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制度与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论一、福利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中所有个人的社会、经济、健康和娱乐的需要。

社会福利旨在提升所有年龄群体的社会功能,无论他们是富裕还是贫穷。

(一)福利的概念(welfare )●人们通常将福利理解为“幸福”或“幸运”,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福利可以定义为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联合国社会开发研究所这样来认识福利的,它首先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营养、居住、保健等,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类是基本的文化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休闲及人类生活的保全;第三类是在人的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文化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而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它是在前两个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即是福利。

(二)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广义的社会福利,如联合国给社会福利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与机构间的有组织联系,在于协调个人和团体,在契合其家庭和社区学期的原则下,获得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各方面的满足,使其能充分发挥潜能以增进福祉。

”●从社会制度或政府的政策措施的层面来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认为社会福利就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服务”,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

良谨教授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为:“社会福利是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立法或政策围的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围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设置和专业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

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福利的另一种含义来源于学术专业的界定。

《社会福利思想》 -笔记

《社会福利思想》 -笔记

《社会福利思想》一福利福利思想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界定是大同小异的。

福利从本质上讲是指人类所获得或所具有的一种有助于实现幸福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英国,社会福利被定义是为了保障全体国民的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最低生活水准而由政府和民间提供的各项社会服务的总和。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向全体国民提供的各种津贴、实物、设施和服务。

与目前使用的社会保障的概念基本相同。

狭义的社会福利属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子系统并列。

2、社会福利的类型(两分法)美国学者威伦斯基和李宾士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中将社会福利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个人无法从家庭和市场上获得必需的社会服务时,国家和政府将向其提供福利援助。

国家或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时一般都进行严格的家庭调查以确定符合享有社会福利的资格。

第二类是制度性福利,它是指国家和政府为全体国民提供的福利,它通过向社会中所有国民提供相应地福利服务,不以种族、民族、贫富、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

(三分法)英国学者理查德dot蒂特马斯在《福利的承诺》中将社会福利划分为三种:一是剩余性社会福利,二是财政福利,三是职业福利。

在之后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他将社会福利划分为剩余性社会福利、制度再分配社会福利和工业成就——表现型社会福利三种。

剩余性社会福利和制度再分配社会福利与威伦斯基和李宾士的界定基本相同,工业成就——表现型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福利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

社会福利的实践形态社会福利在前工业社会以慈善的形态存在;在工业社会是以福利国家的形态出现;而在后工业社会,则以福利的形态出现。

社会福利的早期形态是作为一种民间慈善事业存在的,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个人责任和私人善行的基础上的行动,其宗教色彩和道德责任较强,宗族、家庭是福利提供的主要载体。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社会福利制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社会福利制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社会理论,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进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1.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剥削导致社会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来平衡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因此,马克思主义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福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人民的全面发展与福祉。

社会福利制度不仅是解决贫困和社会不公问题的手段,更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使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了更为全面和长远的目标。

二、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1. 财政压力与资源分配的困难。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着财政压力与资源分配的困难。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社会福利开支不断上升,但财政支出却面临限制,因此,在资源分配方面需要更加精准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

2.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社会福利制度在公平和效率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一方面,个人应该通过努力和承担责任来改善自身境遇;另一方面,社会也有责任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和不幸的个人而言。

因此,如何在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改进与发展在当代社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需要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进与发展。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关于如何保障和改善社会公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

在现代社会,社会福利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社会一体化的方式来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和贫困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对社会福利的关注和讨论,旨在通过社会改革和政策干预来缓解社会问题。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即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物质和非物质需求,包括食品、住房、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社交参与等,以满足人类的发展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福利思想提倡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资源分配。

政府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福利服务和福利项目,比如社会救济、低保、养老金、失业救济等。

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律体系和社会公平机制,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有几个基本的观点和理论值得关注。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背景和条件如何。

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不平等现象,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支持和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和人权。

其次,社会福利思想倡导社会一体化和共享责任。

它认为社会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或个人来解决。

社会福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来推动社会福利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福利思想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

它认为社会福利不仅仅是满足当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未来的机会和保障。

社会福利制度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利益。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第一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社会福利: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集体责任”。

分类:残补型,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型,是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福利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和收入保障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从而维护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1社保的重点在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全,即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福利的不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幸福,也关注精神生活幸福。

2社保注重操作性制度层面的东西,归结为一些具体和现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带有更多的行政取向安排。

社福更是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为社保提供理念支持。

3社保是从现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着眼,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社福还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社福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面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济贫法》:标志着社福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

福利制度辩论材料

福利制度辩论材料

福利制度辩论材料
正方观点:
1. 福利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通过福利制度,社会可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 福利制度有助于社会稳定。

通过提供福利,可以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减少社会动荡的可能性,维护社会稳定。

3. 福利制度有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通过提供医疗保障、教育补助等福利,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国家整体竞争力。

反方观点:
1. 福利制度可能导致社会依赖。

过度的福利可能使得一些人失去自我努力的动力,长期依赖国家救济。

2. 福利制度可能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提供福利需要大量财政支出,可能导致国家财政赤字,甚至债务危机。

3. 福利制度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一些人可能滥用福利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结论:
福利制度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充分权衡各方利弊。

在建立福利制度时,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滥用和浪费,如何鼓励自我努力,如何平衡财政支出,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目标。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02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02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首先,他认为人的灵魂(人性)有三种:理性、意志和情欲。 分别体现三种天赋和职能,理性的统治阶级,执掌政 权;意志是军人阶级,执行法律;情欲是劳动者阶级。
②“共产”制度。柏拉图认为,国家一切灾害的主要祸根是 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之存在,不符合“正义公道”社会 的要求。柏拉图建议在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中实行 “共产制”。
④轻徭薄赋,裕民富国。
先秦时代政府一般都实行低税率政策,对少数生活困难者, 政府还能及时补助。三代王所征税率均为1/11.周始 对关市收税,即分别对关口和市场征税,税率均为 1%和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愈演愈烈,需要扩 大税源,提高税率,于是苛捐杂税颇滥。有见识的 执政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诸子,尽力阻止或劝导国 君放眼长远,调整利益格局。
原始基督教主要内容包括:
1.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 基督教斥责社会贫富不平等,鄙视富人,仇恨压迫者。
第二章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原始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2.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
天国中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劳 动,共同消费。实行民主制度,男女平等,互以“兄 弟”和“姐妹”相称,过着朴素的生活。这些杂糅了 原始民主主义和平均主义的主张,同时也反映了穷苦 人民的禁欲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成为原始基督教的 道德观。
第二章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
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 ⑤诸子百家的社会理想。
管仲:《管子》中的《牧民》和《权修》两篇。
第一,管仲认为管理社会首先要“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即 划定当时存在的社会四大阶层——士农工商的各自区域, 世代相袭,不得更改。

弗里德曼的福利思想

弗里德曼的福利思想
二、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收 入分配与贫困问题、社会保险与最低工资、养老金制度
•收入分配与贫困问题: (1)收入分配:弗里德曼认为:在自由的市场中,收入分配的 直接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的东西进行分 配。 (2)贫困问题:弗里德曼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说主张。 •社会保险与最低工资 (1)社会保险:弗里德曼提出社会保险涉及大规模地侵犯大部 分人的个人生活,因此,不存在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有说服力的 理由,不仅是自由主义原则,其他原则也是如此。
(2)最低工资:弗里德贫穷。
•养老金制度: 弗里德曼指出,养老金可以分为三个被分析的项目:第一, 要求广大阶层的人们必须购买被具体规定的养老金;第二, 要求必须从政府那儿购买养老金;第三,是一个再分配的 办法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ppt49张)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ppt49张)

五中产阶级的社会作用
稳定社会
拉动消费 社会主流和中坚
探讨性题目:中国能不能通过发展中产阶级
解决贫困问题
1.中产阶级标准 标准是否太高? 2.中国中产阶级状况 目前人数状况和未来发展预测 3.社会作用 能否成为社会精英,社会良知,担当社会责任与历 史使命,起社会稳定,引领社会方向的作用?
一、中产阶级的概念
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 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 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 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 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 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 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 社会的中间水平——
早期福利思想的特点
第一,没有专门的福利思想,大都存在于伦 理思想、基督教思想、教会和行会的教规和 行规中。 第二,基督教文化对后来的福利思想和慈善 事业影响深远.
第二节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主要代表人物 是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福利基本思想是,在自由经 济制度下,只要按照市场的规则公平竞争,就能获 得利润的最大化和充分就业,因此,由失业而导致的 贫困和生活水平下降,政府不应当负责任. 新自由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代表 人物是格林和霍布豪斯,新自由主义不否认自由经 济的作用,但是主张要对自由加以限制,主张一定 程度的政府干预。
一 古希腊福利思想
(一) 柏拉图的福利思想 1 .生平和思想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代表作《理想 国》 ① 灵魂三部分 ② 四美德 ③《理想国》与哲学王
2. 有关福利思想 ①“城帮幸福和整体和谐” “我们的立法不是为了城邦任何一个特殊阶级的 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 ②社会正义 “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而是弱者的利益,医术 是为了病人的利益,航海术是为了水手的利益, 统治术士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③公民教育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3)“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

第五讲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tism)是19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迸行改良的思潮和社会运动。

它从费边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发展而来,逐渐形成系统的社会福利思想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看,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理念由于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色彩,因而是一种进步的改良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以平等、自由、互爱为基本价值观。

它认为国家对公民的福祉承担着某种责任,在社会与经济生活中,提倡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干预,政府的角色是为社会中有需要的个人提供资金和服务。

在资源的再分配上,社会民主主义奉行平均主义的目标,以期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的目的。

国家应该尽可能承担全面社会责任,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全体公民建立充分的社会福利制度。

一、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1)费边社与费边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来源1884年成立的费边社(Fabian Society)。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A·H· Wells和Beatrice Webb是其重要创始人。

这个组织主要由信仰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人士组成,其主要工作是研究并透过社会计划、教育和宣传推广社会主义。

1919年发表的首版《费边社社章》规定:此社的目的是社会改革。

主要活动是(1)宣传社会主义,使之应用于当前问题;(2)研究社会、工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拟定社会主义者重建立法与行政的原则;(4)出版研究成果与社员有关经济政治的著作。

1935年修订的《费边社社章》明确指明以渐进主义和政治民主方式实现费边社会主义目标。

费边社创始人肖伯纳也认为费边社的目的之一是“收集和出版真实可靠和公正无私的统计小册子”,以便表达使公众意识到目前制度下恶劣社会状况的意图。

通过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提升福祉,改善人类生活状况,这是费边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这也是他们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野。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1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又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与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物质和社会服务。

在我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有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的分类(1)二分法(美威伦斯基)a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剩余性社会福利(残补性社会福利)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制度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公平并消除社会差异,政府扮演着全面的角色。

b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根据福利的目标、影响和后果分类);前者本身不是为了经济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后者主要目标是社会问题,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少关注个人福祉和发展,如20世纪40年代贝弗里奇式的福利国家。

消极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收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标签作用给福利接受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而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事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c公共福利和私人福利(更具福利提供者分类)前者由国家提供,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整合;后者是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服务(2)三分法(英蒂特马斯)英国社会政策学者蒂特姆斯《福利的承诺》中认为社会福利从概念上可分为三种剩余社会性福利(主要是指社会服务)、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津贴和待遇)、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在1979年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他再次将社会福利总结为三种模式,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和制度在分配模式。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源流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源流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源流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以封建思想为基础的制度,它体现了封建王朝对于民众生活和福利的关注和关怀,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化与发展,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与政策的改革,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乞丐救助制度古代中国是一个强调仁爱的国度,许多皇帝都发起过慈善事业,为贫苦人民救济,其中最广泛的便是乞丐救助制度。

在南北朝时期,杨坚创立了乞丐救助制度,对于城市里的乞丐进行拦截,派遣流浪汉巡视,为无业的人提供住所和工作。

2.钱粮救济制度钱粮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发放赈济,发布损失民间财产的赔偿令,设立藏粮仓等。

赈济是指在灾害或者战乱时向灾民或者战争中的伤员、残疾者等发放粮食或者其他物品。

隋唐时期,全国各地都有钱粮救济设施,钱粮救济制度逐渐成为历史上中国古代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形式。

3.医疗制度中国古代的医疗制度历史悠久,汉代的“医家制”是中国最早的医疗制度之一。

到了唐代,医院已经成为了普遍存在的机构,并采取了医生住院制,医生住在医院,对病人进行诊治,同时也对病人进行日常照料和护理。

二、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思想源流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众多思想家的支持和推崇,以下是其中几位重要人物及其理论:1.孔子思想中的救贫济困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之一,他认为:“不仁者不能久处高位,无恒产者不能久处贫病”。

孔子主张“救贫济困”,让民众与赋税财政优先考虑救济穷人。

2.墨子思想中的爱人救人墨子是中国古代墨家思想的创立者之一,他倡导“兼爱”“以爱人身代替”,认为爱人救人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因此他主张在财政上优先考虑救济贫困的人。

3.道家思想中的滋养民生道教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主张“施用四方,不失其则”,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最良策略是“滋养民生”,故在财政上应优先考虑民生,滋养本土产业,促进社会发展,以求达到和谐的社会生态。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

谈谈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首先,我想要来说一下什么是社会福利?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一切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从狭义上来说,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再说社会保障,根据我自己的简单了解,在关于社会福利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这就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概念谁主谁从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实践中,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国家福利保障的体制下,社会福利是被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国为了尽快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转换,把建立社会安全网当作首要的任务,从国外引进了操作性的社会安全的概念,并给予它一个中国化的解释“社会保障”,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实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结合起来。

而且,社会保障是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而社会福利关注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所以说,社会保障应该是从属于社会福利的次级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仍然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

社会在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也都在变化之中。

严格来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始终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体系,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经历了许多变迁之后才逐步建立。

从封建社会时期,儒家的“民本”、“仁政”、“大同”,墨家的“兼爱”及道家的“德治”等济贫思想;春秋时期,孔子的“教化”、“仁爱”思想;战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思想;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思想等。

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大多是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并非真正形成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救济制度。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套公共福利体系,旨在保障社会公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扶助和保护。

这套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共福利项目来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变迁使失业率上升、工作环境恶化,导致大量工人生活困难。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分摊的讨论。

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家,如托马斯·潘恩和威廉·布莱克等,认为政府应该为公众福利负责,并提倡社会和谐与平等。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真正开始形成要归功于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政策变革,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之后。

二战后,欧洲以及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包括瑞典和英国,开始逐渐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这些福利制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民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和养老金等福利项目,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总体而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平等和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强调社会平等和公正,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程度的福利。

这意味着通过福利制度,政府将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扶助弱势群体,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社会责任。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责任,即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整个社会福祉的责任。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收取公民的税款,然后用于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养老金等福利项目。

这种社会责任的理念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减少社会不平等。

再次,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主张福利制度应该普惠于全体公民,并且能够持续为公众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福利项目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同时还应该具备经济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提供福利服务,不致耗尽国家财政。

最后,个人责任和自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属于社会救助)2.福利国家危机: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

第二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

第三是失业危机。

第四,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普遍提高,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的老龄化加重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压力。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3.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是指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4.罗尔斯两个优先原则:(1)第一优先原则:(自由的优先原则)自由先被满足;自由相对于社会经济利益的绝对重要性。

(2)第二优先原则:(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原则)正义优先于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总和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

5.社会选择: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如投票、选举)的结果。

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地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衡关系。

6.劳动异化: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劳动本身不仅不能给劳动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相反,劳动却成了人民苦难的根源。

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受到的控制就越大,他就丧失更多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熟悉社会福利的缘起和形态变迁,能对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就社会福利学科的交叉性以及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概念辨析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制度属于福利社会学研究范畴,此外,还包括福利政策、福利对象、福利供给、福利实现方式、福利组织等问题。

福利:welfare,由英文的well好和fare生活组合而成,意思是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等。

那么何谓健康快乐的生活呢?一方面,它与人的需求的满足与否有关;另一方面,它与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人的主观感受有关。

也即福利为doing well and felling well.这样看来,社会福利与满足人的需要密切相关。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缘起和发展一、社会福利产生的缘由社会福利行为发端于农业社会,但制度化、系统化的现代社会福利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何以产生?有两种观点:一社会福利源自对人需要的满足;二社会福利直接源自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1.资源稀缺与社会福利人类社会,每一个时代得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是有限的;或者说,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一定时代的资源总是稀缺和不足的,按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说法,这种需求与分配的矛盾正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动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市场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从个体追求富裕生活的角度看,劳动或经营是市场竞争中获得财富与幸福生活的基本途径。

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以满足,而另一部分人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而且需求得以满足的一部分群体也有向下流动的风险。

由此可见,福利问题和经济问题一样,其发生的根源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矛盾。

或者说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的社会风险是社会福利产生的基础。

2.社会公平与社会福利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市场只关注资源配置的结果——利润,并不在意也不保证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这样做的结果是出现了贫富差距。

贫困会滋生一些社会问题,人们对贫困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贫困源自个人责任,懒惰、恶习、无能、坏习惯等。

同时也有人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因此社会不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原因。

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和阶级斗争。

为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想部分财富向贫困阶级转移。

无论是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还是1883年德国俾斯麦《疾病保险法》或是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恤救规则》都是阶级冲突的产物。

这种帮助包括富人利他主义的自愿帮助和通过国家干预强制手段对穷人和有需要的人的帮助,就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以此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所以公平和平等是社会福利的本质,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福利产生的动因,也是社会福利实践的根本目标。

不过,通过国家干预实行的再分配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效率,即公平和效率的二元悖论。

二者的协调是社会结构均衡的机制。

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一般也是以其为基本原则的,如何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公平呢?这是一个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福利实现方式的问题。

目前状况是,传统的再分配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可持续增长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总之,面对资源的稀缺性,为促进资源和财富的增长,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资源分配是最合理的方式。

但这出现了一部分人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问题,出现了社会矛盾和冲突,这是社会福利问题产生的根源。

通过国家干预,对资源进行再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但也影响了经济增长。

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突破传统的、注重结果的再分配方式,通过社会投资的方式,以提高弱势群体的资源和财富的获得水平,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社会福利形态变迁古代,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可谓社会福利的原初形态,前工业化时期,中央政府的局部性救灾机制和民间的慈善救助机制算是社会福利的中间形态。

工业化以来,社会福利制度建构和发展。

1.慈善济贫阶段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孤儿、残疾人、穷人、病患者等的帮助,由家庭、教会、邻里帮助完成,这是最初的慈善形式。

基督教强调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善待需要帮助的人(对灾难感同身受,不问良莠,救治民间疾苦)其慈善形象相当突出。

社会福利的历史表明,慈善源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和人文关怀。

16世纪以后,英国圈地运动爆发,社会问题丛生,传统慈善救济无力应付,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是国家力量介入的产物。

该法案用征税的办法向圈地运动镇南关流离失所的贫民实施救,主要依托教会实施,如由每个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屋拥有者征收济贫税,用以救助无力谋生的人,并负责组织失业者劳动,安排孤儿当学徒等。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人开展的社会服务逐渐兴起,而教会为主的慈善机构也越来越多。

1869年世界上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在伦敦成立,随后欧洲国家和美国也纷纷建立了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不仅从事福利实践也进行福利的学术研究,如纽约市的慈善组织与哥伦比亚大学通过1890年到1897年的个案进行研究,发现,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成员没有工作;其次是意外事件和疾病,而传统上的懒惰、酗酒而贫困的家庭不超过个案的10%,这种研究影响了人们对贫困的认知,也影响了相应的福利改革。

2.福利国家形成与发展阶段国家力量进行干预并伴以法律的形式,是社会福利制度化的最明显标志。

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恤救规则》和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疾病保险法》可被视为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初形态。

此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发展、变迁,经历了重要的过程即福利国家阶段。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个人责任和私人善行基础上的行动,其特征是为少数人提供服务,基本上还属于慈善事业和济贫服务。

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问题丛生,各地的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已经无法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的政策(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印第安人的崇拜的神鸟蓝鹰blue eagle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大约有25万雇主与政府签订了法规,将自己的产品加以蓝鹰标记。

这推动了经济的恢复),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有保障公民福利权利和提供必要福利的责任,从而奠定了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

进入40年代后,贝弗里奇对英国工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做了调查、分析,发现工人在快速增长的物质福利中所获得的份额并没有增加,此后,《贝弗里奇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建立福利国家的政策建议,提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蓝图。

它推动英国先后颁布了6项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从而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到50、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表明社会福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特点在于:(1)政府扩大了社会福利的供给,且直接干预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福利供给;(2)改变了社会福利的模式,从原有的选择性(selectivity)社会福利模式转变为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模式;(3)建立起新的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改变了社会福利的价值导向——贫穷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济贫扶弱不是一种慈善行为,是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福利以“风险共担”的社会共同认知为基础,不以个人为依归。

20世纪50到70年代是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鼎盛期,各国完成了有关福利国家制度的立法,设立了现代福利制度所包含的主要保险项目和管理机构,政府对福利事业的干预越来越大。

3.福利国家的危机和改革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福利国家制度的“高增长、高福利、高税收”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各国出现了失业危机、财政危机、制度危机、文化危机、老龄危机等。

当然,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庞大的社会福利计划致使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增长;同时社会福利水平的升高带来了“福利依赖”。

面对这种情况,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思潮营运而生。

由此,出现了后福利主义、重构福利国家、后福利国家等概念和主张。

各国进入了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阶段,目前还处于改革过程中。

第二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概念辨析社会福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然而,对社会福利的概念界定一直存在争论,至今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清晰的定义。

这是因为,社会福利之称的多元性、多向性。

它是一个价值观念,包涵伦理道德说教的涵义,并等于慈善、救济、施舍等观念,及至现代的福利国家,慈善救济、互助精神、利他主义、人文关怀等还是社会福利的价值取向;它也是一套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涵养老、医疗、失业等等的政策和措施;它既可以指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也可以指具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另外,社会福利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社会福利是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而之后社会福利成为一种社会化运动,国民能够普遍享受到福利制度带来的实惠,之后又出了福利国家,以及现在的“后福利国家”等。

社会福利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福利的制度安排也不同。

因此,社会福利概念界定是一个比较难得事情。

在《社会工作辞典》中,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裕生产性和稳定性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这样,社会福利包括了理念、道德责任和制度实体等含义。

社会福利思想是关于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观点和主张。

对社会福利实践影响主要有具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福利观;作为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三大支柱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以及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思潮。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福利实践的直接表现,包括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政策,任何一个福利制度的形成和运行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概念,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权利,通过法律和政策法规的形式为社会福利的实施所做的制度安排,包括旨在增进公民安全的社会保险,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公民的住房、教育、医疗服务的保障及社会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