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制作秋日纪念册:2024语文三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制作秋日纪念册:2024语文三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制作秋日纪念册:2024语文三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别样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

《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套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

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词语在句子中有具体的含义。

2.什么是日记,日记可以记录哪些内容?学生将理解:1.词语在句子段落中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情感。

2.日记记录生活,促进成长。

学生将能够:1.运用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词语,读懂课文。

2.掌握日记的写作格式,用日记记录观察所得和生活故事,表达情感。

三、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经过上面的解读和分析,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聚焦的核心问题:人们如何用文学的方式表达秋日的体验。

结合教材内容,单元的核心任务确定为:制作一份秋日纪念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同步教学设计)4 古诗三首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背诵古诗,并默写《山行》。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想象诗中描写的秋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课时一、初读古诗,扫除生字障碍1.理解题意。

(1)“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也受到文人墨客的称颂,我们以前都读过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呢?(2)(学生展示、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去感受秋的迷人风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写的《山行》,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写的《赠刘景文》,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生交流题意,发言) 提示:①《山行》:“行”,行走,即“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

②《赠刘景文》:“赠”,送,送给,即“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

③《夜书所见》“夜”,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即“诗人在夜里写下所见到的景象”。

2.朗读古诗。

(1)自己读古诗。

请大家把每首诗朗读三遍,注意听清楚老师的提示要求。

(课件出示)第一遍,不出声,看准每个字,包括题目、朝代和作者;第二遍、第三遍,张开小嘴巴,大声朗读。

(2)开火车读古诗。

提示:指名反复朗读。

扣住“准确、流畅、响亮”等标准点评。

3.词句理解。

古诗大家已经读得正确流利了,诗中的有些字词,大家可能第一次见到,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2)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提示:“寒、径”可用“换一换”的方法,赛一贝+=寒;经一纟+彳=径。

“斜、霜、菊、残、犹、橙”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傲、橘”可以拆部件识记。

重点指导多音字“挑”,在诗中读第3声。

课件出示多音字的解释,请学生解释诗中“挑”字的意思,并联系多音字的解释读好“挑水、挑三拣四、挑战”等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2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2单元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备课教师:陈思祺【单元概述】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文人眼中的秋景,或咏景言志,或借景劝勉朋友,或借景表达思乡怀旧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天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9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低年级安排过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

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二单元4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优质课教学设计附板书、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优质课教学设计附板书、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优质课教学设计附板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第二单元语文园地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上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语文写作;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课本《第二单元语文园地》;2.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工具、绘图纸;3. 角色设定: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课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游戏,通过回答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课讲解:2. 词汇学习:介绍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进行示范、操练和运用;3. 句子结构学习:教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示范、操练和运用。

板书设计:4. 板书标题:《第二单元语文园地》5. 板书内容: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板书内容,可以包括重点词汇、句子结构等。

操练与巩固:6.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巩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7.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整堂课设计严谨,环节安排合理,能够使学生参与度高,并且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另外,可以进一步拓展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要及时总结和评估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教学设计-郭宇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教学设计-郭宇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仙临中心校郭宇教材分析《秋天的雨》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

课文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

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构段上,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由一个总起句领起,接着进行分述,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

课文的文字与插图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课题上方纷纷飘落的黄叶,预示着秋天正慢步走来;下方是一片开满各色花朵的山野,一条小路越过花丛,穿过田野通向远方。

远处密密的树林看不到尽头……花、树、田野配合着文中优美的语句,能让学生对秋天产生无限的遐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徜徉于秋天的美景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此阶段的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在朗读中应注意及时点评与指导。

教学目标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2.能发挥想象,仿写句子;3.尝试背诵第二段,积累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能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进“秋境”出示秋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加上颜色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什么?生:秋天来了!师总结:是啊,这么美丽的画面出现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天。

诗人苏轼曾这样赞美它: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节课我继续学习《秋天的雨》。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品味“秋意”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灰雀教材简析《灰雀》这篇课⽂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

全⽂共13个⾃然段。

第1⾃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常喜欢公园⾥那:只灰雀。

第2—10⾃然段讲有⼀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

⼩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

第11~13⾃然段讲第⼆天,列宁果然⼜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以⼈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写了⼩男孩⼼理认识过程。

⼈物的内⼼活动外化为语⾔,⼆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起。

1.理解课⽂内容,懂得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体会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及⼩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培养学⽣创造性思维能⼀.学习⽬标1、认识“桦、胸”等5个⽣字。

会写“郊、散”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物的语⾔及神态描写中,体会⼈物的⼼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字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案及反思

【导语】作文和日记一直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准备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案及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教案【教学设想】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

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初步学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教学过程】1.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2.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统统几下来呢?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

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

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3.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1)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记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

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

经常认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2)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4.复习日记的格式。

5.明确习作的要求。

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

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

如果是“事”,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

如果是“物”,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

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6.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思考。

7.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一日记是孩子们很熟悉的写作形式,苏教版的习作要求比人教版更宽泛,三年级下册习作7的《写日记》没有要求必须写观察日记,也没有限制必须记当天发生的事,这些都让我的教学变得更轻松自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 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 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不会的做上记号。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课题
4 古诗三首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目标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课件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正确使用语音语调;* 学会分析词语、句子的结构,理解语法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课文:《小乌鸦和亲爱的小猫咪》* 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小乌鸦和小猫咪的兴趣。

- 讨论学生对乌鸦和猫咪的认识和了解。

2. 预(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提出对词语和句子的疑问。

3. 讲解(15分钟)- 对课文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 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4. 复朗读(10分钟)- 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音语调的错误。

5.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合作阅读(15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负责阅读课文中的一段并理解内容。

- 合作讨论并完成问题解答。

7. 朗读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表演。

- 注意表演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8.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朗读表演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

《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5.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6.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竖直”。

7.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8.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单元重难点】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三首》3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习作:写日记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4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景的。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

咱们先从课文入手,像《古诗三首》,那可是古代大诗人给咱们留下的宝贝。

咱们得好好读一读,感受一下古人眼中的秋天是啥样的。

读的时候,就想象自己穿越回古代,和诗人一起欣赏美景。

还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写得太美啦!咱们一起去看看那条铺满金色巴掌的路,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走在上面会有啥感觉。

读完了,咱们也来模仿着写一写自己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

《秋天的雨》也很有趣哦!那一场场秋雨,就像一个个小魔法师,把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咱们一起去发现秋雨带来的变化,然后和小伙伴们分享分享。

学完了课文,咱们可不能忘了生字词。

一笔一划认真写,把它们都记在心里。

咱们来个小活动。

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是红彤彤的苹果,还是金黄的稻田?怎么样,小伙伴们,准备好和我一起在这个单元里畅游了吗?教学设计二亲爱的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怎么学。

先来说说那些优美的课文吧!《山行》里的枫叶红得像火,是不是特别美?咱们要读出诗人那种欣赏美景的心情。

《赠刘景文》告诉我们,哪怕到了秋天,也有不一样的精彩,大家要体会这种积极向上的劲儿。

《夜书所见》里的小朋友在夜里思念家乡,咱们也想想自己有没有特别想念一个地方的时候。

再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哇,那一片片梧桐叶多可爱!咱们一起想想,还有哪些树叶也能给道路增添美丽。

《秋天的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咱们跟着秋雨,去看看秋天的水果、庄稼都变成啥样啦。

学完课文,咱们来做一些有趣的练习,比如画画秋天的景色,或者用生字词编个小故事。

对啦,咱们还要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个单元里学到的新知识,新感受。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单元里收获满满吧!。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语文园地》中的诗歌、谚语、俗语等;(2)能够正确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3)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成语、俗语等进行表达;(4)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仿写、扩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山行》、《江上渔者》、《望洞庭》2. 谚语、俗语:有志者事竟成、熟能生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4. 词语:枫叶、渔船、洞庭湖、志向、熟练、炊烟、龙、眼睛、耳朵、铃铛、羊、牢5. 语文实践活动:观察日记、树叶贴画、手抄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谚语、俗语等;(2)正确地书写生字、词语;(3)理解并运用所学词语、成语、俗语等进行表达;(4)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仿写、扩写。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理解与感悟;(2)成语、谚语、俗语的意义与运用;(3)观察日记、树叶贴画、手抄报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词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谚语、俗语、成语等的学习方法。

3. 诗歌学习:通过朗读、背诵、讲解、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第二单元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包括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和运用,以及课文的背诵、理解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字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内容: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3. 语文园地:复习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包括词语辨析、句子仿写、诗歌鉴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以及语文园地知识点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语文园地中诗歌鉴赏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通过PPT展示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书写和运用。

3. 课文内容复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4. 语文园地复习:通过PPT展示语文园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句子仿写、诗歌鉴赏等练习。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生字词列表。

2. 课文内容概括。

3. 语文园地知识点梳理。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语写3遍。

2. 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3. 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四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为宝贵的礼物,在不同的季节里面大自然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致,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当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就能够分辨出独属于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季的美好。

教学内容:1.指导阅读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秋天的雨》2.指导阅读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年级语文上《北大荒的秋天》3.指导阅读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秋天》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2.学习作者的对于秋天的描写手法,能够仿写句子,表情达意3.认识秋天,总结秋天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亲近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描写手法并进行实际运用2.认识秋天的美好,培养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熟读课文识记生字生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型,板书课题。

1、互动导入:(提前板书课题)秋季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季节,在老师的眼中呀,秋天的天很高阔,云很悠远,小溪小河里面的水是清清凉凉的,连拂面的风好像都带着小麦的清甜。

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呢?(提问一两个同学,说说大海心目中的秋天)2、群读规则:今天我会和大家一起来尝试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把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集中到一起来进行阅读和学习。

我们今天选取的文章分别是《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天》,咱们今天要阅读学习的主题就是“秋天”,让我们拿起课本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来了解秋天、认识秋天吧!二、深入探究,比较阅读,体会感悟。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4.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课作者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

重点是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作者情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珍视贴近自然的童心。

6.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2.借助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雨的美好。

7.*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习作 写日记 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习作 写日记 教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四、研读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1.自主阅读例文,明确日记基本格式。
教师引入:读一读例文,说说你对日记的基本格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要有规范的格式:先在第一行的中间记录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然后再开始写正文,正文每段的段首要空两格。
预设3:这篇日记写的是作者拔牙的事,我觉得还可以写读书啊、梦想啊、心爱的玩具啊等等这些内容。
教师过渡:日记中这么多可写的内容,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
师生互动,完成思维导图。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日记要写什么。
教师引入: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最想记录哪件事呢?请你借助“我想写一写……”来说一说吧!
教师提醒:日记不能没有重点,什么事都写。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
1.教师引入: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接触日记,在写日记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日记。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日记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想到的、感受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日记。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交流写日记的作用,引入话题
1.提问:同学们,你喜欢写日记吗?请大家说说写日记有什么作用。
预设: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日记是忠实的朋友、日记是作家的摇篮、日记是心灵的家园、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2.引入话题,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习作体验,通过习作体验的分享,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好处,激发习作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反思及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反思及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反思及课后作业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语文教学案(第二单元)5、灰雀(教学设计)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爱护雀,更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单元内容导入: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

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2、板书课题:[5、灰雀],学生读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1、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白桦(hu)树胸(xiōng)脯(p)婉(wǎn)转面包渣(zhā)郊(jiāo)外散(sn)步或(hu)者敢(gǎn)讲可惜(xī)低(dī)头诚(chng)实2、交流: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读音和字形。

3、理解词语: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婉转:形容好听的声音。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仰望:抬起头向上看。

四、学习写课文中的生字。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仿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练习书写。

五、书写快的学生,写完后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孩子的爱。

学习过程:一、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方式读生字主词: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郊外散步或者敢讲可惜低头诚实二、齐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课文有13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这段?这段描写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探究:从哪些词句中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1)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读一读你觉得灰雀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惹人喜爱)(2)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

哪些词体现了列宁喜爱灰雀?(每次、都要、经常)2、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

探究:这几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这些事说明什么?(1)第2自然段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并找遍了树林,没找到。

进一步说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

)(2)第3至10自然段分角色读一读,从这些对话中体现了什么?①列宁问孩子有没有看见灰雀时,男孩说了什么?语气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孩子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了灰雀、想说又不敢说;男孩听了列宁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列宁为什么自言自语地说?男孩听了后说了什么?体现了男孩什么心理?(列宁从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感觉到了灰雀与男孩有关,但他没有直接批评男孩,而是通过自言自语来感染男孩。

男孩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不对,决心改正。

)小结: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列宁与男孩之间的对话苗写,表现了列宁善意的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3)读一读第11至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①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男孩是什么表情?(灰雀飞回来了,表明男孩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他“低着头”是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②列宁为什么对灰雀说,而不问男孩?(列宁问灰雀是已经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一方面表现了列宁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③为什么说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列宁爱护这个男孩?(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男孩从列宁对灰雀的爱护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并把灰雀放回来,可见男孩是个有错就改的诚实孩子;列宁明知道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可没有直接责问与批评,而是用语言感化孩子,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是对孩子的爱护。

四、回顾全文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2、知道列宁吗?谁来介绍一下?(列宁:(1870-1924)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3、还想知道更多吗?大家可去搜集更多的资源来交流。

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作业教学过程:一、学生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 iao wai xiong pu ke xi cheng shi( )( )( )( )san bu yan han huo zhe guo ran( )( )( )( )(二)选字词填空发。

常长再在感敢1、列宁经()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列宁也没()问那个男孩。

3、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讲。

往常经常诚实诚恳1、今天早晨,列宁和()一样到树林里看望三只小灰雀。

2、列宁知道那个小男孩是()的。

3、他待人非常(),大家都爱和他交朋友。

(三)填个合适的词语。

()()()地说()地歌唱()()(四)读句子,在括号里加上适合的标点符号。

1、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2、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3、列宁问()会飞回来()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五)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段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灰雀的。

先写灰雀的再写灰雀2、从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6、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的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前一课学习了名人俄国共产主义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列宁”的故事,今天我继续学习俄国一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故事。

板书课题:(6、小摄影师)读题,理解“摄影师”实际操作或熟习摄影术的人,尤指从事职业照相者。

从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遇到生字作上记号,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认读生字词:摄sh影师高尔基jī 列宁格勒l 明媚mi 鞠jū躬gōng 咧liě开吩fēn咐f 胶jiāo卷秘m书杂志社sh 突然tū rn 按照 n zho 摆弄bǎi nng 准备zhǔn bi 侧面c min 车辆chē ling 多音字:停当dng 当dāng时打量liɑng 胆量ling3、指名读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28年夏天”;地点是“列宁格勒”;主要人物是:“高尔基”和“小男孩”。

三、指导书写生字1、读一读,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词: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2、指导临写:“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突、弄、杂”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辆”,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理解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学习过程:一、复习生字词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从字词句体会课文内容。

1、从“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理解小男孩的认真态度。

2、从“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体会小男孩的心情。

3、从“吩咐”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爱。

四、再读课文,本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兹爱和关怀。

五、把自己喜欢的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作业教学过程:一、学生作业(一)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字。

She( )影报( )( )计jiao( )外 ( )卷 ( )傲ji高尔 ( )照相( )感( )(二)看拼音写词语zhun bei mi shu bai nong li ke ji zhe( )( )( )( )( )(三)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小男孩仔细打量( liang liang )着高尔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