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群体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行为分析
社会心理学:用“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 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 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做兼职,学业难免 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 如果学生单科成绩80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 种情况下,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4、示范效应
人们一旦从众,就会采纳参照群体的行为,因此人们可以 通过示范所期望的行为来促成改变。
示范节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告示栏贴告示(6%)—显眼的位置贴告示(19%)—一
人示范(49%)—二人示范(67%)
5、稀缺
人们讨厌他们得不到某种东西的感觉(从另一个角 度说,人们喜欢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东西)。
沟通的内涵
传递:
语 言
表情 动作
理解:准确地理解信息的意义
二、沟通的类型
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沟通 按沟通的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 按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位置是否变换,可分为
竞争的要素:共同目标、对手、成败
竞争策略:不能安排两个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 分槽合槽)
二、合作的概念 是指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与其他群体或个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
的目标,分工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目标的 心理状态和过程行为。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合作优于 竞争
蜀汉立国的基本国策:
• 实力接近,联盟稳定 联合东吴,北拒曹操
• 英雄寂寞

时间: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事件:刘营七百里,败走白帝城

第六讲 利益群体分析(S6-3)

第六讲  利益群体分析(S6-3)

第六讲参考材料3识别和分析利益群体的方法材料:利益群体的详细目录和分析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在城市中开展项目所涉及的广泛的利益群体范围。

都市农业在多部门的环境中开展,在参与性过程中很容易遗漏一些关键利益群体。

因而必须投入很大努力来明确这些不同利益群体团体并促使他们参与进来。

这些利益群体的数量和组成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目录,而是选择提供潜在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规划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普遍性建议议员将都市农业纳入政治议程的最初想法可能来自当地政府官员,来自议员,或者来自权利部门以外,来自市民团体、环保组织等等。

不管这个最初的推动力来自哪里,议员的利益应该被利用起来,作为一个运用行政资源支持工作的解决手段。

实际上地方权利已经在很多服务性法律法规中得到使用,例如城市规划、水处理、废物收集,这些同都市农业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

如果没有议员的参与,都市农业行动会在一个长的时期里收效甚微。

因此,让议员们参与到规划全过程的讨论是比较明智的,可以了解议员们的看法和建议,并在议会会议上给以反馈,这样也就可以减少很多可能的阻力,并最终获得议会的支持。

当地政府一旦当地政府接收了都市农业的规划,那么政府官员将会负责组织这一过程,并草拟行动计划或政策。

在会议期间,他们也将为利益群体提供关于地方政策、方案和服务性规定的范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专职农民和园丁(协会、代表性团体)专职农民的参与特别重要,因为行动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帮助他们做出外界环境改善和帮助他们改进他们的产品。

但是,应该被记住的是专职农民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他们追求最低成本的能源和原材料花费,以及尽可能低廉地处理他们的垃圾。

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勉为其难地执行一些可持续农业操作。

专职园丁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可以为行政部门提供关于都市农业的技术和建议。

自由农民、业余农民和园丁(协会、派系组织、非正式和非组织团体)如同专职农民,自给农民和业余农民和园丁的参与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行动计划打算劝说他们采用可持续农业操作,例如使用雨水灌溉、使用天然肥料,同时这些利益群体也将在讨论中提供他们的专业经验、当地情况和观点。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效应24页PPT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效应24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ຫໍສະໝຸດ 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效应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社会网络的类型
◆ 以资源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和情感资源网络。
◆ 以社会关系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络、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会
网、生意网等。 ◆ 以网络的主体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和国际关系网等。
◆ 以成员交往密度划分 可以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第二节 社会群体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社会网络的结构和过程
什么是社会群体
所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 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 群。
所谓外群体,反之内部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及日常活动。
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 员用作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血缘、地缘、业缘与趣缘群体
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者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 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 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空洞。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有信息优势和 控制优势,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第三者会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而使另 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的活动。
第一节 社会网络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什么是社会网络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二、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一)集合行为
1.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现象发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Page ▪ 5Biblioteka 传播学教程三、组织传播
Page ▪ 3
传播学教程
(四)群体规范及作用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来保证群体的合作; (3)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服务。 3.作用 (1)排除偏离性的意见,以保证群体活动的效率; (2)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 (3)唤起“自卫”行为,以保护群体利益。
Page ▪ 6
传播学教程
(二)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横向传播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传播形式:
a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b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2)特点:
a 交流的信息广泛 b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c 本意交流与感情交流。 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 生的压力。
2.信息压力,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 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Page ▪ 4
传播学教程
3.趋同心理: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般来说,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 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或管理系统。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第一,专业化的部门分工。组织的部门一 般可分成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等。
第二,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职务是按 照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定并由成员个人承 担的角色位置,通常称为岗位。
后来这个公式几经修正,成为: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 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 异常状态,即“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 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 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二是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三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经过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 群的激烈行动。
案例:
传销
邪教如法轮功等
保险培训等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
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 念,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 象”。
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 里,还会产生逆反效果。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 50 年代进行 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
阿什设计了没有群体压力(个人独立判断) 和有群体压力(与他人一起判断)的两种 实验环境。
第三步,再次就野外登山实施态度测验, 以比较态度的前后变化。

【精选】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PPT

【精选】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PPT

2021/7/22
34
2、群体决策的极化现象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在冒险或保守的 风格上是存在差异的,群体决策在更多 的情况下倾向于冒险。
在群体讨论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 象:群体成员的观点不断朝着更极端的 方向转移,而这个方向是讨论前他们已 经倾向的方向。也就是说,群体讨论会 进一步夸张个体成员的最初倾向。
隔一个门的邻居只有22%;
2021/7/22
35
2021/7/22
36
2021/7/22
珍 珠 港
37
2021/7/22
入 侵 猪 湾
38
群体极化的原因:
第一,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 第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
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第三,群体领导者的冒险性信息促进了
整个群体的冒险性。一个有较高凝聚力 的群体,其领导者是有威望的,他对于 领导成员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大家回顾一 下动画片 《三个和尚》 中的场景
2021/7/22
26
(三)社会惰化

每 人 努 力 程 度

一人 单干
小群体
2021/7/22
大群体 活动方式
拉绳实验:
一个人单独拉绳 时的拉力为63公 斤,
3个人拉绳时每 人的平均拉力为 53公斤,
8个人一起拉绳 时每人的平均拉 力为31公斤
27
第六讲 群体行为与人际关系
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作为整 体的群体的行为特点,为组织管理提供依据。
2021/7/22
1
内容提要
一、群体 二、群体动力 三、人际关系 四、特殊的群体——团队
2021/7/22
2
一、群体

第六讲群体与团队.精选PPT

第六讲群体与团队.精选PPT
• 暗示不需要讲道理,而靠直接的提示。 • 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
也可以是符号的。 •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暗示是通过潜意识领
域起作用,而不是通过理性意念起作用。
暗示的作用
• 能影响人类的行为 • 能影响人类的情绪 • 能影响人体健康
从众
• 阿希的从众实验 • 从众与顺从 • 从众产生的原因 (1)知觉的歪曲 (2)判断的歪曲 (3)行为的歪曲
• 1、相关理论:勒温的动力场理 论
• 2、群体动力的表现: • (1)角色:——角色学习的实验
• 角色的分类: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 践角色。 规定角色和开放角色 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群体成员的角色分工
任务导向角色: 围绕任务开展的 角色分工,主要 是围绕团队的任 务来进行的角色 扮演。
关系导向角色:围 绕组织谈判和协调 进行的角色分工。
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这时的凝聚力又强,
将大大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 如果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群体与组织不一致, 而凝聚力很强,则生产率将下降。
如果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群体与组织不一致,
而凝聚力弱,因而不会对生产率产生太大的影响。
四、团队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暗示是通过潜意识领域起作用,而不是通过理性意念起作用。
• 概念:团队是为数不 群体决策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益的,团队决策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每个商店是一个利润中心,一般有10个自我管理团队——生产、杂货、成品等等——有选定的领导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拿一张纸,请每一组同学共同做一幅画。
多的雇员,在知识、 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表情或某种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
模仿

第六讲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第六讲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的时候,你决定开始找工作。
步骤2:确定决策标准 通过决策标准,使不同的方案具有可对比性 例如,你选择工作的标准是:地点、薪酬、福利、职位、
社会地位、规模、企业性质、工作内容等。
Your company slogan
理性选择模型:最优化选择决策(2)
步骤3:给标准确定权重
决策标准不一定都同样重要,需要赋予不同重要性。 例如,你认为,选择工作最重要的是:薪酬、地位、职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的优点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增加合法性 浪费时间 从众压力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
Your company slogan
群体决策的缺点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的两个现象
群体思维是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 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群体转移是指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 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
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被选方案被考虑的顺序。
Your company slogan
其他的模型:隐含偏爱模型
隐含偏爱模型(implicit favorite model): 个 体通过简化过程而解决决策问题。
个体先不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而是事先隐含的选 择了一个偏爱方案。个体是非理性和非客观的。 决策后期,通过决策证明,寻找准据证明他的隐含方案 是恰当的。 个人会在决策过程中,建立有利于偏爱方 案的决策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不见得只有那一个被偏爱的方案,同样 还有其他方案。 隐含偏爱模型说明: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直觉而不是理 性思考来进行决策的。
Your company slogan

第六讲 影响旅游着行为的社会因素

第六讲  影响旅游着行为的社会因素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招待所。一天疯玩所造成的疲惫 使两位女士早早地上床休息了。我和男同胞又面对面地 亲兄弟明算账了。门票、饭钱、车票三下五除二,我方 总共才花去了200块。不过,途中我方夫妻和对方夫妻各 自都采购了一些零食类的物品共享,这一部分消费不需 要AA制,完全属于个人行为。
三、旅游角色与旅游行为
1、角色:个体在特定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社会和群体规定 了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角色可以分为(1)原生角色:个人无法控制的那些因素,如年龄、 性别、家庭、种族和宗教信仰。(2)习得角色:人们所选定的因个 人的获得和成长所带来的角色,如教育水平、收入、职业等。
角色的另一种分类 (1)生物学的角色:年龄、别。 (2)半生物学的角色:亲属关系、社会阶层等。
任务
分组讨论:
分析案例中导游员小王工作中的失误之处,分 组讨论导游员提供餐饮服务的程序。
角色扮演:
要求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进行课堂演示案例的处理。
导游员在安排餐饮服务的过程中的程序
1、要提前根据要求定餐; 2、并落实相关事宜(游客用餐的时间、地点、 人数、标准、形式、游客的饮食习惯及特殊要求 等); 3、向游客介绍用餐的餐厅及特别的注意事项 (酒水问题、加菜问题、时间要求、特色饮食的 吃法等); 4、引导游客进入餐厅(向引座员介绍信息,把 领班或参定主管介绍给领队);
(7)孤独期——单身老人家庭
(8)日趋增多的几类新型家庭
旅游心理学
三、家庭旅游决策
(一)家庭旅游决策的内容与类型
内容:旅游目的、出行时间、经济预算、交通安全、饭店 选择、景点选择、购物活动等。 四种类型: 1)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2)丈夫主导型决策 3)妻子主导型决策 4)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第六章 群体

第六章  群体

减 少 社 会 惰 化 的 情 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进一步研究表明, 并非所有情况下群体共同完成一项工作都会 导致社会惰化。人们在以下几种情境中,倾 向于较少出现惰化行为:
1.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2.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可以有效地激发 人们的卷入水平; 3.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激励引导; 4.群体成员有团队精神; 5.个体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群体成员之间显信息共享的关系 群体绩效≤个人绩效之和 团队突出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之和
3.责任不同 • 群体 突出个体化 • 团队 个体、团队共同承担责任 4.技能不同 群体突出个体技能与差异化 团队相互补充,显示团体优势
三、工作团队与群体区别
工作群体
定义
工作团队
分享信息
中立的,有时负面 个体 任意的、多样的
2、按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划分
• 正式群体:其正规化程度高,成员间 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 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的关系都有明 确的规定,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 以彼此感情为自然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 固定组织的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 1、自发性 • 2、成员的交叉性 • 3、有自然的核心 • 4、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二、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 群体压力: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 见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不一样时,一般会感 到心理紧张,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 • 从众行为: 当个体行为与群体发生矛盾时, 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迫使人 们产生顺从群体的行为。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 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3
2、群体的分类 、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 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 直接或间接联系。
4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大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 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29
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groupthink) )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J. Janis)分析了美国历史上若 干重大决策成败的案例后,发现了一种“groupthink” 现象,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 风,在这个群体中,人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 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34
名义群体法
指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 (1)讨论之前,每个人先写下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每人逐次向群体说明自己的观点,一次一个。 (3)群体讨论和评价这些观点。 (4)每人对所有观点进行排序。
35
德尔斐法
这种方法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
30
群体思维的表现:
(1)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第六群体心理演示文稿

第六群体心理演示文稿
学生集体是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共同奋斗 目标,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纪律与规范,群体内形成了较高的共同的信仰 体系和为实现集体目标争作贡献的自觉性。
第九页,共73页。
二、学生群体的类型(续)
(三)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是根据行政管理机构正式文件 规定和学校管理惯例成立的群体。
第二十五页,共73页。
Milgram 的服从实验
40名用登广告的办法招募来的自愿被 试被安排成为“教师”,以电击方式 来惩罚“学生”(实验助手)。
电压从15 V到450 V不等 Milgram想知道,面对学生的痛苦反应,
被试会在电压高到什么程度时选择拒 绝服从实验者。
第二十六页,共73页。
Milgram 的服从实验结果
第十一页,共73页。
二、学生群体的类型(续)
(五)面对面学生群体和虚拟学生群体
以直接接触为联系方式的学生群体称为面对 面学生群体。
虚拟学生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分布于不同 的物理位置,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跨越学 校甚至国家界限,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 进行沟通的一种学生群体。
第十二页,共73页。
第四十三页,共73页。
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续)
(二)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
维系和巩固群体的纽带作用和支柱作用; 统一认识的标准化作用; 约束引导成员行为的指向作用; 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人格成熟的教育作用。同
时,它还具有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的保护作用。
第四十四页,共73页。
电击程度(v) 0-240 (轻微电击到强电击 ) 255-300 (强烈电击) 315-360 (极其强烈电击) 375-420 (危险: 严重电击) 435-450 (“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群体思维是指人们在群体决策时,人 们倾向于寻求一致意见,不愿对群体的决 策进行质疑或者考虑其他方案。 • 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 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 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 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
三、群体决策技术
• • • • • 互动群体法 头脑风暴法 名义群体法 德尔菲法 电子会议法
名义群体法
• 这是一个结构化的方法,也是用于决策的制订阶 段。要点: 所有群体成员独立思考,并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 所有成员将想法提交给群体并被公开记录; 开始讨论,鼓励作出评价; 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对各种想法排出次序,综 合排序最高的想法就是决策方案。
德尔菲法
• 利用专家进行判断和预测。 • 为不可能见面的团队所设计。 • 避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暗示和从众行 为)。 • 不需要成员聚集到一起,成本较低。 • 决策时间长 • 缺点:难以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迪获得丰富的、 具有创造力的设想和方案。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1.正式群体 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责和任务 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 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而成,成员以心理上的 认同感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凝聚力和 行为的一致性,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有一套有 效的不成文的规范;成员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 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间断—平衡模型是对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性 群体的行为的描述。 这种群体行为分为两个阶段: 1、群体的第一次会议确立了行为规范,之后 进入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内群体按照惯性活 动,不可能产生太多创意; 2、在生命周期的中间位置,会爆发一场变革, 抛弃旧观点,采纳新观点,调整方向,进入第 二个高水平运转阶段。经过又一段水平的惯性 运动后,最后一次会议,加速了运转,提高了 进度,跑步冲向终点。
• 第三节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特点
二、社会懈怠 1)什么是社会惰化作用 2)产生社会惰化作用的原因 3)避免社会惰化的策略 使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贡献可识别化。 (1)使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贡献可识别化。 使工作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2)使工作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不但奖励群体的贡献, (3)不但奖励群体的贡献,也奖励个体 的贡献。 的贡献。 使用惩罚威胁措施。 (4)使用惩罚威胁措施。
第四节 群体决策
• 一、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 决策是针对某一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 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 这是按照决策者的人数所进行的决策分类。 个体决策是指由个人(决策者)所进行的 决策,个人承担决策的责任。群体决策是 由一个团体所进行的决策。群体决策是组 织中的普遍现象。
决策过程
电子会议法
名义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成员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其他 成员方案的评价,不会遭到群体压力。 不必担心打断别人的思想和发言,环境是 宽松的。 快速地进行汇总和统计,有较高的效率。
阶梯法
• 先由两个成员讨论提出观点,得到方案; 再增加一个新成员,让其独立的发表观点、 参加讨论,形成新的方案-----以此类推
第六章 群体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 群体 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 同的奋斗目标。 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 [课堂思考] 为什么人们要加入群体? 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具体说 即群体可满足人们的什么需要? 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 要和满足。 ①安全需要。 ②地位需要。 ③ 归属需要。 ④权力需要 。⑤完成 特定目标的需要
• 群体的类型
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图6—1 群体的基本类型
• 二 群体的发展阶段
1)五阶段模型 2)间断—平衡模型
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它以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 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为特点。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 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 第二阶段: 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 着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 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 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 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 第三阶段: 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 系, 同时也表现除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 群体 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 这阶段就结束了。 第四阶段: 执行阶段, 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 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 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 第五阶段: 存在于临时群体,解散阶段,人们不在关心 工作业绩而是善后适宜。
X
A
B
C
图6—4
阿什从众实验卡片
• 四、去个性化
1)什么是去个性化 2)产生去个性化的原因
专栏6 专栏6-4
去个性化的经典实验
去个性化的概念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2年提出的。社会心理学 家津巴多(P.Zimbardo)对去个性化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在1969年做了一个经典 的实验,表明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攻击行为明显增强。津巴多选用纽约大学的女 大学生作为被试,每4人分为一组。实验条件有两种:一种是让被试用大围巾将自 己从头到腿围住,小组成员互相之间不知道姓名,在黑暗中进行实验;另一种情况 是小组成员被介绍相互认识,并且每个人胸前都有一个大的姓名卡片。前者称为是 去个性化组,后者为对照组。被试的实验任务是对一个实验对象进行电击。实验对 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令人喜欢的实验对象(例如一个温柔的有献身精神的妇女); 另一种是令人讨厌的实验对象(例如令人讨厌的自私自利的妇女)。电击共有20次, 分两个阶段进行。当电击进行到第10次时,实验对象异常痛苦,以致挣脱了电极带。 然后继续进行后10次电击。被试可以自己控制按键决定给予电击的时间长短。实验 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前10次电击还是后10次电击,无论是对令人讨厌的实 验对象还是对令人喜欢的实验对象,去个性化组的电击次数都达到将近对照组次数 的两倍。 津巴多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意识,也降低了对社会 评价的关注,对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承诺等行为的控制程度都降低了,压抑 的负面行为容易表露出来,像攻击、侵犯等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就增强了。
• 6.1.5 群体结构变量
图6—3 群体规模与单位生产力的关系
第三节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特点
一、社会促进
1)什么是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
• 6.2.1 社会助长作用
专栏6 专栏6-2
社会助长作用的经典实验
最早用科学方法揭示社会助长作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特里 普利特(Triplett)。他在1897年的研究中发现,别人在场或 在群体中活动会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 骑车完成25英里的路程:第一种情况,单独骑行;第二种情 况,让一个人跑步伴同;第三种情况,与其他人竞赛。结果发 现,单独骑行平均时速为24英里,有人伴跑时速为31英里, 竞争情境时速32.5英里。
图6—2 平衡—间断模型
• 第二节 群体结构
一、群体角色 群体角色 (1)角色 (2)角色期待 (3)角色认知 (4)角色认同 (5)角色冲突
第二节 群体结构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功能 (2)群体规范的形成
6.1.5
群体结构变量
• 专栏6—1
经典发现: 经典发现:梅奥的霍桑实验与群体规范
互动群体法
• 互动群体法 • 是指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让成员面对 面地相互启发,从而获得决策意见和观 点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
• 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 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决策方法。使用于决 策过程中产生想法的阶段。 • 在头脑风暴法中,群体集中在一起提出可 选方案。 • 为了避免自我审查,不对任何想法进行评 价。
第二节 群体结构
三、地位
(1)地位与地位符号 (2)地位有关的群体行为
• 6.1.5 群体结构变量
4)群体凝聚力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5)群体规模 (1)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更快一些。 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更快一些。 (2)一般认为,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的生产力是应该上 一般认为,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 升的。 升的。 (3)关于群体中人数的奇偶数问题,人们也有不同的见解。 关于群体中人数的奇偶数问题,人们也有不同的见解。 (4)再有,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小规模的群体凝聚力更强,群 再有,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小规模的群体凝聚力更强, 体成员有更多机会沟通和参与 群体成员也更能得到关注, 体成员有更多机会沟通和参与,群体成员也更能得到关注,满意 感更强。 感更强。 6)群体构成
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其中 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 世纪30年代 有一个“电线安装工作组”的实验, 有一个“电线安装工作组”的实验,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变对工作效率不起 任何作用。 任何作用。 经过调查发现,这14个人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 经过调查发现, 14个人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 个人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 他们建立起了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这就是: 他们建立起了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这就是: 1.群体成员不应该完成太多的工作; 1.群体成员不应该完成太多的工作; 群体成员不应该完成太多的工作 2.群体成员也不应该完成太少的工作; 2.群体成员也不应该完成太少的工作; 群体成员也不应该完成太少的工作 3.群体成员不应向任何主管汇报任何可能使自己同时陷入麻烦的事情; 3.群体成员不应向任何主管汇报任何可能使自己同时陷入麻烦的事情; 群体成员不应向任何主管汇报任何可能使自己同时陷入麻烦的事情 4.群体成员不应保持社会距离,或者试图在行动上对其他成员发号施令。 4.群体成员不应保持社会距离,或者试图在行动上对其他成员发号施令。 群体成员不应保持社会距离 这四项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了稳定的生产率。 这四项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了稳定的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