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体育健身运动养身理念的比较分析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过程的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过程的问题基于上文归纳出的以往比较研究中所共同关注的比较内容,以下对以往研究中对相关比较内容的具体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对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对当前的研究形成某种指引。
1.关于“历史发展”的论述基于以往的研究中普遍将西方竞技体育作为西方体育健身来进行论述,因此,很多研究者在追溯西方体育健身的历史时,往往只看到了竞技体育与体育健身的关联性,而忽视了二者的本质性区别,由此在历史分析时出现了偏差,也不能如实深入地揭示西方体育健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如刘东升的研究即将竞技体育的历史当做体育健身的历史进行描述,顾益圣也认为“西方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哲学思想有关。
从而形成了重视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风格。
”这些描述只能反映西方体育的发展特点,却未能如实反映西方体育健身的发展特征,同时,忽略了对历史转折中西方体育健身的具体转变过程的分析。
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有必要对西方体育健身的历史发展进行重新思考与系统考察,这种考察应该严格将西方的竞技体育与体育健身行为相区分。
2.关于“理论基础”的比较以往研究者多关注二者在理论层面的不同,具体涉及哲学基础、思想构成、认知模式等方面,在此将这一类比较统称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通过对这一类研究结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普遍呈现出“理论架空”的问题,即理论叙述落不到实处,不能描述这些理论如何影响到两种体育健身养生方法,不能从问题出发。
以钱红军的研究为例,其文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哲学基础做了详细的描述,但仅仅只是理论的介绍,并未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事实上,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和“整体观”思想对传统体育养生的医学基础、价值目标、锻炼时空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若能结合具体问题谈论这些理论,将会比单纯地叙述理论更有针对性。
换言之,理论的叙述应该以具体问题为对象和基础,而本研究也应该寓理论于具体的问题之中进行比较,而非简单地对理论基础进行罗列。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2011.09.27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的好处生理上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 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5、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理上1、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2、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3、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4、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5、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少年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时你会惊异的发现,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并明显的感到,我长大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在体育运动中茁壮成长、在运动中保持健美。
1.弱竞技性中国古代体育是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溶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它除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外,还包括了在历史长河中由许多外来民族传入并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展的体育活动。
它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在世界体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用现代竞技运动的标准来衡量我国古代体育,却发现它与现代体育的竞技性相差甚大。
健康中国 2030 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健身 的健康促进探究
健康中国2030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健身的健康促进探究叶 斌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要求下,将传统体育养生和现代健身进行对比,找出将两者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健身更加有效。
本篇文章对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以及现代健身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究了传统体育养生和现代健身对于健康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
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强,生活压力加大。
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了常态,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直线下降。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我国群众体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对于健康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健身行业得到了发展,受到了群众的喜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必须要将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健身相结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1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1.1 传统体育养生的优势传统体育养生是指借助于人类自身的运动能力,对于自身的姿势、呼吸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是借助于冥想,来增强人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发掘人的潜力,能够较为有效的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
传统体育养生这一思想观念最早来源于东方哲学系统。
比如说阴阳学说、天人合一等,其特征是比较缓慢,重视静,在顺应自然的同时,修养身心。
在进行运动时,传统体育养生对于场地并没有什么要求,对于机械的需求比较低,甚至是在家中就能够完成锻炼。
1.2 传统体育养生的不足传统体育养生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要坚持较长时间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人们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养生。
并且,和现代健身进行比较,其对于形体塑造能力比较弱,在体育竞技背景下,对于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下降,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养生的了解也比较少,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体育养生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体育养生的长远发展。
1.3 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潜力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在对于传统体育养生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来判断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现代体育思想与传统养生思想的差异与同构
现代体育思想与传统养生思想的差异与同构作者:宁艳华裴玉东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摘要传统意义上的养生术和现代体育思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生命观与认识论价值取向、社会文化背景、体育项目、人文精神方面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传统养生术现代体育思想区别和联系现代体育思想是通过比赛和对抗来表现自己,为竞争和荣誉来实现某种目的,这种目的就是高效的身体机能展示及其自身存在方式的一种精神境界。
传统意义的养生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的统一,赋予其的健身性、自娱性及伦理道德是其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运动项目的选择不同从运动目的上看,前者表现为精神与身体、人和自然,通过身体活动达到身心层面的平和状态。
后者则表现精神的潜在力量与作用,是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完善,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实现身心的超越。
前者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重在健身、养生,是重在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而达到内在的精神修养,是内外俱练,形神兼顾;后者则表现出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它讲究人格精神的崇扬,是人类自身毅力、意志和荣誉及人体体能的充分发挥。
二、生命观与认识论价值取向的差异传统养生理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观。
把人体看成以腑脏为核心,以经络相通为一个整体,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二)天人相应。
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人体养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人体才会健康。
人体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的变化,五脏六腑就会受损,就会引发疾病;(三)阴阳协调。
人体阴阳的消涨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根本,《黄帝内经》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说明人的生命现象是由有阴阳所构成;(四)形神合一。
神与形是息息相关的,养神可以保形,保形可以安神,“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这里的“形”指人体,“神”指精神意识活动;(五)生命运动的恒动性。
运动与养生保健传统养生方法的科学解释
运动与养生保健传统养生方法的科学解释运动和养生保健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传统养生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认可。
本文将科学解释传统养生方法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如何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 了解传统养生方法的起源传统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中国,起源于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饮食调理、运动、按摩、气功等。
传统养生方法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外平衡来实现健康和长寿。
2. 运动与养生保健的关系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手段,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来改善身体的机能状态。
运动对于养生保健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强体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通过运动,人们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骨骼的密度,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患病的风险。
2.2 减轻压力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心放松。
通过运动,人们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并促使身体释放多巴胺等快乐激素,提升心情。
2.3 改善心血管健康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益处。
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运动还有助于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2.4 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肠胃蠕动的速度,改善消化功能,预防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此外,运动还可以加速脂肪的燃烧,帮助减肥和塑造身材。
3. 科学解释传统养生方法的原理传统养生方法有其科学的依据和原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传统养生方法及其科学解释。
3.1 饮食调理传统养生方法中,饮食调理被视为重要的营养保健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比如,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矿物质可以维持骨骼健康等。
3.2 按摩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节身体机能的疗法。
论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效果的异同
文体艺术206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1 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效果及健身原理1.1 现代体育锻炼效果与原理现代体育经过转换大家的生活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
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的重要因素就是生活方式。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造成人死亡的因素当中,44.7%的原因是源于生活方式。
现代体育运动方式很多,比如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类型,它们之间的健体原理是贯通的。
就是经过活动负荷来不断提高人们对负荷的承受能力,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促进身体健康[1]。
简单来讲,现代体育经过经过改变运动负荷来改善身体的肌肉及骨骼等运动细胞,让肌肉纤维产生适应性改变;进行现代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效用,让心脏产生适应性改变,增强及改善人体心脏系统效用。
总而言之,现代体育就是使人体机能得到改善从而实现提高身体健康,另外,通过大家的休息实现来给身体补充能像,让机体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减少现代工作中因长时间面对电脑而产生的机体压力,进而提升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开始了解到身体健康的意义,运动方式取代了类似喝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帮助大家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行为。
现代体育转换了大家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身体的适应能力,改善了心血管功能、运动功能,提高了机体健康标准。
街舞近几年来在运动方式中非常流行,其以富有节奏动感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广大青少年[2]。
此外,健美项目曾经在欧美国家特别流行,健美运动不但可以增大肌肉、健身塑形,还能增强肌肉的耐力,同时健美运动还能提升机体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健身塑形的作用。
同时还能从人们心理上改善精神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现代体育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形式和运动种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拥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1.2 传统体育养生运动的原理和效果传统体育养生以思想意念、呼吸运动和自我形体调整集为一体,实现提高身体各组织技能,引导和挖掘身体潜能,起到延长寿命和消除病痛的作用。
换言之,传统体育养生能够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还能够调理身心,美化心灵,使人感受到心情愉悦的效果。
传统运动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比较研究
注重健身者的身体反馈与心理感受来控制运动量与运 动强度,更强调因人而异。 4.2现代体育健身的理论基础
现代体育的理论基础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 学、生物化学等,实施的对象是人体的骨骼、肌肉、 神经等身体部位,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力量、速度、 柔韧、灵敏性以及耐力为目标,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 现代体育锻炼遵守能量守恒,即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来 实现增重与减肥的效果。现代体育除重视运动与效果 之外,还密切关注运动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常运用不同的数据监测手段来评估健身效果。 5运动形式 5.1传统运动养生的运动形式
(上接第105页):武汉出版社,2008:23. [20] 骆郁廷,等.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6. [21] (美)欧文•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北京:三 联书店,1997:121. [22] (美)欧文•拉兹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专家研 究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230-231. [23] (东汉)班固.汉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7:1459. [24] (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289.
传统运动养生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传统运 动养生以中医的脏腑、经络以及精气血津液理论为基 础,以形体活动为运动形式,以养精、练气、调身等 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传统养生以传统的阴阳理 论指导运动形式的虚实、动静,以升降开阖指导运动 的仰俯、屈伸,用整体观协调运动中的形、神、气的 和谐统一,从而达到锻炼身体、调节情志,改善脏腑 功能和代谢水平,达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 传统运动养生以参与者自身的感受为主要评价方式,
传统运动养生以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为指导思 想,认为气为天地万物之本原。气有阴阳,一物两体。 中国传统哲学重视智慧与觉悟,不太重视知识;重视 修行、体验与内视功夫,而不太重视实证、实测与逻 辑分析。関人乃天地万物之一分子,养生之道以气为本, 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修炼者向内求,注重自身 的形体、意念、气息、神的变化与提升。传统养生从 整体观角度,讲究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强调 身体运动、呼吸、意念协调一致,即所谓内外合一、 形神合一。传统养生运动以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理论 为指导,讲究阴阳平衡,无过而无不及。《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是故传统养生运动主张运动状态不过于 兴奋,也不可过于安静;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 运动量不可过大也不可不足等,使人体的状态,包括 生理和心理,始终处于阴阳平衡。 3.2现代体育的哲学指导思想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养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进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养护身体的规律和方法,是由子孙后代一代代地延用下来,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由此注入了不少新的元素,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成为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养生的方法。
养生一词,又称摄生,老子释为“摄、养也。
”是养护身体,保养性命,达到长寿的意思。
我国养生学与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渊源深厚。
以“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为理论基础。
根据哲学、自然、身心的规律提出了全面的健身理论。
称为“道生、摄生、养性、养生。
”古人认为健康长寿为人生最幸福的事。
早在殷商时期就提出了“五福”“六相”的观点。
古人认为长寿、强壮、能抵御疾病的侵袭为人体健康的主要内容,历代帝王都是长生不老的追求者。
在秦汉时期,道家又有很大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自称持有长生术的方士和得道的神仙,在此影响下,秦始皇、汉武帝召集了大批方士,妄图炼制金丹以求长生不老。
鼓吹、信奉炼丹服石可使人不老不死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自汉以后,许多医家都指出了乱服丹石之害。
但人们对养生方法的探索并未由此中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运动养生的观点。
运动养生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用传统的体育方式进行锻炼,以达到养护身体的目的。
运动养生的最早实践者当数寺庙里的和尚们了。
汉明帝时,佛学的渗入,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佛学本身所追求的目标是“彻悟成佛。
”然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进行修炼,所以佛学中也含有与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健身养生的方法。
如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方法后成为中医养生学的健身术之一。
和尚、尼姑们通过操练、习武,有强健身体,祛病延年的作用。
这种运动养生的方法也逐渐地被广泛的运用开来,形成了一套套健身的理论和方法。
如太极、八段锦、保健功、五禽戏等,至今仍被人们所采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提出“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的观点。
中医养生与西医健身运动的比较研究
中医养生与西医健身运动的比较研究在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和西医健身运动。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医养生和西医健身运动,探讨它们在养生保健领域的优缺点。
通过了解两种方法的差异和相互补充的优势,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个人需求的养生方式。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人的整体平衡和自然界的和谐。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器官和部位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养生的核心是平衡阴阳和五行,通过调整饮食、按摩、针灸和草药等方法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养生的优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重视内外调节的平衡。
它注重个体化的养生方案,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来制定。
另外,中医养生不仅关注身体的健康,还关注情绪和心理健康。
通过调整情绪和思维,中医养生可以提高整体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
然而,中医养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养生的疗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对于急需康复的病患可能不够理想。
其次,中医养生在科学规范方面与现代医学仍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中医养生在中国的传统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中医养生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二、西医健身运动与中医养生相比,西医健身运动更加注重运动和锻炼的方式。
西医认为,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包括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率和保持体重平衡等。
在西医健身运动中,有很多常见的运动方式,例如跑步、游泳、举重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不同的肌肉群,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此外,西医健身运动通常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达到健身效果。
西医健身运动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规律的运动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和延缓衰老。
此外,西医健身运动的知名度和接受度也较高,受到了广大人群的喜爱。
然而,西医健身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不断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锻炼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传统体育锻炼和现代体育锻炼逐渐形成。
本文将重点讨论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
一、锻炼方式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武术等,强调的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追求的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境界。
这种锻炼方式注重心灵与身体的统一,强调以柔克刚,倡导养生保健的理念。
2. 现代体育锻炼现代体育锻炼主要包括健身房锻炼、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主要目的是塑造身体线条、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心肺功能。
这种锻炼方式更加注重外在的身材和体能的提升,追求强壮和有活力的身体状态。
二、锻炼目的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注重以身心协调统一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调整内脏功能,提高免疫力,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和身体的防御能力。
传统体育锻炼更加重视内在健康,强调全面均衡的身体发展。
2. 现代体育锻炼现代体育锻炼更多地关注外在的效果,如身材的塑造、肌肉的增强、体能的提升等。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通过锻炼来减轻压力、放松身心,以及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因此,现代体育锻炼更加注重健美和身体外在状态的变化。
三、锻炼方式的适用人群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尤其对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人来说更为适合。
因为传统体育锻炼不会给身体过大的冲击,力度较小,而且在运动过程中注重调整呼吸,有助于锻炼人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 现代体育锻炼现代体育锻炼更适合年轻人和具有较好体质的人参与。
由于现代体育锻炼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锻炼强度相对较大,对身体的要求也较高。
因此,年轻人通过力量、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获得更好的体型和身体素质。
四、培养的技能和心态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内心的平静与舒适,通过熟练的身体动作来调节身心。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在比较之余,很多都会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之间的优劣性进行比较,同时对二者在当代社会的融合(或结合)与共存进行思考。
当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可以互补结合(融合)发展,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关于“优劣比较”的思考以往的比较研究都倾向于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的优劣性进行一些思考,总结起来,主要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优势性。
当前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较之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在“身心锻炼”和“整体锻炼”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性。
关于“身心锻炼”的优势,钱红军认为“现代体育健身是以西方体育为基础的强调身体生理锻炼为特点的,而中国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相比更注重‘炼气’和‘修身’,这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现代体育健身无法达到的教育养生目的”,魏胜敏引用孙葆丽的观点指出,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比较注重人体的外在形体肌肉的发达与骨骼强壮的自然美。
其运动功能忽视了人体精神与外型和谐的倾向,有悖于所提倡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事实上,通过前文关于“运动目标”的分析,可以认为这一观点并不严谨。
关于“整体锻炼”的优势,罗元翔等认为“但西方体育养生正因为过于具体,偏重于局部,则在整体性层面上就较差,而注重整体性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鲜明特征。
”吴京梅和魏胜敏都在其文中引用了这一观点,以示赞同。
这一类观点同样值得商榷,原因在于,尽管锻炼思路不一样,但不管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还是西方现代体育健身,都强调从整体上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且二者在实际的操作中都存在局部的锻炼与整体性锻炼的模式,因此,以往普遍存在的二者在“整体性”和“局部性”上的区分,更多地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的一种对比性描述,事实上,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更多地属于自然医学的范畴,与西方的对抗医学存在差异,因此,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传统养生和现代体育是指人们为了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不同方法和活动。
传统养生侧重于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心理平衡等维持身体健康,而现代体育则强调科学训练、专业指导、参与各种运动项目等方式来保持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
本文将探讨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之处,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1.目的不同传统养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身心平衡、延缓衰老和保护健康。
其核心思想是以养身为目的,追求健康与长寿。
而现代体育则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和竞技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2.方法不同传统养生注重内外调养,主要通过调整饮食、按摩、药膳、气功、养生操、太极拳等方法来改善身体状况。
这些方法强调的是平和、柔和、缓慢而有规律的运动,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来保持健康。
而现代体育则更加注重科学训练和规律的锻炼,采用跑步、健身、游泳、篮球等运动项目,注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3.文化背景不同传统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包容了中医养生、道家养生、佛教养生等多种文化元素。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养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而现代体育则较为年轻,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注重科学、竞技、速度和力量。
4.社交属性不同传统养生更加注重个人内心和身体的调养,倾向于私密的个体活动,如打坐、冥想等。
它常常与修身养性、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相结合。
而现代体育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尤其是团体、集体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这些运动往往需要与人合作、协调和互动。
二、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论是传统养生还是现代体育,它们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养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全面的保健方案,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通过养生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提高免疫力,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代体育则以专业训练和科学指导为基础,通过规律的锻炼和运动项目的选择,能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探讨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发展
探讨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纵观历朝历代,无法忽视的便是中医,养生之道,换言之,就是人的身体健康。
养生一概念可以从殷商时期发现,时至今天,养生这一概念被人们逐渐丰满化,从单纯的祈福到如今的饮食运动相结合。
在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传承体育文化,太极和武术首当其冲。
太极由陈王廷首创,流传较广的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和孙氏;无论哪一种,都是形变神不变,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的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也为当时的人们强身健体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现在武术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娱乐观赏的性质,无论是对练还是套路,均能在舞台上展现,也由于它形式多样,更容易被大众所熟知练习。
本文对养生的起源极其内容演变做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这些内容能使我们更加清楚我国传统养生文化。
通过对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一些项目的简述,了解未来体育的走向,并对现代体育的发展与养生文化相结合进行阐述。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了解过去人们的养生方式,体育的发展,以及在体育中如何结合传统养生让自己更加健康,也让身边的人更加健康。
1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1养生起源总述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原始氏族社会到殷商时期。
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进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
可以说养生思想的萌芽由此开始。
到了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
甚至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等理论[8]。
春秋战国时期应该是我国养生文化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
如《左传》记载的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的结果。
这就说明这个时期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
在先秦的诸子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应属儒、墨、道、法四家,在养生中贡献最大的又应属儒道两家。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体育是西方的概念,传统体育是对中的总结。
有关“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由于受到研究水平、研究内容、研究层次的局限,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规范化的概念界定。
有学者认为传统健身养生是指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手段和身心养护措施,达到健身目的的体育过程,传统体育养生术是指那些用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易筋经等。
在身心养护措施方面主要包括:心理调节,合理饮食,良好的睡眠等措施。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1.传统养生术的理论依据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础理论是融汇中国古典哲学与祖国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所谓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相互关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或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概括。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
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整体观学说。
古代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心脏为核心,以经络为纽带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是有机联系的,作为特定内环境的脏腑,不是孤立不变的,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统一。
天人相应学说。
是将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则为归宿的系统理论。
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人的机体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
人应根据自然界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平衡阴阳,则健康无病;反之,人的五脏六腑就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有害于健康。
传统养生和跑步锻炼的健康效果和手段比较
传统养生和跑步锻炼的健康效果和手段比较传统养生和跑步锻炼的健康效果和手段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
传统养生和跑步锻炼就是两种相对常见的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
两者各有千秋,下面从健康效果和手段进行比较。
一、健康效果1.传统养生传统养生保重的是整体身体健康,以中医为基础,通过食疗、按摩、气功等手段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效果。
2.跑步锻炼跑步锻炼是一种有氧运动,强调心肺耐力的提升,能够有效的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疾病,降低血压、血脂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并具有改善身体外貌的作用。
二、手段1.传统养生1.1食疗中医认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通过人体对食物的分解和吸收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保健、预防的目的。
例如:枸杞、蜂蜜、燕窝等食材都有补气、滋阴等功效。
1.2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新陈代谢,激活身体内部的自愈机制,帮助人体排解毒素,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1.3气功气功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年龄、性别、适度运动,调整身体平衡,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的一种健身方式。
它通过控制呼吸、调整姿势、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2.跑步锻炼2.1定时锻炼跑步锻炼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般是在早上或晚上,以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在跑步时,身体会分泌腺体激素,增强活力,改善身体机能。
同时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提高。
2.2坚持不懈跑步锻炼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锻炼才能收到一定的健康效果。
坚持跑步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作息时间,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
2.3科学散热跑步后身体会出汗,因此需要科学散热,以避免身体内部过热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
同时,还需要及时补充体液,以达到身体的水分平衡。
综上,传统养生和跑步锻炼是两种相互补充的方式,都有些独特的优势,在生活中可以结合个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
接下来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养 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这些章节,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 两种体育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第七章是结论,总结了全书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这一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总结性的视角,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题 和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 启示和思考。它让我认识到东西方体育健身文化的异同,也让我意识到在选择 健身方式时应该更加理性、科学。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会 对广大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分析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中西方 体育文化,特别是其在养生和健身方面的异同的书籍。通过对这本书的目录进 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主题和结构,以及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章 节来展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在理念方面,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通过各种身体运动和调息练习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而西 方现代体育健身则更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的提高,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 增强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尽管两者在理念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标都是促 进人的身心健康。
除了理念,这本书还从多个方面比较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 的差异。例如,在锻炼方式上,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注重柔和、自然,以太极、 气功、武术等为主要锻炼方式,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则更加强调力量和速度, 以跑步、举重、健身器材等为主要锻炼方式。在组织形式上,中国传统体育养 生多以个体或小团体为单位,注重自我修炼和内心体验,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 则更倾向于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和竞技比赛。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一书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传统体育养生与 现代体育健身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通过比较,本书发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 健身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为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存在的。因此,本书建议将两者 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 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融合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现代体育发展论文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体育发展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历程和它独特锻炼方法与作用的探究,来了解现代体育发展,进而对养生体育和终身体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养生,文化,终身体育,养生体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纵观历朝历代,无法忽视的便是中医,养生之道,换言之,就是人的身体健康。
养生一概念可以从殷商时期发现,时至今天,养生这一概念被人们逐渐丰满化,从单纯的祈福到如今的饮食运动相结合。
在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传承体育文化,太极和武术首当其冲。
太极由陈王廷首创,流传较广的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和孙氏;无论哪一种,都是形变神不变,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的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也为当时的人们强身健体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现在武术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娱乐观赏的性质,无论是对练还是套路,均能在舞台上展现,也由于它形式多样,更容易被大众所熟知练习。
本文对养生的起源极其内容演变做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这些内容能使我们更加清楚我国传统养生文化。
通过对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一些项目的简述,了解未来体育的走向,并对现代体育的发展与养生文化相结合进行阐述。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了解过去人们的养生方式,体育的发展,以及在体育中如何结合传统养生让自己更加健康,也让身边的人更加健康。
1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1养生起源总述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原始氏族社会到殷商时期。
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进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
可以说养生思想的萌芽由此开始。
到了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
甚至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等理论[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体育健身运动养身理念的比较分析
作者:任倩钟雨熹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摘 ;要】目的:探讨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体育健身运动养身理念的比较。
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2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运动健身理念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现代体育健身运动养身,观察组给予传统养生功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运动效果。
结果:观察组健身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运动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传统养生功法在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锻炼中,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养生功法;现代体育;健身运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281-01
在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运动是其在康复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通过适当的、有效的锻炼,不断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行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在指導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基本上均是在现代体育健身运动理念下而进行的运动,但是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定的意外事件,且运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基于此,学者开始将传统养生功法应用到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为了进一步探讨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体育健身运动养身理念的比较,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2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2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运动训练理念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91例,男女比例为45/46,年龄为51-83岁,中位年龄为(67.0±16.0)岁。
其中,高血压35例,糖尿病22例,慢阻肺24例,心血管疾病10例;观察组:91例,男女比例为46/45,年龄为50-84岁,中位年龄为(67.0±17.0)岁。
其中,高血压33例,糖尿病25例,慢阻肺23例,心血管疾病10例;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性显著,呈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