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18)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公差配合的测量。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3.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公差配合测量技术4.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先放一部手机在桌面上,让学生几个人来把手机托起来,然后问学生手机是不是稳定地放在桌面上。
学生回答手机有点晃动。
然后老师用直尺测量手机四个角的高度,发现高度存在一定差异。
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公差配合的问题。
2.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公差配合的定义:公差配合就是在制造和安装件中,设计合理地充分利用了工件的尺寸误差,使两个工件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配合。
(2)公差配合的分类:尺寸配合:公差主要影响配合尺寸的配合形式,如活动配合、滑动配合、过盈配合等。
形位配合:公差主要影响配合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3.讲解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1)公差的表示方法:公差可以通过限界尺寸和公差等级来表示。
限界尺寸的上下限都是指加上和减去公差。
公差等级分为国家标准和公司内部标准。
(2)公差的计算方法:公差计算采用代数和几何的方法。
代数方法主要是通过代数运算和代数表达式来计算公差,几何方法主要是通过图形和几何关系来计算公差。
4.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公差配合测量技术(1)测量工具的使用:公差配合的测量主要使用量具、仪器和测量设备。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千分尺、百分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和测微计等。
(2)公差配合测量技术:公差配合的测量主要是通过检验尺寸和形位公差来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测量方法主要是采用判断法、比较法和计量法来进行。
5.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尺寸工件的公差配合。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规范,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
四、课堂讨论学生就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讨论,老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相关的补充讲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借助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等;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测量等;4. 测量工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样板等;5. 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3)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公差配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基本原理;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尺寸测量,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3. 动手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技能;4. 应用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应用能力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2.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带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4)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利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3)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公差带图解法的运用;(3)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带图解法的运用;(2)极限尺寸和基本尺寸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机械零件,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中尺寸的重要性,引出公差配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2)讲解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的概念,并进行计算演示;(3)讲解公差带图解法的原理,并进行图解法演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尺寸的测量。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 复习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的计算方法;3. 练习运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并掌握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分类: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引用公差;2.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公差带、公差等级;3. 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满足使用要求、经济合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公差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概念,掌握公差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习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4. 学习技术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等。
2. 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上偏差、下偏差、零偏差、自由公差、限制公差等。
3.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等。
4. 技术测量基本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等。
5.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水平仪等。
三、教学重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理解。
3.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4. 技术测量基本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四、教学难点1. 公差配合的计算及应用。
2.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3. 技术测量中复杂形状和位置的测量。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配合的分类及特点、技术测量基本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教材、PPT、案例等。
2.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水平仪等。
3. 辅助教具:黑板、投影仪、白板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
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3. 讲解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公差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 讲解技术测量基本方法,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运用讨论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的概念;(2)公差带、配合带的意义。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查公差表;(2)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配合类型;(3)计算公差配合。
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1)长度测量原理;(2)角度测量原理;(3)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2)技术测量中涉及的复杂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 讨论法:分组讨论技术测量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零件图纸,引导学生思考公差配合的重要性;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等基本概念;3. 讲解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配合类型和计算公差配合;4.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和形状位置误差测量的方法;5. 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2)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4)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借助实验和练习,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测量数据进行公差分析,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和质量控制的兴趣;(2)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讲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应用1.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第2讲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1 测量概述2.2 测量误差及其评定第3讲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3.1 卡尺的使用3.2 千分尺的使用3.3 Micrometer screw gauge 的使用第4讲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4.1 尺寸公差的测量与评定4.2 形位公差的测量与评定4.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2. 案例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据,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报告、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占比30%;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比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2. 实验设备: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测量工具;3. 辅助材料:PPT、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熟悉并能够运用技术测量方法来检测和控制尺寸公差。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
2. 公差配合的等级:IT、JT、MT、HT、ST。
3.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
4. 技术测量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
5.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仪、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的等级、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及应用。
2. 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技术测量方法的运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公差配合的等级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讲解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
4. 第四课时:介绍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5. 第五课时: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产品中的配合实例,引发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等级的选用原则,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公差配合的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案例,让学生学会公差的标注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练习,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知识点,布置复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18讲 光滑极限量规
理解光滑极限量规 了解工作量规的设计原则 量规公差带的计算
光滑极限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测量器具。它只能确定 被测工件的尺寸是否在它的极限尺寸范围内,以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而不能测 得工件实际尺寸的大小。
光滑极限量规的公称尺寸就是工件的公称尺寸。 1)塞规:通常是检验孔径的光滑极限量规。 2)环规:是检验轴径的光滑极限量规,又称卡规。
工作量规的设计
检验轴时,可用下列形式的量规,如图6.5(b)所示。 1)环规——具有内圆柱面的测量面。为了避免使用中变形,环规应具有一定厚度。 2)卡规——具有两个平行的测量面(可改用一个平面与一个球面或圆柱面;也可 改用两个与被检工件轴线平行的圆柱面)。这种卡规分固定式和调整式两种类型。
工作量规的设计
工作量规的设计
量规的技术要求
量规的技术要求: 1)量规的测量面不应有锈蚀、毛刺、黑斑、划痕等明显影响外观使用质量的缺陷。 其他表面不应有锈蚀和裂纹。 2)塞规的测头与手柄的联结应牢固可靠,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松动。 3)量规宜采用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渗碳钢及其他耐磨材料制造。 4)钢制量规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00HV(或60HRC)。 5)量规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表6.4的规定。 6)量规应经过稳定性处理。 7)量规的型式和应用尺寸范围参见国标推荐的量规型式应用尺寸范围。
条件设计,即:“被测实际轮廓应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其局部实际尺寸 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因此,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应模拟体现最大实体边界 (MMB),止规模拟体现最小实体尺寸(LMS)。 2.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主要有量规的结构形式设计、通规和止规的形状设计及其尺 寸精度设计等。 量规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结构。常用结构形式如图6.5所示。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偏差的定义及关系;(2)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差等级;(2)选用配合时需考虑的使用条件;(3)常见配合的选用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偏差的关系;(2)公差配合选用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零部件,引导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公差、偏差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公差是指允许尺寸___的变动范围。
(2)基本公差是指在一定___条件下,允许尺寸变动的最小单位。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配合属于过盈配合?(A. H7/k6 B. H7/n6 C. H7/d6 D. H7/m6)(2)在选用公差配合时,主要考虑的使用条件是___。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将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熟悉基本术语和原理。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本术语和原理介绍。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公差配合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2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熟悉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演示法:展示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加深对测量误差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讨论公差和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作用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基本公差配合类型讨论基本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公差配合的计算过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尺寸公差的标准和规定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形位公差的重要性和应用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尺寸链4.1 表面粗糙度讨论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测量解释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和寿命的影响4.2 尺寸链介绍尺寸链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尺寸链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作用第五章:技术测量工具与方法5.1 机械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测量工具及其特点讨论机械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电子测量工具解释电子测量工具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及其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6.1 测量误差的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6.2 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6.3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解释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技术测量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几何公差与角度公差7.1 几何公差解释几何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几何公差的标准和规定7.2 角度公差介绍角度公差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角度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第八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8.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解释如何合理选择公差配合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8.2 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与自动化9.1 概述现代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解释现代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9.2 自动化测量系统解释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讨论自动化测量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0.1 综合练习提供综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区别。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利用测量工具和仪器,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公差配合的分类(1)间隙配合;(2)过盈配合;(3)过渡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及其计算;(2)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6.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目的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解释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解释公差配合图表的阅读和理解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3.1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特点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2 测量方法和步骤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测量步骤的安排和执行3.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方法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4.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4.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设备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5.1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介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5.2 三坐标测量机(CMM)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讨论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零件测量中的应用5.3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光学测量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影响6.2 公差配合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分析公差配合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6.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解释不确定度评估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解释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概念讨论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配合设计与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介绍配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解释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7.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实例分析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讨论公差配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8.1 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8.2 过程控制与测量技术解释过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测量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8.3 测量技术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测量技术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讨论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第九章:非经典配合与特殊公差9.1 非经典配合的概念解释非经典配合的含义和特点讨论非经典配合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特殊公差的概念和应用介绍特殊公差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特殊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实例9.3 复杂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讨论复杂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挑战和考虑因素介绍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第十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作用和趋势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10.2 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解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精密测量技术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原则难点一: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配合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等级和系列的选择依据重点二: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执行难点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技巧重点三: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难点三: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掌握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四: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其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熟悉三坐标测量机(CMM)和光学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四: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分析测量误差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了解形位公差的选用原则
重点:1.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
2.公差原则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带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1
第二节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2
第三节形状和位置公差带………………………….3
第四节公差原则……………………………………3
但实际上由零件上相应的实际要素来体现,这些起基准作用的实际要素称为基准实际要素。(用与基准实际要素相接触,并且用形状足够精确的表面模拟基准)
例:用平台的工作面模拟基准平面
2、基准的类型
1)按几何形状分类:基准点、基准线、基准面
2)按构成情况:
1单一基准: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
2组合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共同建立。
二、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
1、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和分类
形位公差共有14项
表3-1形位公差的分类
2、形位公差各项目的含义
1形状公差的定义: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位置公差的定义: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
三、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概念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依据,图样上标注的基准都应是理想要素。
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
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课堂小节
布置作业
课后小节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测量
1.掌握零件几何要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基准的概念和类型等基本概念。
2.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
3.介绍形状和位置公差带的特点
4.掌握公差原则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计算
5.了解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
2)几何要素的分类
a、按存在状态分:
理想要素:几何的点线面,不存在任何的误差,图样上组成零件的都是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实际存在的由加工形成的要素。
通常用测得的要素来代替,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无法反映实际要素的真实情况。
b、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等各要素。能被人直接感受到。
中心要素:构成零件轮廓的对称中心的点线面等。不被直接感受,但却随着轮廓要素的存在而客观存在。
基准表面上确定基准目标后,基准只由基准目标确立,而与整个基准要素无关。
基准目标要通过夹具和检具来体现,夹具、检具上的定位点、定位线及定位面应符合图样上基准目标的要求、
单一基准组合基准
三基面体系
本节内容是形位公差学习的基础,对基本的概念的掌握要求准确、熟练。
记忆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通过对基本概念分类讲解,使重点突出,同学们掌握情况很好。
第五节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1
第六节形位误差的检测………………………………1
第七节形位公差的选用………………………………1
第一节概述
1.掌握零件几何要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念和分类;
2.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
3.熟悉基准的概念和基准的类型。
重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
难点:基准类型的掌握
讲授法
形位误差的产生: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会影响机械产品的工作精度、联结强度、运动平稳性、密封性、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等。
为了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保证零部件的互换性,
应给定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以限制形位误差。
一、零件的几何要素
1)几何要素的定义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称为几何要素。
c、按所处地位分
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形位公差要求的检测对象。
1单一要素:具有形状公差要求。
2关联要素:与其它要素间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
补充:形状:一个要素本身所处的状态。
位置:二个或二个以上要素间所形成的方位关系。
功能关系:要素间确定的方向和位置关系。
基准要素: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素。图纸中用基准符号标出。
3成组基准:某一要素组(如孔组)所建立的基准。
4三基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构成的基准体系。
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基准面。
每个平面相交的线-基准轴线
三条基准轴线交点-基准点
5基准目标
对于铸件、锻件毛坯面和焊接件表面及易产生变形的薄壁件表面等,形状误差较大,无法以整个表面为基准。
指定表面上的一些点、线、面作为基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