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6.1 概述
通常认为原地应力状态产生的原因有二: 一是上覆岩层(overburden )的重力; 二是由构造运动( structural movement )产生的构造应力
(tectonic stresses ) 。
假设构造运动不影响垂向原地应力,只产生水平方向的原 地应力分量 ,则原应力状态可描述为: 铅垂主应力(上覆岩层压力) 最大水平主应力
汇交的方式对断层周围的应力有较大影响,断层汇而不交的地区和端点附
近尤其是汇而不交的区域应力值较高,同时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变化较大。
20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3、断层有使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趋
势。
根据统计,断层的存在可使应力场方向发生转向,并 有使最大水平地应力垂直于断层走向的趋势。这是由于断 层面上不能承受大的剪应力,地应力在断层走向上的分力 容易被释放,导致地应力与断层走向垂直。
是随时间演化的、非稳定应力场。 按时期,构造应力场可划分为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今构造应力场。
就其研究范围而言,构造应力场又可分为局部构造应力场(某一构造
单元的应力分布规律)、区域构造应力场(某一地区的应力分布规律)及 全球构造应力场。
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使得原地应力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大水平
地应力有可能超过上覆岩层压力。
H
u 1 ( v aP p ) ap p 1 u
u h 2 ( v aP p ) ap p 1 u
8
6.1 概述
表6-1
分类 依据
地质 年代 分 类
地应力分类(据李志明,张金珠)
定 义
古地应力 现今地应力 重力应力
18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二 )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
断层的形成是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滑动的结果,在一定的 应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层类型是基本固定的。 假定:断层所在地点的主应力方向之一是垂直的;在断层形成之前, 岩石是完整的,产生断层的岩石破裂过程遵循库伦准则,则可以由断层类 型推断三向地应力的相对大小。 正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大主应力 1 ,断层走向即为中等主应力 2 的方向。 逆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小主应力 ,断层走向为中等主应力 3 2 的方向 走向滑动断层:垂向应力是中等主应力 2 ,断层走向与最大(水平) 主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
析,可按行政区域划分,大致将我国分成三类地区:
16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①强烈构造应力区: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 宁夏、四川西部等。 ②中等构造应力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辽宁 南部、吉林延吉地区、安徽中部、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及广西等。 ③较弱构造应力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贵州、 四川东部、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 根据李方全的分析,我国华北地区,以太行山为界,东西两个区域 有较大的差别。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其主压应力轴方 向为近东西向,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地堑区,其主压应力方向则发生了急 骤变化,表现为近南北向。 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地区显然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有关,而太行山 以西的山西地堑区虽地处华北,但看来受印度板块向北运动和青藏隆起 的影响较大,可以说是东部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v ( z ) gdz
u H 1 v 1 u u h 2 v 1 u
最小水平主应力
其中, (z ) 为埋深为z处的岩石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7
6.1 概述
考虑孔隙压力的影响,原地应力状态表示为:
v ( z ) gdz
这一认识对于结合区域构造应力方向和断层发育情况
判断断块油气田内部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21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三)地应力与地质构造形态之间的关系
高水平应力往往出现在区域平面图上的地壳隆升带;而在地
壳沉降区,水平应力一般小于垂直应力。
通常,最大水平地应力在背斜轴部较低,向翼部逐渐升高, 最大水平应力的变化是在背斜轴部较快,在翼部变化较为平缓。
尤其是东部油田按上覆岩层重量计算垂向应力,是可以普
遍接受的。随深度的增加,构造应力不断加大,水平应力差 增大,应力方向趋于一致。
25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26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2 、 三大类岩石中地应力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19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当然,仅对正在发生断裂或发生过微断裂的地区,滑移方向与主应力 方向才有这种简单的关系。 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引起平面上地应力方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地层力学性质的非均匀性,其中断层的存在影响最大。
1 、平均来看,断层上的绝对应力值比外围地层低。 岩体断裂本质是一种能量耗散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水平主应力和 最大水平剪应力随离断层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断层上的绝对应力值比外围 地层低。 2 、断层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断层附加应力分布发生较大改变。 每条断层不仅影响各自周围的应力分布,而且彼此还互相影响。断层
古地应力:古地应力指某一地质时期或某一重要地质事件以前的地应
力。 现今地应力:现今地应力是目前存在的或正在活动的地应力。分析构
造形迹形成机理主要涉及古地应力,而石油工程则主要关心现今地应力。
3
6.1 概述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残余应力指除去外力作用以后,尚 残存在岩石中的应力。这种残余应力很小,往往只有零点几兆帕,所以常 忽略不计。 重力应力(gravity stress ):指由于上覆岩层(overburden )的 重量引起的地应力分量,特别指由于上覆岩层的重量产生的水平应力 (horizontal stress )大小。 热应力:热应力是指由于地层温度发生变化在其内部引起的内应力增 量,热应力主要与温度的变化和岩石刚度和热学性质有关。
构造应力 成 因 原地 应力 热应力
扰动应力 垂向主应力 水平主应力
应力 方向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一)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
由于岩体的非均匀冷却,或者岩体虽然是均匀冷却的,但与其 相邻的岩石单元的热膨胀系数却不相同,于是在岩体内部就会产生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 。 岩石介质中各种局部的矿物变化也会引起残余应力的产生。岩 体中的局部再结晶过程可能产生体积应变。矿物集合体含水量的变 化,也会产生应变(strain )和残余应力。 要全面掌握岩层各组成部分的热力学历史和细微的地质进化过
17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太行山构造带,正是一条在其东西两侧深部地壳结构和组成上有显著差 别的构造分界。秦岭东西构造带以南的华南地区,其主压应力方向相当一致, 为北西西至北西向。地应力绝对值在我国东、西部是不同的。东部相对较小, 而西部相对较大。 油田断块处于板块内部,其应力场受到板块构造运动的控制,这种由
破碎后的应力状态可以由保持破裂面平衡条件的要求来确定, 它与断裂前的应力状态(stress state )没有什么关系。即 从初始状态出发估计岩体周围应力状态是极其困难的。要成 功地确定原地应力状态就必须有一个确定局部应力张量的方
法。
14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二、 地应力的分布规律
15
地应力分布图
分层地应力:是指按地层分层分别给出不同层位的地应力值,非常重
要的是给出相邻地层的应力差。 地应力场:地应力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4
6.1 概述
二、地应力的分类
1971年加拿大第七届岩石力学讨论会上,对地应力从矿山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5
6.1 概述
三、地应力的描述方法 由于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并经受了多次复杂的 构造运动(structural movement ),使得岩石的原地应 力状态变得十分复杂。 为满足工程需要,一般认为原地应力状态由上覆岩层压 力 ( overburden pressure ) 和 两 个 水 平 方 向 的 主 应 力 (principal stress )组成。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地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其影响因素较多,分布规 律比较复杂。在我国,依据已积累的资料,对油田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有 以下认识。
一)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
1 、局部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中国大陆板块受到外部两个板块的推挤,即印度板块每年以5cm的速
度推挤和太平洋板块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推挤,同时受到西伯利亚和菲 律宾板块的约束。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板块发生变形。据陈宗基的分
程,在目前实际是不可能的,因此残余应力问题仍然构成一种制约
因素,使得基本力学原理或详尽的地质调查都无法对岩体中的应力 状态做出准确预报。
10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二)构造应力(tectonic stresses )
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使地下产生了极其复杂的不同形态、不同方位、
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以及不同次序的构造形迹,就是说构造应力场实质上
(oil and gas production )等活动进行之前,地层中地应力的原始
大小。
研究的 目的意义
2
6.1 概述
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
扰动应力:指钻井、油气开采等活动在地层中产生的地应力改变。
构造应力(structural
stresses ):由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
力叫构造应力。在地质力学中常把构造应力叫做地应力,是指导致构造运 动、形成各种构造形迹的那部分应力。
而向斜的轴部(低点部位)则常常有较高应力。构造的陡带、倾
伏端、鞍部或鼻状构造,往往产生应力集中,应力主方向随构造 等高线的变化而发生扭转。
22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23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24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1 、地应力随深度增大
在地层倾角不大的情况下,岩体中有一个主应力基本 上是垂直的,另外两个主应力是水平的。在倾斜地层中, 垂直主应力往往与垂直方向呈一夹角,但夹角大小一般不 超过30°。在沉积岩中垂向应力与上覆岩层重量近似相等,
泛指燕山运动以前的地应力,有时也特指某一地质时期以前的地应 力 目前存在或正在变化的地应力
指由于上覆岩层的重力引起的地应力分量,特别指由于上覆岩层的 重力所产生的应力
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构造应力是指导构造运动、产生构造变形、 形成各种构造行迹的那部分应力;在油田应力场的研究中,构造应 力常指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应力的增量。构造应力是导致水平方 向两个主应力不相等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层温度发生变化在其内部引起的内应力增量,热应力主要与 温度的变化和岩石热学的性质有关 是指由于地表和地下加载或减载及开挖等,引起原地应力发生改变 所产生的应力。在油田应力场的研究中,是指钻井、油气开采、注 水、注气等在地层中产生的地应力增量 地壳中主要由重力应力构成、基本上呈垂直向的主应力 主要由地壳中岩石侧向应力和水平向构造应力构成,基本上呈水平 9 向的主应力
第6章 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6.1 概述 6.1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6.2 地应力的测量
6.3 地应力场的模拟计算
6.4 孔隙压力的变化对对地应力的影响
6.5 油田开发动态应力场的模拟方法
1
6.1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原地应力(in site stresses ):指钻井(drilling )、油气开采
11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2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图6-3b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3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三、裂隙组及不连续面 裂隙的存在影响着介质中应力的平衡状态,使得岩体的 应力分布变得更加复杂。
岩体断裂本质上是一种能量耗散与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
区域构造运动产生和控制的应力场称之为区域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运动具
有较强的方向性,并以产生水平附加应力为主,它使大范围的应力场的方向 趋于一致并增大两水平应力之间的差值。
构造运动越强烈,平面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性越强,方向越稳定。同时,
局部地质构造可对区域构造应力场产生较大的改造作用,局部地质构造的作 用越强,局部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差异越大,方向变化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