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雕塑欣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思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
《巴尔扎克像》 材质:青铜 高270cm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 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 者之一。
“不拘一格”——20世纪西方现代雕塑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客观再现
主观表现
布朗库西——“西方现代雕塑之父”
五.17─19世纪欧洲雕塑
西方雕塑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 之后,继续得到发展,各个时期均产生了 具有时代风格的优秀雕塑作品。雕塑的题 材得到拓展,形式更加多样化。贝尼尼、 乌东、吕德、罗丹等雕塑大师都为西方雕 塑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贝尼尼,擅 长于通过静态的人物雕像表现戏剧性的情 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意味。
垂 死 的 奴 隶
被 缚 的 奴 隶
罗伦佐· 美第奇
美第奇
暮
昼
夜
晨
《夜》与《昼》、《晨》、《暮》
•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 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 15年之久。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 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 美第奇 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雕像《昼》与《夜》和乌 尔比诺公爵洛伦佐· 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 雕像《暮》与《晨》,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 件象征性雕刻。
17世纪巴洛克雕塑 尼贝 尔 尼
动感,激情
《 阿 波 罗 与 达 芙 妮 》
凯旋门
马赛曲(大理石,1836 年) 吕德 (法国)
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 上部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 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剑,左手高举, 在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 那张开的羽翼,飞舞飘动的衣裙,和召 唤性的内在激情,表现出急速的运动 和奔放的革命热情。两腿大步向前迈 进,更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女 神占据整个浮雕的上半部,正从人们 头顶上疾驰而过。
波 嘉 尼 小 姐
他的作品追求高度单纯化和抽象化,开西方 雕塑一代新风。
《牛头》 毕加索
《带抽屉的维纳斯》 达利(西班牙)
《泉》 杜尚
西方雕塑史上四个辉煌的高峰期
时期
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米隆 菲狄亚斯
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掷铁饼者》 写实与理想 《命运三女神》 美的结合 《大卫》 《摩西》
《青铜时代》 《巴尔扎克》 《思想者》 《加莱义民》等
十八世纪浪漫主义雕塑
吕德
想象
《马赛曲》
19世纪现实主义
• 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流行的文 学艺术思潮。美术中的现实主义是以法国为 中心,影响遍及欧洲。 • 法国画家库尔贝等人首先使用“现实主义” 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主张如实 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 • 这种以如实描绘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 黑暗的创作思想,便是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 重要特征。
《 狮 身 人 面 像 》
拉霍特普王子及 王妃像》是埃及古王国
《
时期雕像的代表作品, 古埃及雕刻家对人物脸 部特征色刻画十分细致 生动,眼睛的表现尤为 真实、传神,雕像其他 部分塑造相对简略、概 括,却恰当地表现出人 物特定的身份和精神面 貌,王子强壮、机智, 王妃丰满、端庄。雕塑 设色,男人的肤色深, 女人的肤色浅,这也体 现了埃及雕像的作风。
大卫
哀悼基督
胜利
巴库斯
《摩西》
垂死的奴隶 (大理石,1550年)
米开朗基罗
《垂死的奴隶》两眼紧闭,似乎不是在迎接死 亡,好象是在休息。他那安祥的脸上,没有垂死 挣扎的痕迹,也没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痉挛,却呈 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平静和陶醉,仿佛是一种摆脱 了苦难的昏迷。他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 前,好象刚刚经历过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正 在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 这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 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当时米 开朗基罗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 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 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 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米开朗 基罗不仅为处于动荡的祖国忧心忡忡,同时还苦 于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这是文艺复 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普遍遭遇。他的精神空间是窒 息的,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 者的不满和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曾写到: “……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 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 己神圣的制作……”。后来由于势态的变更,米 开朗基罗的思想变得深沉而苦闷,再也没有创造 出类似这两件作品那样充满生命力的雕刻。
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代表作品 《 米 洛 斯 的 阿 芙 罗 狄 特 》
或 《 米 洛 斯 的 维 纳 斯 》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
《 萨 莫 德 拉 克 的 胜 利 女 神 》
卢浮宫三宝
《掷铁饼者》米隆 罗马 时期复制品
掷铁饼的人 米隆
,她们操纵着象征所有人和神命运的丝线, 从他们的出生一直到死亡,甚至来世,她 们通过纺织的丝线的长度来代表一个人的 寿命的长短。这三位女神并不代表死亡, 而是命运中重大事件的决策者,命运一旦 决定就无法再改变。
文艺复兴
十九世纪法国 现实主义雕塑
米开朗基罗
罗丹
“人文主义”
“现实主 义”
西方现代雕塑
布朗库西
《吻》
反传统, ຫໍສະໝຸດ Baidu格多样
西方雕塑鉴赏
现实与理想
西方雕塑的发展历史
史前和古埃及雕塑
logo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14-16欧洲文艺复兴
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
18世纪法国浪漫主义
19世纪法国雕塑
20世纪西方雕塑
史前雕塑
(旧石器时代)
《维林多夫的裸女》
《维林多夫的裸女》 石灰岩 奥地利 维林多夫洞穴内发现
持角杯的少女(法)
埃及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继承并 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塑艺术的传 统,使雕塑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 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 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发展到了 最高峰。
米开朗基罗
让我们来欣赏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大卫
摩西
《大卫》米开朗基罗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 (石灰石,公元前2650年) 埃及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
《 卡 培 尔 王 子 像 》
《埃及第四王朝哈夫拉坐像》
《 谢 努 塞 尔 特 三 世 头 像 》
《 塔 尼 斯 的 人 面 狮 身 像 》
《 书 吏 凯 伊 像 》
《 阿 布 辛 贝 神 庙 》
正面律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简介
古希腊《命运三女神》菲狄亚斯
局部: 特洛伊木马计的传说
拉 奥 孔 ( 古 希 腊
)
罗马肖像雕刻
《妇女像》
《卡拉卡拉像》
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特点
1.题材多是表现完美神的形象。
2.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神像多是用人体形式 表现。 3.人物雕刻写实与理想化相结合,追求和谐的理 想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风格庄重,完 美。 4.罗马肖像雕刻发达。强调个性化。
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和古罗马 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创造了一种美的 标准。
维纳斯和玛斯的 儿子
• 阿芙罗狄德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 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 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和 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由于 这尊大理石雕像在希腊的爱琴海 域米洛斯岛被发现,因此被人们 称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远离人 间的神:她那匀称、妩媚的腰枝, 丰腴起伏的乳房,柔软细腻而富 有弹性的肌肤体现着健美的青春 活力,也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本 主义精神,可是她那椭圆的脸庞、 直鼻、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以及那 含蓄、安详的面孔、微微扭转的 动势的又是既来源于希腊女性又 超越希腊女性,既模仿自然又超 越自然的理想古典美体现,难怪 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雕刻大师罗 丹认为她是“奇迹中的奇迹”、 “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 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虽然 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 她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 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
地狱之门局部
《地狱之门》
思想者
析
•
赏
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 巨人,痛苦地俯首坐在那 里沉思,把右肘放在左膝 上,手托着下巴和嘴唇, 审视着下边发生的所有悲 剧而陷入绝对的冥想之中。 那压弯的肋骨和 紧张的肌肉似乎要被智慧 的火花爆炸开来,然而, 除了沉思,只有内心的压 抑和隐藏的痛苦。 作品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 了雕塑家思想的深沉、苦 闷和丰富。
地狱之门
• “地狱之门”是依据文艺复兴时期大诗 人但丁“神曲”的“地狱篇”构思而成,其 规模之大,难度之深,比起“天堂之门” (佛罗伦萨洗礼堂东门,吉伯尔蒂作)有过 之而无不及,技巧上的成熟程度,更大大超 过数百年前的艺术家。这件纪念碑式的艺术 品,共塑造186个人,作品的中心主题是通 过“地狱篇”中“你们进到这里,便丧失一 切希望”的含义,用多结构形式,和象征性 构图,及真实人物的造型,来综合表达罗丹 的总体构思,表现全人类的各种苦难。 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 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 扬。 此作品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
• 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 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 光,紧闭的双唇,表露了她 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 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 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 数美好的想象来。可是在这 美丽的头部下面,却既没有 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 是一块粗粗凿成方形的石头。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 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 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 不相关的东西。
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 前进。其中心人物是一个有着大胡子的战士,他带领自己 年轻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少年依傍着父亲,走得更加坚 定有力。和这个跃跃欲试的激动少年相对应的,是走在其 后的沉着刚强的老人,他仿佛多次为自由而战,今天为了 祖国又从容奔赴疆场。行列的最前面,号手正在吹响进军 号,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战士,有弯腰系结兵器的 弓箭手,这些细节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所有这些人物被 组成一个整体,显示出一种剑拔弩张的声势。
• 吻
“吻”原本是“地狱之 门”右下边一个雕像,表现 热恋中的男女。后来,罗丹 又 把它制成一件单独的雕塑, 并且成为他著名的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 的不朽之作,它是那样坦率 真挚,感情充沛,造型动人, 它体现出作为艺术家的罗丹 浪漫气质的一面,也说明他 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感 情 的无比丰富广阔。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
• 罗丹的作品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 • 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 表现能力; • 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
——罗丹
罗丹(Rodin August)——《吻》
•
奥古斯特· 罗丹(1840-1917), 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 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 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 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雕塑艺术家。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 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 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他的雕刻作 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 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 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 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 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罗丹的思 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 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 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 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 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 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 发。这正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 心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