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在就业领域中的地位愈发明显。
女性在就业中依然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
这种歧视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就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力求为改善女性在就业领域中的地位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1. 传统观念影响:传统观念对女性的人格、家庭角色、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
在许多人的心中,女性依然以家庭为重,职业只是因此很多人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认为他们更有能力和稳定性。
2. 薪酬差距:女性在同样工作岗位上的薪酬往往明显低于男性。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认为女性不需要赚那么多钱,而且女性在家庭角色方面承担的责任也更多,因此在薪酬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包容。
3. 职业选择受限:由于社会对女性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偏见,很多女性只能从事一些特定的职业,而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
这种偏见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4. 晋升机会不足:在许多企业和组织中,女性通常面临着晋升机会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对女性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质疑,以及对女性在高层管理岗位上的接受度不高所导致的。
二、对策分析1. 变革传统观念:要想改变女性在就业领域中的地位,首先要变革传统观念,打破人们对女性的传统印象。
只有当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期望发生改变时,女性在就业领域中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机会。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在就业领域中的权益和利益。
只有当女性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时,她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就业竞争中来。
3. 提倡平等薪酬:企业和组织应该提倡平等薪酬,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是在同一岗位上从事同样的工作,就应该享受相同的薪酬待遇。
4. 鼓励职业多样性:社会应该鼓励女性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尤其是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男性专属的工作。
就业歧视现象与社会公平
就业歧视现象与社会公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然而,就业歧视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给我国的社会公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就业歧视的定义、原因以及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建议。
一、就业歧视的定义就业歧视指的是在招聘、录用、薪酬及晋升等方面对某些人群进行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歧视可以基于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残疾或其他个人身份特征发生。
就业歧视不仅违背了劳动法律法规,更严重地削弱了社会公平。
二、就业歧视的原因1. 观念陈旧:一些雇主和招聘者对特定群体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他们在能力和素质上存在局限,从而不公正地拒绝录用。
2.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常常被认为不适合从事某些职业,尤其是高薪高地位的职位。
因此,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性别歧视的问题。
3. 年龄歧视:一些雇主倾向于招聘年龄较轻的员工,认为他们更加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忽视了中年群体的能力和经验。
4. 地域歧视:一些企业偏向于招聘本地人,对外地人持有歧视态度。
这种地域歧视使得外地就业者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就业难度。
三、就业歧视对社会公平的影响1. 人才浪费:就业歧视造成了一些具备优秀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无法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浪费了社会资源。
2. 社会不公:就业歧视使得特定群体难以得到公平的机会,增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3. 经济损失:就业歧视限制了人们的工作选择,使得部分人无法发挥其最大的工作潜力,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建议1. 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各类歧视行为,并加强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强化法律的威慑力。
2. 提升社会观念: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对多元人才价值的认知,提高公众对就业歧视的警惕性,促进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用人观念。
3. 完善就业机会平台:政府应加大对就业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就业机会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就业歧视是指为实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基于身份、性别、种族、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残障、身体健康状况、相貌等原因, 对劳动者进行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
该情况破坏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的权利。
但基于特定职业内在需要而区别对待的不应被视为歧视。
一、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1. 户口歧视。
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长期的存续, 导致二元户籍制度。
户口歧视便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户口歧视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歧视农村户口;二是歧视外来人口。
2. 性别歧视。
这是就业中几乎所有女性都曾遇到的问题。
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显然是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和践踏。
3. 健康歧视。
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
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
如乙肝歧视问题, 已经引起全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强烈反应。
4. 学历歧视。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招规模的逐年扩大, 涌入求职场所的劳动者的整体学历水平也相对地提高得很快, 伴随而来的是用人单位的条件也水涨船高, 即使是一些适合大专生的岗位, 也非要本科生、研究生不可, 导致人才浪费的现象。
5. 履历歧视。
有的用人单位不组织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 而是过分注重劳动者的履历, 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
还有一些招聘中, 注明要求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相关工作经历等条件, 以规避“劳动法”为其设定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义务。
履历歧视导致了很多求职者夸大事实, 凭空捏造履历, 对社会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体貌歧视、年龄歧视、属相歧视、婚姻歧视, 甚至连姓氏、血型都会产生歧视, 甚至有的证券公司拒绝录用姓“阴”的, 只要姓“阳”, 五花八门, 歧视理由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二、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1. 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
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是数量巨大, 素质不高, 技能缺乏, 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都缺乏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意识和筹码。
6484 就业歧视的成因与对策
就业歧视的成因与对策引言就业歧视是指在招用、录用和使用劳动者过程中,因其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年龄、性取向、偏好等因素而采取不公正、不合理的行为和做法,以及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行为。
近年来,就业歧视现象愈演愈烈,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笔者将探讨就业歧视的成因和对策。
成因分析就业歧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主要的几个方面:1.种族歧视。
在招聘中,有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只招对方省市的人,或者只招某些少数民族,这就是明显的种族歧视。
2.性别歧视。
女性在就业时面临很大的就业歧视,有些企业拒绝招女工作人员,可能观念上更倾向男性相关专业。
这就是明显的性别歧视。
3.年龄歧视。
有些用人单位会要求招聘者的年龄在25岁以下或40岁以上等等,这就是年龄歧视。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年龄过大或较小的人缺乏经验和能力。
4.学历歧视。
某些用人单位认为只有国内名牌大学才是优秀的,从而拒绝了其他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这就是学历歧视。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就业歧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就业歧视行为打击力度。
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纠正和追究,制定严格的相关法规和规章,确保对违规行为的有力制裁。
2.用人单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用人单位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公正、公平的用人理念,确保招聘过程中不歧视任何人,确保工作环境没有歧视行为。
3.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尽量提高自身的使用价值,只有用人单位看到了你的价值,才会愿意雇用你,实现你的就业愿望。
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吧。
结论就业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面对就业歧视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它。
通过的法律和道德教育,个人不断努力,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
然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遇到就业歧视现象,这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
一、就业歧视的原因1. 教育与能力不匹配:尽管大学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可能没有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导致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2. 年龄与经验因素: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年龄较小的特点可能导致雇主对他们的不信任。
3. 观念与偏见:一些雇主可能会对大学生存在误解与偏见,认为他们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适应能力等,从而导致对他们的就业歧视。
4. 学历泛滥与就业瓶颈:现代社会大学生的学历普遍提高,导致供大于求,一些企业为了筛选人才只能采取就业歧视的方式来应对学历泛滥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实践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校期间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 优化职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所在,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并提供求职推荐。
4. 增加就业信息透明度:政府和学校应该建立更加透明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更多真实、全面的就业信息,减少就业歧视的产生。
5. 强化法律保护: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歧视行为的监管,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6.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和其家长应有正确的就业观念,不仅仅追求名校与高薪,还应注重培养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总结: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不公平,因此,学校、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加强实践教育、优化职业指导、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增加就业信息透明度、强化法律保护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机会。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就业歧视是指为实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基于身份、性别、种族、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残障、身体健康状况、相貌等原因,对劳动者进行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
该情况破坏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的权利。
但基于特定职业内在需要而区别对待的不应被视为歧视。
一、1.的存续,2.“只践踏。
3.歧视。
4.,即使是5.履历歧视。
有的用人单位不组织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而是过分注重劳动者的履历,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
还有一些招聘中,注明要求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相关工作经历等条件,以规避“劳动法”为其设定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义务。
履历歧视导致了很多求职者夸大事实,凭空捏造履历,对社会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体貌歧视、年龄歧视、属相歧视、婚姻歧视,甚至连姓氏、血型都会产生歧视,甚至有的证券公司拒绝录用姓“阴”的,只要姓“阳”,五花八门,歧视理由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二、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1.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
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是数量巨大,素质不高,技能缺乏,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都缺乏和用人单位,迫于2.化,3.权,, 4.12身高、相貌、经验、血型等因素,也应该在违背其工作性质或与此相关因素的要求上,在法律上规定其为歧视行为。
这些规定的不健全使得劳动者在主张权利的时候缺少了法律依据,用人单位也为所欲为。
其次,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虽然有着保护劳动者平等权和劳动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的规定,但是过于宽泛,缺少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而且没有合理就业限制的规定。
最后,缺乏相应的救济渠道。
我国“劳动法”是侧重调整已经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规范,对于尚处于求职阶段的劳动者与正在招聘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规范。
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并未将就业歧视纳入受案范围,受到歧视对待的劳动者无法依照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获得救济。
就业歧视问题解析
就业歧视问题解析近年来,不少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就业歧视指的是在招聘、录用和职场晋升中,因为个体的某种属性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本文将对就业歧视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就业歧视的种类1.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最为常见的就业歧视现象之一。
在某些行业或职位中,女性面临着晋升机会少、薪资待遇低等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平等就业的原则,也使得女性在职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2. 年龄歧视年龄歧视是指对年长或年轻人在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对待。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给予首选年轻人的倾向,或者对年长人员进行歧视待遇,限制他们的晋升机会。
这种歧视现象既损害了个体的权益,也浪费了社会的人力资源。
3. 地域歧视地域歧视是指对特定地域的人员给予不公平待遇。
在一些发达地区,对于来自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的求职者存在着偏见和歧视。
地域歧视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就业机会,也加剧了城乡差距。
4. 学历歧视学历歧视是指对没有高学历的求职者给予不公平待遇。
一些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求职者,而对其他具备技能和经验的人员不给予公平机会。
这种现象阻碍了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人员的个人发展。
二、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1. 观念落后就业歧视问题的存在与一些观念落后、思想保守有关。
一些用人单位对于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给予歧视的想法仍然存在,这种片面的观念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公平。
2. 盈利驱动有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对个体能力与背景的匹配,但也存在着过分追求利益的倾向。
他们更加注重利润和效益,而忽略了个体的权益和福利。
3. 体制性因素部分就业歧视问题也与体制性因素有关。
一些行业或职位对性别、年龄、学历等有明确规定,并且由体制决定了招聘和录用的方式。
这种体制性的歧视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三、解决就业歧视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应出台更加完善的就业歧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个行业和职位在招聘和录用过程中不得以性别、年龄等因素歧视求职者。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就业歧视是指为实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基于身份、性别、种族、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残障、身体健康状况、相貌等原因, 对劳动者进行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
该情况破坏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的权利。
但基于特定职业内在需要而区别对待的不应被视为歧视。
一、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1. 户口歧视。
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长期的存续, 导致二元户籍制度。
户口歧视便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户口歧视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歧视农村户口;二是歧视外来人口。
2. 性别歧视。
这是就业中几乎所有女性都曾遇到的问题。
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显然是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和践踏。
3. 健康歧视。
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
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
如乙肝歧视问题, 已经引起全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强烈反应。
4. 学历歧视。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招规模的逐年扩大, 涌入求职场所的劳动者的整体学历水平也相对地提高得很快, 伴随而来的是用人单位的条件也水涨船高, 即使是一些适合大专生的岗位, 也非要本科生、研究生不可, 导致人才浪费的现象。
5. 履历歧视。
有的用人单位不组织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 而'..是过分注重劳动者的履历, 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
还有一些招聘中, 注明要求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相关工作经历等条件, 以规避“劳动法”为其设定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义务。
履历歧视导致了很多求职者夸大事实, 凭空捏造履历, 对社会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体貌歧视、年龄歧视、属相歧视、婚姻歧视, 甚至连姓氏、血型都会产生歧视, 甚至有的证券公司拒绝录用姓“阴”的, 只要姓“阳”, 五花八门, 歧视理由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二、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1. 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
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是数量巨大, 素质不高, 技能缺乏, 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都缺乏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意识和筹码。
就业歧视热点分析报告
就业歧视热点分析报告就业歧视热点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就业歧视是指在招聘、录用、晋升等环节中,用人单位以种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地域等个体特征为由,给予应聘者或者在职员工不公正待遇或者不合理要求的行为。
就业歧视是社会中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在人口多样化和社会进步的现代社会。
二、就业歧视的热点分析1.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就业歧视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受到限制和歧视,例如被要求具备特定的外貌、服装、身材,或者对于职位晋升存在天花板。
此外,女性在怀孕、产假期间也往往受到权益的限制和公司的待遇差异。
2. 年龄歧视年龄歧视是指以年龄为由,对求职者或者员工进行歧视。
年轻人往往受到公司产业经验的限制,而年长者则会遭受公司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
此外,公司晋升制度和薪资待遇的不公平分配也是年龄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
3. 种族歧视种族歧视是指以种族身份为由,给予求职者或员工不公平待遇的行为。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种族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例如,某些公司对于英语非母语的求职者存在偏见,或者对于特定族裔在晋升和高薪职位上存在偏见。
4. 地域歧视地域歧视是指以地域身份为由,对求职者或员工进行歧视,例如某些城市的居民在其他城市求职时可能受到拒绝或者更高的门槛要求。
此外,也存在城乡和沿海地区的就业差距问题,使得地域歧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5. 婚姻状态歧视婚姻状态歧视包括对未婚、已婚、有子女或无子女等婚姻状况的歧视。
例如,在女性求职时,已婚、有子女的女性往往会被认为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存在矛盾,影响了她们的职业发展。
三、就业歧视问题的影响就业歧视问题对个体、公司和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就业歧视削弱了个体的人权和劳动权益,对其造成了心理和经济上的伤害。
其次,就业歧视限制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导致员工士气低下,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
最后,就业歧视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歧视问题及应对策略
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歧视问题及应对策略引言:当前,尽管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但就业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歧视问题。
无论是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还是种族歧视,这些都给求职者和雇主带来了许多不便。
本文将深入探讨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歧视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性别歧视1.现状与表现性别歧视在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
统计数据显示,在同样条件下,女性从事某些职业的机会较男性少。
此外,在工资待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女性通常会收到更低的薪水。
性别定势观念仍然影响着雇主和招聘者的决策。
2.应对策略(1)推行平等就业政策: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制定法律法规,并确保其执行力度。
针对雇主进行差别待遇的处罚力度应得到加强。
(2)鼓励女性参与科学技术领域:改变人们固有认知,宣传并倡导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平等参与,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二、年龄歧视1.现状与表现年龄歧视是较为普遍的就业市场问题之一。
年轻人入职难、中年人升职难、老年人再就业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求职者。
雇主通常认为,年轻人欠缺工作经验,而中老年人可能在健康方面存在风险。
2.应对策略(1)建立公正的选拔流程:通过建立合理、公正的招聘流程,平等对待不同年龄段的求职者。
(2)强调终身学习意识:鼓励个体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保持与时俱进。
(3)政府支持老年再就业:政府可以推出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从事的岗位。
三、种族歧视1.现状与表现种族歧视也是就业市场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求职者在工作选择上受到了种族背景的限制。
雇主有时基于偏见和歧视,将人们的能力归因于他们的种族,并对其进行不公平的评价和待遇。
2.应对策略(1)建立多元化工作环境:雇主应鼓励和推动组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团队,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给各个种族的员工。
(2)提供多样性培训:组织多样性培训活动,加强员工对多元文化背景的了解与尊重,减少偏见的存在。
(3)制定反歧视政策: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反歧视政策,确保在就业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就业歧视作为就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给广大求职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就业歧视问题更加突出,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深入研究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现状1.性别歧视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一直存在。
尤其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保守和封闭的地区,女性在就业中常常受到性别歧视。
一些企业对女性员工的录用和薪酬待遇存在不公平现象,这使得女性在职场中的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2.年龄歧视年龄歧视是我国就业市场中的另一大问题。
部分用人单位对年轻人有偏见,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和稳定性,不愿意招聘年轻人。
与此对于年长者,一些用人单位也存在歧视现象,认为他们已经年龄大,身体状况可能不如年轻人,影响工作效率。
3.地域歧视在我国,城乡差别较大,一些用人单位比较倾向于招聘城市户口的求职者,而对农村来的求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地域歧视使得农村来的求职者在城市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也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就业差距。
4.身份歧视在我国,户口、身份证明等因素也成为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本地户口的求职者,而对外地户口的求职者持有排斥态度,导致外地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歧视。
以上种种就业歧视问题不仅损害着个人的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1.加强立法保障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应加强就业歧视相关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就业歧视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督促用人单位遵循公平原则,不得以性别、年龄、地域和身份等因素歧视求职者。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社会宣传等途径,加强对就业歧视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就业歧视问题的认识,倡导公平就业理念,培养求职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引导用人单位树立公平的招聘理念。
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一些问题却凸显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歧视。
在许多招聘过程中,大学生常常面临着来自用人单位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缺乏工作经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的机会,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2. 学历不匹配:有时候,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学历的过分看重。
他们更倾向于招聘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而对本科生持有偏见。
3. 年龄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可能更青睐年龄稍大的应聘者,他们认为年龄较大的人更成熟稳重,并且在工作经验方面更有优势。
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陷入不利境地。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针对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1. 工作实习: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实习,这样可以增加个人工作经验,提高应聘竞争力。
此外,通过实习也能够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增加就业机会。
2. 学业成绩突出: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要注重学业,争取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优秀的学业成绩可以证明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努力程度,增加他们的竞争力。
3.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学业成绩,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 发展个人特长:大学生要发展自己的个人特长,争取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或者专业人士。
个人特长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够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
5. 争取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减少就业歧视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日益凸显,给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环境的改善。
一、就业歧视问题的背景原因1. 学历过剩引发的就业竞争激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普及,导致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相对职位的数量并未相应增加。
这种供需失衡的现象使得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挑剔。
2.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一些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
这种认识导致了对有经验者的偏好,并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歧视。
3. 就业导向不合理:过于追求名校、热门专业的就业导向使得一些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一些行业对女性、少数民族、农村学生等具有特殊身份的学生存在偏见。
二、针对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1. 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大学应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实践经验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 改变用人观念与制度:企业应更加注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而非过于偏重学历和工作经验。
同时,建立公正的员工招聘程序,避免歧视行为的出现。
3. 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人行为。
同时,鼓励企业设立实习基地,提供更多机会给予毕业生实践锻炼。
4. 加强就业指导与咨询:学校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职业规划、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帮助毕业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成功率。
5. 增加中小微企业的机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提供更多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中小微企业对于人才较为宽容,也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是当前教育就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改变用人观念与制度、强化政府监管和引导、加强就业指导与咨询以及增加中小微企业的机会等对策将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满意度。
就业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就业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在招聘流程中还是在工作场所中,都可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和人类尊严。
本文将从就业歧视的定义、存在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就业歧视的定义就业歧视指的是用种族、年龄、性别、宗教、性取向、残疾等身份特征作为招聘或在工作场所中所进行的歧视行为,造成某些人不能得到公平的机会或权益的现象。
这种行为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它不仅破坏了个人的尊严,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公正。
二、存在的原因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人们的主观因素。
很多人觉得特定的人群不适合在某个行业或工作中,这种观念往往来源于某种刻板印象和偏见。
其次,是社会结构的因素。
某些行业或企业对一些特定群体的就业有着固定的偏见和观念。
再者,是法律法规的限制。
一些法律法规虽然对就业歧视加以禁止,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裁。
三、影响就业歧视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社会公正。
社会是一个平等、公正的整体,如果就业歧视现象过于频繁,就会助长一些人的不公正心理,导致社会和谐的破坏。
其次,它影响了个人的尊严。
就业歧视让一些人感到自己不被认可和尊重,这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他们带来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影响。
最后,它也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不公正的就业环境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不稳定,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市场形象。
四、对策针对就业歧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不同层面进行宣传、监督和制度建设。
具体如下:1. 推动法律法规的健全和落实。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立法工作,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政策文件,加强对企业和单位的监管,严格追究歧视者的法律责任。
2. 完善社会教育体系。
要提高人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增强对就业歧视现象的认识和避免出现歧视行为。
3. 加强媒体宣传。
就业歧视现象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就业歧视现象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在现代社会,就业是每个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是一个人和家庭获得安全和稳定的基石。
然而,尽管我们的社会和法律制度一再提倡平等,但就业歧视现象却时有发生。
就业歧视表现在雇用、职业晋升、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多个方面,给劳动者带来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影响社会公平及和谐。
因此,本文将就就业歧视现象的成因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一、归因为主观歧视歧视是形成于社会文化、习俗及经济背景交织的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不同的因素,就业歧视可分为结构性歧视和个体歧视。
其中,个体歧视又可分为执法型歧视和亚文化型歧视。
执法型歧视是指某些雇主或招聘者在聘用时,明显违反平等的相关制度或法律,特别是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蓄意差别对待,在聘用过程中造成的一种明显的不平等待遇。
亚文化型歧视是指某些民族或文化群体有没有科学依据的特殊形容词或定义,使得这些群体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进而造成失业、经济困难、社会隔离和不安全感等一系列问题。
主观歧视的发生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差异性歧视差异来自于社会的不同人群在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不同背景,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及其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化和矛盾也逐渐加剧,不同阶级之间的分类甚至使得某些劳动力在雇佣和职业晋升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视。
2. 信息不对称在招聘和录用过程中,求职者往往需要对自己进行个人描述和展示,而不同背景和教育水平的人对于这种表述的方式和内容往往有巨大的差异。
如果招聘方对这些表述缺乏有效的了解,那么就会对求职者产生不公正的判断。
此外,也有一些招聘、人力资源等中介机构故意误导求职者,提高自己的招聘成功率和收益。
3. 企业利益和文化背景企业利益是拥有高效运转的企业最终目的之一。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雇主可能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和文化背景,针对招聘和录用普通工人、管理人员等多个层次的人群进行歧视。
例如,某些国际化的公司雇佣人员时更喜欢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因为这样可以在沟通和管理方面更加高效。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就业歧视现象。
大学生就业歧视指的是用人单位或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帮助大学生缓解这一困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歧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历门槛过高:许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设定较高的学历门槛,导致很多实力出众但学历不够高的大学生无法被录用。
2. 工作经验不足:许多单位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然而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往往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
3. 薪酬不合理:与其他申请者相比,单位往往会对大学生的薪酬进行压缩,给予低于市场标准的待遇,这对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所带来的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仅对个人造成负面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1. 社会稳定性下降:如果大学生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被较低待遇录用,他们可能会通过参与抗议活动或其他不良的行为来表达不满,从而对社会稳定性造成影响。
2. 人才流失:由于就业机会的限制,许多优秀的大学生被迫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去其他城市或国家就业,导致本地区的人才流失,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教育投资将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这可能会降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意愿,对整个教育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
同时,要建立起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 加强就业指导:大学要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就业技能。
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就业歧视是指为实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基于身份、性别、种族、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残障、身体健康状况、相貌等原因; 对劳动者进行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该情况破坏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的权利..但基于特定职业内在需要而区别对待的不应被视为歧视..一、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1. 户口歧视..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长期的存续; 导致二元户籍制度..户口歧视便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户口歧视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歧视农村户口;二是歧视外来人口..2. 性别歧视..这是就业中几乎所有女性都曾遇到的问题..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显然是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和践踏..3. 健康歧视..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如乙肝歧视问题; 已经引起全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强烈反应..4. 学历歧视..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招规模的逐年扩大; 涌入求职场所的劳动者的整体学历水平也相对地提高得很快; 伴随而来的是用人单位的条件也水涨船高; 即使是一些适合大专生的岗位; 也非要本科生、研究生不可; 导致人才浪费的现象..5. 履历歧视..有的用人单位不组织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 而是过分注重劳动者的履历; 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还有一些招聘中; 注明要求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相关工作经历等条件; 以规避“劳动法”为其设定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义务..履历歧视导致了很多求职者夸大事实; 凭空捏造履历; 对社会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体貌歧视、年龄歧视、属相歧视、婚姻歧视; 甚至连姓氏、血型都会产生歧视; 甚至有的证券公司拒绝录用姓“阴”的; 只要姓“阳”; 五花八门; 歧视理由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二、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1. 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是数量巨大; 素质不高; 技能缺乏; 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都缺乏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意识和筹码 ..由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的对话; 迫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2. 从用人单位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人单位追求成本可控下的利益最大化; 在确定用人支出的情况下; 追求更大效益地利用员工的使用价值; 不可避免会对劳动者产生区别对待..3. 从政府方面来分析..有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行政管理规定时出台了一些带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即使企业有歧视性做法; 也被当作是用人自主权; 推托监管责任; 敷衍了事..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 劳动监察部门却鲜有干预;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就业歧视的严重性; 即使意识到了; 也觉得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缺乏执法依据..4. 劳动法制方面的原因..首先; 我国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定十分有限..我国没有统一的反就业歧视立法; 也没有哪一部法律对就业歧视作出明确界定; 仅“劳动法”第12条列举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四种就业歧视; 而对于年龄、户籍、学历、身高、相貌、经验、血型等因素; 也应该在违背其工作性质或与此相关因素的要求上; 在法律上规定其为歧视行为..这些规定的不健全使得劳动者在主张权利的时候缺少了法律依据; 用人单位也为所欲为..其次; 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虽然有着保护劳动者平等权和劳动就业权; 反对就业歧视的规定; 但是过于宽泛; 缺少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而且没有合理就业限制的规定..最后; 缺乏相应的救济渠道..我国“劳动法”是侧重调整已经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规范; 对于尚处于求职阶段的劳动者与正在招聘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规范..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并未将就业歧视纳入受案范围; 受到歧视对待的劳动者无法依照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获得救济..三、解决就业歧视的应对策略1. 国外各地反就业歧视立法概述..英国的“禁止年龄歧视法”禁止雇主以年龄为由; 解雇或拒绝招收雇员..“禁止年龄歧视”被认为是近30年来英国关于劳工的法律条文的最大变化; 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适用于企事业部门的招募、培训、升迁、裁员和退休等各个领域..日本在1985年制定了“佣机会平等法”; 做出了相应的反歧视规定..美国1973年颁布的职业恢复法则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患者和残疾人实施保护; 拒绝雇佣HIV 阳性的人被视为违法..美国国会所制定的主要的反就业歧视法案; 1963年颁布的同酬法是美国第一个现代反就业歧视立法..同酬法规定; 禁止对从事实质意义上相同工作的受雇人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报酬歧视..2. 我国应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构想..在市场自发调节的同时;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只有通过立法加强政府干预;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歧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 我国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衡量标准..可以参照美国的经营必需Business Necessity 原则; 当产生纠纷时; 雇主必须证明这些测试和其他活动是与工作相关联的..用人单位在用人选择上; 应该基于工作性质、需求以及员工工作能力或与此相关因素进行选择; 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 不过有的限制也是合理的; 一些特殊行业如高空作业、井下作业; 要尽量减少女工的数量; 这非但不是歧视; 还是对其身心的保护..因此; 制定就业歧视标准就显得异常重要..作为法律调整对象; 拟制定的反就业歧视法中首先应界定就业歧视的范围..就此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可以参照195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就业歧视的涵义做出界定..该公约规定:就业歧视是根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民族血统、社会出身、年龄、婚育状况、身体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外貌等因素而对劳动者采取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 从而使劳动者不能就业或者不能享受均等就业机会的行为..2完善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目前; 我国不仅缺乏就业歧视的界定标准; 即使可以确定是就业歧视的案件也很难找到合法有效的救济途径..尽管会发生在劳动者从业过程中; 但大部分还是发生在招聘时..对于后者由于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因而无法以劳动纠纷为由请求劳动仲裁部门保护..因此; 将来的立法中要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 把就业歧视纳入法院的管辖范围; 劳动者可以因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就业歧视向法院提起诉讼..3加强执法监察的力度..未来的“反就业歧视法”应明确规定发生就业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并细化判定标准; 具化惩罚、制裁条款; 使得司法裁判机关处理类似案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诉讼途径毕竟是受害人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耗时费力; 成本很高..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立法; 考虑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内也设立一个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从组织上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对于违反平等就业规定; 实行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加大行政监察和处罚力度..事实上; 没有独立的、强有力的执法机构; 制度设计无论多么完美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就业歧视机构设置是国家反就业歧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娄耀雄.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 J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4; 3 .2吴忠民. 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J . 江海学刊; 2003; 10 .。
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其对策
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其对策近年来,就业歧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加剧,其中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受到的歧视尤为突出。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对受到歧视的个体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将从歧视的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歧视的成因1. 观念落后就业歧视的根源往往在于观念上的落后。
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着某些特定群体优越意识的问题,尤其是男女不平等、地区不平等、种族不平等等问题,导致社会环境对某些人群的歧视仍然十分普遍和严重。
此外,由于就业歧视涉及到相当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传统,这也导致了就业歧视问题的难以解决。
2. 基础不足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基础不足。
一些学校不均衡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差、官僚主义、不良社会风气等都会导致群体基础不足,这些基础不足使得他们面对竞争的时候难以与他人相比,从而在招聘和职位晋升的时候遭到歧视。
3. 就业市场的不规范就业市场不规范,也是导致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公司只看重个人的出身背景、社会关系、面貌等,而忽视了个人的能力和业绩。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不遵循公平和正义原则,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人安排进入企业,排挤掉了有实力和能力的人。
二、就业歧视的对策1.加强教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歧视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教育。
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平意识。
同时,中小学校和高校应该重视特才培训,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历证书。
只有我们把人才培养好,才能有优秀的人才进入各行各业,从而达到整体就业市场的高水平。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同时,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歧视行为的惩罚力度。
当然,相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兑现照应政策,这将引领企业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从而逐步改变就业歧视的倾向。
3.多元化招聘策略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招聘策略,不仅仅是跟据人的出身和成长背景,而是更要看重个人的能力和业绩。
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就业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很多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各种歧视,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就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社会对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视和改善。
一、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1. 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女性的角色是在家庭中养育孩子、照顾家庭,而男性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这种思想对很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很多雇主在招聘时更愿意选择男性而不是女性。
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加剧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公平待遇。
2. 职场性别歧视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中,依然存在着对女性的职场性别歧视现象。
对女性的职位升迁慢、薪酬较低、工作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是职场性别歧视的体现,这使得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往往更加艰难。
3. 育儿假期和职业重返问题很多女性在生育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产假,而在职业重返后往往会面临职场竞争激烈、重新适应工作环境、被忽视的困境。
这使得一些雇主对雇佣女性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了女性在职场中的发展。
4. 教育水平偏低在一些地区,女性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她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育水平的偏低也会导致女性在职场中难以获得重要的技能和知识,使得她们更容易成为就业歧视的对象。
1. 宣传教育,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公共教育的作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改变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使人们认识到女性在职场上同样有能力、有价值,从而减少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2. 加强法律保护,严惩歧视行为加强法律的保护,严格打击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行为,给予受害者相应的赔偿和补偿,以此来震慑和减少对女性的歧视。
3. 企业平权意识,加强职场培训企业应当树立平等就业观念,加强对女性员工的培训和关怀,提高女性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减少职场性别歧视的现象。
4. 政府支持,实施有利政策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给予女性,鼓励和支持女性参与各种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同时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女性友好政策,减少女性在职场中的歧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
策分析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就业歧视是指为实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基于身份、性别、
种族、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残障、身体健康状况、相貌等原因, 对劳动者进行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
该情况破坏了劳动者
的平等就业的权利。
但基于特定职业内在需要而区别对待的不应被
视为歧视。
一、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
1. 户口歧视。
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长期
的存续, 导致二元户籍制度。
户口歧视便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户口歧视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歧视农村户口;二是歧视外来人口。
2. 性别歧视。
这是就业中几乎所有女性都曾遇到的问题。
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显然是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和践踏。
3. 健康歧视。
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
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
如乙肝歧视问题, 已经引起全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强烈反应。
4. 学历歧视。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招规模的逐年扩大, 涌入求职场所的劳动者的整体学历水平也相对地提高得很快, 伴随而来的是用人单位的条件也水涨船高, 即使是一些适合大专生的岗位, 也非要本科生、研究生不可, 导致人才浪费的现象。
5. 履历歧视。
有的用人单位不组织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 而是过分注重劳动者的履历, 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
还有一些招聘中, 注明要求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相关工作经历等条件, 以规避“劳动法”为其设定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义务。
履历歧视导致了很多求职者夸大事实, 凭空捏造履历, 对社会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体貌歧视、年龄歧视、属相歧视、婚姻歧视, 甚至连姓氏、血型都会产生歧视, 甚至有的证券公司拒绝录用姓“阴”的, 只要姓“阳”, 五花八门, 歧视理由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二、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1. 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
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
是数量巨大, 素质不高, 技能缺乏, 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都缺乏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意识和筹码。
由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的对话, 迫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
2. 从用人单位来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人单位追求成本可控下的利益最大化, 在确定用人支出的情况下, 追求更大效益地利用员工的使用价值, 不可避免会对劳动者产生区别对待。
3. 从政府方面来分析。
有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行政管理规定时出台了一些带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即使企业有歧视性做法, 也被当作是用人自主权, 推托监管责任, 敷衍了事。
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 劳动监察部门却鲜有干预, 他们并没有
意识到就业歧视的严重性, 即使意识到了, 也觉得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而缺乏执法依据。
4. 劳动法制方面的原因。
首先, 我国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定十分有限。
我国没有统一的反就业歧视立法, 也没有哪一部法律对就业歧视作出明确界定, 仅“劳动法”第12条列举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
信仰四种就业歧视, 而对于年龄、户籍、学历、身高、相貌、经验、血型等因素, 也应该在违背其工作性质或与此相关因素的要求上, 在
法律上规定其为歧视行为。
这些规定的不健全使得劳动者在主张权
利的时候缺少了法律依据, 用人单位也为所欲为。
其次, 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虽然有着保护劳动者平等权和劳动就业权, 反对就业歧视的规定, 但是过于宽泛, 缺少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而
且没有合理就业限制的规定。
最后, 缺乏相应的救济渠道。
我国“劳
动法”是侧重调整已经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规范, 对于尚处于求职阶段的劳动者与正在招聘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几
乎没有规范。
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并未将就业歧视纳入受案范围, 受到歧视对待的劳动者无法依照劳
动争议的处理方式获得救济。
三、解决就业歧视的应对策略
1. 国外各地反就业歧视立法概述。
英国的“禁止年龄歧视法”禁止雇主以年龄为由, 解雇或拒绝招
收雇员。
“禁止年龄歧视”被认为是近30年来英国关于劳工的法律条
文的最大变化, 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适用于企事业部门的招
募、培训、升迁、裁员和退休等各个领域。
日本在1985年制定了“佣机会平等法”, 做出了相应的反歧视规定。
美国1973年颁布的职业恢复法#则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患者和残疾人实施保护, 拒绝雇佣HIV 阳性的人被视为违法。
美国国会所制定的主要的反就业歧视法案, 1963年颁布的同酬法是美国第一个现代反就业歧视立法。
同酬法规定, 禁止对从事实质意义上相同工作的受雇人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报酬歧视。
2. 我国应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构想。
在市场自发调节的同时,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只有通过立法加强政府干预,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歧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 我国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 1)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衡量标准。
可以参照美国的经营必需( Business Necessity )原则, 当产生纠纷时, 雇主必须证明这些测试和其他活动是与工作相关联的。
用人单位在用人选择上, 应该基于工作性质、需求以及员工工作能力或与此相关因素进行选择, 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
不过有的限制也是合理的, 一些特殊行业如高空作业、井下作业, 要尽量减少女工的数量, 这非但不是歧视, 还是对其身心的保护。
因此, 制定就业歧视标准就显得异常重要。
作为法律调整对象, 拟制定的反就业歧视法#中首先应界定就业歧视的范围。
就此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可以参照195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就业歧视的涵义做出界
定。
该公约规定:就业歧视是根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民族血统、社会出身、年龄、婚育状况、身体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外貌)等因素而对劳动者采取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 从而使劳动者不能就业或者不能享受均等就业机会的行为。
( 2)完善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
目前, 我国不仅缺乏就业歧视的界定标准, 即使可以确定是就业歧视的案件也很难找到合法有效的救济途径。
尽管会发生在劳动者从业过程中, 但大部分还是发生在招聘时。
对于后者由于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因而无法以劳动纠纷为由请求劳动仲裁部门保护。
因此, 将来的立法中要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 把就业歧视纳入法院的管辖范围, 劳动者可以因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就业歧视向法院提起诉讼。
( 3)加强执法监察的力度。
未来的“反就业歧视法”应明确规定
发生就业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并细化判定标准, 具化惩罚、制裁条款, 使得司法裁判机关处理类似案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但诉讼途径毕竟是受害人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耗时费力, 成本很高。
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立法, 考虑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内也设立一个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从组织上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
对于违反平等就业规定, 实行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加大行政监察和处罚力度。
事实上, 没有独立的、强有力的执法机构, 制度设计无论多么完美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就业歧视机构设置是国家反就业歧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 1]娄耀雄.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 J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4, ( 3) .
[ 2]吴忠民. 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J ]. 江海学刊,
200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