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圆锥的认识说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锥的认识说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 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 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本课我将采取“引导 ——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根据实情进行二次 加工的农远资源课件,更加优化本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 模式,能促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得。
轻松,记得牢固。整个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应用资 源合理组织学生求知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理念。
板块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30平方厘米,高5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3分米。 (3)底面直径12厘米,高是10厘米。 (4)底面周长31.4厘米,高6厘米。
为了巩固圆锥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问学生:“在生活中, 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想一想、说一说。 并开展小游戏:学生抢答出屏幕上圆锥形物体的名称。 揭示课题,板题:圆锥的认识
2、认识圆锥的特征 我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圆锥形实物,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在生动 有趣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接着让学生拿起圆锥模型,小组同学相互说说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在脑中建立圆锥的模 型。
2.求下面各物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题:把一个体积是6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 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1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1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1 圆锥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1 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包括圆锥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圆锥图形,并理解圆锥与球、圆柱等几何体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这种特殊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模型观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的空间形象。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圆锥图形,理解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2.教学难点:圆锥的空间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圆锥与球、圆柱等几何体的关系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的空间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锥物体,如雪糕、话筒等,引导学生认识圆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锥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圆锥与球、圆柱等几何体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圆锥的特征,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说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用具:课件圆锥体模型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练习六的第二题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33-34页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说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工具ppt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回顾强化教师:我们来看一组建筑物的图片,同学们这些建筑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生:是圆柱体。

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越来越细,越来越尖)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说板书课题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老师为我们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图片,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同桌同学可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课件)
顶点 侧面
底面
侧面 (扇形 )
底面 (圆)
圆锥展开后是什么样子呢?
侧面 (扇形 )
底面 (圆)
圆锥展开后是什么样子呢?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2.右边的三角尺0刻度线要与木板 对齐,上面的三角尺要水平地放 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动手做一做
如下图所示,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 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圆柱之后,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 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对于圆锥这一几何图形还比较 陌生,对其特征和计算方法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 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1、直观操作法:唤起原有生活 经验
2、比较归纳法:将经验抽象成
模型
3、练习法: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猜想探究 得出结论
实践应用 巩固强化
课堂小结
一、新课导入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 拿一个圆锥形的物体,观察它有哪些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观
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 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法:
要求学生则主要采用:小组合 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圆锥及其特点;2. 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圆锥;3. 掌握圆锥的部件名称;4. 能够运用圆锥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圆锥的定义和特点;2. 教学难点:区分圆锥的不同种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何相似之处。

2. 感知圆锥的特点(10分钟)- 告诉学生这些物体都属于圆锥;- 通过观察和比较,指出圆锥的主要特点;- 展示不同种类的圆锥,要求学生分辨出它们。

3. 研究圆锥的部件名称(15分钟)- 将圆锥的截面展示给学生,指出不同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根据图示进行命名练。

4. 圆锥的性质与应用(20分钟)- 介绍圆锥的性质,如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圆锥的性质解决。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小结圆锥的定义、特点和部件名称;-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圆锥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圆锥和其部件名称的图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圆锥的特点和不同种类。

五、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1. 圆锥模型;2. 圆锥部件名称图示;3. 实际问题练题。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互动表现;2. 学生课堂练的成绩。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题并写下对圆锥的认识。

以上为《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圆锥模型 *板直尺学生准备圆锥形实物说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预设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锥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之后安排的。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在动手操作后,能认识和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与圆柱的知识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对比圆柱的特征来学习圆锥,同时为后面圆锥体积的学习做铺垫。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圆锥的基本特征。

2、理解圆锥高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圆锥高的测量过程,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3、在探究操作中养成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我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拟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难点是圆锥的高的认识和测量。

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到圆锥的特征),直尺,两块木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圆锥的高),三角形硬纸板和一根小木棍(为了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用直角三角形旋转出来的圆锥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二、说学情从心理特征来说,六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逐渐建立,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大大提高,能够有意识的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和发表意见,希望被老师关注和表扬,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具体的圆锥模型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实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学习圆锥的基本特征,将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参与课堂中;另一个方面,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创造条件和机会,学生通过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的参与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圆锥的形状、底面、高、斜高、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圆锥,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思考和互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锥形的雪糕、圆锥形的漏斗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圆锥的概念。

2.基本概念:介绍圆锥的定义、底面、高、斜高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3.性质探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性质,如底面圆的半径与斜高的关系等。

4.计算方法:介绍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和实际例子来进行计算和理解。

5.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锥的主要特征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定义:顶点在底面的垂直平面上的几何体•高: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斜高: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体积:V = (1/3)πr²h•表面积:S = πr² + πrl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白小李变爱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5、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2、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31~32例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1、2题。

说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想象、猜想、操作、讨论、分析、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在认识圆锥的过程中掌握其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说教学难点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方法。

说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

说教学过程一、操作想象,导入新课1.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研究圆柱时,曾发现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

如果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还会是圆柱吗?学生猜想,可以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硬纸进行操作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播放微课:圆锥的认识)师:想一想,绕直角三角形的哪条边旋转也能得到圆锥?【教学提示】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加强操作指导,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也是圆锥,但绕着斜边旋转不能得到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有关圆锥的图片,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发言后,课件再展示一组图片)3.揭示课题。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

(说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想,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在操作、想象中获取对圆锥的初步认识。

观看微课,让头脑中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进一步验证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一【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3-24页内容,相应的练习。

【目标】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新课标第一网【教学难点】:会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圆柱有什么特征?2、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3、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哪些知识?二、关键点拨1、圆锥的特征师:哪个小组来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圆锥大小的研究(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①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②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3、圆锥高的认识(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5)画高,标上字母h。

4、圆锥高的测量(1)如果圆锥的高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

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看、摸、想、剪、量、转等实际操作掌握圆锥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3-圆锥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3-圆锥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2.2.1圆锥的认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实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 同在一片蓝天下,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

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课堂教学更加实效。

今天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通过《圆锥的认识》说说我是如何应用农远资源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下面从以下八点进行说课: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

认识圆锥, 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 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 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 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 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 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 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既能创设教学情境, 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 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一等奖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一等奖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一等奖说课稿1、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

(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积。

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直观操作,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实物让学生认识直圆锥,通过圆锥体的点,线,面,认识圆锥体的底和高。

发挥学生四人小组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直圆锥及体积的认识。

2、运用电脑课件的动感突出重点。

圆锥体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圆锥体,把生活中的锥形物体放在屏幕上(如小麦堆,漏斗等),运用电脑闪动形式认识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某某某,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5、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2、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五、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六、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六年级的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5、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1、认识圆锥的特征(1)出示主题图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

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后回答:(2)通过了解圆锥的形状不考虑物体的材质、颜色,只考虑形状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4)教师小结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人教六年级下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二、评价学习目标确定后,用什么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这就要根据目标来设计适合的评价方案,下面是请看评价设计:1.通过提问“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等问题,课堂观察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等学习情况,以及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1。

2.通过提问“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你认为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课堂观察学生动手操作情况、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以及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2。

3.通过提问“请你快速转动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谁能具体说说三角形旋转后得到的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课堂观察学生表情以及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3。

三、学习在本节课中,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我将本节课进行如下安排:(一)【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为实现目标1: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用一块布把一个圆柱体遮住(圆柱体内部套住一个圆锥体),如果一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课一开始,我就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导入新课,以魔术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感受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主动进入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很自然地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问题2:你会说出圆锥的特征吗?在这个层次中,我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通过看看、摸摸、说说,多种感官都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特征,在实践中理解概念。

首先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可能会说(陀螺、漏斗、沙子、小麦等堆在地面时的形状等)接着引导观察特征:(1)取出自己准备的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找一生上台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顶点:1个面:2个底面(圆形)侧面(曲面)(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这时候老师要讲解并示范画: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至此达成目标1。

)(二)【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为实现目标2: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这一层次中,我设置了大量、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有目的的思考中展开学习探究。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高、一个低,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问题2:你知道圆锥的高在哪里吗?(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2)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

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学生在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在学习圆锥高的时候,我尽量给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敢于争辩。

在争论中“圆锥的高”一步步清晰,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问题3:你会测量圆锥的高吗?(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你们是怎么测的?上台演示一下。

大家是这样测的吗?这时候归纳圆锥高的测量方法:①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②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3)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师:那么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注意: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尺子必须竖直、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用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看这次我们测的结果是否一致?(生合作测量,并汇报。

)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在这个环节,我组织学生动手探究交流,寻找测量圆锥实物或模型的高的方法。

既突破了难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品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至此达成目标2。

)(三)【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为实现目标3: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 谁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1)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生答。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指导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应用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圆锥侧面的特征。

最后得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教师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题2: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硬纸,快速转动它,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由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是让学生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一活动我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轻松地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硬纸,快速转动它,看一看是什么形状。

(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表述)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旋转出来的圆锥,我还增加了强化辨析这一环节:出示:这两个三角形分别以2或3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一样吗?为什么?找多个学生回答,最后得出结论:以谁为轴旋转,谁就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谁能具体说说上面两个三角形旋转后得到的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生答)(至此达成目标3)(四)巩固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巩固练习,主要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1、练习四第1题:指出下列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2、练习四第2题:(1)先让学生猜想小旗转动后会是什么形状?(2)再连一连,之后同桌相互批改。

评价样题:1、判断:(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2、本册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接下来学生畅谈收获,此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经验。

五、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我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心海中思维的浪花,与学生一起在动手操作、交流释疑中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