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清全文构造及行文线索,把握情景交融式散文的框架特点,培养学生的赏析才能和创作才能。
2、欣赏散文的优美,体悟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进步学生的文学审美才能。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写作线索和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
2、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通感”的修辞特点与作用。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课文。
一开始便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和理解的有关朱自清的一些情况,再对学生的答复进展总结,并概述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由此扩展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展现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由此,将学生引入到本篇课文之中。
板书课题及荷塘月色——朱自清2、读课文,初步感知。
任意抽选学生来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自己跟随默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
3、作品的构造分析^p 。
读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对每部分加以概括。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构造,锻炼学生独立分析^p 课文的才能)总结学生的分析^p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参考分析^p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2)、文章是怎样的一个构造,是如何将三个部分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p 文章的行文线索)《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行文线索很有特色,有两条如同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线索,一是从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又回来的空间顺序来惊醒景物的描绘;二是以作者的心情变化作为线索。
从文章总体来看,写景是位抒情效劳的,因此其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板书:两条线索一、空间:出门——小路——荷塘——门口二、心情:不静——求静——得静——出静4、细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篇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篇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悟本文写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荷与月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意象,朱自清把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赏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之景。
(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景)二、美读(4分钟)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哪两段?明确:第四第五段请两位同学来配乐朗诵第四段第五段。
三、赏景(8分钟)1、问题: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体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宁静的、优美的、朦胧的、柔美的2、问题:这两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3、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把你的赏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明确:在点评学生的赏析中,指出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等。
赏析不到位的,及时点拨。
举例如下:(1)荷叶写荷叶用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轻盈的、旋转的动态的美感。
(2)荷花在写荷花是用了拟人和博喻。
用袅娜、羞涩来形容荷花,让我们联想到它像是美丽的女子那样轻盈和娇羞的神态。
就像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在写荷花时用了比喻,把荷叶比作明珠突出其明亮、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现其纯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3)荷香在写荷香时用了通感,抓住了歌声特点,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特点。
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点,只有在特别宁静的时候才能闻得到。
(4)流水在写流水时用的是拟人手法。
“脉脉”一词,好像饱含深情,实际上是写池水对荷塘的滋养与养护之情。
(5)月光月光本无形,但是把它比作流水,就有了流动的特点,泻下来,把月光从高处照满荷塘的景色写得很传神。
(6)月光借助叶子和花来写月光。
叶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梦,突出了月光的朦胧和柔和。
四、得法(10分钟)(一)以“荷叶”赏析为例,通过三个赏析的示例分析和升格后的优秀示例的分析,总结赏析景物的要领。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格多侧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精巧的构思。
2.把握重点字词来理解文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难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从整体上阅读后感受文章。
2.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
3.抓住课文语句进行分析。
第一课时一、导语有人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如散步。
”诗歌所表达的是作者瞬间的情感,具有跳跃性,需要我们用想象和联想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则是作者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情感,而且又常常是信笔而书,舒缓、闲适,需要跟随作者的心灵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作心灵漫步,去游荷塘、赏月景,感受荷香月韵。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同学们,今天我们读的是朱自清的名篇。
我想知道一下同学们对朱自清的了解有多少。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他有一篇散文叫《我是扬州人》,但其实他不是扬州人,只是从5岁起便定居扬州。
他出生在江苏东海县。
而他的祖籍,则是诞生过鲁迅、蔡元培、王羲之、秋瑾等名人的绍兴。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1 知识与技能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进步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才能。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精巧,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进步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安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3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现当代诗歌,对其有了整体把握,知道诗歌是感情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从毛____与徐志摩的诗中我们似乎看出了一个是豪放,一个事婉约。
诗歌所表达的是作者瞬间的感情,具有跳跃性,要我们用想象与联想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咱们这单元要学习现当代散文,散文是作者生活中的琐碎见闻和点滴情感,有人说阅读散文就好似我们同作者一同漫步。
如今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30页,大家用一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单元导读。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咱们这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抒情散文。
大家用笔记下本单元的学习方法:1、通过品味语言来感知作品中的物象,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加强艺术手法的赏析和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
3、多诵读。
二、课文导入师:大家有没有看见过荷塘?能不能联想到有关描写荷塘或荷花的诗文?明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鲜艳夺目,美不胜收的画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写出了荷花那种自然的清纯美丽〕师:月亮呢,大家喜不喜欢?说说有关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文。
明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建议:一、__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结构安排、写景的层次和运用语言的技巧上。
二、__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__的韵味。
__语言朴素、典型,充满诗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解决办法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__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4、通感的修辞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可以结合练习题讲一点知识,必要时可扩展一些练习。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讲解《荷塘月色》,弄清作者写作的缘起及描绘月色下的荷塘的特点,环境描写与抒发感情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解题:荷塘月色(加点部分板书,下同)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
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是__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
他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苦闷。
__中所反映出来的憎恶现实,想找一个安宁的所在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在当时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通用5篇)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品味精炼,准确优美,动人的语言。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播放歌曲《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夜色微微荡漾。
这首音乐我们耳熟能详,我们体会到了夜色中荷塘的优美和温柔,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下荷塘是什么样子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二.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代表作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三.初读课文1.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标序号,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理清文章脉络)院子(第1段)━小煤屑路(第2段)回到院子(第10段)│ 荷塘四面(第6段)━━荷塘(第4段) ┙首先作者是在院子里的,文中提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渴求宁静、自由作者心里不宁静,睡不着觉,想到以前的荷塘心里更加不宁静,所以准备去看看。
接着作者来到了小煤屑路,这时作者是如何描写夜晚的?(寂寞)那作者的心情如何?(便觉得是一个自由的人)后来作者走到了荷塘,想到了什么?(月下荷塘的美丽)但这时作者是什么感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达了作者的失落、苦闷后来又写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一件有趣的事,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怅然失落。
文章结尾处写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表明作者对江南热闹的怀念,作者不再宁静。
结合《荷塘月色》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3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通过学习,体会《荷塘月色》的神韵。
教学重点: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课前思考: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试给本文分段。
2、试分析作者是根据什么线索来组织此篇文章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初中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荷花是高洁、朴素、庄重的,我们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个句子体会得到。
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荷花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在月色下欣赏过荷花吗?有没有曾经觉得月色下的荷叶像舞女的群,荷花像明珠、像星星、像刚出浴的美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看一下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有没有反映出《爱莲说》中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三、课文解读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第一部分(1)1、“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家里有矛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希望反抗,但是又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希望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文意,体会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体会《荷塘月色》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 领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景。
(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朗读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节奏和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荷塘月色》的理解。
2. 分析并欣赏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读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
3.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交流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关怀到有需要的伴侣。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1【教学目标】1、领悟的思想感情;2、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漂亮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程序】课前:1、同学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2、同学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1、分小组争辩阅读训练题(一课时)2、以文章的写作挨次,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课后:1、整理课堂笔记。
2、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3、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1、“这几天心里颇担心静。
”,“颇担心静”的缘由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2、“月亮渐渐地”,假如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淌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担心静相适应,假如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淌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担心静。
3、“……上升了,墙外大路上孩子们的欢快,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模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确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颜色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任凭,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2.分析《荷塘月色》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审美意蕴。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自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
3.分析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主题。
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第一段:描绘荷塘的月色,奠定全文基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
“今晚在荷塘上”,引出文章的主题。
(2)第二段:描绘荷塘的景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荷塘的宁静。
(3)第三段:描绘月下的荷塘。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描绘出荷塘的层次美。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微妙的区别”,表现作者对细节的观察。
(4)第四段:描绘月下的荷叶。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荷叶的美。
“那碧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表现荷叶的色彩美。
(5)第五段:描绘月下的荷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荷花的美。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荷花的美。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审美意蕴。
5.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文章,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散文。
收集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板书设计1.荷塘月色2.篇章结构3.语言特色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使学生了解了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诗句。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拓展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现场练笔。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作文。
3. 深入了解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在教学以前,我自己重新精读过这篇课文。
我不认为传统的教材分析可取。
我完全抛弃他人已有的分析,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头脑去钻研,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结果我有了很多独特的想法。
比如我发现朱自清带上门出去前他其实是很想同人交谈,如果有一位知己可以与他共享这份苦闷,我想他就不会如此不平静如此寂寞了。
他的妻子,迷迷糊糊哄着孩子睡觉,他必须寻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这时候就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
我认为这篇文章一直是作者与荷塘――他心目中艺术的美,或者说简直就是他追求的“艺术的女人”对话。
他本来一直处在一种落寞的心境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找不到心灵相通的人。
他在煤屑路上走,他体验着一个人的自由,他说他喜欢这样,但这看来又似乎是他的自嘲,他还是不甘心寂寞,他还是在寻找对话的客体。
于是他开始了“受用”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受用”,而是和这样一个宁静幽美的月下荷塘展开了对话。
既然是对话的客体,当然不是静静美丽着的自然,荷塘在他心中不断幻化成脱俗曼妙的女子,他心目中的“艺术的女人”。
这些女人亭亭玉立,有体态轻盈、随风起舞的,有羞涩如明珠般闪烁的,还有通灵清透的出浴美人。
这些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尽现其娇羞、柔媚的一面,他似乎听到了美人渺茫的歌声,他似乎看到美人心底的那丝颤动。
“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慢慢虚化幻化,她们开始做梦,那是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唯恐不小心惊动了梦中静谧、祥和而又柔美的女人。
他无奈,只能把视线移开荷塘,移向四围,像鬼一样黑黢黢的树影中,他终于又发现了新的艺术女人,新的对话客体――丰姿绰约的杨柳。
杨柳的倩影是无论什么烟雾都遮挡不了的,连影布荷叶都显得那么和谐,也只有名曲才可以有如此谐和的演奏。
他很高兴,但是杨柳似乎没有荷花那般通人性,她的美总是让人觉得无法接近。
于是作者再寻觅新的对话者,然而没有了,他的视线越过了树梢,看到远山,看到树缝里的灯光,听到嘈杂的蝉声和蛙声,他知道又是回到了人世,那些通灵美妙的女子不再和他对话,他没有心情了。
荷塘月色 教案(最新6篇)
荷塘月色教案(最新6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课文2-6小节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树(蓊翁郁郁)月光(淡淡的)“幽僻”、“寂寞”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
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
写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写了月下荷塘静态:叶:田田、亭亭花:零星点缀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形象过如明珠--洁白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如美人--纤尘不染动态:花:花香,如歌声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正面:以流水作比(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讨论第6节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 节)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
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高二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二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领悟文章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领悟文章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荷塘月色》是哪一年发表的?这篇散文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的美。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并反馈。
四、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朱自清的散文作品。
2.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美。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2.欣赏其他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课堂讨论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美学特点。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散文的美学价值。
实用的《荷塘月色》教案四篇
实用的《荷塘月色》教案四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设计说明:许多读者都认为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描绘了他眼中的月下荷塘,笔者以为言其眼中的莫若道其耳中的《荷塘月色》全篇一共1407字,涉及声音的近400字而且对声音的描写多与体现情思的句子共生,可以说是__的主线。
《荷塘月色》若无声音,其境界全无乐音隐喻着和谐,噪音隐喻着自由和谐与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园,荷塘夜游可以说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还乡之旅。
中国文人常常喜欢静观万物,特殊的时候避世静听万籁,甚或闭目塞听,以保持心灵的宁静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品味以声写静的特色,在品味语文味的同时,感受中国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复杂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学设计不能以法害意,解读的思路应尽量天然,循着__自然的脉络,发现天成的妙处荷塘“听”月便是尊重文本的方法。
课堂情境构想:1、潜意识与感觉。
教师先引导学生确立荷塘“听”月的潜在意图,这一点可以通过预习作业或“导入新课”来实现,明确告知学生读此文可另辟蹊径。
学生默读全篇,通过直面文本,建立真实、真切的感觉。
2、倾情的朗读与感知。
教师或朗诵家朗读(不配乐)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与他人在__理解上的异同,因之存疑或确认对__的初步理解。
3、问题交流教师通过预设或相机生成的问题引领学生建立感知。
小声朗读,品味(讨论)、想象、联想,构建作者笔下、自己(读者)心中的“荷塘”。
这三步可构建自然、真实、开阔并且情感指向明确的课堂情境。
教学目标:1、体味借声传情的手法。
2、感受中国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复杂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借声传情的手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远离尘嚣、观照自我心灵的幽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默读、朗读,情思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色是要饱览的,但有才情的文人会有另类的佳作,比如辛弃疾的《听月诗》:“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传统的解读并非侧重于“听”,但我们可以试着从“听”的角度赏读,请同学们试一试。
荷塘月色语文教案(5篇)
荷塘月色语文教案(5篇)荷塘月色语文教案(5篇)教案中应规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指标,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定、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学效果。
下面给大家分享荷塘月色语文教案,欢迎阅读!荷塘月色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文名句1、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提示(1)配乐朗读或自由朗读。
(2)给文章每个段落标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2、分析结构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概括每段内容。
观荷缘起: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河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7、8、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三、文本研习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游踪:家——小路——荷塘——家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学生可能回答“找到”或者“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三篇】
《荷塘⽉⾊》是朱⾃清先⽣最有代表性的⼀篇写景抒情散⽂。
⼩编整理了⾼中语⽂荷塘⽉⾊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荷塘⽉⾊教案1【教学⽬标】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暗现实,向往⾃由⽣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章典雅清丽、准确⽣动、富有韵味的语⾔,学习作者运⽤语⾔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章典雅清丽、准确⽣动、富有韵味的语⾔,学习作者运⽤语⾔的技巧。
【教学步骤】第⼀课时【教学⽬标】1、鉴赏散⽂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初步感知⽂章的美。
理清游踪。
4、引导学⽣体味第四段的语⾔美、画⾯美。
【教学过程】⼀、导⼊1、本单元学习散⽂。
散⽂包括抒情散⽂、叙事散⽂、写景散⽂、哲理散⽂。
她就像⼀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中送来舒⼼的温暖。
散⽂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雕龙》说:“⼈禀七情,应物⽽动。
物⾊三动,⼼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同苏醒,于是⼼物感应,情景相⽣,触景⽣情,缘情造景。
正所谓“⼀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时说:“作者处处不忘⾃我,也处处不忘⾃然与社会。
……⼀粒沙⾥见世界,半瓣花上说⼈情,就是现代散⽂的特征之⼀。
”由此可见要热爱⽣活,⽤⼼体验⽣活就能写出好⽂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2、我们今天要⼼仪怎样⼀段感情、怎样⼀幅美景呢?请看画⾯,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碧绿的荷塘。
⾯对此等美景,杨万⾥赞叹道: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彩。
泉眼⽆声惜细流,树阴照⽔爱晴柔。
⼩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杨万⾥《⼩池》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洁品格!⾯对这样的景⾊,朱⾃清⼜是如何抒写⼼中的情怀的呢?⼆、整体感知现在我们随着动⼈的旋律再次⾛进朱⾃清先⽣⼼灵的荷塘,叩响⼼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语、⼼荷。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荷塘月色》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体会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荷塘美景。
(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总结提高:(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内容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方面的进步。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教师介绍朱自清的生活经历,期间穿插学生朗诵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片段,包括《我是扬
州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祭》、《背影》、《悼亡妻》等。
第二课时
教师带领同学概括文中出现景物的特点,分析写作方法,体味文中的语言美。
第三课时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荷塘月色》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让我们做这
样一个比喻,把全篇文章比做一片树叶,那么,我们来说说看,是文章的哪些因素组成了
它的叶脉?(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答:精美的语言、贴切的修辞、完整的结构
请看这幅简单的叶片图,我们发现了它并不完整,缺少的是什么呢?
答:叶子的主脉,也就是文章的主干。
文章的主干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再次走进《荷塘月色》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分析课文
1请同学回答文中的景物可分成哪几部分
答:小路、月色下面的荷塘、荷塘上面的月色、荷塘四周
2根据课文分析这几处景物的特点(答案不必统一,能够体会出作者努力营造的意境
即可)
答:小路――幽僻
荷塘月色――恬淡、安静、朦胧
荷塘四周――热闹
3请同学思考,在这或幽僻或朦胧或安静或热闹的景色当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答:出门时――不平静
在小路上――得到自由,超脱
欣赏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聆听荷塘四周的热闹――重归失落
惦记江南――无限向往
走回家门――回到现实
板书
幽僻朦胧热闹
不平静自由淡淡的喜悦和哀愁失落向往回归
4经过这些分析,请同学画出作者的感情脉络
学生将黑板上标注出的感情基点连接成线
5连上了这段线,叶子成为完整的叶子,文章也是一篇动人优美的散文了。
大家可以看出,文中的景物,已不是单纯的作为景而出现,它被作者的感情涂上了一层新的色彩,这也就是散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整体感知,体会升华
请同学听三段音乐,然后说出哪一段的感觉与《荷塘月色》的风格最接近。
播放交响乐《命运》、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分析:虽然作者的心情主要基调是不平静,但幽雅的荷塘与恬淡的月色缓解了他内心的焦躁不安,《命运》的强大震撼与《十面埋伏》的紧张都不适合于作者此时的心境,只有悠扬柔美的《梁祝》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淡淡喜悦与淡淡的哀愁。
对比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事先将台湾作家颜元叔的文章《荷塘风起》印发给学生,以备课上之用。
)
1.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篇文章,在头脑中分别作两幅画,然后将心目中的图画描绘给同学听。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从色调、色彩、构图等多个方面作描绘,但要说出他们清幽与明丽的不同意境色彩来。
2.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荷塘,却能构筑出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
答:《荷塘月色》清幽的意境,是由朱自清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感公务员之家,全国
公务员共同天地情相结合而产生的。
而《荷塘风起》虽然也描写了一个荷香芬芳、宁静翠
绿的世界但它是由阳光、荷叶、清风和“我”的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所以这样的意境
更多的染上了阳光明丽的色彩。
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家的笔下,景物因人的出现而变得充满动
人的色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也应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景物,从而使它
们焕发出个性化的魅力呢?让我们一同来试试看,做到心中有爱,做到笔下有情,让我们
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案点评:
教学由分析课文到整体感知,体会升华再到对比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结
构清晰严谨,层层深入,把提高能力作为最终目的,是设计的最大特色。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择出其中的精品,在课堂上推荐给其他的同学,大家讨论,进而深入探索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全面了解其语言特色。
2.鼓励学生经过阅读后,试着画有关荷塘的简笔画,有助于明确荷塘景物的描写重
点以及朱自清先生的行踪。
3.让学生用通感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流泻的月光,笼罩着浓浓的思念,倾泻了一地的氤氲,洁白的光辉,是我真切的祝福,轻轻洒落在你的四周,愿平安,好运包围着你,愿快乐,幸福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