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关于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概念】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研究】1.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

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2.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策略研究3.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4.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5.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6.课堂教学的拓展策略研究(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拓展研究)7.课堂教学特色研究8.实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9.课堂探究活动实效性的策略探究【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系统构成】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科品味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提供变式的策略数与形相结合的策略搭建知识框架的策略语文外语学科创设语言情境策略设计多种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策略通过上下文推断语义的策略整体呈现语言的策略理综学科【各学科通用的教学策略】1.训练与练习策略: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2.演绎策略:提出概念(原理)——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3.归纳策略:演示(举例)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4.启发式教学策略: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5.探究策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6.情境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获得体验——引发思考(——分析——探究——应用)7.问题教学策略:问题的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解答——问题讨论——问题归结——同类问题的设置与解决8.发现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说——形成方案——验证假说——分析总结,补充发展假说【新的教学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种)(1)主动参与教学策略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

12种教学策略

12种教学策略

12种教学策略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们需要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12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并讨论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1. 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适用于需要系统性的、基础性的知识传授,如数学运算、语法规则等。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他们互相合作和交流。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5. 观察教学策略观察教学策略通过观察现象或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种策略适用于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性科目的教学。

6. 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这种策略适用于较为抽象或枯燥的学科,如历史、化学等。

7. 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8. 激励教学策略激励教学策略通过奖励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项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9. 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将学生按照能力和水平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0. 反转课堂策略反转课堂策略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预习教材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讨论。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11. 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和提高学习效果。

12. 示范教学策略示范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展示范例,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教学策略的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的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的名词解释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

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其它解释(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

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

(2)全套教学活动,每一种教学活动都要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

只要目标不变,一种策略可以以基本稳定的形式,广泛地用于教师、年级、学生及教学内容。

这一术语由希尔德·泰伯(Hilda Taba)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推广,当时她提出了儿童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她的基本策略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套先后有序的具体问题(问题形式由泰伯规定)。

当学习者在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概括,或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新环境时,这些问题就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了一个聚焦中心。

其他的例子有引起注意的策略或评估学习概念的策略等。

(3)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

它具有指导性而不具有规定性。

对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设计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策略,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4)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术语之一。

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

教学策略的种类先行组织策略源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主要实施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学习进程、呈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加以强化。

认知发展策略是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建立起来的,运用时的主要原则为: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教育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教学是个别化的;社会交往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等。

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

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

名词解释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 讲解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 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问答或讨论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4.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5. 练习法: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6. 演示练习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与学生进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7. 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所处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的方法。

8.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9. 设计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法。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_精品文档

教学策略_精品文档

2.1:教学策略的概念策略涉及的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将教学策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比,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是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2.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而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使用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例如,学习“蚂蚁”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那么“昆虫”概念就是学生学习“蚂蚁”概念的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

十大有效教学策略

十大有效教学策略

十大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十大有效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价反馈和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兴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用生动有趣的教材、与学生进行互动等。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启发学生思维是另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启发式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巩固知识点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比如复习、练习、总结等。

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通过巩固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合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求助编辑编辑本段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袁振国,1998)“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和学新,2000)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含义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8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

黄高庆、申继亮等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

(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1)。

)这是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来阐述的。

而李晓文、王莹则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

并且指出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上,它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这个观点把静态的和动态的角度综合起来考虑,但仍然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

编辑本段教学策略的特点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

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

教学策略研究(共8篇)

教学策略研究(共8篇)

教学策略研究(共8篇)第一篇:教学策略概述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简要介绍教学策略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第二篇: Direct Instruction 教学策略Direct Instruction 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直接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即时反馈。

本文将详细介绍 Direct Instruction 的实施步骤、优点和局限性。

第三篇:差异化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原则、实施方法和实证研究。

第四篇: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相互依赖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本文将探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实证研究。

第六篇:混合式教学策略混合式教学策略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混合式教学策略的优点、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

第七篇: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而采用的评估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学评价策略的类型、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八篇: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特殊教育需要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特殊教育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视觉支持、行为干预和辅助技术等。

以上八篇教学策略研究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全面、深入的教学策略知识和实践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太清楚。

本文将就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阐明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总体行动计划和方法。

它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一种全局性的安排,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长远规划,它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和安排。

教学策略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和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案。

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安排,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它包括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式等。

教学方法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进行的。

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境的一种操作方式。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和合理的操作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虽然都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对整体教学过程的全局性安排和规划,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而教学方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手段,强调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宏观规划和布局;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观操作,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

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长远规划,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整体安排;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的一种具体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操作。

教学策略分类

教学策略分类

教学策略分类
1. 直接教学策略: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例如讲授、讲解、演示等。

2. 体验式教学策略:通过实践经验,让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例如实验、调查、游戏等。

3. 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

4.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互相支持、批判性思考等,例如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

5. 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任务,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学习。

6. 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7. 激励策略: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竞赛、游戏、奖励等。

8. 多元评价策略: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口头评
价、书面评价、自评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方向。

教学策略有哪些

教学策略有哪些

教学策略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训练与练习策略、演绎策略、归纳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策略、情境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发现策略等。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2、情景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活动操作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4、暗示教学法。

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5、发现法。

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教学策略有哪些内容

教学策略有哪些内容

教学策略有哪些内容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或活动。

它涉及到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下面是教学策略的一些具体内容:
1.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这涉及到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
织,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来组织教学内容,或者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深入和拓展教学内容。

2.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这涉及到如何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以便学生能
够积极参与并从中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这涉及到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
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

4.教学手段的运用策略:这涉及到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
网络技术等,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来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5.学生学习的指导策略:这涉及到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便学生
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集体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等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运用这门科学制定的活动计划。
在政治、商业、求爱等活动中运用 谋略(尤其是制定计划和计谋)的 技巧和艺术
运用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教师 应当学习运用它。
2、教学策略的概念 袁振国:“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 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 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 学方案。” 和学新:“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 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 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④学生参与并反馈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便于他们集中精力,不断思考,教师以能及时地 得到反馈信息。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 就需要反馈”,所以,反馈对于学习是必要的。 为了获得反馈,教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学生的 作业结果告诉他们,教师的评价,打分,甚至点 头、微笑或者看一下某个学生,允许他继续进行 下一项工作等,都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的目的。 并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反应尽量与期望 的目标刺激相近。
3、整体综合性 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 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优化组合、合理构建。
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元 认知过程
教学活动的调 控过程
教学方法的执 行过程
4、调控性 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 当的解决为题的方法,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 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和原则
1、制定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 策略去完成。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 略也不同。
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 略,而某一既定学科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又要 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以一定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试、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

教学策略的特征:指向性、操作性、综合性、调控性、灵活性、层次性教学策略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动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2、教学策略的运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完整的观点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教学准备策略:1、教学素材的处理策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教科书储备教学参考资料2、教学方案设计策略: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单元计划(教学目的、内容、时间、评价设计)编写课时计划:教案背景内容-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3、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策略: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类型:单一和综合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材料、布置课外作业)教学的其他组织形式:个别、现场、小组几种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1、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先行组织者、激活原有相关知识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促进理解设法维持和集中学习注意指导学生选用有效的学习策略适时给与反馈、认真总结和复习加强学习迁移指导、做好学习效果的测评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分析学习任务,找出必要的条件提供示范,加深理解加强有效地练习创设知识运用的情境,促进迁移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专门教学与渗透教学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加强监控训练,保证教学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策略正确测量和评价学习效果讲授策略: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行为策略。

教学策略的四种类型

教学策略的四种类型

教学策略的四种类型
教学策略的四种类型包括:
1. 直接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控制。

教师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策略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如语言、数学等学科。

2. 合作学习策略:这种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问题解决策略:这种策略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或情境,学生通过思考、实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探究学习策略:这种策略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

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这种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技巧和手段。

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群体,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讲授的速度和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时,教师通过条理清晰的讲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脉络。

然而,讲授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组织讨论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和争议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否则讨论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和适用的法律条款。

教学策略都有哪些方法

教学策略都有哪些方法

教学策略都有哪些方法一、讲授法。

这可是教学里的老大哥呢。

老师就像个知识的小喇叭,把各种知识一股脑儿地讲给学生听。

就像讲故事一样,把那些枯燥的概念、原理啥的,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

比如说历史课,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古代王朝的那些事儿,学生们就像听评书似的,可带劲了。

不过呢,这讲授法也不能一直唠唠叨叨,得时不时地停下来问问学生听没听懂,不然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啦。

二、讨论法。

这个方法就很热闹啦。

把学生分成小组,就像分帮派似的,然后给个话题让他们讨论。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各种想法就像小泡泡一样冒出来。

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能听到不同的观点,就像打开了好多扇知识的小窗户。

比如说语文课上讨论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出发,有的从情节发展来看,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可在这个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啦。

三、演示法。

这个就像是变魔术一样。

老师在前面展示一些东西,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科学课上,老师演示实验,那些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砰”的一下变色或者冒泡泡,学生们眼睛都瞪大了,觉得特别神奇。

这样一来,抽象的知识就变得很直观,学生们就容易理解了。

不过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可不能手抖,不然实验失败了,那可有点小尴尬呢。

四、练习法。

这就像是给学生的知识肌肉做锻炼。

学了知识就得用呀,通过做练习题,学生能知道自己哪里没掌握好。

就像数学题,一道道做下来,就像闯关一样。

做对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做错了也没关系,正好查漏补缺。

老师呢,就像个教练,在旁边指导着,告诉学生哪里出问题了,怎么改进。

五、发现法。

这个方法就很有趣啦。

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

就像把学生放在一个知识的小迷宫里,让他们自己找出口。

比如说在地理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学生们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那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一旦发现了规律,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教学策略的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在不同的教学场景里,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呢。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教育领域中常用的两个术语,虽然它们有一些联系,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解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的行动方针。

通过合理应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教学策略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灵活性。

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

常见的教学策略包括讲授、示范、引导、讨论、合作学习等。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

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策略的实施手段。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规范性和系统性。

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时需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理解概念。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在概念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教学策略注重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的行动方针和指导原则,强调的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则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注重的是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其次,教学策略更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课堂管理策略,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而教学方法则更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再次,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上层概念,对教学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科、学生和教学环境,采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选择。

教学策略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学策略的概念、分类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采取的一系列灵活、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策略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1. 教学目标策略: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策略。

2. 教学方法策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3. 教学评价策略: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的策略。

4. 教学资源策略:包括教学用具、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

5. 教学环境策略:包括课堂管理、教室布置和学生情绪调控等方面的策略。

三、选择和应用教学策略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授抽象概念时,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多样性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结合讲授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合作能力。

3. 有效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可以采用示范讲解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策略。

4. 创新性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教学策略的概念策略涉及的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将教学策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比,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是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2.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而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使用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例如,学习“蚂蚁”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那么“昆虫”概念就是学生学习“蚂蚁”概念的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

例如,在让学生学习关于白蚁的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学习蚂蚁与白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就属于比较性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如下图所示: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它们是:(1)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2)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3)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5)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并保持的最重要因素;(6)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7)需要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

2.6:九段教学策略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

加涅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并不意味着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满足了某些阶段的要求,则相应的教的阶段就可以不出现。

2.7:情境——陶冶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有时也称暗示教学策略,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通过与他人的充分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以达到陶冶个性和培养人格的目的。

因此,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主要用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当然在认知教学的某些领域,如外语教学中也广泛应用。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

(2)自主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加入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智力操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

(3)总结转化通过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和经验转化为指导其思想、行为的准则。

2.14美国学者瑞格卢斯把教学策略分为三种: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是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学处方)的策略。

组织策略考虑的是如何将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加以编排,通常分为微策略和宏策略。

1.微策略微策略关心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通常被看作一个教学编列(排序)问题。

微策略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策略部件(即一个微策略应包含的构成要素)和编列规则。

(1)策略部件在教学一个概念性单元时,一般包括讲解通则、举例说明、提供练习等教学步骤。

因此,最基本的策略部件包括:●通则●实例●练习梅瑞尔提出了四种基本呈现形式:讲解通则(即呈现一般的情境)、讲解实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实例(实践),这四种基本形式就是成分显示理论中的微策略部件。

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即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迁移,也是微策略部件。

(2)编列规则将微策略部件进行适当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

微策略的编列涉及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规则与例子的安排规则与例子的安排最典型的例子是规——例法(先介绍规则后举例子)和例——规法(先给例子后得出规则),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规——例法属传递法教学,适合于教学对学习规则的运用;例——规法属发现法教学,适合教学对学习规则的发现。

●正例与反例的安排关于正例与反例的安排,同一概念的正例与反例要匹配,一对正反例最好只有一个关键属性是不同,而其他非关键属性应尽可能相近。

●相继例子的安排关于相继例子的安排,也就是当学习一个概念需要提供多个例子时,相继的例子应多样化,并且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

梅瑞尔提出了五条编列规则:●若教学结果为“使用通则”,则呈现通则先于呈现实例;●若教学结果为“发现通则”,则呈现实例先于呈现通则;●以多样序列呈现实例(例子和练习题);●按从易到难顺序安排实例;●提供与正例相“匹配”的反例。

2.宏策略宏策略考虑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两方面问题:编列和综合。

“编列”关心如何将各类教学内容(事实、概念、原理、过程)合理地组织成为一节课或一门课程;“综合”考虑如何建立不同知识元之间的关系。

(1)编列策略编列规则: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细节,从观察到推理,从已知到未知等。

其中从简到繁是最基本的编列规则。

课程内容编排的具体结构:螺旋式编列、渐进分化编列、自底向上/自顶向下编列、最短路径编列、细化编列、正向链/反向链编列等。

●螺旋式编列布鲁纳认为,对于某些学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应该让学生尽早开始接触,并且要经过多番学习,随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不断加深内容。

比如,物理中电的知识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课程中都得学习,但是内容是逐渐深入的。

这种螺旋式课程结构体现了从观察到推理,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适合于教原理性的内容。

●渐进分化编列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层次状的,如果先向他们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先介绍总括性的信息,然后逐层展开,提供稍微详细的信息,也就是遵守从整体到细节的原则,学生就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认知结构。

这种教学安排比较适合于概念性内容和言语型内容的教学。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编列加涅认为在作教学分析时应将智慧技能分解成较小的组成部分,然后按“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将它们组织成谱系结构。

教学时则依照“自底向上”的顺序,先教基本技能,再教复合的高阶技能。

但对于概念性内容和言语型内容,其知识结构也往往呈谱系式,可采取“自顶向下”的编列顺序。

●最短路径编列对于过程性知识(即知道如何做的知识,如数学中教如何约分),在进行教学分析时通常要产生知识的流程图,通过路径分析确定流程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教学时则先教最短路径,即比较简单和基本的内容,然后教其它路径,内容越来越复杂和详细。

●细化编列瑞格卢斯和梅瑞尔吸收了前述四种编列方法的优点,提出了指导宏编列的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采取照相机调焦镜头的隐喻,学生首先用“广角镜”去粗看“图片”(领域知识)的主要部分极其相互关系,无需注意任何细节;接着聚集到一部分,越来越仔细地看清各部分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又将镜头拉回到广角去复习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如此继续下去,研究其他部分并弄清它们与整体的关系。

细化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编列方法,但都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

●正向链/反向链编列正向链过程应该是后面步骤依赖于前面步骤的完成,一般适合于实验技能训练。

与此相反,反向链过程要求学生先练习离目标最近的步骤,然后练习倒数第二步、第三步,以此类推,直到掌握全部步骤,属于发现法的学习路径。

例如教小孩系鞋带,正向练习方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于是改用反向练习方法,让大人先做完系鞋带的大多数步骤,只留下最后一个步骤让孩子去做;待这步掌握后,然后再按倒序的方法一步步的学习,直到最后掌握。

(2)综合策略综合策略主要关心寻求适当的内容结构,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

当前,教学专家们趋向于使用一定形式的网结构来表示知识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大多是针对概念性知识的。

瑞格卢斯还设计了称为合成器的工具来支持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及原理性知识的综合。

●语义网下图是语义网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合成器瑞格卢斯设计的合成器可以支持概念、原理和过程的综合,各类知识的表示结构各不相同。

•概念结构(整体部分关系和类属关系)用谱系图表示,如下图所示:•理论结构(因果关系)用关系图表示,如下图所示:•过程结构(顺序关系)用流程图表示。

内容合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概念地图、映象图等。

运用综合策略而得到某种形式的知识结构图,在教学过程中可用于如下目的:●作教学总结:在一节课的结尾进行归纳性总结;●提供系统性复习:对所学课程知识作综合回顾;●作课程的先行组织者:在课程开始作为导学图;●作评价手段:提供适当的合成工具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建构知识图,检验他们的综合理解水平。

2.15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

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个别化、双人组、小组或是班级授课等不同交互方式)的策略。

授递策略考虑在教学过程如何开展有效的交互活动。

基本授递策略部件包括:●提问策略;●反馈策略;●学生控制策略;●助学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