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1、《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象的变换,从a-m图(曲线)变到a-1/m图(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

4.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4.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2)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这正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体现。

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做如下安排: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难点: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3) 教学目标:根据"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的宗旨,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由于学生已定性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因,但对力与加速度的定量关系无任何认知铺垫,很难认识到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实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所以在讲课时要注意这一点。

据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a、F、m三者间关系,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力的单位N的定义。

②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③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指导: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二)、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的物理意义;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二、说学情(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就存在这样的疑问“加速度、力、质量是不是有具体的数量关系?”并急于得到解答,但是学生受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202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202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202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__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PPT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PPT

课程目标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02
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与意义
公式
F=ma
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即物体所受的力越 大,其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力越小,加速度也越小。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number {01}
目 录
• 课程导入 • 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 •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 学生互动与答疑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01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核 心内容,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 基础。
02
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学生可 以深入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 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答疑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为a=Δv/Δt,当加速 度为正值时,表示物体速度在增加;当加速度为负值时,表 示物体速度在减小。
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答疑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而不是单个力。合外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教师答疑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即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
引入加速度
如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其运动状态将发生变 化,产生加速度。
推导公式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定义,可以推导出 F=ma的公式。
0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汽车加速与刹车
当汽车加速或刹车时,乘客会感 受到一个向后的力或向前的力, 这是因为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 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所以本节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力的单位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2)知道表达式中F是质点所受的合力,并且能够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体会牛顿第二定律连接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学生在初中就具有了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述形式,同时前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描述出a-F和图像,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的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凭借扎实的运动学和力学基本知识,借助教师创设典型的动力学情景及设置问题链,将会逐步地接受并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桥梁作用,另外教师可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判断,进入到对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 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 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 研究的重要方法。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 象,感受科学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 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牛顿第二定律 的内容和表达 式 2. 力的单位1N的 物理意义
板 书 设 计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m一定 F∝a
F=kma
F一定 a ∝1/m
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 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 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ma
F 单位:牛顿 同向性 同体性 同时性 独立性
F与a的关系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设计,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 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讨 论、分享思想,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 “发现者”,课堂教学的主人。将教学 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培养 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例题:
如图,小慧推动小车 前进。已知小车的质 量是7kg,假定水平推 力为14N,不计阻力, 求小车的加速度和从 静止开始2.0s末的速 度大小?
设计意图: 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了解牛顿第二定律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关系。 ③体现出了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也体 现了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 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 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 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突出 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 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 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 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二、学情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当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力成正比。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F(2)当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1/m力、加速度、质量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来找出这个数量关系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性质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或者.(其中均取国际制单位) 变形式是运动加速度的决定式,要与加速度的定义式区别开来。

2.性质:1、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ma F 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F ma =合F a m =合F m a 合、、F a m =合va t ∆=∆力方向相同。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选好正方向。

3、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

4、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

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

它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

5、独立性: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加速度,互不干扰,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一个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分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6、同一性:a、m、F与同一物体某一状态相对应。

考点/易错点21、力学单位制:实际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应为:kma F =合,只有当力的单位为牛顿(N ),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2/s m )时,k 的值才等于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能写成:ma F =合。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当各物理量均选国际单位时,k=1
F ma
(3)1N定义: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² 加速度的 力叫做1N。

1N min)
课堂练习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使再小的力也可以产生 加速度,那么我们用一个较小的力来水平推桌子, 为什么没有推动呢?这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不是矛盾?
(1)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 量的关系的过程。 (2)感悟控制变量法,实验归 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三 维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 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加学习 物理的兴趣。
根据目标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及认知规 律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
控制变量法 质量一定时 研究加速度 (S) 和力的关系 a∝S
1 2 s at 2
力一定时
研究加速度 和质量的关系 (S)
给出实验装置:
怎样克服 实际实验 中的摩擦 阻力呢?
引导学生使用重力 的分力来平衡阻力。 所以垫高木板一端 以倾斜木板达到目 的。
进行实验: 实验一 (1)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进一步思考:赛车比起一般的家用汽车质量上
有什么不一样?这一设计是为什么?
质量m小
惯性小
运动状态易改变
学生容易联想到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所以加 速度和物体质量有关
提出疑问: 加速度和力、质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22min)
教师:介绍研究三个变量问题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研究ABC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学生:
通过4-6人小组讨论,根据一系列实验器材, 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并把这些实验 方案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我将进行 总结得出可行实验方案: 研究小车的运动,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 度为0的两小车,其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 比,由此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讲解,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二、核心内容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

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会越大;相同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而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车辆行驶时的加速和制动过程。

当我们踩下油门时,引擎施加的力会使车辆加速;而当我们踩下刹车时,制动系统施加的力会使车辆减速。

同样地,牛顿第二定律也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斜面上的滑动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分析。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施加在它上面的力为10牛顿。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为5米/秒²。

这意味着物体每秒钟的速度将增加5米。

四、注意事项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单位的选择:在计算时,我们需要保持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²(m/s²)。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合成,得到物体所受的合力。

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密切相关。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结论,归纳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 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法方法1. 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 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自行车启动、汽车启动、火车启动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它们的速度变化量的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它们分别由哪些因素决定?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观看,讨论其可能性。

教师提问:1.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申提问: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板书:m a F a /1,∝∝二、进行新课(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师总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板书)教师引导提问: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学生可能回答:/a F m ∝。

教师提问: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学生可能回答: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 。

kF a m=。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 kma =。

板书:F 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

(二)力的单位1.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其实,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1 kg 的物体,获得1 m /s 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1 N ,即板书:1 N=1 kg ·m /s 2 。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鉴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本节安排1.5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的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部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3)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考纲要求)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教 学 过 程
本节小节:
1、控制变量法。
2、通过合作,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
3、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的实验操作。 4、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初步理解。 5、运用列表、图象等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仔细阅读课本,并思考课本上第 50页的演示实验,说明如果用该实 验说明牛顿第二定律,可能存在什么 问题。
注重培养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设 发展“三种能力”: 计和操作能力、数学方法解决物 理问题能力。
我 的 理 解
五、教学方法
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创设 情景
提出 问题
猜想 假设
设计 实验
实验 探究
分析 论证
总结 交流
学法:----协作学习,分组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创设 情景
(四)分析与论证
[说明: “分析与论证”包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 根 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 述。]
数据处理:
①可以鼓励学生直接在图表中观察,寻找规律。 ②可以引导学生在坐标纸建立a-F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m一定时, a和F成正比。 ③可以在计算机Excel里输入数据,作出以上几种图象,分析得出规律。 最后教师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 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教 学 过 程
1、质量m一定,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
质量(K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0.3 0.3 0.3
力(N)
0.098(10g) 0.196 (20g) 0.294 (30g)
加速度
第四次
第五次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
经历“一个过程”:经历一次相当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渗透“两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图象法 发展“三种能力”: 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学 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两章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了解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 会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
问题探究1:上述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 但方案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实验 误差较大,因此就得想办法消除摩擦力 的影响,那么如何消除摩擦力呢?
问题探究2:不论采用上述那种方案, 我们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当作小 车(包括上面的钩码)或滑块(包括上面 的钩码)受到的拉力,这是有条件的,即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桶的质量。这 是连接体问题,在此只能简单提一下,不 进行讨论。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 火箭发射时运动状态有 没有变化?怎么变化? 为什么这样变化?其依 据是什么? 问题: 那么加速度到底和哪些因素 有关呢? 请同学们先根据次载人航天飞行 长征2号火箭升空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核心地位 基础性作用 核心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 力、质量的关系,它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 基础性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 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 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 楼大厦之地基!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核心地位 2、我的理解:
通过经验学生很容易提出“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把 这一表述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如α=kF/m或者 α=kF² /m² 等多种可能性(其中k为常数)。

牛顿第二定律_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_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鉴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本节安排1.5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的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部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3)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考纲要求)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PPT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PPT
步骤三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得出结论并与牛顿第二定 律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05
学生互动与答疑
学生提问环节
总结词
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详细描述
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说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小组实验中,我学会了与他人 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深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探索 牛顿第二定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在 航天、机械、物理等方面的应用。
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 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拓展知识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入理解 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了其表述方法和应用范围。
掌握了实验技巧
通过实验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正 确使用实验器材,如何控制实验 条件,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 题,我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
01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02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中 的作用。
03
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02
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总结词
阐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即物体加 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
详细描述
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说明物体 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加 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强调加 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度量。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 或a=揭示了:①力与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力与a的定量关系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力.(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3)F=ma中的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4)F=ma中的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kg,a的单位是m/s2.(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4.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2) 瞬时性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作用力突变,a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3) 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F合产生a合;Fx合产生ax合;Fy合产生ay合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因此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就产生几个加速度,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4)同体性F=ma中F、m、a各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5)局限性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所选参照物必须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2)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3) 建立直角坐标:其中之一坐标轴沿的方向然后各力沿两轴方向正交分解(4) 列出运动方程或第二定律方程F合=a合;Fx合=ax合;Fy合=ay合用a这个物理量把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联系起来(5) 在求解的过程中,注意解题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检验,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2.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解题的关键,明确己知和侍求,特别是语言文字中隐着的条件(如:光滑、匀速、恰好追上、距离最大、共同速度等),看懂文句、及题述的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题精选
列出作业
学生(主体) 引起注意
调动思路 启发思维 通过观察 分析 总结归纳
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前面内容总结得出
听讲 分析 记笔记
熟悉知识 学会知识的简单运用
FN aN
F
a
Gg
图(1)
返回
图(2)
F
向下 减小
a
向下 减小
v
向下 增大
向下 为0 为0 最大
向上 向上 向下 增大 增大 减小
向上 向上 最大 最大 为0
2.2学法 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归纳、思考等活动 主动获取必要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小结练习 布置作业
3.教学程序设计
教师(主导) 起立
开课回忆 得出基本结论 方向 数学表达式 单位 总结内容 得出公式
注意事项 定量关系 瞬时关系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牛顿第二定律(下半部分)说课
说课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1.2学情分析 1.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 1.4 教学重难点
2.教法学法
2.1教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PPT、讨论、 探究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x
v
速度方向改变 加速度方向不变
a
y
图(3)
返回
y
Fy ma y
F
Fx ma xx图来自4)返回图(5)
返回
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