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司马光》,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
2.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及其聪明才智。
3. 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司马光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述《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言文《司马光》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文《司马光》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重点: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作业设计1. 复习《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结合《司马光》的故事,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短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司马光》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司马光》故事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孟子》等,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不仅仅是古代的文字,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故事。
部编版24.司马光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司、跌”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司、庭”等生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通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理清故事内容,领悟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5.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通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能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清故事内容,领悟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通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准备:1.搜集司马光砸瓮的图片和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2.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皆”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司马光(第1课时)》教案
《司马光》(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
“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
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
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
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司马光》一课。
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光的背景与历史背景;2.理解司马光诚实、勤政的品质;3.能够朗读、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4.能够进行相关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文章中的关键词语;2.司马光的诚实、勤政的品质。
教学难点:1.怎样从文章中理解文化背景;2.怎样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课文《司马光》2.课文PPT3.教案、黑板、粉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PPT播放介绍司马光的图片,引出本课教学主题;2.让学生看图发言,了解他们的背景知识。
步骤二:文章朗读1.教师利用PPT边放生动的图片,边讲述整篇文章;2.学生跟读,同时师生一起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步骤三:学生思考与表达1.老师让学生思考司马光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总结,理清自己的思路;3.有几组学生来一起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步骤四: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使用白板擦子、笔和黑板,制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2.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理清思路,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本课的关键词。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制作相关的PPT,让学生进行审读;2.进行晨读、家庭作业等巩固拓展,帮助学生深化自己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反思本次的教学之旅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首先,我的PPT并不够完善,需要进行更多的完善与设计;其次,应该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形象地展现司马光的文化背景。
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诚实、勤政等方面的素质。
通过本次的授课,我也更加了解了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2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猜故事,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年级学习过的古诗《池上》《村居》,说一说:这些古诗里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2)激趣揭题:我们以前学过的《池上》《村居》都是古人用古诗的形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2.认识“司”字,学习复姓。
(1)认识生字“司”,正音,齐读。
(2)提问:对于司马光,你了解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发言后,出示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生于1019年,1086年逝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他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资治通鉴》。
(3)学习复姓。
①指名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②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
③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④教师讲解“司马”一词,引导学生了解“司马”不仅可以表示姓氏,还可以表示官职。
二、整体感知,初知古文1.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及认读字表解决,将不确定的圈画下来。
(2)指名朗读,重点检查是否能够做到字音正确。
注意指导多音字“没”(mò)要据义定音。
2.今古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它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名简单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2)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小结:这样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文言是指古人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明确文中人物,读出停顿。
(1)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马光”,文中哪个字指的就是司马光?除了司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人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字。
2.正确跟读课文。
继续练习默读。
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3.学会借助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利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4.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积累祖国优秀的传统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积累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方法,如看插图、用注释等;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看插图、用注释等方法,学习文言文。
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读文,搜集了解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介绍司马光。
同学们,相处多年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了。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件出示)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板书:司马光)。
1.读课题,交流“复姓”来,齐读课题。
同学们,司马光姓——?方案一:姓司。
师:对吗?同学们。
司马光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用横线标出来)。
复姓是指两个字的姓。
像这样的复姓你还知道多少?方案二:司马。
师:对,司马光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用横线标出来)。
复姓是指两个字的姓。
像这样的复姓你还知道多少?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注意积累才能学好语文。
2.检查预习,介绍司马光。
课前都预习课文了,谁能说说你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 (2人)预设:生1:司马光砸缸。
师:这个故事耳熟能详。
还有吗?生2:介绍的比较细致。
师:嗯,你精彩的回答是你认真预习的结果。
看学生回答情况师适时补充:司马光还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呢。
24《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会认“司”“庭”等9个生字,会写“群”“跌”等13个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讲述司马光在玩耍时,一个小孩不慎掉入水缸,其他小孩都害怕逃跑,只有司马光勇敢地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孩的故事。
2. 生字词:司、马、光、群、儿、戏、庭、登、跌、没、众、弃、持、返。
3. 句式练习:使用“没有……只有……”进行句式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认、会写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司马光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新课: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句式练习:使用“没有……只有……”进行句式练习。
4. 小组讨论:讨论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生字词:司、马、光、群、儿、戏、庭、登、跌、没、众、弃、持、返。
3. 句式练习:“没有……只有……”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用“没有……只有……”造句。
2. 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良好。
2.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司马光》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会随时为您提供服务。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部分,特别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句式练习。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司马光》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wēnɡ mò
bènɡ dé
登翁 没水中 水迸 得活
没 méi (没有)
mò (淹没)
dé (得到)
得 děi(挺得劲儿)
de (要不得)
◆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庭登
持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思考:文中的“光”指的是谁?文中有哪些人物?
文中的“光”指的是司马光。 文中的人物除了司马光之外还有一群孩子。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
人喜爱。
“婉转”写出了灰雀声音的 好听,表现了灰雀的可爱。
通过描写灰雀的动作和 声音,表现它们的可爱。
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 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司马光
打,击打。
光持石击瓮破之
打,击打。 拿
持,左窄右宽,偏旁是扌, 右上部“土”的末横长。
意思是:(只有)司马 光拿石头将瓮砸破。
涌出。
得救。
水迸,儿得活。
意思是水一下子喷涌出来, 落水的小孩儿得救了。
试着把句子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 个小孩儿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被水淹没了。大家都丢下这个 小孩儿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 将瓮砸破,水一下子喷涌出来, 落水的小孩儿得救了。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 /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方法总结: ①人名、地名、官名等名词、代词后面停顿。 ②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停顿。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24 司马光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 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学生能够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 学生能够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中“登、没、弃、持”等字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司马光聪明、遇事冷静、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学内容- 课题:24 司马光-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中“登、没、弃、持”等字词的意思。
2.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4. 教师讲解:- 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 课堂练习:- 学生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课题:24 司马光- 重点字词:戏于、登、没、众、弃、持- 课文内容概括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懂得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理解司马光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勇敢、聪明、机智的品质,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司马光》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 拓展阅读: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勇敢、聪明、机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名人,引出司马光。
2. 新课内容:讲解《司马光》的故事,分析司马光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勇敢、聪明、机智。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勇敢、聪明、机智地解决问题。
4.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阅读:推荐司马光的其他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了解司马光。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司马光简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3.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4. 司马光的品质:勇敢、聪明、机智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 摘录课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司马光品质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 拓展阅读:阅读司马光的其他故事,写下自己的感想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课堂讲解、讨论、课后练习等方式,学生对司马光的故事有了深入了解,对司马光的品质有了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采用讲解、讨论、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学方法合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感受其优秀品质;
(1)课前预习,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司马光的背景故事;
(2)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内容;
(3)课后拓展,联系实际生活,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运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引入故事背景:讲述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简介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奇心和敬仰之情。
2.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与司马光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司马光的形象,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3.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司马光”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描述你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和从他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4.阅读理解: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司马光的故事,共同探讨司马光的优秀品质,并尝试将司马光的故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品质。
(1)尊重历史,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司马光的故事情节。
2.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3. 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司马光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司马光》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4. 总结:总结《司马光》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提纲:-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历史背景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梗概。
2. 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3. 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司马光》的故事情节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司马光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他们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了自己的理解,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深层含义理解不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学堂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司马光所在的历史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7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7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一佚名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
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划后丝圆掉流使爬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2、自读第1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
24《司马光》(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学目标】1.能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能写“司、庭”等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内容。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说出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能写“司、庭”等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内容。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说出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猜字游戏。
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出示“司”字的甲骨文,请学生猜字。
甲骨文的“司”字,就好像一个人手持权杖,发号施令,所以“司”就有主持掌管的意思,演变到今天就成了这样(出示楷体字“司”)。
2.“司”字组词。
例如司机、司令。
还有一个带“司”的复姓——司马,在古代表示官职,这个官职管理的是——马匹。
3.揭示人物。
你知道哪些姓司马的人?司马迁,司马光,司马懿。
你们对于司马光有怎样的印象?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是一个史学家,编纂了《资治通鉴》。
4.揭示课题。
同学对司马光已经有了不少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司马光有关的文章,相信学习之后,你们能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一起伸手跟着老师写课题。
(相机引导: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外面的横折钩,中间的横和口要偏左一些,口的上半部分要在横中线上。
)(板书:司马光)二、初读课文1.感知文言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光》这篇文章,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它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名简单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2)小结:古人在写作这篇文章时,使用的语言是文言,是一种书面语言,这样的文章我们就叫它文言文。
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文字非常——简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司马光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写:参考书后《笔画名称表》和《常用偏旁表》,自学本课生字笔顺,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识字等方式,能正确认读“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
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司、庭、众”3个生字。
2.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等途径,能正确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通过观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5个生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
3.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司、庭、众”3个生字。
【教学难点】1.通过观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文章——《司马光》。
”出示课题。
师:“其中‘司’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注意它是平舌音,谁来把题目拼读准确?”请生拼读(及时点评)——开火车认读——齐读。
师:“生活中,你见过‘司’吗?谁来给它组词找个朋友?”请生回答。
师:“那题目中的‘司马光”你认识吗?”引导回顾《姓氏歌》里的复姓,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教师介绍: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编写了《资治通鉴》。
师:“关于司马光,历史上有个他小时候有名的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谁来和大家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师:“听完同学讲的故事,再看看文中的插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激趣: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是我们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揭题后,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姓氏歌》一课中提到的复姓,引导关注“复姓”——司马。
然后让学生简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启发学生借助插图,猜测本课内容,顺势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重在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4《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生字词: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运用。
3.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朗读、表达、理解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重点词语:勇敢、智慧、困难、解决问题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了缸,水流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强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一、词串学习,正确朗读课文(一)复习单元主题及要求同学们,还记得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课文第101页,一起来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
1.读题,理解题目。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的文章。
一起来读课题。
(2)课文以一个人的名字为题,这个人姓什么?(司马)(相机出示“司”)请学生读准“司”。
“司”是司机的“司”。
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
再读课题。
(3)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古代名人)2.读词串相信同学们都有预习课文了,那我们来读读课本里的生字词,敢不敢接受挑战?(1)戏登跌弃持击破迸活(2)戏于庭登瓮足跌弃去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①正音②谈发现第(1)组词,独字成词,而且都是动词;第(2)组词是词组,由于这是古代的词组,在我们现代汉语里一般都不能把这些词组当成独立的词语。
③指导书写“庭”“登”“持”。
(三)初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
三、回顾理解生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一)回顾理解生词的方法1.这篇文章写于六百多年前,你都能读流利,真棒!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课件出示“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代汉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不要紧,因为在本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就学过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大家还记得都有哪些方法吗?板书:①查看注释②拆分、组词③联系生活实际④联系上下文……2.师:请你用这些方法来说说课文里句子的意思。
《司马光》教案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
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
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就显露出来了。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等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1.认识“司”字,了解复姓。
2.对比现代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初识文言文特点。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部编版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时要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正音。
教师范读。
3.学生借助停顿符号,读好停顿。
读出文言文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正音、范读、加停顿、跟读等方式,读通全文,读准节奏,落实“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这一语文要素,初步感知文言韵味。
】三、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1.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理解课文。
(1)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司马光》(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司马光》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是统编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
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能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大概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我校语文科“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朗读理解文本”研究主题,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出文言文味,发现人物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单元解读】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
课文中的人物,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
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
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就是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中都提到:要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例如:《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教材解读】《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精神品质。
此篇文言文内容相对短小,全文只有30个字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文字简短,语义简明,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象,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本文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亮点】①利用教学助手制作PPT课件,在互动试题中设计试题,录制微课,通过互动课堂进行教授。
②在教学过程中,将平板电脑与互动课堂相联通,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完成答题检测。
效果:利用教学助手进行同步备课,方便资料实时上传,不怕遗失。
设计试题、录制微课可直接在教学助手上完成。
通过互动课堂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答题检测,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让全体学生充分互动,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教材简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通过司马光破瓮救人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本文是三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首篇文言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读通、读懂文言文,感悟故事发生时的情况危急,体会杨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
借助孩子们所熟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讲讲,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
教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课文。
2.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3.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注释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读好文言文词句间的停顿,借助注释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
【教学设计】一. 看图谈话导入。
在中国古代,有不少名人,在他们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年幼故事的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上的共鸣,为认识本课人物司马光做铺垫,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主动感受司马光的品质。
二. 古今对比,感受差异。
1. 板书课题。
介绍复姓司马,及司马光名字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韵味,并能背诵。
3.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体会文言文韵律美。
难点:
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法:
以读带悟拓展阅读
学法: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人物激趣导入。
师:钟老师觉得你们认真思考的样子一定很美,来,请看这里有两位大人物,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第一位是?你们认识的古人还真不少,来有诗为证,读——(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这是?(宋苏轼)最后一位,来第一条线索,《客中初夏》,看着你们一脸茫然的表情,看来没读过,他们俩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再给你们透露一点,请看“六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意思。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看这是《左氏春秋》也叫《春秋左传》,这本是他写的《资治通鉴》,这可是专门为皇帝编写的,皇帝还专门帮他写了序言呢。
还猜不出来?再看这幅图,(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这个人物就是(司马光),让我们打开课本
第24课,齐读课题。
拿起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师板书,生书空),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师:你能根据这幅插图说说这个故事吗?(生试讲故事内容)
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课件出示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文言文的美。
1、生自由读,说说感受。
(字少,语言精炼,不好读)
师:这就是古人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精炼和简洁的文字写出的的文章。
请你试着再读读,注意读准字音哦。
2、生自由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来读一读,仔细听,我读得怎么样呢?
3、师范读。
生评价。
(有一定的节奏,是的,古文都有节奏,
来,看看该怎么停顿,课件出示,根据停顿我们再读一读)
4.学生跟读,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
5、指名展示读,师生共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感知人物的精神。
师:你们读得有了节奏,有了点味道,如果能理解内容,读起来会更有味道呢!你会怎么读懂它呢?谁有好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想象)你们都很了不起,确实会读书!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把自己读懂了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给组员听,还有哪句没读懂的一起讨论看看,开始吧!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想象。
学生说到“瓮”教师出示瓮和缸的图片让学生理解“瓮”。
学生说到“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师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足跌”就是失足跌落,用表演来体会“没”的意思。
抓住“弃”来体悟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相机板书:跌、弃,沉着冷静)如学生说到“光持石击瓮破之”,顺势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司马光砸瓮的举动,感悟人物机智勇敢的品质。
(相机板书:击、活,机智勇敢)3、你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讲一遍吗?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让我们再次朗读,读出的沉着冷静的司马光。
读着读着,司马光就读进了心里,让我们配上音乐再读一次,
读着读着,司马光的精神就记在了心里。
(配乐朗诵,朗诵表演)。
四、拓展延伸,读出不同的司马光。
你还想知道他的其它故事吗?你们可真有探究精神,来看这!(课件出示“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1、学生自由读文言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了解不一样的司马光。
你认识了一--------的司马光。
3、引导生问。
对于司马光,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四、总结:是啊!司马光一定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故事,
请你回家后可以上网搜索“司马光”,也可以问问大人,还可以找到他的《资治通鉴》来看看,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了解不一样的司马光,也希望你们能用知识变成无数个司马光。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跌弃
沉着冷静
击机智勇敢
活
教学反思:
部编教材中《司马光》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上册,根据教参的要求,我设定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扣住读,从读准音,读准节奏,再到读出情,我设计了这样的梯度读,让学生慢慢克服了畏惧的心理。
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改变了方式,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抓住关键字,引导理解整句,再展开联想,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体悟人物的品质。
在拓展延伸时,我选择了司马光勤奋、爱学习的一篇文言文,让学生拓展阅读面,也再次让他们体会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更是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司马光,从而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