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朱纪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免陷于“萝卜烧萝卜” “同水平反复” 境地。
(3)实践反思:沟通“理想教案”与“现
■优秀教师的功力: 能不断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
出问题。
人云亦云,不云;
老生常谈,不谈。
——吕型伟
二、具有钻研习惯
■我教了一辈子书,一辈子学教书;
我上了一辈子的课,但一辈子是遗 憾的课。
——于漪老师七十感怀
■讨论一: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最重要? 课堂提问一般有三种:
第一,what?
是什么:关于事实、概
念(包括when、where等)。 第二,why ?为什么:关于逻辑、原理。 第三,how?怎样做:关于过程、方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提问却 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
If
关于“若何”或“假设”的提
问:情境迁移与假设反思。
■例如:
1、假如天文大潮、上游汛期和台风相 聚,对我国沿海地区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孩子,他们边走 路边用早点; 发现三: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
家庭的延续;
发现四: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 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 得到一张证书,而其他人则没有。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学习最勤奋的学生。 据此,美国教育考察团预测:中国有这么勤 奋的孩子,20年中国的科技将远远把美国甩在 后面。
人。
(3)通过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习在无
法践约时,运用合适的方法取得别人的谅
解。
在课程改革中,为了明确行为主体,甚 至括号里的介词结构词组也可不用,而突 出相应的行为动词。
(1)(通过)学习案例,(使学生)了
解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使学生)懂得不能轻易承诺,答 应了就要努力去做,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
或隐约地都成了我表演的道具。
如何看待“借班上课”?
一切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 借班上课的服务对象是教师,所以借班上 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那借班上 课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呢?——
它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一切教研活动
的服务对象都是教师。
■问题三:怎样看待“集体备课”?
随着课改的深入,备课形式也出现了 许多新的变化,其中以集体备课形式最
必须不精彩。
4、坚持跳出来:跳出题海,超越课堂,
开发教材。 5、坚持走出去:到外省市、境外、国
外学习。
6、坚持坐下来:读书、研究、反思。
■案例: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于漪老
师的成长经验: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备课,不看任
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 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备课,分类处 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 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 个人见解准备方
为流行,在某些地区,“集体备课”甚
至被誉为“课改新成果”。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的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
■“集体备课”的误区:
◆备课成了“教案之和”。教师按章节分头
写教案,由备课组长集中装订成册。 ◆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教师分别 下载网上资料,由备课组长集中装订成册。 ◆备课成了“个人独裁”。集体备课时,备 课组长唱“独角戏”,一人说了算。 ◆备课成了“单一模式”。上平行班的教师 将集体备课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进教学,照本宣 科,平行班的课成了“单一模式”。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备课,在预 设与生成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 之处,课后再“备课”。
这一做法,三年一个循环,坚持九年,
成为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能成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三年教 学反思就有可能成名师。”
■讨论:如何处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教学科学与艺术的二重性:
特级教师李镇西对‚借班上课‛的看法: 成功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教师对学
生的了解。如果是在本班上课,一般来说
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是‚借班上课‛,
至少我很难在一堂课上与素不相识的学生
‚水乳交融‛。尽管,我绝大多数时候借 班上课,得到的评价都还不错;但我清楚,
不管我在课堂上多么‚机智‛,最后都是 想方设法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内; 学生不管在课堂上都么热闹,显得多么有 ‚主体性‛,其实他们或多或少,或明显
■教学启发艺术实施的关键
问题的设计:“Baidu Nhomakorabea近发展区”
■又如: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 报告反斯大林,台下一名党员写了一张
纸条传上去,纸上写着:‚请问,当斯 大林在屠杀千百万无辜者时,你当时在
做什么‛ ……
4、教学的启发艺术 ■思维训练: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启发教学的本质性内涵:
不愤不启:心求通未得之意,开其意;
不悱不发:口欲言未能之貌,达其辞。
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
围的显性或隐性影响。
■狭义课程观: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
■具有思辨意识; ■具有钻研习惯;
■具有坚韧精神;
■具有务实态度; ■具有超越准备。
一、具有思辨意识
■问题一:误判说明了什么?
三十多年前,中美两个教育代表团考察了对方
不出动作就是不具体的。
■这个目标是否具体——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计 算机的基本原理‛。
显然这个目标制订得太抽象,不具体。
对抽象目标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把目 标再加以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 如前目标,可分解成三个子目标:
第一:学生要能说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第二:学生能熟练地演示windowsxp 等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 领导力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朱纪华
■何谓领导?即“率领并引导”。
■何谓领导力?即“领导的能力”。
■教师是一般群众,何来“领导力”? “领导”的特性:影响、引领、指导。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具有领导现象,都 会产生领导力,如学校、班级、课堂等。
何谓课程?从广义到狭义课程有两种。 ■广义课程观: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 经验的总和。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
◆科学性:真(教学有法) ◆艺术性:美(教无定法)
两者的关系:
◆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和依据;
◆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创造和升华。
■课堂教学常规艺术 1、教师的语言艺术 ■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 的艺术实践活动。
■它的特点具有教育性、启发性、向导
性、趣味性。
■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力和魅力。
诗词导入法
归纳导入法 作业导入法 课题导入法 歌谣导入法
图画导入法
24
歌曲导入法
3、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教学实施过程----整体强调波澜起伏的流程美; 局部注重水到渠成的衔接美。
■所谓“节奏”,即:
抑:和风细雨,娓娓动听;
扬: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顿:戛然而止,形成悬念; 挫:进入转折,新的意境。
2、如果老师也布置了“蓝鲸的生活习
性”这道题,我能独立完成吗?
■“若何”或“假设”的提问是想象学
习的启动机,也是创新型知识产生的源泉。
■讨论二:怎样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每堂课都要制订,但不 是每个教师都会制订。制定教学目标是
有讲究的。
1、明确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要说明
相关程序;
第三:学生能编制自己的个人主页。
三、具有坚韧精神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之一在于韧性、
在于坚持。
■弘扬坚韧精神,做到六个坚持:
1、坚持沉下去:深入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
2、坚持升上来:去高校、科研机构、
培训机构充电。 3、坚持钻进去:不让学生进题海,教 师必须进题海;会讲的教师讲得少,不会 讲的教师讲得多;要使课堂很精彩,课下
■例如:《游园不值》课上,突然‚砰‛的一声,一名
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径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好
像事情没有发生似的提出问题:‚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
么‘小扣’柴扉,而不是‘猛扣’呢?‛学生回答‚因
为那样不礼貌‛。老师接着讲:‚对,这位诗人有文化,
有修养,懂礼貌。‛说完走到那位迟到的同学身边轻声
地说:‚你赞成‘小扣’呢,还是赞成‘猛扣’?‛这
言。诸如“应该”、“可以”在教学目标
中就不能出现 ,应使用明确的语言,达 到就合格,达不到就不合格。
3、明确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
习过程中特定的限制范围。常用的表述
是“通过…使…”。
◆例:《一诺千金》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案例,使学生了解诚实守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使学生懂得不能轻易承诺,答应 了就要努力去做,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孩子或挤眉弄眼,或
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 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考察了美国的初级教育后,中国访问团认为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
但是,就是这“病入膏肓”的基础教育,在
以后的几年中又培养出了八十几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并且美国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问题二:怎样看“借班上课”?
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了什
么。 ◆例:品德与社会《一诺千金》教学目 标: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 美德。
这里“培养学生”的主体是教师,不是
学生。 按照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学生的
要求,目标得重新制定:
通过学习案例,使学生了解诚实守信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明确行为指向
教学目标的指向要具体、明确,可以观 测。不能用含糊、不切实际、不确定的语
国家的教育,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但是实践证
明,当年两个代表团得出的结论都是错的!
1979年6月中美建交伊始,美国立即派团来考 察中国教育,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 所学校后,有了这样的发现——
发现一: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
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才举起右边的一只手;
发现二:中国的孩子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
的人。
(3)(通过)相互交流,(使学生)学
习在无法践约时,运用合适的方法取得别 人的谅解。
4、明确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描述必须是学习结果,而不
能只是过程。
◆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得到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 这样养的描述不符合要求。因为它是 用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没有价值结果。
正确的应改为:
■新课导入32法:
温故导入法 目的导入法 切入导入法 衔接导入法 作用导入法 迂回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 兴趣导入法 比较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 摘录导入法 奇闻导入法 布障导入法 间接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 观察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
谜语导入法
铺路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能完成250个单 词的家信(写的要求),能听懂本课英语 的日常对话(听的要求),能读懂课文中 的科普文章(读的要求)……
■怎样判断教学目标制订得是否具体? 判断行为动词,要具体,不能抽象。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个目标写完以后,闭起眼睛想一想,
根据其中的行为动词,能不能想一个对
应的动作。想得出动作就是具体的,想
位学生顷刻意识到自己刚才行为的不当,脸红了。对学
生的不良行为,老师没有停下课来大加批评,而是“就 地取材”,借题发挥,结合所教课文内容的讲解进行教 育,体现了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和功力。
2、导入新课的艺术 ■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下进入学
习状态。
■要求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导入的主要形式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视 听,实验,图画,事例,故事,问题,等。
■如何看待“集体备课”? 高质量的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
个体备课的基础上。
备课首先是教师个人的行为,没有高质
量的个体备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
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核心要素——
(1)同伴互助:可使75%教师获益,否则 仅15%悟性较高的教师有效果。
(2)专业引领:高质量的个体备课带动。
■例如,高一年级作文《十六岁,人生的里程 碑》,作文前,印发短文《十六岁宣言》,使 学生领会‚从十六岁起,我将正式成为自己生 命之船的船长‛这句话的含义,点燃了学生感 情的导火线 。然后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 曲》,让学生在雄壮激昂的乐曲中感受‚我要 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主题。 由于节奏调控得法,使心与心碰撞迸发出火花, 掀起了思想的波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能不动
就在同一年,中国也派一个访问团在美国考
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 报告,他们是这样总结的: 美国孩子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 高气扬、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大字
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
谈发明创造;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
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