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括号法解决英语长难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钟学会“括号法”,高考英语长难句迎刃而解!

什么是“三长两短一并列”?

大家先来看两句话:

①我是李辉。(I am Li Hui.)

②我爱你。(I love you. )

这种简单句在中文和英文中的“语序”(单词排列顺序)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加上修饰成分后,中文与英文句子的语序就发生了变化。

例如:

①我是来自北京的李辉。(I am Li Hui from Beijing.)

②我全心全意地爱你。(I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修饰成分在中英文中出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而当一个句子中有很多个修饰成分时,该句子就会变成让人头疼的长难句。例如: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 2:00 to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如果给这个句子中的全部介词短语加上括号,该句就会变成:

(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2:00) (to 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啦,这个句子虽然很长,但是真正的主干只有I returned两个单词而已。

当然,由于以上几个句子还比较简单,这些介词短语对句意理解的影响不大。但是,当句子中加上更多类似介词短语的修饰成分时,又由于中英文语序的不同,英文句子会变得“面目全非”,令人难以理解。

Fortunately,尽管这些修饰成分数量可以很多、位置也不好把握,但是,它们的种类却是非常固定的。总体来看将这些修饰成分可以总结为“三长两短”:

所谓“三长”,就是构成长难句的三种较长修饰成分,即介词短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

所谓“两短”,指的是镶嵌于句子之中的、会稍稍提高句子复杂度的两种较短修饰成分,即形容词、副词。

而除了“三长两短”之外,另外一个使句子变得复杂的结构就是“平行并列结构”。“平行并列结构”是由一些并列关系的连词(and、or、as well as等)构成,是将句子变长的重要手段。

大家只需要谨记,再长的句子都是由原本非常简单的主干成分(主干成分的基本语序和中文语序一致)构成。至于那些与中文语序不一致的“特殊句型”,如there be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句型、倒装句型、强调句型等等,也是加上这“三长两短一并列”组成的。

三步搞定长难句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恍然大悟,原来英语句子都是由“主干部分+三长两短一并列”组成的,我们可把这个“三长两短一并列”称为构成英语句子的“组件”。想要快速读懂一个句子,就要快速识别并准确译出每一个组件,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将一个个组件连接起来。

这就是“组件分析三步法”。

Step 1: 做标记(预处理)

做标记时应按照上文中的方法,给“三长”加括号,给并列词加方框,给并列项划下划线。

【例句】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这个句子做完标记后为: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可以看出,做完标记后的句子层次变得清晰了很多,很容易就能看出该句子是由一个主系表结构的主干加上四个修饰成分组成的。原句直译起来稍显复杂,但是加上括号之后,每一小节都能轻松看懂。

不过在标记时要注意:一旦出现下一修饰成分,就应果断将上一修饰成分结束掉,而不要管上一修饰成分本身结束了没有,即允许括号连括号,尽量避免括号套括号。

Step 2: 做直译

经过Step 1的标记之后,句中的修饰成分都被我们用括号标注了出来,而不带括号的主干成分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整个句子变成了“一小节一小节”的形式,每一小节都能轻松直接翻译出来。在翻译句子时,可利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将一个个的括号连接起来。

如上面的例句:Li Hui is a teacher (teaching English) (in Beijing)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翻译时可先处理为:李辉是个老师。教什么的?教英语。在哪儿教?在北京。哪个北京?是那个首都。谁的首都?中国的首都。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Step 3: 调语序

我们将Step 2中得到的“译文”再按照中文表达习惯进行一些调整,最终得到了一句地道的中文译文:“李辉是个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教英语的老师。”或者“李辉是个老师,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教英语。”事实上,由于大部分省市的高考都不考“英译中”,所以我们一般不必进行Step 3的操作,前两个步骤已经能够帮助大家准确理解英语句子了。

真题演练助力理解

理解了原理和基本知识,下面我们就要在实操当中看看大家有没有掌握了。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句子抄写下来先自己用括号法划分一下结构~

【真题】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s programs aimed at developing more farmers and at increasing interest in locally grown food. (19词,来自2012年江苏卷阅读理解B篇)

Step1: 做标记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s programs (aimed) (at developing more farmers)

and (at increasing interest) (in locally grown food).

实际操作过程如下:

括号1:看到of,说明是介词短语,该介词短语到名词Agriculture结束。

括号2:由于has是谓语动词形式,所以可判定句中第二个出现的动词aimed应为非谓语动词;由于该词后面紧接着出现了介词at,按照“一旦出现下一修饰成分,就果断将上一修饰成分结束掉”的原则,将aimed用括号单独括起来。

括号3:看到at,说明是介词短语,该介词短语到名词farmers结束。

方框1:and是并列词,该并列词的后面紧接着是由at引导的介词短语,为右并列项,因此左并列项应该同为at引导的介词短语at developing more framers。

括号4:看到in,说明是介词短语,该介词短语到名词food结束。

标记结束后,主干已经非常清晰了,即The Department has programs。

Step2:做直译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光知道主干还不够,其他部分代表了关键的细节信息,需要对句子大致进行翻译。根据“组件分析三步法”,要按照句子语序,对被标记后句子的每一小节挨个进行翻译,翻译时利用每小节的头一个单词进行提问和回答。

The Department:这个部门;of Agriculture:什么的部门?农业的部门;has programs:有什么?有计划;aimed:针对什么的计划?针对……;at developing more farmers:针对发展更多的农民;and:以及什么?at increasing interest:针对提高利润;in locally grown food:哪方面的利润?本土出产的食物的利润。根据提问和回答后,可以大概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农业部有针对发展更多农民和提高本土出产食物的利润的计划。

Step3: 调语序

将句子语序调整后,得到更地道的译文:农业部已经制定了相关计划,以培养更多农民和提高本土出产的食物的利润。

“三长两短一并列”揭示英语句子的组成规律,“组件分析三步法(括号法)”帮助快速破解长难句。

相信看到这里的大家,已经走在人生赢家的路上,如果动手一起进行“组件分析三步法(括号法)”的具体操作,那么辉哥恭喜你,是时候果断与英语长难句潇洒分手了!

实战演练:(括号法分析长难句并翻译)

1.For example, adolescent boys are more likely to buy computer games than any

other group, so it makes sense to make computer game ads that appeal to this gro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She found that kids praised for “trying hard” did better on testes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take on difficult assignments than those praised for being “sm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