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沦落与自我觉醒_复活_中男女主人公的人性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长的黑暗生活使玛丝洛娃的人性产生了质的扭曲, 人性中内在的优良品质对她来说不值一文,只有钱才能让 她心灵产生震憾,让她体会到快感。玛丝洛娃人性的变化开 始或许还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但随着环境和生活的不断变 化,她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开始逐渐占了上风。当聂赫留朵夫 在法庭上再次遇到她时,已很难把她与曾经那位活泼、单 纯、善良的少女联系到一起。少女时期的玛丝洛娃,勤劳、能 干、聪明、健壮而可爱。有着出众的相貌:李子般乌黑的大眼 睛,白嫩的皮肤,苗条的身材,总是系着白色的围裙,显得美 丽而朴实。由于自幼生活在上层社会的圈子里,得到了良好 的教育,她的举止十分大方得体,并深得所服侍的两位公爵 小姐的信任和欢心。作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综合体,玛 丝洛娃的身上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她认为农民粗俗不堪, 不愿意嫁给平民百姓,另一方面,她又愿意帮助贫苦的人 们,在复活节,她亲吻乞丐,祝福他们。可以说,少女时期的 玛丝洛娃,有着天使般的心灵,身上的人性美熠熠生辉。但 就是这样一位少女却由于人为地摧残,最终沦落为一位任 人玩弄取乐的妓女,她的命运不能不说是社会对人性的贱 踏,但这种莫大的悲哀却遭到人们的冷漠和不屑,以致她本 人也淡忘过去,自欺欺人地活着。当聂赫留朵夫再次与她相 遇时,她的人性已几乎泯灭。
他扫除障碍,陪玛丝洛娃去流放,既是出于对玛丝洛娃 真挚的爱,又是出于良心道义。他的生活不再是为了自我, 而是通过解决别人的困难来实现自我价值。他完全站到了 统治者的对立面,并在思想上逐渐倾向于成为一个革命者。 尽管他的革命思想具有“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养的缺乏和 革命的软弱性”,但当时的进步性是不可否定的。至于他对 玛丝洛娃的爱,已不再是自私地想弥补自己的罪恶。虽然选 择离开她是那么痛苦和不忍,但为了让玛丝洛娃得到精神 上的解脱,让她保持自己的尊严,他还是那样做了。聂赫留 朵夫找回了人性美好的东西,并淋漓尽致地把它们全部体 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 戴启算:《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漓江出版社, 1982 年版。 [2] 蒋承勇:《新编外国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3] 列夫·托尔斯泰,王惠君、王惠玲译:《复活》,伊犁人 民出版社,2001 年版。 [4] 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商务印书馆,1935 年 版。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小说通过他诱骗 玛丝洛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忏悔以至追随到流放地为玛 丝洛娃冤案奔走的过程,表现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作家在 这个人物身上既概括了 19 世纪末期俄国一些进步贵族知 识分子的某些思想特征,也体现他的人性上的自我完善以 及向宗教寻求出路的说教。
四 结语 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 杂的一个。《复活》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 者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高度重视人,尊重人, 同情人,对人及其内在的力量,对人类崇高的精神品质始终 给予高度信赖。他的创作总是显示出对人类生存的无比真 诚,即使在悲观性中也永远富有崇高与乐观,因而始终富有 人性的魅力。他的作品的最深处,跳动着一颗正直无私、纯 真善良的巨人之心。”(蒋承勇 2000:164) 小说《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都经历了人性的沉沦与复 活的复杂过程。从中可以判断,人性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 时代色彩,反过来,它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实质。在不公平 的社会环境中,纯洁善良的人性也许会堕落腐化,但在恶劣 现实的磨炼过程中,美好的人性也可能自我觉醒、复活,并 且得以升华。 总之,《复活》是一部人性的赞歌。今天,它所表达的思 想已超越了国界,引起人类的共鸣,共同思考罪恶,寻找救 赎。
一 引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19 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无论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还是《复活》,都以卓越的真实性以及对人物深刻的心 理分析赢得评论家的广泛赞誉。他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复活》创作于 1889- 1899 年,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小 说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深刻地反映了男女 主人公人性的堕落与复活,是托尔斯泰对俄国社会批判最 全面深刻的一部著作,也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 界观的终结作品。 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基本属性。马克 思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把人区别于 动物。”人类从哲学上认识自身的特性有着很长的历史。“人 性”一词可以溯源到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典籍已经谈 到人性。孟子以天赋道德观念来解释人性,认为人性本来是 善的。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人在本性上是“政 治动物”的著名命题。资产阶级思想家鲜明地提出了要尊重 人性,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他们把人性看成是人类的善良天 性,或者人类的理性。现实的人性也在不断演变。正如马克 思所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在阶级 社会,对立阶级相互斗争,毕竟是阶级社会历史的主要特 征,它不能不对具体的人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复活》中,关于人性有这样一段描述: “男人就像河流:河水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一条河 都可能有时狭窄而水流淌急,有时宽阔而水流缓慢;时而清 澈,时而浑浊;时而凉,时而暖。男人也一样。每个男人身体 内都潜伏着人类品质中的病菌,有时这种病菌显示出来,有 时又显示另一种。” 而《复活》中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正是这种人性观的 写照。对于人性,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一个人是善良、热情, 或是凶残、冷漠,而只能说在某个时期,人性的某方面表现 得多一些。我们要透过世俗的舆论,探求真实的人性。真理 往往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大众的认识不一定就是正确 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往往受到时代和统治者的禁锢或约束。 二 小说对女主人公人性自我觉醒的解析 《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一个不幸的女子,她 虽为养女,但自幼处于半奴婢的地位,在被男主人公聂赫留 朵夫诱奸后,她沦落到社会底层,备尝艰辛,后又被诬陷判 刑,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玛丝洛娃原本善良纯洁,但是生活的不幸,特别是 8 年 的妓女生活,使她的性格变得轻浮,麻木。她在雨夜的车站 遭到抛弃,失去孩子,对上帝和公正失去了信任,“她不再相
作者通过玛丝洛娃的遭遇,概括了俄国千千万万受压 迫妇女的悲惨命运。玛丝洛娃的觉醒、人性“复活”具有它的 必然性和典型意义,从中可见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和 高度。由于托尔斯泰在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中真实生动地 反映了 1861 年至 1905 年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历史 特征,广泛地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揭示了俄 国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并且表达了宗法制农民的愿望、力 量和弱点,因此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作家杂志 Write r Ma ga zine 2010 No.5
人性的沦落与自我觉醒 彭雪梅
—— —《复活》中男女主人公的人性解析
借鉴与比较
摘要 本文通过解析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女主人公的人性从扭曲、堕落到后来心灵受到洗涤、人性得 以升华的过程,以及男主人公人性由本真到堕落,再重新定位以至觉醒的过程,探求了真实的人性魅力。 关键词:《复活》人性 沦落 觉醒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纸醉金迷的生活使玛丝洛娃的人性产生了巨大的变 化。但并不是说她此时完全就是一个人性丑恶的人。她逐
ຫໍສະໝຸດ Baidu068
借鉴与比较
作家杂志 Write r Ma ga zine 2010 No.5
渐想改变自己,她承诺戒酒,同时她还答应去做助理护士, 而且表现得很出色。她拒绝那位想轻薄她的医生,因为她 已厌恶了自己以前的行为。聂赫留朵夫每次提出要和她结 婚,她都断然拒绝。一方面她想维护自尊,更重要的是她认 为这会拖累他。小说的结尾,玛丝洛娃人性中善的一面已 经觉醒了。
果,深感不安。他决定竭尽全力帮助她,甚至要和她结婚以 赎罪,并为自己的这种想法而欣慰,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一 种解脱。他开始发现法律的不合理,官员们的荒唐,并为这 种发现惊讶不已。
在此过程中,他有过退缩,不停地与内心的那个诱惑者 作斗争,但最终取得了胜利,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他获得 了重新认识、塑造自己人性的机会,远离了自己曾经的生活 圈,把善恶是非看得相当清楚了。
三 小说对男主人公人性自我觉醒的解析 聂赫留朵夫像玛丝洛娃一样,他也是一位在人性方面 产生巨大变化的人物。他由朝气蓬勃而且正直的大学生,变 成贪图享乐而且自私的军官,继而成为一位荒诞不羁而且 麻木的公爵,最终给自己的人性重新定位,唤醒了良知。他 同情犯人的遭遇,怜悯农民的贫苦,憎恶上层社会那些道貌 岸然的人们,对法律的不公,社会的扭曲加以抨击。由于作 者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性,没有为他找到一个理想的答案 与归宿,而是借助《马太福音》来慰藉,但我们已可以推测出 聂赫留朵夫将沿着人性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 在小说中,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喜欢朴素、传统的生 活,领悟到生活的美好与重要,看到人本身和全世界都可能 达到一个完美的地步,并充满信心地致力于自己的想法。他 反对土地私有制,放弃从父亲那儿继承过来的土地,而把它 交给农民。在离开姑妈的庄园时,他也没有意识到对玛丝洛 娃的爱情,认为那只是他们分享生命欢乐的表现。离开玛丝 洛娃,他觉得失去了一种美丽、珍贵的东西,所以感到惆怅。 那时的他人性闪着光芒,是位可爱的人。 当他成为军官后,他的人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堕落 到只考虑自己的享乐,不再相信精神上的存在,认为具有健 康和强壮的野性才是真正的自我;他不再坚持自己原先的 想法,而是相信别人,他觉得这样更轻松快乐,因为得到的 只有赞同。人们认为他严肃地讨论上帝、真理、贫穷是不可 思议、滑稽可笑的,他便开始学会讲淫秽故事,看低俗喜剧, 毫无节制地挥霍钱财。女人不再神秘和迷人,而是最好的享 乐用品。当再次见到玛丝洛娃时,他仍觉得她的笑容是那么 的亲切,但也意识到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已不是当初那么单 纯。他萌动了占有她的欲望,并这样做了,最后无耻地留下 一百卢布而逃之夭夭。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可以用金钱弥 补的,这种令人发指的人性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作为一位公爵,他过着碌碌无为,穷奢极欲的生活。直 到法庭把清白的玛丝洛娃判了流放,他人性中的罪恶感才 被激发。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是自己当初所犯罪孳的结
而如果没有因被诬陷而遭审问的话,玛丝洛娃就不会 遇见聂赫留朵夫,她人性中的自爱自强也不会被唤起,她也 许将在浑浑噩噩中了此一生。从被迫当妓女,到乐于做妓 女,玛丝洛娃已在在罪人世界彻底堕落。对于这样一位被人 性中的愚昧毒害颇深的人来说,觉醒是需要过程的。正如在 探监人员中认出聂赫留朵夫时,她并没有破口大骂,而是习 惯成自然地露出媚笑,盘算着怎样从他身上捞几个钱,“不 论你说的多么动听,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你是 想拿我来拯救你自己,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 来拯救自己!”
信上帝和善良”,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 全是欺人之谈”。她以放荡麻弊自己,并借此报复那些辜负 了她的人。玛斯洛娃的不幸是由周围的环境造成的,但不可 否认的是,走上这条道路也是由她人性中的弱点决定的。自 幼生活在贵族家庭的玛斯洛娃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因 此,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性,她瞧不起洗衣女工,也不愿做 洗衣女工那样辛劳的工作。虽然在黑暗生活的初期,她从来 没有放弃自己对幸福的渴望,但店员的背弃让她的心灵再 次受到伤害。她不愿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那些拿她取乐的 男人们,她憎恨他们,可又不得不依附于他们。
在流放的过程中,玛丝洛娃的心灵受到彻底洗涤,人性 得到了升华。她开始乐于帮助别人,不再注重自己的的美 貌。她理解那些革命者,钦佩他们的牺牲精神,并且以他们 为榜样,努力汲取他们身上的好品质。她的生活不再惊恐不 安,而是变得明朗充实起来。她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感谢 上帝让她有机会重塑自己,感激聂赫留朵夫对自己的帮助。 她不光学会接受爱,更重要的是学会付出爱,甚至是牺牲自 己。她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完全是因为深爱着他。她由一 名堕落的妓女成长为一位浑身散发着爱与正义的人,终于 为自己的人性成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