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5.1透镜教学设计

5.1透镜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5.1 透镜》教学设计课题透镜单元第5章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知道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4学习用太阳光或平行光源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精美的图片,对班上学生患近视占比做一个统计,对比全国占比,呼吁全体学生要注意用眼护眼。

大家都知道,近视的患年轻人和远视的老年人,要清楚景物,要戴什么?戴上眼镜后就可以看清原来模糊的景物,光通过两玻璃片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如此神奇的效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果呢?除了眼镜之外,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透镜,这些元件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透镜。

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1.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各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照一照等方式,把你们桌子上的透镜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课件展示各种透镜,也让学生分类。

得出的结论是:一组是中央薄,边缘厚;另一组是中央厚,边缘薄。

透镜右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拿两组不同的透镜,由两组学生分别摸一摸,看一看学生交流讨论:根据结构形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事物的本质区别。

一类是:中央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2)透镜的画法多媒体展示六种透镜的画法,强调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主轴和光心通过多媒体作图,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轴和光心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5.1 透镜 教案

5.1 透镜 教案

检 测叫做3、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削冰成________,4、如图所示,N 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 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 中,发现在光屏M 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P 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 中的那个光学器件。

A 、可能是球面镜 B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 、可能是凸透镜 D 、可能是凹透镜5下列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是凹透镜的是( )5、请在下图中作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板 书 设 计一、导入新课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FF F FFF F F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1)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了解透镜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在现代光学技术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简单的透镜应用产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课堂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运动规律等知识,但对光学部分的内容还较为陌生。在透镜这一章节,学生需要理解抽象的光学原理,对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透镜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但对其工作原理了解不多,这为教学提供了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学生普遍对实验和观察类活动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抽象理解、计算透镜相关参数的数学运算等。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难点:
(1)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实像与虚像、倒立与正立、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2)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如何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3)将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实际光学仪器的分析,理解其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和表达。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透镜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激发他们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透镜的学习将更为深入地探索光的折射现象。然而,由于透镜成像规律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共同总结透镜成像规律。
3.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推导透镜成像公式,理解成像过程中各参数的关系。
(1)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透镜成像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2)鼓励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光学仪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透镜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验证透镜的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设计6:5.1 透镜

教学设计6:5.1 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过程,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二、新课内容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生乙:透镜有多少种?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教案

《5.1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光路图,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一般规律总结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源、课件、多媒体设备、老花镜、近视镜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一滴水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引发一段视频:一滴水引发的森林火灾。

提问:一滴水是如何引发一场火灾的呢?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首先要学习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透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1.认识透镜。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玻璃、水晶等)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1)学生认真观察讲台桌上透镜,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由学生概括出它们的特征.板书:凸透镜: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2)学生对幻灯片上的透镜进行分类(3)同学观察老花镜、近视镜镜片属于什么镜?(学生回答)(4)通过对透镜画法的学习介绍主光轴和光心。

(播放幻灯片)板书: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O1O2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透镜的中心位置有一个点O,叫做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透镜对光的作用。

⑴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来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⑵播放幻灯片,学生通过作图及观察得到:光总是向玻璃厚的地方偏折。

问: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通过凸透镜的的光将向什么地方偏折?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通过凹透镜的的光将向什么地方偏折?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猜测,从而引出作图验证,幻灯片演示。

⑶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总结。

(播放幻灯片)板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说明:①会聚作用并非一定能使光线会聚在一点,而是能使不同方向射来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两个表面的两次折射后向主光轴偏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1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1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3.实践性教学策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成像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成像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如凸透镜、凹透镜、会聚、发散等。
2.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等。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还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区别。
2.让学生学会使用透镜进行简单成像实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教案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教案设计

物理学科教案《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3分钟)教师口述故事:森林火灾之迷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人们都在纳闷,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后来有关部门现场勘查发现,是由于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惹的祸,它“借着”阳光“点燃”了旁边的纸团----- 导言:学习了今天的物理课,同学们了解其中的奥妙,知道是怎样引起的火灾了。

板书并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课件出示,指名学生朗读。

三、探究学习与交流1 认识凸透镜、凹透镜(8分钟)(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要求同学们观察桌子上的一组透镜。

认真观察,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自学提纲的问题。

观察桌子上的透镜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研究学习后,选择一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汇报。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加分。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小结: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观察近视眼镜、远视眼镜以及老花镜,认识它们是什么透镜?学生观察,抢答。

教师及时加分。

(3)小练习: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学生抢答: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 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以及透镜的种类;- 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计算透镜的焦距和物体成像的位置; - 学会使用透镜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原理、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透镜的焦距计算。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透镜焦距的计算。

3.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小灯泡、尺子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引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一下透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且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2 知识讲解4.2.1 透镜的分类通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并且讲解两种透镜的形状和特点。

4.2.2 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投影仪、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透镜成像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透镜的成像规律。

4.2.3 透镜的焦距计算讲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通过几个典型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焦距的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焦距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4.3 深化与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巩固学生对透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4 拓展和应用通过课堂探究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透镜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透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5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透镜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理清透镜相关知识的体系结构。

5. 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透镜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加强对透镜成像规律的讲解和实验演示。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第一节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概念
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
透镜应用幻灯机
放大镜
概念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应用,能够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其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物理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验的学科特点。

不足之处在于设计本节时,考虑到下一节课有应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内容,而将一些与作图有关的知识点后移反思设计,应该补充上必要的知识点,或者将一些题放到下一节讲出后再让学生去做。

同时,实验后学生发表自己观点,讨论总结规律的时间应该多给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1透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1透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1透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为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类型及应用。

还将介绍透镜的度数、焦距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和类型;2. 掌握透镜的度数、焦距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和类型;透镜的度数、焦距等基本概念。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透镜度数、焦距与成像关系的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透明透镜、玻璃板、光具座、激光笔、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透镜实验套件、凸透镜和凹透镜标本、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摄影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和类型;(2)讲解透镜的度数、焦距等基本概念;(3)阐述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实际意义。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目: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2)计算题目: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透镜的焦距;(3)应用题目: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透镜问题,如眼镜度数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度数、焦距与成像关系,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和类型;透镜的度数、焦距等基本概念;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目: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2)计算题目: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透镜的焦距;(3)应用题目: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透镜问题,如眼镜度数等。

5.1透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1透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1 透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描述其形状和光学性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透镜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透镜的基本原理解释现象。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和光学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相机、幻灯机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透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和光学性质。

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的原理。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透镜的基本原理解释现象。

如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幻灯机如何工作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4. 透镜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要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和光学性质。

举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凸透镜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能够会聚光线;凹透镜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能够发散光线。

凸透镜可以用于放大镜、相机、幻灯机等;凹透镜可以用于近视眼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5.1《透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能够计算凸透镜的焦距和放大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②显微镜:利用凸透镜放大微小物体,观察细胞结构等。
③望远镜:利用凸透镜观测远处物体,如星空、地球等。
4.透镜的历史与发展
①古代:透镜的雏形出现,用于放大和聚焦光线。
②近现代:透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如光学仪器、眼镜等。
③现代:透镜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智能手机摄像头、望远镜等。
5.透镜主题研究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透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和放大率的计算。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透镜的性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突破策略:通过教具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透镜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1.3透镜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了解透镜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1《透镜》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1《透镜》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要密切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如焦距、会聚和发散等。
2.使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运用成像规律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透镜性质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4.帮助学生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共同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在教学过பைடு நூலகம்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单元 5.1 透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单元 5.1 透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 5.1 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透镜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实验器材:透镜、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向学生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透镜了吗?透镜有哪些常见的应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引入新知•出示透镜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透镜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并提醒学生注意透镜两面的特性。

3. 讲解透镜的性质•通过讲义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透镜的性质,包括:透镜的形状、两面的特性、透镜的光线传播、透镜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等。

4. 讲解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通过示意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示例计算,确保学生掌握焦距计算的方法。

5. 案例分析和讨论•出示一个与透镜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各小组的答案和思路。

6. 实验探究•将透镜和纸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向全班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7.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提醒学生将重要知识点记下来,以备复习使用。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加深了对透镜的理解和认识。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比较积极,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透镜”的创新教学设计
1 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
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

②“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透镜”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从“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直接切入课题“透镜”;就地取材,用学生熟悉的眼镜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如何用多种方法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以及如何测量凸透镜焦距等问题;并从中提炼出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本课的教学流程为:引入课题→判别透镜→测定焦距→总结方法→课题研究。

2 过程设计
2.1 引入课题
通过“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

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得知,冰透镜是教师自己动手制成,这一段录像是本校摄制时,更激起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重视
【学生实验1】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2.2 判别透镜
问题: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分别是用什么类型透镜做的?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认识到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也即如何区分近视镜与老花镜?
【学生实验2】组织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多种方法判别眼镜。

学生介绍判别眼镜镜片的方法:
方法①摸:用手直接去摸眼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则为近视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则为老花镜。

教师表扬学生能活学活用,利用刚学的凸、凹透镜的定义区分眼镜,并及时指出光学仪器一般不允许用手摸。

方法②看:使眼镜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发现字变小的是近视镜,字变大的是老花镜。

【学生实验3】制作水膜透镜:将铅丝紧绕在透镜的金属柄上,绕成一个封闭的小圈。

把小圈浸入水中,取出后小圈上形成一个水膜透镜。

用此透镜观察字的变化。

有发现字变大的,有发现字变小的,而发现字变大的甩一甩后又发现字变小了。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成放大像的水膜形成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的形成的是凹透镜。

【学生实验4】移动透镜,观察现象。

使两种透镜从靠近书本慢慢远离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凹透镜在移动的过程中,总是成正立缩小的像;而凸透镜在移动过程中,既能成正立的像,又能成倒立的像,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其中有什么规律,鼓励学生课后去研究。

方法③照:用光源对着镜片照,发现近视镜把光散出去,而老花镜把光聚起来
教师结合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不同作用的动画讲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介绍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师补充判别眼镜的方法:
方法④晃:把两种眼镜放在字前慢慢摇晃,透过镜片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5】学生晃动两种眼镜,发现像的移动方向与近视镜的移动方向相同,而老花镜则相反。

以上判别近视镜与老花镜的方法,其实也是区分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

点评: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实验,找出了多个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还经历了作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3 测定焦距
问题:眼镜有不同的度数,度数表示什么意思?
显示资料:眼镜的度数一般不用焦距f表示,而用屈光度Φ表示,其关系如下:Φ=(1/f)×100。

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眼镜的度数与镜片的焦距有关,怎样来测焦距呢?
【学生实验6】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一般都能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2.4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怎样区分近视镜与老花镜和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探究,从中可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以区分眼镜为例,怎样判别近视镜与老花镜,这是问题的提出(显示“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猜想有哪些方法,例如有学生想到“摸”、“看”等方法(显示“设计方案”)。

接着用实验去探究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寻找更多的方法(显示“实验探究”)。

方法找到后,还要对方法进行交流、评估,如“摸”虽为一种方法,但光学仪器不允许用手摸(显示“交流评估”)这就是人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评估。

2.5 课题研究
针对上述方法,提出4个课题,鼓励学生学用方法作课后研究。

课题①:为什么凹透镜晃动时像的移动方向与镜片的移动方向相同,而凸透镜则相反?
课题②:平行光聚焦法能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怎样测凹透镜的焦距?
课题③:怎样用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学生实验7】用透镜组合望远镜。

课题④:透镜与现代文明有什么关系?
演讲:的确,人类自从发明了望远镜,从而认识了广阔无垠的宇宙,也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人类也许正是因为发明了望远镜才加快走进了现代文明。

透镜可以组合成望远镜,那么透镜与现代文明有什么关系呢?
3 对“透镜”展示课教学设计的点评
在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环节中,用学生熟悉的老花镜与近视镜等生活常见的物品来判别,用最普通的铅丝、水来做水膜透镜,使学生有亲切感,感到物理课程不是想象中那样枯燥、难以下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最后设计课题组合望远镜及研究透镜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整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实验,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做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逐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让学生“做中学”。

对学生来说学习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往往是不成熟的、分散和粗糙的。

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方法,帮助他们总结提高,从而使学生找到一条进行科学探究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课的最后提出4个课题,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作课后研究,让学生带着科学探究的余兴和问题离开课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堂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