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长征资料(一)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参阅。
长征历史资料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__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长征跨越的地区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长征资料
• 1.翻越五岭 2.急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 4.飞夺泸定桥 5.踏岷山雪
强渡大渡桥
红军过雪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四川西北)
红军过草地
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 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 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 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 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 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他们是国内
关于长征的故事资料
关于长征的故事资料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于1934年10月开始,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战略转移行动,直至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地区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故事的背景可追溯到193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针对蒋介石政府的围剿策略,提出了进行战略转移的建议,以避开蒋军的围追堵截,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新机会。
这一建议获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通过。
红军主力起初从江西省的秋收起义根据地出发,途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向西北方向行进。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频繁的敌人袭击。
同时,长征中红军还面临粮草不足、伤病、战斗损失等问题。
长征的其中一段最为著名的故事是红军通过四川的大渡河。
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在大渡河上构筑木筏和桥梁,进行渡河。
在这一过程中,红军不惧艰险,勇敢地战胜了敌人的进攻。
经历了多次长途跋涉和战斗,红军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地区的延安,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也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并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被视为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
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壮丽的历史故事,也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象征。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
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
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
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井冈山。
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中国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间。
该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国共内战中的困境,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争取革命的胜利。
长征的过程中,党和红军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长征的起点是红军在江西瑞金的撤退,由于敌人的围剿,红军被迫离开了江西根据地。
长征开始后,红军面临着严峻的情况,包括艰苦的地形、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追击。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穿越了雪山、草地、河流等各种地形,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挫折。
长征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四渡赤水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需要跨越赤水河四次,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
红军经过顽强的抵抗,最终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继续前进。
这场战役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红军逐渐走出了困境,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陕北的延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
在长征的最后阶段,红军经过了川陕边区、甘肃、宁夏等地,最终到达了延安。
长征的成功不仅使红军得以保存,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延安,共产党得以重新组织和发展,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长征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行动。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长征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长征精神在中国的抗战和建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中国长征是一次充满艰辛和困难的伟大行动,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鼓舞着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避免被敌人全歼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这次长征是在1934年10月开始,历时一年多,纵深约2万多公里,行程途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区、草地、雪地、河流等各种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
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保持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可谓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战役。
长征开始于江西瑞金,红军主力分为三大纵队,分别是一纵队、二纵队和四纵队。
他们要穿越险峻的井冈山、五岭山脉,进入湖南、贵州等地。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革命斗志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根据地,以便重新组织和发展红军的力量。
长征最终的目的地是陕北,那里有广大的农村和群众基础,适合进行游击战争和军事斗争。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断与敌人进行战斗,同时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争取农民的支持。
这也为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还经历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这是红军为了渡过赤水河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通过不断的战斗和渡河,最终成功突围,继续前进。
这次战役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智慧,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征中,红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和忍耐力。
长征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使得红军能够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
长征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长征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之一,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总结起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关于长征的资料350字
关于长征的资料350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期间。
这次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共内战失败和国民党追击而进行的战略转移。
长征开始于江西瑞金,目的地是陕西北部的延安。
长征全程约12000公里,历时369天,共有约10万人参加。
在这个艰难的远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长征的背景是国共内战的爆发。
当时,国共两党曾经合作对抗日本侵略者,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两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内战的爆发。
在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压力下,红军被迫放弃了江西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
他们穿越了草地、河流、雪山和沼泽等各种地形,经历了饥饿、疾病和敌人的袭击。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长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保护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
在长征期间,红军通过战略转移,成功地躲避了国民党的追击,最终在陕北找到了新的根据地。
这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长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积累。
在长征中,红军学会了灵活
的战略和战术,掌握了游击战的技巧,并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红军的纪律和组织能力。
这些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不仅保护了党的生存,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和战略撤退行动。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有关长征的详细资料:一、长征的背景1. 抗日战争背景:长征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战略撤退,以保存实力。
2. 国共内战背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国共两党的冲突逐渐演变为全面内战,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之际。
二、长征的起因1.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红军面临巨大的压力。
2. 湘江战役失败: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放弃原有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三、长征的路线和行程1. 路线选择:红军领导层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选择西北方向,经过陕甘宁边区,与苏区取得联系。
2. 行程和时间:长征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红军行军途经11个省份,跨越18个山脉,总行程达到2万5千多里。
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1. 自然环境的考验:长征途中,红军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河流、草地等,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敌人的追击和围剿:红军行军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追击和围剿,红军不得不进行多次战斗和突围。
五、长征的意义和影响1. 保卫中国共产党:长征的成功,保卫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继续领导中国革命。
2. 壮大红军的力量:长征过程中,红军得到了锻炼和壮大,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3. 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长征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历程,对日后的中国革命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长征的经典事件1. 井冈山会师:红军主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2. 红军长征出发: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的历程。
3. 千里跃进黔马:红军在贵州进行了千里跃进的行动,成功突围,避开了敌军的追击。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红军长征感人故事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
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
为支援战事,当年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
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但是,为什么要举行长征?红军为什么能够胜利地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其中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一党中央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十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
到一九三三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远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长征的一些相关资料。
一、长征的起因和背景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红军被迫离开了瑞金,开始了长征。
长征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二、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红军选择了从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这条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跨越了中国的南北和东西方向,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远征。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挑战,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条件。
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其次,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和顽强意志,使其具备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最后,长征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得到了提升。
四、长征的启示和教训长征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在艰苦斗争中才能锻造出真正的革命战士。
其次,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路线和观点,才能赢得胜利。
最后,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五、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影响。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纪念活动、出版相关书籍等,来追忆和纪念这段历史。
长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六、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长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
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
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
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井冈山。
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长征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红军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转移和战斗行动。
这次长征是在国共内战爆发后,红军被迫转移基地以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捕。
长征的起点是从江西瑞金出发,最终目的地是陕北。
红军沿途经历了艰苦的行军、战斗和生活条件,跋涉了约1万2千多公里的山川峡谷,跨越了数座大江大河。
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挑战,还受到了瘟疫和饥饿的困扰。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包括井冈山战役、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
红军以强大的意志力和战斗素质,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进,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长征的意义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并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长征使得红军在战略上消除了被敌人包围的危机,保持了红军的生命力。
此外,长征也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英勇的斗争和坚定的意志的象征。
总而言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事件,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的英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