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与软交换的区别(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dependent Media Services
IMS是英文Independent Media Services的缩写中文译名:独立媒体服务
IMS是MEGASTAR公司的一个部门,创始人Blong.He. 专门从事独立媒体运作业务。
IMS 1.1.IMS技术概念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但是,目前全球IMS网络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应用方式也处于业界探讨当中。
1.2.IMS的定位
IMS在3GPPRelease 5版本中提出,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
3GPP R5主要定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R6版本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特性等;R7版本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订,要求IMS支持数字用户线(xDSL)、电缆调制解调器等固定接入方式。
软交换技术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历了实验、商用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比较成熟。
全球范围早已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展了软交换试验,发展至今,软交换技术已经具备了替代电路交换机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宽带多媒体业务能力。
在软交换技术已发展如此成熟的今天,IMS的出路在何方?又该如何发展和定位呢?首先需要对IMS和软交换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如果从采用的基础技术上看,IMS和软交换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基于IP分组网;都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大部分的协议都是相似或者完全相同的;许多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甚至是可以通用的。
IMS和软交换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IMS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
(2)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因此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并增加了外置数据库——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用于用户鉴权和保护用户业务触发规则;
(3)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而在软交换中,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的一种,更多的使用媒体网关协议(MGCP)和H.248
总体来讲,IMS和软交换的区别主要是在网络构架上。
软交换网络体系基于主从控制的特点,使得其与具体的接入手段关系密切,而IMS体系由于终端与核心侧采用基于IP承载的SIP协议,IP技术与承载媒体无关的特性使得IMS体系可以支持各类接入方式,从而使得IMS的应用范围从最初始的移动网逐步扩大到固定领域。
此外,由于IMS体系架构可以支持移动性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因此IMS技术相比于软交换的优势还体现在宽带用户的漫游管理和QoS保障方面。
1.3.IMS的发展与应用 1.3.1.1IMS标准的发展
对IMS进行标准化的国际标准组织主要有3GPP和高级网络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和协议(TISPAN)。
3GPP侧重于从移动的角度对IMS进行研究,而TISPAN则侧重于从固定的角度对IMS提出需求,并统一由3GPP来完善。
3GPP对IMS的标准化是按照R5版本、R6版本、R7版本……这个过程来发布的,IMS 首次提出是在R5版本中,然后在R6、R7版本中进一步完善。
R5版本主要侧重于对IMS 基本结构、功能实体及实体间的流程方面的研究;而R6版本主要是侧重于IMS和外部网络的互通能力以及IMS对各种业务的支持能力等。
相比于R5版本,R6版本的网络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业务能力上有所增加。
在R5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业务特性,网络互通规范以及无线局域网接入特性等,其主要目的是促使IMS成为一个真正的可运营的网络技术。
R7阶段更多的考虑了固定方面的特性要求,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订。
R5版本和R6版本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被冻结,而R7版本也即将冻结。
在TISPAN定义的NGN体系架构中,IMS是业务部件之一。
TISPANIMS是在3GPPR6IMS核心规范的基础上对功能实体和协议进行扩展的,支持固定接入方式。
TISPAN 的工作方式和3GPP相似,都是分阶段发布不同版本。
目前,TISPAN已经发布了R1版本相关规范,从固定的角度向3GPP提出对IMS的修改建议;R2版本目前还处于需求分析阶段。
TISPAN在许多文档中都直接应用了3GPP的相关文档内容,而3GPPR7版本中的很多内容又都是在吸收了TISPAN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方对文档内容的修改都将直接影响另一方。
此外,部分先进的运营商(如德国电信、英国电信和法国电信)已经明确了未来网络和业务融合的战略目标,并开始特别关注基于IMS的网络融合研究。
各大设备厂商也加大了对IMS在固网领域应用的研究,正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基于IMS的NGN的标准化工作。
因此各个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1.3.2.2IMS的主要
应用 1.3.2.1.IP媒体业务类型
IMS是一个在分组域(PS)上的多媒体控制/呼叫控制平台,IMS使得PS具有电路域(CS)的部分功能,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的多媒体业务。
IMS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典型的业务如呈现、消息、会议、一键通等等。
将不同的业务进行分组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类型。
(1)信息类业务,这类业务对用户来讲已经非常熟悉,而且目前为运营商带来了良好的收益,IMS的信息类业务将带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在享用这些信息类业务的同时,用户可以随心所欲而且费用低廉的使用其他媒介,比如视频和声音等,同时可以灵活的选用实时业务或非实时业务进行沟通。
(2)多媒体呼叫话音业务,这类业务可以给用户在原有的话音业务操作和应用上带来全新的体验。
(3)增强型呼叫管理,可以实现让用户自己来控制业务,让用户的沟通更加灵活。
(4)群组业务,将不同的通信媒介聚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新的业务体验,而且IMS还可以对业务进行新的开发和组合;突破传统的一对一的通信方式限制,可以提供基于群组的通信方式。
(5)信息共享,常见的邮件携带附件的沟通模式可以完成部分的信息共享功能,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显得不够灵活,所以实时在线的信息共享通信应运而生,多个用户可以实时处理同一个数据文件。
(6)在线娱乐,移动终端可以直接和信息资源互联,IMS方式可以更好地呈现信息的更新和沟通,并可以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对于用户的在线游戏,IMS 可以为用户提供从单机游戏到多用户在线参与的在线娱乐方式,同时用户还可以采用多种多媒体来沟通交流。
1.3.
2.2.2IMS的主要应用
随着IMS技术和产品的逐渐成熟,已经有一些运营商开始了IMS的商用,还有一些运营商在进行相关的测试。
从目前的商用和测试情况看,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商用,而固网运营商还主要处于试验阶段。
综合考虑,IMS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移动网络的应用,这类应用是移动运营商为了丰富移动网络的业务而开展的,主要是在移动网络的基础上用IMS来提供PoC、即时消息、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
应用重点集中在给企业客户提供IPCENTREX和公众客户的V oIP第二线业务。
其次是固定运营商出于网络演进和业务的需要,通过IMS为企业用户提供融合的企业
的应用(IPCENTREX业务),以及向固定宽带用户(例如ADSL用户)提供V oIP应用。
第三种典型的应用是融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WLAN和3G的融合,以实现语音业务的连续性。
在这种方式下,用户拥有一个WLAN/WCDMA的双模终端,在WLAN的覆盖区内,一般优先使用WLAN接入,因为这种方式用户使用业务的资费更低,数据业务的带宽更充足。
当离开WLAN的覆盖区后,终端自动切换到WCDMA网络,从而实现语音在WLAN和WCDMA之间的连续性。
目前,这种方案的商用较少,但是许多运营商都在进行测试。
在IMS中全部采用SIP协议,虽然SIP也可以实现最基本的VoIP,但是这种协议在多媒体应用中所展现出来的优势表明,它天生就是为多媒体业务而生的。
由于SIP协议非常灵活,所以IMS还存在许多潜在的业务。
1.3.3基于IMS的网络融合问题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演进,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主题,固定和移动的融合(FMC)更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ETSI给FMC下的定义是:“固定移动融合是一种能提供与接入技术无关的网络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物理上的网络融合,而只关心一个融合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相应的标准规范。
这些标准可以用来支持固定业务、移动业务以及固定移动混合的业务。
固定移动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用户的业务签约和享用的业务,将从不同的接入点和终端上分离开来,以允许用户从任何固定或移动的终端上,通过任何兼容的接入点访问完全相同的业务,包括在漫游时也能获得相同的业务。
”ETSI在给FMC下定义的同时也对固定移动网络的融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IMS进一步发扬了软交换结构中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比软交换进行了更充分的网络解聚,网络结构更加清晰合理。
网络各个层次的不断解聚是电信网络发展的总体趋势。
网络的解聚使得垂直业务模式被打破,有利于业务的发展;另外,不同类型网络的解聚也为网络在不同层次上的重新聚合创造了条件。
这种重新聚合,就是网络融合的过程。
利用IMS实现对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核心控制,主要是IMS具有以下特点。
(1)与接入无关性。
虽然3GPPIMS是为移动网络设计的,TISPANNGN是为固定xDSL 宽带接入设计的,但它们采用的IMS网络技术却可以做到与接入无关,因而能确保对FMC 的支持。
从理论上可以实现不论用户使用什么设备、在何地接入IMS网络,都可以使用归属地的业务。
(2)统一的业务触发机制。
IMS核心控制部分不实现具体业务,所有的业务包括传统概念上的补充业务都由业务应用平台来实现,IMS核心控制只根据初始过滤规则进行业务触发,
这样消除了核心控制相关功能实体和业务之间的绑定关系,无论固定接入还是移动接入都可以使用IMS中定义的业务触发机制实现统一触发。
(3)统一的路由机制。
IMS中仅保留了传统移动网中HLR的概念,而摒弃了VLR的概念,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信息只保存在用户的归属地,这样不仅用户的认证需要到归属地认证,所有和用户相关的业务也必须经过用户的归属地。
(4)统一用户数据库。
HSS(归属业务服务器)是一个统一的用户数据库系统,既可以存储移动IMS用户的数据,也可以存储固定IMS用户的数据,数据库本身不再区分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
特别是业务触发机制中使用的初始过滤规则,对IMS中所定义的数据库来讲完全是透明数据的概念,屏蔽了固定和移动用户在业务属性上的差异。
(5)充分考虑了运营商实际运营的需求,在网络框架、QoS、安全、计费以及和其他网络的互通方面都制定了相关规范。
IMS所具有这些特征可以同时为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所共用,这就为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接入提供了技术基础,使得网络融合成为可能。
2.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信息管理系统
2.1、 MIS 的概念及解释
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MIS 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1.MIS的对象就是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者有价值的数据。
信息的主要特征是来源分散,数量庞大。
信息来源于生产第一线,来源于社会环境,来源于市场,来源于行政管理等部门。
信息具有时间性。
信息的加工方式有多种形式。
企业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可划分为物流和信息流。
生产过程是一个物流的投入产出过程,且是不可逆的过程。
管理过程是信息流的过程,且具有信息反馈的特征。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法则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有两个以上要素,各要素和整体之间,整体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有机联系。
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信息系统是输入的数据,经过处理,输出的是信息的系统。
如图二所示:
3、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
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必然有信息,如果形成系统就形成MIS。
计算机设备使MIS更有效,尤其是现代社会,MIS已和计算机设备不可分离,因此一般来说MIS就是计算机MIS。
MIS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等硬件成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包等软件成份。
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内容。
计算机设备并不是MIS的必要条件,
2.3、 MIS 的结构、特征及相关学科
1、 MIS的结构
MIS由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五个组成部分。
2、MIS的特性
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
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通过MIS实现信息增值,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实现辅助决策。
MIS是发展变化的,MIS有生命周期。
MIS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工作基础。
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MIS的开发。
因此,为适应MIS的开发需求,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
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
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
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3、MIS的相关学科
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MIS涉及的范围还要扩大。
2.4、 MIS的划分
1、基于组织职能进行划分
MIS 按组织职能可以划分为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
2、基于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
MIS基于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为面向数量的执行系统、面向价值的核算系统、报告监控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
3、基于历史发展进行划分
第一代MIS 是由手工操作,使用工具是文件柜、笔记本等。
第二代MIS 增加了机械辅助办公设备,如打字机、收款机、自动记账机等。
第三代MIS 使用计算机、电传、电话、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4、基于规模进行划分
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MIS 从地域上划分已逐渐由局域范围走向广域范围。
5、MIS的综合结构
MIS可以划分为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横向综合结构指同一管理层次各种职能部门的综合,如劳资、人事部门。
纵向综合结构指具有某种职能的各管理层的业务组织在一起,如上下级的对口部门。
2.5、 MIS的开发
1、 MIS的开发原则
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要及时了解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使目标系统较原系统有质的飞跃。
整体原则,体现完整性。
企业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合理的…闭环‟系统。
目标系统应当是这个…闭环‟系统的完善。
企业完整的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一定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同时实现,但必须完整的设计系统的各个方面。
不断发展原则,体现超前性。
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的发挥MIS的作用,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MIS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发展和超前意识。
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
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成功MIS的衡量标准。
事实上许多失败的MIS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新技术而忽视了其实用性。
盲目追求完善的MIS而忽视了本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2、 MIS的开发方式
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
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3、MIS的开发策略
不可行的开发方法:组织结构法,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不考虑MIS的开发原则。
数据库法,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
想象系统发,开发人
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象为基础进行开发。
可行的开发方法:自上而下(Top__Down),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
自下而上(Bottom__Up),设计系统的构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系。
两者结合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 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优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
4、MIS的开发方法
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致。
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学)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
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
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
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
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
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
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
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第四代语言的出现。
两种方法的结合
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MIS时,工作重点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
实践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2.6、存在问题
1、急功近利
企业中具有条件的部门客观上不可能完整的设计整个系统的MIS,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率先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就企业的整体MIS而言是重复投资,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的直接原因。
2、贪大求全
许多MIS设计的非常完善,项目完成后确难以发挥作用而成为失败的例子,其原因忽视企业的当前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新技术。
3、重复开发
重复开发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重复开发的系统经常性的处于修修补补的完善过程中。
4、重…硬‟不重…软‟
企业使用不懂MIS的人员搞MIS的工作。
这些人被戏称具有…电灯泡…思想,只重视购买设备而不了解…软件‟才是MIS的根本内容。
5、只重开发不重维护
许多MIS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投入使用运行后不久就夭折了,原因在于严重忽视软件工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维护而导致MIS的失败。
3.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ervice -- 交互式多媒体服务 IMS系统
IMS是由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结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质,设计的一套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它打破了传统软件系统开发周期长,业务操作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交流沟通有障碍的瓶颈。
采用国际最新的可客制技术。
能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
IMS开创了非编程人员也能设计软件的先河。
经过专业实施顾问的指导,业务管理人员可以在数周时间内学会IMS配置要领。
并在IMS开发平台上通过配置IMS建设适合自己公司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灵活地被配置ERP、SCM、OA、CRM等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