施,包括病虫害的预防、监测、诊断和防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6. 总结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和管理的学科。
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遗传改良等多种防治方法,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通过病虫害的预测、诊断和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达到对病虫害的有效管理。
病虫害名词解释
病虫害名词解释病虫害是指在农业、园艺及林业等植物生产领域中,由各类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或其他病虫因素引起植物受害的现象。
病虫害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困扰。
一、病虫害的定义1. 病害病害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疾病。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核生物等。
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分泌毒素、寄生或感染植物细胞等方式,导致植物出现病症,如叶片枯黄、干枯、腐烂等。
2. 虫害虫害是由各种有害昆虫引起的植物受害现象。
有害昆虫包括蚜虫、食叶虫、吸汁虫等。
它们通过口器咬食、吸取植物汁液、卵和幼虫寄生等方式,导致植物出现叶片凋落、残缺、受损等。
二、常见1.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它以白色粉末样的病斑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导致叶片变黄、落叶和凋萎。
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它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病斑,常出现在果实、叶片和茎部。
炭疽病会导致果实腐烂、变黑、凋萎等。
3. 褐飞虱褐飞虱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有害昆虫。
它们聚集在植物叶片背面,引起叶片黄化、损伤和畸形。
褐飞虱还会分泌粘液,导致叶片受黏、生霉。
4. 刺蛾刺蛾是一种食叶害虫,幼虫会咬食植物叶片,导致叶片被部分或完全损坏。
刺蛾的存在会削弱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病毒病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植物引起的疾病。
病毒通过昆虫媒介传播,如蚜虫、叶蝉等,也可通过种子、器械或接种等途径传播。
病毒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叶脉变化、畸形等病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植物死亡。
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农艺措施合理种植密度、间作轮作,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注意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
引入捕食性昆虫、寄生繁殖的细菌或真菌等,或者利用昆虫陷阱、黄板等物理手段,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病虫害与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与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
例句:“今年入春以来,我省西部地区病虫害形势严竣。
”有许多人喷农药,防止病虫害。
喷洒农药可以消除大部分病害和虫害,但是一些病害和虫害比较顽强从而产生抗药性。
需要农药研制单位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来对付病虫害。
病虫害释义: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病害种类七种消除喷洒农药病害释义: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
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害种类: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
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
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农业防治名词解释
农业防治名词解释农业防治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预防和控制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
农业防治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下面对农业防治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植物保护1. 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灭病害,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病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
2. 虫害防治:虫害防治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灭虫害,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白蚁、螟虫、蝗虫等。
3. 草害防治:草害防治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灭杂草,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草害包括苜蓿草、狗尾草、蒺藜等。
4. 环境调控:环境调控是指通过调节气温、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二、动物保护1. 疫病防治:疫病防治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的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常见的疫病包括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
2. 寄生虫防治:寄生虫防治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弓形虫、绦虫等。
3. 环境调控:环境调控是指通过调节动物的生活环境,提高动物的抗病虫能力,达到防治疫病和寄生虫的目的。
三、土壤保护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土地的利用方式,调整土地的结构、质量和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益。
3. 土地保育:土地保育是指通过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的退化和污染,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四、水资源保护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和侵蚀,保障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病虫害防治
防治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植物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病虫 害的预防、控制和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病虫害对植物和农作物的危害,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意义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病虫害防治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对于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捕杀法
人工或机械捕捉害虫。例如,人工扫除害虫卵块、幼虫或成虫,使用黏虫板捕杀害虫等。
汰选法
利用害虫和良性种子外形、重量等方面的差异,用机器或手工方法剔除带有害虫的种子。
化学防治
杀虫剂
使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根据作用方式,可以分为触杀剂 、内吸剂和熏蒸剂等;根据原料来源,可以分为矿物源农药 、生物源农药和合成农药等。
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很多农民无法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时机。
发展方向和展望
加强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
加强对农药使用和残留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和质量。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防治的针对 性和效果。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防治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和培 训。
杀菌剂
使用化学农药来杀灭病原菌。根据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保护 剂、治疗剂和铲除剂等;根据防治对象,可以分为杀细菌剂 、杀真菌剂和杀线虫剂等。
生物防治
天敌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天敌昆虫可以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 两类。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虫、蜘蛛等;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 等。
生物农药
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等因素,建立病 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实现对未来病虫 害发生趋势的预测,为防治工作提供 依据。
(再次修改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由单一化学防治向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从效果评价上:
由单向指标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发展。
6.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类群及发生特点?
我国地下害虫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拟地甲、根蛆、土蝽、根蚜、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蚧、白蚁、蟋蟀及弹尾虫等10多类,在园林生产中,尤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等最为重要。
10.昆虫生态学:
研究昆虫个体发育史的一门科学,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个阶段的生命特征P190
11.变态: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幼体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P192
12.滞育:
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的环境条件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滞育状态即给以最合适的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刺吸性口器害虫中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汁液,使植物表面破坏也给植物造成病理和生理的伤害,常使植株呈现褪色;斑点、卷曲或畸形;或因局部组织受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局部膨大的虫瘿,还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
5.简述园林植物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从防治策略上:
由追求短期行为向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8.世代重叠:
许多昆虫,特别是一年多代的昆虫,往往因各虫期延续时间长,造成各虫期参差不齐、上下世代相互重叠、界限不清,甚至出现几代共存的现象P198
9.植物检疫: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
内容:
方根据利用的资源对象不同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
病虫害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这种方法环保且可持续,但效果较慢。
病虫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
02
农业病虫害防治
昆虫类病虫害
昆虫类病虫害主要包括蛾类、蝶类、蝗虫、蚜虫等,它们以植物的叶子、花、果实等为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常见的有蝗虫、蚜虫等。
农业病虫害的分类与识别
病害类病虫害
重要性
定义与重要性
历史
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古代农民发明了多种防治方法,如焚烧秸秆、轮作等。现代则发展出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生物农药和有机农药。这些新药更安全、更环保,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更小。
自然传播
人为传播
园林病虫害的危害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综合防治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应用
01
02
03
04
05
病虫害防治的未来趋势
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保护生态环境,绿色防控
树立绿色防控理念,将病虫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理念
生态调控
绿色农药
鼠类和其他动物危害
老鼠、兔子等动物也会对园林植物造成危害,它们通过啃咬植物的根系、茎部或叶片来获取食物,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对于这类危害,需要根据动物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可以通过风雨、气流等自然条件进行传播,从园区外部传入,对园林植物造成危害。这类传播方式难以控制,需要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外生殖器:昆虫用以交配与产卵的器官,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雄性外生殖器称交配器。
2.两性生殖:通过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性产生的卵结合后产生的受靖卵,发育成新个体。
3.孤雌生殖:昆虫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多胚生殖:昆虫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
5.卵胎生:昆虫卵就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
6.幼体生殖:昆虫还在幼体阶段就能生殖产生后代生殖方式。
7.昆虫的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完成后脱卵壳而出的过程。
9.蜕皮:昆虫从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在旧表皮下形成新表皮,蜕掉旧表皮的现象。
10.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11.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不完全变态的末龄若虫或稚虫、完全变态的蛹)脱皮而出的过程。
12.性二型:同种昆虫的雌雄两性个体,除产生性细胞的生殖腺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构造不同外,在个体大小和体型、体色、外部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3.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4.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5.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更确切的说是从当年的越冬虫态活动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过程,称为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
16.休眠:通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休眠分为越冬与越夏。
17.滞育: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但不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长期的历史性反映。
当不良环境条件远未到来前,昆虫已经进入滞育。
一进入滞育,解除需要条件。
具有滞育现象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18.趋性:昆虫对某些刺激的趋向或背向性活动。
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病害部分1、真菌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P182、生理小种:是指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形态上相似,而某些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或其他方面有所不同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P443、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
或者简单点说:指园林植物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的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状态。
(P1)4、病害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P495、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所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等两方面的特征。
P96、抗病性: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和定殖的抵抗反应。
P487、病状: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P98、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的方法。
9、捕杀法:利用人力或简单机械,捕杀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的方法。
10、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1、生物防治:广义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因而抗病育种也可以说是生物防治的一种说法。
狭义是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P78。
总之是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
P7812、物理机械防治:指采用物理的和人工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类防治方法。
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方法防治植物病害P79。
13、化学防治: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螨类、线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P8114、病毒致死剂量:化学物质使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15、发病率:是指感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树的百分比,表明病害发生的普遍性。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2023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一、植物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植物病虫害是指影响植物健康生长和产量的病害和虫害。
根据病虫害的来源和生物学特征,植物病虫害可以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害、线虫病害、昆虫害等几大类。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
真菌通过孢子、菌丝等途径感染植物,破坏植物组织,导致叶片变黄、凋萎、腐烂等症状。
2.细菌病害细菌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细菌病害有软腐病、炭疽病等。
细菌通过侵入、侵犯、分泌毒素等方式感染植物,导致植物组织坏死、出现疮痂、湿软等症状。
3.病害病害是由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病害有花叶病、斑点病等。
通过媒介昆虫、落叶、土壤等途径感染植物,导致叶片黄化、畸形、破裂等症状。
4.线虫病害线虫病害是由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线虫病害有根结线虫病等。
线虫通过寄生于植物根部,破坏植物根系,导致植物生长减缓、严重时植株死亡。
5.昆虫害昆虫害是由昆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昆虫害有蚜虫、螨虫、食叶害虫等。
昆虫通过取食植物组织,破坏植物结构和代谢,导致植物叶片凋萎、畸形、腐烂等症状。
二、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方法1.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合理地使用施肥与灌溉●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防控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2.控制病虫害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和撒布●使用生物防治剂进行病虫害控制●进行草地种植和轮作●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进行物理防治和机械防治三、常见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真菌病害的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和健康种苗●加强排水和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加植物抵抗力●定期巡视和清除病原体●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2.细菌病害的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和健康种苗●预防细菌传播,采取隔离措施●薄荷油、熏蒸等物理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加植物抵抗力●喷洒抗菌剂进行防治3.病害的防治措施●选择无病虫害的种苗●销毁源,清除病害植株●使用合适的昆虫防治剂●避免昆虫传播,进行隔离措施●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加植物免疫力4.线虫病害的防治措施●检疫引种植物和种子●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加植物免疫力●提高土壤排水性和通风性●使用线虫防治剂进行防治●定期轮作和清除病害植株5.昆虫害的防治措施●使用昆虫捕捉器和黄板进行监测●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拍打、拔除等●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使用生物防治剂进行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与清除栖息地附件:本文档附带植物病虫害的图片示例和防治措施的详细说明。
《植物病虫害防治》 复习总汇2012.05.02汇总
《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总汇一、名词解释1.变态:指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体积有所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组织等方面也在起变化,在形态上一般要发生明显的变化,称变态。
2.世代:指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3.虫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每株树上的害虫的平均数量,它表示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称虫口密度。
4.病征:指在发病的部位由病原物所构成的特征称为病征。
5.病原物:指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生物称病原物。
6、生活年史:即从当年越冬虫态出蛰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经过称生活年史。
7、发病率:是指感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表明病害发生的普遍性。
8、致死中量:是指被试验的动物一次口服某种药剂后,产生急性中毒,有半数死亡所需要该药剂的量,用LD50表示,单位为mg/kg体重。
9、假死性:指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叫做假死性。
10、世代重叠:指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相互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11、真菌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2、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增加而缩短,即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该时间内的温度的乘积理论上应为一个常数。
这个说明温度与发育速度关系的定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13、综合治理(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技术体系,是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4、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部过程。
15、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病虫防治的概念
病虫防治的概念病虫防治是指为了保护农作物、园艺植物和林木等植物免受病害和虫害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病虫防治的目标是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
病虫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病虫防治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虫防治的目标:病虫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
同时,病虫防治也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因素,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病虫防治的原则:病虫防治的原则包括综合防治、综合治理、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综合防治是指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综合治理是指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包括改良土壤、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
有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 病虫防治的方法:病虫防治的方法包括预防、监测、防治和评估等。
预防是指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监测是指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防治是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评估是指对病虫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下一轮病虫防治提供参考。
4. 病虫防治的技术:病虫防治的技术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利用陷阱、隔离网等防止病虫害的入侵。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引入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
5. 病虫防治的管理:病虫防治的管理包括病虫害监测、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实施、防治效果的评估等。
病虫害监测是指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病虫害名词解释
病害部分: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和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就会发生病理变化而出现病态甚至死亡,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的现象。
2.病状:植物生病后,其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3.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4.病程: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5.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组织致病和破坏的能力。
6.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生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死亡便终止了寄生关系。
也称活体寄生物。
7.非专性寄生物:既营活体寄生也营腐体生活,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也称死体营养寄生物。
8.寄生专化性:寄生物种内的不同个体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或对寄主的选择范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寄主专化性。
9.非侵染性病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传染。
10.侵染性病害:有其他生物寄生引起的病害。
11. 病原:引起植物致病的原因12. 侵染性病原: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有害生物13.真菌生活史:指真菌从一个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个孢子为止的全过程。
14.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状物。
15.子座:由拟薄壁组织和疏松组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物,或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16.吸器:菌丝生于寄主细胞间,由菌丝长出侧枝伸入寄主细胞内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等类型。
17.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18.次生菌丝:初生菌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19.假菌丝:某些酵母菌的芽孢子相连形成的丝状物。
20.整体产果:真菌繁殖时,整个营养器官转为繁殖器官。
21.分体产果:真菌繁殖时,仅营养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器官,菌体本身仍执行营养功能。
22.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结构体。
23.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孢子:真菌的繁殖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病害部分
1、真菌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P18
2、生理小种:是指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形态上相似,而某些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或其他方面有所不同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P44
3、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
或者简单点说:指园林植物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的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状态。
(P1)
4、病害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P49
5、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所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等两方面的特征。
P9
6、抗病性: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和定殖的抵抗反应。
P48
7、病状: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P9
8、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的方法。
9、捕杀法:利用人力或简单机械,捕杀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的方法。
10、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1、生物防治:广义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因而抗病育种也可以说是生物防治的一种说法。
狭义是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P78。
总之是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
P78
12、物理机械防治:指采用物理的和人工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类防治方法。
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方法防治植物病害P79。
13、化学防治: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螨类、线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P81
14、病毒致死剂量:化学物质使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15、发病率:是指感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树的百分比,表明病害发生的普遍性。
16、综合治理(防治):要求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组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
P71 17、失毒温度:将含有病毒的汁液放入不同温度处理10分钟,使其失去致病力的最低温度称为失毒温度。
18、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P73
19、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吸收营养的一类寄生物,当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病原物即停止生长发育。
包括植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线虫及某些真菌。
P43
20、耐病:植物具有很强的忍耐或增殖补偿能力。
21、抗病:植物具有抗性基因并从形态结构到生理生化反应上都有抵制病害发生的特征。
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所表现的不易亲和或不易感染的特性,也就是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物活动的能力。
P46
22、垂直抗性:只对病原物种群的某一小种或某几个小种起作用的抗病性,对其他小种无效。
当病原物种群的优势小种发生变化或有新的小种形成时,寄主植物就丧失了抗病能力。
即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有特异的互相作用。
P47
23、水平抗性:对病原物种群的所有小种都起作用的抗病性,即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
P47
24、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因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
也称寄生性病害。
P6
2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互相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P6
虫害部分
1、孤雌生殖:指雌虫产生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为偶发性~、经常性~、周期性~【这种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世代)交替】。
P190
2、世代: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1个世代。
P196
3、年生活史:一个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或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其,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
P196
4、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幼体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P192
5、羽化:不全变态的末龄若虫,全变态类的蛹,脱皮后都变成为成虫,这个过程称为羽化。
6、龄期: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P194
7、趋光性:趋性是昆虫对某种刺激(如热、光、化学物质等)的趋向性或背离的活动。
根据刺激源可以分为趋热性、趋光性、趋化性。
大多数蛾类具有正趋光性。
而蜚蠊类昆虫见光就躲,表现为负趋光性。
P197
8、假死性:是指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之状,稍停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
P197
9、胚胎发育:从卵核开始分裂到孵化为幼虫为止,称为昆虫的胚胎发育阶段,它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
P191
10、孵化: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即破壳而出,此过程成为孵化。
P194
11、龄期(同6)P194
12、化蛹:(蛹?:是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变为成虫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虫态P195)
13、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在刚羽化时,性器官尚未成熟,需要经过一个时期(几天到几个月不等)的继续取食,以满足生殖细胞生长发育的要求,人们把这种成虫期再取食的现象称为补充营养。
P196
14、性二型: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雌、雄外生殖器)不同以外,在个体大小、体形、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
P196
15、休眠: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或低温)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恢复生长发育。
P199
16、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直接引起的。
具有滞育特性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的环境条件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滞育状态,即使给以最合适的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所以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P200
17、拟态:是指昆虫为了躲避敌害,模仿环境中其他动植物的形态或行为,从而达到保护自
己的目的。
P198
18、世代重叠:许多昆虫,特别是1年多代的昆虫,往往因各虫期延续时间长,造成各虫期参差不齐、上下世代间相互重叠,界限不清,甚至出现几代共存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19、有效积温法则:K=N(T-C) 或N=K/(T-C)
上面公式表达了温度与昆虫生长发育关系的有效积温法则,即昆虫完成
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的积加值是一个常数。
P230
20、假死性:(同8)P197
2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比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P238
22、植物检疫:又叫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害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其蔓延。
P239
23、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类型个体的现象。
P196
24、趋化性:(同7,趋化性包括趋光性,考7的时候适当改一下吧。
)P197
25、种群:(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也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分类阶元。
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P202
26、完全变态昆虫: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不同虫态,为有翅亚纲内翅部昆虫所具有。
P193
27、多胚生殖:(找不到!!!勉强接受另外三个有点相关的安利吧)
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即受精)后,才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卵胎生:是指某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体的生殖方式。
幼体生殖:另有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就进行生殖。
28、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同21)
29、虫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每株树上的害虫的平均数量,它表示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
30、致死中量:是指被试验的动物一次口服某种药剂后,产生急性中毒,有半数死亡所需要该药剂的量,用LD50表示,单位为mg/kg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