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名词解释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名词解释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下面对其进行解释和拓展。
1.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组企业,通常是由于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而形成的。
主导产业通常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推动其发展。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特斯拉汽车等企业就是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往往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和高回报等特点,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此外,主导产业也往往会对整个经济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2. 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某个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组企业,通常是该产业的基础产业或关键产业。
支柱产业通常是以某种重要资源或物质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造和销售等环节而形成的。
支柱产业通常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风险等特点,因此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柱产业往往也是整个产业的支柱,对整个经济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手机制造、电脑制造、电视制造等企业就是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整个经济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除了以上两个概念,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 新兴产业:指在某个领域中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一组企业,通常是该产业的基础产业或关键产业。
- 传统产业:指在某个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组企业,通常是该产业的基础产业或关键产业。
- 服务业:指除制造业和农业外,具有消费和娱乐、教育和科研、文化和卫生等职能的企业或行业。
- 竞争优势:指在某个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行业。
竞争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促进企业的发展。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经济学术语,它们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联系。
区别:
1. 定义和作用: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能够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
它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而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较大的产业。
2. 地位和影响力: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其他产业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它的发展能够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升级和创新。
支柱产业则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3. 发展特点:主导产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它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
而支柱产业通常是传统产业或基础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较为稳定,但可能面临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挑战。
联系:
1. 相互依存: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依存。
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
同时,支柱产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主导产业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2. 共同推动经济增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
它们的发展能够带动就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财富创造。
3. 政策支持: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通常会关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它们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2)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因子: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及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区位条件:区位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即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其能够满足的人类活动也会不同。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经济距离:以运费、时间、便利程度(或舒适程度)来表示的两地之间的距离。
经济距离主要受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和设施改善的影响而变化。
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社会可进入性:由社会因素(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门槛人口(数):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是指被供给的人口,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满意人:在某种满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经济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费用最小化为目标而行动的“人”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以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较高的消费水平以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的改变。
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
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规模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这种最佳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和简答复习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区别?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1.功能部结构 2.产品部结构 3.区域部结构4.顾客部结构5.矩阵结构企业增长的动因1.实现规模效益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自竞争的压力 (5.可为管理者带来成就感6.政府的支持7.可使公司具有较强的实力(势力)和讨价还价的力量,并易于从多方面获取资本以继续增长。
)企业空间增长阶段阶段1:企业形式十分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
阶段2: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分工。
阶段3: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折衷理论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理论,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1 )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第一,新产品阶段特点:①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②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
③较高的消费水平,新产品往往技术含量高,宣传费用高,刚进入市场时价格较高。
这些特点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区范围的扩大,在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有一部分新产品的生产,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第二,成熟产品阶段特点:①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稳定,实现标准化生产②企业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当产品的成本(出厂价格+运费)高于在当地直接投资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
产业经济学
C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
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梯度发展理论: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
W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区别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区别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主导:本身成长性搞有高创新率,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有关键性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
支柱:总生产量中占到比较小的产业。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又称朝阳产业,(按产业发展趋势展开的产业分类)高技术产业(按技术一流程度展开的产业分类)课本: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就是科学发展、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大力推进了工业结构的转换过程,使新兴产业发生的间隔比以前大卫延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差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都具备技术密集、技术创新驱动的特点,但两者在产业的性质、内涵、范围、目标和发展阶段等方面还是存有很大差异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远远超过传统产业、具备全新经济形态的产业群;而高新技术产业则就是在传统产业经济形态下的技术高端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以新能源为动力,以新材料为原料,采用智能技术或生物技术的产业1.1产业性质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它的生态性。
二是循环性。
三是智能性。
(自动化)四是福利性(产量最大化,福利最大化)1.2产业发展的阶段相同(刚刚蓬勃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很快的产业,目前技术水平还较低,产业规模还较小,尚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构成或蜕变阶段)(传统高新技术产业大都已步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或快速成长期。
1.3产业范围和领域相同五大类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六大准则国家意志准则、市场需求准则、技术独立自主准则、产业关联准则、劳动力助推准则和资源环境准则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已演变为一个研发活动较少的加工制造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辨析
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辨析冯江华王峰【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在讨论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概念混淆的情况,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借鉴部分学者的观点,对它们的概念、经济学范畴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辨析【作者简介】冯江华(1964-,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山西财经大学统计系副教授;王峰(1963-,女,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系讲师。
(太原:030006【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0]03—0072—0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经过50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走上了从落后的农业经济向较为发达的现代化工业经济模式转变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地见诸各类报刊杂志。
但是,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经常出现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三个概念混用的现象。
事实上,它们是可以予以严格区分的三个概念,而且,对它们进行区分,也有利于我们在经济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实践效率优先原则,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众多的经济活动部门,按照它们各自的产业特征、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可以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分类有:将所有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弱势产业、中势产业和强势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和衰退产业。
在这些划分中,最后一种划分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缺乏严格而统一的理论界定,因而也最容易引起混淆,并且,这种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此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常常出现将优势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将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划等号、将主导产业与先导产业混为一谈等情况,并进而影响了某些区域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和联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等概念。
浅谈天津市主导产业
浅谈天津市主导产业天津是潜力巨大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心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同时,天津也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的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面对这些优势,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
一方面,其给天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天津现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不能与这些定位相匹配。
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合理配置区域资源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
所以,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与该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因此,天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政策。
科学合理的确定符合天津实际情况的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政策,用以指导实践,不仅有利于天津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而且有利于增强竞争力,带动天津经济全局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以天津市为具体研究对象,立足天津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天津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天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考虑“十二五”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力求科学、合理、恰当的确定主导产业,以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一、区域主导产业相关理论(一)主导产业的内涵及特征1.主导产业定义最早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华尔·惠特曼·罗斯托。
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前进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
”[1]经济各部门被罗斯托分为三类,“一是主导增长部门,二是辅助增长部门,三是派生增长部门。
”[2]在罗斯托之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主导产业”的定义,理论界进行着不断地更新和丰富。
一般观点认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若干个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和较大的增长潜力,它能推动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并能推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AB卷)题型:名词解释(6×4′)辨析题(2×9′)简答题(5×6′)论述题(2×14′)一、名词解释1、需求门槛:是指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基本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是需求门槛。
(P45)2、产业集群:是一组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关联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P219)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P251)4、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或者是由于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聚而带来的费用的节约,都叫规模经济,前者称为内部规模经济,后者称为外部规模经济。
5、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P319)6、区域管制:是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的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管理方式。
7、根植性: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的影响。
(P374)8、地方化:也称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达到地方市场认可的目的,而迎合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P322)9、空间距离衰减原理:各种经济活动或区域的经济影响力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
10范围经济:是指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而带来的额外收益,即企业进行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有效率,这种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叫范围经济。
11库兹涅茨法则:是库兹涅茨在配第—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国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新的认识被后人称为库兹涅茨法则。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显著特征:●(1)高技术进步率和高增长率●(2)产业的综合性和多层次性●(3)高关联性●(4)序列更替性●(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联系●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同属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据战略地位的产业;●和主导产业一样,支柱产业也具有序列更替性;●动态地看,主导产业可能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2)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二者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体现方式不同;●主导产业的高增长率特征只是提供了成长为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主导产业必然会成为支柱产业;●某些支柱产业是由主导产业逐步发展而来,但并不是所有支出产业最初都是主导产业。
●江小涓:主导产业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通过其前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的选择机制:从市场条件来判定,主导产业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从产业之间的带动作用来判定,主导产业应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从技术创新与进步的角度来判定,应优先发展技术水平高、科技进步速度快,技术进步对产值、利润贡献大的产品。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通常是先用定性方法对主导产业进行粗选,找出可能潜在的未来的主导产业,然后用定量方法对已经经过粗选的主导产业进行定量化处理与优化选择,从而达到定性与定量的统一。
卡特尔的影响因素:●产业生命周期●厂商的成本特征及成本差异●制定预防和惩罚机制●建立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价格机制●建议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非价格机制●交换信息广告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广告的社会福利●批评态度:●大量的广告实际上增加了产品成本,最终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
●很多劝说型广告使消费者把质量相同而品牌不同的产品误认为是不同质量的产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这种假性产品差异导致更大程度的垄断因素,使竞争更大程度地偏离完全竞争均衡状态。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主导家产,顾名思义,就是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家产,它是指那些产值据有必定比重,采纳了先进技术,增加率高,家产关系度强,对其余家产和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家产。
主导家产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公民生产总值或公民收入中据有较大比重或许未来有可能据有较大比重的家产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公民中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加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余家产和整个公民经济变化,从而惹起经济高涨的家产部门。
支柱家产,是指那些在公民经济或地域经济中据有很大比重,组成公民收入主要根源,对国家或地域的经济增加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家产。
这类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能是该家产的收入占整个家产构造系统产出的比重所知;也可能是该家产的收入占整个公民收入的比重所致;还有可能是因为该家产的就业系数高,因此该家产就业人数占比大;其他,也可能它是主要的外汇创收家产。
所以,作为不一样期间经济发展阶段标记的支柱家产,必然是带动公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家产或骨骼家产。
支柱家产可能是主导家产,也可能不是。
支柱家产和主导家产都是政府为实现公民经济发展目标而要点支持的家产。
它们之间从动向上看,存在着发展中的代替现象,即从主导家产的发展看,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支柱家产,另一方面则是要从现有主导家产中挑选出未来的支柱家产,因此能够说,主导家产是未来的、潜伏的支柱家产。
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其他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观点,假如忽略两类家产作用的差异,简单造成拟订发展战略上的失误。
二者的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1.支柱家产侧重重申家产的净产出占公民经济或地域经济的比重,比重要的,则可称为支柱家产,它是对公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能够供给大多半公民收入的家产。
主导家产不是固定不变的,跟着科技发展和时间推移,原来的主导家产就会被新兴的主导家产所代替,但因为其在过去的大发展,很可能成为新期间的支柱家产。
从家产演变的历史看,大多半支柱家产都是由过去的主导家产演从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支柱产业,是指那些在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构成国民收入主要来源,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
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能是该产业的收入占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出的比重所知;也可能是该产业的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所致;还有可能是由于该产业的就业系数高,因而该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大;此外,也可能它是主要的外汇创收产业。
因此,作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标志的支柱产业,必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或骨骼产业。
支柱产业可能是主导产业,也可能不是。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都是政府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而重点支持的产业。
它们之间从动态上看,存在着发展中的替代现象,即从主导产业的发展看,一方面要强化现有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则是要从现有主导产业中筛选出未来的支柱产业,因而可以说,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潜在的支柱产业。
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有着极为紧密联系的概念,如果忽视两类产业作用的差别,容易造成制定发展战略上的失误。
两者的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1.支柱产业着重强调产业的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比重大的,则可称为支柱产业,它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能够提供大部分国民收入的产业。
主导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和时间推移,原先的主导产业就会被新兴的主导产业所替代,但由于其在过去的大发展,很可能成为新时期的支柱产业。
从产业演变的历史看,大多数支柱产业都是由过去的主导产业演进而来的。
2.支柱产业强调现在,现在比重大的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只要比重还较大,仍可称为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看好不久的将来,它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主要着眼于未来长期国民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未来产业结构的塑造和产业发展优势,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更强调前瞻性。
3.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中长期目标,而支柱产业则注重近期或中期,在于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产业。
4.支柱产业中的传统产业通常是前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中的新兴产业通常就是现在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中比重大的产业是现在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中比重不大的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