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题目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d231b25c52cc58bd6bef6.png)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yá)B. 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C. 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D. 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答案】B【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B“晦”应读“huì”。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 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 野芳.发而幽香(花)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D项的解释有误,“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醉能/同其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A【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A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醉/能同其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答案】A【解析】A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项,“于”均为介词,“在”。
B项,第一个“者”为“……的人”;第二个“者”表判断,不译。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4452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6.png)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欧阳学文创编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欧阳学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4分,每小题1分)(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4分,每小题2分)(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4分,每小题2分)(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3分,每点1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原文填空。
(2分)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丝竹”:音乐译对1分)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10.(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醉翁亭记》(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醉翁亭记》(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1813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c.png)
专题1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醉翁亭记》(解析版)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⑶[蔚然],茂盛的样子。
⑷[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⑸[回]曲折、回环。
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⑺[临]居高面下。
⑻[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⑼[意]意趣,情趣。
⑽[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心间,寄托在酒上。
⑾[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⑿[霏]弥漫的云气。
⒀[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⒁[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⒂[暝]昏暗。
⒃[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⒄[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⒅[芳]花。
⒆[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⒇[秀]茂盛。
(21)[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3)[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24)[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25)[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6)[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7)[洌]清。
(2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29)[蔌]菜蔬。
(30_[陈]陈列,摆开。
(3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2)[酣]尽兴地喝酒。
(33)[丝]弦乐器。
(34)[竹]管乐器。
(35)[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6)[弈]下棋。
(37)[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8)[觥]酒杯。
(39)[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40)[苍颜]苍老的容颜。
(41)[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
(42)[颓然]倒下的样子。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4fd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1.png)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是?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的意思是?3. 饮少辄醉,辄醉的意思是?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的意思是?5. 佳木秀而繁阴,繁阴的意思是?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也。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也。
3.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______。
4. 山水之乐,______之酒也。
5. 佳木秀而______,风霜高洁。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政治理想。
2. 请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四季景色来表现醉翁亭的美景的。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醉”与“醒”的独特见解。
4. 请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请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五、句子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赏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这句话。
2. 请赏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
3. 请赏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这句话。
4. 请赏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
5. 请赏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句话。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2. 请分析文中对滁州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文中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醉翁亭记》同步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醉翁亭记》同步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86a38930722192e4436f637.png)
《醉翁亭记》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岩穴(xué)琅琊(lángyá)B. 林霏(fēi)晦明(mèi)山肴(yáo)C. 野蔌(sù)弈者胜(yì)阴翳(yì)D. 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2.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倒装句)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判断句)D. 至于负者歌于途(倒装句)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 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 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8e77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5.png)
专题31 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季,季节② 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
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a6b8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4.png)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描述文中翁主人的性格特点。
3. 分析文中“酷热”和“湖光山色”两个景象在情感和意义上的差异。
4. 解释文中“十翁九醉”这一表达的意义。
5. 从醉翁亭的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6. 分析醉翁亭中的“酒”,对于翁主人的意义以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7. 就翁主人最后“愿临终不临霜”一句进行解读。
8. 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段,并分析其效果。
二、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到苏州时游览醉翁亭的经历。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赞美了苏州的美景,并以醉翁亭为依托,反思了人生的屈辱与短暂。
文章通过对景物描写及主人公翁主人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2. 翁主人被描绘为一个性情豪放、潇洒洒脱的人物。
他对酒充满了激情,醉生梦死中表达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嘲笑世俗的名利,倡导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他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浮躁的人们进行对比,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3. “酷热”和“湖光山色”是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景象描述。
其中“酷热”代表了世俗的名利和压力,它是对人生的拘束和煎熬的象征。
而“湖光山色”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它是对人生悠闲与追求自由的表达。
通过这两个景象的对比,文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十翁九醉”这一表达意味着翁主人在世俗中游走,但他并不为世俗所累,更愿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自由世界中。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真谛。
5. 醉翁亭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文章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自由和不被束缚的思考。
醉翁亭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境地的理念,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不受拘束的一个象征。
6. 在文章中,“酒”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对于翁主人来说,酒代表了他对于自由和追求的热爱。
他常常沉醉在酒的世界里,以此来逃避压力和烦恼。
第12课《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2课《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5613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2.png)
《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读音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hè)蔚.然(wèi)晦.明(huì)B.潺潺.(chán)宴酣.(hān)觥.筹(gōng)C.伛偻.(lǔ)提携.(xié)野蔌.(shù)D.颓.然(tuí)辄.醉(zhé)环滁.(chú)【答案】C【解析】C.伛偻(lǚ),野蔌(sù);故选C。
▲词语达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格外)B.名.之者谁(取名,命名)C.道.其风俗之美(道路)D.掇幽芳而荫.乔木(遮阴、纳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义辨析。
C.句意为: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道:叙述。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 而山不加增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意思”;第二个“其”意思是“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C项,两“之”的意思都是“的”。
D项,第一个“然”的意思是“……的样子”;第二个“然”的意思是“这样”。
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案】B【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动词,译为“离开”。
A项中第一个“秀”是形容词,译为“秀丽”;第二个“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C 项,“乐”,第一个是形容词,译为“欢乐”;第二个是名词,译为“乐趣”。
醉翁亭记考试题目及答案
![醉翁亭记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169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0.png)
醉翁亭记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的散文作品。
答案:欧阳修2. 文章开篇即以“环滁皆山也”五字,勾勒出滁州的地理环境,其后用“__________”四字,写出了山与城的关系。
答案:其西南诸峰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也。
”这句话描述的是琅琊山的景色。
答案:琅琊也4.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中的“翼然”形容的是亭子的__________。
答案:形状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__________之间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志趣所在。
答案:山水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__________。
”这句话强调了欣赏山水之美的主观体验。
答案:寓之酒7. “朝而往,__________,暮而归。
”描述的是作者与宾客的游玩时间。
答案:暮而归8. “苍颜白发,__________,太守醉也。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醉酒后的形象。
答案:颓然乎其间9.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答案:其乐无穷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四季景色?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而石出答案:C3.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A. 作者喜欢喝酒B. 作者的志趣不在于饮酒C. 作者喜欢醉酒的感觉D. 作者喜欢与朋友饮酒答案:B4.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的“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愤怒C. 快乐D. 恐惧答案:C5.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这句话中“太守”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A三、简答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欧阳修的志趣并不在于饮酒本身,而是在于欣赏山水之美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2019)+答案解析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2019)+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46af96f705cc1754270905.png)
《醉翁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4 分)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语回答)。
【答案】1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①像鸟的翅膀一样②情趣③根据④起名,命名。
15. B16.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此外,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本句句意为: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醉翁亭记》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醉翁亭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7ae2e85022aaea998f0ffb.png)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醉翁亭记》【解析】注意“名”是名作动的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苟且,随便。
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
④启处之有素矣,素:习惯。
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B.在乎.山水之间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自其.家少微时其.真无马邪(《马说)D.治其家以.俭约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答案】12,D【解析】A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B在/吗?C代词,他/表反问,难道;D都是介词,用。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
如果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通顺,就是错误的。
对于考生来说答这类题型,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字形,明确字义,只要掌握好这一点,那么,解题就会容易的多。
解答文言文虚词题的时候,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
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
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1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答案】13,②【解析】划线句意思为: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谈笑如常,说:所以停顿为: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3f5fbc76c66137ef06197a.png)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三、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18个小题,共37分)(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10--13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标下列加点词语。
(2分)(1)野芳发而幽香(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2分)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腰白玉之环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3.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2分)答案: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7题,共37分)(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10-13题。
(8分)10.(1)花(2)以……为乐(以……为快乐)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曲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评分说明:(2分) 译对重点词语“蔚然”“深”“秀”得1分,翻译完整流畅得1分。
第12课《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第12课《醉翁亭记》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129c9f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0.png)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一、与课内古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⒈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⒉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⒊【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⒋【甲】写登楼所见,【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参考答案】⒈⑴日光⑵景象⑶季节⒉⑴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⒊【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而乐亦无穷也。
⒋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15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云归而岩穴暝.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3)而或长烟一.空一: (4)把.酒临风把:2.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13fa84f242336c1fb95e36.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ú)岩穴.(xué)琅琊..(lángyá)B.林霏.(fēi)晦.明(mèi)山肴.(yáo)C.野蔌.(sù)弈.者胜(yì)阴翳.(yì)D.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C、D.正确;B.“晦明”的“晦”应读“huì”。
故选:B。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解答】ABC.表并列;D.表转折。
故选:D。
3.对课文第三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分析】考查语段分析,本题关键分析“颓然”的含义,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第三段,是写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与平同乐,心情愉悦,因乐而醉。
【解答】“颓然”的含义,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第三段,是写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与平同乐,心情愉悦,因乐而醉。
所以B项的解析是错误的。
故选:B。
4.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仅分析“用法”,不要分析词义。
《作业推荐》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1课醉翁亭记(培优版)
![《作业推荐》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1课醉翁亭记(培优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69aa23b7360b4c2e3f64dd.png)
《作业推荐》——醉翁亭记(培优版)一、其他1.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
宋代________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欧阳修(2). 永叔(3). 醉翁(4). 六一居士(5). 文学(6). (2)亭之美景(7). 游亭之乐(8). (3)太守宴(9). 众宾欢(10). 太守醉【解析】【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文章“亭中宴”的过程中,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
2.虚词“而”的常见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
请选出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只填写序号即可。
(1)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练习(通用14篇)
![醉翁亭记练习(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358a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9.png)
醉翁亭记练习(通用14篇)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作者,他是时著名的家,家。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的两种人是,《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
二、选择题。
1、下面“之”的意义与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b、四时之景不同。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禽鸟知山林之乐。
2、下面句子中“也”表达的语气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a、环滁皆山也。
b、名之者谁?太守自慰也。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中写景的主要作用是()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4、文中有十处写“乐”,其作用是()a、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与“醉”字互为表里。
b、写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题。
c、写出当地百姓与太守的愉快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理想。
d、以写乐来烘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三、解释下列画线词。
1、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3、泉香而酒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朝而往,暮而归()而不知人之乐()4、而乐亦无穷也()游人去而禽鸟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四、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伛偻()()觥筹()山肴野蔌()林壑()阴翳()饮少辄醉()五、先解释画线字,再翻译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1f871e2bd960590c677ff.png)
11 醉翁亭记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6)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洌:清(8)山肴野蔌.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弈:下棋(12)觥.筹交错觥:酒杯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1)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云归.而岩穴暝(聚拢)(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山水之乐.(乐趣)(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太守自谓.也(命名)(4)谓太守谓.谁(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a394e1852458fb760b5623.png)
11 醉翁亭记01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ɡ yá) 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变化(huì)酒洌(liè) 伛偻(yǔlǚ)山肴野蔌(yáo)(sù)弈者胜(yì) 觥筹(gōng chóu)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5)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8)负者歌于途负:背着东西(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泉香而酒洌洌:清(11)山肴野蔌蔌:菜蔬(12)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3)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4)弈者胜弈:下棋(15)觥筹交错觥:酒杯3.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醉翁亭记(精制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精制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d24272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8.png)
醉翁亭记(精制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26分)1.给加点字注音(8分)饮少辄()醉觥()筹交错树林阴翳()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肴野蔌()云归而岩穴()暝()泉香而酒洌()环滁()皆山也【答案】饮少辄(zhé)醉觥(gōng)筹交错树林阴翳(yì)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山肴野蔌(sù)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泉香而酒洌(liè)环滁(chú)皆山也2.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6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2)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3)(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而不胜【答案】(1)秀丽,优美;(2)称,是;(3)围绕,包围3.朗读节奏划分要玩到一项是()(3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解析】选C。
正确停顿应为“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4.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早晨出去游玩,傍晚回来,一年四季的景色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没有穷尽。
5.按照要求填空。
(5分)(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20-202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202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1480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6.png)
11 醉翁亭记【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chú)岩穴.(xuè)琅琊..(lángyá)林壑.(hè)B.林霏.(fēi)晦.明(huǐ)山肴.(yáo)伛偻..(yǔlǚ)C.野蔌.(shù)弈.者胜(yì)阴翳.(yì)觥.筹(gōng)D.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颓.然(tu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云归.而岩穴暝.(6)野芳.发而幽香(7)杂然..而前陈.者(8)宴酣.之乐(9)觥.筹交错(10)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行者休于.树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泉香而.酒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醉翁之意不在/酒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2)《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态可掬的句子是:,,。
(3)《醉翁亭记》中,作者用“,”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
(4)《醉翁亭记》中,作者用“,,,”精练传神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之美。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阅读理解】◆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北宋(宋))(朝代)的文学家(欧阳修)(人名)。
2.给下列字注音。
伛偻(yǔ lǚ)觥(gōng)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 山谷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名之者谁:( 命名)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8)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9)四时之景不同:(季节) (10)负者歌于途:( 背)
(11)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12)临溪而渔:(靠近)
(13)临溪而渔:(捕鱼) (14)山肴野蔌:(菜蔬)
(15)杂然前陈者:( 摆开) (16)觥筹交错:(酒杯)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快乐)
4.翻译下列语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人们)来到溪边捕鱼,溪水很深而鱼儿很肥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能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太守。
5.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8.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姿”“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11.第二段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概括第二段的内容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2.文章第三段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
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5.《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醉和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情怀。
16.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
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基本意思对即可。
17.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
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