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201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寄和州刘史君》解析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
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江苏省高考(江苏卷) 语文真题 ( 含答案逐题详解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 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 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要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B.抖空竹荡秋千下围棋放风筝C.下围棋放风筝抖空竹荡秋千D.抖空竹放风筝下围棋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____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____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江苏高考真题张籍《寄和州刘使君》解析及试题点评
(2018年·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0.(5分)【参考答案】①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②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解析】诗题及注释交代和州为刘禹锡任职之地,颔联中的“沙口堰”“水心亭”均为和州之景,由此可以推知此诗中的细节描绘均为作者对友人举止的想象。
刘禹锡“闲”的表现根据前两联概括即可,“把酒当春”“常去赏花”概括的难度不大,“绕道送客”稍有难度。
“闲”的原因由“别离已久犹为郡”可知刘禹锡常年在地方任职,远离朝廷中枢,不受重用,不得不“闲”。
另外,刘禹锡饮酒、送客、赏花可知其情趣高雅,寄情于山川风物,可概括为志趣高洁,“喜爱自然山水”。
11.(6分)【参考答案】①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②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③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概括诗人的情感是诗词鉴赏的热点题,本题只要求概括并未要求分析,因此答题时要尽可能全面。
“诗情更远”暗示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誉;“醉中高咏”暗含作者对友人不受重用,不得不做闲人这一境遇的同情与关切,并有劝勉之意;“有谁听”表明友人身在和州知音难觅的孤单处境,并暗示远方的自己理解友人的心意,是友人的知音。
【试题点评】考生如果熟悉江苏高考诗词命题的规律,当知江苏卷历年考查朋友之间的志趣相投、互相倾慕的作品不在少数,如2016年辛弃疾《八声甘州》“赞赏朋友的高风”,2015年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2014年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欣赏叹慕”“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2018年的《寄和州刘使君》其实是延续了对这一题材的考察。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答案】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本语段谈的是分享经济,语段第一句谈的是理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经济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利己主义的假设,它要向分享经济转变必须有条件,即③⑥排在前面,所以排除C、D项。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江苏)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关键词品析——打开诗歌解读的密钥
文教论坛关键词品析——打开诗歌解读的密钥李敏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题型中较难的一项,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准确或是不全面不深入。
如何读懂诗歌是摆在高三诗歌鉴赏复习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以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为例,通过对诗歌关键词的课堂分析案例,展示诗歌解读的路径:题目关键词、诗歌中的虚词、诗歌中的物象及物象的修饰语。
关键词:解读诗歌;关键词品析;路径一、问题的提出诗歌鉴赏对于高中生来说向来是难事,也是高考的失分重灾区。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失分的关键在于读不懂。
而要想读懂诗歌,就离不开对关键词的品析。
通过对诗中关键词的品味鉴赏,能化朦胧为具体,将学生模糊的感知变为具体的感受,能知道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从而进一步形象地体会诗歌中所传达的神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答题准确度。
下面以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诗歌鉴赏课堂部分分析为例,来探讨解读诗歌的路径。
二、案例分析201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选取的张籍《寄和州刘使君》是一篇寄赠诗,诗歌与考题如下: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问题: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这首诗紧紧围绕“闲”字展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却含蓄蕴藉,委婉地表达对朋友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但是从哪里能看出同情,刘禹锡的境况究竟怎样,学生只有模糊不清的猜测,并不明确和具体。
因此,在作答“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的时候,学生的得分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对尾联的理解还不到位。
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设置从关键词品析的角度来赏析诗歌。
师: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刘禹锡的“闲”,请同学们具体说说哪里体现了他的“闲”?生:从向着春风倒酒,到水心亭看花都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很悠闲生:从他送客特地要到沙口堰可以看出。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附文言文翻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已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毅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寄和州刘使君》注释、翻译及赏析
《寄和州刘使君》注释、翻译、赏析原诗: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②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释: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他于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
使君,是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②江,指长江。
和州(今安徽和县)紧临长江。
作者及刘禹锡简介: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唐代中后期诗人。
贞元初,曾与王建、孟郊有密切交往,后得韩愈举荐,于贞元十五年在长安进士及第。
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被称为“穷瞎张太祝”。
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
15年后,迁秘书郎。
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举荐任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
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其诗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21岁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写作背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有改革弊政之志的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遂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遂和柳宗元一道随王叔文进入权力中枢。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 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2018江苏高考试题(试卷版+详解版)
2018高考江苏卷语文精编版解析版数学精编版解析版英语精编版解析版理综精编版解析版文综精编版解析版2018江苏卷语文试题精编版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
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沉思熟虑、的结晶。
假设是把经典仅仅看成一场的说教,那你永久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咱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躯体力行耳提面命领会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做人的本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大体假设之一。
,。
,,,,更偏向于临时取得产品或效劳,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效劳。
利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精练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再也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效劳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再也不把所有权看做取得产品的最正确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那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转变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3.以下诗句与所刻画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要紧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成见能够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礼拜天娱乐。
假设咱们不能怀挟成见,随时随地必需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比如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学#科网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易产生成见。
B.即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成见。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含答案)
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含答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学#科网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____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____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穆说语文 【2018江苏高考卷】
考点:情感态度 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D级】
对己:喜、怒、哀、乐、闲、愁、思、恨
对他:赞美、钦佩、同情、厌恶
1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2
诗人有如此切身感受, 可不谓“知音”乎?
从诗歌题材入手 从标题入手 从作者入手 从注释入手 从找关键字词句入手 从意象、典故入手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老穆说语文 【2018江苏高考卷】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
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 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 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 “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 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 《节妇吟》、咏有谁听? 参考答案 ①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
作诗意境远 诗歌艺术成就高
5 6
②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 ③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
无人理会,怀才不遇 对刘禹锡的同情
老穆说语文 【2018江苏高考卷】 且看穆老师如何 分解!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4分) 寄和州刘使君 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难度:中等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老穆说语文 【2018江苏高考卷】
考点:概括分析 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D级】
一看注释 二看作者生平 三看诗歌内容
寄和州刘使君
倒酒瓶:这里指喝酒。
①
张籍
特过:特意绕道经过。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晓来:天亮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郭:外城,即在城的外围加筑的 一道城墙。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诗情:诗一般的 美妙意境。 咏: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紧扣前两联内容作答
把酒临风在春季
首联: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颔联: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突出“闲”字
参考答案
特意绕道经过沙口堰
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