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合成催化剂(一)
合成氨催化剂
合成氨催化剂0707 应化杨超(41) 1.催化剂概述催化剂又叫触媒,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Q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 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 catalyst )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
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
我们可在波兹曼分布( Boltzmann distribution )与能量关系图( energyprofile diagram )中观察到,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物在不改变的情形下,经由只需较少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 )的路径来进行化学反应。
而通常在这种能量下,分子不是无法完成化学反应,不然就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化学反应。
但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2.催化剂的分类2.1按性质分类催化剂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同一种物态 (固态、液态、或者气态)。
多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状态。
酶是生物催化剂。
活的生物体利用它们来加速体内的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酶,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就会进行得很慢,难以维持生命。
大约在37C的温度中(人体的温度),酶的工作状态是最佳的。
如果温度高于50C或60C,酶就会被破坏掉而不能再发生作用。
因此,利用酶来分解衣物上的污渍的生物洗涤剂,在低温下使用最有效。
2.2按组成的组分分催化剂分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呈现在不同相 ( Phase) 的反应中,而均相催化剂则是呈现在同一相的反应。
一个简易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包含了反应物(或zh-ch:底物;zh-tw:受质)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反应物内的键因十分的脆弱而导致新的键产生,但又因产物与催化剂间的键并不牢固,而使产物出现。
氨合成催化剂简介
氨合成催化剂简介史** 309010**** 化工090*合成氨工业的巨大成功不仅解决了人类因人口增长所需要的粮食,而且带动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的发展。
合成氨工业创立的本身就包含着伟大的创造性和光辉的科学思想。
Haber和Bosch提出的化学平衡与质量作用定律的应用、高压反应技术、封闭流程操作、动态反应速率概念,Mittasch提出的混合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化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材料学家与各种工匠群体合作的成功先例等,推动了整个化学工业和材料工业的发展。
合成氨催化剂是多相催化领域中许多基础研究的起点。
许多多相催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都来自于或首先试用于催化合成氨。
合成氨工业及其催化过程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多相催化科学的基础。
氨合成熔铁催化剂是世界上研究得最成功、最透彻的催化剂之一。
本报告主要介绍传统Fe3O4基熔铁催化剂。
氨合成催化剂的新进展也将予以简介。
熔铁催化剂的组成及特性熔铁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Fe3O4,其含量为90%左右,助催化剂主要是Al2O3、K2O、CaO、MgO等金属氧化物以及SiO2非金属氧化物,通常用磁铁矿为原料,由熔融法制备。
在催化剂装填至反应器后,由铁氧化物还原得到的α-Fe是氨合成反应的主催化剂,但由纯铁氧化物还原得到的催化剂在合成氨过程中很快会失活。
作为助催化剂的Al2O3、K2O、CaO、MgO、SiO2等氧化物不被还原,虽然对氨合成不具有催化作用,但它们改善了α-Fe的催化活性,增强了耐热和抗毒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其中,Al2O3、Cr2O3、MgO、V2O5、ZrO2、TiO2、SiO2等高温难熔氧化物属于结构性助催化剂,它们能增加催化剂在还原和操作时的抗热能力和抗毒能力,起着增大表面积、稳定结构的作用,但却降低了每单位总表面积的比活性和还原速度。
K2O、CaO等碱金属、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氧化物作为电子性助催化剂,同结构性助催化剂的作用相反,它们能增加单位表面积的比活性,但却削弱了抗热和抗氧毒物的能力。
合成氨复习题(1)
合成氨复习题(1)复习题第1章烃类蒸汽转化第⼆章重油部分氧化从化学热⼒学分析析炭发⽣:只有在转化管进⼝的⼀段位置可能析炭实际⽣产中温度的提⾼受到限制:①催化剂耐热温度②反应管材质耐⾼温③烃类分解发⽣热裂解导致析碳实际⽣产中温度的控制指标:①⼀段转化炉出⼝:800 ℃,甲烷含量10%;②⼆段炉出⼝:1000 ℃,甲烷含量<0.5% ⼯业⽣产对转化催化剂的要求:①活性⾼:催化剂活性愈⾼,转化速度越快,可增加空速,从⽽提⾼设备的⽣产效率;同时,⾼活性催化剂可从动⼒学上减少析碳的发⽣;②抗析碳:烃类,特别是⽯脑油蒸汽转化,最容易在床层⼊⼝1-3⽶处析碳;采取的措施是在催化剂研制上想办法,如英国ICI46-1催化剂,向催化剂中加⼊钾碱,在转化反应过程中,钾碱可缓慢释放,分布在催化剂表⾯上中和酸性中⼼,抑制⾮均相积碳。
③稳定性蒸汽转化操作条件苛刻,催化剂长期处在⽔蒸汽和⾼的氢分压、⾼的⽓体流速下,活性不随时间⽽衰退。
⽬前,转化催化剂的使⽤寿命⼀般为5年,使⽤终期和初期相⽐,活性衰退⼀般左右。
④⾼强度:转化条件苛刻,⽣产中⼯况波动,转化管震动,管内⽓体流速很⾼,从⽽导致对催化剂冲刷、腐蚀。
这都要求催化剂具有较⾼的强度,耐压碎、耐膨胀、耐磨蚀,否则催化剂粉化,造成床层阻⼒增加。
⑤合理的⼏何形状:从提⾼催化剂内表⾯利⽤率、减少床层阻⼒等⽅⾯考虑,都要求催化剂有合理的⼏何形状;⽬前,转化催化剂多做j成环状。
催化剂的成分: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此外,还常加⼊润滑剂、扩孔剂等。
催化剂的制备:①共沉淀法②浸渍法活性组分:在元素周期表中,第Ⅷ族过度元素对烃类蒸汽转化反应都有催化作⽤;贵⾦属钌Ru、铑Rh、钯Pd、铱Ir、铂Pt的活都⾼于镍Ni,但从性能和经济⽅⾯考虑,活性组分,镍为最佳,所以镍是⽬前⼯业上唯⼀的活性组分。
NiO为制备催化剂最主要活性成份,含量以4-30%为宜。
助催化剂:为了提⾼镍的活性及稳定性,可添加助催化剂来达到抑制镍晶粒熔融过程,防⽌镍晶粒长⼤,从⽽使其有较⾼的稳定活性,延长使⽤寿命,并增加抗析碳能⼒。
氨合成的催化剂
氨合成的催化剂一、引言氨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制造化肥等领域。
在氨合成反应中,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合成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
二、铁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是氨合成反应最早采用的催化剂之一。
这种催化剂主要由铁、钴、锆等金属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铁系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钌系催化剂钌系催化剂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主要由钌、锰等金属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性。
此外,钌系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抗毒性,在氨合成反应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御碳氢物质等有害物质对其产生的影响。
四、钼系催化剂钼系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氨合成催化剂,主要由钼、铝等金属组成。
这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性。
此外,钼系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抗毒性和耐腐蚀性,在氨合成反应中表现出色。
五、其他催化剂除了以上几种催化剂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氨合成催化剂。
例如,铑系催化剂、镍系催化剂、银基催化剂等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这些新型催化剂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六、结论综上所述,氨合成反应中的催化剂种类繁多,每种催化剂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催化剂,以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氨合成催化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氨合成的催化剂
氨合成的催化剂引言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制造、化工合成等领域。
而氨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催化剂的选取。
本文将会全面介绍氨合成催化剂的种类、工作原理、制备方法以及相关的工业应用,以加深我们对氨合成催化剂的了解。
催化剂种类在氨合成过程中,常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铁系催化剂、钌系催化剂和铑系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具有高效能、稳定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铁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是氨合成过程中最常见的催化剂之一。
传统的铁系催化剂主要是以铁为主要成分,常配以适量的铝、钾等元素。
这类催化剂具有成本低、晶体结构稳定等优点,然而其催化活性相对较低,需要高温和高压下进行反应。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铁基纳米催化剂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钌系催化剂钌系催化剂是氨合成中的另一类重要催化剂。
钌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常作为铁系催化剂的替代品使用。
研究表明,钌催化剂在较低温下即可实现氨合成反应,大大降低了能耗。
此外,钌系催化剂对反应物质的吸附性能和解离能力较强,可以促进氨合成反应的进行。
铑系催化剂铑系催化剂在氨合成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铑是一种包括铑金属和铑氧化物等在内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铑催化剂不仅可用于氨合成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以在其他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铑系催化剂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催化剂在氨合成反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催化剂可以提供活性位点,吸附反应物质并降低其解离能力,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另一方面,催化剂还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的速率。
具体而言,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会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过程。
在物理吸附中,反应物只是通过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
而在化学吸附中,反应物会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中间体。
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交替作用,反应物逐步转化为产物。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催化活性、化学稳定性、抗中毒性等。
第二章(3):氨的合成
3 H2 2 NH 3
p k2 p
2 NH 3 3 H2
1
式中k1、k2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rNH3为过程的瞬 时速率;为实验常数,视催化剂性质及反应条件而异, 工业条件下对工业铁催化剂一般 0.5。
17
1.4.2.2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方程
p1.5 H2 r k1 pN 2 pNH 3 pNH 3 k2 p1.5 H2
(1.4.12)
上式只适用于压力较低的的接近平衡的情况,压力较高时,
要用实验得出的速率常数与压力的关系加以校正。另外,当 反应远离平衡时上式不成立,例如pNH30时r 。捷姆金 还推出了远离平衡时的动力学方程:
16
1.4.2.2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方程
1939年捷姆金和佩热夫根据上述机理,提出几点假设: ①氮的活性吸附是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②催化剂表面很 不均匀;③吸附态主要是氮,吸附遮盖度中等;④气体为 理想气体,反应距平衡不很远。由此推导出本征动力学方 程式为:由此机理导出的动力学方程为
p r k1 pN 2 p
实际生产不可能无限增加空速,空速大系统阻力大,功耗 增大。另外,新鲜气量一定时,空速增大只能通过增加循 环气量来实现,循环气量过大,除了上述功耗原因外,还 使单位循环气产氨量下降,从而使气体温升下降,产生不 能维持“自热”的问题。一般空速值为:30MPa 2000030000h-1 15MPa 10000h-1
第八节 氨的合成
一、基本原理 二、氨合成催化剂 三、工艺条件选择 四、氨的分离 五、氨合成塔 六、生产总流程 七、我国合成氨生产装臵现状
1
一、基本原理
1.4.1 氨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1.4.1.1 化学平衡 氨合成反应如下: 1.5H2(g) + 0.5 N2(g) = NH3(g) +46.22kJ/mol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平衡常数为
合成氨催化剂的生产和技术
合成氨催化剂的生产和技术发布时间:2023-01-04T05:52:04.71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张鹏[导读] 合成氨广泛用于工业硝酸、盐铵和化肥的生产过程,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有关工业对氨的需求以吨计有所增加,这是工业建设和化学发展的基本原料之一。
张鹏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安 727307摘要:合成氨广泛用于工业硝酸、盐铵和化肥的生产过程,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有关工业对氨的需求以吨计有所增加,这是工业建设和化学发展的基本原料之一。
但是,作为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传统的合成氨往往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较少的效益。
因此,对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不断进行推导。
本文介绍了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讨论了最新的合成氨研发趋势,供参考。
关键词:合成氨;催化剂;新技术;研究进展前言作为合成氨化工的重要原料,在中国工业建设和经济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氨相关催化剂的开发也是化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合成氨工业在实际生产中也消耗大量能源在全球气候日益受到灾害威胁的时候,化学研究人员必须加倍努力,改进现有的催化剂,以提高合成氨工业的总体效率。
1 铁基催化剂的研究1.1铁系氨合成催化剂A-110-1催化剂是一种以铁-氨为基础的合成催化剂,主要由磁铁矿的传统熔炼形成。
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结构催化剂如Al2O3、K2O、CaO、BaO等。
已添加到准备中。
其作用是利用这些高熔点折射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α-Fe晶体的绝缘材料,防止容易发生摩擦的微晶接触,从而提高催化剂体的热稳定性。
SiO2 _ 2通常是从磁铁矿原料引入的,其适当存在类似于Al2O3,它可以稳定铁颗粒,提高催化剂的热阻和水的毒性。
催化剂的组成和含量在熔化状态下相互作用,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尤其是还原催化剂表面化学成分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氨合成催化剂
与经典的以四氧化三铁为主相的催化剂对比
预还原态
评价条件:粒度0.35-0.84mm,SV=1.5×104h-1,P=15Mpa 评价时间:2003年06月
Panjin Süd-Chemie Liaohe Catalyst Co.,Ltd. Page 19
氨合成催化剂
对比数据
样品型号 耐热后425℃氨净值 变化率% 耐热后400℃氨净值 变化率%
评价时间:2003年05月
Panjin Süd-Chemie Liaohe Catalyst Co.,Ltd. Page 25
氨合成催化剂
Amomax-10/Amomax-10H催化剂测试结果
2.测试条件 T=425℃ 空速:1.5*104 h-1
评价时间:2003年05月
Panjin Süd-Chemie Liaohe Catalyst Co.,Ltd. Page 26
Panjin Süd-Chemie Liaohe Catalyst Co.,Ltd.
Page 15
氨合成催化剂
催化剂经济分析
•节省压缩机功耗是长期的效益 •同等压缩机功耗条件下增产是长期的效益 •开工相对少的稀氨水排放有利环保并节省开工成本增加效益 •相对短期的开工时间可迅速建立正常生产,节省开工成本增加 效益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motors: Ca, Al, K, rare earth elements 结构和电子助剂: Ca, Al, K, 及稀土氧化物
Leading to(达到): –High activity at low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低温低压 高活性) –Fast reduction rate(还原速度快)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高机械强度)
合成氨催化剂
合成氨催化剂0707应化杨超(41)1.催化剂概述催化剂又叫触媒,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catalyst)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
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
我们可在波兹曼分布(Boltzmann distribution)与能量关系图(energy profile diagram)中观察到,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物在不改变的情形下,经由只需较少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的路径来进行化学反应。
而通常在这种能量下,分子不是无法完成化学反应,不然就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化学反应。
但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2.催化剂的分类2.1 按性质分类催化剂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同一种物态(固态、液态、或者气态)。
多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状态。
酶是生物催化剂。
活的生物体利用它们来加速体内的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酶,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就会进行得很慢,难以维持生命。
大约在37℃的温度中(人体的温度),酶的工作状态是最佳的。
如果温度高于50℃或60℃,酶就会被破坏掉而不能再发生作用。
因此,利用酶来分解衣物上的污渍的生物洗涤剂,在低温下使用最有效。
2.2 按组成的组分分催化剂分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呈现在不同相(Phase)的反应中,而均相催化剂则是呈现在同一相的反应。
一个简易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包含了反应物(或zh-ch:底物;zh-tw:受质)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反应物内的键因十分的脆弱而导致新的键产生,但又因产物与催化剂间的键并不牢固,而使产物出现。
氨合成催化剂技术研究与发展
氨合成催化剂技术研究与发展摘要:现阶段都在提倡绿色能源,绿色生产以及节能减排,低能耗生产等的口号,本文综述了氨合成工业多相催化过程8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氨合成铁催化剂、氨合成钌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母体化合物、载体、促进剂等的研究、发展以及工业应用情况,并且介绍了一些现有的氨合成催化的新技术。
通过对氨合成催化剂发展的了解和现有氨合成催化剂所存在问题以及我国在氨合成催化剂这方面的研究发展等情况展望了氨合成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氨合成催化剂,铁基,钌基,展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合成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合成氨是一个高能耗产品,按目前的能耗水平计算,我国每年生产合成氨要消耗约8395万吨标煤,占全国能耗消费总量的3.4%。
降低合成氨的能耗是我国合成氨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化工生产过程的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降低化工产品的能耗主要依靠催化剂及工艺过程的创新。
合成氨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生产工艺已趋成熟,降低合成氨能耗主要依靠催化剂的技术进步以及以新型催化剂为基础的工艺改进。
新一代氨合成催化剂已经开始工业化,将会给氨合成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合成压力将会进一步降低。
利用Ru催化剂或Fe1-x O催化剂,实现8.7Mpa重油部分氧化法等压合成氨已经成为可能,如果催化剂的使用压力降到5Mpa一下,天然气转化法等压合成氨也为期不远。
合成氨催化剂技术的创新及低压合成氨工8艺的改进,使合成氨工业跳出高压工业的范围成为可能,并将明显的节能效果。
我国合成氨总产量中约有一半是中、小型合成氨装置,其综合能耗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约50%,节能潜力更大,采用节能型催化剂是节能改造的有效措施之一。
1 氨合成催化剂的发展历史继二氧化硫氧化和氨氧化过程工业化数年之后,1910年德国BASF所采用的传统合成氨方法被认为是首先大规模应用的催化过程之一。
80多年来,这一极其重要而又简单的合成氨多相催化反应及被广泛采用并赢得巨额利润的合成氨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界和工业界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合成氨催化剂
铁基催化剂的双峰形活性曲线
.
结果表明:在7.0~7.5MPa等压合成氨工 艺条件下,A301催化剂的氨净值为10~12%, 在8.5MPa或10MPa微加压合成氨工艺条件 下,氨净 7.0~7.5MPa 可高达12~15%,可以 满足合成氨工业经济性对氨净值的要求。目 前我国生产的A301催化剂起始温度在 280~300℃,主期温度在400~480℃,使用 温度在300~520℃,使用压力在8.0~32Mpa, 氨净值为12~17%。因此采用A301催化剂实 现等压或微加压合成氨是可行的,并且可获 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经典火山活性曲线
关于合成氨熔铁催化剂,人们一直都认为R值 (即Fe2+/Fe3+)为0.5时其催化活性达到最佳状 态,这一经典理论沿袭了80多年,直到刘化章 等人找到了性能更佳的新的熔铁催化体 系———维氏体Fe1-XO体系才突破了这一经 典结论,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
.
3.6 纳米三氧化钼
MoO3是合成氨脱硫工序催化剂的活性组 分。
有学者以低品位钼精矿为原料,用热分解 法制备出了接近纳米级的MoO3微粒。
.
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及特殊的表面结构, 使得纳米催化剂具有特殊性能。和传统催 化剂相比,纳米催化剂的平均选择性提高 5~10倍,活性提高2~7倍。纳米催化剂的 这些优异性必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例如:以硫酸亚铁铵、草酸和丁醇为原用 液相化学沉淀法先进行沉淀反应,再进行干还 原,制备出了粒径为100~300 nm的纳Fe3O4的 微粒:以二氯化铁、三氯化铁和氨水原料,用 液相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平均11.8 nm的纳 米微粒;以硝酸铁和草酸铵料,制备出纳米级的 Fe3O4微粒。
合成氨催化剂
合成氨催化剂摘要: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
合成氨工艺主要是对催化剂的研究,文章对合成氨催化剂作研究进展概述,提出了对合成氨催化剂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合成氨催化剂发展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合成氨是一个大吨位、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
因此, 合成氨工艺和催化剂的改进将对降低能耗, 提高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
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 降低反应温度, 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和单程转化率或实现低压合成氨, 一直是合成氨工业的追逐目标。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至今仍没有开发出与其低压高活性相匹配的低压合成工艺,因此,以催化剂为核心技术,通过对催化剂的深入研究,以提高合成氨工业的综合效益。
1、催化剂合成氨的反应机理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
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
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
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
上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xFe+N2→FexNFexN+[H]吸→FexNHFexNH+[H]吸→FexNH2FexNH2+[H]吸FexNH3xFe+NH3在无催化剂时,氨的合成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kJ/mol。
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kJ/mol~167kJ/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kJ/mol。
合成氨催化剂
合成氨催化剂简述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化肥、硝酸、铵盐、纯碱等。
作为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合成氨也是一个大吨位、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因此合成氨工艺和催化剂的改进对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合成氨催化剂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合成氨催化剂主要类型是铁基催化剂,同时对钌基催化剂也有所研究。
1 铁基合成氨催化剂铁基合成氨催化剂价格低、稳定性好,制备时通常采用用熔融法,主要的原料是利用磁铁矿和铁,另外添加不同类的助剂化合物,再用电阻炉将其熔炼,后冷却、破碎筛分,最终形成不同颗粒大小的铁催化剂。
早在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初期,研究人员就发现用天然磁铁矿还原得到的催化剂效率远优于其它铁化合物。
随后根据纯铁催化剂的活性与还原前氧化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铁比值与熔铁基合成氨催化剂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认为以Fe3O4为母体的催化剂具有的活性最高。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工业氨合成铁催化剂,无一例外,其主要化学组成都是Fe3O4。
2钌基合成氨催化剂钌基合成氨催化剂也被称为第二代氨合成催化剂,它是一类新型负载型催化剂。
在我国的研究较晚,目前的工业投入刚处于起步阶段。
其制备不同于传统的铁催化剂,通常选择适当的母体化合物,添加某种促进剂,采用浸渍法负载在载体上,经一定条件还原活化处理后,转化成活性组分。
催化剂中母体化合物、载体、促进剂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具有很大影响。
经历了近—个世纪的研究,合成氨催化剂技术可以说已相当成熟,但是传统的熔铁催化剂不符合低能耗的发展趋势,而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的价格昂贵,又不容易普及。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和世界最大产氨国,合成氨工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虽然国内对铁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对于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也未进行深入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与我国是最大的产氨大国极不相称,因此我们合成氨这种高能耗产业的节能降耗还很漫长。
合成氨催化剂PPT课件
这标志着农业上所 需氮肥的来源主要 来自有 机物的副产 品,如粪类、种子 饼及绿肥 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工业合 成氨迎来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
5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 展,如今合成氨的技 术已经很成熟。但是 合成氨工业仍然是一 个高耗能的产业。因 而,合成氨工艺和催 化剂的改进将对降低 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产生巨大的影响。
6
➢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降低反应 温度, 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和单程转化 率或实现低压合成氨,一直是合成氨工业 的追逐目标。从最初的钌基催化剂的发 明,到铁基催化剂体系的创立和三元氮 化物催化剂的问世,都说明了人们在探 索合成氨道路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7
1.1 熔铁催化剂
长期以来,人们对氨合成催化剂作了大量 的研究,发现对氨合成有活性的一系列金 属为Os,U,Fe,Mo,Mn,W等,其中 一铁为主体的铁系催化剂,因其价廉易得、 活性良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合成氨 工艺中被广泛使用。 ➢大多数铁系催化剂都是用经过精选 的天然磁铁矿通过熔融法制备的, 习惯称熔铁催化剂。
3
➢ 1913年,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工企业——巴 登苯胺和纯碱制造公司 ,进行了多达6500 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配方的催化剂 后,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的铁催化剂, 将哈伯的合成氨的设想变为现实,一个日 产3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 。
➢鉴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实现和它的 研究对化学理论发展的推动,1918 年,哈伯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6
铁基催化剂的双峰形活性曲线
17
结果表明:在7.0~7.5MPa等压合成氨工 艺条件下,A301催化剂的氨净值为10~12%, 在8.5MPa或10MPa微加压合成氨工艺条件 下,氨净 7.0~7.5MPa 可高达12~15%,可 以满足合成氨工业经济性对氨净值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A301催化剂起始温度在 280~300℃,主期温度在400~480℃,使 用温度在300~520℃,使用压力在 8.0~32Mpa,氨净值为12~17%。因此采 用A301催化剂实现等压或微加压合成氨是可 行的,并且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工业合成氨催化剂
工业合成氨催化剂
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主要是铁催化剂和钴催化剂。
这两种催化剂都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促使氮气(N2)和氢气(H2)发生反应生成氨气(NH3)的关键组分。
1. 铁催化剂:铁催化剂是工业合成氨中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它通常是以铁为主要活性成分,并结合了其他助剂和载体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铁催化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够促使氮气和氢气在反应器中结合成氨气。
常用的铁催化剂包括铁-铝催化剂和铁-钾催化剂。
2. 钴催化剂:钴催化剂也是工业合成氨中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与铁催化剂相比,钴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实现高效的氨合成反应。
钴催化剂通常以钴为主要活性成分,结合了其他助剂和载体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这些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反应条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成本以及工艺要求等。
此外,催化剂的研发和改进仍然是工业合成氨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合成氨是一项复杂的化学工艺,除了催化剂外,还需要考虑反应器设计、废气处理、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催化剂的选择和优化通常是与其他工艺参数和要求相结合的综合考虑。
为什么Fe基催化剂是最好的合成氨催化剂
为什么Fe基催化剂是最好的合成氨催化剂合成氨工业需要较低温度和压力下具有较高活性的催化剂。
90多年来,世界各国从未停止过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工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在高温下已达90%以上,接近平衡氨浓度(因压力而异).侧如,在15 MPa及475℃下,A301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接近100%。
要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就只有降低反应温度。
另一方面,工业合成氨的单程转化率只有15%~25%,大部分气体需要循环,从而增加了动力消耗。
为了提高单程转化率,也只有降低反应温度才有可能。
因此,合成氨催化剂研究总的发展趋势,就是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降低反应温度,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和单程转化率或实现低压合成氨。
近20多年来,随着英国BP公司钌基催化剂的发明和我国Fe1-x O基催化剂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合成氨反应中,速度控制步骤是N2的解离吸附;而解离N2的强键需要“敞开锅”式结构。
体心立方的Fe(111)面正构成这种表面结构,而其它两种晶面(100)和(110)则偏离此花样。
含有原子的类似于Fe(111)晶面的结构被认为是合成氨反应的活性中心.因此,合成氨反应被认为是结构敏感反应。
Al2O3的表面重构作用可以改变a-Fe的晶面结构.Bar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2O3并在水蒸气和O2中迅速退火之后,活性最低的Fe(110)面的活性几乎与Fe(111)面相同Strongi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Al2O3表面重构作用的机理是,Al2O3首先在表面生成FeAl2O4,然后以这种新的表面为模板,使a-Fe晶体生长向(111)或(211)面定向暴露在反应混合物中.经Al2O3表面重构后,(111),(100)和(110)面的活性基本相同,从而大大提高了活性。
通常认为,催化剂表面的碱中心有利于碱性NH3的脱附。
同样,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是一种典型的Lewis碱;显然,催化剂表面的酸中心有利于N2的吸附,NH3 的脱附,特别是N2的吸附,有利于加速合成氨反应。
氨气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氨气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氨气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和中间体。
然而,在其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氨气的分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近年来,氨气分解催化剂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氨气分解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研究现状。
一、氨气分解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目前,关于氨气分解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溶胶凝胶法,二是物理混合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水解金属盐形成胶体,再通过凝胶和烘干制备成气凝胶颗粒的方法。
在气凝胶的制备过程中,界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促进胶体聚合,形成均匀的多孔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将多个金属氧化物材料制备成为一种复合催化剂。
例如,以铝、镍及锰盐等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NiMnAlOx 催化剂,并通过催化性能测试,证明其在氨气分解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2. 物理混合法物理混合法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混合后形成复合催化剂的方法。
通过改变不同材料组分的比例,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催化剂。
例如,将Ni 和CeO2混合后,制备出Ni/CeO2 催化剂,并进行氨气分解反应性能研究,发现其在400 ℃操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二、氨气分解催化剂的性能研究1. 催化剂活性氨气分解催化剂的活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活性高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中所需的温度更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对不同氨气分解催化剂进行反应性能测试,可以确定不同催化剂的活性。
实验结果发现,一些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如Ni、Fe、Co等氧化物催化剂。
2. 催化剂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性也是氨气分解催化剂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和产物,从而提高反应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体系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催化剂的温度、压力、进气速率等因素都会影响选择性。
例如,研究发现,在400 ℃之下,使用NiO和CeO2为基础的复合催化剂,氨气的分解率可以达到99.8%,并且产物主要为氢气和氮气,选择性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合成催化剂(一)
2003年2月28日Nitrogen & Methanol
在上一世纪初期,巴斯夫的Haber、Bosch 等人开始研究利用催化剂把气态的H2和N2合成为氨,其中铂石棉研究是一显著的起点;尽管后来证明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其后,人们对数千种其它具有潜在催化活性的组分如第Ⅷ族金属钴、锇以及其它的过渡金属如钨、钼及锰、稀土金属如铈甚至铀等进行了研究。
正如早期专利中所揭示的那样,巴斯夫的研究者首次形成了“助剂”(他们的术语)的概念,他们也能鉴别得出毒性物质如硫、磷,较重的第Ⅴ、Ⅵ族元素以及易熔化可还原的金属如铅、锡、锌等对催化剂性能造成的影响,。
在1913年,Mittasch提出了第一个高活性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生产的专利申请,即采用以钌为助剂、用钾和钌的碱性溶液来浸渍载体。
这种催化剂最终应用在两个商业化的工厂,它们分别于1913-1915年建立在Oppau和Leipzig两个地区。
后来,这些工厂进行了装置扩大和改造,这种改良工艺使得巴斯夫在多年以后一直维持着世界第一氨生产商的地位。
尽管在早期年代,巴斯夫的竞争者一直致力于可替代的其它的催化剂的开发,目的在于寻求真正地改进或避开已有专利保护的范围。
就其成本而言,没有一种催化剂能取代熔铁催化剂。
例如,在1918年,美国的第一个利用以钠为助剂的钴催化剂工厂,开车时并没有取得成功。
这样,Mittasch型熔铁催化剂很快维持了它的工业地位。
与那些竞争对手相比,它的成分比较便宜,如果使用正确将维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事实上,在合成氨厂,它是使用寿命最长的催化剂。
很多年以来,尽管在催化剂的物理性能和生产技术方面也有一些改进,但是在合成气体部分,从改进催化剂、工艺技术及操作实践中得到的收获要比改变氨合成催化剂的化学特性的收获多得多。
改变化学特性的动机在于最近时期日益增长的技术-经济方面的因素,促使研究者们希望能设计规模更大、能量利用更充分的合成氨厂,而并不是由于铁系催化剂的可靠性存在缺陷。
氨合成内件技术早期由欧洲的Fauser开发而成,考虑到当时的合成内件一般设计压力为750-1000巴,Fauser开发出来的工艺可在100巴甚至更低压力下操作,所用的催化剂以氰化铁为基础,然而,在那时,这种开发走进了死胡同。
合成内件技术开发
合成氨厂技术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963年
第一个氨合成内件采用轴向转化塔。
Haber在实验室基础上设计的氨合成转化塔以内部“原料流经”的换热器为特征,但是合成气须经预热。
在此后不久,由于Bosch 在绝缘及热回收方面作了改进,他以中试规模建立了第一个自热式氨合成转化塔,这些特征最终也都包括在这个时期的工业氨合成转化塔中,反应热利用通过催化剂主体的冷却管来带走,采用的催化剂一般为Mittasch型熔铁催化剂。
由于内件为轴向结构,这时一般采用颗粒较大的催化剂(如6-12mm)。
但压力降(一般为15-20巴)和反应中质量传递极限限制了氨的产量。
在那时,合成气原料一般来自于焦、煤的气化,净化工艺也只有相当简单的脱碳技术,原料气中仍然含有10-15ppm的含氧杂质,这些物质不可避免地会对催化剂造成损坏。
二次大战后,原本由巴斯夫在1920年开发的甲烷蒸汽转化工艺引进到了美国,研究者们开始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原料,而在欧洲,这种原料直到1957年才充分可用。
在0.5-15巴压力下运转,蒸汽变换极大地减少了合成氨厂的成本消耗,到60年代初,ICI公司又将这种工艺扩展到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中。
在50年代左右,氨生产能力的扩大仅靠增加每套装置(约70-120t/d)的数量,而不可能利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氨产量;也有一些例外如Claude和Casale工艺,但合成内件必须在300-350巴压力下操作,压缩机采用七级压缩,级间必须冷却,并且必须有两套压缩机一开一备以减少停工期。
到1960年初,单工艺流程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渐增加,达到500t/d。
1963-1965年
60年代初期,合成氨厂设计有了新的发展,这使得合成氨厂生产所需的能源、成本消耗及总经济效益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满足了全球日益增加的氮肥消费的需要。
也就在这时,出现了大规模、单流程工厂的概念并带有高度的能量一体化。
与前述的工艺相比,它针对蒸汽转化炉采用较高的操作压力(15-30巴)而合成内件则在较低的150-220巴压力下运转,这样离心涡轮压缩机就替代了往复运动的主压缩机,1963年,美国利用这种工艺建起了第一个600t/d的工厂,很快相继建起了1,000-1,200t/d 的工厂。
每吨氨生产具体约需消耗32-45GJ的能量。
在氨合成塔内部,带中间冷却系统且在绝热条件下运转的多层催化剂床代替了以前的内部等温冷却催化剂主体。
实际上,多层催化剂床转化塔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因为早期的Fauser-Montecatini反应器也应用了带有间接
冷却的多层床。
熔铁合成催化剂仍然是当时唯一使用的催化剂,但径向和卧式转化塔的发明为小颗粒催化剂(1.5-3mm)的使用创造了条件,这种催化剂拥有更高的活性。
合成内件的压力降大约下降了9-10巴,同时消除了反应速率的质量传递极限。
低温变换工艺和甲烷化的引进又使得合成气中含氧的不纯物质降到了约2-3ppm。
文章标题:氨合成催化剂(一)。