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浙科版必修
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浙科版必修3)
新闻报道一: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7月29日发表的《2007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
2007年全球AIDS死亡人数 /HIV感染人数及分布
北美洲 2.1万/130万 加勒比 1.1万/23万 拉丁美洲 5.8万/160万
西 欧 东欧/中亚 1.2万/76万 5.5万/160万 北非和中东 3.2万/ 2.5万/38万 80万 南亚/东南亚 27万/400万 次撒哈拉非洲 澳大利亚/ 160万/ 新西兰 2250万 1200/ 7.5万
注射器针头而传播。 (3)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通过妊娠、分 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
• 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
尿液和乳汁中
活动——因果推断
礼节性接吻
拥抱
握手
打喷嚏
语言交流
咳嗽
判断这些途径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并说明理由
•共用 传 1)性接触 播 游泳池 18.70% 共用卧具 2 )血液传播 途 9.40% 一同洗浴 径 3)母婴传播 共用马桶
【互动探究】 (1)艾滋病病毒的生活方式是什 么? (2)怎样培养艾滋病病毒? 【提示】 (1)寄生。 (2)用活的动物细胞培养。
反馈练习
1 .下列物质不可能成为致敏原的是 A.牛奶 B.HIV C.青霉素 D.花粉
B
2.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活中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是 A.打喷嚏、咳嗽等空气传播途径 D B.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补牙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4.症状: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 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 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 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 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案.doc
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节2.教法建议(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可借助战争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好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
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学生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
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
(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
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高中生物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浙科版必修3
一
二
三
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包括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 病。
一
二
三
三、艾滋病
1.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严重的免疫缺乏病。 2.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 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 接触或空气途径(如打喷嚏、咳嗽) 传播。HIV 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 食物、握手或马桶座传播。 3.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T 淋巴 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在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 DNA, 并整合到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 DNA 中原属于抗原,但它有个体差异性。
2.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但它产生的抗体的分布部位不同于体 液免疫,它只是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3.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时才会发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点二 艾滋病
●问题导引● 防艾大使和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这样会不会感染上艾滋病? 提示:不会。 艾滋病通过母婴、 血液和性接触传播,一般接触不会传染。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致病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是一种 RNA 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 合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其遗传物质是 RNA。 2.致病过程 HIV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DNA 辅助性 T 淋 免疫功能下降
巴细胞的 DNA 中 新的 HIV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3.传播途径 (1)性接触。(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能举例说出免疫 功能的异常反应。 2.了解过敏反应和常见 的致敏原。 3.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 毒及其对人体免疫系统 的影响。 4.阐述艾滋病的流行和 预防措施。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8课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8课时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考要求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功能减退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 ①过敏反应过程致敏原: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青霉素、蜂毒等 ↓引起过敏反应: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免疫应答的现象 ②过敏反应的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③特点:速发型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甚至导致死亡(如青霉素等)。
(2)自身免疫病:某种情况下,病人的抗体和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这便是自身免疫病。
思考 (1)致敏原与抗原相同吗? 答案 不相同。
(2)你在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能有的人会在花丛中晕倒,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由于此人的免疫功能过于弱小造成的吗?答案 这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是对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
这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探究——比较异同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例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答案 C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为效应B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例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B.过敏反应分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类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速发型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较强烈答案 C解析B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项错误。
二、艾滋病1.病原体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3.艾滋病的致病机理4.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危害:免疫功能严重衰退;易被感染且无法控制;往往身体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从症状出现起,预期寿命只有1~3年。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课件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减退实例——艾滋病
【自学评价】 1.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 写 AIDS,它是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而引起
的。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性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与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侵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吸附 →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1)HIV合成,即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 下,合成病毒DNA,整合到人的DNA分子上,因此可长期潜 伏。病毒DNA又可转录生成病毒RNA,还可经翻译生成病毒 蛋白质。 (2)HIV组装,即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3)HIV主要侵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辅助性T淋巴细 胞大量减少,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最终使人体免疫能 力全部丧失。
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 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 ) B.后天获得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解析:巨噬细胞的作用是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并清除,发挥 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A
2.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浆细胞参与的是(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呈递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摄取和处理 C.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体 D.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癌细胞 答案:C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情
境
导
入
课 程 标 准
学
习
目
标
1.说出免疫功能的
异常反应。 2.说出引发艾滋 关注艾 滋病的 流行和 预防。 一个过敏体质的人体内的免疫系 统异常表现 病的病毒及对人体 免疫系统的影响。 3.讨论艾滋病的 流行和预防措施,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3 3.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免疫功能的失调及免疫学应用1、免疫功能的失调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讨论:(1)什么叫过敏反应?提示: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提示: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如何防治?提示:避免过敏源等等。
(4)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有何区别?(1)的发明和应用。
(2)用人工标记对组织内的进行检测。
(3)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
提示:疫苗,抗体,器官移植。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比较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
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3.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引起的结果4.免疫学应用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五、布置作业1.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A.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B.艾滋病C.过敏性鼻炎D.系统性红班狼疮2.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是()A.与艾滋病人握手B.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C.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D.补牙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3.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
高中生物 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 浙科版必修3
逆转录酶 的催化 (1)HIV合成,即以HIV的RNA为模板,在_________ 下,合成病毒DNA,整合到人的DNA分子上,因此可长期潜 伏。病毒DNA又可转录生成病毒RNA,还可经翻译生成病毒 蛋白质。 (2)HIV组装,即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辅助性T淋巴 细胞,造成_____________ 辅助性T淋巴 (3)HIV主要侵染人体_____________ 细胞大量减少,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最终使人体免疫能
A.细胞免疫缺乏、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乏、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的场所,没有
胸腺机体就不能形成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丧失。由于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到呈递、识别抗原的作用,所以体液
于体液调节。
在学习过敏反应时,要运用比较法,比较抗原和致敏原, 比较致敏原引起的反应和抗原引起的反应,比较两种情况 下抗体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对体液免疫有进一步的认 识,还会对过敏反应有正确的认识。抗原有三个特点:异 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致敏原有特异性和异物性,但 大分子性却不是所有致敏原都具备的,如青霉素。
免疫也大大降低,只有少数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引起
B细胞增殖、分化,才能发挥体液免疫的作用。 答案 A
[易错提醒]免疫缺陷会使人患病甚至死亡,这方面的习题
往往与免疫的过程、机理相联系,也大多会结合实验等方 法来探究免疫缺陷的原因。
性质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机体第一 体液免 血清、组 次接触抗 疫中的 球蛋白 织液、外 原就发生 抗体 分泌液 免疫反应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学案(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 1 -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3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旧识回顾】
1、 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2、 体液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新知导学】
2、 什么叫免疫接种?
3、免疫方式包括哪两种?
4、什么叫过敏反应?
5、AIDS 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6、HIV 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是如何复制的?
7、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反馈检测】
1、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
大量形 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
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
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HLA 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 细胞
C.常用AIDS 表示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浙科版必修3
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
活(化淋细的巴辅)胞助细分T胞 泌
促进致敏B白淋细胞巴介细素胞-2增殖分化成
和
效,应产B(生淋的巴)抗细体胞 将攻击记另忆一B(只淋巴眼)球细胞组
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自身(特异性)免疫
(二)自身免疫病
• 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
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 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 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鼠能正常生活,由于 体内没有抗体,A鼠则患S引起的传
染病死亡。 • ⑵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
则由于 体内尚未,产B生会 死亡 足够的抗体
• (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_b___________,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c___________。
•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
(二)自身免疫病
• 举例: 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自身免疫病
• 风湿性心脏病:
抗体
进攻
进攻
酿脓链球菌 相似 心脏瓣膜
表面的一种
上的一种
抗原决定簇
物质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三)免疫缺陷症
•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 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 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 形成细胞集团等。
(一)过敏反应
• 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同步备课参考】201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件:第3章-第3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提示】 过敏反应;致敏原。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免疫功能缺乏病
1.免疫缺乏病
类型 特点 病因 先天性 缺乏B淋巴细胞或 T淋巴细胞, 与生俱来的. 缺乏病 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 后天性 如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后天获得的. 缺乏病 感染人体引起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内容上,本课时是对免疫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让学生认识到 机体的免疫是相对的,免疫过强或过弱对机体都是不利的。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法指导 1.过敏反应其实也是一种免疫,致使抗体在清除致敏
重
点
难
点
1.过敏反应的概念、自 身免疫病的种类。(重点) 2.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 病的区别。(重难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一些人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的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菜 单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标解读 1.过敏反应的概念、自身免疫病的种类。 2.艾滋病的病原体、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的区别。 4.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教学地位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的命题相对较少。在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
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3.3 教学设计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浙科)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的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是在学习第一、二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让学生了解两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本节教学可按下面的思路设计: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②通过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现象,引入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学习。
③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从而引出人类要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功能减退。
2.关注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能清晰表达观点,合理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模型构建,能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有机的、辩证的免疫观;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联系实际,提高健康生活、防范疾病的意识。
【教学重点】过敏反应、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过敏反应和艾滋病的发病机理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正常人眼睛中的晶状体蛋白无法进入血液,当患者的晶状体破裂之后,必须将损伤眼睛的晶状体立即摘除,否则当破裂晶状体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人的血液之后,就成为机体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攻击正常眼中的晶状体蛋白。
为何人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也起作用,造成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损伤?学生:讨论思考。
【讲授新课】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机体把不该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对象当成抗原进行免疫,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好不好呢?学生:讨论并试回答。
教师:师生互动后归纳出,免疫应答的作用是清除那些突破身体屏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若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教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及周边的人群中都有那些过敏症状吗?学生:积极回答。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学案浙科版必修3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屏障。
2.人体内的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是组成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而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5.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6.体液免疫中效应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使抗原失去进一步感染机体的能力,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等,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重新暴露在细胞外体液中。
7.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艾滋病。
8.HIV病毒破坏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严重削弱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对应学生用书P32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它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一道防线的范围:①皮肤表面的死细胞(角质细胞);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病原体,由于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因此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当人体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症状有哪些?炎症对机体抵抗病原体有什么作用?提示:(1)炎症的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炎症的作用:可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造成人体炎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提示:(1)皮肤破损,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释放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产生痛觉;(2)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3)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高中生物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浙科版必修3)
性质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使抗原沉淀 或形成细胞 集团,进而 被巨噬细胞 吞噬消化
机体第一 体液免 血清、组 次接触抗 疫中的 球蛋白 织液、外 原就发生 抗体 分泌液 免疫反应 提醒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体液免疫反应。
②抗体吸附细胞类型不同,引起过敏反应症状不同。 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效应,属
艾滋病的全名 1.
AIDS ,它是由 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______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_________________(HIV) 感染而引起的。HIV是一种 逆转录酶 病毒。 _________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与母婴传播。 主要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3.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过于灵敏、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
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
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 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1】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 在 ①作用的机理和方式 ④化学性质 ②分布位置 ⑤所产生的细胞 ⑥作用对象 ( ③作用的结果 )。
于体液调节。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在学习过敏反应时,要运用比较法,比较抗原和致敏原, 比较致敏原引起的反应和抗原引起的反应,比较两种情况 下抗体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对体液免疫有进一步的认 识,还会对过敏反应有正确的认识。抗原有三个特点:异 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致敏原有特异性和异物性,但 大分子性却不是所有致敏原都具备的,如青霉素。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人体内的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是组成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5.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
6.HIV病毒破坏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严重削弱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aaa(3)特异性免疫(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5)免疫接种的应用babaa(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aaaaaa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它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一道防线的范围:①皮肤表面的死细胞(角质细胞);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这些病原体,由于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因此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1.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提示: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教学设计
6、
7、
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习题。
§
课时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比如过敏,免疫系统功能减退以及艾滋病的介绍。是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知识的完结。
2、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免疫功能中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特异性免疫的内容,知道了免疫对于人体来说期到很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讲到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让学生能够全面对免疫系统以及免疫的功能的了解。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生命的本质。
4、
【教学重点】艾滋病的原理及预防
【教学难点】艾滋病的原理及预防
教法与学法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5、
环节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特异性免疫的功能,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种,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致敏原可能是那些?
【学生活动】
预设:花粉、海鲜、芒果等吧!
【教师活动】
我们看一下XX同学的回答是否完整。
PPT展示
过敏反应的致敏原
1、吸入型致敏原:花粉、尘埃、霉菌、化学物质等,春季以树类花粉为主,秋季以花草花粉为主,梅雨季节以霉菌为主。尘埃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如: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
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
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些简要介绍,如果教师只在课上局限于课本内容讲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本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成若干小组,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艾滋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又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在设计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经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致病原因、生命周期、传播途径、懂得预防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地去探究它的本质和规律。
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课题,因此整个教学设计中把学知识与重修养、学做人有机结合,渗透“STS”的教育思想,以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使学生意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图1 图2总结免疫缺乏病分两类:(一)先天性免疫缺乏病:如图1,此类是与生俱来的,由于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很容易致病甚至(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常见的是艾滋病,,他是由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
六.练习: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B)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2.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B)A.牛奶 B.结核杆菌 C.花粉 D.某些海鲜产品3.下列疾病不是由于免疫反应过高过强引起的是…………( D )A、支气管哮喘B、荨麻疹C、风湿性心脏病D、癌症4.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侵染淋巴细胞。
进入寄细胞的是病毒的 RNA 。
(2)遗传学上将过程②称为逆转录。
(3)③和④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转录和翻译。
(4)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7个亚型。
Ⅰ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HIV众多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其原因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5)2008年12月1日是国际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
(6)据最近研究认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可能是 SARS冠状病毒。
它和HIV一样,遗传信息是按照略的规律进行的(可以用简图表达)。
六.附一:(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外参与社会调查 5-10份,并完成附三的统计和分析)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疾病问卷调查性别年龄1.您是否曾患过免疫异常疾病? A.是 B.否2.免疫异常疾病名称。
3.最初患病年龄?。
4.是否再次患有同种疾病? A.是 B.否5.该疾病的抗原或致敏原是什么?6.从接触到抗原或致敏原到开始患病的时间大致多少? A.1-2小时 B.一天内 C.一天后7.是否治愈? A.已治愈,无后遗症; B.已治愈,但有后遗症; C.还不能彻底治愈。
附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1.你调查到有哪些免疫异常疾病?2.这些疾病分别是由于免疫功能发生怎样变化而引起的?3.这些疾病分别有什么特点?4.这些疾病和一般常见病相比,有什么特点?七.相关链接:红丝带—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
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
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1994年:艾滋病与家庭 1995年:共享权益,共担责任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对艾滋病有天生免疫力的人加拿大科研人员最近发现艾滋病与天花在传染性方面有某些共同点,从而在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对艾滋病具有免疫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人类最终找到阻止艾滋病蔓延有有效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和天花病毒都是通过一个名叫“化学活性受体”的“生物锁”攻入人体免疫细胞的。
这把保护人体防御机能的“生物锁”由附在免疫系统细胞表层的蛋白质构成。
一旦有“外敌”入侵,这些蛋白质就会发出信号,调集白血球进行防御。
但艾滋病病毒和天花病毒却都有破坏这把生物“锁”的非凡能力,它们都是在这些“锁不再发挥作用后长驱直入人体免疫系统的。
此前,科研人员已经发现约有1%的高加索人,其遗传基因中没有这样的生物“锁”,因此是世界上对艾滋病具有天生免疫力的幸运人群。
如今天花已被人类攻克,加拿大科研人员的新发现又给人们增添了攻克艾滋病的希望。
英国一男子感染艾滋病不治自愈创医学奇迹现年25岁的英国小伙安德鲁·斯丁普森是名同性恋者。
2002年5月,由于持续感到疲劳、虚弱和发烧,安德鲁来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维多利亚性健康诊所进行了3次血液检验,化验结果都显示为“阳性”。
于是他不停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保健药,当时他还不需要服用专门的抗艾滋病药,因为他血液中的HIV含量仍然很低。
一年过去了,奇迹果真出现了。
2003年10月,医生惊讶地发现安德鲁的血样中竟然完全查不出任何艾滋病毒。
为了彻底消除任何侥幸,他再度接受了一次检测,结果还是与上次一样。
安德鲁说:“我当时非常困惑,我不知道人们怎么会自己治愈自己的艾滋病。
我读过一些书,知道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医学界寻找“抗艾机理”抗艾滋病慈善组织“泰伦丝·希金斯信托”的发言人指出:“世界上此前还从未有人自行清除了体内的HIV病毒。
发生在安德鲁身上的事情绝对是个医学奇迹。
从统计学上来说,这种康复概率如同不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一般渺茫。
安德鲁的奇迹康复让科学家们欣喜若狂。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彻底研究出安德鲁身上的“抗艾机理”,那么将其“移植”到其他患者身上,最终征服艾滋病魔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