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疾病CT表现
肺炎CT表现完整版本
![肺炎CT表现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e33133365ce0508763213cb.png)
感染途径: -- 吸入性; --血源性; -- 直接侵入。
肺部炎症—肺脓肿
病理发展: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肺部炎症—肺脓肿
临床表现:
--急性期:发病急剧, 高热、寒战、体温呈 弛张型,胸痛,咯脓 臭痰,有时咯血。 WBC明显升高。
马赛克灌注
猪头冻肉征—过敏性肺炎特征表现
肺部炎症—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因胸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剂量放射照射引 起的肺部急、慢性损害。
肺部炎症—放射性肺炎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气短, 有时发热,症状轻重与照射野大小有关。
影像表现: --发生部位与照射野有关; --急性期 --慢性期
--弥漫性肺气肿改变.
间质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肺炎。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炎
慢性间质性肺炎
肺部炎症—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allergic pneumonia)又 称吕弗留综合征(LÖffler syndrome) 指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部炎症—过敏性肺炎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小儿多见, 发热、咳嗽、气急、 紫绀,临床症状明显 而体征少。
急性间质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
肺部炎症—间质性肺炎
影像表现:
--肺纹理增强模糊、 紊乱,两肺下野明显;
-- 肺门影增大、增浓, 结构紊乱模糊,肺门 支气管周围炎;
-- 网状、小点状阴影: 肺间质炎症的重叠影 像,与模糊的肺纹理 并存。
Acute Radiation is
肺部炎症—放射性肺炎
影像表现: -- 晚期肺体积缩小 -- 邻近肺组织代偿性 肺气肿。
肺部感染影像学特征
![肺部感染影像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48dd9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a.png)
肺部感染影像学特征肺部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或定植于肺组织,引发肺部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影像学是诊断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感染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X线胸部平片X线胸部平片是最常用的肺部感染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X线胸部平片上,肺部感染的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实变阴影:感染区域的肺组织密度增高,呈现为实变阴影。
这些阴影可以是散在的结节状阴影,也可以是边界不清的模糊阴影。
实变阴影的大小和形态可根据感染范围和类型进行变化。
2. 模糊阴影: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水肿和渗出液积聚,使阴影边界模糊不清。
模糊阴影是肺部感染的常见表现,特别是在早期感染时。
3. 收缩性肺炎:感染引起的肺泡充气受限,导致肺组织实变,胸膜临近区域粘连,从而使肺组织的伸展性和容积减少。
在X线上呈现为受限区域的肺组织实变和部分肺容积减少。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更详细、更准确的肺部感染影像学特征。
以下是CT影像学表现常见的肺部感染特征:1. 结节状阴影:感染引起的结节状阴影在CT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增高区域。
结节的大小和数量根据感染的类型和范围有所不同。
大多数肺炎感染呈现为多发、散在的结节状阴影。
2. 渗出性灶:肺部感染引起的渗出性灶在CT图像上呈现为高密度、模糊的阴影区域,常伴有周围肺组织实变和胸腔积液。
3. 空洞形成:严重炎症或脓肿形成时,肺组织内可见空洞。
空洞在CT上呈现为实变阴影内部的透亮区域,常伴有空气液平面。
4. 胸膜增厚:肺部感染引起的胸膜炎症反应可导致胸膜增厚。
胸膜增厚在CT上呈现为胸腔内侧胸膜面的增厚。
三、磁共振成像(MRI)MRI对某些肺部感染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优势。
MRI在评估软组织显示方面比CT更好,对肺部炎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下是MRI常见的肺部感染影像学特征:1. T1加权成像:在T1加权成像中,感染区域的信号相对较低。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2d7240d240c844768eaee95.png)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痰液检查、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
结果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多样:曲霉菌球,结节灶,团片影或伴空洞,斑片病灶。
结论CT 检查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观察病灶形态,对真菌感染病灶有较好的提示,因此CT检查必不可少。
标签:真菌感染肺疾病体层摄影今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细胞毒性药物的大量使用,致使人体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机遇性真菌感染的几率有所增加,肺部作为最易感脏器,占内脏真菌感染的60%。
本文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具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及CT检查资料的30例肺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 材料与方法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0岁,肺曲霉菌感染15例,肺隐球菌感染10例,肺念珠菌感染5例,患者多以咳嗽、咯血为主要临床症状,亦可有发热、胸痛,大部分病人化验检查无特殊。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后前位X线片及CT扫描,使用GE1600CCT 机与GEBrightsepeed螺旋CT机,行横断扫描,层厚5-10 mm,层距5-10mm,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所有区域均加高分辨薄层扫描,其中19例行增强扫描,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普通CT静脉团注碘海醇80ml后立即扫描,螺旋CT高压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速率2.5—3ml/s,注射后30s扫描,分别采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
2. 结果本组病例X线胸片均呈异常表现,CT检查显示病灶主要分布于两肺外带,且多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边。
其中18例病灶局限于单侧,12例病灶散发于双侧,呈跨段、叶分布。
CT表现:15例肺曲霉菌病中有10例表现为曲霉菌球,空腔或空洞内孤立性球形赘生物,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整锐利,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2-3cm,边缘可见新月状透亮带,赘生物在空腔或空洞内随着体位改变而改变其位置关系;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周边可见斑片状影;2例表现为一侧肺上叶不张,其中一例见右肺上叶支气管内结节状充盈缺损,右肺上叶不张,增强扫描见支气管内新生物呈明显环形强化。
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9900fe9ec3a87c24128c40f.png)
• 鉴别诊断:临床与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需与肺癌,转 移癌,结核,肺炎鉴别. .肺癌:肺隐球菌病孤立结节型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 两者均可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有时难以鉴别. 随访肺癌进行性增大.而肺隐球菌病发展缓慢,早期 周围可以有晕征。 .转移癌:肺隐球菌病多发结节型需与转移癌鉴别, 转移癌多表现为光整结节型,而肺隐球菌病的结节 形态常不规则,且常伴斑片影等多态表现。 .结核:弥漫混合型肺隐球菌病需与结核鉴别.两者 均为多态,多灶表现,但弥漫混合型肺隐球菌病以结 节团块为主,而结核则以空洞,斑片样支气管播散灶 为主。
• 鉴别诊断:)肺内表现需与其他变态反应类 肺炎鉴别,形态上并无特异性,结合临床哮 喘病史,血嗜酸性细胞及血明显增高,可鉴 别。)支气管病变需与支气管内生长的肿瘤
和支气管扩张征鉴别,如表皮黏液样癌可 沿气管腔生长,阻塞管腔,形成结节团块改变, 增强扫描有强化,而支气管黏液嵌塞不强化。 支气管扩张症也可伴支气管黏液嵌塞,但支 气管扩张症多见于远端小支气管,而态反 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多发生于除一、二级 以外的大支气管,两者发生部位不同可鉴别。
作为与其他机遇性肺部感染的鉴别点。肺念珠菌 病上述影像表现也可见于其他肺感染性疾病,大多
无特异性。实际上肺念珠菌感染常常合并有其它 细菌或真菌感染,使诊断复杂化。
• 女性,岁,咳嗽、咳痰、气紧余天,近天 加剧,体温℃。
白细胞总数:起病时×,住院:×。中 性:。血氧饱和度< 。起病时电视透视未
见明确实变影像。平时体健,无慢性支气 管炎病史,半月前曾收拾旧房屋,打扫过 卫生。
诊断主要依靠手术病理,纤支镜肺活检或肺穿刺活检 病理。
主要常见表现:多态、多样、多灶为特征。
.结节或肿块病变(约占),大小不等,孤立或多发, 可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部分病灶周边见" 晕征"。.浸润实变灶,病灶呈大叶或节段分布, 远端密度实,近心处密度明显淡而稀疏,气道征 局限于近端肺。.空洞,薄壁(多见免疫缺陷患 者)。.弥漫混合病变,结节,团块,实变,斑片灶多 样分布,以结节肿块为主。.弥漫粟粒影。.急 性间质肺炎。.可伴胸水,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 大。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0d0f9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2.png)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部疾病。
肺部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部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急性发热多见于细菌感染,慢性发热多见于结核感染。
2. 咳嗽,常见症状,痰多为黏稠、脓性或带血。
3. 呼吸困难,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
4. 胸部体征,肺部感染可出现肺部啰音、叩诊浊音等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胸片,肺部感染可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斑片状阴影等。
2. CT检查,对于复杂的肺部感染,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类型,指导抗感染治疗。
3.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四、病原学检查。
1. 病原菌培养,通过痰液、血液等标本培养明确病原菌类型。
2. PCR检测,对于病毒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病变部位时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2.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肺部感染对肺功能的影响。
六、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史,可做出肺部感染的诊断。
七、注意事项。
1. 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单一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2.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和处理方法需特别注意。
总结,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史,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有所帮助。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肺部感染ct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3999f1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7.png)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检查项目:肺部CT扫描
检查结果:肺部感染
1. 一般情况: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有肺部感染病变,表现为
较多的肺部炎症病灶。
2. 病灶特征:扫描发现多处散在分布的实变病灶,大小不一,边界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规则。
3. 胸腔积液:部分扫描显示胸腔积液,提示病变部位可能存在炎症渗出。
4. 气管支气管异常:扫描显示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轻度扩张,可能存在炎症反应。
5. 淋巴结异常:腺体显影显示腔隙周围多个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炎症反应的累及。
综合分析:肺部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病灶,可
能为细菌性感染。
建议进一步检查细菌培养等相关实验,以确定病原微生物,并及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
肺炎症结核肿瘤在CT及胸片上的区别图文
![肺炎症结核肿瘤在CT及胸片上的区别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f055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1.png)
肺炎、症结核、肿瘤在CT及胸片上的区别在医学影像学中,肺部疾病常采用胸部CT和胸片检查。
其中,肺炎、症结核和肿瘤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本文将对于这三种疾病在CT及胸片上的区别进行简单介绍。
肺炎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部感染。
在CT上,肺炎表现为肺部密实影,且一般为多发性病灶。
在胸片上,肺炎表现为肺部浸润影,且密度较肺实质高,边缘模糊。
此外,肺炎病灶常常会呈现斑点状或片状病灶,也可出现大片实变。
在肺炎的早期,胸片上可能只有轻微的肺部纹理模糊和减少,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部炎症明显增多,密实度增加,甚至可能形成空洞。
症结核症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在CT上,症结核表现为肺部多发结节、局限性病灶和钙化灶,以及肺纹理增加和纤维化改变。
在胸片上,症结核的表现可能比较类似于肺炎,但是病灶较小,边缘清晰。
在症结核早期,胸片上病灶通常为斑片状浸润及肺纹理增加,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部结节和钙化部分会增加,甚至可能形成肺门多发性或广泛性肺纤维化。
肿瘤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在CT 上,肺癌表现为肺部实性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并可伴有胸膜肥厚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在胸片上,虽然肺癌灶密度较肺实质高,但是由于其生长缓慢,在早期可能难以被发现。
一般而言,胸片上肿瘤灶边缘比较模糊,但也有一些肿瘤会呈现为较清晰的肿块。
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肿瘤,其存在可以导致肺部产生阴影,甚至会压迫肺叶或支气管。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CT和胸片上,肺炎、症结核和肿瘤有着不同的表现。
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密实影,而症结核表现为结节、局限性病灶和钙化灶,并可伴随肺部纹理增加和纤维化改变。
肺癌一般呈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实物或肿块。
通过对比这三种疾病在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医生可以对病情加以判断,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听从专业医师的建议。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67f3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5.png)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一、背景介绍肺部疾病是指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肺炎、肺癌、阻塞性肺疾病等。
影像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肺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影像学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二、肺部疾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它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肺实变,表现为浸润阴影。
在X射线胸片上,肺炎可呈现为片状、结节状或斑点状的浸润阴影,密度较高。
在CT扫描上,肺炎可表现为实变区域周围的肺纹理增厚和肺泡壁增厚。
2.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是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肺癌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肺实质结节或肿块、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等。
早期的肺癌较小,可能在X射线或CT扫描上不易检测,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其影像学表现会变得更为明显。
3. 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气肿主要表现为肺容积增大、肺组织疏松,可见肺野稀疏、肺纹理增粗。
此外,慢性支气管炎也可导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4.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栓塞的表现为肺动脉阻塞和相应的肺血流减少,可见肺动脉分支树的阻塞或缺损。
三、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X射线:X射线胸片是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检测肺部疾病,并用于初步诊断。
然而,它的分辨率相对较低,无法提供详细的解剖和病变信息。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解剖和病变信息。
它可以检测小的肺结节或肿块,并判断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CT扫描还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3. MRI(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胸部疾病CT诊断-肺部感染病变 PPT课件
![胸部疾病CT诊断-肺部感染病变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157b0ff61fb7360a4c65c9.png)
• 病理為小支氣管壁充血、水腫、肺間質 炎性浸潤以及肺小葉滲出(經孔氏孔和 蘭勃管蔓延→鄰近小葉)。可出現小葉
性肺氣腫或肺不張。
CT表現
• 病灶形態
實質改變: 彌散小片狀、斑片狀、結節 狀→ (融合)大片狀邊緣模糊
影 • 伴隨影像
少量胸腔積液 肺氣腫與肺不張
小葉性肺炎
小葉性肺炎
支氣管肺炎
支氣管肺炎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纖維化
八 肺結核
• 是由結核桿菌在肺內所引起的一種常見 的慢性傳染性疾病。
• 臨床與病理 臨床表現與感染的結核菌的數量、毒力 及機體免疫反應和變態反應相關。痰檢 找到結核菌或痰培養陽性、纖支鏡檢、 結核菌素反應陽性(小兒)→診斷可靠 依據。
肺內結核基本病變
• 滲出性病變:炎性細胞和滲出液充盈肺泡和細 支氣管(轉歸與病菌的數量、
立球形灶呈軟組織密度(鈣化) →空氣半月征,位置隨體位變動。 無強化。侵襲型:結節或腫塊狀 實變影,早期可見暈輪征(病灶 周圍出血)。 • 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胸水。
曲菌球
曲菌球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七 放射性肺炎
• 臨床與病理
• 肺受射線照射後的損傷性改變。多在療 程接受40Gy或以上劑量後發病。
乾酪為主型
• 結核球:密度不均(鈣化、空洞)、圓形或 類圓形,衛星灶。增強不強化。
• 乾酪性肺炎:大葉性實變(多個蟲蝕樣 空洞)。鄰近肺組織支氣 管播散。
結核球
結核球
結核球
結核球
結核球
結核球
結核球
結核球
多發結核球
乾酪性肺炎
乾酪性肺炎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5c57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1.png)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疾病。
肺部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肺部感染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肺部感染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胸片和CT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感染的病变情况。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观察病变的部位、数量、大小和密度等特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三、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明确肺部感染病原体的关键步骤。
包括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分泌物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实验室检查。
除了病原学检查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功能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全身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外,根据具体病情可能还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穿刺等特殊检查。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六、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做出肺部感染的诊断。
诊断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各项检查结果,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七、治疗原则。
肺部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积极处理基础疾病等。
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预防措施。
对于肺部感染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原体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a58fa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a.png)
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1. 背景介绍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受者等。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后续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胸片: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显示肺部结构的大体情况,但对细微的病变不敏感。
- CT扫描: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和病变特征。
3. 影像学表现- 肺实质结节:真菌感染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多发的结节状阴影。
结节可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并可伴有空洞形成。
- 空洞:真菌感染引起的空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壁厚薄不均,常伴有周围结节。
- 实质性浸润阴影:部分病例可出现实质性浸润阴影,呈斑片状或节段性分布,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这种表现常见于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
- 心包积液:肺部真菌感染可引起心包炎,导致心包积液的形成,表现为心包腔增广。
4.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常伴有其他肺部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
而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且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 肺结核:肺结核也可以出现肺部结节、空洞等影像学表现,但肺结核在结节形态、分布以及影像学特点上与真菌感染有所不同。
5. 附件本文附件包括肺部真菌感染的典型CT影像示例,可供进一步参考和学习。
6. 法律名词及注释- 免疫抑制剂:指用于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移植手术后防治排斥反应、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艾滋病(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病程复杂多变,常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
- 器官移植:指将一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的手术过程。
肺部感染ct报告
![肺部感染ct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5f64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d.png)
肺部感染ct报告
CT检查报告——肺部感染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50岁
检查部位:胸部肺窗
检查方法:普通CT扫描
检查结果:
肺部双肺实质、间质模糊,肺纹理增粗,见多发实变影,大小
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病灶密度不均,其中左肺上叶、
下叶尤为明显,病变面积较大,有少量胸腔积液,心肺膈角锐利。
肺门和纵隔:肺门结构对称,未见肺门淋巴结显著增大,纵隔
结构未见异常。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居中,支气管未见异常,未见支扩、支返及扭曲。
初步诊断:肺部感染
结论及建议: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CT表现可提示病变为肺部感染。
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如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症状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同时,注意有规律地进行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处理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e2c8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4.png)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概述
常见影像学表现
X线胸片
1. 肺实质病变:肺部感染常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或腺泡状阴影。
2. 胸膜病变:胸膜间皱褶增厚、胸水等均可见于炎症性胸腔积液。
CT扫描
1. 斑片状阴影:常见于细菌性肺炎,通常伴有空洞、实变或结节。
2. 结节状阴影:常见于结核性肺炎,通常伴有空洞或钙化。
3. 毛玻璃样改变:常见于性肺炎,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伴有斑片状高密度灶。
4. 支气管扩张:常见于支气管炎或感染性支气管扩张等,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5. 胸膜病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胸膜钙化等均可见于炎症性胸膜病变。
6. 淋巴结增大:常见于结核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
诊断要点
1. 影像学检查应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形成综合诊断。
2. 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各异,需要综合分析。
3.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
4. 影像学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如X线胸片、CT扫描等。
结论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肺炎、结核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肺部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54af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8.png)
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 肺部感染的途径
气道、肺血管、也可直接来自纵隔、膈肌 或胸壁的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途径是来自气道
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分类
病因:最好的分类法 感染区域:社区; 医院内 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 影像学的形态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长期大量广谱搞菌素使用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各种慢性基础疾病
肺部真菌性感染影像特点
大部分缺乏特异性表现 局灶性或广泛性实变阴影,空洞阴影、结
节影,肺门纵隔淋巴肿大 胸膜改变 与结核病及某些肺部肿瘤的表现相似 确认主要依靠呼吸道分泌物或活检组织的
病理学检查
肺曲霉菌病
可有多种病菌,烟曲霉菌最常见 常见于某些异常个体:
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 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 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老年CAP指患者年龄超过65岁的CAP
流行病学
美国大于65岁住院患者中肺炎的诊断率 1988 ---16.5% 2002 ---22.5%
北京等9病城市的调查: 大于60岁,肺炎占所患常见病---26%
曲霉菌球
常见于净化空洞,含气囊肿中 CT表现:肺厚壁空洞,内含活动的结节影,
长期存在可钙化 10%未经治疗可吸收
霉菌球的活动
仰卧位
俯卧位
侵入性肺曲霉菌病
见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病人,病情重,不及 时治疗可致死亡
早期仅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典型的CT表现:肺内结节或圆形实变影并
周围环状磨玻璃影(日晕征) 进一步发展或吸收期结节影内可出现空
气新月征
肺部感染的影像诊断
![肺部感染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ce721b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8.png)
肺部感染的影像诊断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
根据引起肺炎的原因,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其它肺炎。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按病程分为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
影像表现极其复杂多变,从影像表现诊断病原菌难度很大,但随着精准医学影像的发展,一切都成为可能,影像诊断无限接近病理也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肺部基本病变影像常见表现如下: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2、小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主要可见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点及斑片影。
3、如果是肺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肺部斑片影。
4、如果是间质性改变,通常会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牵拉的支气管扩张、肺部磨玻璃影,或者是蜂窝肺等表现。
5、如果是肺部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肺部结节影,或者大于3cm 者称为肺部肿块影。
6、如果是肺结核,常见于双肺上叶或下叶背段,见到斑片影等表现。
7、如果是肺部肺栓塞,多会表现三角形楔形影。
肺部影像常见的6大基本病变:1渗出与实变实变是指肺泡、细支气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液体、蛋白、纤维素、细胞等)或病理组织所替代。
多见于各种炎症、浸润性肺结核、肺水肿、肺出血和真菌病等。
最常见的是炎性渗出。
由于病理性液体可沿着肺泡孔向邻近肺泡扩散,因而病灶呈逐渐移行状态,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明显。
当病灶处于渗出性病变时可见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大小不等,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当病灶进展至实变期时,密度较高且均匀。
大片实变的肺组织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称之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
MRI上由于肺泡内的气体被液性物质所取代,故在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
临床上渗出与实变常见于肺炎、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等。
图1 渗出性病变X线及CT图像胸部X线正位片(a)示左肺纹理增多、模糊;CT肺窗(b)和纵膈窗(c)示两下肺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ef4a546be1e650e52ea99f8.png)
1、肺癌:肺隐球菌病孤立结节型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两者均可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有时难以鉴别。随访肺癌进行性增大。而肺隐球菌病发展缓慢,早期周围可以有晕征。
2、转移癌:肺隐球菌病多发结节型需与转移癌鉴别,转移癌多表现为光整结节型,而肺隐球菌病的结节形态常不规则,且常伴斑片影等多异性,常见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胸痛、痰血或咯血等,肺部体查可以闻及干湿罗音,有时有肺实变征或胸水征。
2、影像表现:1)散在小结节。2)斑片状影。3)肺段或肺叶实变。4)肿块及空洞(晕征)。5)曲菌球(空气新月征)。6)其它表现(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除“晕征”和“曲菌球”具有一定特征外,其它影像表现无特异性。。
文献报道CT对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率可达94%。
鉴别诊断:肺孢子菌病为机遇性感染所致,故需与其它肺部机遇感染相鉴别,如巨细胞病毒、军团菌、其它真菌等也是常见的机遇性感染病变,需结合临床症状、CT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此外还需与PAP、ARDS、肺水肿等鉴别。
3、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型:是由曲霉菌抗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特征:1)急慢性哮喘史。2)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3)曲霉菌皮肤试验阳性。4)纤支镜检示管腔内棕黄色粘稠物阻塞。5)血嗜酸性细胞绝对记数及血IgE明显增高。
CT表现:1)过敏性炎症表现:一过性游走性肺部浸润影,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状。2)支气管壁增厚,表现为轨道征,管状影,平行线。3)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黏液嵌塞:多发生于除一二级以外的大支气管。近端支气管扩张,其内粘液栓填塞时,呈指套状或Y、V形密度增高影,病变远端支气管一般正常。
鉴别诊断:(1)结核:结核球液化出现新月征空洞时需与之鉴别,一般空洞壁较厚,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2)癌性空洞:肺癌的空洞常为偏心厚壁,随访病灶增大,增强后明显强化。鉴别要点,多轴位透视,变动体位对照CT扫描,病灶随体位改变而变动可与两者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
• 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综合症 淋巴结核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 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 结核的支气播散 • 空洞 • 结核球 • 粟粒性肺结核 • 支气管内膜结核 • 免疫抑制病人的肺结核
CT在肺结核的作用
• 发现空洞病灶 • 判断活动性 • 早期发现粟粒肺结核 • 对有咳血病人的检查 • 纵隔淋巴肿 • 支气管内膜结核 • 有广泛胸膜病变者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 约占肺部感染20%,尤其是住院病人 • 代表:克雷伯氏杆菌,军团菌 • 表现多种多样 • 实变影通常是多灶性,下肺常见 • CT有助于发现平片未能发现的小脓
肿灶
克雷伯氏杆菌
• 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 约占医院内感染的30% • 也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尤其是
嗜酒者 • 血培养阳性率高(70%)
原发性肺结核
• 原发灶:可见于各肺叶,无明确肺叶 分布
• 淋巴肿:常见,可单侧性或两侧性增 强后呈中心低密度,边缘环状强化
继发性肺结核
• CT表现多种多样,几乎可呈任 何一种征象
• 发病部位主要于上叶尖后段和下 叶背段,
• 病灶以小灶阴影或结节影为主 • 淋巴肿少见。
结核的支气管播散
• 最常见的播散途径 • 典型CT表现:2~4mm大小
• 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 区别肺内或胸膜病变
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分类
• 病因:最好的分类法 • 感染区域:社区 医院内 • 病程:急 亚急性 慢性 • 影像学的形态
根据形态学的分类
• 支气管肺炎 • 大叶性肺炎 • 球形肺炎 • 间质性肺炎 • 其它
磨玻璃影,粟粒性阴影,空洞性阴影
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 最常见的类型 • 一侧或两侧下肺多发小斑片状模
糊影或腺泡结节 • CT
确定合并支气管扩张 鉴别支气管播散性病变
球形肺炎
• 不少见,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 平片难于与其它原因的球形病灶
(如周围性肺癌)相鉴别 • CT: 球形阴影边缘较模糊,其
旁常有不规则淡磨玻璃影
F/36 咳嗽 不发热
大叶性肺炎
• X线平片: 肺叶实变, 容易做出诊断
• 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也可见于克雷 伯氏菌、军团菌感染
• 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少见
右中叶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 CT: 实变肺叶内密度均匀,边缘为 胸膜所局限,充气支气管征常见,肺 叶体积无明显改变
• CT检查的主要目的: 发现坏死或空 洞形成,除外阻塞性病变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
陈起航 卫生部北京医院放射科
肺部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
肺部感染的途径
气道、肺血管、也可直接来自纵隔、膈肌或 胸壁的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途径是来自气道
CT检查的原因及目的
• 不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 抗菌素的广泛使用或不适当的应用
• 少见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增多 增加了平片诊断难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占医院内感染的10%,社区获得性 感染不足5%
• 呼吸道误吸或血行播散 • 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 • 全身症状明显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肺段片状阴影 • 实变影中常见坏死灶 • 充气支气管征少见,空洞常见 • 胸水并不少见且发展迅速 • 肺气囊在成人较少见,可气胸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感 染
环状强化。
粟粒性肺结核
• HRCT可比平片更早发现病灶 • 呈全肺均匀分布的1~3mm微结节
影大小均匀,边缘清晰或模糊 • 有时结节影上肺略大于下肺 • 小叶间隔增厚常见
粟 粒 性 肺 结 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
• 约占10~20% • 活动期:气管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 • 注射造影剂:有强化,病变部位周
抗炎治疗后两周复查
间质性肺炎
• 多见于支原体肺炎或病毒性肺炎 • X线平片呈支气管壁增厚和模糊网
状阴影 • CT: 磨玻璃影和小叶间隔增厚
实变并小空洞或坏死灶
• X线平片不易发现 • 见于细菌或真菌,如葡萄球菌、克
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厌氧菌和结 核等 • CT:实变影中见低密度灶,增强后 见环状强化
细菌性肺炎
• 球菌性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 肺结核 • 革兰阳性杆菌肺炎
肺炎球菌性肺炎
• 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 过去主要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 现 61~70% 表现为小叶性肺炎 • /20 高热
边缘不甚光滑的结节影或分支状 影(树芽征) • 呈小叶中心分布,其旁支气管壁 增厚
空洞
• 上肺多见 • 空洞壁的厚度和光滑度取决不同的
病程,在活动期,外缘通常不清晰, 壁较厚, • 厚壁空洞的存在往往提示有活动性
结核球
• 常需与肺癌相鉴别 • 如有钙化时较易鉴别:
环形,层状,靶形,弥漫 • 无钙化:增强CT扫描 • 增强后:中心不强化,典型呈边缘
围脂肪间隔密度增高 • 愈合期:支气管狭窄但边缘光滑
支气管内膜结核
支 气 管 内 膜 结 核
免疫抑制病人的肺结核
• 与免疫抑制的程度有关 • 相对于免疫正常的病人,免疫抑制
病人的肺结核:淋巴肿,胸腔积液、 粟粒性肺结核更常见,而空洞和纤 维化少见
努卡氏菌肺炎
• 努卡氏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曾分类 为真菌
克雷伯氏肺炎 M/50
克雷伯氏杆菌
• 大叶实变影 • 病变肺叶呈膨胀性改变 • 上叶常见,可累及多肺叶或两侧性 • 增强扫描常呈边缘强化,中央有灶
性坏死 • 空洞发生早且进展较快,约占50% • 胸水常见,但引起脓胸少见
克雷伯氏肺炎 M/64
咳嗽 咳血发热 体重下降
军团菌肺炎
• 欧美地区占获得性肺炎的前三位 • 吸烟,慢性肺病,免疫低下为三大危
险因素 • 病理:纤维蛋白化脓性肺炎 • 诊断:军团菌培养
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军团菌肺炎 F/54 发热40度
军团菌肺炎
• 主要表现为外周性片状阴影,进 展快,内常有低密度灶
• 常累及多叶,约一半的病例呈两 侧性,下叶多于上叶
• 空洞不常见 • 炎症吸收常较慢
厌氧菌肺感染
• 肺实变或肺炎并空洞 • 下肺最常见,右肺比左肺常见 • 空洞常见 • 有空洞或脓肿形成的病人、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