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时代乡村规划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时代乡村规划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

要制止简单套用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模式来推进城乡“同质化”的乡村建设,坚持生态文明观的乡村规划建设原则,提高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这是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度业务交流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提出的要求。

在题为《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学术报告中,仇保兴从机遇与挑战、经验与教训、问题与成因、对策与模式、方法与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在发展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对策,与规划界的专家们交流探讨了生态文明时代与乡村建设这一学术界和实践者们都感兴趣的新课题。

仇保兴在报告中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开展的,面临着如何实现有序健康的城镇化、生态环境的退化、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和基本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务农劳动力过度流失等许多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如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碳汇林的大规模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猛发展的“农家乐”、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推广与复兴等许多新机遇。这些新的机遇是在构建生态文明的框架之下,重新考虑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解决思路所带来的,也是构建我国整体健康发展的生态屏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已经实践了两年,在此过程中,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盲目撤并村庄,片面理解城镇化;二是盲目对农居进行改造,片面追求“新形象”;三是盲目地进行牲畜的集中养殖,片面地进行人畜分离;四是盲目进行城乡无差别化的能源系统建设;五是盲目安排村庄整治的时序。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我国传统封建文化中的“为民做主”、“替民办事”,扼杀了农民创业自信心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决策者以城里人所拥有的东西才是现代化的,才是优越的;片面追求政绩和偏好“大工程”、大规模生产的习惯性思维;片面理解“城乡二元经济”,盲目追求“一元化”;片面追求GDP,忽视农民真实富裕程度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仇保兴在分析了各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利弊后指出,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与城市差别化发展,从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生态文明观的乡村规划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

第一,村庄得以维持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的区域,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加以保护。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区别在于,应该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理、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

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那种共生共存的关系。

第二,乡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利用和空间的适用上的混合是一种有效率的存在。不顾农村的特殊性,机械地应用城市规划、工业文明的牧师改造农村、农业,只导致失败。

第三,乡村居民的生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边环境的健康。维持干净的水、土壤、生态良好的生态系统应成为乡村规划的主要目的。村庄周边的区域对农民资源的供应能力、与农业农村的生态共生能力和废物吸收分解能力是限定的,乡村规划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的承载力”。

第四,农民的心理健康是来自于对社区的认同感、友好感和安全感。村庄的设计、建设、整治应该保留和传承他们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村庄的建设和规划要尽可能地向历史学习,尊重与保护村庄的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脉络。这不应该仅仅成为城市规划师参与村庄整治建设的守则,也不仅只是村庄整治的重要内容,而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吸引人的、农家乐基地的一个主要的方法。

第五,乡村生态的循环链、乡村生活与生产混合等特点必须加以完整细致的保护。尽可能应用小规模、微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和能源供应方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城市大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或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新技术”。

第六,村庄的“建成区”往往叠加在比它大几十倍的农田之中,规划应列明管制重点。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不一样,村庄与自然环境是共生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村庄的生存发展环境。

仇保兴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庄的整治,首先要明确“三先行”的工作方法。即乡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先行;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先行;自下而上明确整治建设的重点先行。其次要设立村庄整治的底线。即不劈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拆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不破坏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风貌,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截弯河道。再次要建立四种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乡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改造维护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统一规划、各方参与、城乡联动、持续帮扶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从规划、整治、管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协同机制。要通过乡村规划的编制实施,把规划、建设、整治和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安排,而不能零敲碎打。要通过规划来捆绑各个渠道的资金和物资,投到农民最需要的公共服务项目中去,而不是“天女散花”或者体现部门的政绩。四是建立长期稳定的以奖代拨的城乡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