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及抗厌氧菌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近10年头孢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近10年头孢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近10年头孢类抗生素研究进展摘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在临床上使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目前对其研究仍然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

本文简单介绍了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和收集有关头孢类抗生素方面的文献,简述了其发展历程,归纳出近年来国内外头孢类抗生素的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并对该类药物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头孢类抗生素在整个抗生素医药上仍将具有广阔的应用。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研究进展一、头孢的发展基本情况头孢是头孢类抗菌药的总称。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

美国礼来公司于19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常用的约30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1]。

1948 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 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别离出头孢菌素 C 和头孢菌素N,并于 1961 年确定了头孢菌素 C 的结构。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

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

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

目前其相关研究仍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内容。

自头孢菌素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历经了五代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华医网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全员培训参考答案

华医网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全员培训参考答案

1.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2.抗菌药物供应目录遴选及合理使用思考1、法罗培南在山西省抗菌药物管理目录(2021版)中属于(),不需要实行专档管理A、非限制使用级B、限制使用级C、特殊使用级D、常规使用级2、对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无抗菌活性,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的口服抗菌药物是()A、亚胺培南/西司他丁B、美罗培南C、头孢呋辛D、法罗培南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A、<0.5小时B、0.5~1小时C、0.5~2小时D、>2小时4、二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DDDsA、20B、30C、40D、505、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A、35B、40C、50D、603. 细菌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1、下列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是()A、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B、产ESBLs酶的细菌C、产AmpC酶的细菌D、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E、以上均是2、下列属于药敏试验的经验治疗的是()A、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B、进行流行病学调查C、了解本医院、本地区或更大范围内细菌耐药性变迁D、防止或减缓耐药性的发展E、以上均是3、适用于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或需特殊培养条件的病原菌的方法的是()A、稀释法B、抗生素连续梯度法C、纸片扩散法D、自动化药敏测定仪法E、流式细胞仪4、下列属于细菌耐药机制的是()A、产生灭活酶B、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C、细菌膜的通透性下降D、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E、以上均是5、下列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是()A、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B、产ESBLs酶的细菌C、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D、产AmpC酶的细菌E、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4. 抗菌药的研究进展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问世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E、20世纪90年代2、青霉素抗菌的作用原理是()A、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B、影响叶酸的合成C、阻碍细胞壁的合成D、阻碍蛋白质的合成E、影响RNA的合成3、青霉素属于()A、β-内酰胺类抗生素B、氨糖苷类抗生素C、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四环素类抗生素E、林可霉素类抗生素4、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青霉素B、头孢菌素C、磷霉素D、去甲万古霉素E、红霉素5、利福平抗菌的作用原理是()A、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B、影响叶酸的合成C、阻碍细胞壁的合成D、阻碍蛋白质的合成E、影响RNA的合成5、抗菌药耐药与合理用药1、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灭活林可霉素A、β-内酰胺酶B、乙酰化酶C、核苷转移酶D、腺苷化酶E、磷酸化酶2、()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编辑D、基因敲除E、基因检测3、以下不属于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是()A、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B、以多重耐药性常见C、以单一耐药性常见D、易因丢失质粒成为敏感株E、耐药性可经结合转移4、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抗厌氧菌药物研究的进展

抗厌氧菌药物研究的进展
a e  ̄ w e rve  ̄ gn e iw
请 Ei 提给t/wmce或w@lnt您定得医 讯会通。 您 -l 供h w ert )p p M.将期 学 及 知 将m地 a址 t w-im ∞i ue p cd ( ∞ ba c : / i  ̄ i n c 到快 议
维普资讯
氧 菌 根 据 形 态 、 革 兰 染 色 和 芽 胞 形 成 等 情 况 , 为革 兰 阳 性球 菌 、 兰 渣 分 革 阳 性 无 芽 胞杆 菌 、 革 兰 阳 性 芽 胞 杆
败毒桂菌 C s t  ̄ ei pc 丁酸 梭菌 C 劬f 吼m 黑 素 产生 菌
H 口Ⅲ
戴 李斯 特菌 Da s r ((e lt 侵肺戴 李斯 特菌 D # e o ie nu s t m ns
i i m L- - -
 ̄ .. ,i
革兰 阳性菌
革兰 阳性球菌
粪 杆菌 属 B ceods at ie r
革兰 阴性杆菌
拟 杆菌属 Bce i  ̄ a t o e rd
脆 弱拟 杆 菌 且 f is r l  ̄ l
消化链球菌 属 Ppol p c c s e t r t oc se o u 微小消化链球菌 P m c s i o r 巨大消化链球菌 P t u  ̄ ¥ 3
啊e ie锄 啦cn


睁 各域望 领展
在 腋 窝等 湿 润部 位 有较 多 的贪 婪 丙酸 雷 沃 菌 属 、消化 链球 菌 属 梭 杆菌 属
Hale Waihona Puke 氧茵是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存 疱 丙 酸 杆 菌 颗 粒 丙 酸 杆 菌 居 多 而 液 牙 齿 表面 牙 齿 淘缝 中存 在 的普
杆菌 。人 粘膜 上 常 在 的厌 氧 菌 比 需氧 菌 多 1 ∞ 倍 以上 口腔 内尤其 在 唾 O

细菌性阴道病益生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细菌性阴道病益生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细菌性阴道病益生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V)是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

BV的主要特征是阴道微生态失调,乳杆菌减少的同时厌氧菌大量增多。

传统的BV治疗方法是使用甲硝唑等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不仅副作用多,且治愈后易复发,而大量研究表明,通过益生菌的干预有助于恢复正常阴道菌群,缓解BV症状,减少复发。

本文荟萃了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针对BV治疗上的不同方案,为以后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依据。

经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益生菌可单独治疗BV,同时使用益生菌制剂和抗菌药物对BV的治疗效果更好,抗菌药物与益生菌联用比单独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BV的复发率,益生菌与其他物质如雌激素、乳铁蛋白或噬菌体联合也可治疗BV。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itis,BV)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阴道炎症之一,其特征是阴道微生物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从乳杆菌属占优势变为以厌氧菌为主的多种微生物群落(如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及其他BV相关病原体等)[1-5]。

传统的BV治疗方法是使用甲硝唑等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厌氧菌的过度生长,但无促进乳杆菌重新定植的作用,而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另外,甲硝唑治疗后BV的复发率很高,在治疗开始后的6~12个月内,复发率超过50%;再有,频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降低使用者的依从性和有效剂量给药[2,6,7]。

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抗菌、抗生物膜、抗定植或抗黏附、共聚集和调节宿主免疫等机制抑制BV相关病原体的生长,从而营造不利于BV病原体生存的微环境[8]。

我国2021年的BV指南指出,微生态制剂如阴道局部乳杆菌制剂、中成药对于帮助BV患者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具有一定的作用[9]。

BV 的动物研究显示,益生菌制剂可通过减少上皮细胞的破坏和降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减少阴道加德纳菌诱导的BV[10]。

益生菌已被用作BV治疗中传统抗菌药物的辅助物,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3,8]。

厌氧菌感染与防治

厌氧菌感染与防治

厌氧菌感染与防治1 厌氧菌感染的病因1.1 厌氧菌产生感染的条件:厌氧菌大量存在正常人体各腔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和阴道,与需氧菌共同构成这些器官的正常菌群;厌氧菌少部分为单独感染,大部分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多数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病厌氧菌,可致宫内或在分娩时直接污染新生儿。

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或窒息、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产伤、产妇败血症或生殖道炎症均是产生感染的重要条件。

1.2 厌氧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环境中发酵,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当机体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时,可使厌氧菌在组织中繁殖。

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坏死、需氧菌在伤口内生长均可导致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因此血管疾患、注射肾上腺素、寒冷、休克、水肿、创伤、外科手术、异物、恶性肿瘤及需氧菌感染均可诱发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分别由其外毒素造成机体的中毒反应,某些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可产生大量氨,有的厌氧菌感染细胞的协同作用似乎是发病的重要的先决条件,也有些厌氧菌感染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与脓毒性肺栓塞的倾向。

外科感染和发病的因素取决于机体的防御能力、细菌毒力及环境因素三者是否异常。

然而,一般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一或二或全部因素的异常有关,而厌氧菌感染最突出的条件是环境因素,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厌氧菌则不能生存,就谈不上感染。

当然如果细菌本身的毒力不强,缺乏一定的致病性,也不会引起各种病理损害。

2 厌氧菌感染的特点2.1 绝大多数属内源性感染:当全身或局部情况改变时,厌氧菌会乘虚而入,如休克、全身性疾病,或盆腔、胃肠道手术后、肛周、会阴部脓肿,或块状组织坏死。

2.2 以混合感染为主:Anderson指出,厌氧菌培养阳性中仅15%为单一性,85%为多种菌混合感染;而新生儿外科只有11.76%为单一性,88.24%为多种菌混合感染。

并存菌有非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胆管感染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及细节耐药检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及细节耐药检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与细节耐药性监测来源:查验医学在线2009-4-15 南网编辑2010-7-6一、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实验(一)纸片琼脂扩散法纸片琼脂扩散法又称Kirby-Bauer实验,是操作最简易、利用最普遍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1.实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2.培育基和抗菌药物纸片(1)培育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育基是CLSI/NCCLS采用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药敏实验标准培育基,pH值为~,对那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需加入补充物质。

琼脂厚度为4mm。

配制琼脂平板当天利用或置塑料密封袋中4℃保留,利用前应将平板置35℃孵育箱孵育,使其表面干燥。

(2)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为6.35mm,吸水量为20ul的专用药敏纸片用逐片加样或浸泡方式使每片含量达到规定所示。

含药纸片密封贮存2~8℃或-20℃无霜冷冻箱内保留,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应冷冻贮存,且不超过l周。

利用前将贮存容器移至室温平衡l~2h,避免开启贮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3.细菌接种细菌接种采用直接菌落或细菌液体生长方式。

用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

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应在15min内接种完毕。

接种步骤如下:①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片接种3次,每次旋转60°,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②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min,用纸片分离器或无菌镊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③置35℃孵育箱孵育16~18h后阅读结果,对甲氧西林和万古霉素药敏感实验结果应孵育24h。

吗啉硝唑、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对比

吗啉硝唑、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对比

吗啉硝唑、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对比摘要:目的:研究吗啉硝唑、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的临床疗效以及经济学价值,为临床治疗厌氧菌感染患者提供指导性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吗啉硝唑组和奥硝唑组,每组50例,吗啉硝唑组使用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奥硝唑组患者使用奥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观察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

结果:吗啉硝唑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奥硝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奥硝唑组经济性明显优于吗啉硝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患者作用积极,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而奥硝唑更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替米沙坦;瑞舒伐他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进步,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1]。

此类药物是由咪唑在浓硫酸中发生硝化反应得到的,具有许多显著优点[2],比如,杀菌效果明显,价格低廉,治疗效果好等[3-4]。

本文研究并对比吗啉硝唑、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价值,现在将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均符合厌氧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自愿签署同意协议并参与实验(2)该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的情况下进行(3)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功能不全的患者(2)合并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3)治疗依从性低,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4)存在其他类型脊柱病症的患者者(5)生命体征不平或者休克的患者(6)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如表1所示,P>0.05,两组的性别、平均年龄、BMI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硝基咪唑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硝基咪唑环结构的药物,包括甲硝唑、异丙硝唑、奥硝唑、塞可硝唑、二甲硝咪唑、替硝唑和洛硝哒唑等。

硝基咪唑类药物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厌氧菌抗菌作用极强。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综述了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结核以及用于抗肿瘤增敏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展望了硝基咪唑类药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硝基咪唑衍生物;研究进展硝基咪唑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硝基咪唑环结构的药物,包括甲硝唑、异丙硝唑、奥硝唑、塞可硝唑、二甲硝咪唑、替硝唑和洛硝哒唑等[1]。

硝基咪唑类药物除了具有病毒活性外,还可以抗菌、抗结核、以及用于抗肿瘤增敏剂,目前,临床上已有很多的硝基咪唑类药物用于各种疾病治疗,本文就硝基咪唑类药物在抗各种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与硝基咪唑类衍生药物开发情况进行综述。

1.抗病毒作用HIV-1型病毒艾滋病的病原体,由于HIV-1的易变性导致的耐药现象,限制了如奈韦拉平、地拉夫定、伊法韦恩、等药物在HIV-1感染的应用[2]。

因此对现有的抗逆转录药物进行改进以及结构修饰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中,目的是克服其存在的副作用以及耐药性。

2000年,Silvestri课题组成功合成了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硝基咪唑类非核苷类抗逆转录药物(DAMNIs)等一系列新药物,如图1。

图 1 硝基咪唑类非核苷类抗逆转录系列化合物结构式二、抗菌作用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主要是一系列具有5-硝基咪唑环状结构的药物,主要品种有地美硝唑(DMZ)、甲硝唑(MNZ)、替硝唑(TNZ)、洛硝唑(RNZ)、塞克硝唑(SNZ)和奥硝唑(ONZ)等。

其中替硝唑、甲硝唑、奥硝唑是抗厌氧菌药物,其后,一系列衍生药物被不断开发出来。

甲硝唑作为最常见、最基本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其化学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甲硝唑在临床上使用时间已很长,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存在明显,所以进行甲硝唑的结构修饰,以增强其抗菌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是近年来药物化学的热门课题。

厌氧菌谱部分抗菌药物抗

厌氧菌谱部分抗菌药物抗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0 0 空 0 0 + +
推荐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 0 ± + 0 空 敏感 + 空 空 + 空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敏感 + +
敏感 + +
敏感
敏感 +
敏感 +
不确定 + ±
不确定 +
敏感 +
敏感
青霉素V
4
β内酰胺类
双氯西林
11
β内酰胺类
替卡西林
12
β内酰胺类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42
β内酰胺类
头孢氨苄
38
β内酰胺类
头孢吡肟
78
β内酰胺类
头孢吡肟
45
β内酰胺类
头孢丙烯
78
β内酰胺类
头孢丙烯
30
β内酰胺类
头孢呋辛
78
β内酰胺类
头孢呋辛
46
β内酰胺类
头孢呋辛酯
78
β内酰胺类
头孢呋辛酯
44
β内酰胺类
头孢克洛
0
热病46版
0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版)
0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版)
0
热病46版
0
热病46版
空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版)
0
热病46版

!厌氧菌感染及其抗菌药物选择

!厌氧菌感染及其抗菌药物选择

厌氧菌感染及其抗菌药物选择临床上,往往在未明确但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时,便将硝基咪唑类药物联合其它同样具有抗厌氧菌作用的抗菌药物一并使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成为了许多感染患者的常规一线用药。

为进一步认识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明确硝基咪唑类药物何时可以联用,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时如何选择药物,作者对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及其抗菌药物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一、厌氧菌感染特点厌氧菌是指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和兼性厌氧菌(如醋酸杆菌、大肠杆菌等);按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革兰阴性厌氧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菌;还可根据产生芽孢与否分为厌氧芽孢梭菌属(外源性感染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梭菌、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等)和无芽孢厌氧菌(内源性感染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属、韦荣菌属等)。

临床常见引起感染的厌氧菌为消化链球菌、脆弱拟杆菌、梭菌属(艰难梭菌等)、产黑色素类杆菌,这四类病原菌约占临床感染的2/3。

感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常为内源性慢性感染,致病性弱;②多因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降低、局部组织供血障碍等因素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同时伴多菌性混合感染;③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减退及菌群移位是其造成感染的重要机理,可引起任何部位和脏器的感染,如手术、拔牙、肠穿孔等使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的部位;④分泌物恶臭者,约半数以上为厌氧菌感染,并呈暗红(血性)或黑色,经紫外线照射呈红色荧光,为硫磺颗粒;⑤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主要来自于口腔)、胸腔(氧气含量相对较高,厌氧菌一般不易生长,发生感染主要来自于口咽部内容物吸入所致,亦或从腹腔膈下脓肿可穿透膈肌或通过淋巴道感染胸腔,亦可从远处感染灶,或脓毒性血栓脱落播散而来)、腹腔(厌氧菌生长的一个天然场所,胃肠道中厌氧菌数量自上而下递增,发生感染主要是消化道的正常菌群多以慢性迁延性炎症或脓肿为主)、盆腔及泌尿生殖道(阴道微生态失调易致固有细菌上行感染而形成盆腔炎,也易进入膀胱,但厌氧菌较少引起尿路感染)等;⑥感染区有气体形成或皮下气体及无消化道穿孔的气腹;⑦具有细菌感染的特征,感染时常出现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细菌,但常规细菌培养时常呈阴性。

抗厌氧菌药物PK/PD研究方法概述

抗厌氧菌药物PK/PD研究方法概述

a et,h edo h r c kn t —h r c d n mi P /D) s l iga ot t oei ni co il f c g ns tef l f amao ie cp ama o y a c(K P i pa n ni r n l na t rba ef t i p i y mp a r mi e
厌 氧 微 生 物 有 脆 弱 拟 杆 菌 、 产 气 荚 膜梭 菌 、 消化 链
球 菌 和 革 兰 阳 性 厌 氧 球 菌 等 。 由于 厌氧 菌 自身 生长
条 件 方 面 的 限制 ,使 得 厌 氧 菌P /D研 究 的 操 作 较 KP 为严 格 ,与 需 氧 菌 研 究 有 部 分 差 别 。本 文 就 抗 厌 氧
K e o ds A n e o s Ph r a o i e isp r a o n m i s M od l g vw r a r be ; a m c k n tc / ha m c dy a c ; ei n
药 动 学( K) 要 研 究机 体 对 药 物 作 用 的 动 态变 P 主 化 ,如 药 物在 体 内 的吸 收 、分 布 、代 谢 与 排 泄 连 续 变 化 的过 程 ,这 个 体 内过 程 可用 血 药浓 度一 问 曲线 时
CiiaP amaoo yo A t it sMii r f el , h n hi 0 0 0 l cl h r c l f ni oi , nsyo ah S ag a 2 0 4 ) n g b c t H t
Abs r c ta t W ih t a dl e l pm e a m a oki e i s a d p r c y m i s ofa i i r bi l t he r pi y d ve o ntofph r c n tc n ha ma od na c ntm c o a

中国2003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2003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大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高效、低毒抗感染化学合成药物。

我国2003年以前该类药物的研发概况已有综述[1]。

本文对其后的研发进展进行总结,包括新上市的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巴洛沙星(balofloxacin)、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等合成工艺改进,以及新氟喹诺酮类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评价。

1 2003年以来的研发概况巴洛沙星是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与韩国Choongwae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2002年11月首次在韩国上市。

本品对G+菌、G–菌以及厌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各系统感染。

江苏豪森药业公司等在我国研制后,2007年获准上市。

本品的水溶性较差,只有口服剂型,抗菌谱与已上市的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无显著特点,市场前景并不十分看好。

普卢利沙星是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2002年12月在日本上市。

本品的最大特点是对包括耐药性不断增加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G–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南京白敬宇制药、成都倍特药业和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等7家企业于2006年获准生产,预期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甲磺酸帕珠沙星(pazufloxacin mesilate)是日本富山化学株式会社和日本三菱制药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注射用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各种耐药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活性,2002年5月在日本上市。

2004年由湖南华纳大药业有限公司首先获准生产。

预计本品在我国抗感染化疗领域中的使用将逐步增加,但生产成本较高,售价较贵,市场份额很难与左氧氟沙星相匹敌。

另外两个具有优秀广谱抗菌活性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和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因有关知识产权不能仿制,国内市场销售的制剂分别由北京拜耳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广东丽珠集团独家代理销售。

抗菌药研究进展课件

抗菌药研究进展课件

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少。
比洛培南
抗G+菌较亚胺培南稍强,抗G-菌和厌氧
(Biapenem) 菌较强
※ 这类抗生素现存问题主要有
(1)有的品种对肾脱氢肽酶1(DHP-1)不稳定。 (2)有的品种有一定中枢神经毒性。 (3)排泄速度快,半衰期短(1h以内)。 (4)可被某些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分解 从而对碳青霉烯形成耐药性(如嗜麦芽寡养 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氏菌、脆弱类 杆菌等)
加替沙星
对G+球菌活性是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
(Gatiflaxacin)2-16倍。对支原体、衣原体活性亦优于环
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用于慢性复杂性呼吸
道感染有效率达94.7%。几乎没有光敏反
应。
其他
进入Ⅰ、Ⅱ期约10种
新方向
开发抗肿瘤喹诺酮类
当前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的主要动向:
⑴抗菌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2)克服耐药性研究 ——最近有三项值得注意的发现 ①非氟喹诺酮 ②2-吡啶酮类化合物:是作用靶位不同的新DNA回
一、 新抗生素研究
自1990年来,各国首次上市的25种抗生 素 中,有头孢菌素14种,大环内酯3种,碳青霉 烯和氨基糖苷各2种,青霉烯、β-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合剂、安莎类抗生素和新链阳菌素类抗 生素各1种。
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进展有四:
●出现第四代头孢菌素 ●发现兼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菌素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上市 ●性能优于已有品种的第一、二代口服 头孢菌素陆续上市。
旋酶抑制剂。 ③外排泵抑制剂 MC-207110能使左氟沙星抗铜绿
假单胞菌活性 增效8倍。 (3)降低光敏反应和提高安全性 ⑷探索微生物产生的新喹诺酮 (5)探索抗肿瘤与抗病毒药物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oxazolidinone antibacterials)

抗菌新药左奥硝唑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

抗菌新药左奥硝唑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

靶向结合。

为了证实miR-181a与BCRP.3’UTR结合后是否可抑制BCRP表达及药物转运功能,我们首先以BCRP过表达的MCF.7/MX乳腺癌耐药细胞为研究对象,发现诱导 MCF.7/MX中miR-181a过表达后可抑制BCRP表达,同时增加乳腺癌细胞对BCRP特异性转运底物一MX的敏感性。

Pan et al等人亦发现miR-328靶向结合ABCG2 3’一UTR后调控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MX BCRP表达及其介导的MX转运,结合本研究结果,均提示miRNA在调控BCRP表达及其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药物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

As we known,体内实验是对细胞/体外实验的进一步佐证。

瘤内注射miRNA mimic已成为研究miRNA体内作用的常用方式,例如:Mercatelli N将1p.gmiRNA mimic瘤体内注射,四日一次,共三次;Jinzhou将10nmol miRN A mimic瘤体内注射,三日一次,连续两周,He等将lnmol mimic瘤体内注射,四日一次,共七次。

我们将lnmolmiR.181aagmir进行裸鼠移植瘤体内多点注射 (3日一次,共注射5次),发现miR.181aagmir注射后可使瘤组织内miR-181a表达增加,结果提示,可通过瘤体内多点注射的方式使miR.181a在体内持续高表达。

同时我们发现瘤体内注射miR.181amimic后可使瘤组织BCRP表达下调,增加MX对肿瘤组织的杀伤作用。

虽然以往XX等研究已经证实miR-520h、.519c、.328等miRNAs可与ABCG2.3’UTR靶向结合,调控BCRP表达,但这些研究均缺乏体内实验结果的佐证。

我们的体内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iRNAs在调控BCRP表达及药物转运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iR.181a可使BCRP过表达的MCF.7/MX乳腺癌耐药细胞、裸鼠移植瘤中BCRP表达及转运MX功能被特异性抑制,并增加MX抗肿瘤作用,那么在BCRP 低表达的乳腺癌敏感性细胞中(miR.181a高表达)抑制miR.181a的表达水平,是否会引起BCRP表达变化?我们发现乳腺癌敏感性细胞MCF.7转染miR-181a inhibitor使miR.181a 表达下调后,细胞中BCRP表达升高,同时对MX敏感性下降。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摘要】在妇产科中,细菌性感染属于多发病,其中,厌氧菌的混合型感染较为常见,应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前研究课题。

随医学发展,目前应用于妇产科的抗菌药物已呈现于多样化,若要为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的功效,势必需要合理应用。

本文旨在从国内妇产科细菌感染治疗现状出发,逐一分该科室各类抗菌药的使用特征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妇产科细菌感染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74-02临床诊治中,妇产科细菌感染多为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型感染,其中,在革兰阴性需氧菌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厌氧菌以普雷沃菌与解糖胨普雷胞菌为主。

随医学发展,今年来在妇产科抗菌药物中耐药菌的比例有所上升,药物种类的增加,若要确保用药安全及提高药物的有效性,院内妇产科室势必需要合理用药。

以下是本文简要分析多肽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等抗菌药的应用及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1.多肽类应用及其进展多肽类卡抗菌药物可分为糖肽类与脂肽类,于妇产科中均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其中,(1)糖肽类抗菌药之一万古霉素主要治疗因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及MRSA,被视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首选药。

随医学发展,VRSE与耐万古霉素金葡菌的出现促进了第二代糖肽类诸如替拉万星、奥利万星及达贝万星的出台,经临床试验后用于妇产科耐药革兰阳性菌的治疗[1]。

(2)在脂肽类的进展中,大托霉素属于新型药,被用于妇产科绝大多数的革兰养阳性菌的治疗中,可快速杀死细菌,临床应用发现细菌对脂肽类大托霉素难以产生耐药性,这就为临床治疗妇产科细菌感染疾病带来福音。

2.氟喹诺酮类应用及进展该类药物发展较快,且针对妇产科中沙眼衣原体、革兰阴性菌及泌尿系统的病原体菌具有显著应用功效,使用面广泛。

但因近年来临床对喹诺酮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增加速度较快,已不主张为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应用该类药物。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研究的进展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研究的进展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研究的进展【摘要】亚胺培南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该药对PBPs亲和力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酶,毒性低且稳定。

临床常用的是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等量配比的混合制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 and Cilastatin)。

针对于G+(革兰氏阳性杆菌)和G-(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和厌氧菌,以及严重感染和败血症效果较好。

但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分支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常耐药。

亚胺培南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抗菌作用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通过药代学、药效学、临床给药时间、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来阐述。

【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代学;药效学;疗效亚胺培南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该药对PBPs亲和力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酶,毒性低且稳定。

尤其在多重耐药所致的感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1.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特点(1)亚胺培南作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主要针对于G+和G-需氧和厌氧菌,以及严重感染和败血症效果较好。

但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分支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常耐药,真菌感染也无效。

(2)对细菌的杀灭作强,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青霉素结合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此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亚胺培南抗菌活性极强,8 μg/ml的亚胺培南可抑制98%以上的主要临床致病菌,其MIC(最低抑菌浓度)与MBC(最低杀菌浓度)相当,与第三代头孢相比,对G-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特别有效。

(3)本药体内分布广泛,能通过胎盘,各组织中的浓度较高,但在脑脊液中质量浓度最低[2]。

厌氧菌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作用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厌氧菌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作用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关键词 :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 ; 厌氧菌 ; 需氧菌 ; 多重耐药
The Roe o a r b si te s W ih n i t r a s ca e e l fAn e o e n Pa int t Ve tl o . s o i td Pn um o i a na
( 文 编辑 本
梁爱君 )
文 章 编 号 :0 892 (0 7 0 -4 3 4 10 -9 6 20 ) 60 1 - 0
中 图分 类 号 : 99 R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厌 氧 菌在 呼 吸机 相关 性肺 炎 中作 用及 细 菌 耐药 性 的研 究
李仕英① 杨敬芳②, , 张海谱 , - , 白 X 王宪灵 , - 刘艳丽 , 李
差异 (P < .5 。 0 0 )
3 讨 论
炎 症 的病 理过 程 相 当 复杂 , 作 用 的机理 与 花 其 生 四烯 酸代谢 、 炎症 细胞 功能 和 自身免疫 过程有 关 。
代表性 的药物 阿 司匹林是 通过抑 制 环氧化 酶 ( O C X)
2] 陈
奇. 中药药
验方 法( 1版 ) M] 北京 : 民卫生出 第 [ . 人
素使机体产生和释放 内热源 , 内热源主要作用于下 丘脑 体温调 节 中枢 , 导致体温 调定 点上移 。 。
以上 药理 学实 验研 究 表 明 , 银翘 败 毒 片 具有 较 强 的抗炎 、 解热 作用 , 为其 临床应 用提供 了一定 的实 验 依据 。但 对 其作 用 机制 的探讨 , 有待 于 进 一 步 则
维普资讯
解放 军药学学报 第 2 卷 第 6 3 期
厌氧菌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作用及 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菌及抗厌氧菌抗菌药的研究进展厌氧菌感染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由于厌氧菌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所以一般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不是很好。

该文对厌氧菌进行分类并探讨每类菌株的耐药性机制的产生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试图找到解决厌氧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厌氧菌是指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或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厌氧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大多数对人体无害,但在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等情况下,会诱发感染,多见于如腹腔内感染、牙周炎及妇科炎症、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中。

参与这些感染的厌氧微生物常常包括脆弱拟杆菌、啮蚀艾肯菌、具核梭杆菌、普雷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紫单胞菌属等。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研究的飞速发展,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一问题在对厌氧菌感染的治疗中也很突出。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抗厌氧菌抗生素都发现了相应的耐药菌。

此外对多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属,也呈快速增加的趋势。

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多种新型抗厌氧菌机制的广谱抗生素已成当务之急。

笔者对各种厌氧菌耐药机制的产生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评述与分析,试图使人们关注解决厌氧菌耐药问题的有效方法。

1.厌氧菌的耐药机制厌氧菌耐药主要是通过分子和细胞个水平上的调控所实现的,主要包括抗性基因的表达及转移,抗生素降解酶的产生,抗生素作用靶点的修饰。

厌氧菌耐药的几种主要机制见图1。

图1 厌氧菌耐药的几种主要机制各种不同的厌氧菌耐药机制也各不相同。

临床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厌氧菌之一——脆弱拟杆菌,主要通过产内酰胺酶或其他酶导致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

而革兰阳性厌氧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等,则是通过接合方式,传递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使敏感菌株获得耐药性。

耐药基因的转移与环境刺激有关,即低浓度抗生素即可极大刺激耐药质粒或转座子的转移。

因此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首先是促使耐药基因转移,其次才是选择耐药菌株。

转座子可以对某个或某些厌氧菌有高度特异性,或与需氧菌有同源基因。

人体的定植菌群就像耐药基因库,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不同部位的暂住菌,厌氧菌与需氧菌分享和互换基因材料。

2.根据革兰染色法对厌氧菌分类按革兰染色法可将厌氧菌分为两类革兰阴性厌氧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菌。

革兰阴性厌氧菌主要包括脆弱拟杆菌属、普氏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及梭形杆菌属。

革兰阳性厌氧菌则包括了一些厌氧的杆菌及球菌,其中杆菌又可分为形成芽孢和不形成芽孢两类。

各种不同的厌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各种厌氧菌的分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见表13. 结构修饰获得的新型抗厌氧菌抗生素研究进展目前对厌氧菌的抗生素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抗生素的结构改造上如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结构修饰以增强其抗厌氧菌活性并扩展其抗菌谱。

新型微生物来源的抗厌氧菌抗生素也有报道,如来源于担子菌的短截北风菌素结构类似物,具有新型抗菌机制此外还有直接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来研究其抗厌性氧菌活如等通过体外试验证实了保加利亚蜂胶具有抗多种厌氧菌活性。

目前新型抗厌氧菌进抗生素的研究方向及展见表2。

3.1. 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第1、2代喹诺酮类药物,大部分抗厌氧菌作用仍相对较弱,且抗菌谱较窄,仅少数抗菌药物如加替沙星等具有较强的广谱抗厌氧菌活性。

而报道的最新的喹诺酮类,不仅对和厌氧菌都有很高的活性,而且对多药耐受的需氧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都有良好的抗性。

此外的优势还体现在对其他喹诺酮类耐药的厌氧菌的作用。

等报道对多株高致死型耐药厌氧菌甚至加替沙星都对其无效,然而这些菌株却对全部敏感。

但目前体内药效学研究,抗菌谱也有待进一步地扩宽。

此外,最近批准上市的喹诺酮类药莫西沙星,也显示出良好的抗厌氧菌体外活性。

3.2. 含咪唑杂环类药物苯咪唑类药物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及胃溃疡的离子泵抑制剂。

等首次发现该类药物对于口腔厌氧致病菌具核梭杆菌和中间普雷沃杆菌有较高的活性。

此类药物的优势还体现在抗菌作用的选择性,其中以兰索拉唑为典型代表。

人口腔值接近于中性约,而龋齿和牙周炎病灶处的口腔由于致病菌的产酸作用而偏酸性,约为,兰索拉唑在中性下几乎无活性,在酸性时活性最强,因此可以选择性地杀伤病原菌而对口腔中的正常菌群没有影响。

此外,兰索拉唑具有新型的抑菌机制其不仅具有抑制离子泵的活性,同时通过抑制氧化酶来抑制能量代谢,并对微生物的氨基酸及多肽代谢也有抑制作用,从而不易引发耐药性。

3.3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3.3.1 内酰胺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拟杆菌属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原因是染色体编码的功能组头孢菌素酶是不可转移的,幸运的是这些菌属的内酰胺酶被这样个羟嗪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观察发现脆弱拟杆菌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很小,低于2%。

3.3.2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对脆弱拟杆菌属感染有很好的效果,其中头孢西丁的活性最高,80%~90%的隔离群对其敏感,其次是头孢替坦,但后者对非脆弱拟杆菌属感染的活性很低。

报道显示头孢唑肟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但第1代和第2代头孢菌素对脆弱拟杆菌属表现出较低的体外活性。

对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耐药的机制是由内酰胺酶和基因编码,可经由质粒或流动转座子转移。

3.3.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绝大多数脆弱拟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全球只有不到的耐药菌株,其广谱内酰胺酶抗性编码自两个几乎相同的基因和中的一个,对比所有内酰胺抗生素耐药性,其共性是均表达了一个类金属内酰胺酶。

有趣的是,脆弱拟杆菌的同源性Ⅱ亚群是的先导,虽然还未证实耐药性与基因启动子的缺失有关,但高水平表达的基因可以在抗生素压力下通过体外的一个单步骤突变被选择出来,并从中找到含有插入序列的启动子,迅速插入基因的上游,从而形成金属内酰胺酶的高水平表达。

3.3.4 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第1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抗厌氧菌作用很弱。

而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泰利霉素等,在体外试验中却表现出了很强的抗厌氧菌活性。

对阿奇霉素的研究显示,尽管其对革兰阳性厌氧菌的作用较弱,但对于革兰阴性菌如具核梭杆菌和啮蚀艾肯菌有很强的作用。

此外,β内酰胺酶产生菌株对阿奇霉素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泰利霉素是一种新型的酮内酯抗生素,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对需氧及厌氧的呼吸道病原体的广谱抗菌活性,研究发现其对阿奇霉素耐药的菌株也能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此外,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合剂耐受的厌氧菌对泰利霉素也有较高的敏感性。

3.3.5四环素结构类似物——甘氨酰环素产生于年的甘氨酰环素是米诺环素的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对四环素抵抗的致病菌。

替加环素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甘氨酰环素类药物,在体外试验中展现出了广谱的抗需厌氧菌活性,并于年月获得了美国的批准,主要用于治疗成人皮肤、软组织及腹腔内的复杂感染。

等研究发现,其对甲硝唑、克林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的厌氧菌均有很强的作用。

Ⅲ期临床试验显示,替加环素具有与万古霉素相似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副作用却要小很多,且易于耐受。

替加环素同时拥有很高的组织血浆比,容易渗入白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内部,可用于治疗细胞内和呼吸道感染。

另有文献报道,仅有的替加霉素以原药的形式分泌入尿,因此治疗尿道感染从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鉴于其广谱的抗菌活性及优良的药效学、药动学性质,在针对厌氧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其他来源的抗厌氧菌生物活性物质短截北风菌素是从的担子菌中提取得到的天然抗生素。

主要是通过与原核生物核糖体相互作用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实现抗菌的效果。

对其效构效关系的研究开发得到了短截北风菌素的结构类似物。

等报道不仅对革兰阴性脆弱拟杆菌有较好的作用,而且对厌氧革兰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活性。

短截北风菌素的另一特点在于,虽然也是通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来发挥抑菌活性,但与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同时作用时并没有产生靶点专一性交叉耐受。

这暗示了是通过种新的机制作用于细菌核糖体,这对解决现有的耐药问题提供了个新的线索。

4.2天然生理活性物质——保加利亚蜂胶蜂胶是种具有抗菌、抗炎、愈伤等多种功能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抗菌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胞膜进而抑制细菌的运动性及酶活性来实现的。

等考察了保加利亚蜂胶对临床常见的厌氧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对于厌氧革兰阳阴性菌均有活性,其中对阳性菌的活性相对较强,特别是对临床上常见的种革兰阳性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粉刺丙酸杆菌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粉刺丙酸杆菌是诱发粉刺的主要病原菌,而粉刺是种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皮肤疾病,因此若将蜂胶作为洁面乳添加剂,可能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5.小结对厌氧菌的临床研究因多种因素影响而显得复杂和混乱,许多厌氧菌的感染是包括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确定厌氧菌的耐药性。

一些回溯性研究将某些治疗失败与抗生素耐药性联系起来,例如对拟杆菌属菌血症的研究已确证临床失败与耐药病原菌有关。

与治疗失败有关的抗生素耐药性趋势的结果导致了对于经验型治疗方式的改变。

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作为一线治疗已有很多阻碍,而克林霉素已不再用于一线治疗。

抗生素耐药性逐渐增高和与之相关的临床失败的报告还有很多。

在过去的几十年平行观察中,厌氧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持续在升高。

通过标准化方法的监督与检测手段影响抗生素选择的个体隔离群的适当应用以及联合用药,将会对病人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