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结合“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分析,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语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

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

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的转换”。

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

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

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

而“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

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

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

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

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

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

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

备战2022高考语文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含解析部编版

备战2022高考语文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含解析部编版

备战2022高考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不分版本第二单元 B卷能力提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

《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

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

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

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明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

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

“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

“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

“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

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林徽因张鸿一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也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

她出生于浙江杭州,后随家迁居北京。

1920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英、法、意、比、德、奥六国游学一年。

在此期间,她游历了欧洲很多著名的建筑,这让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3年,她从伦敦大学建筑系毕业,回国后在北京从事建筑事业。

1924年,她与梁思成结婚,婚后二人共同致力于建筑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她的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她的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

其中,散文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被誉为她的代表作。

三《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她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四《你是人间四月天》这篇散文,以“你是四月天里的阳光,温暖又明媚”为开头,通过对四月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散文中,作者将四月天与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

五以下是对《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赏析:1.语言优美:散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情感真挚:作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3.哲理深刻:散文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4.结构紧凑:散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林徽因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也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

B.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后随家迁居北京。

C. 林徽因在伦敦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回国从事建筑事业。

山东省鄄城县2024届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鄄城县2024届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

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

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

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

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

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

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

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

2024年鲁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72

2024年鲁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72

2024年鲁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7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菜籽油及调和油均已做了标识,今后农业部将借鉴国外标识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B. 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的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C. 美媒称,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成为首位参观人民解放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外国人,但中国军事高官对美国航母并不陌生D. 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教育为立国之本,也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根基,优化农村特殊教育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已是当务之急B. 飞机启动看似简单,个别飞机还具备一键起飞的功能,但由于飞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起飞前的各项检查必须认真C. 天津滨海新区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围绕六中全会等内容为中心,制作系列微电影和动画片,在网上广泛传播D.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的精神血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既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需要薪尽火传、代代守护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不单是诗人,就是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我也一定会感到一种____的深情B. 先生____,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C. 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无比,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坟前,吟咏诗句,____D. 商业地产对淘金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投资购买底层商铺成为时下地产市场最热的行为.底层商铺____,专家细分类型教您如何投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2021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每个文学发展阶段,“新人”都是典型形象的重要类型之一,以突出的美学价值留存在一代代读者的记忆中。

当代文学只有创造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时代精神特质的新人形象,才能真正发时代之先声,承担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使命。

文学意义上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

“新人”之“新”不仅有自然时序的内涵,而且具备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托的价值判断。

“新人”是历史变革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担当者和引领者,代表着改变现状的实践力量,最深刻也最生动地反映出历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精神面貌。

正因如此,当我们品读文学,总能在新人形象中感受历史的脚步、时代的脉搏。

时代和新人是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人们常用新人形象标记一段岁月或一个群体:合作化运动中的“梁生宝”、改革年代中的“乔厂长”、知识分子“陆文婷”、奋斗青年“孙少平”,都是如此。

创造新人形象的过程,是文学介入时代、反映生活的过程,也是文学对社会进步发挥“实质性功能”的过程。

正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文学以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生动形象,让人们在希冀中感动,在苦难中不屈,迎着光亮勉力前行。

从鲁迅、巴金、老舍到刘心武、路遥、铁凝,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完美地回答了时代问卷,和他们创造出的典型形象一起为历史所铭记。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文学其实具有一种精神性保持和流转的功能。

”形象是文学的语言。

文学创造新人的过程,本质上是时代精神寻找形象载体的过程。

这就要求作家既从本质上、总体上把握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向,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中描摹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又要洞悉社会肌理,深入了解分众化、行业化、碎片化的生活。

不管是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海外维和官兵,还是网络工程师、天使投资人、网购配送员、职业电竞员,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

高考22题逐题特训(二)高考第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2016·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202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

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

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

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

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

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

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

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

这些“原色”重新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

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

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60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20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

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王兆胜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基于我国国情概括出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文学也应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更加广泛、深刻、有力地表现中国现实。

②一是文学应坚持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要求文学创作应突破狭小圈子,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的冷暖喜好为旨归,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中,文学既要反映精英阶层,也要关注底层社会;既要书写汉民族状况,也要写出各少数民族发展变化;既要有高雅文学,也要重视通俗文学;既要反映健康成年人群,也要关心少年儿童特别是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员,近些年,非虚构文学创作注重底层民生、脱贫攻坚、少年儿童成长等,都是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

不过,如何为边缘人群、弱势群体、少年儿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仍是当前文学创作的短板,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③二是文学要将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作为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体到文学创作,作家不能只为富人阶层代言,而是要有人人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特别是要倾听底层社会人民的呼声。

对于新时代作家来说,要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痛,以发展眼光看待和促进共同富裕。

这在柳青和路遥的人生观及其作品中,有着丰富深刻的展示。

新时代作家更应接续这一传统,将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

④三是文学需在强调物质富足时重视精神富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对作家而言,一方面,要改变不敢谈“钱”与“富裕”的观念束缚,要大胆、真诚、坦荡地书写物质富足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不要被物质迷惑,忽略甚至放弃精神追求,要好好发掘传统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精神富有”,这是作家写作的宝贵资源。

⑤四是文学当以生态精神创造自然美好作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高考现代文阅读1(论述文)训练6---《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杜诗何以封圣》

高考现代文阅读1(论述文)训练6---《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杜诗何以封圣》

高考现代文阅读1(论述文)训练6---《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杜诗何以封圣》(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

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

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

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

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

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

但德国剧作家布菜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

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显然,布菜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

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④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也是如此。

2021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

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

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

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

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

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

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

2021年福建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福建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福建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品并不多见。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

因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

按照常理,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

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与观念的滋养,较之20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超越。

在纸质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

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

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逐渐形成一套“纯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

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价值的缺失。

这无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它们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

以媒体而言,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交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

2021届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届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届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2021届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补天鲁迅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

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

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

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

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

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

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

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

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

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

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
及答案-
“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

它的建设性是要树立起文学坚定的自信心;它的自信心,既是对每个写作者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

不管我们从怎样不同的角度理解小说,不管我们的文学观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在用方块字表达自己,这非常重要。

这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这几乎成为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后、也是最难以被同化的特点。

你用方块字写作,你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你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乏所以是你自己。

不管你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不管你有怎样的文化偏好,也不管你有怎样不同的审美取向’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你不可摆脱的最终限定,成为你最后的身份标识。

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并因此而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你也因此而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

所以“伟大的中国小说”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

既然你使用方块字,那么和方块字相始
终也根本无法拆开的文化传统,也就必然成为你写作的一部分。

不管你是脚踏土地,直面现实,把自我完全熔铸于现实主义的大地,还是切断历史,挣脱现实,完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精神羽化的神性飞升;不管你是宏大叙事,还是彻底个人化的写作,你都必须依靠方块字,你都无法躲避方块字所带给你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绝不是要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然后把自己囚禁其中。

我们渴望的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

我相信:中国的当代文学最终将证明,现代汉语不是因为全盘西化才保留下来的,而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保持了鲜明的特性,是因为现代汉语没有被别人完全同化,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不错,在所谓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别人的历史曾经血腥、剧烈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

可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也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必然需要语言的自觉,这个过程必然期待着现代汉语主体性的建立,这也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产生的过程。

1.下面对“伟大的中国小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用方块字来反映中国的文化传统并能深刻地表达自己的
小说。

B.容易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的小说。

C.根基于现实主义大地,依靠汉字来表达中国文化高度的小说。

D.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成为世界历史中最深刻的一部分的小说。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建设“伟大的中国小说”,每个作家都要面临着自我能力和全球主流话语的挑战。

B.作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审美取向,但其发
展最终要受到汉字的束缚。

C.不管是立足大地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追求积极理想的作品,都无法躲避方块字。

D.要保留现代汉语,发展中国文学,必须摒弃全盘西化,保持现代汉语的鲜明特性。

3.请分析“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的有利条件。

(5分)
1.B(伟大的中国小说必须以汉字为载体;另外,B项也不符合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表述)
2.D(A原文是说树立“伟大的中国小说”的自信心“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而并不是作家都要面临全球主流话语的挑战;B原文是说“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你不可摆脱的最终限定”,而并不是作家发晕竺束缚;C原文中“切断历史,挣脱现实,完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精神羽化的神性飞升”不是指追求积极理想的作品,同时本句的表述也绝对化)
3.①现代汉语有着鲜明的特性;②现代汉语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③我们的历史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分。

(每点2分,对三点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