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8年高考历史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题型示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

★精品文档★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出国留学高考为大家提供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精品文档★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2018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一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二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三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小结-word范文模板 (9页)

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小结-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小结历史被认为是高考文综科目中最难的一门,其实历史高考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备考期间我们主要把基础的知识点弄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1、分封制的影响(1)西周初期对当时的影响①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

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②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2)对后世的深远影响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及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①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修订家谱、追根寻祖等社会习俗。

③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因素。

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

自给自足特点、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

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害。

4、《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2018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回顾2018年的高考历史考试,我们可以看到考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重大事件,以及秦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汉朝:汉武帝的外戚专权、要禁书和坑害异己、设立丞相等重要政策,以及汉朝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风貌等内容。

3. 徙东:秦朝时大量人口徙东,秦统一后移民持续增加,东部地区迅速扩张,这一信息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地理变迁和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4. 初唐: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科举制度、开元盛世等内容,以及唐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繁荣的情况。

二、近现代史知识点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战争意味着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体系已经彻底破产,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政府在民主改革方面的一次尝试,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日本的干涉,最终失败,使得中国的改革进程陷入停滞。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潮和社会运动,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倾向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一次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抗,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崛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标志着旧制度的瓦解和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是二十世纪头十年欧洲社会及政治经济涣散,列强争霸剩以武力较量的局势之下的一次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战争,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夺取政权的事件,它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8最新】2018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word版本 (6页)

【2018最新】2018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2018年的高考即将到来,高考复习就像是一场持久战,考生应该注意适当地做好历史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的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易混知识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易错点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1、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最新2018】高考文综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6页)

【最新2018】高考文综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文综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其实在备考高考的时候吗,在文综里面,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是比较重的,考生不仅要熟悉好课本知识,还要将重要的考点知识都理解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综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考点知识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018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常见答题模板必记(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常见答题模板必记(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常见答题模板必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宗法制与分封制(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2.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演变趋势(1)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汉)、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三省六部制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演变:①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②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③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演变趋势(1)措施:①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军权、财权;②明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③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2)演变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演变: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6.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的演变及影响①演变: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

【参考文档】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资料总结-精选word文档 (8页)

【参考文档】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资料总结-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资料总结在高中的学习中,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想要取得好成绩,备考期间就要全面系统地巩固好所学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四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优质】2018年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总结-精选word文档 (8页)

【优质】2018年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总结-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年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总结2018年的高考就要来了,历史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科的主干基础知识、学科的基本能力以及时事热点,考生首要任务就是巩固好基础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考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高考基础知识点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49--1956)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 ?"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

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48-1956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征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理清1956-1999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

(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中共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多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经济严重失调→庐山会议纠左→彭黄张周"联盟",打成反党集团→阶斗引入党内,从此后患无穷,纠左转为反右,民主集中破坏→人祸天灾苏逼,造成严重困难→召开七千大会,确定八字方针→指导思想仍左。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开始两个通知→红卫兵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刘少奇含冤去世→林彪阴谋篡权,摔死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江青批林批孔→主席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开三中全会。

2018历史高考知识点

2018历史高考知识点

2018历史高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夏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周代(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多重要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长期统一的世袭制王朝,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有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争,两晋时期(公元265年至公元420年)是东晋和西晋的统治时期,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是中国南北分裂的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明之一,它源远流长,延续数千年。

2. 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古代文化的两大支柱,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早期有印度河流域文明和恒河流域文明,后期有印度教、佛教的传播。

4. 伊斯兰教文明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与文明。

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正式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失利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动荡。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

3.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追求民主与科学为主要目标。

【最新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word范文模板 (8页)

【最新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近年来高考历史不断改革,教材也不断更新,但是无论怎么改革,对于学生来讲,历史科目的复习是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弄懂,基础的知识点记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word范文模板 (5页)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很多考生已经开始为2018年的高考做准备,历史也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在备考期间,我们需要对学过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必背知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答题术语](1)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2)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3)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4)《十一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5)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6)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答题术语](1)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2)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神学。

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

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

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之前)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对附属国的控制有限。

2、带有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四、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018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超强)第一部分: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土地和人口,诸侯尽义务影响:扩大了周的疆域,巩固周的统治;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正妻所生之长子)继承制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权、御史大夫监察权、太尉军权)地方: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其它: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字(小篆)、颁布《秦律》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和内外朝、刺史制度(对地方的监察)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隋唐:三省六部(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分散了相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宋: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二府”;参知政事为副相;三司管财政。

解决地方割据问题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

元:中央官制:一省(中书省:行政)两院(枢密院:军政;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行省制(奠定现今行政区域的基础)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废丞相,设内阁(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成祖时设内阁)清:雍正时设军机处(中央集权的顶峰)注意:二者仅是顾问机构而无决策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牛郎织女式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和均田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二、手工业的发展冶金技术:1.商周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生铁(春秋)--块炼钢(春秋)--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东汉)--灌钢法(魏晋南北朝)。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导读: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近现代不同阶段的中外关系1、晚清时期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860年);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开端,林则徐等开明地主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阶段(从1861年到甲午战争之前):“和局”,清政府办洋务以自强。

第三段(从1894年至1912年);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华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成立以后颁布的《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于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条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1924年,孙中山北上时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势力。

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

3、新中国时期阶段特征概况1949年至20世纪50 年代末“一边倒”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等,为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一大片,反两霸”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继续推行****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即“一大片”的方针,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在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大三角”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到恢复,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建交,此后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打破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归纳-范文模板 (8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归纳-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归纳高三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总复习,很多文科生都在为历史学科的复习感到头疼,那么历史这门考试到底需要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9)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材料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材料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必考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时间为30分钟。

必考题全卷满
分为70分;加试题全卷满分为3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必修 80±5% 选修 20±5% 2.考核要求分布
识记、理解 60±5% 分析、综合 40±5% 3.试题类型分布
必考选择题约 50% 必考非选择题 约
20% 加试选择题 约10% 加试非选择题 约20%
五、题型示例
(一)必考题·选择题
1.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2.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3.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一外交实践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答案:D
4.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颁布了“解负令”。

这一改革措施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C.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D.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答案:C
5.1989年问世的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

该组织的标识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6.右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


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
A.“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

留此膝何为?”
B.“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
C.“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C
7.“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大国发布了一
系列重要文件。

下列各项中.属于《波茨坦公告》内容的是
A.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
D.德围……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答案:D
8.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二)必考题·非选择题
9.文明的传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

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

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

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

再经中东传入欧洲。

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相比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印刷术的传入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写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

依据材料二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
(1)毕升。

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

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人口、物种等的全球交流和环境的变化。

(三)加试题·选择题
10.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1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
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12.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
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下列画作中,属于后
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答案:C
1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答案:B
(四)加试题•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参考答案:
(1)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

在村西的西溪出口处,挖了一亩大的水塘,修建水口,在周围修筑亭台楼阁和石拱桥,广植树木,以蓄水挡风。

——摘编自《徽州古村落》材料二
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市承诺“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西湖是人民的西湖。

——据2011年6月26日报载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古村落的风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古村落水系的作用。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古人利用和改造这一水系所体现的思想。

(2)分析材料二,回答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西递。

方便村民用水,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

(2)保护人类共同遗产,造福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