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
航空摄影对像片的基本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和卫星影像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两种常见方式。
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对影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摄影仪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上。
摄影仪物镜分辨率越高,能够分辨的线条就越窄,影像分辨率也就越高。
而摄影比例尺越小,影像分辨率也越高。
根据航摄规范中的规定,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D。
而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以推算出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
在选择卫星影像分辨率时,主要考虑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以及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规格。
根据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可以推荐如下分辨率选择:
- 对于1:5000~1:10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选择QuickBird(0.61m)或IKONOS-2(1m)影像。
- 对于1:25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选择QuickBird-2(0.61m)、IKONOS-2(1m)或SPOT-5(2.5m)影像。
- 对于1:50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选择SPOT-5(2.5m)影像。
总之,在选择影像分辨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要以及可用资源。
可以得出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和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信息,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影像分辨率。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测绘实用标准国家实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规定了三角测量的布设原则、基本精度指标与主要技术要求。
43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GB/T 17943—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测定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天文方位角的施测原则、测定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44
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GB/T 17944—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进行重力测量的布测原则、精度要求、施测方法等。
45
GB/T 12341—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2343.1―2008
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 15967—2008
规定了用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成果精度要求。
2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15968—2008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测绘标准》测绘行业标准
附件:2005—2008年发布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国标、行标和省标)测绘国家标准1∶500 1∶1 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 1∶1 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 001:10 00 1:20 00地形图图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1:10 000地形图图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 000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 00 1:1000 1:20 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 000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3部分:1:25 000 GB/T 20258.3―2006 1:50 000 1:100 000基础地本部分规定了1:25 000、1:50 000、1:10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GB/T 20258.2―2006本部分规定了1:5 000、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GB/T 20258.2―2007本部分规定了1:5 00 1:10 00 1:20 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规定了采用外业数字测图的方法测绘GB/T 14912—2005 1∶500、1∶1 000、1∶2 000数字地形图的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
GB/T 19996—2005 GB 12897—2006 GB/T 13923—2006本标准规定了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方法、差错分类和质量分级评定标准。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023标准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规定、航摄作业、外业测绘、内业处理与成图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323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无人机unmanned air vehicle(UAV)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具有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飞行控制方式3.2无人机航空摄影aerial photography of UAV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影像传感器为任务设备进行的航空摄影。
4基本规定4.1航摄作业前应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形图、影像等资料和数据,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飞行区域的空域条件、设备的适应性,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4.2航摄作业前应进行测绘备案登记。
4.3航摄作业前应遵循相关空域管理规定,获得有关空域管理部门的飞行批复文件。
4.4所配置无人机的航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应能满足摄影任务的要求。
4.5无人机应配置必要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航空摄影测量设备等。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00 1∶1 000 1∶2 000 GBT 6962—2005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ICS 07.040A 77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6962-2005代替 G B 6962- 1986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erial photography of 1:500sc ale t op og ra p hi c m a p s000 1:2 0002005-04-19发布2005-10-01实施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cB/T 6962- 2005⽬次前⾔·························································································,························⋯⋯⼯1 范围·········,··································································· ·······························⋯⋯ 1z 规范性引⽤⽂件································································································⋯⋯ 13 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 14 飞⾏质量和摄影质量··························································································⋯⋯ 55 成果质量检查···································································································⋯⋯ 76 成果整理和验收································································································⋯⋯ 87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10附录A(资料性附录)航摄鉴定表···········································································⋯⋯11附录B(资料性附录) 航空摄影常⽤计算公式····························································⋯⋯ 12附录C(规范性附录) 航摄底⽚压平质量检查⽅法 (15)附录D(资料性附录) 航摄资料移交书·····································································⋯⋯ 16附录E(资料性附录) 航摄底⽚移交清单··································································⋯⋯ 17附录F(资料性附录) 航摄像⽚、像⽚索引图移交清单················································⋯⋯ 18GB/T 6962- 2005⽉U 舀本标准代替GB 6962-1986((1,500,1,1 000,1:2 000⽐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 6962--86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7930--87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7931--874、海图图式 GB 12317--905、航海图编绘规范 GB 12318--906、中国航海图图式 GB 12319--907、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 12320--908、海道测量规范 GB 12327--909、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12340--9010、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12341--9011、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GB 12342--9012、1:25000 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 12343--9013、1:10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 GB 12344--9014、地理格网 GB 12409--9015、远程光电测距规范 GB 12526--90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911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GB/T12979--9119、坐标展点仪 GB/T13605--922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9221、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77--92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 13989--9223、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13990--9224、立体坐标量测仪 GB/T 13991--9225、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 50167--9226、地形图用色 GB 14051--9327、短程光电测距仪GB/T 14267--932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B/T 14268--9329、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5791--9330、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31、影象地图制印规范 GB/T 14510--9332、地图印刷规范 GB/T 14511--9333、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4512--933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804--9335、测绘基本术语 GB/T 14911--943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GB 14912--9437、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 14950--943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T 15314--9439、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 GB/T4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7929--19954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42、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43、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44、电子海图技术规范 GB4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4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47、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 GB/T48、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GB/T4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5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 GB/T51、地图学术语 GB/T52、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编码所) GB/T5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54、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GB/T55、大地测量术语 GB/T5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57、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GB/T58、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GB/T 17796—19995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7—19996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7798—199961、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 GB/T —20006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7942—200063、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GB/T 17943—200064、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GB/T 17944—200065、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 —200066、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 GB/T —20006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6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5—20016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 18316—200170、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 18317—20017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1。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本部分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5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13977—1992
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外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1992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编号应用的公式。
1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6962—2005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3
坐标展点仪
GB/T 13605—1992
规定了平台式直角坐标展点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1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23—2006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15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技术接口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40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航空摄影技术要求按GB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和GB7932—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执行。
一般要求如下:1.建议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摄制真彩色的航摄数字影像。
2.航空摄影委托专业航摄公司,所用航摄器材应经检验合格。
3.航摄飞行器采用GPS定位技术,按图幅的中心线飞行。
4.1:500地形图的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2250,若采用DMC 摄影,可适当放宽,但不要超过1:4000。
5.1:1000地形图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4000,也可用1:500地形图的航摄像片。
6.像幅:23×23cm,焦距:152±3mm,若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像幅为16.5×9.6cm,焦距为120mm。
7.飞行质量主要指标:航向重叠: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应不大于75%,旁向重叠:一般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5%。
像片倾斜角:应小于2°。
旋偏角:应小于8°。
8.摄影质量主要指标:平均密度:0.7~1.0,最佳密度:0.85最大密度:1.3~1.7,密度差:0.8~1.1灰雾度:不大于0.2像点位移:不大于0.05mm光学框标清晰、齐全。
9.其他要求:(1)全区摄影时航向超出测区范围二条基线为好。
(2)摄影者要掌握晴空无云天气标准进行摄影,保证航摄质量,注意底片不应有擦痕和脱膜现象。
(3)如出现绝对漏洞以及影响测图的云影应进行补摄。
(4)底片应按规范编号,注记摄区代号、片号。
每卷底片两端分别注记航摄日期、摄区代号、底片卷号、航摄仪号码、焦距、起止片号、总片数。
(5)成果整理时,底片应按分区或索引图装筒,每卷底片应填写登记卡片,一式两份。
一份置于筒内,一份贴在筒外,并注明筒号、起止片号。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4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5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1比500、1比1000、1比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简介.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简介
GB/T 7931―2008《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本标准代替GB 7931―198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生产作业。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基础控制点测量,像片控制点测量,综合法测图,像片调绘,图幅接边、检查验收和上交成果,以及附录A(资料性附录)航线网布点首末端点间的间隔基线数、附录B(规范性附录) R值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 5秒级基础控制点标石埋设图、附录D(资料性附录)铺设地面标志的要求、附录E(规范性附录)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附录F(规范性附录)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附录G (资料性附录)投影差的改正方法、附录H(规范性附录)调绘像片整饰格式。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修订
GB 8 2 1 8 黑 白航空 照像 胶 片感 光度 和平 9 6 9 8
GB 5 1 9 冲洗 后 的 缩 微 胶 片 中硫 代 硫 酸 71 — 9 0 9 盐 残 留 量 的 测 定
影 测 量 技 术 发 展 的 要 求 。 因 而 , 前 版 标 准 GB 9 2 均 斜 率 测 定 方 法 对 6 6
a )删 除 了 已 被 淘 汰 的 有 关 1c × 1 e 像 幅 航 3 5 为反 映摄 影测 量 技 术 发 展 的新 要 求 , 标 准首 8m r 8a . 本
摄仪 的 全部 内容及 与其相 关 的技术 要求 和质 量 指标 。 次将 GP S列 为 航 摄 附属 仪 器 之 内 , 相 应规 定 了采 并 b )根 据 现行 测 图方 法 和 成 图精 度 要 求 , 像 片 用 GP 将 S辅 助 “ 三 ” 密 航 摄 时 , 有 关 控 制 航 线 的 空 加 对 有效 使用 面积 内镜 头分 辨 率 由原 来 每 毫 米 内不 少 于 敷设及其 飞行 质 量和摄 影质 量 的要 求 。
3 修 订 的 主 要 内 容
摄计 划 与航摄设 计 ” 对 其整 体 内容 进行 了调 整和增
维普资讯
测绘 技术装备
季刊
第 4 卷
20 02年第 1 期 0 0 mm 改 为 0 0 mm。 .6 .5
测 绘标准 2 9来自删 。主要 有 : ( 江苏省 测绘 研究 所
摘 要
201) 1 0 3
文 章 就 GB 9 2 8 ( 5 0 1:i 0 、 2 0 66 - 6 1: 0 、 0 0 1 0 0地 形 田航 空 摄 影 规 范 聍修 订 依 据 、 内容 、 程 等进 过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注:括号内表示依用图需要选用的等高距(以下同) 。
!"!"# 高程注记点 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 少,其密度为图上每 !%%("’$ ) ’% 个。 !"!"$ 地形图符号及注记 执行 *+ ,-’-—.,《! # $%%、! # ! %%%、! # ’ %%% 地形图图式》的规定。 !"% 地形图的精度 !"%"! 平面位置中误差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表 ’ 规定。 表’
项 目 边 &(#% 长 对角线 &(’&
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得大于表 % 规定。 ""
展点图 镶嵌图 清绘图 复照底图
&(’&
&(!&
!"$ 成图方法 航测成图目前一般采用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测图。平坦地区内业测图高程 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综合法测图,或者外业施测高程注记点和一定数量的碎部 点,由内业测绘地物和等高线,亦可采用航测桩点法测图。 在满足本规范成图精度的前提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允许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 作业方法。 — ’’’, —
图%
图&
图’ — &&’! —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不同成图方法、不同像片比例尺、不同航区测图接边处的点位和点数均应满足各自 的要求,并相互转刺。 在重叠正常情况下,图 !、图 " 中的平高定向点、纠正点应在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 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 !#$ 范围内选取;图 % 中的平高纠正点应在过两主点的 中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 !#$ 范围内选取;主点附近的纠正点 (中心点)要在距离主点 !#$ 范围内选取,困难时可放宽至 !&’#$。 !"#"! 内业选点的要求 (& 加密本身需要的连接点,选刺在位于图 ! 所示的 !,%,’,",),* 六个标准点 位附近。!," 点选在距离像主点 !#$ 范围内的明显点上,个别选点困难时,亦应在 !&’#$ 的范围内选点。%,),’,* 点一般情况下应与测图定向点、隔片纠正点一致,其 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且大于 %&’#$(像幅为 !+#$ , !+#$)和 ’#$(像幅为 "%#$ , 。当有特殊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 "%#$) 当旁向重叠过大,连接点距离方位线小于上述规定时,应分别选点;当旁向重叠过 小,在重叠中线处选点难以保证量测精度时,亦可分别选点,但其两点至旁向重叠中线 垂足之和不得大于 !&’#$。 所选点位构成的图形以大致成矩形为宜,点位高差相差不宜过大,同时要照顾调绘 面积。 -& 两个立体像对(中间一张像片)覆盖一幅图时,测图或纠正用的定向点选在像 片上距离图廓点或图廓线 !#$ 范围内,偏离通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一般不大于 !#$,最大可到 !&’#$。当一张像片覆盖多于一个图幅面时,应在图幅的图廓点附近增 选加密点。 #& 点位离各类标志要大于 !$$,点位距离像片边缘不得小于 !#$(像幅为 !+#$ , 。 !+#$)和 !&’#$(像幅为 "%#$ , "%#$) .& 平地纠正点避免选在土堤、洼地、房顶等不能代表一般地面高程的目标上。 /& 林区应尽量选在林间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时,可选在相邻航线、左右立 体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 0& 沿河道、山谷布设的航线应注意标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免出现相对定向的不定 性。在平坦地急剧转为山地、高山地处,在地形变换线处,每像对中增选 ! 1 " 点。在 较大的江河、湖泊、水库地段,图板上每隔 !2 1 !’#$ 要选刺水位点,备水系平差使用。 3& 为便于航测原图的室内抽样检验,各测图单位可依据抽样检验的方法,自行规 定选刺备查点的数量及要求。 4& 自由图边处应照顾像对测绘面积把点选在图廓线外。 !"#"$ 为了便于立体观测,像对内点位刺孔只准刺一次, "、 )、 * 点刺在右像片 上,其余均刺在左像片上。 !"#"% 像片上点的整饰应以能准确表示点位和有利于立体观测为原则,整饰的颜 色、几何图形及大小由各作业单位自行规定。 !"#"& 按航线、像对顺序编写观测手簿,要求点序及点号不颠倒、不遗漏、不重 — ""%! —
2015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整理
2015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整理1 范围与相关规范的协调性GB/T 7931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针对基于常规胶片航摄的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对进行技术约定和作业指导。
•本标准根据低空数字摄影测量中数字影像、小像幅、姿态较差等特点,且不同类别产品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对外业工作做出了新的规定。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采用轻小型飞行器,可使用机场、但能不依赖机场起降。
•航空摄影的相对航高较低,一般在2000米以下飞行和摄影。
•采用2000万像素以上小像幅数码相机作为传感器,从事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工作。
(其实,这里是定义了什么是低空数字航空摄影)外业测量内容•包含基础控制点测量、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调绘、检查验收和成果要求。
•以1:500、1:1 000、1:2 000航测成图为主要目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测制可参照执行。
2 总则空间参考系•可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统,也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精度要求•基础控制点:平面、高程精度要求参照GB/T 7931《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的相关规定。
•像片控制点:平面中误差不超过地物点中误差的1/5;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
航摄资料•满足低空航摄的成果要求。
其它方法•其它新技术新方法需在设计书中明确,如采用GPS进行平面基础控制测量,应按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执行;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像控点测量,应按CH/T 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要求执行等等。
准备工作•资料收集:航摄资料、控制点、各类地图、地名资料等;•测区踏勘•技术设计•仪器检校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
航空摄影技术要求按GB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和GB7932—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执行。
一般要求如下:
1.建议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摄制真彩色的航摄数字影像。
2.航空摄影委托专业航摄公司,所用航摄器材应经检验合格。
3.航摄飞行器采用GPS定位技术,按图幅的中心线飞行。
4.1:500地形图的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2250,若采用DMC摄影,可适当放宽,但不要超过1:4000。
5.1:1000地形图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4000,也可用1:500地形图的航摄像片。
6.像幅:23×23cm,焦距:152±3mm,若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像幅为16.5×9.6cm,焦距为120mm。
7.飞行质量主要指标:
航向重叠: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应不大于75%,
旁向重叠:一般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5%。
像片倾斜角:应小于2°。
旋偏角:应小于8°。
8.摄影质量主要指标:
平均密度:0.7~1.0,
最佳密度:0.85
最大密度:1.3~1.7,
密度差:0.8~1.1
灰雾度:不大于0.2
像点位移:不大于0.05mm
光学框标清晰、齐全。
9.其他要求:
(1)全区摄影时航向超出测区范围二条基线为好。
(2)摄影者要掌握晴空无云天气标准进行摄影,保证航摄质量,注意底片不应有擦痕和脱膜现象。
(3)如出现绝对漏洞以及影响测图的云影应进行补摄。
(4)底片应按规范编号,注记摄区代号、片号。
每卷底片两端分别注记航摄日期、摄区代号、底片卷号、航摄仪号码、焦距、起止片号、总片数。
(5)成果整理时,底片应按分区或索引图装筒,每卷底片应填写登记卡片,一式两份。
一份置于筒内,一份贴在筒外,并注明筒号、起止片号。
若DMC摄影,按分区或索引图进行文件整理。
(6)航摄结束后依照航摄规范对摄影资料进行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