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及对策

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及对策

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及对策摘要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该县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问题;对策;山东利津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西侧,属黄河三角洲开发腹地,全县版图面积154 667.61 hm2。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总面积84 982.75 hm2,其中,土地整理区面积61 354.25 hm2,土地复垦区面积340.26 hm2,土地开发区面积23 288.24 hm2。

利津县所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有着储量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优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

土地整理项目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整治,能确保实现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集约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1 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1.1 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农业基础条件差,就会导致土壤含盐量高、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低而不稳,一旦遇到大的灾害,就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农民返贫的现象。

通过实施田间配套工程,达到沟、渠、路、林、建筑物配套,能够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新格局,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率,形成稳产、高产田[1]。

1.2 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仍然体现在量的层次上,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一直从事传统农作物的种植,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市场占有份额很小,未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必须搞农业综合开发,种植名、优、特新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农民增收问题[2]。

1.3 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投入的科技贡献率,推进传统农业的更新,使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的领头羊,本着引进、消化、试验、示范的原则在项目区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津县位于XX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东依黄河,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XX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9公里,滩涂面积38万亩,辖4镇2乡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0万。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追赶”的工作基调,确立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在黄蓝经济区建设中争名次、往前赶”的工作目标,突出工业强县、城市带动“两个重点”,围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投资和大项目建设、城乡一体化、改革创新、保障改善民生“六个突破”,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开创了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3亿元,同比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利税26.4亿元,分别增长34.6%和57.6%;工业用电量4.4亿千瓦时,增长72.7%;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增长26.7%;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34.6%;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86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45元,增长19.8%。

一、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融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紧密结合利津实际,精心谋划,主动对接,着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在解放思想上,组织开展了“找差距、抓机遇,促发展、争排头”大讨论活动和企业学习利华益、乡镇学习陈庄镇、机关学习住建局、农村学习毛坨村“四学”活动,与创先争优、“两评一树”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全县上下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破解难题中转变作风,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形成了万众一心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利津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东政字[2010]4号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利津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东政字[2010]4号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利津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正文:----------------------------------------------------------------------------------------------------------------------------------------------------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利津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东政字〔2010〕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2010年1月12日,省政府以鲁政函民字〔2010〕1号文批复我市,同意撤销利津县利津镇,设立利津街道办事处和凤凰城街道办事处,并将北宋镇的19个行政村划归凤凰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北岭乡、虎滩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盐窝镇。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将原利津镇的西双井、东双井、后张窝、前张窝、买河、王庄东、王庄西、卜家庙、后十四户、前十四户、姜家庄、扈家滩、东坡庄、西坡庄、太平庄、韩大庄、大李庄、小李庄、蒋家庄、大刘夹河、小刘夹河、王家夹河、宗家夹河、庄科、梁家庄子、安家庄、小李夹河、大李夹河、马家夹河、张家夹河、赵家夹河、齐家夹河、毕家庄、崔家庄、东关、豆付巷子、新合、张家滩、大马家、大门张、官庄、黄家、菜园、崔林、宋孟、枣园、韩牛、后宋、北张、刘庄、孟家坦、大北街、北关、后北街、前北街、东街、东南街、西南街、西街、石家庄、西王、三里庄、西关等63个行政村划归利津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利津镇政府驻地。

二、将原利津镇的姚刘、西綦、左家、西魏、彭家、十里堡、东魏、徐集、大庄、前刘、西冯、南张、满家、孙家、小王家、小高、牟家、柏茂张、丁坊、大高、崔湾、前宋、北于、苏楼等24个行政村和北宋镇的店子、赵庄、北朱、吴苟李、东尹王、西尹王、西朱、西李、双高、双李、常家、胥家、南楼、庄家、大胡、东孙、大田、东潘、陈家等19个行政村,共43个行政村划归凤凰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吴苟李村。

关于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考作者:张涛来源:《锋绘》2018年第07期摘要:利津县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利津县人民和政府所关心的大事,如何对东营中心城区发展这一问题,此文进行了简单的规划。

关键词:利津县;东营城区;发展近年来,利津以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利津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载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同时紧紧抓住东营市委、市政府支持利津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坚持政策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开放发展,为实现工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发展,对全市、全县均有重要意义。

1 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意义(1)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有利于进一步培育东营中心城市主导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东营市被定位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以及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

要进一步增强东营市在黄三角地区的重要作用及功能优势,特别是增强辐射能力,利津融入后将起到重要衔接作用。

根据《规划》,东营城镇中心体系分为“市域主中心、市域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四个等级,以“一主四次”为骨架。

“一个主中心”由东营中心城区、垦利区城区与滨海新城组合构成;四个次中心分别为河口城区、东营港城、广饶县城和利津县城。

目前,东营中心城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并不明显,与先进城市相比弱势更加明显。

利津与东营中心城区相距25公里,是北京、天津、河北、滨州等通往东营的必经之地,利津作为东营中心城区次中心,推动其融入东营中心城区对于提高东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力度,拓展东营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利津融入东营中心城区有利于提升东营都市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2017年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

未来,山东将打造“双核、四带、六区”城镇空间布局。

利津城南规划设计方案

利津城南规划设计方案

一、背景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利津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利津市政府决定对城南地区进行规划设计,以优化土地利用和提升城市形象。

二、规划目标1.建设现代化综合商业区,满足市民日常生活和购物需求;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营造宜居环境;3.规划建设文化休闲场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4.优化道路交通布局,提升交通运输效率;5.合理规划住宅区,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三、规划设计方案1. 商业区规划城南地区将建设一个现代化综合商业区,占地面积约100亩。

商业区将包含大型购物中心、超市、餐饮街等商业设施,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需求。

2. 绿化规划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规划中设立绿化带和公园区域。

绿化带将贯穿整个城南地区,增加绿树、花坛等景观元素,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公园区域将建设运动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3. 文化休闲规划规划中加强文化休闲设施的建设,打造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空间。

规划建设文化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同时设立表演广场和露天剧场,为市民提供艺术表演和演出的场所。

4. 交通规划为优化道路交通布局,规划中将增设多条道路和街道连接至城南地区,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规划中还设立公交站点和出租车停靠点,方便市民出行。

5. 住宅区规划城南地区规划建设多个住宅小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住宅小区中将配备公共设施,如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医院,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四、预期效果1.提升利津市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流入;2.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促进商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4.优化交通布局,提升交通运输效率;5.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绿化水平。

五、实施计划1.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规划方案的具体细节;2.向社会公布规划方案,征求市民意见;3.完善规划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4.资金筹集,启动规划设计的实施;5.配合施工进度,监督工程进展;6.完成规划设计的建设工作,验收交付使用。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推动节能减排
02
利津县将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环
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03
利津县将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3万亩,粮 食总产量达到35万吨;棉花播种面积 达到27万亩,棉花总产量达到2.3万 吨;油料播种面积达到7万亩,油料 总产量达到0.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 达到24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0万吨 ;水果总产量达到7万吨;肉类总产 量达到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万 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
城乡建设实施严格规范
利津县在城乡建设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注重规范操作和监督管理 ,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可靠。
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情况
道路建设
利津县积极推进道路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利津县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干线和支线道路。
公共交通
利津县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完善公交网络布局,提高公共交 通服务水平。
产业结构
利津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5.7:40.7:43.6。
居民收入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64元,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65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19553元,增长9.3%。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企业规模
利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64.4亿元,增长13.6%,实现工业 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11.8%。
03
利津县环境保护情况
环境污染治理情况
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利津县政府加大了对环 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包 括资金、技术和人力等 方面的支持。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下面,我代表县政府,将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 报,请各位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的监督、支持 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 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真抓实干,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 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预计到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439 亿元,同比增长 2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08 亿元,增长 40%。

消费品零售总额 993 亿元,增长 15%。

地方财政收入 9600 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 2284%。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2242 亿元,贷款余额 2717 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 429 亿元、982 亿元;其中,争取县外金融机构贷款 58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3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900 元,分别增 长 116%、158%。

一突出做大做强,工业发展全面提速。

把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重点突破,全力加快 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带动经济总量的膨胀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预计到年底,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1832 亿元,增长 428%; 实现利税 521 亿元,增长 346%。

一是培植大产业,构筑合理的发展框架。

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石化、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医 药和热电五大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着力打 造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全县石化业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 300 万吨。

纺织业规模达到 40 万纱锭,粮油加工业小麦、大豆日加工能力均达 到 2600 吨。

二是培育大项目,构筑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面对产业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重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上,不断提升区域经 济实力和竞争力。

引导县内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新上了三阳纺织、力能热电、阳 光纺织等大项目,走出了强强联合发展规模经济的新路子。

利津县政府报告

利津县政府报告

利津县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8日在利津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李延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五六”工作思路,坚定解困变强、富民强县目标,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和“突破利津”两大机遇,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带动、改善民生五大战略,强化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改革创新、全民创业、狠抓落实六项措施,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年均增长18.3%。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5∶49.8∶25.2调整为13∶58.9∶28.1。

工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7家,比2005年增加60家;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利税47.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1倍、6.3倍。

利华益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三阳纺织位列中国棉纺织行业前10强,我县成为有影响力的石化基地、纺织强县。

五年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57个,其中近两年新上36个,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利华益集团丁辛醇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55亿元的诚航新能源车辆制造项目开工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驰名商标4个。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业提档升级,现代物流业快速膨胀,金源物流、博安仓储、黄河生态公园和乐园、东营百大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运营。

财政金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856万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3亿元、贷款余额5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4%、17.6%。

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

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

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一、背景介绍1.1 利津老城的历史和现状利津老城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利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明代的城墙、清代的庙宇和民居,是一座有着浓厚历史氛围的古城。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利津老城面临着许多问题。

老城区的交通拥堵、居民生活条件差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1.2 合村并居的意义和目的为了解决利津老城的问题,利津县政府决定实施合村并居的计划。

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整合老城区的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村并居的实施步骤2.1 调查评估在实施合村并居计划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工作。

这包括对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条件、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了解老城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2.2 规划设计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村并居的规划设计方案。

这一方案应包括老城区的整体布局、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内容,以确保合村并居计划的顺利实施。

2.3 政策支持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合村并居计划,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这包括对居民的补贴、优惠政策等,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并支持合村并居的实施。

2.4 实施和监督一旦规划设计确定并获得政策支持,就可以开始实施合村并居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计划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合村并居的优势和挑战3.1 优势合村并居计划有以下几个优势: - 整合资源:合村并居可以将老城区的资源整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提高生活质量:合村并居可以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 促进可持续发展:合村并居可以提高老城区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挑战合村并居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 - 社会影响:合村并居计划可能影响老城区的社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需要做好社会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

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

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乡村逐渐被城市所吞噬,许多原本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也面临着文化和建筑的消失。

然而,在我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却在保护传统村落的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这就是山东省利津县境内的老城四街四巷。

二、利津老城四街四巷的历史和文化利津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老城四街四巷是利津县历史文化名街名巷的代表之一,见证了利津县的漫长历史和传统文化。

其中充满了南北风格的建筑,保留了古老的民居建筑风貌。

这些传统建筑形式的保留,反映了利津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背景和意义四街四巷合村并居,是指将老城四街四巷的传统村落进行整合和保护,旨在保护利津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并且利用这些传统资源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四街四巷合村并居计划的实施情况自四街四巷合村并居计划实施以来,利津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这些传统村落进行了保护和修缮。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建筑、改善环境卫生等,使老城四街四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五、个人观点和感悟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的计划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淡化,因此更需要像利津县这样的地方,通过保护传统村落,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这样的计划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六、总结通过对利津老城四街四巷合村并居计划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像利津县一样,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力度,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利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利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19.8
2022-06-07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二、采购效率
2.1 节支率分析
利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 1 年项目月度节支率在 0%~23.3%之间浮动。从地区来看,节支率表现出 较强的行业差异性,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 务等节支率相对较高。 近 1 年(2022-03~2023-02):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利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未公示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3~2023-02):
项目数(个)
11
同比增长:-15.4%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757.19
同比增长:-42.2%
平均金额(万元)
¥68.84
同比增长:-36.9%
TOP1
利津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 山东亿华天产业发
目中标(成交)公告
展集团有限公司
59.6
2022-02-17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7)其他工程服务(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利津县 2022 年度耕地“进出平衡” 山 东 宇 恒 规 划 设 计 总体方案编制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有限公司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6 日 生成
5/13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1)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
序 号

利津县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利津县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第三节城市总体计划,《利津县城市总体计划》新一轮调整。

调整后《利津县城市总体计划》分为基础资料、城市总体计划说明书、城市总体计划文本和计划图纸四部分。

规划期为;近期计划为,远期计划为,远景至2050年。

计划目标是建设“功效齐全、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城市,性质为东营市卫生城,以优异制造业为主黄河三角洲地域现代化滨河生态城市。

计划关键内容以下:一、城市总体和土地布局计划城市关键发展方向以向西发展为主,向南、向北合适发展。

计划布局结构;计划形成“两心、两带、四组团”布局结构。

两心老城商贸中心:在凤凰广场以北,依靠凤凰广场,结合三里庄改造,挖掘老城商贸优势,形成全县商业贸易中心;新城行政办公中心,在新城博物馆以北,能够带动整个宫家干渠以西用地发展,成为新城发展增加极核。

两带宫家干渠景观绿化带:计划将宫家干渠城区段改为排河,拓宽水面,沿两侧部署游憩观赏绿地,并在北部放开形成绿楔,造就一条优美怡人自然水景绿化带;县城中心景观绿化带,计划在利三路和渤海路之间设置一条景观绿化带,带内开挖水面形成水系,而且和三里河水系相连,共同组成穿越城市东西中心景观绿化带。

四组团一是西部新城组团,以居住功效为主,兼有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仓储物流等职能现代化新城区。

二是东部老城组团,经过对城中村和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形成以居住、商贸、教育等职能为主宜居城区。

三是西部工业组团,计划形成以纺织工业、机械工业为主综合工业园区。

四是东部工业组团,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打造含有高水准、高效益、低能耗化工工业园区。

二、居住区计划(一)计划对策1.主动推进政府主导旧城改造步伐,制订对应配套政策,疏解旧城区居住人口。

同时加大旧城区公共绿地、开敞空间、广场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和继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对于城中村,采取改造和整合方法,以就地安置为主,对于零星分散小村庄采取就近合并安置。

3.对现实状况单位大院式住宅,在保留沿街公共建筑基础上,打破内部院墙,经过协调,单位联合起来,统一计划,统一建设,形成居住小区,配套对应设施,提升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124.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利津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124.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利津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索1——以利津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朱雷洲,夏海玉,黄亚平,单卓然,袁满,袁丽萍摘要: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大中小城市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和城市形态的显著变化。

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建设规模较小,功能复合较低,受环境,交通影响较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粗放式开发、城市特色丧失等问题。

文章在对国内关于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利津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案例,提出采用问题导向型编制方法,在针对中心城区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空间现状、公众意愿研究基础之上,总结出现状空间格局及特色风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营格局、彰特色、保品质”的核心工作内容,并以此为导向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级控导体系,将各层级重点控导要素纳入法定规划以保障规划实施,最后总结出能够形成适应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问题导向,中小城市,城市特色,利津县1国内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特征近年来,国内中小城市也开始逐渐开展编制总体城市设计等相关工作,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建设规模较小,功能复合较低,受环境,交通影响较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粗放式开发,导致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城市特色丧失等问题。

因此,中小城市对其城市特色的塑造、特色潜力的挖掘以及策略实施的可操作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看,国内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有以下三大特征:(1)空间结构清晰中小城市规模较小,较易形成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同时更强调整体空间效果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

(2)文化特色鲜明中小城市由于其地域特色较为鲜明,职能较为单一,相比于功能复合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易于建立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

(3)实施性较强由于中小城市尺度较小,调研过程更为细致,更能体现城市真实的现状情况,使得规划设计成果更加实际化,更能落实到具体策略的实施。

利津2023年工作报告

利津2023年工作报告

利津2023年工作报告1. 引言本文是利津县2023年的工作报告,为了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分析面临的挑战,并制定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以期实现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 2022年工作回顾2.1 经济发展在2022年,利津县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全年GDP增速为6%,超过了去年的5.5%。

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工业增加值增长8%,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12%。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增长4%。

•服务业增长6%,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行业表现较好。

2.2 社会事业发展2022年,我们在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方面,新增了3所学校,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新增了一家综合医院,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

•社保方面,实施了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3. 面临的挑战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需要我们持续加以应对和解决:1.经济结构不平衡:尽管经济增长较快,但我们仍然需要加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

2.环境保护压力增大: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3.人才引进和培养: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人才,提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水平。

4. 2023年工作计划基于对2022年工作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以实现2023年的发展目标:4.1 经济发展•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现代化转型。

•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创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4.2 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扩大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局部修改利津县北宋镇等6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东政字〔2020〕1号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局部修改利津县北宋镇等6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东政字〔2020〕1号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局部修改利津县北宋镇等6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局部修改利津县北宋镇等6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东政字〔2020〕1号利津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局部修改利津县北宋镇等6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利政字〔2019〕5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改北宋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19.2251公顷,其中城镇用地7.952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1.2731公顷;局部调减建设用地116.5356公顷,其中城镇用地7.952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08.5836公顷。

二、原则同意修改盐窝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0.5920公顷,其中城镇用地0.133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0.4587公顷;局部调减建设用地157.2508公顷,其中城镇用地0.133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57.1175公顷。

三、原则同意修改陈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25.1182公顷,其中城镇用地2.546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1.7525公顷、公路用地10.8192公顷;局部调减建设用地24.6385公顷,其中城镇用地2.546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1.7525公顷、公路用地10.3395公顷。

增加的0.4797公顷公路用地,占用省级下达的省及省以上立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四、原则同意修改汀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35.1460公顷,全部为城镇用地;局部调减建设用地27.0183公顷,其中城镇用地13.193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3.8249公顷。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方向
总体方向:“推向滨海、延至滨州、中心带动、组群发展“ “一带两轴”:东滨跨市域城镇连绵带;滨海拓展轴;内陆拓展轴。

同时,积极培育从东港向内陆延伸的次级海陆联动轴。

“一区两群”:重点打造东营都市区;南部构筑广饶-大王城镇组群;在北部培育河口-东港城镇组群。

规划市域城镇形成“主中心——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体系,规划近期形成“一主、四次、十个重点镇、十八个一般镇”的中心等级体系,远期则调整为“一主、四次、九镇、十三个一般镇” 的中心等级体系。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期限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全域、利津县刁口乡、广饶县丁庄镇和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将港口、
机场、水源地、重要基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等未来规划重点拓展和需重点控制的区域纳入规划区,规划控制范围约644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西起东营区界及西六路,东至溢洪河,南起南外环路及东营南站,北至潍坊路和东营区行政区界(不含胜北社区,包含垦利县机场西侧部分用地范围),规划控制范围约486平方公里。

期限:2011-2020年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在区域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环两快五横四纵”的区域干线公路网格局,支撑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提高东营的区域联系与辐射。

“一环”:环渤海滨海高等级公路。

“两快”:北外环(同兴路)、南外环(东郑路)
“五横”:孤滨路、东滨路、永馆路、广青路、潍高路。

“四纵”:辛沙路、青垦路、郝纯路、辛河路。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其他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利津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利津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利津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
【期刊名称】《《山东政报》》
【年(卷),期】2018(000)033
【摘要】鲁政字[2018]259号东营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利津县县城总体
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利津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利津是东滨都市区以高端石化产业和黄河风
貌为特色的节点城市。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山东省人民政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唐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J], 山东省人
民政府;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兰陵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J], 山东省人
民政府;
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沭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J], 无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蒙阴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J], 无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齐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津县城市总体规

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
,《利津县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调整。

调整后《利津县城市总体规划》
分为基础资料、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四部分。


划期为;近期规划为,远期规划为2020年,远景至2050年。

规划目标是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城市,性质为东营市卫生城,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现代化滨河生态城市。

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城市总体与土地布局规划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以向西发展为主,向南、向北适当发展。

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两心、两带、四组团”的布局结构。

两心老城商贸中心:位于凤凰广场以北,依托凤凰广场,结合三里庄改造,
挖掘老城商贸优势,形成全县商业贸易中心;新城行政办公中心,位于新城博物
馆以北,能够带动整个宫家干渠以西用地的发展,成为新城发展的增长极核。

两带宫家干渠景观绿化带:规划将宫家干渠城区段改为排河,拓宽水面,
沿两侧布置游憩观赏绿地,并在北部放开形成绿楔,造就一条优美怡人的自然水
景绿化带;县城中心景观绿化带,规划在利三路和渤海路之间设置一条景观绿化
带,带内开挖水面形成水系,而且与三里河水系相连,共同构成穿越城市东西的
中心景观绿化带。

四组团一是西部新城组团,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行政办公、文化娱乐、
教育、仓储物流等职能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是东部老城组团,经过对城中村和工
业用地进行改造,形成以居住、商贸、教育等职能为主的宜居城区。

三是西部工
业组团,规划形成以纺织工业、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园区。

四是东部工业组
团,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打造具有高水准、高效益、低能耗的化工工业
园区。

二、居住区规划
(一)规划对策
1.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步伐,制定相应配套政策,疏解旧城区居住
人口。

同时加大旧城区公共绿地、开敞空间、广场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保护和继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2.对于城中村,采取改造与整合的方式,以就地安置为主,对于零星分散的
小村庄采取就近合并安置。

3.对现状单位大院式住宅,在保留沿街公共建筑的基础上,打破内部院墙,
经过协调,单位联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居住小区,配套相应设施,
提高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4.对于今后新增加的居住用地都要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模式进行建设。

5.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需求,优先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保障城市
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二)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主要布置在利三路以南和津二路以东区
域。

以城市主要道路和河流水域为界,将整个城区居住用地划分为5个居住片区。

城西居住片区、城南居住片区、城中居住片区、城东居住片区、城北居住片
区。

(三)城中村改造的原则与政策
1.坚持的原则
(1)规划先行。

编制技术规范和相关政策文件,使改造工作有章可循。

(2)突出重点。

重点抓好位于城市重要地区的城中村的改造,迅速提升城
市建设的整体水平,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3)整体开发。

实行整体开发制度,防止借“分期实施”之名,行“零星
插建”之实。

(4)有序推进。

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规则,保障改造工
作有计划、分步骤、稳妥有序地开展。

(5)一村一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确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提出相
应的具体改造目标、实施策略和规划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