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2024年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范文

《2024年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范文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篇一一、引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其美学来源涵盖了诗歌的诗意与现实生活的交融。

它并非纯粹的浪漫幻想,也不是冷硬的现实写照,而是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融入了艺术的创作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诗意与现实如何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中交织并产生影响。

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起源与背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

当时,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表现生活的真实感受。

而法国,作为欧洲艺术的中心之一,更是诞生了众多的诗意现实主义作品。

三、诗意来源1. 诗歌的影响法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的诗歌作品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诗人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将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和感受融入了诗歌中。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美学资源。

2. 自然与生活的观察法国的艺术家们善于观察自然与生活,从中发现美的瞬间。

他们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将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作品中。

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四、现实来源1. 社会背景的影响法国的社会背景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的心理压力等问题,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关注和表现的题材。

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的真相,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特点。

艺术家们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模板共42页文档44页PPT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模板共42页文档44页PPT
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 —1945)模板共42页文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外国电视史课题研究—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外国电视史课题研究—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外国电影史课题研究—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三、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四、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五、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六、诗意现实主义的误区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顾名思义,诗意现实主义拆分来看,是诗意,以及现实主义。

在中国传统概念里,诗意是一种意境的体现以及对事物理解的升华,使用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让人得以感受。

而现实主义,也是通俗理解中,与浪漫主义成相反视角的一种创作手段。

如李白和杜甫的浪漫与现实两种主义的存在一般。

而这样的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如诗歌,杂文的出现,都是根据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出现的。

那时人们刚从一战的硝烟中艰难走过,对于生活的理解开始逐渐变化,在生活上就体现出了一种放纵,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上也是一种彻底的解放。

经济大萧条,导致人们不再空想,开始思索生存的问题,所以就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点乐趣,以及所谓的诗意。

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二十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然后对于事物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电影视角,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1)长镜头表现段落,尽量不剪接。

2)长焦距镜头使用多3)强调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的发挥4)强调人道主义,主张在宏观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时应具有的诗情画意,如光线、影调、画面气氛、音乐和有隐喻意义的道具等。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2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2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1930年,法国全国到处都流唱"我有我的妙法"这句歌词,这是由绰号"布布尔"的乔治·密尔顿主演、雷内·皮乔尔和皮埃尔·哥伦比埃导演的那部庸俗但吸引人的有声影片《骗子大王》中一首歌曲的迭句。

泰第欧、拉伐尔、白里安、保罗·雷诺等各位部长大人在他们传教式的演说中,也时常以更文雅的言词,重复着这句歌词的意思。

据他们看来,法国靠自己的智慧,是能够避免经济危机和失业的。

法国电影界也抱着这种官方的乐观主义。

当时有声影片的产量,从每年平均50部一跃增加到100部,以后又达到150部。

电影市场虽然控制在"百代-纳当"和"高蒙-法兰哥-奥培尔"两大制片公司手里,但很多独立制片商还是乘机发了财。

可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法国还没有可供商业上利用的音响方法。

为了要在电影院和制片厂里装置音响设备,法国不得不首先对美国、其次是对德国支付大量的租金。

这笔庞大的支出,在影片"配音译制"的方法尚未为人所知的几年间,恰恰抵消了由外国影片输入减少而节省下来的支出。

除了上面这种情况以外,此时美国还在巴黎建立制片机构。

资金雄厚的派拉蒙公司成了叙昂维尔几家制片厂的主人,在那里摄制了很多西班牙语版、德语版、意大利语版和法语版的影片,来供应整个欧洲市场。

另一方面,从1925年以来就与我国电影进行合作的德国人,此时也加紧活动,他们不但在巴黎出资拍摄法国电影,而且还在柏林摄制一些法语版的影片。

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这种工业的制片方法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只产生了一些很可怜的结果。

马赛尔·阿夏尔、阿尔弗莱德·萨伏阿、帕尼奥尔、卡瓦尔康蒂和特里斯当·贝尔纳等人都已经被人聘去。

派拉蒙公司在巴黎摄制的影片在欧洲各地受到观众的嘘声,以致不得不停止生产,把它的技术人员召回好莱坞。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30年代产生的一批电影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特点

诗意的对话 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 透彻的社会分析 复杂的虚构结构 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 充满机智与魅力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是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 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形成背景

30年代的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欧洲。法国经济大萧条比欧洲其他国 家持续时间更长(1929-1935) 严峻的社会现实迫使电影人不得不关注现实和日常生活,努力在生活 困境中寻找到生命的亮点和生存的一点点诗意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探索不具备商业性,好莱坞的好莱坞的电影入侵 和本国电影生产力的削弱是法国电影面临危机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秉承先锋派的创新和实验精神,以充沛的精力 接受有声片挑战,表现出了制作者的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 ,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形成了著名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人们对于这部影片摄影机的运动,以及远近皆清的深焦距镜头的使用 赞不绝口。因为,这种摄影方法当时是很少有。
《游戏规则》的主题

影片隐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性和异化,体现出二战前爆发前雷诺 阿的悲观绝望心情,传递出他对于频临崩溃的欧洲社会的的深刻感触 和强烈的焦虑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本身并没有指责什么,剧中人物都是温存的 ,他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人性和社会的制约真诚地行事。这里更 深的悲哀是人生的悲哀



代表人物

雷内· 克莱尔----富有幽默喜剧精神 让· 维果----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 马赛尔· 卡尔内----擅长描写罪犯心理 让· 雷诺阿----擅长贵族题材 雅克· 费戴尔、叙利恩· 杜维威尔、让· 格里米庸、雅 克· 贝盖尔等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一、引言20世纪初期,法国出现了一股崭新的文学潮流,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

该流派旨在探索现实世界中的诗意,强调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等对其的影响。

二、象征主义的美学影响象征主义是诗意现实主义的重要先导,对其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象征主义强调表达内在真理和感觉,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内心世界的现实。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如波德莱尔、梅西安等,通过意象和隐喻的运用,使诗歌具有跨越现实的力量。

诗意现实主义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达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赋予象征意义。

例如,保罗·瓦莱里的诗歌《红舞鞋》,通过描绘鞋子的旅途,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意。

三、印象主义的审美观念印象主义是法国艺术史上一次重要的艺术运动,对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印象主义强调感觉的直观性和瞬间的捕捉,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化,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体验。

诗意现实主义诗人沿袭了印象主义的审美观念,追求感觉的直观表达。

亚瑟·兰波的诗歌《醉舞庄园》中,他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呈现出浓烈的色彩与光影的效果,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意的绘画般的美感。

四、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以写实的方式展示社会、人物和事件。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通过逼真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诗意现实主义汲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

例如,安德烈·布雷顿的《自由之风》中,他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使现实世界具有一种诗意的魅力。

五、存在主义的思想启示存在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注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自由。

在法国,让-保罗·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9
让· 雷诺阿 《大幻影》、《游戏规则》
• 1894年~1979年,让· 雷诺阿是诗意现实主 义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0
• 1935~1939年是雷诺阿最重要的创作阶段。 《大幻影》和《游戏规则》成为世界电影 史上的不朽名作。他主张导演创造自己独 特的风格。他对景深镜头的系统运用形成 了时空连续的拍摄风格,对追求真实性的 现代电影亦有过重要影响。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
重要导演及其代表作:
• 1、让· 维果 《操行零分》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4
让· 维果
• 法国导演,1905~1934,英年早逝,拍片 甚少,只拍过2部纪录片,2部剧情片,但 掷地有声,如同彗星划过天空。 • 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的儿子,小时候经常需 要搬家,并采用假名。父亲死于狱中后, 他进入寄宿学校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9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3
特吕弗说:“电影史可以分为戈达尔之前的 电影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 • 帕索里尼说:“全世界的新电影中至少有 一半是戈达尔式的电影。”
• 就连萨特也说:“戈达尔电影里的学问太 多了。”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4
《筋疲力尽》是法语和英语对白的 黑白片,1960年上映,片长90分钟
Powerpoint Templates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8
• 他在新浪潮时期拍摄了三部伟大的作品 《四百击》、《射杀钢琴师》、《朱尔和 吉姆》。
PowerpΒιβλιοθήκη int TemplatesPage 29
《四百击》,法语对白的黑白片, 99分钟,1959年上映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0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7
• 在寝室里,孩子们草拟了“造反宣言”, 历数校方和教师们的劣迹,说到兴奋处, 孩子们撕破床垫,用枕头打闹,上演了一 场著名的“枕头大战”。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8
• 《操行零分》是让· 维果对童年在孤儿院和 寄宿学校生活的回忆。 • 影片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具有浓郁的超 现实主义韵味。影片对摧残人性的反动教 育制度的控诉和抗争,具有深刻的象征意 义。 • 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力量以及展现出来 的影片画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它成为 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和精神象征。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1
《大幻影》是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对白 的黑白片,片长114分钟,1937年上映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2
•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德 国战俘营。影片的主人公是三个法国战俘——伯 居、马雷夏尔、罗森塔尔,这三位法国飞行员在 德国领地上空拍摄,鸟瞰德国时被击落,逮捕入 狱。 • 德国长官劳芬斯坦与其中一位飞行员伯居颇有共 同语言。这三个法国人发现其他囚犯正在挖隧道 准备逃走,于是三人答应帮助他们一起挖,准备 一起越狱,最后在掩护同伴逃跑中,伯居被劳芬 斯坦击中。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模板共42页文档44页PPT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模板共42页文档44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法国电影史:法国诗意பைடு நூலகம்实主 义(1930——1945)模板共42
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流派讲解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流派讲解
• 画面的诗意表达; • 青春气息.《操行零分》
三、 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一)诗意现实主义的转换和发展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高峰时期持
续近6年时间( 1934-1939)。
这期间拍摄的大量影片揭示了社会 的黑暗,描写了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 的悲惨境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现实 主义”。这也是诗意现实主义的转换。
“黑色现实主义”一词出自巴赞之 口。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让·雷诺阿 雅克·费戴尔 马塞尔·卡尔内 叙利恩·杜维维尔
让·雷诺阿
前期创作中的社会主义倾向:<托尼>与 <朗吉先生的罪名>; 后期代表作:
<大幻灭>1937 <游戏规则>1939
叙事结构特点:集中式:<大幻灭> 矛盾集中在一个集中营里;<游戏 规则>集中在一个贵族庄园的渡 假时期; 道德倾向:贵族社会的没落与社 会生活的混乱;没有一个坏人,也 没有一个好人.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征:
1、大都表现法国的现实生活,特别是下层 人民的生活。
2、第一,一次大战到三十年代,经济萧条, 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艰难,艺术家把对现实 的悲观、对未来的迷茫情绪带到了自己的作 品中,他们的作品充满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 彩。
3、影片手法细腻,多用实景拍摄,富有诗 情画意。如光线、影调、画面气氛、音乐和有隐喻意
1.诗意现实主义的产生
2.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导演 及其作品
3.诗意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及 美学特点
一、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
(一)诗意现实主义的提出 由乔治·萨杜尔提出。他曾说过:“诗
意现实主义是1930年至1945年间把克莱尔、 维果、雷诺阿、卡尔内、贝盖尔、费代尔 等人联结在一起的一条共同的纽带。”

6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6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 2、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 • 为日后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提供实证。
• 3、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 • 改编小说与诗人普莱卫。 • 4、忽略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 5、模式化导致平庸化
法国诗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主义
Realisme Poetique
• 概论
• 诗意现实主义:悲观的浪漫主义,又称黑色现实主义。文学力量的重 新回归与长镜头(景深)叙事兴起。 • 对比刚刚过去的20年代先锋电影运动之狂欢。 • 倾向:关注社会边缘人,失业工人或罪犯。 • 故事模式是这些卑微人物经历失意潦倒后,最后有一段美好而短暂的 感情,紧接着是再度失望。等待他们的结局是幻灭和死亡。 • 表达作者怀旧、哀伤之情。悲观的浪漫主义。 • 兼顾艺术家个性与商业性。
• 雅克-费戴尔(Jacques Feyder):
• • • • (1888.7.24.—1948.5.25.)原籍比利时 1912—1915做演员,1915年开始导演生涯。 1928—1933赴好莱坞,1934返法。 二战避难瑞士,直到去世。
• 《大赌博》(Le Grand Jeu,1934) • 《米摩莎公寓》(Pension Mimosas,1935) • 《英雄的狂欢节》(La Kermesse héroï que,1936)
• 《七月十四日》
• • (Quatorze juillet,1933) 类型:喜剧、爱情。
• 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时期后雷内-克莱尔的创作
• • • • • • • • • • • • • (三)流亡英国时期 《魂魄西行》(The Ghost Goes West,1935) 《假消息》(Break the News,1938) (四)转战好莱坞时期 《新奥尔良的情妇》(The Flame of New Orleans,1941) 《我娶了一个女巫》(I Married a Witch,1942) 《天网恢恢》(And Then There Were None,1945) (五)重返法国时期 《沉默是金》(Le Silence est d’or,1947) 《魔鬼的美》(La Beauté du diable,1950) 《大演习》(Les Grandes Manoeuvres,1955) 《全世界的黄金》(Tout l’or du monde,1961) 《风流的节日》(Les Fêtes galantes,1965)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

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

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

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

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

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

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

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名词解释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名词解释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名词解释一、诗意现实主义(名词解释)指的是30年代法国出现的一批影片,这些影片继承了20年代先锋派电影的创新精神,同时对社会性也十分重视。

创作主体结合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在电影创作中引进了对抒情诗本质的理解,从而通过电影艺术手段,使其充满诗情、诗意、诗的节奏和韵律。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关注的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富有感情的笔调去表现人物的命运,充分调动电影手段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有很强的感染力,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在取材上虽然脱离不了爱情、逃亡和枪杀,但已赋予现实生活以压迫及反抗的含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阶级关系,有的影片则直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该运动促进了法国电影的复兴,后流传到苏联、中国等地。

代表人物有让·雷诺阿、雷内·克莱尔等。

拓展:二、诗意现实主义的重要导演及代表作品(简答)雷内克莱尔①法国著名编剧、导演和演员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

②雷纳·克莱尔的影片富有深厚的法兰西文化的传统,他以幽默、讽刺的法国韵味和对电影美学、电影语言独特的探讨和实践,充当了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开路先锋。

③他的电影取向是,平民化日常生活诗意展现、社会性题材、普通人的生活、心理状态的刻画、真切自然的表现,带着诗意的基本格调和轻快的忧伤。

④叙事风格上遵循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传统,与影像诗学相结合,强调细节的真实,人物形象自然、朴实,尤其在表现心情的千变万化方面。

代表作品《巴黎屋檐下》《巴黎屋檐下》是克莱尔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叙述的是一个街头歌手的恋爱故事。

在影片中,克莱尔使用电影特技把现实主义和理性世界变成为一个幻想和歌唱的场所。

这部有声片对白极少,视觉表现极为精彩。

让·维果同克莱尔一样,维果在20年代先锋派时期进入电影界。

他导演的纪录片《尼斯景象》(1929)被称作是“先锋派末期强有力的作品”。

维果是一位早逝的天才,进入30年代,他只拍了两部电影:《零分操行》(1932)和《亚特兰大号》(1934),便在29岁时英年早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

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

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

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

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

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

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

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

他们的作品兴趣各有不同,法国的老百姓与美国人相比更喜爱悠阔、轻松的生活,特别是法国人的感情丰富是出了名的。

这一切都是形成诗意现实主义的市场。

作为当时的法国主流电影的制作者们,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共同创造、形成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法国特色的电影流派。

第一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在有声电影初期,由于美国的大公司制片商们从有声电影中捞到了巨额利润,因此,他们自然把目光转向更大的国际市场。

而法国为了在影院、制片厂装置音响设备,因此,向美国以及德国都曾支付了大量的租金。

美国在巴黎建立了制片机构,派拉蒙公司在法国制作西、德、意和法语版的影片,试图占领欧洲市场。

德国人则不仅在巴黎、还在柏林拍摄了法语版的影片。

这种“配音译制”的影片艺术上是极为平庸的,然而,却代替了法语原版的影片。

乞今我们虽然不知道法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在1930年法国到处流传着的由皮埃尔·哥伦比埃导演的《骗子大王》中的那段“我有我的妙法”的插曲,无疑证明了法国的有声片电影已经出现。

30年代初,法国电影年产量从50部增加至100部,后来增至150部。

电影事业控制在“百代—纳当”和“高蒙—法兰哥—奥培尔”两大公司手中,制片商们发了财,而艺术却极为平庸,萨杜尔认为:‘‘先锋派的电影工作者也同样没有进步,法国的电影似乎只有雷内,克莱尔一人还在创作”。

雷内·克莱尔作为法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理论家,曾在20年代就以他那姻熟的技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30年代,他在强调视觉表现的同时,又敏感地注意了听觉的表现,成为法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转折时期的重要的导演,成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

他的影片富有深厚的法兰西文化的传统,他以幽默、讽刺的法国韵味和对电影美学、电影语言独特的探讨和实践,充当了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开路先锋。

有声电影初期他导演的影片:《巴黎屋檐下》(1930年)、《百万法郎》(1931年)、《自由属于我们》(1932年)和《七月十四日》(1933年),被称作他在这一时期的“四部曲”。

克莱尔最初的《巴黎屋檐下》,作品内容十分简单,叙述了一个街头歌手的恋爱故事。

影片的视觉表现仍旧极为精彩。

克莱尔几乎是一个电影特技的创造者,他在这部影片中,使用电影特技把现实主义和理性的世界变成为一个幻想和歌唱的场所。

克莱尔影片的最为清晰的特征,是他对形体运动以及对滑稽幻想的热爱。

这在他的《幕间休息》中就曾体现出来,而在30年代又在《巴黎屋檐下》、《自由属于我们》等影片中表现得更是令人钦佩。

他的兴趣和喜爱,可以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变成极其相似的东西。

他经常化异为同“既是异想天开,又具有讥讽的意味;既是用来造成疯狂的逗趣儿,又具有社会性的评论”。

然而,他的作品也往往由于过于表现法国巴黎的本土色彩,而并没有完全引起法国国内老百姓的兴趣。

相反,在国外却深受欢迎,比如:《巴黎屋檐下》,在德国、美国、日本,甚至在整个欧洲都受到欢迎。

这部影片在国外流行的重要原因,就是作品尽可能地少使用对白,一切思想和含义都在人物的动作、眼神和歌曲中完成。

这并不意味着他还停留在默片的视觉观念中,看过《巴黎屋檐下》的人,绝对不会否认那是一部真正的有声片。

他只是就对白的使用采取了极为慎重的态度。

就在他翌年拍摄的《百万法郎》中,对自和影片中的声音、音乐及运动等方面的表现中,便自然地结合起来。

这部影片从一个贫困的法国艺术家‘,发现他在国家彩票中赢得了100万法郎开始,叙述了一段紧张而又风趣的故事,影片在努力地探索声音表现的同时,突出了克莱尔最感兴趣的主题——金钱和追逐的表现。

那件装有彩票的外套被小偷偷走后,接着就是一场疯狂的追逐,而后在众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人们欢快地跳起舞来。

视觉形象在最后通向欢庆的道路上,与惊人的想像力结合起来。

《自由属于我们》仍然是克莱尔这时期最为优秀的作品,影片表现了两个越狱犯,一个因一笔不义之财而成为了工厂主,而另一个则成为了这家工厂的一名工人。

新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两人真正地获得自由,反而却陷入了新的类似监狱的生活之中。

这部影片始终不渝地探讨着片名的“自由”两个宇。

富有喜剧精神的克莱尔,在视觉造型的表现上,把两个中心人物处理得一高一低,一胖一瘦。

令人想起胖子查利·劳莱和哈台。

这部影片的喜剧风格,最终影响了卓别林,《摩登时代》中的传送带的那场戏,就是受到了这部影片的启发。

克莱尔的喜剧形式同样具有讽刺意义,他那工厂象监狱,监狱象工厂的讽喻,无疑涉及了社会问题。

“在影片《七月十四日》中,克莱尔又回到他熟悉的主题,即民间歌曲、舞蹈、郊区风光、巴黎人的恢谐和不出恶语的争吵等等。

”此后,他拍摄了两部不太成功和不太重要的作品,克莱尔把原因归结为经费的紧张。

克莱尔在1935年后,离开了法国到英国工作。

他通常自编、自导影片,是个才华横溢的电影艺术家。

他的艺术灵魂不是学校和书本所赋予他的,而是来源于他那勒阿尔区的小市民生活和一个18岁半的中学生的参战生活。

阿芒达尔称他是“最法国化和迪卡尔式的法国导演”。

米特里称他是“罕见的带着一个世界的电影创作者,不是世界观,而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196O年以后,他被接纳为法兰西院士,这是第一个以电影家资格进入这一组织的人。

法兰西学院在接受他为院士时说:“他不缺少任何荣誉,而我、们的荣誉中却缺少他”。

让·维果同克莱尔一样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他曾在20年代先锋派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开始涉足电影界。

他曾导演的那部社会纪录片《尼斯景象》(1929年一1930年),被称作是“先锋派末期强有力的作品”。

影片中“尼斯那些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的大大小小的食利者,上流社会那种穷奢极侈的生活,狂欢节华丽花车的游行,同那些衣不蔽体的穷人、尼斯旧城的贫民窟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进入30年代,他的作品并不多,但却成为这一时期非常值得重视的作品。

他中断了电影艺术的创作,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他在29岁时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几乎成为法国电影的一大憾事。

他同克莱尔一样被看作是最早把诗意带进法国电影中来的主要人物之一。

在法国人的眼中,让·、维果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都是一个最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

他在30年代初只拍摄了两部作品:《零分操行》(1932年)和《驳船阿塔郎特号》(1934年)。

其中《零分操行》是他导演的自传体影片,作品表现的是孩子们在寄宿学校里的一段生活。

它甚至不是现实的,但体现了诗意的思想。

表面上看那是一群不好管教的孩子们的胡闹,但其深刻的背景则是寄宿学校对人性的压抑。

这部影片中,以佛儒教务长象征着那个应该被否定的、不合理、不正常的教育制度。

影片以经济萧条的生活现实作为动作、情节的基础,使孩子们漠视和嘲笑成年人的耻辱。

抑郁寡欢的孩子们在阴暗的宿舍里怨恨自己的童年。

最后,他们造反了,他们要去战胜大人——穿着白衬衫的小学生,把枕头抛向空中,羽毛飞舞。

这段淋漓尽致地宣泄,把孩子们内心的积怨释放出来。

这一“枕头大战”以高速摄影的绝妙处理,突出孩子们的心理和强烈的动作,造成了一种罕见的形式美和一种诗意的美,将影片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由于这一段落创造出的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使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段落。

然而,这部影片固嘲笑了教员和教育90度等,而曾被遭到禁映。

另一部影片《驳船阿塔郎特号》,比较《零分操行》更具有诗意,也更现实主义得多。

影片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在驳船上的生活,那个年轻的妻子曾因很快地厌倦了那种陪伴着丈夫的驳船生活,而途中上岸去了巴黎之后,又在半自觉、半寻找的状态中回到驳船上,两人重归于好。

影片的诗意就来自这都市的热闹和神秘。

同时,作品还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世界,不仅一切可以触摸,甚至使人们对日常生活感到乏味;另一方面则是脱离现实的东西,即暂时的欢乐。

影片浸入了一种对于现实的失望,一种没有尽头的、没有解决办法的失望。

此片中同样有一段高速摄影的处理,那个驳船的男主人在运河的波纹中,似乎看到了他那失踪的妻子的面容,他跳下水去寻找,这时一段水下的高速摄影,的确是一段极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是一种浪漫、狂热的爱情表现。

萨杜尔在评价这部影片时说:“维果在这部影片中最使我们感动的地方,乃是他脱离了1933年的文学方式,真实地描写了现实的景象:如那个奇特动人的婚礼队伍在河岸上经过,郊区荒凉的风景,驳船上的生活,郊区一家出卖留声机的商店等等,维果在这些镜头里面,显示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电影界的韩波”。

第二节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诗意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时期,大致从1934年一1939年将近6年的时间。

由于这一期间大量影片的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的悲惨境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现实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