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公民道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道德教育虽是晚近兴起的名词,但全民的道德教育却不离乎中国固有的传统。儒家所说的圣人"神道设教",《礼记·大学》所讲的"修齐治平"之道,都是以圣人或圣王垂范示教,教化万民。重视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人的治国理念中,由道德上成熟的人来治理道德上成熟的万民,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社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具有普遍性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但教育的方法和目标却是不同的: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或治理者,以学校教育的方式,在德行上修己以治人,由"明明德"而"新民",由"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平"的关键,则在于先修己身,率先垂范,示教万民,这也就是所谓圣人"神道设教"的意义。君子之德风,小之人德草。万民则以圣王为楷模,受其教化。这种由道德上成熟的人组成成熟的社会的理想模式,也即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什么是公民道德建设呢,第一,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对我党和我国人民几十年来道德建设发展的总结。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从此,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道德。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赋予了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容,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等先进分子应有的品质,而且广泛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第二,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和矛盾,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道德,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和矛盾。因而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与他人的劳动实行交换,他的劳动才是有效的。每个人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使自己获得应有的报酬,才能去享受他人的服务。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就成为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依据。

第四,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有利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道德充分发挥作用。为人民服务有高层次和普遍要求之分。高层次的要求针对的是先进分子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应当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普遍性的要求是对于广大群众来说的,只要是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客观效果有利于社会,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样,有利于广大群众对为人民服务的认同、接受、执行,有利于为人民服务这一道德要求的推广和充分发挥作用。

凭借上述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解读,本文在此想提出并希望引发人们思考的两个方面问题是:我们面临着在这样一个远非成熟的社会,并且缺乏一个道德成熟的教育者人群的情况下,如何继续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并由此促成社会的成熟,换言之,如何使"内圣外王之道",不再是"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

公民既然是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统一,相应地,公民道德建设也就应当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公民的权利建设和义务建设。如果只重前者而忽视后者,那么社会成员将流行道德的放纵,普遍缺乏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果只重后者而忽视前者。那么这个社会将缺乏人道和文明而走向野蛮。这两个方面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否则必将带来恶果。

在我们当前面临的道德混乱态中,首要的问题是社会公德的缺乏和败坏。个体的私德,虽然亦不尽人意,但儒家关于个人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私德的规范和理念深入人心,虽历经摧折,然仍不失为人伦日用之常道。国民的社会公德状况,是一国国民精神面貌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公德方面,传统的道德理论对此重视不够,更重要的,它受到公民权利

教育的制约。;如果道德是苍白有力的,那么所谓公民道德建设最终将流于口头说教和实践中的虚伪。

在对当今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沉沦的观察和反思中,我们不能不问:决定当今社会道德状况的,不正是牢牢把握着这个社会的权力和命脉的这一代吗?道德状况总体上不佳的一代来教育下一代,我们能够预期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当那些口口声声"关心下一代"并掌握社会权力的元老公民们却在"怀中抱着下一代"时,当那些口口声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道德家、教育家、公职人员,却在身体力行地实践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实利哲学时,并且此种态势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空气时,我们这些躲在书斋里的教育者们(尚未****或尚未有机会****)又能指望学校课堂里的几节德育课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公民道德素质呢?

当前中国社会的****,不是一个人、一个集团的****,而是在长病不治之后的全民****。我们当然不能由此而失去道德建设的信心,否认公民道德教育的意义,相反,由此我们才可以看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公民道德教育,是在社会以及组成成员的全面性的道德问题背景下展开的,这种教育也就必须是针对全体公民的全民教育。

,道德领域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与文化子系统,但决不是一个毫无旁涉的孤岛。道德若要真正有力量,真正对社会发展起到良性推动作用,并使一个发展的社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改革,切实加强现代意义和国际公认意义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才能使21世纪的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两个目标和尺度上均有所作为,也才能带来一个富裕、同时也健康、文明的社会。

,公民道德建设是否会象南宋的理学一样,"格君心之非"的一面毫无约束力,而变成一种单纯地约束民众之学。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但愿上述所忧者乃杞人忧天!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才能深入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发展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对于初进大学的我们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鲜和诱人,然而这些诱惑,这大学生活却让我们很难把握好自己,大学是如此的接近于社会,接近于社会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们往往容易被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搞的晕头转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忘记了自己当初考上大学时候的兴奋以及高昂的斗志和远大的理想,每天沉醉于交友与游戏之中,这时,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学习成绩没有了,家庭亲情也淡了许多,可我们应该怎么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找到合适的方向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我们尽快认识到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我们的学习要求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社会生活更是改变了,我们必须提高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同时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等新的学习理念.培养勤奋严谨求是创新的优良学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