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他们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男孩子,会更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和养成男子汉气质以及不怕困难、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许多家庭过于宠爱男孩子,故导致不少男孩子养成任性、暴躁、懒惰、轻视女性的坏习惯。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根除这些毛病,我们建议家长不妨借鉴世界各国的早期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

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人是柔软的、被动的、感性的、善良的,男人是坚强的、主动的、理性的、攻击的,传统性别教育就是要让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把某些行为特征与特定的性别人群联系在一起,延伸至并不应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的其他方面。而现代性别观念认为,男人和女人的特点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产物,为了让两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给两性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消除一切阻碍两性发展的因素,通过教育培

养兼有两性优秀品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幼儿园对幼儿的性别教育

卫生间的安排与设计在幼儿园里,经常孩子们几个人"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秘。且有位家长反映,她的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专家指出: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最关键的阶段,由于媒体的渲染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性别意识形成时期正在提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理成熟较早,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很小就有性别差异,有的孩子 3 岁就已经有较强的性别意识了。如果这种蒙胧意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托幼机构卫生间进行男女分割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早的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同时,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互相尊重异性行动隐私 1.2.2 活动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活动游戏中,在 "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幼儿扮演"妈妈",而"妈妈"并没有按老师设计好的妈妈形象进行活动,而是坐到椅子上,把它当车在教室里开来开去。另一扮演孩子的幼儿,对着老师大喊到:"老师、老师,她不像妈妈。"老师看了以后说到: "对啊!妈妈是不会到处开车的。妈妈都是买菜,在家洗衣服、拖地板、煮饭的。" 儿童生来虽有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儿童。儿童很早就开始从大人的习惯行为中"习得"性别角色和相互的性别观

念,上学后,这种习得在学校的环境中继续,学校的教材,测验工具、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都对幼儿获得一定的性别角色行为发生影响。 1.2.3 阴性化环境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影响阴性化环境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影响在最初的受教育阶段,孩子接触的"施道者"基本上都是女性,幼儿园的"男阿姨" 自然是凤毛麟角,甚至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性别生态失衡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男教师的一些性格和生理特点,是女教师不可替代的。学校男教师少,就如同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容易使孩子的心理、思维出现缺陷。而且多数学校还要求孩子循规蹈矩,把女生的行为视为榜样,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男生。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为了增加生存的砝码,很多女性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家长目睹升学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残酷竞争,因此提早给孩子打"预防针",处处以男孩的标准要求女孩。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特别是祖辈全方面的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下,男孩容易养成文弱、多愁善感等不像男子汉的习气。

双性化教育遵循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双性化教育为孩子创建了性别平等的教育氛围, 引导幼儿初步

形成现代性别意识,从而发展良好个性品质。

双性化教育,更加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性别教育培养出兼具两性优点的儿童,从而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加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性别角色决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来的社会角色,它既包括对自身的认

识,也包括对他人及环境的认识。通过性别角色教育,孩子会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观念,如何尊重异性以及如何与别人交往合作。人的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我性别体象的理解,对神经内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动机制的初步明确,以及通过父母的示范作用、社会的强化作用和语言的影响等得以发展的。很多家长认为,性别认知是件自然不过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顺理成章地完成性别认同,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其实,除了先天原因的影响,一个孩子最终确认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渗透下缓慢进行的。如果外界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性别角色混淆。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性别认同模糊,性别角色紊乱,长大以后的性取向就很可能受到影响。同性恋的形成原因固然复杂,但幼时在性别认同方面的认知障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男女两性生理机能上的差异是先天性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则是后天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取决于从儿童期开始接受的成人的影响和教育。因此,性别教育在幼儿阶段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1 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指导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指导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

2.1.1 改变错误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男性偏好",重男轻女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尤其在农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意味着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欢迎和期望程度,决定着孩子将获

得怎样的发展支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在家庭中的唯一

性大大的、简化了由其性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欣喜的父母仍不免担忧孩子的未来;相反,"失望"的父母在失望过后,又另寻一条"出路",按原来的计划继续行事,依据自己期望的孩子性别为孩子取名,穿衣打扮、购买玩具等。不同性别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受到不同的对待。首先是家长对这一性别孩子的接受程度,然后是针对不同的性别而采取带有鲜明特点的教养方式。幼儿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是他成人之后健全、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幼儿的性心理健康就像其它方面的健康一样,也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家长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性别,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的成长。在幼儿性别教育中,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反思和修正自己对待性别的观念,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性别的问题。首先反思自己有关性别的认识,消除羞耻感、罪恶感、厌恶感和肮脏感,用纯真的、自然的、审美的态度来认识和接纳幼儿的和我们的身体。对于人体,对于人的自然需要,家长的观念和态度会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应尊重事实,承认孩子的性别。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性影响。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家长对某一性别的接受程度影响到幼儿自身性别的认可。假如母亲经常抱怨"做女人真倒霉",女儿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悲观。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应该传授给幼儿的健康观念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