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于永正《人物对话》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于永正《人物对话》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听得很认真)
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生:是对话。
师:正确。对话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对话)
师:(小声地、神秘地)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这个秘诀可千万别告诉其他班的学生哦。这当然是个笑话。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个人说的话就——
生:(接)占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板书:1.分段)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好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使文章条理更清晰。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示语,什么叫提示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提示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经于老师用力甩胳膊而悟出)
生:差不多。
师:其实你应该感谢她给你这样登台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机会,读读你写的习作吧。
生:(从内容读起)
师:题目呢?
生:生活中的一件事
师:可以改为“一件小事”。
生:(较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在这篇文章里提示语变化性不大,其它地方还不错。请下去继续修改啊。再请两位女同学来读出自己的文章。(师针对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补充、
师: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请这位女生来推荐一位男同学上来读读他写的这个片段。谁平时爱找你喳儿的,就叫他上来。(众笑)
生:(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
师:(关切地问)平时你得罪她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对她的推荐有意见吗?
生:有。
师:她让你上台来,你生气吗?

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3篇

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3篇

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3篇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篇一教材简解:这篇说明文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并渗透着环保教育的相关知识。

既是一篇训练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文章,又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1.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2.人类迎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3.人们要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其中第二个方面是重点部分,分别从矿产资源的开发、高蛋白食品的索取、水力发电站的建立、淡化海水的设施、建设海底城市的规划这些方面来阐述。

这篇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来介绍海洋的特点,使海洋形象鲜明,特点突出,整篇文章简洁流畅、生动活泼。

设计理念:一是以朗读这一教学手段为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的热情,活跃思维,增强学习体验,初步领悟课文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乐学习。

二是以本为本,对课文内容进行疏理和拓展,以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在朗读中总结学法,找到学习的小窍门,让学生会学习。

三是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力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中感悟,读中提升,让学生巧学习。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自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批注、搜集信息等。

教学中,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40分钟里不断地读,在读中找不懂的字词;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中理清课文的脉络,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读中了解人们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对海洋了解不多,尤其是我们江南的学生,对海洋了解少之又少,感触最多的可能就是到海边去游玩了。

因此在以文本内容为主的前提下,注重资料的查找和整合,引导学生关注海洋,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也显得十分重要。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时,想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是的,大家都特别想知道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这节课我们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于永正三年级写人的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三年级写人的作文课堂实录

第一节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

你们到过徐州吗?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

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

(众笑)师:你信吗?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生:为虚。

师:眼见呢?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

(众笑)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

—没有。

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生:行。

师:现在上课。

(师生问好)[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这办法好不好?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

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

于永正教学实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于永正教学实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于永正教学实录(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板书课题)[学生看老师板书同时书空]“迅”要注意笔顺。

读一读。

(生读课题)[在于老师的教学开始,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板书的时候,老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同时对容易写错的字重点提示学生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不要小瞧了这简单的一句话,课堂上老师的书写是很少的,抓住这极少的而又是必须去做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规范学生的书写,体现了课堂上无处不在的教育契机,也体现了教师对写字的指导。

反思自己的教学,识字是识字,写字是写字,好象不这样做就不实在,就会识不好写不准似的,结果占用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注意这一点点上滴滴的零散时间,并注意在教学中随时抓住机会点拨提示,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指导识写的目的。

]师:大家对鲁迅比较熟悉。

好好预习了没有?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就知道了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一读课题就知道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对,因为她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作者周烨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我再问大家,周烨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是鲁迅先生的兄弟。

师:说具体点,是兄还是弟?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生活常识]师:周烨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烨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鲁迅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建人,周建人就是周烨的父亲,还有一个叫周作人。

[文学常识] 师: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读一遍,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它读准,把它记住,同时还要求大家,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书的同时,老师板书以下内容:追悼吊唁爱抚呻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注意这个环节。

第一次接触课文,一定要有认真读书,完整地阅读课文的过程。

这个时间要给充分。

另外,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书写到黑板上,这是一种教学方法,板书的基本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欣赏一片习作(一)(描写景物片断)“细雨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师:谁喜欢朗读?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带头鼓掌)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生:雨、房屋、山、树、燕子……师:那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生:刷刷、唧唧师:“刷刷”模拟什么声音?生:雨声。

师:“唧唧”模拟什么声音?生:小鸟的声音。

师:学习象声词。

(板书:象声词)所谓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语。

再出示短文(二)(小英雄雨来片断)“雨来刚来到弄堂,见十几把雪亮的。

嗖溲的飞来”师:这段话中哪些词是象声词?生1:嗖嗖、咔啦师:“咔啦”是模拟枪上膛的声音,那么“嗖嗖”是模拟什么声音呢?生:子弹飞过的声音。

师: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

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所以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作文才会有声有色。

(板书—有声有色)师: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

生踊跃回答。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中,大自然有风“呼呼”的吹着的声音。

有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工厂里有机器“轰隆”的声音;大街上有汽车“嘀嘀”的声音;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做作业时还有写作的“沙沙“声;晚上当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听到打鼾声。

谁来学一学。

(几位学生学得惟妙惟肖,大家都乐了!)师:所以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当然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

师领大家去游公园出示录像(无声的公园美景片断)师:你们看到什么?生:游人、花、树、草、蝴蝶、小鸟、泉水……师:老师刚才让大家带着眼睛和耳朵去游公园,可是只有画面却没有声音,我们现在再去看看。

(放映配上声音后的同一片断师: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公园,哪一次逛公园更有意思?第一次去有意思还是第二次去有意思?为什么?生:第二次有意思,我听到了泉水、小鸟、蝉的声音。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docx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docx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执教者:于永正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第一课时师:咱们是四年级几班的?生:一班!师:哦,咱们是四( 1 )班的学生。

(板书“于永正”)这就是我的名字,我叫什么名字。

生:于永正!师:怎么称呼我? 生:于老师!师:真有礼貌,喜欢我吗?生:喜欢!师:一见我就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你“和蔼”。

师:我脸上写着两个字:“和”、“蔼”?生:不是师:(笑)是——又不是?我也喜欢你们。

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连上两节作文课。

中间如果想那个了,那个的门就在教室后边,自己去,不用向我请假,你想你如果向我请假:“老师,我想那个了!”那多难为情呀!自己去,完了自己再回来,好吧![ 一句“我也喜欢你们。

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不用请假就可以自由上厕所,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有了真正的民主教学,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师:上课生:老师好。

文档大全师:小朋友好,请坐。

今天给小朋友上两节作文课。

请同学们看两幅画,谁来读图上的句子?生:(一个同学读,感情一般但很流利。

)师:读的不错。

听老师读(师很有感情地朗读),在这幅画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看到的事物?想好再说。

你第一个举手,你来。

生1:细雨师:想好再说。

生 2 :细雨、山、天空师:说完了吗?没有说完?要不要说完呢?不用说完了,但后面要加一个字。

生 2:等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生:省略号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省略号,看来要学好语文真不容易。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写了作者听到的声音?生:“唰唰”“叽叽”师:看老师写字“唰唰”,是什么声音?生:细雨飘落的声音。

师:“叽叽”是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小燕子的叫声?生 1 :“叽叽”(模仿的声音厚而低沉)师:老燕子。

生 2 :叽叽(比前者好一点)师:年轻了一点点。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篇1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

(师指生字,班长读。

读得很正确。

)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

)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

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

(笑声)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

(笑声)师:实话实说。

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篇一: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特级教师——于永正基本简历: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座右铭:“以人为镜。

”——唐太宗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观于永正老师课堂实录有感临清市尚店乡联校马培国这次京华中学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是第三次了。

记得第一次是在聊城听于老师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

我把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板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包括学生的回答都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生怕忘了、漏了一丁点儿。

第二次还是在聊城,我又是把于老师讲的《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

没事时总翻翻这些记录,希望得到一些启迪。

是啊,自己得到的收获真不少。

于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于老师那极具感染力的朗读;于老师教学中的幽默风趣;于老师教学中的智慧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有一次观赏了于老师执教的《水上飞机》这篇课文。

与前几次听课结合起来,在我脑海中深深留下印迹的是他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朗读的重要性也是于老师反复强调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

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创造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

”高林生老师总结的更直接简练:“书读好了,课文不用教。

”对朗读的训练我也是不遗余力。

为了读好课文,我曾让学生把所学的每篇课文都背下来;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把录音机带进课堂,让学生配乐朗读;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举行过班级美文诵读比赛;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让学生“手舞足蹈”;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背过十几篇课文,给学生范读……我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有一些收获,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课堂上到底缺少了什么?是人格魅力,是文化修养,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与创新。

当然还有很多。

是啊,发现自己的不足,是进步的第一步。

就单在阅读教学的朗读指导上,我就受益颇丰。

于老师在教学《水上飞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个“喂”字可谓“画龙点睛”;一个“喂”字把学生引入情境;一个“喂”字还原了语言形象;一个“喂”字使学生理解了语言内涵;一个“喂”字使语言与语境融合。

真是“点石成金”。

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思考。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第一教时师: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感谢!那我们上课!生:〔齐〕好!师:小伙伴特别热忱。

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

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生:想!〔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小伙伴齐声说:“欢迎!”于老师兴奋地说:“感谢!那,我们上课吧!”〔师请一小伙伴读这段话〕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

〔笑声〕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

〔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

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兴奋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楚、舒畅,读起来也不累。

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生:想!〔出示幻灯片二〕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欢迎!”小伙伴齐声说。

“感谢!”于老师兴奋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

但是什么变了?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无人举手〕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

〔说完,又重复涌现这两段对话,同学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于永正拟声词作文实录

于永正拟声词作文实录
于永正作文课 (拟声词习作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录)
课件出示《小英雄雨来》片断,指名读。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出“象声词”,说明什么叫“象声词”,及象声词的作用。师:要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要注意什么呢?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师: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可是如果你没有睡着,你可以听到爸爸打呼噜声。听到了吗?生:听到了。(指名学学打呼噜的声音。)师:夜深人静了还有声音,听到爸爸打呼噜声。我们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要多看多听。下面我们到公园去逛逛好吗?(播放无声的课件)师描述情景。看了吗?这时候耳朵有用吗?再来一次,这一次一定叫你的耳朵有收获。(播放有声的课件)师:这一次耳朵派上用场了。我们两次逛公园,哪一次收获大?生:第二次,看到好多景物,听到好多声音。师: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只要我们用耳朵去听,就会听到好多和谐的声音。愿意把第二次听到、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吗?生:愿意。师:别急着动手,不要全部都写,要选择你深刻最深的,要写你心中的景,眼中的景,如果你对这次逛公园不敢兴趣,你可以看于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象声词,(课件出示,师蓦拟各种声音,引发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第一组 呼噜噜 呼呼 哗啦啦第二组 咯咯 呵呵 嘻嘻第三组 啪啪 呜呜 叭叭 扑哧)师:如果你对这些没有兴趣,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画面,用上象声词写一写。好,选择的范围很宽,要求只是写得有声有色就行。要求高吗?生:不高。(请学生举手,看看学生愿意选择哪一类写?)师:咱们动手吧!我给大家时间很少,只有十分钟。(一生举手)师:有什么话要说?生:题目要不要写?师:好,笔停下,咱们先给文章取个题目,好题文一半,看谁取得好?待会儿就请他来读一读。如果一时想不起好题目,先空着,待会儿写也可以。好,开始写,十分钟。(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了吗?写好了举手。写好了请你读上三遍,试着修改一下。生:(自读。)师:好,抓紧时间。念的时候发现不通顺的地方立刻改正过来。怎么样,可以了吧!小朋友,坐端正。我看了一下,好多小朋友写得非常好,写得又快又好。下面请你们大声地读一遍自己写的稿子,声音要放开,要让老师听到。哪个地方不通顺,马上改正。(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师:发现不妥之处,马上改,改完之后接着往下读。师:记住,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的方法。改得差不多了,要不要再改一遍。大声地读一遍,再次修改。生:(大声读)师:好了,交流一下。眼睛都看我。刚才大家记住了于老师的话,朗读是最好的修改方法。接下来,认真听,吸取百家之长。师:写跟于老师第二次逛公园的举手,站起来。(逐一请学生说题目)生:迷人的公园生:早晨的公园生:第二次逛公园生:快乐逛公园生:美丽的公园生:人间仙境生:第二次逛公园生:美丽的公园生:浏览美丽的公园。生:令人流连忘返的公园生:感受公园的美生:美丽的公园师:你们都坐下。刚才有那么多的同学读了题目,你喜欢听哪一个?生:我想听人间仙境生:我想听迷人的公园生:我想听让人流连忘返的公园生:我想听春天的公园师:四种意见,再从中选两个意见,愿意听〈流连忘返的公园〉的举手……由请写《人间仙境》和《令人流连忘返的公园》的两位同学。(再次强调要认真听)(生读《人间仙境》,师帮忙拿话筒)师:听见大家给你鼓掌了吗?第一,她到公园去不要紧吧,可一下子认识了很多姐姐妹妹,运用拟人的写法,语句非常通顺,段落清晰,看上去清清爽爽,这三大优点,为她事物当人来写要加20分,写得有声有色,满分,120分。写文章时要注意运用想象。掌声鼓励。(生读《令人流连忘返的公园》,师帮忙拿话筒。中间穿插评价。)师:“沉重”改成“缓慢”要好。大家加多少分,100+10+5分的朗读,掌声鼓励啊!改的痕迹大家再看一下,密密麻麻地改呀改呀!再次掌声响起来。(生鼓掌)生;公园里景色。生:让我去倾听,观看。 生:美丽的公园。 生:公园的美丽。 生:快乐的公园。生:美丽的公园。生:春天的公园。生:春的声音。生:公园美景。生:看荷花。生:公园的早晨。生:生机勃勃的公园。师:你们愿意听谁的?生:让我们去倾听。生:春的声音。生:春天的公园师:这个题目太多了。生:美丽的公园。师:那么多的声音,再来举手表决一下。由请二位作者带着作品上来。生读《让我们去倾听》生:他的脚步在每一处留下。师:这样改:任何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生继续读。师;青蛙似乎在为泉水伴奏。谁为谁伴奏?改为:泉水似乎在为青蛙伴奏。总体来说,他是比较通顺的,有几处要改。90分,为你大胆的朗读加10分。(学生鼓掌)师:你叫什么名字?生:陆陈英师:好,你读。生读《春的声音》师:哟,怎么样?(生鼓掌)师:散文诗啊!有材有材!师:你平时喜欢写诗吗?生:我爸爸喜欢写诗。师:你读过爸爸写的诗吗?生:我今天带来了。师:建议叫爸爸去改,改完后投稿,争取发表,发表了打我电话,我的电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师:根据第一组象声词写的同学举手。说说题目。生:老天发脾气了生:孩子雨师:还有老人雨呢?生:风雨交加的夜晚。生:打雷生:下雨。……师:喜欢听谁的?生:老天发脾气了。(指名读。)师:生活到处是素材,就今天这雨,就写了整整一面哪!看,整整一面哪!满分100分,加汽车发脾气20分,加朗读10,目前你是最高分。师:写第二组象声词的有吗?(没有人举手)师:写第三组的有吗?只有两位,请你们都上来。你写的什么?生:《扑哧的故事》(读)师:老师们,这就是孩子们的声音,孩子们纯真的声音。师:这篇文章要130分,这就是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于老师留作纪念了。该你来了。生:《呜呜要来五块钱》(生读,师穿插评价、修改)师:掌声响起来。好玩吗?有趣吗?你小时候有这样的经历吗?生:没有。师:想象的,这就是本事。100+20分想象+10分朗读。师:今天的作文课有趣吗?生:有趣。师:我们生活在有声有色的世界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就会发现素材。用上象声词肯定会更棒!

于永正 教你写作文

于永正 教你写作文

于永正“对话作文”教学实录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1、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

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

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

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

2、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

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

这叫什么?3、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把提示语嵌在当中,这叫变化。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观于永正老师课堂实录有感临清市尚店乡联校马培国这次京华中学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是第三次了。

记得第一次是在聊城听于老师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

我把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板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包括学生的回答都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生怕忘了、漏了一丁点儿。

第二次还是在聊城,我又就是把于老师谈的《圆明园的吞噬》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

呀时总翻阅这些记录,期望获得一些启迪。

是啊,自己得到的收获真不少。

于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于老师那极具感染力的朗读;于老师教学中的幽默风趣;于老师教学中的智慧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存有一次观看了让老师效力的《水上飞机》这篇课文。

与前几次听讲融合出来,在我脑海中深深遗留下印迹的就是他对学生朗诵的指导。

朗读的重要性也是于老师反复强调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

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创造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

”高林生老师总结的更轻易简洁:“书念不好了,课文不必教导。

”对朗诵的训练我也就是不遗余力。

为了读好课文,我曾让学生把所学的每篇课文都背下来;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把录音机带进课堂,让学生配乐朗读;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举行过班级美文诵读比赛;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让学生“手舞足蹈”;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背过十几篇课文,给学生范读……我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有一些收获,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课堂上到底缺少了什么?是人格魅力,是文化修养,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与创新。

当然除了很多。

就是啊,发现自己的严重不足,就是进步的第一步。

就单在阅读教学的朗读指导上,我就受益颇丰。

于老师在教学《水上飞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个“喂”字可谓“画龙点睛”;一个“喂”字把学生引入情境;一个“喂”字还原了语言形象;一个“喂”字使学生理解了语言内涵;一个“喂”字使语言与语境融合。

真是“点石成金”。

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擅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导入情境,利用朗诵回去思索。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

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生:学过。

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

(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

(生朗读课文)师:朗读得真好。

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生:对话。

师:对,人物的对话。

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谁发现啦?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生:我发现了每说一次话就是一段。

师:哦,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是分段的。

分段,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

比如说“那怎么”三个字儿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这们写能把人物说的话非常清楚地描述出来。

如果都合在一个段落里面的话,就不容易分清楚谁说的是什么。

师:有道理,请坐。

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

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

(学生笑)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

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生笑)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两页、三页吗?这一分段,一页变成两页了,好不好?生:好。

师:这个秘密不要给别人说啊,我们大家知道就行。

再看,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

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

这叫什么?生:提示语。

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于:衣着革履,西装革履,改一改,改成西装革履,比我穿得好,活得休闲,西装革履,听见吗?接着读。

生:一个夏天的下午,车站上排满了人,一位穿着时尚女裙,穿着高跟鞋的女青年,被那位穿着西装革履的男青年狠狠地推了一把。

他十分粗鲁。

“年纪轻轻的,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啊?说完话,又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男青年眉毛一挑,瞪圆了眼,毫不示弱地大骂。

他的眼睛瞪得比女青年的还圆,眼光变成了火苗。

于:停下来,投影出示这段话大家看看,写得好不好?到这儿念(叫学生过来)把这句话再念一遍。

生:男青年眉毛一挑,瞪圆了眼,毫不示弱地大骂。

那眼睛瞪得比女青年的还圆,眼光变成了火苗。

师:是不是叫生动?是不是叫具体?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读了这句话就好象看到了男青年一样,他的目光不是一般的,不是亲切的,不是温柔的,是火苗,是火苗,这句话加20。

于:往下读生:女青年把男青年推了一把,“凶什么凶,你挤着我了,你!”说着双手往腰里一叉。

男青年看女青年要动武了,把袖子都撩了起来,呵,好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架势。

于:停下来,好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架势,加引号的。

你引用了一句俗语。

这句话为他的文章增色不少,加十分。

生:“来劲了是吧?”“算了,算了。

”一位老年人心平气和地劝着二位。

“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女青年听了仿佛懂得了什么。

她的脸红得像烧熟了的螃蟹壳,这时——于:停下来。

像螃蟹就不错了,像螃蟹壳就难看了,把壳去掉生:女青年慢慢向男青年伸出右手。

于:停,这时,逗号,女青年慢慢地向男青年伸出了右手。

伸出右手,什么意思?不但承认错误,而且主动热情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认识。

提高了认识了。

生: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停了下来,男青年对女青年示意你先上吧。

于:没想到吧,不打,不识,不成交。

说不定这二位还会成为好朋友。

女青年那么有礼貌,男青年有绅士的风度,“你先上。

”这就是文明人。

听见了没有,这篇文特别优秀,这个结尾再加20。

于永正作文指导课《劝告》课堂实录

于永正作文指导课《劝告》课堂实录

于永正作文指导课《劝告》课堂实录于永正作文指导课《劝告》课堂实录年级:徐州市鼓楼小学五年级一班时间:两教时师:今天早上,我发现一们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

(出示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说自己的心里话。

[评:于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撷到说写训练的题材,使学生感到这种训练既亲切又实用。

由此可见:训练题材何处找?处处留心皆材料]生:我准备把面包拾起来,交给校长。

生:我准备写篇稿子,提出批评。

生:我会告诉这们同学,农民种粮食很辛苦,不应该浪费。

师:你打算当面劝告,是吗?请大家接着说。

生:我将把这件事告诉校长,并请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告诉大家要爱惜粮食。

师: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人都要爱惜粮食,是吗?以上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错的,还有部分同学不举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小诚,你准备怎样处理?生:(站起来)我师:(鼓励地)说心里话,没关系。

生:我不敢问(笑声)师:小诚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胆子小。

要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才。

[评: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不光给优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而且还兼顾到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

其实后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而于老师却没有遗忘他们,这是很值得效法的]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不少处理意见。

你们认为哪种办法比较妥当?生:(齐答)劝告。

师:这件事,当面劝告一下比较好,当然,写稿子,报告老师或校长也不失为好办法。

不过,当面劝告,(板书:劝告)不能耍态度,要以理服人。

(板书:以理服人)[评:怎么劝告人?必须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是这次训练的核心内容。

要做到说理充分,娓娓动听,使人怦然心动,这不光是个说话技巧的问题,关涉到一个人的思辩能力。

由此看来,语文课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思维训练是不能离开语言训练孤立进行的。

]如果请你去劝告,你准备讲哪些道理?对了,有人告诉我,这位扔面包的同学姓李。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一: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特级教师——于永正基本简历: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座右铭:“以人为镜。

”——唐太宗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

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生:学过。

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

(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

(生朗读课文)师:朗读得真好。

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生:对话。

师:对,人物的对话。

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谁发现啦?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生:我发现了每说一次话就是一段。

师:哦,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是分段的。

分段,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

比如说“那怎么”三个字儿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这们写能把人物说的话非常清楚地描述出来。

如果都合在一个段落里面的话,就不容易分清楚谁说的是什么。

师:有道理,请坐。

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

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

(学生笑)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

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生笑)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两页、三页吗?这一分段,一页变成两页了,好不好?生:好。

师:这个秘密不要给别人说啊,我们大家知道就行。

再看,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

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

这叫什么?生:提示语。

师:记住,告诉人家这个话是谁说的,他怎么说的,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大家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有些是在两句话的中间,有些是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

师:嗯!还有发现没有?这叫变化,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把提示语嵌在当中,这叫变化。

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师:当你写对话运用提示语的时候,给自己提个醒儿。

这个人说的话,提示语在前面。

下面呢,就换一下,放到后边。

再后来呢,放在当中!如果只有两个人说话,有时候可以省略。

这叫变化。

千万记住,要写出变化,别死了,都在一个位置就死了。

同学们,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对话也很有帮助。

记住!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也不同的。

当提示语在说话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生:冒号。

师: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生:逗号。

师:记住,一定记住!如果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写人物对话应该注意的形式,应该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还要注意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边搁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如果这些你都把握住了,你就不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默读一遍,把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当你把它读熟、记住的时候,你俩就会写好人物的对话了。

好,开始!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

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生读文段)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二、模仿范文练格式,细听录音想情节师:好!把讲义翻过来,测试一下。

下边是一段对话,听后把它写下来。

第一,记得分段;第二,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录音材料:黄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啦!”同学们齐声回答。

)师:要讲速度,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草。

抓紧时间,写好了吗?好,不错。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分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师:(念学生作业)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

我特别要表扬的是,“黄老师关切地问”,这个“地”是提土旁的“地”。

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了不起,请放下。

有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结束。

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

不信,请听这段对话。

(放录音)听过吗?生:听过。

师:在哪儿听的,说说看。

生:我是在电视的公益广告里听的。

师: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

想想看,他们三个人,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

他们三个人,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段话?再想想,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生举手)放下,不说!记住,一定要会想象。

想象非常重要。

会想象的人,才能写好作文。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听了这段录音,听了他们三个人的对话,都有自己的想象。

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师重复广告语:“怎么?来劲儿了是吧?”)眼睛怎么样,什么语气?如果你把这三人说话的神态,他的动作、他的表情、他的语气想象出来了,再把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地点想象出来了,事情的结果想象出来了,写出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

我说的对么?生:对!三、师生交流,评价激励师:好,第二次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拿起你的笔来,先给要写的这篇作文加个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

取题目很不容易,要想,要思考。

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先把这个事儿写焉,最后考虑题目,因为你在思考当中啊。

好多情况下,写好了文章还没有题目。

我有好多文章写好了还没有题目,最后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好题目。

好吧,现在写,动手写。

根据你的想象写,抓紧时间,看谁写得最快,一气呵成。

作文必须要一气呵成。

(学生写作)师:做完的举手。

有人问叶圣陶怎么修改作文。

叶圣陶说:再念,再念,再念。

虽然只有两个字:再念,但决不意味着只念三遍。

好,自己念自己的作文。

拿好笔,用心念。

(生念)念了几遍啦?再念一遍,可以出声,声音可以小一点。

改得怎么样了,可以了吗?好,把笔放下。

交流一下。

要虚心听别人的作文,不管他写得怎么样,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我请个同学来念。

张容飞,喜欢作文吗?生:嗯……师:说心里话。

生:不太喜欢。

(笑)师:他的题目是“和好”。

请你念一念。

(学生念作文)师:第一,他分段了;第二,提示语交代了是谁说的;第三,故事挺完整。

可惜,少了一个结尾。

你最后怎么写,加一句话。

生:人物互相道歉。

师:加一句话,知道没有。

生:知道了。

师:这就是一个合格的作文。

90分加10分,为什么加10分?因为有一个好题目,“和好“。

一个好题目加10分。

(掌声)张容飞,你得过100分么?生:没有。

师:此时此刻有什么话对我说。

生:谢谢于老师。

师:谢谢我?不对,应该谢所有教过你的老师。

师:这位同学你来。

喜欢作文吗?生:喜欢。

师:好,写完了没有?生:写完了。

师:念一念,读慢一点啊。

(学生念作文)师:停下来。

时间地点交代了么?生:下班高峰期。

师:交代了事情的缘由。

这句话交代得非常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发生下面的事情。

我相信,同学们听了以后会对她考虑的严谨而赞叹、佩服,相信她的作文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学生念作文)师:听到没有,提示语有变化。

(师给学生打分,递给学生看)给你打了多少分?生:150分。

师:你得过没有?生:没有。

师:掌声!还要加朗读分,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得好为你的作文增添了不少亮色,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好好念,知道吧。

朗读加25分,175分!(掌声)好,那位同学你上来,带上作文。

(学生念作文)师:停下来。

张容飞,请你站起来,你听她是怎么说的。

“大吼”!是啊,怎么好端端的骂我呀?读!生:翻了个白眼。

师:翻了个白眼。

形象不形象?生:形象。

师:就这一句话要加10分啊,太形象啦,精彩!阿姨翻了一个白眼,多厉害!接着念。

(学生念作文)师:“脸上肌肉抖动着”,多形象!嘿,没想到吧。

这叫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两个人吵了一架成了好朋友啦,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家人。

(生笑)实际上,这是她的美好心愿,在她心目当中,人不应该这样互不相让。

这样的结尾是她的思想表现,好人才能写出好作文。

打一个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分:200分!张容飞听得特别好,十分虚心,听得十分专注。

四、再现生活情境,变化中求艺术师:我说过,只要你注意听,会倾听,就会写出好作文。

闻其声不见其人,但通过声音可以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子。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写作文。

于老师说过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这节课要变个样子,变个形式,请大家看一幕哑剧。

顾名思义,哑剧就是光有动作,没有声音。

上节课闻其声不见其人,想象的是说话的样子。

那么这节课呢,就是见其人不闻其声。

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反过来啦。

我在剧中扮演一位老师,他扮演同学。

你们看了以后给他起个名儿,根据你的分析,他叫什么更合适。

好,现在就开始啦。

注意看,注意想。

(师生合作演哑剧)师:演完了,看懂了吗?看懂了请你想一想,剧中这位老师取个什么名好,这个同学叫个什么名字?抓紧时间,一气呵成。

强调两点:第一,对话要分自然段;第二,提示语要变化。

分段,注意提示语,就这两点。

(生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